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21:0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2011年4月)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 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3月底至4月初,先后深入到乌马河区、西林区、新青区、铁力市和市发改委,对全市《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我市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部分市级领导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落实《规划》领导小组,大力推进《规划》贯彻落实工作。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组团到吉林省白山市、辽源市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又组织各县(市)、区(局)区委书记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四川、内蒙古、吉林、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召开了全市党政干部大会,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发展方向。

(二)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扎实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牢牢把握伊春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的战略定位,把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始终坚持“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三个决不”原则,坚持不懈地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系统化推进了生态功能区建设。一是严管

森林资源。二是持续加大对红松、“三大硬阔”、蓝莓、林蛙等珍贵物种的保护力度。三是加强森林培育,狠抓森林防火。四是开展生态移民和烧柴改革。通过以上措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活立木总蓄积提高到2.6亿立方米,连续5年实现森林资源年净增500万立方米以上的良性循环。森林覆被率达到83.4%,建成各级各类保护区21个70.3万公顷。全市绿地率达到50.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增1.8平方米,达到27.2平方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8吨标煤。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到2.7万吨。“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和二级空气质量达标率全部达到100%。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4111”工程,逐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森林食品、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新的产业格局。一是突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现已建成景区景点10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5个。年接待人数、直接收入已分别从2003年的100万人、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19万人、25.2亿元。二是大力开发绿色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小兴安岭风力、水利和太阳能资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已建成带岭大箐山、朗乡耳朵眼山、桃山小城山等11个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容量0.04万千瓦,全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2.9万平方米。三是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业。现已形成了食用菌、山野

果、山野菜、保健品、动物食品、矿泉水6大特色产业体系,原生态产品13大类,424个品种,各类森林食品原料基地235个。已建成九天、升辉等规模以上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52户,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138个。四是加快发展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重点抓了西林、南岔两大经济园区建设。西钢技改、浩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西林8万吨铅冶炼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伊春鹿鸣钼矿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浩化已达到年产合成氨18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10万吨的生产规模。五是不断提升和壮大木材精深加工业。以龙乡板业为龙头,组建跨区人造板集团,整合人造板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开展协作配套,光明集团的家具协作厂已达32户。不断提高精深化程度,共清理整合企业157户,光明家具、友春家具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龙乡牌刨花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经济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10年,实现增加值86.3亿元,同比增长2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6%,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争取到位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4.78亿元,是我省资源枯竭城市中获得中央财力转移支付资金最多的城市。

(四)加快项目建设,积极对上争取。我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加大了对上争取力度,加强了与国家和省的衔接汇报,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政策信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赢得了上级领导对我市的理解和支持。扩大内需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配套投资计划已下达到我市37.5亿元,落实了棚户区改造、廉租房、旅游基础设施、供水、供热、节能、小城镇建设、农村供水、社区服务中心、循环经济、社会事业、粮食仓储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我市相继建成了哈伊、鹤伊、伊嘉、金南等高等级公路,完成了五营、桃山、梅花山、汤旺河石林等旅游公路及重要支线工程,实现了“一纵三横一环”、“两个半小时公路圈”的城市公路建设总体目标。“三供两治”工程全面铺开,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核准;汤嘉铁路项目预可研报告已上报铁道部待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先后撤并林场所及农村规模较小的中小学113所,25所中小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就医条件得到改善,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0%。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规划》的贯彻落实上作了大量工作,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规划》的贯彻落实当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上下抓经济转型的良好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抓推进落实的机制还不健全。三是在工作上会议多,跟踪检查督办少,项目谋划的多,真正落实的少,抓眼前和日常工作多,抓转型工作少。四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局)的领导和干部“等、靠”仍比较严重,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把经济转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转型措施不得力,致使当地经济转型进展缓慢。五是融资难和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放在突出位臵,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以转型来统揽各项经济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职能部门分工抓。二是严格工作责任,认真抓好检查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转型的各项目标任务逐级逐项分解,明确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承办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要树立大局意识,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要加大对经济转型工作的检查和督办力度,及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二)搞好宣传和发动,营造氛围,推动经济转型。通过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宣传加快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大力宣传经济转型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广泛宣传,使全市干部群众人人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经济转型。

