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建设
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而必须要靠组织的力量,团队的力量,高效而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成了未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好团队建设,从而打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一流的企业团队呢?以下是笔者的六条建议:
优秀的组织领导。大到一个企业集体,小到一个职能部门,或者是一个工作小组,要想组织有力,使团队成员拥有较高的忠诚度,那么,优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团队领导人至关重要。这个组织领导一般应具有如下素养:
一、品德高。品德即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拥有良好的品格,可以让组织成员众望所归,可以成为组织的精神领袖,可以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迎来一个又一个成功。历史上的三国刘备以及水泊梁山“及时雨”宋江都是因为具备了较高的人格魅力,而吸引一大批英雄人才相伴左右的。
二、能力强。要想保证组织团队的同心同德,让大家心平气和地工作战斗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上,这个企业或者组织优选出来的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具备某一专长,也就是要有突出的能力,突出的能力必然带来突出的业绩,只有在能力、业绩上,而不是学历上超越属下,大家才能心服口服,才能避免出现内讧或者内耗,让下属能够安心地工作与处事,这个负责人也许是技术型的,也可能是管理型的,甚至有可能是从低到高发展起来而属于实干型的。
三、多领导,少管理。作为一个团队领导,如何仅仅依靠组织授予的职权来去管理下属,这个是治标不治本的,通过组织授权是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但通过“领导”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个人内在涵养提升,展现自己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等等人
格魅力,才能摈弃由于通过组织授权而采取“高压管理”带来的缺乏人性化的弊端。比如,蒙牛集团牛根生,依靠他的组织团队,仅仅经过八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中国液态奶第一品牌,凭的是什么呢?就是他“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个人魅力上。由于他的无私,带来了大家的无私,由于他的无我,带来了大家的无我,从而创造了中国企业史上的奇迹或者神话。
共同的事业愿景。一个组织能否一起走的更远、更久,归结于这个团队是否有共同的远景,也就是团队信念,组织信念是让团队成员排除万难,风雨同舟,以及上下同欲的前提,**党为何能够在“白色恐怖”下立场坚定,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为人民大众“谋福祉”,实现**主义的信念,这种信念促使大家一往无前而无所畏惧。共同的事业远景,包括如下方面:
一、找到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走在世上一遭,总有留下点什么,一个找不到活着理由的人,注定犹如行尸走肉,而空虚度过一生。因此,组织的成员要想同仇敌忾,就一定要给大家展示未来的前景,即要在阶段时间内,给组织、给社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比如,微软公司愿景:让计算机进入每一个家庭,并使用微软的软件;福特公司愿景:汽车要进入家庭;中国移动通信: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等等。
二、实现事业的组织分工与责任。为了达成企业的事业远景或者使命,团队成员要有各自的组织分工,要明晰自己承担的事业责任,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的长远规划。
清晰的团队目标。团队制订了明确的愿景或者使命后,要想更好地去实现,作为团队负责人,还要进一步规划与落实团队的目标。包括如下要素:
一、制定组织的经营目标,比如,销量目标、行业地位目标、品牌建设目标甚至利润目标等,这个目标应该包括组织的长、中、短目标,包括更小组织单位的阶段目标,比如,三年、五年、十年目标,包括每一部门、每个工作小组、每个人的目标。
二、组织成员个人的利益目标。组织目标是个人目标的根本,但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团队成员的利益目标,也就是团队成员的“动力”目标也不可缺少,它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组织要为团队成员规划未来的职业规划,要为属下描绘未来的“前景”和“钱景”,让大家心有目标,身有行动。互补的成员类型。要想保证组织团队的有效有力,组织成员的组成非常关键,很难想象,一个组织都是性格暴躁,或者性格柔弱,或者都是某一块面的高手,他们组合在一起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因此,互补型的成员类型,才是“粘合”组织的基础。包括如下两点:
一、团队成员的个性互补,就象这个世界有男有女,方为和谐一样,一个组织的成员个性类型,一定是互补型的,性格都较强、或者都较弱,会让团队成为“争吵”的平台,或者让团队成为“绵羊”,而缺乏活力或者柔性,因此,团队的性格类型应该强、弱、柔互补的。
二、能力互补。战国时期平原君赵胜,为何能够顺利解除“邯郸之围”,跟其所养拥有各类能力的“门客”有关。因此,一个组织,一定要有各类能力的人才组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力量。比如,有的人善管理,有的人懂经营,有的善外交,有的偏技术等等,只有因材施用,因人制宜,团队才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合理的激励考核。人都有惰性,一个团队组织要想保持持久的动力与活力,就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一个团队在从不稳定到稳定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激励考核,来优胜劣汰,来奖优罚劣,包括如下方面:
一、建立合理而有挑战性的薪酬考核体系。在具备竞争力的前提下,按贡献大小予以合理分配,只有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体系,大家才能在同一套制度下,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团队组织建立阶段,要多奖励,少惩治。奖励是激扬人性,惩治是压抑个性,因此,为了避免大家离心离德,甚至分崩离析,就必须采取多正面激励,比如,多奖励,要不断地树立榜样和标杆,让组织形成一种学、赶、帮、超的氛围,少处罚,即使处罚,也要采取人性化的处罚,比如,联想的柳传志对于开会迟到者,不罚钱,但“罚站”的做法,效果就很不错。
三、团队成长、成熟阶段,要多规范,要用制度来管理与约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组织的快速成长、成熟,促使企业必须要摈弃“人治”而走向“法治”,必须要靠流程、组织、制度来做管理,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真正地做到法治化。
