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
根据2009年第九次部务会议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完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水平,根据国家有关经济运行分析要求,确定我部交通运输经
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
一、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制度安排及工作机制
(一)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是对一定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的全过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以统计数据及调查获得的行业信息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结合上下游产业及其他相关行业资料,分析行业运行的基本情况、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判未来一段时期的运行趋势,并提出预防或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建议。定期开展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对于确保国家有关调控政策的落实,提高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采取“统一归口、分工协作”原则。综合规划司负责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搜集、汇总、整理、分析有关的行业运行统计数据和有关材料,编写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各成员单位根据任务分工,积极参与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
析工作。
(三)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主要以季度为频度,重点对每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的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根据国家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要求和交通运输行
业具体运行情况,可适当调整频度。
(四)综合规划司组织有关单位对交通运输行业半年、全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集中会商。原则上半年会商会议于6月底召开,全年会商会议于12月底召开,有关单位按照分工,准备相关分析材料,参加半年度、年度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会商会议。为满足当前季度、月度分析工作的需要,综合规划司视情组织召开季度或月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商会议,有关单位
根据分工,准备相关材料并参加会商会议。
(五)部务会每季度专题研究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有关单位原则上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前按照任务分工向综合规划司提供季度分析材料。综合规划司负责编写分析报告,提交部务会议审议,并报国务院办公厅。
二、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框架内容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包括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四个行业,其中民航和邮政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分别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负责,我部负责有关汇总工作。主要分析
框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态势与特点。
第一,公路、内河、沿海以及民航、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大规划项目的建设进展,以及部门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二,旅客和货物运输生产形势及变化特点,包括公路、水路、港口、城市交通、民航、邮政业务等。
第三,煤油矿箱等大宗重点货物运输情况。
第四,公路、水路运价变动情况。
第五,运输、建设安全和应急处置等情况。
第六,行业重大改革推进及重大政策实施情况。
(二)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分析判断交通运输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趋势以及产生原因,一是分析行业运行中已显现的问题,二是对行业运行中的潜在问题进行预判,对行业运行态势进行监测、研判。
(三)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当期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对未来一定时期的行业发展态势进行定量或定性判断,并预测主要指标。其中,一季度分析应对上半年走势进行预测,上半年分析应对下半年走势进行预测,三季度分析应对全年走势进行预测,全年分析应对下一年度走势进行预测。
(四)下阶段工作及措施建议。
一是针对交通运输行业内部需要研究并落实的有关工作。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政策,运输市场的规范、稳定和引导政策,行业安全发展相关政策,重大问题的协调及宣传政策等。二是向国务院或国家宏观管理决策部门请示或反映需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建议。
三、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任务分工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由综合规划司牵头,政策法规司、财务司、公路局、水运局、道路运输司、安全监督司、科技司、搜救中心、质监总站为成员单位,其他司局视情参与。部科学研究院、规划研究院、水运科学研究院和其他研究机构作为咨询单位。具体任务分工
如下:
(一)综合规划司。
组织和协调部内、部属单位共同开展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负责搜集行业经济运
行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负责部内司局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交换等工作。组织与经济运行分析相关的专项调研,组织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组织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编写。向部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有关部门报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
析报告。
(二)政策法规司。
负责交通运输行业有关政策研究和重大改革推进进展情况,以及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展
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三)财务司。
负责部门预算执行总体情况、交通专项资金(包括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港口建设费和预算外资金)的征收收入完成情况的分析,提出提高资金保障能力、强化预算执行等相关
