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岩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所在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在此居住,更使它闻名天下。红岩村位于重庆市郊化龙桥附近的“大有农场”内。这里的地质结构地形酷似伸向嘉陵江边的山嘴,因此又叫红岩嘴。这里原是爱国知识妇女饶国模经营的一片花果农场。
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周恩来任书记,董必武、叶剑英、秦邦宪、凯丰、吴克坚等为常委。因为国民党不允许中共党组织公开活动,所以南方局是秘密的,设在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内,最初在机房街70号。
1939年5月初,日机大轰炸,机房街70号被炸毁,董必武、博古等率领南方局和办事处大部分同志迁往红岩,散住在农场工人宿舍和堆放柴草杂物的几处茅草房里。是年秋天,由办事处同志自己设计并修建的办公住宿大楼峻工,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全部迁此办公。地方当局将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从此,红岩村这片红色的土地就成为革命的象征。
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座落在“大有农场”西北坡上。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整幢楼房为土木穿逗结构,两楼一底,有大小房间54间。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二楼最大的一间屋,是南方局和办事处的图书室。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
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1963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篇:红岩革命纪念馆
2011年9月19日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所有研究生参观了重庆革命圣地—红岩革命纪念馆。让我们新时期的研究生党员不仅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深刻领会了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包括红岩村13 号、曾家岩50 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等。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走进红岩魂广场我们就感觉到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稍作停留拍摄了几张相片做纪念后,我们便步入了陈列馆。步入陈列馆,那种恢弘、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邓小平爷爷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那视死如归、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我想,他们在天堂看到共产党对他们英勇事迹如此客观和真诚的评价一定感到很欣慰吧!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们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中外反动敌人联合的绞杀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斗争。在监狱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优秀的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着党的旗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正义之歌。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以许晓轩,陈然,江姐等为核心,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 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做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实践的新青年!
来到渣滓洞,因为曾经遭遇一场后山下来的泥石流,大部分房子被破坏,现仅开放少部分,我们只能看到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几十名党员逃出去时留下的围墙洞和当时两百多名共产党员被屠杀的所在地—一栋两层男监狱的一楼。国民党为了尽快逃跑,在1949年11月27日那天,他们把200多名共产党员分别集中关在一楼的几个房间里用机枪进行扫射,真是惨绝人寰。渣滓洞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的男牢16间,另有两间平房作女牢。这里面积很小,没有《红岩》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宽阔。几百号人被关押在这里,可以想象环境的恶劣。为了从精神上瓦解革命者的斗志,特务们特意在渣滓洞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等标语。渣滓洞外院墙上有一段很特殊的标语,是训示特务的。——“领导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领导看到、想到、听到、做到”。远观渣滓洞,实实在在的很平凡,和小说里的阴森气氛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往往最黑暗的地方反而最不起眼。
渣滓洞关押的主要是革命大众,白公馆则主要关押政治犯。监狱的大楼比渣滓洞要高大。带有浓厚的民国建筑风格。特别是那个青天白日的党徽格外的刺眼。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罗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于此。小说《红岩》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也许只有我们来到这里才能深刻体会到烈士们当年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在歌乐山上,除了这两座大监狱,风景倒是很美,青山绿水的所在。只是漫步其中,无数的遗址却会提醒你,这里不是天堂。
