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20: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

第一篇: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

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

2013年11月13日 1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11月13日,中央纪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强化对党风政风的执纪监督,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行为审查和处置力度,坚决惩治腐败。

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我们第一位的责任是把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会议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要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系,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注重制度设计的细节。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责任追究。制定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指导意见。与时俱进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会议指出,三中全会对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强化对党风政风的执纪监督,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行为审查和处置力度,坚决惩治腐败。要督促各级党委和纪委抓早抓小,发现领导干部苗头性问题及时了解核实、诫勉谈话,扯扯袖子,甚至大喝一声。要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强化党员干部组织意识和纪律观念。

会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认清当前形势与我国国情,把握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求真务实、大胆探索,统筹协调、循序渐进,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切实改进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编辑:王浩成】

第二篇:2016年将对部门和事业单位巡视全覆盖

2016年将对部门和事业单位巡视全覆盖

巡视是党章规定的重要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巡视全覆盖既是中央确定的硬目标,也是党内法规确立的法定任务。正因如此,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巡视监督,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要分类处置、注重统筹,在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

巡视主要是发现问题的,但发现问题并不等于否定成绩。通过巡视对其进行“全面体检”,既发现了病灶,也深挖了病根,目的就是对症下药、标本兼治,进一步推动其更加健康有序发展。从巡视结果反应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弱化。从巡视看,有的党组长期不研究党建工作,存在只抓业务不抓党建的现象,有的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二是权力寻租腐败严重。从巡视看,领导人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搞关联交易、利益输送,这些不仅侵害了权力自身的廉洁性,而且也侵害了党执政的经济基础。三是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讲组织程序、违规用人,有的带病提拔,还有个别领导人员买官卖官,带坏了用人风气。四是“四风”问题屡禁不不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顶风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五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改革不彻底、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导致违规盲目决策问题多发,造成很多 1 资产流失。

面对这些问题,为顺利实现全覆盖,就必须不断创新巡视方式方法,加快巡视的步伐,初步归纳起来,十八大以来中央抓巡视工作有四个方面的突出亮点:第一是确立中央巡视工作方针。这是巡视工作的定位,要求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围绕“四个着力”和“六大纪律”,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促进发展;第二是修订巡视工作条例。党中央根据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探索,修订了巡视工作条例,为依法依规开展巡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三是创新组织制度和巡视方式。巡视工作本身也在不断创新改革,比如在组织制度上,就确立了“一次一授权”、“三个不固定”,使巡视工作更加灵活有效,增强了制度威慑力;在方式上,十八大一开始的时候开展常规巡视、整体推进,到后来探索专项巡视、以点带面,进一步释放了制度“红利”。第四是扎实推进巡视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巡视全覆盖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经过整改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我觉得巡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督促查处了一批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和“四风”方面的问题。二是强化整改促进发展。被巡视党组织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有力促进了自身发展。三是剑指问题倒逼改革。在巡视期间,巡视组从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标本兼治,这个作用的提升,是具有战略 2 意义的。

巡视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关键就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狠抓落实,不断往前推进。中央一级的巡视全覆盖任务有280多个,具体可以细化为地方、部门、央企、金融、事业单位等五个板块。通过“板块轮动”,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地方、央企以及金融单位的全覆盖。根据中央部署,2016年将重点推进对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全覆盖。由于任务艰巨,而巡视的力量是固定的,任务也是确定的,确保在十九大召开前,对中央管理的所有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部巡视一遍,不折不扣完成中央交给的巡视任务,用好巡视这把利剑,发挥巡视震慑遏制治本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篇:中纪委“全覆盖”:向中央党务部门派驻纪检机构

中纪委“全覆盖”:向中央党务部门派驻纪检机构 中央纪委将向组织、宣传、统战等中央一级党务部门派驻纪检机构,同时改进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11月13日,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第一天,中央纪委常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纪检工作实际,就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部署。

引人注目的是,会议公布的信息称:中央纪委“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意见,注重制度设计的细节”。

同时,“制定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指导意见。与时俱进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具体化“纪检双重领导制”

