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一个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努力保持“一高一领先”
突出一个重点,做好四篇文章,努力保持“一高一领先”
市经合办召开2009年全市经合系统工作会议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2008年我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1月14日,市经合办组织召开全市经合系统工作会议。13个区、县(市)经合办参加会议。市经合办党组书记、主任周开疆作工作报告。沈建国副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通报表彰了2008年度全市经合系统先进单位,下城区经合办、江干区经合办、拱墅区经合办、富阳市经合办、临安市经合办等五家单位受到了通报表彰。会上,下城区经合办、拱墅区经合办、富阳市经合办等先进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认为,2008年全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全市招商引资大会精神,按照“深化合作成果、夯实合作基础、创新合作格局”总体思路,围绕年度对内开放各项目标,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招商引资增势不减,接轨上海再掀高潮,都市圈建设强势推进,对口支援再创佳绩,区域合作有新拓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了全省领先地位。
会议提出,2009年是经济运行较为困难的一年,全市经合系统要按照中央“保增长”的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增强信心,克服困难,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突出国内招商引资重点,做好“三经济一工程”、接轨大上海、建设杭州都市经济圈和对口支援四篇文章,努力保持国内合作交流工作“一高一领先”。
突出国内招商引资重点:积极实施我市国内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引进协议内资1205.5亿元、增长19%和到位内资520.1亿元、增长18%目标任务完成,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做好“三经济一工程”文章:省会经济招商要以2009年第九次“为省直单位服务月活动”为契机,重点做好政策的宣传和兑现工作,争取省属大企业的投资尽可能投向杭州;总部经济招商要围绕打响“全国民营经济总部中心”品牌,重点做好国内500强、民营500强的总部引进工作;楼宇经济招商要通过专题招商和敲门招商,大力推进“831”工程,提升楼宇招商水平;浙商回归工程要重点做好与全国各地浙江商会的联系,加强招商战略合作,重点吸引有实力的浙商企业总部迁杭。联合市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与各地的人才科技合作,突出企业领军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招商。根据国家4万亿的投资安排,抓紧梳理分析可能加速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列出一批招商重点捷足先登,关注引进一批央企、国企和科研院所的大项目好项目。在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上,重点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特别要关注文化创意、金融业、软件、研发项目、旅游综合体的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载体上,要把推出一批地块和楼宇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在招商引资渠道上,要不断创新,特别要重视打造杭商品牌,发挥本土杭商、外来杭商和在外杭商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接轨大上海文章: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实施2009年接轨上海工作意见和计划任务;继续实施《进一步深化沪杭合作交流备忘录》行动计划;举办接轨上海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我市参与世博工作;抓好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合作专题的组织实施。
做好都市经济圈文章:认真实施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做好都市经济圈文章的要求,积极推进“七共”,着力打造长三角“金南翼”。争取规划早日出台,推动规划实施;发挥专委会作用,筹建新的专委会;开展重点项目合作,落实项目推进举措;整合媒体宣传资源,提升对外宣传形象;筹备两个会议,明确工作任务。
做好对口支援文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口支援文件精神,制定并出台《杭州市对口支援2009-2012年工作意见》,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做好对口支援四川南充和重庆涪陵工作,落实帮扶资金和项目,开展西部地区劳动力培训工程。做好山海协作工作,加强资源与产业合作,建立项目季度通报制度,实施山海协作“百村经济促进计划”。做好对口青川重建家园产业合作工作,引导我市“退二进三”项目和有意向外拓发展的企业到青川投资。
为保障2009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全市经合系统将落实四项举措。一是完善合作机制,建立招商引资绩效评价体系、杭州都市经济圈评价指标体系、山海协作贡献率评价体系、重大项目分析会议制度、杭州都市经济圈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山海协作对口交流会议制度。二是夯实合作基础,做好合作交流工作信息库、项目库、数据库“三库”建设,做好杭州都市经济圈网站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三是搭建合作平台,搭建招商引资“4+x”活动平台,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四是拓展合作渠道,发挥驻杭机构作用,发挥来杭投资企业、协会、在杭异地商会的作用,加强友城工作,加强信息中心建设, 拓展我市国内合作交流信息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