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

时间:2019-05-14 20:5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

第一篇: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

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

发布时间:2010-12-06来源:湖北省纪委监察厅阅读次数:1045【字体:大 中 小】

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长陈绪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对纪检监察机关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行政监察工作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大力提高科学化水平,努力在服务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树立科学理念,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的理念和思路,是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的前提。只有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树立科学的行政监察理念思路,才能实现行政监察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相一致。树立科学的行政监察理念思路,核心精神是科学监察,本质要求是依法监察,基本方法是系统监察,根本取向是为民监察。

(一)树立围绕中心、科学监察的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行政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行政监察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观察、审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全局思考、谋划和推进监察工作,主动把行政监察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融入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中,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手段开展监察工作,以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行政监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树立协调发展、依法监察的理念。纪检监察机关实行合署办公体制,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全面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法定义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落实到行政监察工作中去,全面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能,依法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纠风工作。特别是《行政监察法》修订后,监察机关的职责和权限有了新的变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更应该依法履行监察职责,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紧贴政府工作、紧贴经济工作的优势,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依法监察、依法执纪、依法办案,以自身依法行政的示范作用,更好地推动政府及其各部门依法行政,对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管理、依法提供服务,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从而增强行政监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实效性。

(三)树立改革创新、系统监察的理念。改革创新,是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的根本方法。纪检监察机关必须着眼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变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按照系统监察的理念,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系统性、体系化、创新力。对内,打破传统业务分割的做法,实行板块管理,整合行政监督资源,综合采用多种监督手段,各项工作互相联系、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对行政行为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察。对外,把惩防体系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着力消除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条件和制度保障。

(四)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监察的理念。以人为本,是行政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把为民监察的要求落实到行政监察工作中。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心爱护党员干部,尊重和保护监察对象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按照为民监察的要求谋划监察工作。重要监察措施出台前向机关、社会、专家等广泛征求意见,重要工作进展和成果向社会公布,重大监察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群众代表参与,拓宽社会公众参与行政监察的渠道,建立与政府部门、社会各届的伙伴合作关系,寻找服务群众的新方法、新途径,把行政监察服务经济发展的“手”伸长、“眼”放宽。

二、探索科学路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的路径,是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的核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找准行政监察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用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方法开展监察工作,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体制环境和作风环境。

(一)维护政令畅通,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落实。维护政令畅通是保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一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坚决纠正阻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行为。突出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政府机关执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全面加强政府系统执行力建设。改进监督检查方法,健全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制度和纪律保障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二是推进依法行政,督促行政机关履行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职责。督促行政机关健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机制,促进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督促有关部门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切实履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职责,严格依法办事。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事项纳入政务公开的范围,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运行、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监督政府行为。三是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的案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恶化,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督促和约束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二)深化改革,推动建立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所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促进管理方式转变,使之更加符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建立健全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行政审批事项审批联动机制,为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对“三高一资”项目实行最严格的准入政策。实施“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程”,推动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和各部门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二是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高公共资

源使用效率。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公用设施管理、公共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超前防范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出现的腐败现象。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风险教育,排查风险点,强化风险防控措施,超前预防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产业倾斜政策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提高行政效能,营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风环境。提高行政效能,改进干部作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一是加强政风建设,以优良的作风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政府机关作风建设,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强化公务员队伍的贯彻执行意识、“能力席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以良好的政风带行风,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政风评议评价办法,以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动态监控机制、评议评价机制为抓手,把对干部作风的监督和评议制度化、常态化。二是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解决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坚持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和严肃纪律为抓手,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坚决纠正和解决少数政府机关公务员作风不实、热衷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突出问题。结合纠风专项治理,把效能监察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改革措施同步研究、部署和推进,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从源头上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三是健全行政服务体系,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和拓展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扩大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的范围并充分授权,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制度建设,完善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加强中心各项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监督、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中心工作运转有序、管理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廉洁。

三、运用科学方法,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科学的方法,是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的关键。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提高行政监察的绩效,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保障。

