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游戏厂商为何无法大陆同行竞争
台湾游戏厂商为何无法大陆同行竞争
俊世太保05月23日 13:28 分享到: 1台湾 大陆 游戏 分类 : 互联网摘要 : 那么台湾本土游戏公司代理大陆游戏时,为什么会竞争不过进军台湾的大陆游戏厂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和朋友进行深入了交流。
昨天在《台湾本土游戏面临的不公平之痛》主要谈了下大陆游戏厂商进军台湾时,在与当地本土游戏厂商竞争时占尽了优势。那么台湾本土游戏公司代理大陆游戏时,为什么会竞争不过进军台湾的大陆游戏厂商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和朋友进行深入了交流。
去年,台湾签大陆的网页游戏整个兵败如山倒,其实主要原因来自于准备不足,很多网页游戏进入前游戏厂商甚至没有测试过。我在去年离职后深入的研究了整个大陆游戏行业的趋势,并对当地制作的团队和大陆签约的方式进行全面了解。
当地的网页游戏公司有个特性
1.多数新兴的游戏制作公司是冲着上亿的营收而去的,但是小团队本身缺乏经验
2.版权观念薄弱,并且山寨盛行,所以他们很自然而然的认为抄袭是理所当然的,这导致团队缺乏创新
3.写程序的方式,很多是用暴力写法(把所有的步骤采用条例式而非判断式),因此常发生BUG修不好的情况。游戏本身多数是逆向工程拆出来的程序代码拼凑而成,写程序的语言也多数都采用当地写法,这导致繁体中文浏览器读取时常常会出现乱码。
4.原厂商务本身并不了解自己的产品,签约前的手段实在无法令人不敢苟同,威胁、炒作、欺骗『假资料 』,钓鱼『先同意,订定草约时再反悔』在合约上动手脚等手法,再加上当地老板的心态,只要签台湾就一定要把制作成本收回来了。
这些是为什么去年台湾游戏进军大陆之后兵败如山倒的主因,且当地有许多的游戏中介,游戏厂商委托游戏中介转卖游戏,中介从中获利。当然在这过程中许多制作成本低廉的游戏就被高卖了。
大陆的团队成为一支普通不需要创意的网页游戏制作团队平均只需要3个月,所使用的软件全部采用盗版因此没有软件费用,投资者只需付出人事成本。一个普通的技术月薪大约只有6000~10000人民币,简单的说5个人的团队+报废回收的主机就可以投入游戏生产。并且对台湾游戏独家代理的报价统一是1款游戏10万美金,对游戏常常是制作完成后团队解散,没有改版与更新,这样的情况能不令人担心吗?
因此代理游戏是需要测试的,面对大陆游戏厂商评测要做的,不只是评估与测试,往往还需要收集游戏在当地的营运状况,团队是否有解散的迹象,是否会有后续改版更新等问题,毕竟资料上的东西是可以作假的,只有成品才是真的。
而台湾代理商代理大陆游戏的特性
1.评测专业度不足,或资料准备不够充裕
2.喜欢代理市面上同类型,且营收状况排名不错的游戏
3.团队本身对游戏初步测试时,测试不够深入对BUG敏感度不够
4.有厂牌迷思,认为大厂做的东西一定能有好成绩,或当地平台排名前几名的游戏,在台湾一定能有好成绩(平台本身有在卖排名,每个平名的价位不同,对平台商而言,排名视为广告性质)
5.喜欢用网路行销的方式宣传
在这2种情况结合下,台湾游戏厂商整个垮台是不令人意外的一个代理商要思考的其实不只是游戏的好坏,市场接受度等问题,还要考量平台特性。例如,开心农场在FB接受度很高,但是相同的东西搬到巴哈姆特(台湾的游戏社区)上,巴哈平台上的玩家却不一定能接受。
其实,台湾的玩家在游戏上面对的是全世界的竞争,虽然每个区域每个平台特性并不相同,但是好的游戏即使再怎么不被当地玩家接受,但是在相同特性的平台仍旧会有使用者。
重点在于,如何找寻这些玩家与传达游戏上市资讯,并将玩家导入游戏中。
台湾游戏公司的网路营销本身是需要人力,与传统的直销相比较,在人员薪资方面必然产生浪费。这种方式是来自于大陆的营销概念,但两者的薪资相比较确不成比例。
玩家对游戏只有玩与不玩,采用游戏营销人员宣传套装、鼓励消费、玩家对宣传人员是绝对信任吗?网路游戏玩家与玩家间的信任感是很低的,神装玩家普遍会被归类为游戏公司营销人员,玩家不是笨蛋,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在人力本上就造成浪费。网页游戏不是桌游,推广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因此大陆大型的代理公司是采用产品经理制,一位营运经理负责一支产品,经理手上只有一位助理,该产品的跨部门协调一律由经理负责,当经理决定接下该款游戏便由他全权负责,请假时由助理递补,精简人事开销)