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纪检工作领导体制,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与同级党委大致平行”,即纪委对党的代表大会负责,这主要是在1949年之前;第二阶段,“党委单一领导体制”,时间大致在1949年至1982年之间;第三阶段,为“双重领导体制”,1982年9月6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这一原则延续至今。

湖南省纪委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党章》对于“纪检工作双重领导制”的规定是原则性的,缺乏配套的制度予以具体细化,比如究竟是什么事项,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什么事项,是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

这位官员称,就他的工作体会而言,这些年,在纪检人事问题上,是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而业务工作中,则由中央纪委为主,“比如省纪委的常委人选,由同级党委提名,并基本可以决定,当然还需要报中央纪委批准;而反腐工作的重点,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八项规定,这就是由中央纪委直接部署下来”。

实际上,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实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也规定,“党的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纪检组可以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双重领导制”的一种体现。

有接近中央纪委的人士则对本报记者称,在人事问题上,如最重要的省级纪委书记的产生,“双重领导制”的模糊性体现得比较突出。

如在2006年,省级党委换届,15个调整的纪委书记,有10个是来自外地或中央纪委。2011年年底至2012年6月,进行换届的29个省级党委中,由中央“空降”或异地迁任的省级纪委书记,有16人。

该人士表示,这表明一定程度上中央掌握了省级纪委书记的提名权和任命权,打破了过去由地方党委提名本地纪委书记的惯例。而此次中央纪委提出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就是要将过去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予以成文;将过去职权划分不是很明确的地方,进行明确。

派驻机构将覆盖党务部门

对于派驻机构的事项,在党的十六大前夕,中央纪委开始实施派驻机构由中央纪委“直辖”的试点。

2002年10月底,中央纪委按照“调整职能、理顺关系、总结经验、有序推进”的要求,在当时的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进行派驻机构的试点工作;2003年8月,又在国家发改委等5个部门开展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扩大试点工作。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实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纪委对派驻纪检组实行统一管理”。随后,中央纪委开始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原来由中央纪委和驻在部门党组双重领导改为由中央纪委直接领导,派驻机构的工作直接对中央纪委负责,重要情况和问题可以直接向中央纪委请示、报告,派驻机构也可以直接决定立案调查驻在部门有关干部的重要案件,派驻机构干部的考察考核、提拔任用则由中央纪委直接负责。

在2005年前后,当时的中央纪委共对外派驻机构56个,后经过数次政府机构改革,派驻机构也进行了新增或撤并。

2013年11月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发布其派驻机构及与其合署办公的内设机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名单。通过这一名单,可知截至2013年10月14日(名单统计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外派驻的纪检组,为51个。

这51个纪检组分布在:“两高”,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47个“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直属特设机构”。

上述接近中央纪委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如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虽然没有中央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但均有各自的纪检员,中直机关也设有专门的纪工委。

此次中央纪委常委会提出“制定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指导意见”,预示着中央纪委将向这些部门派驻专门的纪检机构。此前的2013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出要“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

应该指出的是,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审计署,除对地方派出特派员办公室外,亦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出了25个审计局,其中包括“宣传审计局”。

巡视工作全覆盖

巡视工作,中央巡视组,在今年一直是“高频词”、“热门词”。

2013年11月5日,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军,就巡视问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他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提出开展巡视工作,并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践。2001到2002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联合派出巡视组,对部分省份开展巡视试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巡视工作制度。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各省(区、市)党委组建巡视机构,全面开展巡视工作。党的十七大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将这项工作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009年7月,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11月,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2013年的4月份、9月份,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两次听取审议巡视工作情况汇报。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先后6次主持召开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两次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会上发表讲话。

201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

见》和中央巡视工作2013-2017年的五年工作规划。

2013年5月,中央向江西、湖北、内蒙古、贵州、重庆、中储粮、水利部、中国出版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人民大学,派出了10个巡视组。截至9月底,各巡视组已全部向被巡视单位反馈意见,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

张军介绍说,第一轮巡视工作中,“中央巡视组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对腐败分子、潜在的腐败分子确实形成了有力的震慑,圆满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

