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21: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

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

市国土资源局临港经济开发区分局课题组

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联动推进‘港、园、城’一体发展,加快建设大港口、培育大产业、承载大物流、实现大通关,全力打造通江达海、产业创新、山水宜居的长江第一新港城”的发展基本思路,以及“到2015年,临港经济开发区GDP突破200亿元(当年价,下同),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六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现代化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申创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基本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首善新港城和成渝经济区内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战略目标。

从临港经济开发区现状和展望来看,产业园区用地、港口扩建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城市发展用地需主要依靠新征农村集体土地来解决。因此,依法保障建设发展用地成为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的要件。为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一些探索。

一、依法保障建设发展用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9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扩区更名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幅员面积95.67平方公里,经省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9平方公里。今年经省政府批准的本轮(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临港经济开发区可使用的建设用地总指标量为12.4654平方公里,此外规划布局了有条件建设区

9.7平方公里,其用地指标可在上述建设用地总指标量中调整;同时经省政府批准下达临港经济开发区到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不能低于36.6平方公里(约5.49万亩),到2020年的基本农田保有量不能低于10.5平方公里(约1.58万亩)。

自2002年以来区内累计报征土地18165亩,其中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后报征土地7201亩,约占报征总量的40%;同期实施征地16694亩,其中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后区内征收土地7794亩,约占征地总量的47%;同期向各类建设提供用地5732亩,其中临港经济开发区成立后提供用地3507亩,约占供地总量的61%。

上述情况表明,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用地有一定的基础,但进一步依法保障建设发展用地还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建设用地规模不足的矛盾。突出表现在“港、园、城”互动中,产业园区发展是核心,而今年省政府批准下达临港经济开发区到2015年的产业发展可使用建设用地总量指标为6.5平方公里,要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的目标,则每亩产出率需达513万元,难度非常大。

(二)新征报批用地十分困难的矛盾。一是因保耕地红线目标要求,经济宏观调控,“天府新区”建设,指令性下达的征地报批农地转用指标量小(近年来省上下达我市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年均约6300亩)等因素的影响,新征报批用地确属举步维艰。二是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严重不足。依照现行征地制度,报批征地必须符合三个要件,即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年度用地计划指标,须有新增耕地占补平衡(占一亩耕地补充一亩耕地)指标。

(三)征地拆迁工作推进难的矛盾。一是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滞后,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按土地原用途补偿、按人均耕地计算补偿倍数不科学;这与改善民生民本的要求,与被征地拆迁对象期望值高,难达一致。二是我区安置房建设滞后。据我们调查:目前因征地拆迁和城镇拆迁而处于待还房过渡期的约579户、2129人;加上2012—2013年随建设推进拆迁后,我区安置房需求量约3609套、24.91万平方米,这给落实“先安置后拆迁”的要求带来了很大压力。三是

失地农转非后的人员再就业矛盾突出。经我们摸底调查,2002年至今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约10330人,多数失地农民因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向非农就业转移困难,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多以外出打工为主,一部分失地农民生活还很贫困。四是征地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征地拆迁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事的认识还较普遍,实施大拆大建,快速推进还不能达到整体联动。

二、依法保障建设发展用地的对策建议

依法保障建设发展用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来整体推动。

(一)以打造临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市本级经济发展高地为目标,优化布局,力保区内建设用地规模。

一是以临港经济开发区申创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再划入2—3个乡镇由其托管,进一步扩区。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打造临港经济开发区战略支点,加快推进沿江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十二五”期间用好区内现有建设用地规模,之后创造条件,争取其他县、区支持,将我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委托其“有偿代保”,置换建设用地规模,以弥补临港经济开发区之不足,使临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带动沿江“产业群”、“城镇群”和“港口群”的形成。

(二)奋力而为,借鸡下蛋,突破新征报批用地难的瓶颈。

一是以申创、发展临港国家级开发区为先导,以“两化互动”项目为依托,力争国家、省上对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年度用地计划“戴帽”下达;同时着力将临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项目列入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盘子”,促使具规划、计划指标在省级或国家用地计划指标中解决。二是凭借我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实施打捆资金搞新村综合体建设、“双挂钩”整治和新农村聚居点等项目建设,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加新增

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三是继续强力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投资在其他区县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工作,通过出资购买指标、投资预购指标、指标分成比例保底等多种方式在其他区县取得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弥补自身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不足的劣势,保障区内建设用地的报批之需。