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四)公路局。
负责公路建设进展及建设市场监管情况,公路养护管理和抢修保通情况,国家高速公路及重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和协调、收费公路通行费征收、公路治超及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网络运行等有关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资料。
(五)水运局。
负责水路工程建设及建设市场监管情况,煤油矿箱等大宗重点货物和紧急客货水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港口经营市场情况,节能减排等有关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
关资料。
(六)道路运输司。
负责城乡道路旅客运输(包括城市客运)、货物运输、国家紧急道路客货运输、国际道路运输、重点城市重点客运站、道路货运价格、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等有关情况的分析,提出
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七)安全监督司。
负责行业安全、应急信息统计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八)科技司。
负责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工作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九)中国海上搜救中心。
负责水上突发事件及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计分析,对我国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建
设发展和物资储备等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十)质监总站。
负责公路水运建设施工质量与安全情况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并提供相关材料。
(十一)其他司局及咨询单位。
其他司局根据本单位职责开展相关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咨询单位要做好技术支持工
作,按要求提供有关材料。
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单位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认真抓好。各单位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分析工作
水平。
第二篇:2019年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9年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9年市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一、2019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1.交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到12月底,全市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03.2亿元,超年计划的29%,公路水路建设完成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黔张常铁路于2019年12月26日正式开始运营,填补了湘、鄂、渝三省交界地区铁路网空白;常益长高铁全面开工建设,沅江特大桥等9个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益常高速公路复线提前启动项目初步设计,安乡至慈利、官庄至新化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沅水常德至鲇鱼口2000吨级和澧水石门至澧县、松虎航道(湖南段)1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工可报告编制。新改建干线公路105公里,g319g207市城区改线工程、5号大道西洞庭段、s238津市新洲至岳山s1标、石门彭家堰至岗市等公路和安乡长岭大桥、津市澧水二桥、石门杨岭岗大桥等桥梁建成通车;8号大道临澧烽火至县城、鼎城双桥坪至蔡家岗、张公庙澧水大桥及接线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2935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24公里。实施危桥改造130座,其中干线公路危桥17座、农村公路危桥113座。完成公路安防工程1142公里,完成93处农村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改造,建设农村客运招呼站260个。
2.交通运输服务保障有力。一是客货运输稳中有降。圆满完成春运、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为群众出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19年,预计全市可完成公路旅客周转量49亿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189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78.9亿吨公里。桃花源机场通航航点增加至21个,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0万人次。二是公路路况水平保持稳定。加强公路日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46.2公里,普通公路路况水平保持稳定。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临澧县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三是道路运输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临澧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津市市、西湖管理区申报创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第二批示范县。积极探索定制客运改革,津市至常德客运班线“大改小”试点取得明显效果,常德至黄花机场、常德至长沙火车南站定制客运班线(“大改小”)已于2019年12月19日正式开始运行。四是etc推广应用卓有成效。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公路收费站工作部署,撤除了城头山收费站,大力推进etc推广应用工作。新增etc用户37万台,累计达到50万台以上,全市在籍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2%以上。
3.出租车行业管理成效明显。自今年1月1日市政府举行以“向陋习告别,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新一轮经营期启动仪式以来,市交通、运管部门以“十项举措”为抓手,以出租车监管平台为依托,以“一协议、两办法”为基础,以整治违反“八不准”行为为重点,严执法、强管理,全面规范市城区出租车文明营运行为。目前,市城区出租车行业危机意识明显增强,车容车貌大为改观,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据统计,各类渠道市民投诉率同比下降80%以上。
