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21:0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本站推荐)》。

第一篇: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本站推荐)

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

2007年普及了实验教学,2008年实现了“双高普九”,2010年7月又顺利通过省级教育强县的验收。“十一五”期间,靖边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是一年上一台阶,确保了该县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2006年以来,该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经费的保障投入,除教职人员工资外,累计投入教育发展经费5亿多元,其中仅县财政投入4.05亿元。整体搬迁了靖边中学和靖边二中,新建了靖边六中,支持建设了民办第七中学;实施改扩建项目101个,新建校舍119481平方米;投资2149万元,使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全部实现了集体供暖,农 村中小学食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扩容至10843人;高标准为全县中小学校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科技室、体音美教学设施和图书,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小学达到93%、初中达到96%,生均图书小学达31册、初中达42.4册、高中达56册;装备计算机网络教室203个,装机4621台,装备多媒体教室308个,电子备课室57个,32所学校建成了教育专网,农村初中及乡镇中心小学校园网建成率达到100%,城乡办学差距逐步缩小。

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该县切实加强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实施了“名师工程”,开展“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对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的小学或幼儿园教师每年一次性奖励2000元、初中教师一次性奖励3000元、高中教师一次性奖励5000元;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的教师分别一次性奖励3000元、2000元。还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凡国家重点师范类院校本科生、硕士、博士到该县任教,每年分别提供住房补贴2000元3000元、1万元;对农村教师县财政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对距离县城超过50公里的6个偏远乡镇学校的教师每人每年补助交通费1000元。此外,从2008年起,该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0万元,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该县教师岗位培训率达91.8%,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目前,该县已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714名,省、市级教学能手64名,省特级教师6人,“拔尖人才”1名,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机构

为加强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长尤鹤洲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张林生、分管教育的副县长高忠诚任副组长,县委宣传部、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物价局、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编制办、教

育督导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教育、财政部门抽调人员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张怀林同志担任,副主任由教育督导室主任张建

军同志、财政局副局长米靖平同志担任。

二、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

(一)县领导小组职责

1、审定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年度目标、任务和实施计划。

2、建立管理机制,协调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研究决定在改革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4、完成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任务。

(二)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资金。

2、制定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

3、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

5、制定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维修规划方案。

6、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监督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7、组织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

8、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程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领导小组提出意见和

建议。

9、完成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县级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

县教育局负责做好改革实施规划,制定具体工作步骤和实施方案,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学校管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中小学基本数据、基本信息的摸底、调查、统计、监测及

汇总基本数据、基本信息、测算依据,为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统筹落实、管理和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资金。建立农村中

小学预算、专项资金专户、集中拨付等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

县监察局负责制定和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查处。

县审计局负责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根据审计条例处罚处

理违规行为。

县物价局负责清理与新机制不符的收费政策,加强对中小学校教育收费监督检查。

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对各学校短缺教职工的配备等相关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县编制办负责各中小学校的编制管理,制定和调整各中小学编制标准,落实中小学编制“核编到

校”工作。

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实施宣传报道工作。

县政府办负责对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工作。

县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各学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估

与检查。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从2006年春季学期起,全部免除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杂费(含信息技术费和

取暖费,下同),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免除杂费标准,按照省上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农村中小学生均杂费标准并适当提高,即

小学181元、初中233元,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按比例分担。

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按每生每天1.5元(一学年按240天计算)的标准补助,补助资金由县财政承担;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同样享受“两免一补”政

策。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在免除杂费的同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即2006年小学10元、初中30元;2007年维持2006年的标准;2008年达到最高标准(含预算内公用经费最高标准),即小学230元、初中3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按比例分担。

(三)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改造D级危房,加强C、B级危房改造,2006年、2007年两年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并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以后形成的危房纳入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解

决。

(四)保障教职工工资

在继续完善现行财政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归县管机制,确保中小学

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四、落实管理责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县政府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和使用者,按照改革的要求,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全部纳入预算,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建立健全科学规范、高效快捷的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资金及时足

额到位;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

从2006年起,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预算编制制度。省(含中央)、市财政补助每年年初下达县财政后,县财政切实落实支出责任,调整支出结构,将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县财政应承