(三)惜地如金,统筹兼顾,全力推动集约节约用地。

一是在招商引资上,应立足临港经济开发区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实际,力避短期行为而引入“高、新、大”项目,以及关联性、举动性强且贡献率高的项目,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土地开发利用上,应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考核入驻企业的每亩土地投资强度、每亩土地税收贡献、每亩土地安置劳动力、项目建设周期等指标;探索将工业项目所需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项目总用地7%的指标集中用于“总部基地”建设,而不再分项目供应的用地新路径;严格执行生产性用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总用地量70%,无行业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一般应建3层以上多层厂房,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租赁经营,入驻企业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等要求,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三是在盘活存量用地上,应加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已建企业压缩超标绿地、辅助设施用地、内部空闲地,实施老厂房改造整理;并建立、完善老企业土地低效利用的退出机制,或淘汰落后产能或退地搬迁另建,为临港新区建设腾出空间。

(四)民生为本,整体联动,着力征地拆迁工作的和谐、快速推进。

一是密切关注正在进行的新《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和全省征地补偿政策的调整,通过扎实工作、反映呼声,力促征地政策上“同地同价”,配套细则上因地制宜,为征地工作的顺利实施争取有利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二是倾力解决好被拆迁户的住房安置问题。一方面,建议立即启动“龙顺家园”安置小区建设,并新规划落实2个以上安置小区选址逐年实施动工,达成对被拆迁户的现房安

置;另一方面,建议迅速修改、完善宜府发〔2010〕5号文件中的货币安置政策标准,使被拆迁对象的基本住房安置面积(人均30平方米)的购房补助费标准与市场普通商品房售价接轨,并建立、落实定期调整机制,引导被拆迁户通过市场自主解决安居问题。三是多渠道解决失地农转非人员的再就业困难。首先,应高度重视和落实失地农转非人员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工作,保证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快产业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和入驻企业建设,优先安排同等条件下符合要求的失地农转非人员就业;同时,将绿化、保洁、保安等工作岗位用于优先安置失地农民。第三,积极探索社区股份经济合作安置的形式。即在推行撤村改居的同时,将股份制机制引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不改变所有制的前提下,将部分集体资产量化折股到社区成员,并适当吸收社区成员现金入股或以承包土地折价入股,实行股份合作经济实体经营,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第四,落实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待遇。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配套到位上,为失地农民系上“保险带”。四是依照实施系统工程的理念,构建保障发展用地的共同责任机制。重点是继续加强区管委会对征地拆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各部门参与、职责明确、分工协同、立足基层的联动征地体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征地拆迁工作的个案会商制度,提高征地绩效;探索创新成片推进、分单位包干的征地工作方法;完善、逗硬征地拆迁工作奖惩考核办法,确保征地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篇:促进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税源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鲁政简039号]

山东地税情况

税收科研专刊(42)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

促进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税源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胶南市地税局

内容摘要: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地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心区,临海倚港,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西海岸发展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临港区发展形成的家电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环保科技五大蓝色产业税源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培育壮大临港区税源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期对税源经济的发展起到借鉴促进作用。

关键词:临港经济开发区蓝色产业税源发展

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地处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心区,临海倚港,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西海岸发展的重点,是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重要引擎,是助力大青岛发展的动力源。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家电电子、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环保科技等五大税源经济产业。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给临港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税源经济发展现状

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面积56.1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37平方公里,到2013年5月末办理税务登记和注册登记的企业有723户,其中内资企业659户,外资企业64户。按照临港区产业结构导向,已经发展形成以家电电子、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装备机械、环保产业等为主导的五大产业集群,构成了以制造业为支柱、产品各异,结构合理的产业经济发展框架。

一是蓝色家电产业群规模不断壮大。以海尔家电、纬创资通、海容冷链为代表的蓝色家电电子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增长。其中,仅海尔工业园5家企业2011年实现地方税收总额就达到了1020万元,2012年实现地方税收总额达2157万元,同比增长111.4%。随着家电电子产业的逐渐扩大,配套企业相继增多,既带动了相关产业,又安置了劳动力,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地方税收贡献率也随之增加。

二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临港区经济税源的支柱作用凸显。目前,临港区制造企业410户,2010-2012年分别实现地方税收3584万元、4837万元、6912万元,从行业上看制造业构成了该区的支柱产业和重点税源行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对税源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如青岛胜代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移动式破碎机、隧道挖掘机产品,专为设在美国、日本的小松机械公司配套。2011—2012年实现地方税收311万元、489万元,同比增长35%和57.3%。去年底,总投资15亿元的潍坊英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兴建的以生产各种挖掘机为主产业园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配套建设营销中心及装配实验厂。预计达产后年可生产制造挖掘机3万台,产值30亿元,实现地方税收2000多万元。

三是汽车配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五顺汽车模具、盛博机电、海之冠汽车配件、瑞邦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构成了集汽车“零部件配套、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汽车配件产业区”。根据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形势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汽车需求逐渐增多,汽车销量自然增大,对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四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提升临港区税源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2010年,投资20亿元的海霸新能源项目,在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开建全国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目前,海霸工业园已完成所有厂房建设及设备采购,生产线经过安装调试陆续投产,预计可形成年产高倍率铁锂电池500万组和年产10米级1500辆纯电动客车的生产规模。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地方税收4200万元以上。该项目建成投产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税收效益将占据港区较大比重。

