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畅通出口 拓宽进口 严格要求——广西南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
畅通出口拓宽进口严格要求
——广西南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开推荐、差额选拔处级领导干部,18名优秀干部走上市纪委派驻市直机关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岗位,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继南宁市委2011年下半年交流27名优秀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到党政领导岗位任职之后,不断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给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畅通“出口”,优秀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走上党政领导岗位
长期以来,由于“出口”不畅,在一些部门党政领导的印象中,存在“纪检监察干部只适合做纪检监察工作,其他岗位难以胜任”的误区。同时,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岗位的吸引力也不强、认可度也不高,有些同志在担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时,就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2010年4月,中央纪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后,南宁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从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队伍建设入手,由市纪委牵头与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等有关单位组成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发现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专业单一,交流、换岗少,阅历单一,履行职责不到位,对所在部门监督缺失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南宁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全程跟踪检查、量化考核和绩效考评机制,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工作实绩。今年2月,南宁市委将长期在纪检监察战线埋头苦干、考评优秀、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14个市直单位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集中进行岗位交流,其中12名同志任原单位的行政领导职务或党内领导职务,2名同志任其他单位的副局长或党委副书记,较好地解决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的“出口”问题,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据统计,2010年以来,南宁市共调整、新任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72名,其中:从科级干部中新提任20名,系统内交流14名,从其他岗位交流任职38名。从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岗位改任行政领导职务的有27名,其中提任正处长级领导职务6名。
拓宽“进口”,公开推荐、差额选拔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 “出口”问题解决了,如何解决“进口”问题?南宁市委决定打破常规,竞争择优,变“相马”为“赛马”。今年3月,南宁市拿出18个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空缺岗位,参与面向全市公开推荐、差额选拔领导干部,通过实行公开推荐、全程量化、差额遴选、差额考察、竞岗演讲、市委常委会票决六大环节,选拔优秀人才到纪检监察领导岗位上。
这次公推差选,共有369人积极参与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具体职位的报名和推荐。市委组织部组织对经资格审核合格的人选
进行适岗评价,实行量化评分。根据得分高低,按每个职位1∶5的比例确定进入竞职答辩人选,并向社会公布。经过竞职答辩后,进行第二轮遴选,根据适岗评价和竞职答辩合计得分,按每个职位1∶3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并向社会公布。然后由市委组织干部考察组对每个岗位的3名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并根据考察谈话、群众民主测评意见等进行量化计分,根据考察情况和考察对象总成绩,按照每个选拔职位1∶2的比例研究提出提交市委常委会票决人选。进入市委常委会票决的2名人选在市委常委会上现场进行自我陈述。市委常委会成员在听取2名人选自我陈述的基础上,根据差额人选的考察情况、德才素质、履职经历、实际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衡量,按照每个职位1∶1的比例无记名投票表决确定拟任人选,以获得赞成票排名第一并超过应到会成员半数的人选为通过。票决的结果当场统计、当场宣布。
在遴选各个环节中,由市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进行全程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对票决出的拟任人选再次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全程竞争择优,提高了新任干部的质量和水平,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这次南宁市经公推差选产生的18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平均年龄44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7名。其中,从党委部门提拔5名,从政府部门提拔7名,从人民团体机关提拔2名,从事业单位提拔1名,从企业提拔3名。通过公推差选和大范围交流调整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的结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为南宁市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突破打下了良好基础。
严格要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接受转岗教育
南宁市委精心谋划,采取“开好三个会,读好一套书,办好一期培训班”的措施,确保交流出去和新任职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尽快转变角色、找准位置、适应岗位、正确履职。