系统的学习提升。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组织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当一个团队以经验作为工作的依靠时,这个组织就有可能陷入“经验主义的”的怪圈,就有可能会陷入“僵化”,就有可能“死在自己手里”。一个组织要想保持基业长青,要想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要依靠系统的学习提升。包括: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决定未来。只有打造学习型组织,保持决策的先进性、前瞻性,企业的流程才不会“僵死”,才会实现“大企业的规模,小企业的活力”,这种学习
型组织,一定是自上而下的,组织成员每一个人要有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与渴望,确保让学习成为企业的“驱动力”。比如,海尔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而成立了“海尔大学”,让大家都积极学习,从而提升技能,增强企业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学习型个人。作为组织要想方设法,为团队个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打造学习的良好氛围。比如,有的企业每年给员工报销书籍、培训费用,每年送员工外出进修,免费给优秀个人提供高级研修班等等,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学习的好风尚。
总之,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组织必须要有一个大家信得过的团队领导,在其指引下,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的远景与使命,为组织制定清晰而可行性的奋斗目标,选聘具有互补类型的团队成员,通过合理的激励考核,系统的学习提升,全面提升企业组织的核心战斗力,企业组织才能战无不胜,才能产生核聚效应,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第二篇: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
(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
(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第三篇: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团队的建设与完善就成了企业的生命线,员工的培养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建设和完善一支符合集团和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综合素质的团队也是身为管理人员责无旁贷的事情。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和理,一切操作都离不开“人”。在管的方面我们以规章、制度来约束,以奖惩措施来度量。在理的方面,我们以人性化的教育来平衡,以学习培训来提升。下面就如何做好团队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1、制度化制度化管理让企业管理有法可依。法制规章健全,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当成企业的法律,并处处以制度为准绳。企业的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丈量其的一举一动,督促其的行为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的建立可以让公司员工有统一的标准参考,可以明确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更有利于自我培训和公司培训,使整个公司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2、系统化
部门工作是否有效率取决于部门在运作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做到这点当然是最好的,可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则会采取权宜之计而忽略其余了(这要看部门头的协调力、凝聚力及分工协作力),其二,部门工作的效率取决于部门能根据在整体中的战略位置制定符合本部门乃至全局的合理化的系统模式,避免部门各岗位因工作衔接产生的管理真空,管理一旦形成真空必将是,部门工作事事有人问但事事无人负责,产生在其位谋他事、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相互推诿的工作作风,这样还有效率可言吗? 其实部门要能建立系统的程序化,我想这样的问题自然会逐步解决,那么部门的系统化该如何建立呢?
建立完善部门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制约各岗位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的制定要简单明了、相互制约、互为监督,要使其流程化。
3、程序化
建立系统后,各岗位人员就是此系统的执行人了,那么怎么才能让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呢?我想这也就是执行力的问题,这也是困扰各大企业乃至从中央到地方的问题,这并不是说各部门各岗位没有执行,而是在执行相关规定和战略意图时没有真正的理解,就显出了执行没有到位。当然,员工的个体文化差异也决定了个人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战略意图理解的深度,在执行上也就天差地远了,所以我们公司或部门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力求简单明了。不能简单说明的,就要招集相关岗位人员学习讨论,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执行。各部门各岗位都能理解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战略意图及相关的指示精神
后,执行力的问题就只剩下监督工作了,而后我们再依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细则用奖惩措施监督各部门各岗位的相关人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部门为主线的系统程序了,再以“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来维护和监督这个程序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4、方便化
有了系统的程序化后,为了这个程序运行流畅,我们还要考虑要怎样使其发挥良好的作用,实践证明越是简单方便的东西,它的使用及实用性就越高,也就是说我们要为这个程序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模式。部门可以把必要的信息公开,如财务的流程、调度的运作、车辆维护、安全教育等信息公开和共享,方便了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工作衔接产生的管理真空,使部门运作更有效率。
部门可根据总部的规章制度及相关指示来制定完善符合本部门的策略让部门各岗位共同遵守。这也恰恰说明要实用的就得是方便的,才能容易理解,容易被使用,容易执行到位。试想一个制度、一种精神、一个意图复杂了,理解不了或不完全,执行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方便了的既省时又省力又能执行到位表现自我,那么还有谁能不选择后者呢?!