五是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日渐兴起。2010年9月登记的青岛利物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产环保设备及配件,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一期工程按期完工并投产,2011—2012年实现地方税收5.24万元和159.8万元,同比增长295%。由山东临沂金锣集团进民水务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兴建的民水务环保设备项目,规划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从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生产与销售,其项目及产品具有环保、节约资源、低能耗、技术含量高等特点,预计2013年底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9亿元、地方税收3400万元。上述产品填补了临港区乃至(原胶南市)该类产品空白,该行业的兴起对临港区优化税源结构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临港区蓝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平衡。一是从上述分析的情况看,在五大产业中,除装备机械、家电电子两大行业实现的经济指标以及地方税收增幅较快外,其他三大行业如: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科技产业发展缓慢,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实现地方税收占比均在10%以下,最低的环保产业仅为4%,较装备机械、家电电子低了43个和26个百分点,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临港区税源经济的快速发展,货运、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行业以及商务服务、报关代理等服务业缺少布局和规划,发展滞后。

(二)应对风险能力差。虽然五大税源经济已经形成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五大产业中除了几家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较快并具有抗风险能力外,仍有部分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作坊”式生产模式上,存在产品单

一、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以及人才匮乏的问题,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三)土地资源紧缺。一是当前临港区土地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港区发展的瓶颈,该区工业用地指标已基本用尽,发展空间狭小的问题突出;二是土地资源浪费。对多年圈而未用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缺乏制约措施,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三、关于发展壮大临港区蓝色产业经济税源的建议

(一)加大培育力度实现蓝色产业均衡发展。从目前产业发展项目上看,五大产业框架已基本形成,但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税收贡献度较低的问题突出。因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在国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应制定出台促进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一至三年内,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给与一定额度的政府补贴或奖励;二是加大对地方税收贡献度的考核力度,要结合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加大对地方税收贡献度的考核,对税收贡献度大的企业或项目给与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以促进产业的均衡发展。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在积极引进货运、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行业以及商务服务、报关代理等服务业的同时,对现有重点规模企业所属的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实行“三产分离”,成立专门的公司,总揽集团货运业务,扩大营业税税基。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在大力扶持发展蓝色产业群的同时,政府和税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是对老企业要加大宣传扶持力度,从市场上引导,从资金和税收优惠上加以扶持,鼓励企业调整和完善产品和产业结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对新办企业要提高入驻门槛,重点发展货运、仓储、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蓝色产业群配套产业,进一步优化蓝色税源结构,壮大税源经济。三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经济竞争力不高、应对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积极从人才引进利用、项目或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壮大发展。

(三)“腾笼换凤”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利用率。一是发挥政府牵线搭桥、统筹规划、服务协调的作用,对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应加大落实力度,对那些以企业或项目为名只占地且在两年内未利用的,实施“腾笼换凤”二次招商,盘活闲置土地,让闲置低效土地真正成为“高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将盘活的闲置土地,用于引进哪些科技含量高、带动辐射强、经济效益好的蓝色骨干企业或项目,为产业发展注足后劲。三是对只占地未有效利用的企业或项目,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结合土地紧缺情况,采取强制收回措施,用于急需土地的企业或项目,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四)改革征管模式,丰富征管手段。面对临港区蓝色产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征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地税部门要根据专业化税源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行分类分级管理,构建多元化税源控管体系,强化工作落实和风险防范。一是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强化重点税源管理。对蓝色产业群税源建立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根据规模、行业、税收等情况,合理划分税源档次,根据档次制定相应的税源管理模式,再造征管流程。同时将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和岗位间进行科学分解、合理设置岗位,并相应设置专业化的机构,配备专业化管理人员。通过分类管理,完善重点税源管理体系,调整管理职能权限,理清各层级事权职责,建立重点税源全程监控体系,对重点税源实施“精耕细作”。二是以强化岗位问责为重点,提高执行力。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细化责任,强化问责制,提高工作执行力,以保证各环节的有序运行;三是以风险防范为先导,提高约束力。对各征管岗位设置多个工作目标和风险点,明确每项工作的内容、质量、时限要求,开展措施、达到的效果及存在的风险点,做到每项工作有要求、有措施、有结果、有风险评定,工作开展要有发起人、责任人、监督人,加大税收风险防控,提高对征管人员的约束力。

第三篇:如何发动青年员工为实现公司十二五规划目标建功立业

如何发动青年员工为实现公司十二五规划

目标建功立业

青年员工是公司的新生力量,重要人力资源,发展的先锋力量。积极调动青年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公司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青年无所畏惧、不断超越的群体特性,可以为公司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正确引导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观,可以使公司的发展一直走在预期的道路上。为此,在公司十二五规划如火如荼的展开之时,为发动青年员工为公司经营目标建功立业,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深入开展当前形势宣传工作