4.“公交都市”创建稳步推进。柳叶湖公交站、武陵公交站、鼎城公交站投入使用,皂果路公交站、城东公交站完成主体工程。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0台。编制了市城区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交叉路口规划。新开通大小河街至欢乐水世界、湘雅医院至第一人民医院(晚班定制公交)等2条公交线路,对1路、11路等18条公交线路的运营范围或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对全市1333台公交车的驾驶区域均安装了安全防护设施,同时对市城区814台公交车还安装了摄像头和一键报警装置,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畅通。
5.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继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安全隐患实行“零容忍”。制定出台交通运输行业重大危险源辨识办法,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清零”,对发现的268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交办、整改,在全省组织的安全“隐患清零”交叉检查中,常德排名全省第二;在全省区县市排名中,我市有6个区县市进入全省前40名。扎实推进“强执法防事故”,1至12月,全行业共组织安全执法检查近3万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1万家(次),立案调查4529起,经济处罚1680万元,责令停产停业168家,暂扣或吊销许可证照385个,取缔关闭52处,问责领导干部63人,移交行政拘留16人。2019年,全行业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一般责任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0%、80%。
6.公路治超经验全省推介。继续保持对公路超限超载行为的高压治理态势,进一步强化路警联合,加强非现场执法,严格落实“一超四究”制度,综合管控违法超限超载行为。截至12月底,全市共检测货运车辆368571台次,卸载29714吨/1721台次,强制切割厢板622台,驾驶证记分8316分,行政拘留2人次。9月24日,我市在全省治超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7.生态环境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蓝天”“碧水”保卫战工作部署,全面加强交通工程施工扬尘治理、汽车维修企业废油气等污染物排放监管、船舶码头大气污染管控。目前,全市90家一二类(4s店)汽修企业均达到国家工业废气排放标准;14个干线公路在建项目均按照“六个百分之百”的标准落实防护措施。实施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复绿28处,完成47艘400总吨以下货运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安装和37艘危化品船舶视频监控设备安装。组建了2家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并借鉴外地经验按照收费模式对常德港船舶生活垃圾进行了接收处置。
二、2020年工作计划
1.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立足市情实际,注重基础调研,加强政策研究,搞好项目的规划谋划和上下对接,按照全市“一盘棋”思想,科学编制好我市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统筹城乡交通、水陆交通、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民航运输发展,合理布局交通发展格局。积极对接交通强国、交通强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部署,力争益常高速公路复线、石门至盘塘高速、沙市至安乡高速、沅水澧水航道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笼子;力争到“十四五”末,市域内所有国省干线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全面消灭国省干线等外公路、“断头路”。
2.全力打好“十三五”收官战役。确保常益长高铁控制性工程按既定时间节点完工,安乡至慈利高速石门段建成通车,力争襄常高铁、益常高速复线工程具备开工条件,加快常德枢纽站房及配套设施、官庄至新化高速常德段建设。新改建干线公路80公里,确保8号大道烽火至临澧县城段、4号大道河洑互通至桃源火车站段、临澧合口大桥至石门高桥、桃源火车站至龙潭等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柳家垭至官庄坪、西湖三角堤至西湖镇、安乡理兴垱至黄山头、贺家山乐兴八队牌坊至加油站牌坊等公路及张九台大桥、张公庙澧水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提质改造一二级客运站场5个。
3.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临澧县为样板,全方位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00公里、大中修工程96公里、安防工程1087公里,实施危桥改造88座。制定出台《常德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成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127公里,确保农村公路列养率和县道经常性养护率基本达到100%。进一步加强路政管理,继续保持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巩固交通建设成果。
4.深入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新购置纯电动公交车260台以上,设置公交专用道80公里、公交优先交叉路口23个,建设智能公交站牌300个以上,启动交通综合指挥系统建设。结合常德综合交通枢纽站规划,同步建设对接公交换乘站场,提质改造常德汽车总站。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力争开通运营水上巴士。对标对表做好“公交都市”创建迎验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并顺利通过验收。同时,继续大力规范出租车文明营运,整治、拼客宰客、择客拒载、野蛮行车、态度恶劣等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行业形象。
5.着力推动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确保临澧县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交通厅验收,扎实推进津市市、西湖管理区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申报及创建工作。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厅等7部门《支持道路货运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网络货运发展,创新管理组织模式,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车辆、站场、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着力解决传统道路货运行业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组织“小、散、乱、差”等问题,有效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优化物流市场格局,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推动货运物流行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第三篇:2014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平稳有序、进展良好,主要指标虽出现波动,但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基本面保持良好。