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用生命与热血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实根基。“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唱出了红岩英烈从容淡定、大义凛然的革命情怀,唱出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执着追求的不朽足迹。
英勇斗敌、舍己为人的许云峰;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江姐;视死如归、铮铮铁骨的陈然;天真瘦弱、机智顽强的小萝卜头„„在五星红旗升起的苍穹之上是一位位革命烈士的遗像,他们为了新中国、为了共产主义、为了黑暗中的那一线光明,用自己孱弱的身躯、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地与敌人周旋。“你们的刑具是用竹子做的,我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江姐的声音振聋发聩,正是那份坚守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理想的革命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气铸成的红岩精神才最终战胜冰冷的脚镣、手铐、烙铁、皮鞭、老虎凳,让星星之火变作夺目的辉煌,让低沉的啜泣变作幸福的笑声,让昔日的东亚病夫变作今日的经济强国。
身陷囹圄的先烈们冒着生命危险缝制的象征着革命胜利的“狱中红旗”,随时可能牺牲的地下工作者刻在硬币背后的“最后一次党费”,江姐教育儿子的“继父母之遗志,踏革命之道路,建设祖国”却“粗茶淡饭足矣”; 小萝卜头追问妈妈的“棺材是什么”和妈妈告诉他的“进了棺材,便彻底自由了”„„红岩,那一个个难忘的名字,一段段熟悉的故事,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自由的悲壮史诗,更是当代中国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十九年,足以让老虎凳上的血腥味被阵阵花香湮没;五十九年,足以让历史沉淀为纪念馆中的片片黄纸;五十九年,足以让记忆遗忘、让仇恨消退,却不能够让侵略者用一纸教科书蒙昧年轻的生命,不能够让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跌倒在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里。
烈士们早已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灵魂还在这里,精神还在这里。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我觉得我们都需要这一种红岩精神:为了自己的信仰而不屈不挠的奋斗。
我们纪念先烈,我们感受坚贞。
第三篇:红岩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红岩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12月2号,为缅怀先烈,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我们党员服务站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
走进红岩魂广场我们就感觉到一股严肃庄重的气息,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稍作停留拍摄了几张相片做纪念后,我们便步入了陈列馆。步入陈列馆,那种恢弘、浩然之气油然而生,馆里的气氛让人顿时心潮澎湃、激情满怀。邓小平爷爷的题字,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给予绝对肯定和高度赞扬。那遒劲有力的字迹、深情怀念的语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烈士们那视死如归、不畏强权的凛然气概,我想,他们在天堂看到共产党对他们英勇事迹如此客观和真诚的评价一定感到很欣慰吧!陈列馆里那面鲜红的用被单衣物绣成的五星红旗格外显眼,那是一种多么兴奋的期盼的表现呀!我们至今仍可以想见,当狱外传来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即将成立这样的消息时,那些为祖国献出自由和乃至生命的都在所不惜的伟大共产党人心中将是何其自豪与振奋,他们含着热泪为祖国绣出的那面五星红旗,正是他们革命信念的最最真切和感人的诠释啊!
陈列馆里,真实地重现了当年这些共产党人被关押的监狱的状况。大量的照片和文物向世人宣告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先烈的惨无人道的镇压和迫害。牺牲的革命者里,年龄最小的“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仅九岁,与此类似地,多数烈士都是在极为年轻的时候被杀害,在那个黑色的1949年11月27日。他们怀揣着对于革命的忠诚与信仰,无悔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召唤,这就是对于伟大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任,这就是摆脱贫困落后、告别专制独裁、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安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彰显。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中外反动敌人联合的绞杀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斗争。在监狱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优秀的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着党的旗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正义之歌。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以许晓轩,陈然,江姐等为核心,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革命烈士的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
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执著追求,对于真理的无悔坚持,对于党的秘密的严格保守,对于艰难困境的坦然面对,对于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大无畏气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做一个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勇于实践的新青年!