利用团组织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如板报、标语、团会、期刊等,在广大青年中进行关于公司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机遇、近期工作重点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在公司报纸中开辟青年专栏,简写公司近期大事及其影响;采访高管,叙写领导对青年的寄语。让青年想公司之所想,做公司之想做。

二、建设企业青年文化,塑造株机青年特质

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领下加强针对青年的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青年团体拥有充满活力、激情飞扬、无所畏惧、进取心强、学习能力强等优秀特性,但也有多变性、不稳定性、易受挫折、受环境影响大等缺点。企业青年文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青年的优势,变其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强化青年公司主人翁意识;优化青年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培养其自强的企业精神和团

队精神。为建设企业青年文化,需整合公司资源,开辟多种渠道,深入调查研究青年特性;在此基础上,吸引各部门和各方人士参与,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青年文化;最后,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活动、竞赛、论坛等。通过企业青年文化建设,促使青年在推动公司发展的共同目标中,自觉提高业务素质、技能素质、团队素质;引导青年从各自岗位要求出发,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成长为各职业口专家;更进一步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促进青年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三、建立青年成长引导体系,引导青年自我成才

通过以培训为主,以对青年自学成才的引导为辅的方式建立企业青年成长成才的引导体系。该引导体系,针对各个部门职业口,规定各个职业口所需资质证明,列出资质证明获取办法;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采访公司高管等方式,列出合理化自学课程建议清单,提出读书计划建议,必看书籍、电影、音乐剧等阅读观看建议„„该引导体系,通过企业对青年的培训,加强其业务能力、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获得相关资质证明;通过合理化的自学建议,引导青年自学成才,充分发挥青年的进取心强等优点,引导青年培养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通过与企业青年文化相结合,引导青年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理念,自觉努力学习掌握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文明进步的新事物。

四、完善荣誉体系,成立青年突击队

荣耀即生命,对一切好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企业利

益的人和事予以大力表彰和宣扬。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方向,调整并完善公司荣耀体系,加大对做出有利于公司发展,有利于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事迹的青年、青年团体的荣耀宣传力度。

围绕公司的急、难、新、险、重任务,选拨公司优秀青年,成立青年突击队。将承担公司条件差、环境艰苦、时间紧、任务重等重体力、强脑力、长工作时间的突击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充分发挥青年作用,使有为青年脱颖而出,为公司赢得利益和荣耀。青年突击队可作为青年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青年人成长的熔炉;既可以出经济效益,还可出人才效益。

在做好以上四方面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意义;克服“个人主义”,注重企业利益;克服“浪费主义”,注重花小钱办大事。只要多想、多培养、多发动集体智慧,积极创造性的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就一定能使青年激情蓬勃的活跃在公司发展的先锋一线,在公司发展中发挥出蕴含青年团体内的巨大能量。

第四篇:引领青年创业创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做贡献

引领青年创业创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做贡献

——在共青团威海市十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

报告

共青团威海市委书记 李英春

(2011年2月15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经市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共青团威海市十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领导专门听取了团市委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就做好今年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市委边书记又在百忙当中来参加会议,一会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团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全市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工作大局,按照团省委“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山东共青团”总体要求,着力强化服务凝聚、组织凝聚、思想凝聚、关爱凝聚和作风凝聚,全面提升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能力,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服务凝聚,促进青年创业创新取得新收获。持续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新建青年见习基地30个,对接应届毕业大学生、待业青年500余名。大力扶持青年创业项目,不断扩大贴息资金的受益面,争取上级专项创业贴息13.5万元;筛选、推报YBC青年申贷项目24个,争取创业扶持资金120万元。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开通的青年小额贷款绿色通道作用显现,累计扶持创业青年160人。环翠团区委与区农信社联手创建个贷中心、简化青年创业贷款流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力激励青年自主创新,跟踪调度了20个青年自主创新项目,培养、选树青年自主创新标兵40人。举办了12期青年“技能提升、定向就业、陪伴式创业”培训班,免费培训青年600余名。高区团委以高创中心为载体,积极引入团内资源,搭建服务平台,成为青年自主创新和就业创业新的强力引擎。三角集团团委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引领青年自主创新,加强科研攻关,促进了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继续开展对外招工活动,在吉林省相关地市召开了企业用工项目说明会,引进市外青年工人300多人。