(一)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一是推进行政监察制度法制化,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监察法》的配套法规、规章,抓紧修订《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规,抓紧起草《执法监察工作办法》、《效能监察工作办法》等规章,保证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从监察对象行为规范、行政监督制度、行政问责制度和监察工作程序规范等方面,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法规制度体系。二是加强相关制度之间的配套和协调,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进行制度设计,努力形成“制度链”。加强上下、横向间沟通协调,避免可能导致的制度缺位、错位和越位以及各制度之间不协调、不科学、不配套情况,防止制度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行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的制度,探索实行制度廉洁性审查,努力把政策措施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遏制到最低程度。三是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责任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不执行制度或规避制度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严格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注重发挥科技手段的支撑作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在行政监察中的作用,依托“制度+科技”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用科技手段堵塞制度漏洞。把科学技术引入制度设计环节,用科学的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安排制度供给,尽可能减少制度推行的阻力、震荡和反复。把制度的本质要求体现到信息程序和网络管理中,使制度建设更加科学严密。二是用科技手段监控权力运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线运行、同步传输、全程留痕、联网运行、实时监控等功能,重点监控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防范权力滥用,制约自由裁量权,使权力在阳光下操作、资金在网络上监管、风险在流程内控制、资源在市场中配置。三是用科技手段规范办事程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把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建立完善信访举报、投诉处理、政风行风评议等系统,使各项程序、各个环节、各种制度规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三)注重发挥行政问责的督导作用。牢牢把握行政问责这一重要抓手,建立健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机制,督促和引导政府机关服务经济发展,增强行政监察工作的刚性。一是健全责任机制,增强引领力。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纳入行政问责制范围,明确任务和目标,进行责任分解,强化责任追究,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二是上下联动,增强合力。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对全省监察机关开展行政责任追究实行“五带”,即以省带市,抓市带县,抓省直部门带行业,抓两头带中间,抓自办案件带督办案件,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三是宽严相济,增强公信力。针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政策界限上把握“三个区分”,即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而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加快发展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故意违纪违法的行为区分开来,支持和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现责任追究、挽回损失与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有机统一。

(四)注重发挥科学管理的保障作用。“没有科学严密的管理,就没有现代化”。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必须把加强科学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实行载体化管理。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应构建能够有效承载工作任务、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工作平台和载体,做到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促进工作落实。二是实行项目化管理。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进行立项,有计划、有责任、有考核地分步推进,使一些工作由“软”变“硬”,成为操作性强,可量化考核的具体任务,以此保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实行标准化管理。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的标准,不断优化细化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加快推进监察机关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进程。四是实行绩效化管理。在监察机关内部和外部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估机制,形成压力和动力,推动各相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抓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项任务的落实。(执笔:湖北省纪委综合室 王朝晖)

第二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第三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河南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发展,更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各项任务和举措密切联系、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必须多管齐下,统筹兼顾,综合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长期目标,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既要保增长速度,更要注重结构改善,确确实实将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心,实施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组合,发挥宏观调控促进加快转变的功能。需要采取的重点措施主要有: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弘扬和鼓励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的宗旨,从规划、政策、法律、规章各个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增强全党和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确确实实按科学发展观办事,才能有效推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河南实际看,自主创新应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跨越式创新。技术创新要建立在有选择、有重点的自主研发基础上,必须在河南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等关键领域掌握自主技术。二是集群式创新。这主要是指通过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同一类型企业的集体创新和技术外溢,从而突破单个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瓶颈制约。三是协作整合式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在跨越式创新的条件下,单靠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的协调指导下,实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力量的整合,以协作的方式推进自主创新。

(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性结构,它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河南要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资源节约、竞争力较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一是巩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着力建设我国农产品重要产区,确保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二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铝加工、汽车、矿产、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保护,加强能源、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第二产业做大做强。三是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使其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尤其要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在稳定政府投资的同时,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市场驱动的投资增长,增强投资的内在约束,提高投资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城乡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统筹兼顾城乡发展是完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把河南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调整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要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应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到一个大系统中,形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新格局。消除对农民的多种歧视性、限制性束缚,让城乡居民在同等条件下、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竞争就业。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机制,真正改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状况。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既是河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建设中原城市群。以客运专线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等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重点以郑东新区、汴西新区、洛阳新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分工合作,推进区域内城市空间和功能对接,率先在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加强国土规划,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同时,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落后山区的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协调发展。

(八)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走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河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举措。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是单纯做好某些方面的工作,而是全面系统地开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理念、行为、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篇: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4月12日来源: 河南

日报

卢展工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转变”和“加快”这两个关键词。关于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卢展工指出,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在立场上到位、观念上到位、方法上到位。二是切实转变发展途径。要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从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入手,着力解决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结构性矛盾。三是切实转变发展机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着力创造机制、创造氛围、创造环境、创造条件,更好地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四是切实转变发展目的。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具体利益,始终把人民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标准,通过科学发展的实践来体现对人民负责。关于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卢展工强调,要紧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专题研讨班上提出的“八个加快”的任务和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四个大力”的要求,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升认识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说到底还是认识问题、信心问题。一方面,要多做理性思考。坚持多学习一些知识、多研究一些问题、多思考一些工作,不断提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切实增强信心。