第四篇:站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门口
站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门口
天微微亮,霜露凝重,很凉。等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一起出发,向着那革命的圣地,向着先烈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进发。一路平安,顺利抵达。
沿着长长的阶梯走上去,便看见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大门,比想象中要壮观、崭新。我一直都以为他是从那些年代一直保存下来的,衰颓,凌乱,能直指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再现那个年代的沧桑巨变。然而,这毕竟是纪念馆,是这个时代赋予另一个时代的崭新意义。所以便是崭新的,现代化的。
站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门口,就像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历史的暗流中,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门前的那一副巨大的浮雕,各位领导人栩栩如生的站立在那里,站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红岩”两个血红的大字,恢弘的刻在岩石上,触目惊心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跟随导游平稳的步伐和亲切熟悉的解说声,我们又重温了一遍抗战时期重庆的历史。那些古旧的吊脚楼,那贫瘠的土地和那不富裕的人民,都在我们眼前重现。那些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他们有的未曾留下只言片语,有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有的为重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迎来了重庆解放和富强的曙光,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接下来参观了饶国模同志的故居,踩在革命先辈铺就的青石板路上,每一步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一用力,惊扰了他们的英魂。屋子内的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记录着这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伟大女性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记载,我们多多少少的了解了一些她们那些年的而艰苦生活,以及她为党所做出的贡献,其实伟大无需修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就是她自身!
随后我们来到当年先烈们的办事地点。房屋以灰暗为主色调,主要是为了躲避轰炸,但却简朴而不失庄严。屋内的陈设一如当年,虽然陈旧了许多,但摸样还在,仿佛还可以看见诸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这里生活过的痕迹。印象最深的便是传达室的那扇门,在楼下的屋内与楼上的屋,联通可以避开敌人耳目传递信息,这是何等的智慧与胆量啊!在条件如此艰辛的情况下,他们从未放弃努力,放弃斗争,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梦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最后,在所有学员一同朗诵的《红岩颂》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短暂而有意义的观摩学习。我想,那琅琅的读书声,一定会像熠熠生辉的红岩精神那样,永远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11106040105
程明容
第五篇: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场馆介绍】
今天,我们第二小队来到了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的浙江嘉兴,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映照着这座红色根脉之城。在这片赓续百年眷眷深情的土地上,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就是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9633平方米,由“一主两副”三幢建筑组成,平面呈“工”字造型。建筑四周有56根檐柱,寓意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主体建筑俯瞰呈镰刀铁锤党徽形状,总高为19米,顶部矗立高6米井字形的丰功牌坊,门媚镶嵌邓小平题写“南湖革命纪念馆”7个金色大字。正前方的大型照壁、升旗台、圣火台形成一条直线,照壁上“开天辟地大事变”七个毛体大字揭示出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馆主题。南面为宽广的七一广场,占地总面积近600亩。北面为宣誓广场,设有大型宣誓台,由党旗、誓词和红船浮雕组成,神圣而庄严。整座建筑既体现了庄重大气的风格,又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走进纪念馆,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共分为“救亡图存”“开天辟地”“光辉历程”“走向复兴”四个部分,并设“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轨迹”“中国共产党党章发展历程”两个专题展览。展线全长921米,设置文物资料1134件、壁式26处、珍贵图片676张。讲述了从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再到党在重大历史时刻的关键抉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跨越,最终迈向世界引领未来的新时代大国气象。
在这里,有按照1:1比例复制的中共一大纪念红船模型;有60个中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有记载着南湖一大会议期间,勘察南湖地形一幕的著名大型油画;还有讲述光辉历程的浮雕长廊,以及“两弹一星”多媒体互动操作台和观景窗等数以千计的文物资料、雕塑绘画、视频图片多角度、全景式的呈现。
南湖红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中共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一件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开启了民族复兴的伟大航程。一条红船见证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建历程,引领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前进方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成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起点。
【人物/事迹/藏品】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胜利闭幕。这是一个历史选择的红色嘉兴,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世纪风云。一个大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展区,一幅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峥嵘岁月奔腾而来。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纪念馆的序厅,序厅由上下两层大型浮雕构成。中间部分的红船浮雕,石破天惊般从历史画卷中奔涌而出,显示序厅“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的中心主题。一层左右两侧的浮雕分别以由内向外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从1840年以来的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光辉历程,寓示了“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二层浮雕以嘉兴南湖的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共“一大”召开的社会背景。序厅顶部有一枚巨型党徽投射其上,熠熠生辉,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照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第一部分“救亡图存”这四个大字穿透时空,直击人心。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展现了19世纪中叶起,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我国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生灵涂炭,陷入苦难和屈辱的深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谋求人民幸福生活,无数仁人志士在内忧外患的现实面前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求索。