(二)强化组织凝聚,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新发展。突出抓好“两新”组织团建,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召开“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会,启动了“两新”组织建团百日会战行动,完成新经济组织团建目标350个,新社会组织团建目标124个。威海家家悦集团的“点、线、面”团建新体系,把团员青年最大限度的纳入团组织覆盖面。荣成团市委在农业合作社建团方面,经区团委、工业新区团委在商贸流通领域建团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有益探索。联合市委组织部抓好县乡团委集中换届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应换届的3个县市区及39个乡镇团委的换届任务,共选配编外副书记47名,县乡团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换届中,乳山团市委创新工作思路,借鉴党政先进工作经验,在白沙滩镇探索实行了公推直选团委班子。召开共青团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开展了公开承诺、践诺、评诺活动,评选表彰了首届“蓝丝带”志愿者形象大使、第六届“威海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和第四届“威海十佳青年创业之星”,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文登团市委把创先争优与党建带团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切实做到团建工作和党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继续开展“党建带团建,团报赠基层”活动,筹措订报资金17.3万元,为基层团组织、团员青年赠阅中青报、山青报各380份。举办了全市团干部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50人。

(三)强化思想凝聚,分类教育引导青少年取得新成效。以市委办公室文件印发《2010年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在中小学校中深入开展了争当“四好少年”和关心下一代“三项”活动。市委领导多次对市关工委工作进行批示,省关工委领导也对我市关工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针对不同青年群体,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威海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展望十二五·青年话发展”论坛等,参与青年达20000多人次。举办了两场青年免费集体婚礼,建立了专门的青年联谊活动室。积极引领青少年参与服务奉献社会,威海城区新发展注册志愿者5500余名,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交通协管志愿服务及“世帆赛”、“铁三”、“渔博会”等大型赛会服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万多个小时。

(四)强化关爱凝聚,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新进步。积极开展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去年以“互联网环境下,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服务”为主题,今年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青少年群体普遍性利益诉求。启动了“青春助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志愿服务行动”,广泛开展了“心手相牵助成长”、“心手相牵献爱心”等活动,建立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 30个。积极推进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建设,新发展志愿合作单位6个,招募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24名,受理青少年维权投诉700余件。举办了“五老”志愿者网吧义务监督启动仪式,聘请“五老”志愿者1200名,为全市所有网吧配备1-2名义务监督员。深化“爱心铺就希望路”捐资助学活动,募集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款93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81名,捐建希望小学1所,捐建希望工程“爱心电脑室”、“爱心图书室”13个。

(五)强化作风凝聚,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团组织迈出新步伐。坚持“修品行、善学习、勤思考、实做事”的总要求,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基层调查研究。确定“全市网吧基本情况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两新组织建团现状与对策”两个省级共青团调研课题,机关干部撰写调研报告16篇,共计8万多字。其中,“网吧”调查报告在全市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出台了《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组织的实施意见》,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机关干部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活动,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年学会两项专业技能。完善了机关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评先选优工作制度,积极推行团务公开、人事公开、财务公开和党员目标承诺,机关工作进一步规范。

各位委员,同志们:过去一年里,我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转业离岗的老团干的倾情帮助,得益于各级团组织的不懈努力以及广大团员青年的热情响应。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团市委常委会,向给予共青团工作大力支持的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已经转业离岗的老团干,向奋战在团的工作一线的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问题和不足:一是一些基层团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部分基层团组织“建起来”却没有“活起来”,农村团建工作仍然薄弱,“两新”组织团的建设缺乏组织依托,大量青年自组织不断涌现却缺乏与之有效地联系。二是团组织开展工作存在普遍性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对在面上推广工作的路径、方法、载体研究不够,对青年分类指导作用发挥不强。三是团的群众属性和社会属性日益边缘化,吸引和凝聚青年的作用发挥不够,部分团员意识淡化。以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以“重基层、抓服务、促创新、上水平”为主线,以“促青年就业创业、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文明城市创建、促青少年成长成才、促基层工作活跃”为重点工作目标,全面提升我市青少年事业发展水平,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做出新贡献。

(一)深化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着眼于破解青年创业资金匮乏、就业岗位不足、见习基地对接率低等难题,继续深入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一是大力实施青年创业资金扶持计划。建立共青团牵头、银行主导、项目审核组会签的小额贷款发放机制。加大YBC青年创业项目推报力度,大力发展青年创业志愿服务导师,年内筛选、推报项目不少于30个。发挥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贴息项目的作用,扩大贴息资金受益面。二是全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重点提升就业见习质量,年内争取新建见习基地20个,提供就业岗位400个。探索服务青年新载体,推动山大威海分校“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主动与移动公司对接,联合推进“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三是深入开展“威海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青年企业家送岗位进校园”等活动,促进青年与“见习基地”、“创业项目”对接,积极探索涵盖“见习服务、贷款帮扶、项目支持”一体化、全方位的实践服务平台。