(三)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及天保二期工程实施等有利机遇,加强对国家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各项政策的研究,及时掌握国家对转型工作的新要求、新动向,做到早谋划、早部署、超前工作,用足、用活国家的各项政策。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经济转型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是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环境治理、城市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

(五)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和人才保证。要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形成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转型项目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倡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的培训、选拔、引进工作。按照经济转型的方向,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第二篇: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实施方案

汪清县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

实施方案

汪清县是吉林省木材大县,汪清县林区是长白山生态体系的重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半个多世纪的采伐,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森林生态失调,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着力改善民生,以可持续经营为理念。

汪清县林区是长白山区域面积较大、国有林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长远木材供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以来,生产了大量木材,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长期的过量采伐和开发,使汪清县区生态功能退化、可采森林资源枯竭、林区民生困难、经济社会发展滞缓等矛盾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好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来推动解决。

它是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汪清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嘎呀河为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大降低了旱涝灾害发生几率。汪清具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适生着各类野生植物近千种、野生动物300多种,是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生态保护总体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

它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区。汪清林区森林覆盖率高,有林地所占比例大,活立木蓄积量大,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护汪清林区生态、增加碳汇,对于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践行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义务,赢得更大发展空间,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汪清还是我国储备木材资源的战略基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立足现有林地面积解决木材后备资源问题已成为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吉林省,汪清县木材材质好最适宜建设成为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对维护国家长远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汪清县林业面临问题突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与开发初期相比,天然林面积减少,天然湿地大面积减少,土壤侵蚀加剧,地表径流时间缩短,水土流失严重,局部地区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和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可采资源难以为继,森林质量大幅下降。由于多年来的砍伐,造成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我县林区幼中龄林占较大比例,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严重。但为维持林区财政收入和职工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部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中龄林也被列入采伐指标,后备森林资源培育无望。

产业结构极其单一,经济发展严重滞后。长期以来,林区经济是典型的“木头财政”,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且多数起点低、规模小。当前我县林业收入的70%仍然来自木材销售,对木材的依存度依然很高。随着可采资源的逐步枯竭,传统林业经济逐渐萎缩,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林区职工生活困苦,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可采资源锐减,林区经济发展滞缓,就业形势严峻,职工生活困难。林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所在省(区)城镇职工平均收入的50%。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林区自办社会,居民居住条件极其简陋,林区职工住房困难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一部分职工仍然居住在开发初期建设的危旧房中。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极为不便。林区开发初期执行“边生产、边建设”、“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基础设施靠林区自己办社会建设,投入较少。更因林区发展相对独立封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依靠木材销售收入,致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林区路网密度小、等级低,弃养路、断头路多,林区电网落后,多数林场没有安全供 2

水设施。各乡镇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办公条件差,很难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

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发展活力明显不足。资源管理权和经营权不清,林业局既是森林资源的管理者,又是森林资源的经营者,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乡村林业管理人员编制少,管护任务重,经费严重不足。

面临这些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增加生态功能、提高生态效益为基本目标,统筹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与民生改善。加强林区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林区与全国同步。

首先要做到以生态为主导、保护优先。把保护与修复林区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控制森林资源采伐强度,逐步停止主伐,加强森林经营,强化森林管护,提升森林质量。严格限制林区矿产资源开发。

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将林业局场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点状开发,集聚发展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林区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改革先行,增强活力。以林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争取大幅提升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生态主导型经济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把长白山林区变成生态环境优良、产业特色鲜明、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

根据森林资源总体状况及可承载能力,逐步凋减木材产量,使木材产量稳定在森林资源能够承载的范围内。科学经营培育森林,实施合理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严格控制天然林主伐,停止生产经营性天然林皆伐,逐步降低采伐强度,提高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分类区划形成了我县重要生态区位、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全部纳入生态保护范围。对于国家级公益林,要以发挥生态效益为核心,落实专人管护,优先安排营造林任务,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林地内控制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尽快实现休养生息。对于商品林,要在保障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有效发挥经济效益。公益林和商品林中的天然林均不得皆伐。