信心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障。既要从各种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势头中增强信心,更要从看到困难、问题、不足、差距中寻找信心,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改进不足、缩小差距中坚定信心。二是坚持发展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核心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好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要着眼于我省的基本省情,着眼于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现实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把保持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中转变、在发展中调整、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增效。

三是重在持续求加快转变。一方面,要持续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好成效,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累的好经验好举措,持续这些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好成绩;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始终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要把握优势,认真研究、充分发挥河南在区位、文化、人口、粮食等方面的优势;要准确定位,明确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特别是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影响、带动和示范作用;要弄清概念,科学界定中原、中原崛起、中原城市群的内涵,引导各级各地在中原崛起中找准位置、作出贡献;要持续思路,坚持重基础、重集思广益、重科学决策,始终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化”协调发展、推进“两大跨越”等重大战略方针来研究,以思路的持续确保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

四是突出创新求加快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创新。要靠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总开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全盘皆活、全盘皆通。要

把解放思想的意识和观念体现到领导实践和一切工作中去,通过解放思想把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广泛调动起来、充分激发出来。要靠体制机制创新。更多地从自身工作、从体制机制方面找原因、寻对策,努力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制度保障。要靠科技创新。深入研究如何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原始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善于“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脑生财”。要靠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领导干部要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肩负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责任。

五是统筹协调求加快转变。只有坚持统筹协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广泛的共识,才能凝聚起方方面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智慧和力量。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切实把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要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保障和评价发展成果的标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统筹“三化”进程。认真研究如何统筹协调“三化”进程,使之更符合河南实际,把农业农村、工业产业与城镇建设更好衔接起来。要统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引领、集聚功能和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以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创造更大空间。要统筹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作为

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要途径,更加重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六是有效运作求加快转变。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立足于学,认真学习中央精神,学习各方面知识,学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立足于实,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要立足于做,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好做到位。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切实抓好基层、打牢基础,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形成合力。要立足于效,强化效益、效率、效果、效能等概念,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

第五篇: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环境生态需要转变。全球经济危机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影响是空前剧烈的,虽然,我们已经顺利的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正式步入了后经济危机时代,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如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优化来应对危机的冲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特点,及时总结经济发展情况,把握自身发展现状,通过壮大产业集群、拉伸产业链条、抓好项目建设,整合要素,优化布局,努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初中期,我国靠低级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现在依靠制造业单一生产型、依赖高投入和出口的低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造成我国经济内外失衡。我们要把这次经济危机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次机遇,引导三次产业本着着眼现实、着眼未来、着眼世界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目前,经济正处在追求总量和速度的数量型增长方式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协调的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时期。我们应从经济运行质量、经济运行环境、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结构变化、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 1

五方面综合考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现状。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加快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推进决策科学化,简化行政审批制度,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把政府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科技进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围绕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业对于经济有着风向标的作用,以科技创新促进工业发展是推进“改革发展”方略的重要举措。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环境生态需要转变。要继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按照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

提供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政府发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因而需要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合理规划,拓展发展空间,继续加大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技术交易、人才培训、劳动力供给、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

2、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按照集中式布局、集约化生产、集群化发展的要求,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构筑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以加速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为纽带,大力支持高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和创意产业园做大做强,发展各县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突出骨干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一、三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农业设施建设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通过扩大农业设施规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出更多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把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和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继续加强传统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卫生和旅游产业,大力促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子商务、金融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引进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株洲,积极利用好国家、省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共

同发展。

3、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推动全市经济向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变。科技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与珠三角先进市差距进一步拉大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针,继续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从而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逐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培育高层次的人才群体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开展高层次的人才交流,形成人才培养、交流的良好环境。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向资源高效利用型发展模式转变。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完全可以化劣势为优势,这样不但节约能源、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环境状况。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建立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加强对耗能大户的监控,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企业,依法治理整顿,实现从源头管理。同时,要鼓励支持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废物利用量大的项目,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下载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王一鸣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汇报

    鸡西市国土资源局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汇报 按照《鸡西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为进一步严格执行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和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制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论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2011级硕士内科班 张娜 学号:21118096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

    csq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基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同时对金融知识、现代服务业基础、沙河玻璃行业现状以及发展战略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5-26 8:11:00陕西日报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全球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http://.cn 四川在线 ( 2011-7-27 14:39:32 ) 来源:四川日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捷 工业化城镇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