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何建华施彩虹)

时间:2019-05-14 21:1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何建华施彩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何建华施彩虹)》。

第一篇: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何建华施彩虹)

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

何建华施彩虹

上传时间:2005-4-1

4结案日期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审限制度的执行,因而对维护司法的严肃性和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至关重要。为彻底杜绝超审理期限、超期羁押的现象,严格按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结案日期,有必要对如何确定刑事案件的结案日期进行一些探讨。

一、结案日期的法理分析

1、结案日期的含义

结案是指对案件做出判决或最后处理,使其结束。①日期是指发生某一事情的确定的日子或时期。②可见,结案日期是指对案件做出判决或最后处理的日子。一审刑事案件的最后处理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公诉案件有判决或准予撤诉,自诉案件有判决、准予撤诉和调解。可见,一审刑事案件的结案方式有三种:判决、准予撤诉和调解。不管是什么方式结案,一审刑事案件的结案日期应是一审刑事案件的最后处理的日子。

2、正确确定刑事案件结案日期可以防止出现超审理期限、超期羁押

最高人民法院一再强调,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不得超审理期限,对在押被告人不得超期羁押。对出现超审理期限、超期羁押的,要说明理由并遂级上报。上级人民法院、“人大”经常检查、监督有无超审理期限,超期羁押的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和追究超期羁押有关责任人员。对于违反刑事诉讼法和本规定,滥用职权或者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的,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案件办案期限切实纠正超期羁押问题的通知》中也强调:我国法律对办理刑事案件羁押人犯的条件、期限作了严格规定。超期羁押人犯严重地损害国家法律的尊严,侵犯人犯的合法权益,也影响看守所的监管秩序。各级政法机关要把防止和解决超期羁押问题提高到维护法制和保障人权的高度来认识,把是否按法定期限办案作为是否严格执法的重要问题来抓,要纠正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错误倾向。④2003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由联合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切实纠正超期羁押的通知》。因此,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必须要绝对禁止超审理期限,超期羁押。然而,不同的法院,不同的法官,对如何确定结案日期观点不一。在认识上出现不同的意见,或许有可能会出现超审理期限,超期羁押的现象。

二、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刑事案件结案日期的规定及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这里的结案日期应为宣判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时间。这里对结案日期的规定有两种不同情况:判决、裁定结案的为公开宣告日;调解结案的为调解书送达最 1

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判决书宣判、裁定书宣告或者调解书送达有下例情形之一的,结案时间遵守以下规定:

(一)留置送达的,以裁判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日为结案时间;

(二)公告送达的,以公告刊登之日为结案时间;

(三)邮寄送达的,以交邮日期为结案时间;

(四)通过有关单位转交送达的,以送达回证上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款的规定,以判决和裁定方式结案的案件,对结案时间的确定掺杂进了考虑送达的因素,本条中不仅存在语法的错误,还与第一款的规定自相矛盾,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的相抵触。

对调解结案的,以调解书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的日期为结案日期无异议,但对判决或裁定方式结案的,由于法律与司法解释对结案日期的规定存在缺陷,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对判决或裁定方式结案的案件的结案日期的确定有两种观点:

(1)以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裁判文书的日期为结案时间。

(2)以宣判或宣告日为结案日期。

二、分析理由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应以宣判日为结案日期。理由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是对公诉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结案日期在审理期限内,对该案的审理就没有超审限,对在押被告人也就没有超期羁押。就是说,刑事案件在人民法院受理后一个月以内,或者一个半月以内的最后一天宣判就没有超审限。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当庭宣告判决的,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有五天的时间。如果以送达最后一名当事人裁判文书的日期为结案时间。那么,该条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的审理期限的规定矛盾。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判决和裁定方式结案的案件,对结案时间的确定掺杂进了考虑送达的因素,不仅在语法上有矛盾,与第一款的规定自相矛盾,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的相抵触。因此,需要对此加以纠正。

4、周众所知,宣告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向当事人和公众宣示。结案是指人民法院将受理的案件在某一个审判程序中做出一个决断。判决和裁定审结的案件,一旦宣告了判决或裁定,则处理结果即得以确定并且已向当事人和公众宣示。判决和裁定一旦向公众宣告,人民法院在该审理程序中就不得对该案做出第二个判决和裁定。就是说,审理该

案的这个程序就完毕。

因此,应将宣判之日确定为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的结案日期。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57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66页。

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防止和纠正超期羁押的若干规定》第8条; ④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严格执行刑事案件办案期限切实纠正超期羁押问题的通知》

下载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何建华施彩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确定人民法院一审刑事判决案件结案日期的探讨(何建华施彩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