实行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根据管护面积、管护难易程度,明确管护标准,合理确定管护人员数量,建立健全管护队伍。对每个管护人员,要明确管护范围、对象、目标、任务和职责,完善管护制度。对交通不便,人员活动稀少的远山区,以封禁管护为主,将分散的林区居民相对集中,减少人的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对人口相对稠密,交通便利的林农交错区、近山区,以巡护管护为主。在林区各主要出入口,设置护林哨卡、远程监控等设施,加快改善管护条件。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提升森林防火水平和应急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安全。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检疫检查体系和控灾减灾体系,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大力开展人工造林。以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农村四旁闲置土地、坡耕地、采伐迹地和清理回收的林地为重点,开展以红松、水曲柳、云杉等珍贵树种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和珍贵目的树种比重,增强区域生态质量,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到2020年,完成人工造林、择伐补植、迹地更新2.95万公顷。

全面开展中幼龄林抚育。按不同林分的抚育周期,对郁闭度0.8以上的过密林分进行疏 3

伐;对病虫害侵染较重的林分,进行卫生伐;对严重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和成材质量的,进行透光伐、生长伐和修枝、割灌。调整林分林龄、树种、林层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到2020年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9.2万公顷。

扎实开展低质低效林改造。对因各种原因形成的,目的珍贵树种比例较低、林木稀疏、生长量较低的低质低效林分进行改造。通过全面改造和冠下栽植珍贵树种等方式,全面提高林分质量。利用10年时间,改造低质低效林7.4万公顷,其中:冠下珍贵树种造林4.8万公顷,全面改造2.6万公顷。

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促进森林自然恢复。对郁闭度0.5以下,目的树种幼苗幼树较多的林分,或具有良好目的树种种源,依靠自然力可迅速恢复森林的无林地、疏林地,大力开展封山育林工程。通过封育管护、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栽植珍贵树种等手段,培育优质高效林分,促进森林正向演替。到2020年,完成封山育林4万公顷。

实施大径材培育项目,满足社会需求。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新植和改培两种方式,建立大径材培育基地。采取集约经营手段,培育以红松、水曲柳、胡桃楸、柞树、椴树、榆树等珍贵树种大径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设施建设,提高保护区管理能力与水平,构建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重点加强汪清县东北红豆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其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2020年,使吉林汪清自然保护区新增面积7244公顷,达到自然保护区面积5万公顷。

加强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的建设,全面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到2020年建成省级湿地公园,吉林汪清满天星湿地公园,面积达17057公顷。维护汪清县林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基本功能、有效遏制天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

加强森林公园建设,全面提升森林公园管理水平。依托规划区众多的自然地貌、古城遗址、人文景观等资源,以生态、冰雪旅游、民俗等专项旅游为重点,大力开发:

(一)以汪清满天星湿地公园、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大兴沟石佛洞省级森林公园、金沟岭原始森林、毛公石、童长荣抗日根据地、东光镇绿色生态园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

(二)以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棉田中国朝鲜族民俗村、蓬莱山庄、卧龙山庄为重点的民俗旅游;

(三)以满天星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天星湖冬季冰上旅游为主的冰雪旅游。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或修订好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为森林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坚持“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把森林公园纳入事业单位管理,由所在地编委核定编制,将其所需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给予定项或定额补贴,确保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切实加强森林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凡是经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都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专门编制和管理人员;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森林公园资源整合,联合开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努力拓展多种经营管理模式,采取改组、联合、承包、租赁、委托经营、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实行聘任制或合同制、竞聘择优上岗等优化经营管理方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机制。在保护好森林景观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将森林公园的旅游经营推向市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林业经济发展活力。

从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出发,调整林区开发布局,合理划并规模较小林场,充分考虑森林资源培育方向、经营半径、交通运输设施和国有林场经营面积条件,调整优化林区布局。

加快林区产业转型,坚持以经济转型促进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林区自然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 4

展绿色、生态和大量吸纳就业的产业,构筑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林区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转型。

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培育业。坚持保护恢复天然林,科学经营混交林,定向培育人工林,发展经济林的产业方向,立足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增强林地产出功能,着力构建汪清县森林生态效益林建设体系。着眼培育珍贵大径材,重点建设优质木材生产基地和经济果林基地。按照近自然林经营思想,对天然林资源实行科学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重点发展汪清县特色经济林,培育汪清县特色的红松果、野生蓝靛果、红豆杉、松籽、天然经济果林等木本生物质经济林。实行深度加工转化,带动种苗、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