因此,在该方式下台湾的代理公司就产生了弱势,当然产品容易兵败如山倒。
大陆直营主要有四大优势:1.代理金低廉、2.负责人员精简、3.避税、4.当产品无后续更新时,可找寻当地代工团队另行製作
光上述前3点所省下的成本,就接近台湾代理商的50%。再加上网页游戏的营运公司多数是新手,整个在优势上是很难挽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陆网页游戏厂商很多都选择海外直营,这也台湾游戏业界代理商承受不起的。
第二篇:为何说《新华字典》阉割了中华传统文化? ——大陆与台湾字典比较研究之一
为何说《新华字典》阉割了中华传统文化? ——大陆与台湾字典比较研究之一
因出版《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机缘,对字典发生了兴趣,将其与《新华字典》对比,写出了《<新华字典>解不了我的乡愁》等数篇研究报告。或许因为猛然戳穿了文化洗脑的把戏,赢得广泛好评。无须讳言,也得罪了一批“红色文化”的捍卫者,他们对本人的结论不以为然,诘问的理由是:二者不具有可比性。在他们看来,一部晚清儒士主持编撰的认字字典,怎么可能比新中国文字专家集体创作的结晶更先进呢?
当我拿到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的《学典》后,再对比《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内心就更悲哀了。宝岛承继了《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精神气质,接续中华文化传统,吸纳西方文明成果,气度不凡,胸怀坦荡,处处可见其对人类文明的敬畏之心——一册在手,新世界徐徐展开,令人有美不胜收之叹。经由该字典导引,孩子必将养成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既为中华文化之子,亦是世界文明传人。
能把汉语强行分成古代和现代二部分,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种蛮横无理的划分,肢解了汉字的生命。再将丰富多彩的人事从字义里抽离出去,植入僵硬、乏味的共产主义概念,留下的便只是一具具干枯的尸体:无人文信息、无人性关怀、无普世价值观。任何一个想要认字的读者,必须同时购买总价接近二百元的三部工具书,才约略知晓一些传统文化的常识。
两地字典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极其悬殊。大陆字典着力于表面字义阐释,它隐匿、遮蔽每一个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知识超市。被精准、犀利的手术刀阉割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只剩下一些枯燥的碎片。使用这样的工具书,读者几乎不可能完成文化拼图,于脑海里构建一个完整、深邃、迷人的世界,更无法对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尽管屡经修改,大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依旧是冷眼相看,仿佛是介绍一位过气的女明星。
只要看看对“经”字的介绍,便可窥一斑而知全豹。《新华字典》释义为:尊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举例有“经典、佛经、圣经、古兰经”,无一儒家经典。台湾《学典》对“经”的释义共有九个义项,第四为“可作典范的著作”,举例为“五经”。其词组有五十五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有“经史、经典、经训、经书、经部、经师、经义、经传、经学、经纶、经籍、经籍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等十三个。“经”字的要害是“通常指儒家经典”,《新华字典》刻意回避这一点,以笼统的“经典”一词带过。若只用该字典,使用者绝对无法得到真义。