担资金足额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农村中小学预算以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农村小学(含教学点)纳入乡镇学区统一管理,实行报帐制。农村中小学各项收支,要统一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细化支出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县教育部门按照统一性、完整性、公平性的原则和规范的程序编制、汇总农村中小学预算,报县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原由乡镇财政负担的农村中小学经费,全额上划县财政管理。农村中小学支出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资助贫困学生支出、项目支出等。农村中小学预算要清晰地反映学校所有收支项目,做到完整准确,提高公开透明度。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上报的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并按规定报经县政府及人大审批后,于每年一季度末前统一批复,并按预算进度向各学校拨付

经费;在预算未确定前,县财政部门要提前预拨经费,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

(二)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

省(含中央)、市、县预算安排的农村中小学各类专项资金,包括农村税费改革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用于弥补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的资金,“两基”巩固提高资金、校舍建设及维修资金、布局调整资金、现代远程教育资金、免费教科书资金、免杂费补助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内公用经费及其他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资金等,要全额通过省、市、县财政部门建立的“基础教育专项资金专户”(以

下简称“专户”)管理和拨付。财政预算安排的人员经费,不纳入专户管理。县财政要将我县预算安排的农村中小学专项资金在省级(含中央)补助资金拨付前纳入县级专户管理。拨款途径为:由市级财政的教育专户直拨到县财政的教育专户,再由县财政教育专户拨付到县教育局专户,由县教育局最终拨付到各学校

(学区)。

加强农村中小学专项资金管理。其中用于弥补公用经费的资金,拨付农村中小学;用于危房改造、校舍维修等专项资金,不下拨学校,由县政府组织采购,实行专户管理、国库集中支付。

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农村中小学财务行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坚

决杜绝乱收费。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编制管理。县教育部门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内,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统筹使用教职工编制,满足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要。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变相占用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对长期在编不在岗的教师要按规定办理辞职、辞退手续。要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进一步完善和从严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要按照资格准入、公开招聘、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坚决精简、压缩学校非教学人员。

推进城区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

进一步理顺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县教育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全县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未

经县教育部门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录用临时代课人员。

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校舍建设资金分配挂钩。要按照“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比较满意” 的原则调整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布点,重点是调整村设小学和教学点。初中布局调整,要按照校点集中、学校规模适度扩大的原则进行。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适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规模,小学高段(三年级以上)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并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寄宿制。教学点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交通、人口居住状况等统筹规划后确定。积极调整撤销“一师一校” 的初小建制,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区可保留必要的低年级教学点,教师可试行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

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管理。农村中小学校 要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要建立和健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队伍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学校内

部管理制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

五、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配套文件

根据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相关配套文件。

(二)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

各乡镇、各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会议精神,根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各项配套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管理细则,成立具体的工作机构,明确并落实责任和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

落实到人。

(三)加强监督检查

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把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作为今后教育督导检查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积极推行“一票否决制”,县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县人大报告,并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

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改革的宣传工作

要高度重视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的宣传工作,由教育部门会同宣传、财政部门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宣传工作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00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德安县2011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材料

德安县2011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亮点汇报材料

随着我县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区适龄儿童、幼儿不断增加,同时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呼声也日益提高。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办学条件。拟投资7000余万元,在城区义峰山原成品油储备库地块新建县第一小学和县公办幼儿园;拟投资7000余万元,在上畈新城的中心地段新建德安县第二中学。

一、新一小建设项目

1、建设规模:校园规划用地约93亩,建筑面积18149平方米,可开设66个教学班,容纳学生近3000人,规划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校舍建设投资约2600万元。

2、实施情况:工程由江西省江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房建项目于2010年10月8日发布《招标公告》,11月24日在德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由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以1750.18万元中标;委托德安县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实施工程监理。工程于2010年11月初正式动工,目前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校舍内外装修及室外附属工程的建设,预计2012年4月底全面竣工,2012年5月份可投入使用。

二、新幼儿园建设项目

1、建设规模:校园规划用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11558平方米,可开设24个教学班,容纳幼儿800人,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园舍建设投资约1600万元。

2、实施情况:工程由江西省江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房建项目于2010年10月8号发布《招标公告》,11月23日在德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由江西银厦建筑工程公司以1278.43万元中标;委托九江市建设监理公司实施工程监理。工程于2011年11月初正式动工,目前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校舍内外装修及室外附属工程的建设,预计2012年4月底全面竣工,2012年5月份可投入使用。