做强木材精深加工业。着眼变初加工为精深加工,变初级产品为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加工水平,加快林业工业化进程,走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及废旧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林木资源的多环节加工增值。延长林木加工产业链条,在各个乡镇形成初级产品、中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各有侧重的产业链。

积极发展森林绿色食品和医药业。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驯化养殖和栽培,重点建设鹿业、蜂业、林蛙、参业、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干果、桨果等养殖、种植基地,研发生产多样化、系列化、优质化,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森林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医药产品,培育具有延边特色的森林绿色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知名品牌。同时加大林下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打造天桥岭北方黑木耳交易中心,加快GAP北五味子基地建设。围绕优势产业,推进林产品标准化建设,着眼巩固现有市场,开发潜在市场,进军高端市场,充分利用会展经济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大众传媒、中介组织等加大我县优势林产品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业。突出森林、湿地和冰雪等林区特色旅游资源,加大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联盟,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避暑、度假、康体和健身等休闲旅游胜地。挖掘民族文化、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世族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北方多民族、多文化生活体验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旅游林间景地,开发一批以乡村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区域旅游通道、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建设,提高旅游中心城镇与景区、景点的通达水平。加快建设不同档次的星级宾馆、绿色环保森林酒店、经济型酒店和家庭旅馆等,提高游客接待能力。

扶持发展林药产业。充分利用林区“绿色药库”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刺五加、五味子、防风、龙胆草和鹿、蜂等北方林区独具特色中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和养殖、扩大规模,加大野生道地药材保护力度,建设林药特色原料供应基地。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与国内知名中药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实现林药生产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准化、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提升林药和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化的林药生产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提高清洁能源在林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解决林区替代能源的问题。鼓励企业利用林业抚育剩余物、养殖业废弃物、林区灌木、秸杆、木材加工中产业的废弃物等发展生物质能源。着重发展以地源热泵、抽水蓄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以生物质液体燃料、甲醇燃料电池等低碳经济产业;以石头纸、油页岩、石材为主的接续替代产业,在偏远地区采用电网延伸,风能与太阳能互补发电等方式,解决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内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经营活动。在生态功能区内发展矿产采掘业,要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区内矿山企业采选技术准入条件,强化土地复垦和环 5

境整治义务。已经进行开采和深加的企业,要积极应用新工艺和高新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水平,实行清洁生产。

严格限制在林区发展对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的产业,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淘汰关闭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无后备资源的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逐步减少矿山的数量。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

优化林区产业布局,发挥各城镇及区域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引导林区产业向各城镇和园区集聚。特色产业的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信息、对外合作、旅游中心服务功能等主要在中心地域发展;中间产品加工、绿色农林产品加工业、特色商品的集散、旅游服务节点等要向林场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业链初端环节、原材料供应、商贸集市要向人口集中区集聚。积极推动林区基础条件好、符合相关规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或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完善林区交通设施,提高林区路网密度,改善林区对内、对外交通运输通道,把公益性林区道路纳入国家和地方交通建设规划,道路产权和日常养护逐步移交地方管理。重点建设通场公路、防火和专用通道,提高林区路网的养护等级。全面推进林区道路的配套建设,力争将现有场局间、场场间以及局对外联系的客运生产两用主要公路规划建成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水泥公路。加快林区专用路网建设,提高防火、防疫、营林、采伐等专业路网建设标准和维护等级。

饮水安全设施。搞好饮用水源地(水井)、给排水管网、水质净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水厂5座,给水管线14343千米,改造5千米,排水管线120千米。增加林区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站5座,日处理污水能力8265立方米,配套建设城镇垃圾处理厂15座,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大幅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管理工作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扑救工作科学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防控等设施,提高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防和除治能力。优化调整木材检查站布局。以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中心站为依托,完善监测设施设备,设立固定监测样地,开展监测技术研究,建立监测数据处理信息库,形成较完整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监测网络体系。

加快林区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保障林区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优化后的林区局场和城镇布局,切实做好林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政策投入,加快林区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同时逐步加快林区文教卫生的社会职能的移交、剥离工作,彻底实现政企、事企、政事分离。