一、一季度行业运行基本情况
第一,客运增速缓中趋稳,高端出行增长迅速。一季度,全社会客运量(铁路、公路、水路,下同)同比增长4.8%,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降幅收窄,有一定企稳迹象。客运增速自2010年以来总体呈放缓趋势,从2010年的9.8%回落至目前的5%左右。1-2月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增长2.7%,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增长19.1%。
随着高铁开通、居民收入增加及消费升级,旅客出行选择更趋舒适高效,高铁、动车、民航、私家车交通量明显增加。1-2月份,高铁、动车旅客发送量同比分别增长29.2%、33.3%,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16.6%,部分省份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车通行量增长26.3%。春运期间,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整体服务效能,圆满完成任务。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分别运送旅客2.67亿人、32.8亿人、4345万人、4400万人,同比增长11%、5.9%、2.1%、15.5%,主要客运站及路网均未发生大面积拥堵及旅客滞留现象。
第二,货运需求稳中偏弱。一季度,全社会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7.4%和
4.6%,较去年同期回落1.6个、1.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下降3.7%、5.7%,回落2.9个、5.1个百分点。1-2月份,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8.7%,回落1个百分点,但快递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季度完成快递业务量26亿件、增长51.9%,完成快递业务收入413.5亿元、增长45.6%。
第三,港口内贸增速放缓,外贸进口增长较快。一季度,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6.2亿吨,同比增长5.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长3.5%,回落6.9个百分点。受国内煤炭消费量下降及煤价下跌影响,1-2月份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量仅增长1.3%。
一季度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8.7%。1-2月份,外贸进口和出口吞吐量分别增长11.7%和5.6%。其中,原油、铁矿石进口分别增长17.3%、15.7%,加快18.0个、12.4个百分点。
一季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559万TEU,同比增长5.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内贸航线集装箱增长8.5%,外贸集装箱增长3.9%。
第四,铁路公路投资增势良好,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铁路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83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3亿元、增长6.4%;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842亿元,主要是续建项目较多,实现17.2%的快速增长;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13亿元、下降7.4%。
从区域结构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687亿元、476亿元和906亿元,同比增长1.8%、25.9%和16.9%,中西部地区交通建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公路建设项目结构看,普通国省道完成投资572亿元,增长46.6%,建设势头良好,农村公路、高速公路分别完成投资265亿元和1005亿元,增长7.1%和7.5%。
第五,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截至3月25日,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43起、死亡失踪45人,同比下降24.6%和42.3%。道路运输发生较大以上等级营运车辆事故59起、死亡277人,下降7.8%和16.1%。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9人,减少3起、1人。
一季度,共组织、协调海(水)上搜救行动384次,人员搜救成功率96.9%。马航失联飞机事件发生后,我部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及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紧急会商机制,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搜寻行动,截至3月末,我国政府公务力量、海军累计投入搜寻船只15艘、飞行器10架,累计搜寻面积超过17.3万平方公里,同时协调100余艘过往商船在相关海域搜寻,目前搜救行动仍在进行中。
二、上半年走势预判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继续复苏,新兴经济体面临不确定因素。从国内看,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运行基本面依然良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很大,随着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的逐步落实,经济将保持合理增长。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既面临有利条件,也存在不确定因素。总体判断,上半年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稳中偏缓,但仍将处于预期的合理区间。全社会客运量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受经济增速“换挡”等因素影响,二季度全社会货运量增速或将继续处于寻底阶段,预计上半年增长7%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将保持5%左右的平稳增长。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并明确加快中西部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三、下一步交通运输工作重点
下一步,交通运输行业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服务、保安全、惠民生力度,充分释放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为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服务扩内需战略,继续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服务保障能力。继续全面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加快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行业节能减排。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创建活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态势。
1.