三、新二中建设项目

1、建设规模:校园规划用地约?亩,建筑面积?平方米,可开设?个教学班,容纳学生近?人,规划总投资?万元,其中校舍建设投资约?万元。

2、实施情况:工程由江西省江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房建项目于2011年?月?日发布《招标公告》,?月?日在德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由江西省丰和营造集团有限公司以? 万元中标;委托德安县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实施工程监理。工程于2011年 ?月初正式动工,目前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校舍内外装修及室外附属工程的建设,预计2012年 ?月底全面竣工,2012年 ?月份可投入使用。

德安县教育和体育局 2011年12月12日

第三篇:艺术教育经费投入与设施设备情况

艺术教育经费投入与设施设备情况

根据“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要求,初级中学一般应有专用音乐、美术教室。艺术教学的设备器材应有键盘乐器、中西乐器、鼓号队乐器、收录机、录音磁带、幻灯机、画板、画凳、写生台、石膏教具、静物器皿、照明灯具、手工具、幻灯机、幻灯片、教学挂图、画具材料等。我校已经拥有专用音乐室和美术室。

第四篇: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教育经费投入和制度完善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基于教育经费投入与制度完善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其根基,是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源泉。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资源配置不均衡,政府财政投入资源、政府投入偏好、区域性经济与投入差异以及相关法律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被认为是造成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从财政投入以及政策完善寻求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布局,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形势所致大势所趋。

关键词: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制度完善

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些充分反映了人们对此的关注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为7.5%,同时,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委员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一直没有实现。不过,今年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明确纳入了中央财政的预算编制,应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蔡继明同时指出,“虽然中央财政已明确纳入预算,但还需要地方财政的配合,所以中央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蔡继明认为,应该通过加大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尤其应该大力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1]从政策层面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在是空口所谈,在未来一年或则几年内中国的教育经费应该能达到GDP的4%。然而,我们在增加投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比重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真正提高。

一、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体现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突出地显现在人们面前,本部分主要就我国目前现存的一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即结合目前基本国情,从教育资金的投入与分配情况浅析教育资源配置。发现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城乡教育资金分配巨大悬殊,区域间教育资金分配巨大差异,区域内教育分配显著差别。

(一)、区域间教育资金分配巨大悬殊

我国城乡之间教育经费分配存在巨大差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沿海与内地之间教育投入差距很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以200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为例:

中国2006年分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统计。单位:千元

数据来源:上表数据来源与《2007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2006年分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发达城市广东、江苏教育经费投入明显大于中西部湖北、江西、贵州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发达地区的例如北京的教育经费投入也明显高于其它一般省市。财政划分的不均衡,使得某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平均水平降低。这些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以及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城乡间教育经费分配巨大差异

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2008年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2.08%和87.06%。天津市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为5 612.81 元,而农村生均经费为3 580.60 元,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3.79%。在同样的对比中,海南省农村初中生均经费也只相当于城市平均水平的71.90%。2008年,广东省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675.32 元,城镇生均为2 406.76 元,农村学生的生均经费只相当于城镇学生的69.61%。该省农村初中学生均教育经费为2 367.39 元,城镇(包括县镇)生均为3 490.06 元,农村初中学生的生均经费只相当于城镇学生的67.83%。[2]

(三)、区域内教育分配显著差别

区域内教育分配差异主要是由于存在所谓的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虽然教育部严禁开办各种重点学校,但是这些学校并没有消除。只是以示范学校、绿色校园学校、文明学校等方式存在。并且进校门槛也相应的高,集中了优秀的师资资源以及硬件设备。各地政府对这些学校的资金投入也相应其它普通学校要多得多。社会各界对于这类学校的各种奖励资助也会相对的增多。长此以往,各类学校发展差异逐步增大,受到关注较多的学校发展得更快。在校学生所接收的教育差异也逐步增大,教育的不平等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

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当地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也会相应增高。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也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知识竞技也是多种多样。这些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民对于教育的认识以及关注度。在民众高度压力下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措施,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增加民众的支持率。虽然每年国家会向各地拨款,但是在人口基数如此大的国家这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经济发达地区例如上海、广州的教育经费投入就会远远高于经济水平一般地区贵州、云南等。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可能达到均衡状态。

(二)政府经费支出偏好

关于财政支出政府具有自由的裁量权。政府的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绝大多数政府会把大部分经费用于经济建设,对于这样的决策我们也无可厚非,毕竟经济发展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由于偏好的差异,经费支出在行政支出和教育科技支出方面有较大波动。我们来看一个统计表格:

H省L市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情况(2002—2005年)

资料来源:杨萍《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L市的调查与思考》,北京大学与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培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学位论文,2007年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出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没有较大提高,更甚于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1%左右。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增强,但直到2012年两会期间我国对于教育的投入也没有达到预期的4%。教育关注度仍有待提高。

(三)教育投入政策与管理缺失

首先, 基础教育经费分担主体财政责任不明、层次较低。地方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比重过大, 80%以上的教经费由地方基层政府分担, 而省级和中央政府分担的比重过低这违背了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财政中立性”原则。因此, 在这样一种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下,不可避免地要使基础教育陷入非均衡发展状态之中。其次, 这种分散型教育投资体制使得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基础教育资金的分配使用监控不力。目前,虽然中央政府已实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但因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约束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 致使本应用于教育的经费难以保证到位。另外, 由于“上级任命”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实际存在, 作为家基础教育的代理人的地方教育行政长官们, 往往考虑得更多的是教育资源

配置如何能给自身“职位升迁”带来好处, 而不是资源配置的效用与公平。[3]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城市偏向型政策。“精英教育” 的理念使国家的教育投资长期集中于高等教育和城市居民的教育。在教育制度的设置与安排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城市取向”,采取城乡不同的教育投资模式和不公正的高校招生政策,这自然构成城乡教育的严重差别。国家教育资的配置,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明显地向城市倾斜而非向农村倾斜,甚至农村中的优质教育资源还在不断地向城市流动,其结果使城乡间本已存在的教育差别继续扩大。[4]

三、政策完善建议

(一)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减小城乡区域经济差异

统筹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同时加强协助,以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经验和技术带动内部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加大对农村发展的经济支持以及技术支持。完善各种政策使其有利于经济与农业的同步发展。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基础下,缩短城乡区域差距,才有可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经费支出制度

建立完善的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制度,有利于规范经费支出的数额,经费分配比例,经费划拨重点。同时能约束政府行为,使其不受偏好影响过大。有利于健全全民监督制度,是民众有法可依,完善监督流程,迫使政府不得不按照要求正确进行资金分配。完善支出制度使得各类学校都能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全体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资源和均等的师资资源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三)从根本上破除重点与普通学校

对于这些重点校、示范校制度, 不仅要坚决予以取缔, 在配置教育资源时不但不再向重点校倾斜, 反而应转向扶持薄弱学校, 而且还要“抑强”, 要取消其高额的“入门费”、“择校费”、“赞助费”等, 并打破招生的“就近入学”的户籍限制, 在本地区实行统一招生、平等。让一般百姓子弟可以通过公平竞争去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虽然让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起凭成绩竞争并非完全公平, 但也会相对公平得多, 至少可以保证上重点学校不再沦为达官富人子弟的专利。另外, 还应该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性和辐射力, 使之以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教育去带动薄弱学校, 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5]

今年中国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请审议的《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表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198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拟安排972亿元,其他财政性教育经费拟安排75亿元。根据国内生产总值预

期指标计算,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6]相信在教育经费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在经济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在不断完善政策制度的条件下,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也有可能。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海外版

[2]政府转型与制度构建—中国教育资源配置的政治分析,周志忍、陈家浩

[3]论和谐世阀下我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与解决之路,夏茂林

[4]论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薛二勇

[5]论和谐世阀下我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与解决之路,夏茂林

[6]中国新闻网北京3月6号电

第五篇:我市五年投入五亿惠农资金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我市五年投入五亿惠农资金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本台消息:

我市坚持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惠民工程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如今,在我市,农民住上小楼、通上天然气、24小时用上自来水,道路实现村村通,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也在稳步提高。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45元,年均增长12.6%。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我市突出抓好重点镇和新民居建设,编制完成了镇村体系规划,抓住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的机遇,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五年来,累计投资5亿元,完成了农村危桥三年改造、农村城市化供水三年改造、农村电气化改造等惠农工程,改造农村公路危桥51座,水利闸桥219座,新修改造乡村道路116条、271公里,解决了352个村、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我市积极争取中低产田改造、沼气联户、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大项目落户,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4.5亿元;并引导农民创新思路,靠科技增收致富,粮食生产连续5年实现稳产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2%。

下载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靖边县五年投入教育经费5亿(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