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和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推动创业促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服务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和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为目标,整合就业培训资源,依托职业学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统筹安排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项资金。

坚持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加快推进林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外经贸合作,扩大林区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政企、事企分开的改革。完成将地方行政管理、森林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分开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林区各级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健全各项政府职能。

稳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国有森林资源的公有制,按照责权利统一的 6

原则,与“政事企分开”,改革同步实施。实行资源管理与生产经营分开;构建以国有林管理机构为主体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扩大对外合作。以边境贸易为基础,依托附近口岸,加大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加工贸易及服务贸易。提升对俄木材精深加工和劳务输出等合作层次。积极拓展与俄的跨境旅游合作。巩固完善与俄联合防火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现有相关政策的效能,研究制定促进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新政策,保障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实现。

妥善解决体制改革的相关成本。建立和完善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的财政体制。森林资源管理机构运行经费按事权划分纳入财政预算。妥善解决林业历史遗留问题。

对纳入重点公益林工程实施范围的国有林,由中央财政安排管护费进行管护。对国有森林资源实施抚育经营政策,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实施无林地造林和低质、低效林改培政策,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及生态功能。将林区防扑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调查等公益性事业的运营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将汪清林区作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重点区,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偿力度。将规划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重点支持生态保护和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在资金分配和资金使用效果评估中,重点考核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并按照绩效考评结果,实施适当奖惩措施。

在一定期限内参照资源枯竭城市政策并比照农业补贴政策支持林区经济转型。林业职工从事林业生产和动植物种植养殖活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在农业保险、小额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林区经济转型的支持。把汪清这座林业之都,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富强。

第三篇:宁安市地方林业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情况汇报

宁安市地方林业

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情况汇报

按照《关于开展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调研的预通知要求》,结合宁安实际,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宁安市地方林业基本情况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东部山区。北临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东接穆棱市,南、西与吉林省汪清县、敦化市相毗邻。境内有长白山脉北延部分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相并行的山脉及宽阔的河谷平原组成,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级市。

宁安市行政区辖12个乡(镇)243个村,全市现有总人口44万人。宁安市林业局所属8个国有林场、1个自然保护区、1个林木种子园。总户数1,153户,总人口3,707人。职工总数1,954人,其中:离退休职工576人,在册职工1,378人。现有在职职工927人,就业率67.2%。年生产木材3.7万立方米,年经营收入1,600万元。

宁安市地方林业经营总面积148,736.9公顷。其中有林地114,082.1公顷,总蓄积量10,104,766立方米;国有经营总面积108,623公顷(含林地流转和承包经营面积),集体经营总面积40,113.9公顷。

我市实行国家、省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共有9个国有场圃,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59,205公顷,补偿资金287.9万元,安排管护人员327人,人均工资8,800元。

根据《黑龙江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林业厅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方案》的要求,经黑龙江省林业厅批复,2007年8月24日宁安市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对直属的7个国有林场6,753.1公顷国有林地和529,630立方米国有森林活立木蓄积实行公开拍卖流转。共成功交接流转地块136宗地,面积745.6公顷,蓄积39,069立方米。

宁安市地方林区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政企、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林业局、林场既有政府的行政职能,又有企业的管理职能,既代表政府行使行政权利,同时又承担企业经营管理职责。机关事业经费没有纳入到地方财政预算,只有靠自身的经营来维持生存。

二、林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态保护

全市国有林业纳入重点生态林保护面积为59,205公顷,重点生态林保护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4%,由于我市国有林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以木材采伐为主,木材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0%,由于连年过度采伐,致使森林质量下降、林分郁闭度较低,林分公顷蓄积量不足80立方米。

集体林地多年来经营管理不善,毁林开荒严重,造成林地面积锐减。仅“两荒”划拨时就从国有划出46,000公顷由集体经营,现减少到目前的24,288公顷(还不包括集体原有的自留山)。

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严重退化,致使全市大风、雹灾年年时有发生,造成粮食大面积的绝产绝收,局部区域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大面积的农田被毁,生态保护问题非常严峻。仅2009年,全市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3.73万公顷,土地严重沙化面积2.23万公顷。