(二)实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工程,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培养、输送青年人才大军。把青年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青年人力资源引进作为团组织服务全市十二五规划、“两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创业建功。一是大力实施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大与劳动部门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力度,针对不同青年群体,深入开展“订单式”企业技能培训、SYB青年创业培训、“就业式”技能提升培训和农业适用技能培训,积极搭建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公益性的素质培训平台。二是深入实施青年自主创新行动。在完成选树培养30名青年自主创新带头人,调度 20 个青年自主创新项目,建设10个“青年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举办首届大学生优秀创新项目推介会,积极推动优秀创新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以实施自主创新行动为统揽,广泛深入开展“青工技术比武”、“企业青工风采大赛”、“青年职工创新创效”等活动,大力提高青年职业技能,帮助他们适应企业竞争和社会发展。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共青团助企招工行动。利用“全团一家”的组织网络,加大对市外青年人力资源的引进,为企业扩张发展解决用人瓶颈;加大与高校团组织的合作,加强与海外青年组织的友好交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来威创业发展,努力形成共青团促进“两区”建设的合力。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文明创建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和谐社会做贡献。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年,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把服务创城列为重要工作任务,按照全市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要求,以“创先争优展风采、志愿服务创文明”为主题,重点开展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大力开展争当“四好少年”、“祖国发展我成长”、“手拉手”、“国旗下讲话”等活动,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专题调研活动,不断优化青少年社区成长环境。二是实施“蓝丝带”志愿者创城行动。对威海志愿者协会进行换届,进一步理顺志愿者工作组织领导体系。畅通志愿者注册和管理渠道,不断壮大“蓝丝带”注册志愿者队伍,新发展注册志愿者5000人,使我市注册志愿者达到9万人。积极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为主体,以社区中心、主要公共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等为依托,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建100个“一助一”帮扶对子。加大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年内各新增 20个。三是开展青少年文明实践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我知晓”、“文明城市创建我行动”宣传教育活动,力争使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均达到100%。广泛开展“我为文明创建献一策”青少年网上大讨论、“列举不文明言行”、“我把文明带回家”等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积极开展青年文明号“微笑服务、诚信服务、满意服务”活动,组织各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围绕“微笑在威海、诚信在威海、满意在威海”,制定本行业的职业标准,公开文明用语,承诺热忱服务,带动和提高窗口服务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今年是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级团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一是要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与祖国共奋进,与威海同发展”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是积极推进青年分类引导工作。深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以各类青年群体思想意识引导大纲为指导,全面开展分类引导青年工作。针对大学生群体,重点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发展一批青年骨干;针对企业青年,深入开展青工技术比武、创新创效等活动,提升企业团组织凝聚力;针对进城务工青年,开展入职培训、情感心理抚慰、权益保护等,努力优化其工作环境;针对农村青年,以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人、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引领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发挥威海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室作用,举办青年集体婚礼,广泛开展青年联谊、素质拓展等活动,为不同群体青年交友婚恋搭建平台。三是要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径。适应时代新变化、青年新特点,积极运用网络、博客、手机等新媒体,探索运用动漫、视频、短信等新的工作手段,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大共青团网站建设,创建威海共青团信息员QQ群,青年交友联谊QQ群,注重运用网络平台、短信平台,联系服务青年,积极占领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

(五)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不断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继续加大青少年维权工作力度,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解难题。一是要着力健全青少年合理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和工作体系。加大对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力度,积极开发符合青少年沟通习惯的服务功能。完善“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沟通机制,搭建青少年利益诉求平台。广泛开展直接面向青年的共青团“倾听”活动,深入各类青少年群体开展走访、座谈等工作,及时了解青少年的困难和需求。建立基层青年信息直报点,有效收集、分析、研判青少年舆情信息,积极参与平安威海建设。二是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积极推动“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大困难青少年群体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新建关爱基地10个。继续开展“爱心铺就希望路”捐资助学活动,2011年,完成筹资100万元以上,资助50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捐建希望电脑室和希望图书室12个以上,捐建1所希望小学。

(六)实施团建基础工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团的基层组织处在共青团与广大青年的边界上,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关系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保持自身活力的“生命力工程”。一是要继续保持“两新”组织建团的良好态势。制定全市“两新”组织建团工作台帐,重点加大社区团建,稳步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2011年全市完成“两新”组织团建500个。加大新建团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团的品牌活动逐步向“两新”组织延伸。二是要继续坚持党建带团建。借助党组织的力量,借鉴党组织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进团的建设。各级团组织要认真学习宣传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会议精神,抓住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团工作的有利时机,主动汇报团建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取得理解与支持,优化团的工作环境。要在党委组织部门的领导下,认真梳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联系点制度得到贯彻落实,确保党建带团建协调议事机构有效运转。要抓住即将开展的村“两委”换届的机遇,积极推进优秀团组织书记依法进入村“两委”班子。要通过全面落实党建带团建的各项任务,促进解决基层资源匮乏、团的中层干部转岗难和团干部相关政治待遇难以落实等长期困扰的实际困难。整合党团组织阵地资源,做到双向开放、共建共享。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要全部向团组织开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要为团组织开展活动开设窗口、提供支持,满足团员青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需要。三是推动基层团的工作全面活跃。努力打造“学习型、高效型、服务型、责任型、团结型”团组织,在“五型”组织建设中进一步培养团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全面提升团的事业发展水平提供可靠保证。充分发挥乡镇编外副书记作用,全面活跃乡镇共青团工作;加强200个重点村团支部建设,重点从大学生村官中选配村团支部书记(副书记)。建立“团组织+青少年社区工作者+青年志愿者”的社区共青团工作力量配备模式,全面促进团的“桥头堡”向乡镇推进。要发挥好到县级团委挂职的高校团干部的作用。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是团中央继驻点工作后的又一项重要部署,是加强基层工作的现实需要。我市四所高校精心选拔了四位高素质的团干部到三市一区挂职。各市区团委要克服“待客”思想,让挂职干部参与班子分工、委以实务、多压担子,不能让挂职干部因“空挂”而“虚行”。要借助高校团干部的智力优势和其身后丰富的高校人才优势,全面活跃基层工作、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三、切实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和组织群众等,取得群众支持并长期执政,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共青团是做青年群众工作的组织,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必须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清醒地认识形势和任务,以对党、对青年负责的态度,认真为党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