第四篇:2013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行业发展缓中趋稳、稳中有为、稳中有进,有效支撑了宏观经济的总体平稳运行。
第一,客货运输总体平稳增长,部分指标增速放缓势头减弱,有企稳迹象。全社会客运量(铁路、公路、水路)及旅客周转量分别为195.5亿人次和1481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6%和6.4%。客运结构有所调整,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民航旅客运输量增长10.5%,公路客运量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量(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及货物周转量分别为208.8亿吨和8436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6%和3.8%。铁路货物发送量下滑2.8%,1–5月份铁路煤炭运量下降5.7%,二季度日均装车下滑趋势有所放缓。17个省份高速公路货物发送量增速由一季度的5.5%加快至二季度的8.4%。水路货物周转量下降0.1%。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1亿吨,同比增长9.9%,其中外贸吞吐量增长7.9%。
第二,公路水路交通投资回暖,结构继续优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6亿元,同比增长9.2%(去年同期下降6.2%),其中一季度下降1.4%,二季度增长14.6%。普通公路投资力度加大,国省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分别增长21.7%和14.7%。内河水运建设继续加快发展,完成投资增长18.0%。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额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
第三,转型发展、改善民生取得成效。继续加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力度,直接惠及1.8万个贫困村。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出用地、投资、路权、财税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稳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出台行业指导意见并实施试点示范工程,完成甩挂运输第二批69个试点项目投资31.29亿元,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试点企业单位周转量能耗下降15–20%。
第四,交通运输推进物流发展取得进展。6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1%,仍处景气区间。我部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部分省份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行业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快递物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完成快递业务量38.4亿件,同比增长60.6%;完成业务收入629.8亿元,增长34.5%。
第五,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趋好。上半年,全国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起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下降0.4%和10.7%。海(水)上搜救行动人员救助成功率97.4%。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8%和56.1%。道路运输行业较大以上等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8%和40.0%。
第五篇:经济运行分析
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10-10-19 13:00:5
5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谋求新跨越”工作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步伐调结构促转型。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预计数),同比增长16%。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36.1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50.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3%和29%,增幅均列苏州五县市之首。
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经济高开稳走。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1376.26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088.73亿元,同比增长30.0%。规上工业一季度以36.8%的增速高开之后,上半年和三季度的增速均维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规上工业占比提高,达到79.1%,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高新产业贡献加大,实现产值203.25亿元,同比增长36.9%,较规上工业增速高出6.9个百分点,高新占比18.7%,较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加快增长,石油制品、机械、金属加工行业同比增幅均超50%,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20多个百分点。工业效益快速提升,前八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82.42亿元和6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8%和6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2.8%,较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
2.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获得“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称号。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GDP比重达39.6%,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税收贡献提高,共实现地方税收15.27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6.6%,同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集装箱三期、万方件杂货码头投入运行,玖龙纸业件杂货泊位开工建设;新辟南美西远洋等航线7条;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15万标箱,同比增长47%,超去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总和,完成货物吞
吐量5771.51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73.61万吨,同比增长131%;新增四家国家3A级物流企业,隆兴物流跻身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前20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5亿元。服务外包强势发展,105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接包合同额1.37亿美元,离岸执行额0.46亿美元,同比增长66.4%和16.8%;4家企业获得国际资质认证。地方金融稳健发展,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太仓支行开业投运,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存额805.89亿元,比年初增长26.3%,贷款余额678.78亿元,比年初增长20.6%。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8.09亿元,同比增长17.6%。市场建设大力推进,粮油批发市场规模扩大,成交额达5.59亿元,同比增长27%,森茂汽车城创新经营模式引领汽车消费产业化;月星家得乐居家生活连锁太仓店盛大开业。旅游业大力拓展,沙溪古镇河南街促织馆开馆,依托金仓湖、郑和公园等旅游景点成功举办太仓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各类系列活动,吸引各地游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78.8%,星级酒店客房入住率高于去年同期30多个百分点,多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入驻。房地产市场保持活跃,商品房销售84.78万平方米,销售额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和30.5%,实现地税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83.4%,占地税总量的28%。
3.新兴产业规模壮大。126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78.42亿元,同比增长48.3%,增速高出规上工业18.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25.6%。其中25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176.7%,9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41.12亿元,同比增长67.2%。产业招商力度加强,前8月引进外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3亿美元,到账外资1.2亿美元,占全市23.5%和21.1%;前三季度引进内资新兴产业项目18个,注册资金13.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30.89亿元,同比增长186.3%,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2.9%,其中电子通讯设备投资21.25亿元,同比增长521.3%,医药制造投资