通过召开转任干部集体谈话会、新任干部集体谈话会和工作对接会,促使交流出去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继续加强党性修养、保持良好作风、坚守职业操守、树立和保持良好形象,同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确保反腐倡廉工作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得到很好落实。勉励新任职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珍惜岗位、牢记使命、奋发有为,认真履行党章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纪律约束,增强政治意识、创新意识和宗旨意识,为南宁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贡献。
南宁市还给新上任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赠送了《做最好的干部》、《人间正道》等书籍,并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期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干部综合业务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新任职干部进行培训,提高新任职干部的综合素质。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金玉 好鹏 阳文 志瑜)
第二篇:统一管理后加强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统一管理后加强派驻机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2009年4月起,赣州市直机关纪委(纪工委)、监察局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派驻机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市纪委、市监察局直接领导;派驻机构人员编制将实行单列,由市纪委、市监察局会同编办统一管理;派驻(出)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组(党委)成员,后勤保障仍然由驻在部门负责,党团组织关系仍然由驻在部门管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派驻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使全市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切实加强。但派驻机构统一管理以后,派驻干部在切实转变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同时,如何加强搞好纪检监察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的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一、统一管理之前派驻机构工作现状
1、管理体制健全但管理机制不顺。统一管理之前,派驻机构是双重管理,受上级纪委、监察局管理的同时,也受所驻部门管理,但更多地是服从服务于所驻部门的工作和利益,对于接受上级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仅仅是一种程序,更多地是应付式地完成交办工作、被动式地接受检查。
2、工作任务繁杂但工作重心不明。多数市直部门派驻机构在统一管理前包揽了机关党建、干部学习教育等务虚工作,即使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机关效能建设、惩防体系建设等重大工作,也多数是派驻机构首当其冲、“单兵作战”,兼职过多,专职不专,使应尽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3、监管体系完备但监管措施不力。从2005年开始,各部门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部门惩预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机制,但因受管理体制的约束,派驻机构对部门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不敢大胆监督,对部门干部职工也不敢主动监督,甚至对所驻部门存在的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也不敢积极主动地去查处,使一些监管措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4、自身要求严格但能力建设不强。派驻机构在多数部门不是权重部门,不受所驻部门“一把手”的高度关注,派驻机构干部也多数不是所驻部门最得力、能力最突出的干部,而且多数年龄偏大,导致派驻机构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虽然能够按照纪检监察干部管理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但事业心、进取心不强,能力建设大打折扣。
二、工作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工作关系不顺。由于双重领导,多数派驻机构安排重要工作、处理重大事项请示汇报时首先要先征得受所驻部门“一把手”的同意,然后才能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请示汇报,使很多工作处于被动,甚至贻误时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大多数派驻机构领导和干部被动接受派驻部门分配的与纪检监察不相关的其他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在很多时候反而变成了配角,结果是“主业没搞好,副业创特色”,直接影响了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二是职能错位导致职能发挥不适应。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是组织、协调、监督、惩处,但是,一些本应是部门或部门综合科室、业务科室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机关本应是督促配合有关科室抓好落实,但实际工作中“裁判员”却往往成了“运动员”,这种“越俎代疱”、“包打天下”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不时发生,造成职能错位。派驻机构的职能错位又使派驻机构不能准确把握自身的职能,全面履职,本属于纪检监察机构自身职责范围可以决定的事项不敢去决定,多头请示、多头报告、多方面平衡,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监督、教育、惩处作用。
三是思想认识缺位导致工作活力不足。双重领导体制的缺陷使派驻机构干部不得不面对现实,谋求表面上的融洽和平衡。有很大一部分派驻机构负责人认为抓纪检监察工作会影响所驻部门中心工作任务的完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有所驻部门“一把手”顶着,自己犯不着惹来非议或得罪人;派驻干部认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出了问题,领导交办就按规章制度执行,领导不交办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做一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事,少自己给自己增加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还要靠所驻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关心支持。正因为这种落后思想、落后观念,丧失了狠抓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工作的创新,使所驻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按图索骥”、“一塘死水”。