(一)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同时存在,不可避免地积累了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青年身上,青年群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流动性增强,联系聚集方式多样。大量青年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进城务工、创业,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农民工青年群体、“蚁族”、“两新”组织员工。网络媒体、青年自组织的兴起,为青年打破原有组织结构,更广泛、更快捷的联系提供了可能和技术支撑。他们以工作单位、居住区域、兴趣爱好、家乡认同、网络媒体等方式联系聚集,大量口袋团员、隐形团员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组织难度大、主流思想难于覆盖。二是思想日益多样,利益诉求多元。青年更加务实,普遍追求社会正义,希望提高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话语权;成长发展、创业就业等生存压力的加大,严重影响青年的思想和心理。青年易冲动、不成熟等特征造成他们一旦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实现,或者受某些宣传诱导,很容易出现过激言行。目前各类群体性事件中,参与青年的数量和参与事件的深度与以往相比,都有很大程度的增加。三是群体差异性增大,阶层逐步固化。随着阶层的内部认同出现,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阶层逐渐固定,不同群体青年间的层级流动,特别是弱势青年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成本加大,出现“贫困代承”,“富二代”、“官二代”、“贫二代”等问题的出现,引起部分青年的关注、思考,进而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四是法律维权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意识弱化。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青年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但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基于网络下的侵犯青年权益的维权工作还没有很好的破题。与之相反青年政治意识却普遍弱化,常态下对政治漠不关心甚至有抵触情绪,原来普遍采用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亟待改革,青年群众教育引导工作难度加大。

从党、团的性质和两者的关系来看,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等特征,团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根本宗旨而奋斗。而当前,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团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团的机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行政化”、“衙门化”倾向,距离基层、距离青年越来越远;团的工作也存在“上热下冷”,“热”在干部、“冷”在青年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各级团干部要牢牢把握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强化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切实增强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积极探索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径新方法。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青年有青年的特点,有青年特有的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在开展青年群众工作时必须善于把握青年的时代脉搏,要学会用青年的语言与青年平等交流。要结合青年人的群体特征,坚持普遍性,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设计普受广大青年欢迎和接纳的活动载体,积极探索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径与新方法。一是代表青年利益、服务青年所需。要从服务青年的思想进步、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生产生活、权益维护入手,代表青年利益。要特别突出扎实性,虚工实做,从小事、急事、难事做起,争取做一件成一件,通过在生活上解难、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困,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共青团的关爱。二是分类引导、循循善诱。对学生群体注意对个人价值的尊重,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成长结合起来。对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要结合各自实际和岗位特点,把党团组织的政治主张转化为青年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成才进步结合起来。对进城务工青年要注重表达上的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对农村青年要注重运用农民化的语言和逻辑来讲道理,把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致富增收结合起来。三是典型示范、先进带动。要善于发现典型,积极培养、推广青年身边的各类典型。通过榜样的示范和引领,激发青年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带动广大青年在各自的领域创先争优、成才发展。四是整合资源、善用外力。要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快两新组织团建步伐,加大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要努力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联、团属青年社团为主要载体,以社会上各类青年社团和自组织为有效延伸的组织网络,实现组织纽带的多样化,增强对青年覆盖的亲和力和有效性。要广借外力建立青年社会教育服务工作者队伍,加强对青年事业发展的研究,增强服务青年的能力。对青年的联系,要从单一的组织联系逐步发展到组织联系与活动联系、服务联系、阵地联系相结合,实现联系形式的多样化。五是培植骨干、运用网络。要大力发现和培养青年活动骨干、联络和影响各类青年自组织负责人,通过他们团结凝聚社会青年。要学会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联系青年,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延伸到哪里。