第四篇:团队建设
新型的团队建设方式
导读:团队运动通常可以带来企业用其它方式难以获得的凝聚体验。
对很多经理人来说,“团队建设”意味着在远离总部的死气沉沉的会议酒店,花两天时间搞角色扮演训练。但是,建设团队的一个更有效方式,可能就是开展团队体育运动,如足球、板球或垒球。
职场百味
克拉克是该公司两只足球队的组织者之一。他表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寻求乐趣与强身健体,但它还有其它的好处:“这让他们有机会认识其它部门的同事,一起放松。这会促进公司内部感情。”他补充说,赛报也会成为内网上的有趣读物。
对此,全英房屋抵押贷款协会的雇员也同样热心。该协会人力资源总监约翰?赖特豪斯表示:“我们鼓励所有的雇员都过上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达到这一目的,该协会提供资金,让雇员去参加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设立Nationwide体育俱乐部。
伦敦金融中心企业竞赛的组织者CityChampionships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经过进一步精选的活动。银行家和律师们可以在马球、帆船、滑雪、高尔夫及射击比赛中测试自己的团队精神。
团队运动通常可以带来企业用其它方式难以获得的凝聚体验。英国智囊机构WorkFoundation的联席理事斯蒂芬?奥弗雷尔表示:“这会让那些你一般也许只会通过电话与之交谈的人变得有血有肉。而且和‘团队建设日不同,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没有那种让人不舒服的强迫感。”
企业责任慈善组织Business Action on Health at Business intheCommunity的主任路易丝?阿斯顿也有类似的观点。她指出,体育活动不仅能将不同的部门凝聚在一起,还可以打破层级关系:“它不仅可以促进健康,还能打击一下领导。足球踢得最好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在库房工作的家伙。”
公司提倡团队运动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样做的成本较低。
米尔斯表示:“与福利领域的其它支出相比,公司管理一支运动队可能需要支付的费用相当少。
不过,他警告称,这里存在一个潜在的负面因素。就其本质而言,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并非每个人都擅长:”会有人感到难为情,企业必须确保这些人不会被边缘化。所以,你可能需要设立一些只有入门者参加的介绍日。“
米尔斯博士补充道,虽然健身和运动都是很好的目标,但企业需要防止形成大男子主义的运动文化。
能源供应商RWENpower在去年推出公司运动会时,就非常希望避免形成排外文化。该公司打算把这些运动变成一项赛事,全国各地的员工都可以参加。这次运动会的重点是足球和蓝网球,但该公司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流汗运动,所以还设置了象棋比赛。
RWENpower的公关总监艾莉森?科尔透露,有800多人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这次运动会让该公司在全国各地的员工走到了一起。她表示:”你可能看到电话中心队与发电厂队的对决。“其实,唯一使人不快地方就是,这次运动会被认定为一项应纳税的福利项目。
有些人喜欢以实际数据衡量团队运动的影响。为此,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分别委托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SheffieldHallamUniversity)与调研公司Tickbox.net进行了相关调查。
渣打银行欧洲区首席执行官布兰顿?霍普金斯表示,那些运动队的成员更可能为绩优企业效力。”我们还发现,参加体育运动的员工在参与度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得分较高,压力较小,而且,运动似乎有益于防止员工流失。“
团队建设的四大要素
导读:团队合作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对于冲突的畏惧。CEO和他的团队需要做的,是学会识别虚假的和谐,引导和鼓励适当的、建设性的冲突。
一、建立信任
团队建设,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
这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
在理论上,或在幼儿园里,这并不很困难。但当一个领导面对着一群有成就的、骄傲的、有才干的员工时,让他们解除戒备、甘冒丧失职务权力的风险,是一个极其困难的挑战。而唯一能够发动他们的办法,就是领导本人率先做出榜样。
对于很多领导来说,表现自己的脆弱是很难受的事情,因为他们养成了在困难面前展现力量和信心的习惯。在很多情况下这当然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但当犹疑的团队成员需要他们的领导率先脱光衣服、跳进冷水中展示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时,这些高尚行为就必须弱化。其实这反而需要领导具有足够的自信来承认自己的弱点,以便让别人仿效。
我认识的一位CEO,由于没能在团队中建立信任,结果目睹着自己的企业衰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能带头塑造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就像他曾经的一位直接下属后来对我说的:“团队中没有人被允许在任何方面超过他,因为他是CEO。”其后果:团队成员彼此之间也不会敞开心扉,坦率承认自己的弱点或错误。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在实际行为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像团队成员之间彼此说出“我办砸了”、“我错了”、“我需要帮助”、“我很抱歉”、“你在这方面比我强”这样的话,就是明显的特征。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离开它,一个团队不能、或许也不应该,产生直率的建设性冲突。
二、良性的冲突
团队合作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对于冲突的畏惧。这来自于两种不同的担忧:一方面,很多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团队中的冲突,因为他们担心丧失对团队的控制,以及有些人的自尊会在冲突过程中受到伤害;另外一些人则是把冲突当作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缩短会议和讨论时间,果断做出自己看来早晚会被采纳的决定,留出更多时间来实施决策,以及其它他们认为是“真正的”工作。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CEO们都相信:他们在通过避免破坏性的意见分歧来巩固自己的团队。这很可笑,因为他们的做法其实是扼杀建设性的冲突,将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掩盖起来。久而久之,这些未解决的问题会变得更加棘手,而管理者也会因为这些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而越来越恼火。
CEO和他的团队需要做的,是学会识别虚假的和谐,引导和鼓励适当的、建设性的冲突。这是一个杂乱的、费时的过程,但这是不能避免的。否则,一个团队建立真正的承诺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坚定不移地行动
要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领导必须学会在没有完善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意见时做出决策。而正因为完善的信息和绝对的一致非常罕见,决策能力就成为一个团队最为关键的行为之一。但如果一个团队没有鼓励建设性的和没有戒备的冲突,就不可能学会决策。这是因为只有当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热烈地、不设防地争论,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领导才可能有信心做出充分集中集体智慧的决策。不能就不同意见而争论、交换未经过滤的坦率意见的团队,往往会发现自己总是在一遍遍地面对同样的问题。实际上,在外人看来机制不良、总是争论不休的团队,往往是能够做出和坚守艰难决策的团队。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如果没有信任,行动和冲突都不可能存在。如果团队成员总是想要在同伴面前保护自己,他们就不可能彼此争论。这又会造成其它问题,如:不愿意对彼此负责。
四、无怨无悔才有彼此负责
卓越的团队不需要领导提醒团队成员竭尽全力工作,因为他们很清楚需要做什么,他们会彼此提醒注意那些无助于成功的行为和活动。而不够优秀的团队一般对于不可接受的行为采取向领导汇报的方式,甚至更恶劣:在背后说闲话。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团队的士气,而且让那些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办理
团队建设六大原则
导读:本文汇总了团队建设的6个原则。
一、平等友善
与同事相处的第一步便是平等。不管你是资深的老员工,还是新进的员工,都需要丢掉不平等的关系,无论是心存自大或心存自卑都是同事相处的大忌。同事之间相处具有相近性、长期性、固定性,彼此都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要特别注意的是真诚相待,才可以赢得同事的信任。信任是连结同事间友谊的纽带,真诚是同事间相处共事的基础。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即使你认为自己以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眼前的工作,也不要显得太张狂。要知道还有以后,以后你并不一定能完成一切,还是平等友善地对待对方吧。
二、善于沟通交流
同在一个公司、办公室里工作,你与同事之间会存在某些差异,知识、能力、经历造成你们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协调的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对方的想法,你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三、谦虚谨慎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曾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仇人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被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
所以,对自己要轻描淡写,要学会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为此,卡耐基曾有过一番妙论:“你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你成为白痴?其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而已,价值并不高,才五分钱。
如果别人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点的碘,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在药房中五分钱就可以买到这些碘,这就是使你没有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呢?”