他还具体提到了10月28号中央纪委立案调查的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案,说此案“就是巡视中发现的案件,移交给中央纪委后,中央纪委优先办理,也就是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决定立案采取调查措施”。

2013年10月,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共分10个组派出,分别对山西、吉林、安徽、湖南、广东、云南、新华社、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三峡集团开展巡视。

张军表示,“对各省区直辖市、中央国家机关、中管企事业单位等按照规定都要进行巡视,这叫全覆盖,要通过全覆盖、不间断的巡视,达到不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

上述接近中央纪委的人士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实际上目前中央部门就有98个,内地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32个,央企113家,还有31所副部级高校,以及若干其他事业单位,以上总数可达到300家左右,“以目前每年20个巡视组的规模,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巡视完一遍;各省市自己的巡视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显然,这不能满足‘全覆盖’的要求,所以提出要改进巡视制度。但具体做法,还有待细节的公布。”

中纪委监察部对外派出的51个纪检组所在机构名单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交通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计委、人民银行、外交部、公安部、审计署、侨办、海关总署、国税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广电总局、体育总局、药监总局、安监总局、林业局、粮食局、旅游局、国防科工局、铁路局、烟草专卖局、气象局、地震局、知识产权局、海洋局、统计局、民航局、国资委、新华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1个党的机构,即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社;1家央企,即国家电网。

秦皇岛律师:http:///qinhuangdao/

第四篇:医改进行时-基本药物制度下一站:卫生室全覆盖

医改进行时-基本药物制度下一站:卫生室全覆盖

7月19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的通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在这次会议上最引人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在讲话中表示,2011年年底前村卫生室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这意味着到今年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将超额完成医改方案所规定的目标,覆盖除县级医院之外的所有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对于正在进行的基层医改,这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场挑战。

■时间表首次确定

此前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基本药物制度覆盖村卫生室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但并未给出具体实施要求。而在卫生部负责人历次的表态中,对于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也比较谨慎,主张“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

因此,孙志刚此次表示2011年年底为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全面实施的期限,引起了广泛关注,外界将其视作中央为基本药物制度在村一级扩展确定的时间表。

实际上,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卫生院的实施,村卫生室受到的冲击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年初本报进行的百名乡村医生访谈中,大部分受访村医表示希望进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记者从卫生部药政司了解到,相关部门正在对全国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目前,重庆、四川、山东、陕西、云南等省、市已经开始将村卫生室全面纳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

“基本药物制度进村是从6月27日开始启动的,目前已经覆盖全市40个区、县1092个乡镇的10500多个村卫生室,涉及的乡村医生超过25万人。”重庆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查阅重庆及其他几个省、市的实施文件发现,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和路径大致相同,包括所有村卫生室必须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通过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所需基本药物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等。

■难题仍是补偿

在乡村医生失去最为重要的药品收入之后,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补偿,是基本药物制度进入村卫生室之后,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7月19日的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要把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支付范围,完善补偿养老政策,强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监管和控费机制,调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让每个乡村医生工作得有尊严、有希望、有保障。

纵观多个省、市的改革方案,补偿思路和中央出台的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基本相同。一方面是加强政府对卫生室的定额补助,如四川由省财政每年对每个卫生室补助3000元,陕西各级财政每年共同对每个村卫生室补助不低于1万元等;另一方面是发放公共卫生补贴,要求能够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尽可能安排给村卫生室。此外,乡村医生可以通过收取诊疗费用获得收入。

尽管从制度设计上来看,乡村医生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但从部分地区实际运行的状况来看,他们的态度并不积极。“在一些地区,政府补偿标准和此前的乡村医生的收入差距太大,而医疗业务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乡村医生的收入下降还是比较大的,许多人并不满意。”一位曾经到先行试点地区调研的专家告诉记者。

■重庆的“直补”尝试

重庆最初的改革思路也是实行定额补贴,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全面推行以后,由市财政兜底,保证每个乡村医生的年收入至少达到1万元。“但是我们开了好几次座谈会之后发现,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并不高。”重庆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乡村医生的消极态度很可能造成改革的“休克”,为了保证改革的稳定,他们最终决定采用直补的方式。