三、进一步加强派驻机构队伍建设的几点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把派驻机构创建成攻坚克难型战斗队伍。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将监督关口前移的一项有效措施,从某种意义来讲,派驻机构就是纪委、监察局在单位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先锋”,其战斗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果。所以,统一管理后,首先要从组织上加强对派驻机构的领导,提高派驻机构的战斗力。一是加强对派驻机构工作上的领导,上级纪委、监察局领导要经常召集派驻机构负责人汇报工作,经常下到派驻单位了解工作,使派驻机构干部在统一管理后不处于被“冷落”的地位和缺少“娘家”的感觉;二是加强干部队伍的领导,对派驻机构干部要象对待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一样对待,严格考核、严格管理,优秀的干部委与重任,不合格的干部建议交流到非纪检监察岗位任职;三是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的工作体制机制,使派驻机构的本职工作不被派驻部门的部门工作影响淡化,真正起到对所驻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监督、协调职能;四是进一步健全对派驻机构与其他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机制,处理好派驻机构与上级纪委、监察局机关各业务室(中心)的关系,协调好各派驻机构互相之间、与各县(市、区)纪委、监察局之间开展工作的关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做到“纪检监察一家人”。
第二,大力支持,高度关注,为派驻机构大胆履职的提供坚强后盾。派驻机构处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前沿,在正确履职的过程中及容易与所驻部门的班子和干部之间产生误会,甚至产生极其尖锐的矛盾。这样一来,对派驻机构的干部来讲,如果没有上级的支持,无论是本职工作的开展还是个人工作业绩的考评考核,都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为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上级纪委、监察局要鼎力支持派驻机构的工作,为派驻机构大胆履职的提供坚强后盾。一是加强与派驻部门党组的沟通,多到部门检查指导、调查研究,为派驻机构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二是多采纳派驻机构的意见建议,为派驻机构大胆履职、全面履职提供帮助;三是及时出面为派驻机构解决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查办案件等遇到的实际困难,有些工作派驻机构不便直接出面处理的,协调机关或其他力量参与解决;四是多措并举,不失时机地提高派驻干部在派驻部门的地位和威信。
第三,切实关心,倍加关爱,不断营造派驻干部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统一管理以后,派驻机构干部的考核和任用要更多的依赖上级纪委、监察局,所驻部门也不会象之前那样去培养和推荐优秀干部,甚至有的部门会把派驻干部的培养和推荐工作不列入党组工作的内容。所以,上级纪委、监察局切实对派驻干部政治上加以关心,营造派驻干部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大交流力度,对在同一部门任职期限较长的派驻干部,可以通过组织程序交流到同一部门的其他重要岗位或其他部门的派驻机构任职,优秀的派驻干部可以交流到上级纪委、监察局机关工作;二是加强培养推荐工作,把派驻机构干部的培养推荐工作纳入到纪委统一管理,真正使那些优秀的派驻干部能脱颖而出,担当重任;三是加强培训考核,通过上挂、下派、集中培训、协助办案、抽调检查等方式,创造机会培养锻炼派驻干部,同时优化考核机制,将平时考核与考核结合起来,客观公正的评介派驻干部的工作实绩,并适时予以关心指导,使派驻机构干部个个成为政治上可靠、工作上可信、业绩上一流的纪检监察干部。
第四,自我加压,争先创优,派驻机构干部在“作表率,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中加强自身建设。派驻干部在上级组织关心关爱的同时,应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今年,省纪委、监察厅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作表率,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派驻机构干部要积极投身于这项活动中,把实践活动中作为展示能力的“空间”、表演才能的“舞台”。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做廉洁奉公的表率。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崇高境界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公仆意识,驻在部门,就要稳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不受各种干扰和诱惑;树立“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克服骄奢淫逸,正确对待苦、乐、得、失,努力做到做到勤政、廉洁、高效、务实;保持“勿以物喜,勿以己悲”的阳光心态,淡泊名利,处事廉洁。二是提高能力素质,做争先创优的表率。提高实践能力,善于在纪检监察的第一线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创造一流的工作实绩;提高协调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力量来推动工作;提高业务工作能力,熟悉精通有关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并针对所驻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贯彻地落实好这些政策法规,履行好监督职能。三是始终积极向上,做学习型干部的表率。学习市场经济,才能与经济领域的腐败分子作斗争;学习法律,才能依法行政;学习科技知识,才能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工作;学习信息技术,才能紧跟时代脉搏,提高工作效率;学习外语,才能面向世界。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四是不断探索研究,做创新创特的表率。经常深入基层,听民声、访民情,学会与基层干部进行交流沟通,针对所驻部门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监管工作中的不足,制定出真正瞄准的监管薄弱环节的工作措施,提出加强改进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和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