四、化解矛盾
一般而言,与同事有点小想法、小摩擦、小隔阂,是很正常的事。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小不快”演变成“大对立”,甚至成为敌对关系。对别人的行动和成就表示真正的关心,是一种表达尊重与欣赏的方式,也是化敌为友的纽带。
五、接受批评
从批评中寻找积极成分。如果同事对你的错误大加抨击,即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不要与之争论不休,而是从积极方面来理解他的抨击。这样,不但对你改正错误有帮助,也避免了语言敌对场面的出现。
六、创造能力
一加一大于二,但你应该让他大得更大。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安于现状,试着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有不凡表现的人,除了能保持与人合作以外,还需要所有人乐意与你合作。
总之,作为一名员工应该以你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道德品质、处世态度、举止风度,做到坦诚而不轻率,谨慎而不拘泥,活泼而不轻浮,豪爽而不粗俗,一定可以和其他同事融洽相处,提高自己团队作战的能力。
承担责任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则很困难。教会领导如何就损害团队的行为批评自己的伙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清晰的团队目标,有损这些目标的行为就能够轻易地纠正。
团队建设并非是难以理解的理念,但当所涉及的人是具有坚强意志、自身已经成功的领导时,它极其难以实现。团队建设并非不值得经历这些艰辛,但其回报鲜见且又代价高昂。如果领导没有勇气强迫团队成员去实现团队建设所需的条件,还不如彻底远离这个理念。不过,这又需要另一种勇气——不要团队的勇气。
团队绩效评估手段大全
导读:任何成功的团队都需要建立明确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目标。但在如何对团队进行绩效评估方面,却存在许多具体问题让企业管理者和团队领导大伤脑筋。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求发展,更好地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团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团队解决问题已成为许多组织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团队具有目标依赖性、角色依赖性和成果依赖性等特征,它需要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
一、不同类型团队的绩效评估手段
任何成功的团队都需要建立明确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目标。但在如何对团队进行绩效测评方面,却存在许多具体问题让企业管理者和团队领导大伤脑筋。比如,对不同类型的团队如何测评,团队绩效与组织绩效以及组织整体战略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由谁来负责测评,面向流程的绩效如何测评,对团队绩效数据采用何种收集与反馈方法等。
团队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一是项目团队;二是固定工作团队,包括管理团队、生产团队、服务团队、研发团队;三是功能团队,包括质量圈、临时解决问题团队;四是网络化团队。LAWIER和COHEN(1现)最近的调查表明,在财富100强的公司中,运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团队,比率从47%到1α胁。在这些公司中将近1α胁的公司都运用项目团队,通常是将跨职能的团队结合在一起来完成一个项目,要持续几个月到几年。当项目完成后,团队就解散了。有将近87%的公司中都运用功能团队一一为了提高质量,与现行的组织结构平行的工作团体。象质量圈和其他解决临时性问题的团队就是属于该类型。有47%的公司现在还在采用固定的工作团队,作为完成工作的方法。
这些团队并不在组织结构之外,他们是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比如生产团队、服务团队、研发团队与营销团队就是属于该种类型的。网络化工作团队实际上是处于虚拟状态的,我们很难为网络化工作组织勾勒出一个确定的边界线。对不同类型的团队通常既要考虑团队层面的评估也要考虑个体层面的评估;既要考虑对工作过程的评估也要考虑对工作结果的评估;既要有管理层评估,也应有相关业务伙伴评估。
二、团队绩效测评的流程与方法 尽管不同类型的团队在绩效测评方面存在不同的关注点,但研究者们始终试图寻求一些共性的东西。目前,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ZGP的研究)表明,对团队绩效的测评同样可以遵循一个固定的流程,即首先要确定对团队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和对个体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然后是划分团队和个体绩效所占的权重比例。再在测评维度的基础上,分解测评的关键要素,最后再考虑如何用具体的测评指标来衡量这些要素。可以说在上述环节中,如何确定团队层面的绩效测评维度是关键点同时也是难点。对团队绩效的测评维度的确定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利用客户关系图的方法确定团队绩效的测评维度
要描述团队的客户以及说明团队能为他们做什么的最好方法就是画一张客户关系图。这张图能够显示出你的团队、提供服务的内外客户的类型、以及客户需要从团队获得的产品和服务。该图完成以后,它就可以显示出团队及其客户之间的“连接”。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采用客户图表法呢?