所谓直补,就是“差多少补多少”。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乡村医生每次向卫生院报告药品采购计划之后,政府按照30%的加成率计算差价,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偿。

此前重庆市曾做过测算,对村卫生室的补偿总额大致为1.5个亿。“现在看来可能要超。”这位负责人分析说,1.5亿元是根据2009年的数据测算的,而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村卫生室业务量肯定会随之增长,补偿金额也会相应上升。

在重庆市卫生局看来,直补的方式也是一种探索。在重庆的部分区、县,此前也尝试过购买服务、定额补偿等方式。“现在还不能确定到底哪种补偿方式更好,我们也一直在观察。”这位负责人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直补对于鼓励基层人员的积极性还是有效果的。

不过,即使改革较为顺利的地区如重庆,也感受到财政补偿的压力。“重庆现有18个贫困县,自己的财政基本无力支撑改革,只能通过市级财政支持,我们希望中央能够通过转移支付或者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支持。”重庆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务院关于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经体现了这个意思,希望配套的补偿政策能够尽快出台。

■改革刚刚开始

完成了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覆盖,仅仅是改革的开始。

记者了解到,现在重庆已经将加强监管放在首要位置,防止村卫生室通过分解处方、滥用药套取补偿资金。为此,他们加强了对村一级机构合理用药的培训和监督。此外,政府还计划免费为村卫生室配备电脑,与卫生信息中心、医保中心和各医疗机构联网,并对村卫生室电子处方实行监管。

“下一步,我们会通过基本药物制度这个抓手,推进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重庆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将包括确定村卫生室性质,明确乡村医生身份,保障基层人员的待遇、养老、准入、退出等基层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建立配套的财政补偿机制。

在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重庆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村卫生室的配套改革。在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前,黔江、南岸、大足、璧山、永川5个区、县先行开展了试点,各区、县试点内容各有侧重,如九龙坡、武隆、南岸、永川主要探索解决村医身份,荣昌实行乡村医生“工分制”,铜梁、永川探索实行大学生村医制度,南岸、永川由区财政出钱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等。

这些改革将更加深入基层医疗体制的核心区域。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专家表示,与基本药物制度相伴的配套体制机制改革才是最值得关注的环节。和乡镇卫生院相比,村卫生室的生存能力更加弱小,如果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而配套的补偿和运行机制改革没有跟上,那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最底层而言,可能会留下巨大的隐患。

第五篇:企业制度体系如何既能做到对业务的全覆盖,同时又能做到制度之间无重复、无交叉、无空白

中天华溥管理问答:企业制度体系如何既能做到对业务的全覆盖,同时又能做到制度之间无重复、无交叉、无空白

问:

某央企电力公司王处长:老师您好,我们公司目前正在开展企业内部的制度体系建设,由于企业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但是由于每个制度建设都不是同时进行的,有时候遇到了一件事情,根据领导要求就写了个制度,有时开展了一项新业务,又根据要求建设了几个新制度,就这样,新老制度层层叠加,形成了现在的制度体系。

但是我们发现,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是随着制度的新旧叠加,有些制度已经老化、脱离了现实实际需要,已经被新制度取代,但是在制度体系中仍然显示运行状态,员工执行中有时遇到问题难免会拿老制度来作为自己开脱的挡箭牌。

另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制度建设是随时进行的,经常会出现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内容重复与交叉,特别是有些制度之间,对于某一项工作的具体规定,甚至产生了冲突的现象,员工在执行起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以哪个制度作为标准。

我想请问一下老师,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如何做到制度体系既能覆盖住公司所有的业务,没有制度管理的空白点,又能做到制度与制度之间没有交叉、重复、冲突等现象?