2、森林资源

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比较,森林面积增加5,206公顷,蓄积增加137万立方米。从龄组分析成过熟林减少12,513公顷,蓄积减少184万立方米;由于过去采好留次和乱砍盗伐现象,使天然针叶纯林和针叶混交林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减少,造成目前柞林和软阔混交林比例明显加大,占森林面积的74%,林分质量下降。从生物多样性分析,由于过量的索取,一些珍贵树种特别是红松、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树种遭到明显破坏,使原生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生物物种的生态稳定性较差,物种也随之减少。

由于近几年的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补偿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虽然森林面积增加了,但与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相距甚远,还远未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

3、经济发展

⑴由于木材采伐限额逐年调减、人员增多、木材材质逐年下降、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职工工资逐年增长等因素,2010年全市木材产量37,000立方米,销售收入1,600万元, 仅人员工资和两险就达2,712万元,靠木材销售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的开支。

⑵在计划经济时期,宁安市林业局一直由黑龙江省林业厅直管,1996年以后划归到地方,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由于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滞后衔接不上,特别是林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没有纳入到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

⑶由于多年林业管理体制的束缚,林区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在旅游业等其他二三产业的发展方面相对滞后。

⑷在林农交错地区,由于国家不断加大的惠农政策,致使农民侵占林地的现象非常严重,国有林区职工赖以生存的林地资源无法正常经营。

⑸计划经济时期,林业采伐木材主要以支援国家建设为主,没有资金投入到木材加工,无法形成产业链条,造成工人就业难。

4、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

国有林场大部分始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林业生产方便,林场所在地离地方社会服务区很远,购买日常用品和出行极不方便。由于当时受国家投资限制,不少林场该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没有兴建,或者建设标准太低,加之维持简单再生产资金长期不足,国家又很少安排后续投资,基础设施欠账和破旧情况十分严重。全市国有林区总户数1,153户,林业人口3,707人,职工住宅总面积72,955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16,692平方米,危房户数396户,人口1,058人。供水设施年久失修,个别林场水质较差,铁、锰、碘超标涉及人口924人,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涉及1,920人。排水设施不完备,使林区职工生产、生活极为不便。供暖设施不完备,大部分林场职工的取暖靠烧木材、秸杆维持。宁安市国有林区道路通行困难,年久失修,大部分林区道路都是1973至1979年修建的简易路,养护、修建缺乏资金,严重影响着林区经济的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用于森林防火的各种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数量少,达不到现代化的扑火需要。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林区职工及其家属就医、子女入园等社会公共事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林区办公条件差,多为七八十年代建设,生活娱乐设施简陋,职工的生产生活无法正常保证。同时林区职工的家属及其子女就业也无法保障,到目前,宁安市地方林业还有451人没有就业。

5、民生保障

林业局所属子弟学校,均为六十年代初期创办的学校,归属于所在地林场管理。生源以林场子弟为主,同时有附近村民子女就学。经费来源除收取部分学杂费外,全部由所在林场承担,共有教师41名。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林业场办子弟校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等软硬件建设方面与地方学校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生源短缺、办学经费不足更是严重制约了学校生存和发展。面对这种现实,自2001年起,林业子弟校先后停办,林业教师转岗,教师转岗后,其工资收入明显少于原教师工资标准。

按照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第5届19次和69次会议研究,决定由教育局代管41名林业教师,由人事局单独编制名册,从2008年12月15日起,两年的教师工资由林业局解决。

6、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受政企、事企不分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地方财政资金有限,林业局和各国有林场采取的都是自收自支的经营方式。林业局即承担代表政府行使林业行政职能时所付出的经费,同时又承担自身经营难以弥补的亏损,造成了拖欠职工工资、欠缴养老医疗保险、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

三、建议和措施

政企分开、事企分开。林业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建立生态型林场的要求,我市国有林场应按事业单位管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⑴将林业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财政全额预算。⑵将林区离退休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

⑶将林区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

⑷将林区困难职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

⑸将林区职工纳入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

⑹解决林区无岗人员和职工子女就业问题。

⑺按照国家六部委[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文件精神,将林业教师编制纳入地方教育部门,教师的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⑻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70年不变的政策,将生态效益补助的期限适当延长,同时变生态补助为生态补偿,随着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增加,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管护费用,同时建议商品林纳入补偿范围。