当团队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时,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客户关系图法。团队必须要考虑客户对团队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是团队绩效测评维度的一个主要来源。客户就是那些需要团队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并帮助他们工作的人,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同事,也可能是组织外部顾客。
2、利用组织绩效目标确定团队绩效测评维度
该种方法最适用于那些为帮助组织改进绩效目标而组建的团队。组违违织的绩效目标体现在压缩运转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销售额、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通过以下步骤可以确定能够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团队业绩:
2.1我们首先要界定几项团队可以影响的组织绩效目标。2.2如果团队能够影响这些组织绩效目标,接下来就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团队要做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2.3把这些成果作为考核维度并把它们添加到业绩考核表内。
3、利用业绩金字塔确定团队绩效测评维度
业绩金字塔的出发点首先是要明确业绩的层次。组织必须创建这些绩效维度并选择那些能够把团队和组织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的绩效维度。因此,把团队业绩和组织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保证团队的成功将会有利于整个组织。那么,该怎样建立一个工作业绩金字塔呢?你将通过回答以下有关工作成果的问题来构筑业绩金字塔。
3.1什么是整个组织的宗旨或功能?组织要创建什么样的业绩?
3.2要什么业绩来产生组织绩效?
3.3这些业绩中的哪几项是团队负责创建的?
如果创建的业绩金字塔是为整个组织而建立的,那么,只有金字塔内的某些部分才是你的团队需要对此负责的。通过对金字塔的观察,团队可以确定它应当对此负责的几项成果。
4、利用工作流程图确定团队绩效测评维度
工作流程图是描述工作流程的示意图。工作流程贯穿于各部门之间,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步骤。客户既包括组织内部顾客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用工作流程图来计划工作流程,并把它作为确定团队业绩测评维度的工具有几点好处:
一是把质量与流程改良计划和绩效管理联系起来。
二是那些有清晰工作流程的团队能够对它们在工作流程方面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三是对工作流程进行计划可以确定简化和重新设计流程的机会,从而形成更好的工作流程。
三、那么怎样使用工作流程图来确定团队绩效测评维度呢?
工作流程图内含有三个测评维度:
1、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
2、整个团队应负责的重要的工作移交。
3、整个团队应负责的重要的工作步骤。
总之,当客户满意度是团队的主要驱动力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客户关系图方法;当重要的组织绩效目标必须得到团队的支持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支持组织绩效的业绩方法;当团队和组织之间的联系很重要,但团队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却不甚明了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团队业绩金字塔方法;当团队的工作具有清楚明确的工作流程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工作流程图方法。
此外,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和团队领导在实施团队绩效测评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要赢得团队成员的关注与认可,团队成员需要充分理解他们的测评系统;确保团队的战略与组织战略相一致;确保团队绩效测评的目的是确保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业绩;选取最重要的几个方面来测量;在开发绩效测评系统时,应充分考虑顾客的意见;测评系统应详细描述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
第五篇: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传统团队组织
传统团队组织是通过分工--造就不同级别的领导和职能单位--和授权--给别人制定义务、权利和责任在达到目的,其结果产生了一个运作等级。每一组织的组织方法和运作手段都不尽相同。Telo说,有些经理可能会比其它人更多地进行授权。一项对一家保险公司内索赔核算人及其上司的调查表明有几种因素明显地促进了进一步的放权,其中包括上司相信其下属能胜任工作,值得信赖,而且上司工作负担过重。当上司们相信雇员们拥有必要的背景资料,以明智地进行决策,并且一个雇员的决策对组织只能造成很小的风险时,权力的下放就愈加可能了。
传统的组织设计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例如,组织结构能帮助人,同样也能压制人。传统组织提供了很多工作支持。如专业化的帮助,适当的资源以执行工作,提供担保和相当可靠的工作条件等。然而,尽管传统组织长于工作支持,却对精神支持不甚在行。在组织系统里既需要提供工作支持。也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经理充当联系结点