答:

中天华溥管理咨询张宏波老师:王处长您好,您提出的问题,在许多资格很老的企业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类企业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很全,企业内部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制度来约束,但是问题就是这些制度在很多企业中都只是存在的形式,由于没能建立制度体系的调整机制,造成制度只能作为一本文本合集放在档案柜中,没法指导具体的工作。相反员工的具体工作都是通过长时间以来形成的惯性来开展,至于是否符合公司要求,那就只有具体执行人才知道了。比如我们在天津服务的一家国有企业曾经拿出公司1983年出的一本制度集,纸页都黄了,只能作为文物等到上级来检查的时候拿出来做做样子。

一般来说,制度是企业的法律,是指导企业内部作业的规范性文件。与国家法律一样,企业内部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在制度的规范下来开展作业,否则就变成无法可依,也就是企业作业中的“裸奔”,如果出现裸奔现象,万一企业在这里出了重大风险,企业的领导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说,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事事有规矩、步步有准则”,也就是制度要对企业经营作业行为形成全覆盖管理。

企业制度管理的另外一个基本要求是制度与制度之间既要保证对业务的全覆盖管理,又要做到一件事情只有一个制度来管理,做到制度管理的无交叉、无重复,这是制度简洁化的要求。即便有些事情必须由两个不同的制度来作出规范,也要满足在两个制度的管理中不出现管理冲突的现象。

那么在制度体系建设中如何能够达到以上目的、满足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呢?我们简单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供您参考:

1、制度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作就是制度框架体系建设,也就是公司到底要建哪些制度,或者说公司的制度体系到底应该包含哪些制度,要把所有的制度名称列出来。这一步骤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说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框架,而是想起一件事就建一个制度,很难保证所有的制度能够对企业的业务行为实现了全部覆盖。

一个科学完整的制度框架应该能够做到对业务的全覆盖,同时又能实现制度之间不交叉不重复。但是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业务有很多,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到底如何判断制度体系是否对每一项业务实现了全覆盖呢?

根据这个问题,我们根据多年咨询经验,研究出制度体系框架的建设模型,其主旨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建设前寻找到制度框架建设的“锚”,这个锚是制度框架建设的参照物,以此来判断制度框架建设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将企业中的职责作为制度建设的“锚”。一个企业的内部工作职责通常都是能够梳理清晰的,而一个企业的职责基本上能够代表了企业所有的管理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只要是制度能够对所有的职责实现了全覆盖,就代表了制度体系对公司所有业务的全覆盖管理。同时,每个职责能够实现只有一个制度来管理,而不是由多个制度来管理,以此来避免一件事情由多个制度管理的制度交叉重复问题。

制度建设的“锚”可以是职责,也可以是流程,还可以是风险,当然前提是作为“锚”,首先自己要完善。

2、制度建设的第二个重要工作就是对每个待编制的制度,在编制之前要作出制度说明。制度说明主要要讲明白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为规范什么事建立本制度,制度的内容包括什么,制度的边界是什么。这个制度的边界就是要把握待建的制度究竟要与其他相关制度有什么关系,如果无法做到没有交叉的要求,就要特别注意交叉时不能冲突。

3、在制度编写完毕后,要形成各个相关部门协调审查的机制。每个制度都是由制度主管部门负责草拟的,但是每个制度由于需要各部门协同作业,里面的内容又不可能只限于本部门的业务。涉及到制度草拟部门的内容交叉时,往往草拟人会因为业务熟悉而不会形成交叉重复与冲突,但是一旦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专业时,一定要让相关部门来进行审核把关。审核的内容除了涉及到制度是否能够满足业务具体运行外,还需要审核该制度与已有制度是否存在交叉重复与冲突。

4、企业应该在每年的年初做好当的制度建设计划。年初制定的制度建设计划应该着重于从制度体系的整体入手,包括某些制度的退出、制度的重新修订,这些都是为了对现有制度不符合管理现状作出的调整。同时还应该对新业务领域、制度未覆盖的管理作出制度新建的计划。只有如此,制度体系才能实现长盛不衰,一直指导、规范着企业的具体运行。

由于时间以及篇幅问题,关于本问题的相关模型、模板在这里就不一一展示,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与您做面对面的展示与沟通。

下载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纪委:改进巡视制度 做到对地方部门等全覆盖[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