在对约定俗成的传统文化名词术语的介绍上,台湾字典遵从古意,“老”字下自然有“老子”,“庄”字下有庄子,“山”字下必有《山海经》。而大陆字典故意不按常理出牌,“老”字下无“老子”,“孟”字下无“孟子”,“书”字下无《书经》,“易”下字无《易经》,“跖”字下无“盗跖”。以“山”字为例。《新华字典》不必说了,自然不会有《山海经》。翻开一千八百多页的《现代汉语词典》,“山”字下计有九十二个词语,连“山猫”“山子石”都有,楞是不见“山海经”的踪影。专门解释古代汉语的《古代汉语词典》,在“山”字下有四个义项、二十四个词语,也无“山海经”一词。简直匪夷所思!要知道,民间也把聊天唤作“扯山海经”。
《新华字典》涉及到的中华文化名物屈指可数,678页的容量,仅出现了孔子、孟子、墨子几个人的名字,对其介绍可谓惜墨如金。《新华字典》收单字13000个、词语3300个,《学典》收单字16133个、词语47394条,为公平起见,我们把收词65000条的《现代汉语词典》也加进来,看看这两部“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工具书,到底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怎么样的文化视域。
如果比较两岸字典,高下立判:
在《新华字典》里,孔子出现了三次。一是在“论”字义项下,因《论语》一词而来,“古书名,主要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一是在“儒”字义项下列有“儒家”一词,“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一是在“子”字义项下——“古代指著书立说,代表一个流派的人:孔子”。整部字典找不到孔子的任何生平事迹介绍。
到了《现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除“孔庙”外,还有“孔孟之道”的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主张,指儒家学说。”在“儒”字下有“儒家”介绍:“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等。亦无孔子生平事迹。”
只有到了《古代汉语词典》,在“孔”字头下的词语里,总算看见了对其生平的介绍:“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晚年致力教育,„„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馀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又生出一个新词语“孔子学说”,他处却无一字解释,读者仍不知何为“孔子学说”。
对照《学典》对孔子的介绍,就更可见出编者水准的差异。该字典共有三处介绍:在“仲”字下,解释“仲父”即为“孔子”;在“尼”字下解释“尼父”为“对孔子的尊称”;在“孔”字下更有细致介绍:学说以仁为核心,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一句“周游列国十四年,未得重用;长期聚徒讲学,学说以仁为核心”就让《新华字典》相形见绌。
“孔”字下还辟有“孔门”“孔道”二词。不仅如此,在“子”字下,还介绍了子贡、子产、子思、子游、子路等五位孔门弟子的生平。
对“儒”字的解释,《新华字典》总共两个义项:旧时指读书的人;儒家。而在《学典》里,有四个义项,前两个分别是“孔子之道”和“尊奉孔子之道的人;也用以泛称学者”。对“儒家”的解释,更有《新华字典》所不具备的准确和细致:“兴起于春秋战国,崇奉孔孟学说的一个学派。提倡以仁为中心的礼、义、忠、恕、孝悌、中庸等道德观念,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教育与家庭观念。西汉以后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主流。”当然,若从文气和义理上来评判,我最欣赏《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释义:“通天地人曰儒”。
“老子”又如何?