(三)团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青年群众工作。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关键。各级团干部要带着责任、满怀热情地去做青年群众工作。一是坚持工作联系点制度。各级团的机关干部要联系基层团组织,确定工作联系点,定期通过进村入户、召开青年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听取青年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面对面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二是坚持基层调研制度。各级团干部都要带头开展青年群众工作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和青年打成一片,围绕青年群众工作的重大课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蹲点调研,切实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坚持结对帮扶制度。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到困难青年家中走访慰问,与困难青年结成帮扶对子,形成团干部带头、广大团员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群众工作氛围。

各位委员,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留下了闪光的青春足迹;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共青团事业新的辉煌。让我们在市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通过各级团组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不懈奋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实现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威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打造省级科技创新创新团队,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学校发展目标贡献力量(20110406薛元)

打造省级科技创新创新团队、提升材纺学科综合实力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学校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薛元

各位代表、各位领导:

校四届一次双代会校长工作报告对学校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成果、形成的优势与特色、以及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精辟的回顾、分析与总结,提出了我校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目标明确、举措得力,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小组讨论中,我们还重点讨论了十二〃五期间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应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借“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获得立项这一东风,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材纺学院跨越式发展,集聚高水平师资队伍、凸显材料纺织学科特色,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贡献力量。

大家认识到,经过去年学校专业院系的调整规划、新的基层学科组织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我校在十二〃五期间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徐校长的校长工作报告就是吹响了向十二〃五目标前进的号角。作为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我们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大家知道,新材料是国家要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纺织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计民生意义重大的产业和具有国际比较竞争力的产业,这样的一个特征在浙江以及嘉兴尤其突出。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个机遇,把材纺学院发展好,建设好。

通过这次会议,我们对学校十二〃五规划及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方法、策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重担。大家一致认为,材纺学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打造省级科技创新创新团队、提升材纺学科综合实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贡献力量。

一、以“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浙江省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建设和运行产学研互动的省级创新平台,全面带动材纺学院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我们构想在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分院的“嘉兴学院先进工程技术研究院”,校内整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轻工与纺织研究所、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基地,校外依托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基地,以新澳集团、新凤鸣集团、春江轻纺集团、浙江神州毛纺、巨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为产学研合作基地,培育标志性项目、高层次成果和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团队,为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硕士点的突破贡献力量。

二、创新学科组织运行和管理机制,激活学科团队及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构建和完善分院—研究所—课题组三层次学科基层组织的运行与考核机制。在运行机制方面,注重发挥省级创新平台、分院、研究所、课题组在不同层面的作用,以省级创新平台为载体,围绕产业集群的重大问题与关键技术整合多学科力量进行攻关以形成学校的学科优

势和特色;以分院为载体构建一级学科队伍,瞄准学校“十二五”发展主要目标制定规划和进行建设;依托研究所构建二级学科并明确主攻方向与科研发展规划;以课题组构建三级学科,激发课题组成员活力,使其尽快形成标志性成果和科研特色。在考核机制方面,将分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工作指标分解到研究所,再由研究所分解至课题组,将目标管理与团队考核挂钩,激活学科基层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考核与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对于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借助校内外资源,指导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强化原创性科研和针对应用背景的工程技术研究,深化科研的内在驱动力,使科研工作能顺利地走完“项目申请-立项-原创性研究及应用-项目鉴定-推广与产业化-获奖”这一全过程,提高科研的成功率。

三、努力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中最重要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我们要坚持“外引、内培、借用”三管齐下,力争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1-2位,学术骨干7-8位。同时加强内部培养,使现有的中青年教师能尽快脱颖而出,成长为中坚力量。重点实施国内学术研修计划;海外学术研修计划;参加社会工作计划;师从名师计划和博士进企业计划。

四、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的水平

启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并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模式,努力实现实验室集中管理,开放式运行的良性工作机制。

高质量完成“鞣制与染整工艺实验室”、“纺织服装材料打样与表征技术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二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三期)”等四个省财政资助实验室的建设任务。积极整合我院现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努力发挥实验中心硬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

依托“嘉兴学院(周翔)院士专家工作站”、“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嘉兴市级重点实验室”,积极组织或参与行业活动,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在优势或特色技术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提高行业内话语权与影响力。

目前,实验室和师资队伍是材纺学院在今后发展中的两个瓶颈问题,有三大困难需要解决。①原位于实践楼的纺织工程实验室的搬迁问题;②面向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新建实验室问题;③服务于省级创新团队的实验室建设问题。上述问题如果不能较快解决,会影响近期发展的质量。

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面向产业需求构建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以构建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构建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学校与产业的互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规范、提升教学技能、推动教学改革,以兄弟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榜样,分期分批把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建设好。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转型升级。

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育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提升教学质量。要让材纺学院成为青年学生学习、成长和实现人生理想的家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乐园。

各位代表,2011年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嘉兴学院本科办学进入第二个10年的关键之年。我们相信,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十二〃五规划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第二届党代会制定的学校发展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下载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实现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思考(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