分工和授权做好以后,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将人们连结成一个运作平稳的组织。每一级别的职能团队都与其直接上层和下层有联系。每一位经理充当联结点,把他的小组与组织中的其余部分联系起来。如果所有的联结点都能发挥作用,那么组织就能运作得如同一个整体。相反,如果联结点链条上任意一处有缺陷的活,整个组织就会降低效率。经理们在意识到他们作为联结点统一并服务于整个组织时,他们会工作得更为努力,保持这种组织观念是困难的,特别是如果经理只对本单位的成果负责,并且根据本单位的表现好坏确定薪酬。然而,如果员工明白一个经理的职责是作为整个组织联结点时,他们就会更多地与本单位及整个组织联系,工作起来也更有效率。
新观点倾向于在现代组织中减少组织结构和权力的使用,通过裁员和撤销一些中层管理者的职位,许多组织己经减少了层级结构中的的级别。还有些组织试图消除职能部门间严格的界限,致力于无人为造成的内部隔阂的“无边界”组织。现代方式是使组织体制更加灵活,依据外界环境的随机变化而适时改变体制。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之一是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指挥环节间的平行的关系在提高效率方面,比以前所认为的更加重要。同事,服务人员,供应商,客户的监督影响以及其他的控制环节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工作的节奏和复杂性使得平行交流更为必要。
权变的组织设计
权变的组织设计是一个趋势,它认为在不同情况中,为了高效率,必须采取。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组织的战略、技术水平、规模、甚至于高层经理的偏好。环境条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适用于一种环境下的组织设计不一定在另外一种环境条件下也适用。既然环境因素因时而异,那么就尤其需要灵活的组织设计,以便及时改变以更好的适应变化的环境。这种权变的观点要求思想观念有根本性的转变,抛弃传统的观点,即存在一种不随时间改变而相对稳定的、较好的组织方法。下一部分将比较两种极端的组织模式以及对团队的可能应用,借以强调两种观点的不同之处。然后讨论一种造就大批临时项目小组的灵活组织方法--矩阵结构。
机械与有机形式
英国人汤姆·伯恩斯(Tom Burns)和乔治·斯塔尔克(George Stalker)是研究权变设计的先驱者。他们划分出机械与有机形式,机械组织适用于传统的层级制的组织方法。每个人从事专门的活动,受上层监督,级别越高,权力与影响力就越大,最高层负责整个组织核心指导工作。工作经由精心筹化,任务明确,职位严格界定,组织内正式的交流沟通大多是沿着等级链进行。整个组织尤如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溶人了很多官僚制度的特点。
动态组织更为开放和灵活,任务与职位并不严格界定,允许人们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沟通交流是多角度的,它包含了更多的信息、建议和解决问题,而不是充斥了命令和决议。权威和影响直接来自能处理日常问题的人,决策制订更加分散,由几个级别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分享。组织对外界环境也更为开放。伯恩斯和斯塔尔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机械形式比有机形式更有效率。如果任务稳定,界定明确,每月每年变化极小,那么,机械形式更有优势。如果技术,市场和环境因素的其他部分变化较小,那么,一个机械的结构似乎更有效率。工人的态度也是一个随机因素,如果工人们习惯于接受他人指导,偏好固定的工作模式,那么,机械结构更加适合需要;如果工人们害怕模棱两可和没有安全保障,采用一个机械结构比较好。
有机形式在其他情形下更为有效,并且这类情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如果环境是动态变化的,需要组织内经常变动,那么,有机结构会更有效:,当工作任务并没有界定得十分精确,不会一成不变时,有机组织将有优势:如果员工追求自主,开放,多样化,变化革新和试验新方法的机会时,动态结构会更加优越,如果情况相反,那么,机械形式仍会受到青睐。因为团队提供了现代组织所需的灵活性,所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有机组织当中。
在一个组织的内部可以应用权变的组织方法,不同的部门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以适应特定的需要。研究部门可以采用有机结构,而生产部门也许需要一个机械结构。
工作系统与人的相辅关系
组织工作有两个基本方法。第一个与权力分配有关,称为组织结构或者更简单--组织;第二个与工作流程本身有关,从一个工序到另一个工序,叫做程序,也称方法、系统、和工作流程。人们由于所结构的上下级关系,经常会意识到组织众人的因素,而在工作流程中,人的因素往往受忽略。人们把工作流程看作是工程因素,与人的因素分开,然而,普遍而言,由于工作流程界定了人们在工作中要相互影响,所以工作流程也会对人的行为方式造成影响。
行为的触发
一个工作系统的重要一点在于它决定了谁触发一个行动,而谁又是这个行动后果的接受者。在工作流程的每个步骤中,每个人将资料运送给下一个人进行工作。而专家在整个流程中负责给予指导。向别人传送工作/指令的过程对另外一人来说是行动触发,接受者常会从心理上感到低人一等,因为他们往往会从一个“根本不应指手划脚的人”那里受到触发。例如,在一个工厂里,员工B动作麻利,这样造成了在下一个工序--C控制的工作站工作积极,C当然会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会认为B使他本人看起来象一个懒惰怠工者。当这种触发来自于明显技术低下的人,或是来自地位卑微者,甚而至于是来自于某种机器时,人际关系的问题就严重了。如果包含了对接受者施压的成分的话,这些问题就复杂化了,下面的例子来自对一个餐馆的早期调查: 案例1
大的餐馆经常雇佣十几岁的孩子作为跑堂,把客人的要求告知厨房,这就使得跑堂的工作是告诉厨师准备并送上各类菜肴,其结果是十几岁的小伙计去触发高级厨师的行动,实质上,他们告诉厨师做什么,这种关系在所研究餐馆中常会导致问题,厨师们对接受十几岁的在餐馆中地位卑下的伙计指挥表示不满,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1)采用机械的、非人力的发号施令的语言系统,避免面对面打交道,(2)让地位高一些的人充当行动触发者.
造成人际关系问题的行动触发类型 .
行动敏捷者触发行动迟缓者 .
无经验者触发有经验者 .
年轻员工触发年老员工 .
生者触发熟练者 .
没有权威、的人触发权威者 .
地位卑微者触发位居高位的人 .触
发行为对他人带来了压力 .