⑼借鉴国家的惠农政策,建议对有林地和湿地给予生态效益补偿。

⑽继续加大对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道路、森林培育、森林公安、资源监测、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投入。

宁安市林业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六日

第四篇:建设银行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金融服务职能发挥的一些思考

建设银行XXXX市支行在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

金融服务职能的发挥的一些思考

地处大兴安岭核心区的建设银行XXXX市支行(以下简称XXXX市建行)服务区域涵盖了XXXX市及XXXX市、XXXX的三个XXXX乡镇及其驻地XXXX局,2010年12月,国家出台了《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主要为了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涉及内蒙古、黑龙江的50个县(市、旗、区),加快大小兴安岭林区培养各种市场要素,需要生产资料市场、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加快通讯、交通和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林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这对XXXX市建行来说既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通过对政策机遇、制约因素的深刻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更好抢抓机遇,发挥金融服务,实现与林区生态建设转型与企业发展双赢。

一、XXXX市建行服务地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公益性使得信贷资金进

入领域受限。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性极强的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不符合建设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即使是在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逐利性极强的金融机构也很难改变其偏好,信贷资金主动进入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领域的积极性较小。目前看,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金融抑制”现象比较明显。

(二)大兴安岭林区部分承贷主体信用等级低。规划中的生态功能保护管理工程中,部分工程需要森工企业自筹一部分资金,但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尤其是免除森工企业大量银行债务后,作为建设银行的商业性,一般认为森工企业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增大,出于经营安全性的考虑,对森工企业均采取了“余额锁定、逐步退出”的谨慎信贷政策,森工企业信用等级明显下降。

(三)政策性担保中心基金不足制约建设银行支持下岗职工的信贷扩张能力。

因为生态功能区财政实力较弱,既难以支付较高的下岗失业保障资金,又没有更多财力扩大担保基金,制约建设银行扩大支持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当地唯一的政策性财政担保能够用于下岗失业小额担保的资金十分有限,按照建设银行的1∶3的放大倍数,能够

发放的最高信贷额度也不会很多,按林区下岗职工近5万人来估算,其中4万人每人需要贷款5万元(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算,需要资金20亿元,按照最低贷款额度5000元,也要2亿元。现在的担保基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一、思考与建议

(一)国有商业银行应适时开展基于林权改革的信贷创新。一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在实施承包租赁的国有林区,可以开展以承包租赁经营受益权为标的抵押贷款。二是在林区主伐局场,以XXXX资源收益和国家补偿收益为还款来源,以XXXXXXX公司做担保,开展XXXX资源资产证券化,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为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融资,既保证了建设银行的收益,又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

(二)对森工企业实施增信服务。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信用等级低,而企业信用等级是实现融资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增信服务就是通过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信用信息进行整合、优化,使企业达到融资的条件的活动。开展增信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培育自主经营权较大的民营担保机构,为森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增加提供法律、会计财务顾问的中介机构,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财务核算;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抵押物范围、创新担保方式;以工商、税务等相关管理部门要为森工企业办理有关

手续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降低税费成本;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健全征信体系,以建设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企业信用相关信息为基础,整合各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森工企业信用相关信息,纳入统一的联合征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披露,增加森工企业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信贷信心。通过对森工企业实施增信活动,使企业信用等级提高,达到融资的条件。

(三)完善建设银行金融供给体系,开辟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引导成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民营信贷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制定针对建设银行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信贷投入超过一定额度时,实施较低的营业税政策,减免一些税负。一方面鼓励新机构的进入,另一方面鼓励增加信贷投放。三是建立有针对性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建设银行的信贷资金损失风险,增强信贷投放的信心。四是对于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森工龙头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壮大资金实力,获得企业发展的长期资金支持。目前,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企业的融资方式仍然依靠单一的银行贷款,没有一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对于有巨大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考虑引进风险投资。五是积极申请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推动林区后续产业发展是吸纳XXXX下岗职工、保证生态功能

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国家大力提倡的部分产业发展项目,如森林生态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积极向建设银行申请信贷资金支持,既可以节省部分融资成本,又可以解决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