在《新华字典》里,“老子”出现了一次。而且是在“聃”字下,仅有一句介绍:“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现代汉语词典》在“老”字头下有十一个义项,无“老子”任何信息,由该字组成的182个词语里,亦有“老子”,释义为:“父亲;男性的自称。”《古代汉语词典》十一个义项亦无任何信息,28个词组里无“老子”踪影。嘘——有了!在“聃”字下有了跟《新华字典》同样的解释。在“道”字下,有两个义项:其六“道家所说的万物之源”;其十二“指道家或道教”。其后的词语里终于有了“道家”一词,解释却是:学派名,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代表,然后是司马迁的评语:“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自始至终无一字正面介绍,你只能从司马迁的断语里去揣摩。三本字典,好像设立了一个迷魂阵,就是不想让使用者轻易知道有“老子”这么一个人,有《道德经》这么一本不同凡响的著作。编者用一个缺少前提(“顺应自然”)的“无为”,就不无偏狭地处理了道家思想。与儒释并举的“道”,在被如此弱化之后,还能激起一个人多大的兴趣呢? 台湾出版的《学典》对老子分两处介绍。
在“老”字下,有:“老子的简称。如老庄思想。”接着是“老子”——先说人为“道家始祖”,再说“老子又指《道德经》一书”。还有对“老庄”的解释:“既指老聃与庄周二人,又指《老子》与《庄子》二书。”
在“李”字下,介绍李耳即老子。
在“道”字下,依次介绍:“道家”:先秦学术思想的一个流派,以老子、庄子学说为主,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道教”:东汉张道陵所创,以巫祝信仰为基础、神仙学说为中心的一种教派。尊老子为始祖。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的神。系中国本土自创的宗教。“道德经”:春秋楚人老聃撰。分《道经》、《德经》两部分,计八十一章。旨在阐扬无为、清净的思想。为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典籍。又称《老子》。
庄周似乎特别不受唯物主义者待见。在《新华字典》里仅出现了一次。在“道家”一词下,有“以老聃和庄周为代表”。《现代汉语词典》里倒有“庄子”一词,其释义为“村庄:他是我们庄子里的人”。至于《古代汉语词典》,压根儿就没打算设“庄子”一词。
孟子亦无足轻重。《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皆在“轲”字下介绍这位雄辩家:“孟子,名轲,战国时人。”懒得多说一个字,孟子只是一个“人”?《孟子》一书去哪儿了呢?《古代汉语词典》亦无一字“亚圣”消息。
《学典》在“孟”字义项下有云:“孟子其人或《孟子》其书的省称。”其后列出“孟子”和“孟母三迁”两个词语,详细介绍了“亚圣”的生平事迹及思想主张。
《学典》在“庄”字下分列“庄子”“庄周”,前者为著作,后者为人。均作详细解释。
墨子在《新华字典》里出现了两次,在“翟”字的第二义项下有“古代哲学家墨子名翟”字样;在“子”的义项下,有“古代称老师:子墨子”。在《现代汉语词典》“墨”字字头下,仅有一个义项与墨子有关:指墨家。对“墨家”的解释颇能体现编者的意识形态傲慢:“墨家后期发展了墨翟思想的积极部分,对朴素唯物主义、古代逻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到了《古代汉语词典》,才有了对墨子的简略解释。
《学典》在“墨”字下,先介绍此为“墨家的简称”,然后分列相关义项:“墨子”:“春秋鲁人。名翟。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节用、非攻等,以消弭国际间的战争为己任。”——介绍完人,再说著作——“旧题战国鲁人墨翟撰,当为墨翟及后学辑录而成。十五卷,五十三篇。内容记述墨翟的言行、思想,兼及墨家者流有关科学、逻辑、器械的学说。为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墨家”:“战国时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强调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等主张。”
再比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在“孙”字下均无孙武与《孙子兵法》„„等等。出现在《新华字典》里的中国古代文化人物,可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而《学典》则提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古代文化世界,在孔孟老庄墨屈之外,有韩非子、列子、管子、孙武、孙膑、郑玄等一大批思想家,有成汤、共工、介子推、伊尹、秦始皇各类人物,还有风、雅、颂、《尚书》、四德、五常、六经、《史记》等成体系的传统文化展示。
纵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大陆辞书,它们以真理神君临万物,以一己之意臆断约定俗成之字义,刻意屏蔽、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博大的思想,故意少收或不收传统文化的基本词语,制造了可怕的文化断层。它们将包含丰富信息的“四”“五”“六”一概释之以“数目字”,《现代汉语词典》竟然连过气的“四化”一词都收了,就是没有“四德”、“四维”“五常”“六经”。两岸字典展现了迥然相异的世界观,一个干瘪,一个丰满;一个人性,一个物化„„生活在哪个世界里的使用者是幸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