触发行为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敏感领域
当一个行动触发影响到一些敏感领域,比如雇员们干了多少活儿(定时考察)以及雇员的报酬多少(工作评价),常会引发进一步的问题的发生。总而言之,我们能够断言,对一位行为接受者施以工作或个人的压力的行为触发容易造成麻烦,甚至在每天工作中的相互交往时,这类触发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经理要求和指挥员工做事,而有时员工会对被呼来喝去感到厌烦。通过让团队中的雇员对整个分配任务肩负责任,这个问题有时会得到缓解。
优化团队的系统设计
程序的另外一点是它经常要求人们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然而,工作分配和部门的规划布局会将员工分开,使得人们无法在一起工作是不现实的,团结协作也就成为空中楼阁,一句空话,虽然工作流程本身需要团结协作。在一个例子中,两位互相依赖、员工被不必要的分在不同班次,这使得他们彼此不能相互协调。在另外一个例子中,一位操作员为两个相互竞争的生产线提供原料,每一个生产线都时常报怨操作员在帮助另一条生产线。
A.K.莱斯(A.K.Rice)对印度一家纺织工厂的研究作为先驱之作,阐述了团结协作是如何形成的。
案例2
纺织厂按照基本的工业工程程序重新做了调整,每一工作都基于工程核算,仔细分配了工作量,间屋子里有二百二十四架织布机,由十二个专职小组操作并维护,每位纺织工人操作二十四或三十二架机器,每组填料工人负责四十到五十台机器,每位优秀的工人不可思议的平均控制七十五台机器.另外有九个专职小组负责服务和维护工作,每位工人负责一百一十二或二百二十四台机器.尽管工人看起来似乎运作得熟练,它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产出。研究表明所有的十二个小组要紧密协作,发扬团队精神,以保证有较高的产出,然而工厂这样组织下去,不利于团结协作。一位加料工人负责一位纺织工人的全部织布机和另外一位纺织工人的部分机器,这意味着纺织工人与填料工人没有组成一个团结的整体,尽管工作程序本来很需要这样做,实际上,一位负责二十四架机器的纺织工人与一位负责四十台机器的填料工人一起工作,仅仅利用了填料工人五分之三的能力,而另一位纺织工人只能配以填料工人五分之二的生产能力了,这种情形比负责七十五台机器的熟练工人的工作情况要复杂得多。最终,工厂重新进行组织,这样,一组工人对一定量的机器负责,工人们能够建立起相互间的协作关系,发扬团队精神,使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只有综合技术因素,人力因素和组织结构,才能在纺织厂内造就一个富有效率的体系,当只有其中一个因素发生改变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管理层需要与工人们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工人需求,避兔代价高昂的变革,造成负面影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众所周知,企业的布局与工作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是否有机会进行交流。以一个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为例,办公桌安排得使需要谈话以协调工作的人们被一宽阔的走廓隔离开,员工们不得不隔着走道高声交谈,但由于这种做法给他人造成了影响,最终停止使用了。最后的结果是交流不畅。另有一家工厂,缝纫机的布置不便于进行交谈,但管理者不久就发现能提供交流机会的布局能提高生产率,相互交流把人们从常规单调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且不会破坏生产力。管理者经常忽视布局也会影响员工休息时的交流。
案例3
若干年以前,建成了一个堪称工程效率表率的新印刷工厂,由于印刷厂下面的空间显然不适于他用,就把这块地方盖了一个快餐店。尽管餐厅洁白无暇,设计得当,然而,却由于是在地下室里,振动令人恐怖,地板、天花板摇摇晃晃;餐具、碟子格格作响,由于天花板上没有隔音设备,在进餐时间内,员工们不能进行交流,得不到休息。午餐时间在厂里错开成四个时段,这意味着印刷机在多数员工进餐的时间内依然运行。当有人对快餐店位置进行置疑时,管理者回答:“快餐店只是用于进餐的,无论怎样,噪音不会影响到任何人。
” 办公室布局对于交流方式的潜在影响提出了几个量莫间题,办公室设计的一个问题是为每位员工提供一个封闭的工作间,还是营造一个开放的,视野开阔的工作区间,员工互相之间仅用低档板隔开(或不打隔离)。一个基本的问题围绕着一些员工在工作中希望保有隐私和个人空间的需要。许多工人希冀建立一个自己的员工区域一他们可以称其为自己的领地,能主宰这里的一切,工作室的划分为员工们提供了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机会,可以设计、修改工作布局,甚至根据个人喜好装饰。另一方面,组织也许需要一个环境,鼓励自由交流,参与相关的任务的员工之间的交流心得,及一种强烈的团队归属感。一些企业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们按照活动设置规划办公室,创造出的办公室既包括属于个人的基本空间,也有适合小组交流的空间,这种安排被证明能极为有效地为员工提供一个途径,使员工们得以逃离计算机终端一段时间。另有一些组织创造7办公室社医,它们是相关的独立办公室的中心,借以形成社会群体。这种布局建立在接近或亲密能参加交往机会的思想上,由此而形成的群体组织对于满足员工的归属的需求贡献很大。
疏离感