5.51亿元,同比增长218.5%。
4.自主创新不断突破。新区入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苏州五县市首家;
市政府与南通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健雄学院联合8所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组建联合研究院。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品66个,省民营科技企业36家,全市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家,软件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品222只,省民营科技企业226家;前8月共申请专利2517件,同比增长7.1%,专利授权2001件。名品名标工作着力推进,新增申报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5件、苏州知名商标7件、省名牌21个。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达86618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858人,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拥有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8250名,其中博士以上48名、硕士以上1171名、海外归国人员208名。
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25亿元,同比增长19.1%。工业投资动力增强,完成工业投资134.79亿元,同比增长39.7%,增速列五县市之首,较上年同期提高43.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57.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开发区引领增长,完成工业投资82.76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1.4%,其中港区完成投资57.02亿元,同比增长114.6%。房地产投资放量增长,完成投资40.19亿元,同比增长66.7%,占服务业投资的39.6%,占比高于上年同期15.8个百分点,其中新区完成22.37亿元,同比增长106.8%。新批项目快速增长,共批项目438个,计划总投资538.86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民营工业项目占据主导,20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9.85亿元,占工业项目的78.7%。重点项目着力推进。66个重点项目,开工57个,完成投资75.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2.1%。省重点项目太仓港三期通过通航安全验收,为长江流域最高等级的集装箱码头。耐克物流、奥特斯维太阳能一期等项目顺利竣工。
6.招商引资量质并举。利用外资强劲回升。1~8月,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98只,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2.56亿美元,同比增长41%,超序时进度11.3个百分点;实际到帐外资5.65亿美元,同比增长32.1%,超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幅均列五县市之首。外资项目质提量升。单个项目的平均注册外资为1281.81万美元,超千万美元项目46
个(含增资1000万美元项目6个),其中超三千万美元的8个,包括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艺康化工和注册资金1亿美元的宝洁日用品等500强项目。引进了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18家,注册外资3亿美元,占总量的24%;到帐外资1.2亿美元,占总量的21%。欧美和台资表现凸出。引进美国项目7个,注册外资12752万美元;引进德国直接投资项目12个,注册外资3327万美元;引进加拿大项目3个,注册外资9727万美元;引进台湾直接投资项目22个,注册外资17554万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较快。1~8月,服务业批准外资项目31只,注册外资和到帐外资累计分别完成2.93亿美元和1.99亿美元,分别增长107.5%和222.4%。引进内资成效显著。1~9月份共引进内资项目807个,新增注册资本71.06亿元,同比增长55.1%,完成年计划的142.1%。内资项目规模扩大。5000万元以上项目18只,注册资金41.75亿元,占比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百分点。成功引进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太仓四方友信制桶有限公司、华东环球商贸物流域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太仓)置业有限公司等大型项目。两区效应突出。两区共引进内资项目401只,注册资本41.04亿元,占全市总量比重57.8%。粤闵项目占比提高。广东、福建地区引进内资占比达35.1%,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5.1百分点。
7.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61.9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进口和出口额分别为32.75亿美元和29.21亿美元,增幅分别为70%和45%,增幅均居苏州各县市前列。加工贸易增长快于一般贸易,实现进出口22.8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增幅高于一般贸易12.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分别实现出口额13.89亿美元和1.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3%和61.2%。主要出口市场整体回暖,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保持高增长,增幅达72.8%和34.2%,对东盟和台湾的贸易总量实现快速突破,分别实现进出口额6亿美元和4.3亿美元,同比增长69.9%和140%。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对照全年工作目标,工业产值、服务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还稍有脱幅。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1.确保完成及“十一五”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全面总结盘点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和“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对主要指标任务要逐项对照,找短板、寻难点、破难题,下功夫弥补薄弱环节,确保今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特别要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企业的增长潜力,释放优势特色产业产能,下大力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年内力争多开工、早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并认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实做细前期工作,为明年扩大投资和新上项目打好基础。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和实行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完成工作量。坚持招选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在引进“污染少、消耗低、科技含量高”与我市产业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国内外知名企业上下功夫见成效。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基地、育集群,扶龙头、建体系,抓技改、促转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全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3.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谋划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间进度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同步推进区、镇的发展规划及16个专项规划。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科学论证,梳理和提炼一批符合“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要立足本地特色和国家产业政策,集思广益,力求“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更具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国家政策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有机对接,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