左手边一件件“卖身契”、“捐官执照”史料揭露着清王朝的腐败衰落,右手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则在蒸汽机的意象里滚滚向前。一张巨大的“时局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镶嵌其间,无声诉说着那时的中国如何一步步走向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坚船利炮,正对着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在这个部分的场景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多维影像与数字化手段,设置了一块可滑动屏幕,通过复原唯美影像与实物破败模型交错展现的圆明园,形成强烈反差,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舰炮轰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百折不挠的反抗外敌斗争。通过图片、浮雕、文字、视频展现,我们似乎听到了那时的群情激愤,听到了那时的怒涛吼声。
所幸,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折戟,为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预留了坐席。“开天辟地”拉开帷幕,百年征程开启新局。
第二部分“开天辟地”主要讲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先进分子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民主生义转向社会主义,选择新的救国方向。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生主义革命的帷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从此揭开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19世纪40年代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果,这两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是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学习的油画。
1919年,一场五四运动轰轰烈烈,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的主流,此处陈列了各地出版的进步刊物,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一幅《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油画,生动描绘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而此处展示的是1920年至1949年出版的60个中文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一面特殊的玻璃墙中,整齐地排列着60本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而正中间,是一本蓝色封面略显沧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由陈望道先生翻译。在此处的场景中,一幢两层民居,一个粽子,一碟白糖,一盆墨水,一支笔一本书,再现了陈望道先生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画面,成就了一段“真理有点甜”的佳话。
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纷纷建立,他们像一颗颗火种,从四面八方汇聚成最耀眼的一束光。1921年7月23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召开,后因侵扰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实景再现的鸳湖旅馆、宣公桥,多媒体影像呈现的狮子汇渡口,以及一整面错落排布的玻璃展柜中20世纪初嘉兴人的各式生活用品,都让人仿佛跟随“一大”代表们的脚步,走进了那个充满希望的嘉兴。开会的那一天,代表们乘早班火车从上海抵达嘉兴。全新复原的火车头模型再现了当时情景。始建于1909年的嘉兴站就这样成为了中共“一大”召开的重要历史见证。从此,一条小船和一个大党的故事开始了。这部分的展厅,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震撼,渲染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主题。
第三部分“光辉历程”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座浮雕长廊高5.5米,长28米,寓意从1921年到1949年这28年光辉历程,通过160多个人物讲述了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通过雕塑、油画等艺术手段,把宏大叙事与细节呈现有机结合,使用准确的历史符号与历史场景,改变单一的、线性的叙事方式,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穿透力。
一百年,征途漫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在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转折中开创新局……
第四部分“走向复兴”正是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实行,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精神总结】
一部《共产党宣言》、一首写下初心的诗篇、一只先烈用过的皮箱……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收藏的一件件革命文物,记录着中国人民顽强求索的历史,彰显着无数先烈们甘为革命牺牲一切的初心,更镌刻一份赓续百年的眷眷深情。这份深情,来自一代代中国革命者的信仰与初心。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一百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红船精神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首创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建党实践和革命活动中,从播撒中国革命的思想火种,到奠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组织;从制定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无不彰显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才能时刻保持蓬勃生机和无限的创造活力,走在时代前列。
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奋斗精神首先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国人民共创美好未来。
奉献精神是本质,是德政之基。奉献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
一湖烟波细无声,有幸见证百年史。如今60年前定制的那条唯一的南湖红船依然停泊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前东南方向的水面上。伟大的党培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壮丽乐章。铸就了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使我们党由小变大,从弱到强,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中奋进、在曲折中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在红船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辉煌的成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奋斗初心历久弥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让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奋力逐梦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