社会技术系统的拙劣设计的一个产物是造成了疏离感。因为工作制度通常并不是由实际的执行人制订,所以经常执行人并不理解工作制度为何如此运行。而且,劳分工使得每个员工只负责整个工作的一小部分,工作失去了它的社会重要性,显得毫无意义,工人们不再清楚他们在这个构造中的位置,看不到自己努力的价值。当这些情绪根深蒂固后,一个员工可能会产生疏离感,这是一种无奈,没有意义,孤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对工作,对组织,或者对企业热情的感觉。当员工们做着无关痛痒的琐细工作,受挫于空洞呆板的工作规则,疏远了与别人的交流,被剥夺了参加团队工作的机会,受控于他人的行动触发时,疏离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高效团队的要素
支持性的环境:支持性的环境产生团队合作。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包括倡导员工为集体着想,留下足够多的时间供大家交流,以及对员工取得成绩的能力表示信心。这些促进了更审议不得协调、信任和相容。管理者需要发展一种有利于创造这些条件的组织文化。
才能与角色分明:团队成员必须适当地胜任工作并且有合作的意向,除了这些要求以外,只有在所有成员都清楚他们要与之打交道的所有其他人的角色时,成员才能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当做到了这一点时,成员们才能根据条件的需要,迅速行动起来,而不需要有人下命令,换言之,团队成员能根据工作的需要自发地作出反应,采取适当的行动来完成团队的目标。
案例4
一个例子是一个医院外科手术小组,其成员都能对手术进程中的意外变故作出反应,他们对于紧急情况的共识提醒他们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和反应,每个人都知道他人能做什么,并且相信他们的能力,这就导致了一个团队的高效合作性.如果一个手术小组的其中一个成员没有在适当的时间按要求去做,那么,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通常情况下,也许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产品质量或者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会由于一个人失职而受到损害,高效率的团队需要所有的人都全力以赴。
团队合作要求什么? 我得上司告诉我团队精神依赖于国队中每一个人得表现.我并没有意识到其中得含义,直到上司向我展示一个只有一个坏键得键盘得工作情形.除了一个键以外,其他所有得键都是好得,但是一个键就足以破坏整个键盘得效率.现在我明白了即便只是我一个人,也是成功得团队所不可或缺得.
超凡的目标
经理人员的一个主要职责是保持团队成员向总体目标努力,不幸的是,有时,一个组织的政策,保持记录的需要和奖励体制会瓦解个人的努力成果,打击团队合作。一位石油公司的地区经理讲述了对低于销售指标的销售代表造成的影响的故事:
案例5
正如许多公司一样,每月我们都要制订销售指标,销售代表需要在他们本人划分的区域内完成销售指标,正如东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也按同样的方式完成指标.这个地区在过去多次在某些产品上,比如机油,没有完成销售指标。众所周知的是这个地区的一些销售代表如果已经完成了这个月的指标,就会将交货期拖延至下个月。销售代表们关注的焦点是自己的指标,而不去关心整个地区的销售情况。每个月没有完某一产品计划销售量的每一位销售代表都要汇报原因。如果一位销售代表做成了一笔大买卖,卖给一客户几百加仑的机油,那么他很清楚,下个月甚至再下个月,这个客户再不会买油了,这就造成那个月份完不成指标而要递交一份报告。上述例子中的主管者也许会考虑建立一个超凡目标,即一个综合两人或多人努力的较高目标,只有参与各方都全力以赴,才能实现这个超凡的目标,这种目标能够集中员工的注意力,统一努力方向,形成更加紧密团结的团队。例如,医院领导在会议上讲:“我们是来帮助患者的,我们是以此为宗旨来考虑目前的问题的吗?”当人人都意识到有一个超凡的目标在他们面前时,一些内部的小矛盾往往消弥于无形了。
团队报酬
团队报酬是触发团队合作的又一因素。这种报酬或者是物质上的,或者会采取认可的形式给予。如果成员们对报酬评价较高,目标对员工来说并非高不可攀,而且这些报酬是根据小组表现来评定时,这时报酬的效果最显著。此外,组织也需要在鼓励和表彰个人创新和发展及鼓励他们为团队成功竭尽全力方面保持微妙的平衡。创新性(非物质的)奖励包括授权挑选新成员加盟组织,就一新任管理者给以评价,或为组织成员制订纪律等。
潜在的团队问题
观察高效率团队的工作过程是一件幸事,成员们执著于企业的成功,他们在产品质量、安全、客户满意度方面都拥有相同价值观,共同肩负着按时完成项目的责任。由于其复杂性和变化性,团队精神对组织环境的各个方面都相当敏感。如同一株大橡树,团队精神发展缓慢,但是瞬息之间它会分崩离析,如同同样一株橡树被伐落在地。例如,太多的变故和人事变动干扰了小组关系,阻碍了团队合作的成长。
案例6
一家跨国公司在一个五十万人口的地区建造了一家工厂,而在此地它已经拥有了三家做相关工作的工厂。新工厂大多聘用新员工,不多久,高度的团队精神和劳动生产率就发展起来了。三年后四家工厂都经历了一次不很严重的裁员。因为裁员是按资历进行,而且新工厂的雇员大多是新人,另外三家工厂迫使新工厂裁员,结果是新工厂里的多数团队接收了从三个到五个不等的来自其他三个厂子的员工,占团队人数的25%-50%).尽管这些转过来的员工更有经验,以前的工作记录也良好,但是,团队精神被干扰,并迅速瓦解。需要医疗急救的情况增加了两倍,事故次数略有增加,生产产量降低了30%到5 0%,需要将近一年时间的辛勤劳动和感情交流才能使其重新步入正轨。可见这次裁员的潜在成本确实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