(四)建立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政策措施。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改善信贷资金投资结构,确保产业重点,进而带动大兴安岭地区XXXX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投资方向能反映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银行信贷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针对大兴安岭地区目前情况,信贷应由外延型、数量型的XXXX产业转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的XXXX产业,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产销对路、经营效益好的森工企业,满足森工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森工产业的发展。在确保重点森工产业这一方面,具体地说,要加大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矿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业、林区房地产开发业等的信贷投入,支持国有森工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完善林区住房信贷体系,积极支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改进对森工企业的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在做好这些同时,积极利用金融这一调控手段,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速度和力度。一是倡导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加大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增加对森工中小企业和镇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对有市场、讲信用、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提供

信贷、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进一步改进林区金融服务,完善“小额林贷”,推行“大额林贷”,继续加大对“三林”的有效投入,满足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积极拓展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继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健全贷款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二立足实情,加大对林区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国家XXXX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林区优质招商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禁止对林区限制类行业、项目贷款投入,防范新的信贷风险。对国家XXXX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需要限制或禁止发展的行业、项目和产品,加强监测,搞好“道义劝告”,避免大兴安岭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增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性。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必将催生林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必将催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建设银行要积极挖掘其中的市场机遇,加大对大兴安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这就要求建设银行要努力满足林区即将进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调整所提出的新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大型优质森工企业做好投资银行服务,提供公司理财、现金管理和支付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和权利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试点建设综合

性金融服务平台,为林区重点产业集群和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将来森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以及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做好配套金融服务。从授信审批、信贷政策、内部信用评级等方面改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培育无形资产流转市场,改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发展基础条件。动态发布林区产业发展状况、项目和配套扶持政策等情况,增进建设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了解。对于此次达成签约意向的项目要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和服务,确保签约项目落实到位。

需要指出的是,相关政策推动仅仅是一个基础,建设银行如何看待未来10年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如何看待国有林区在资源枯竭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政策机遇,是否有培育和拓展XXXX产业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实际上,随着今后国家各项支持XXXX产业发展政策的细化落地,金融业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总之,希望建设银行能够拓宽视野,眼光向前,善于发现大兴安岭地区新的金融服务增长点,敢于抢占金融服务市场先机。而借用《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发布实施之机率先培育和发展新林区新产业金融服务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第五篇:关于靖宇县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教育师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靖宇县关于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

教育师资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国家调研前期工作的通知》(吉发改振兴

【2012】218号)精神,按照靖宇县发改局的相关要求,教育局对我县师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调查发现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教师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汇报如下:

一、教育的现状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其中城镇中小学(幼儿园)10所,农村中小学校50所。城镇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为: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5所,幼儿园1所。农村中小学分别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乡镇初中1所,乡镇小学1所,村级小学(教学点)35所。全县共有教职工1772名,其中农村学校教职工852人,约占总人数的48%。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2007年人事制度改革时,我县教育系统核定编制1809人,目前我县教育 1

系统在编总人数为1772人,缺编37人。城镇教师缺编64人,农村教师超编27人,学校教师整体缺编37人。农村学校核定编制823人,实有852人,在这852人中,有51人借调到县城学校工作,有8人为乡镇教育、成教助理,有21人因体弱多病长年不能上班。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虽然处于微量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仍然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县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目前,我县1670名教师中,平均年龄为41岁。50周岁以上教师共372人,占总人数的22%,40-50周岁教师677人,占总人数的41%,30-39周岁的教师528人,占总人数的32%,30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93人,仅占总人数的6%。可见,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县教师队伍整体趋于偏大。

3、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两少一多”。一是专业教师少。二是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少,农村学校中原始学历在正规师范院校专科以上的教师仅占总人数的5%。三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多。调查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300余人,多于总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今后工作

搞好教育是我县教育均衡发展迫切的需要,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我县执行现行教师编制已经多年,该编制标准与我县教育实际对照有很大的局限性,影响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性发展。应该动态化管理教师编制,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二是尽快建立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促进我县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和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发展。三是财政应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通过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培训,全力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四、政策需求

编制部门在充分考虑我县许多农村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情况,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定岗新办法。具体建议如下:一是适当放宽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量确定教师编制,而不宜仅从师生比去核准教师数量。三是在核定学校的教师编制时,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工勤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指导教师。四是继续实行“省级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硕师计划”,通过招聘新教师,充实年轻教师队伍。

二0一二年三月三十日

下载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