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结尾设计技巧(一)
演讲结尾设计技巧
(一)无忧演讲常用结尾设计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演讲的结尾,就是演讲的“收口”、“点睛”。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认为“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末尽时戛然而止。”其意就是说,最好在演讲达到高潮时果断“刹车”,以此来强化给听众的最佳印象。
一般常用演讲结尾包括两个部分:总结和感谢。
1、总结。
每个人都是健忘的,听完我们的演讲后,很多内容会被人们忘记。为了能让更多朋友记住我们演讲的内容,在演讲结束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去给听众做一个要点总结。
比如:“好,那么我今天的分享到这就快要结束了,要我的演讲结束之前呢,我们来回顾下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我们提升演讲口才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什么?(学习),第二个方法是什么?(练习),第三个方法是什么?(坚持)。好的,那么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以上三点,我们的演讲口才水平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2、感谢。
演讲结束后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感谢,感谢的人有很多,可以是活动主办方、工作人员、活动组织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现场听众。感谢有长有短,在一般情况下,感谢的长短跟场地的正式程度成正比,越是正式的场合感谢就越长,越是非正式的场地感谢就越短,最短的感谢就两个字:“谢谢!”
在这里需要提的一点是,很多朋友在公众前讲完话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尴尬,自己内容呢已经讲完了,而听众呢不知道演讲者讲完了没有,也不好意思鼓掌,所以常常会有几秒钟的尴尬。那么我们如何来消除这种尴尬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最后加这样一句话就行了“那我今天的演讲就至此结束了,谢谢!”当听众听到“谢谢”这两个字时,掌声马上会响起,如果不信,大家下次在公众前演讲时可以试一试。
以上讲的这种结尾方式,适用多大部分场合,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结尾。
第二篇:第三节 演讲结尾设计技巧
第三节 无忧演讲结尾设计技巧
一、无忧演讲常用结尾设计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演讲的结尾,就是演讲的“收口”、“点睛”。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认为“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末尽时戛然而止。”其意就是说,最好在演讲达到高潮时果断“刹车”,以此来强化给听众的最佳印象。
一般常用演讲结尾包括两个部分:总结和感谢。
1、总结。
每个人都是健忘的,听完我们的演讲后,很多内容会被人们忘记。为了能让更多朋友记住我们演讲的内容,在演讲结束之前,我们一定要学会去给听众做一个要点总结。
比如:“好,那么我今天的分享到这就快要结束了,要我的演讲结束之前呢,我们来回顾下我们今天讲的内容,我们提升演讲口才有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什么?(学习),第二个方法是什么?(练习),第三个方法是什么?(坚持)。好的,那么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以上三点,我们的演讲口才水平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2、感谢。
演讲结束后我们一定要学会去感谢,感谢的人有很多,可以是活动主办方、工作人员、活动组织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现场听众。感谢有长有短,在一般情况下,感谢的长短跟场地的正式程度成正比,越是正式的场合感谢就越长,越是非正式的场地感谢就越短,最短的感谢就两个字:“谢谢!”
在这里需要提的一点是,很多朋友在公众前讲完话后,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尴尬,自己内容呢已经讲完了,而听众呢不知道演讲者讲完了没有,也不好意思鼓掌,所以常常会有几秒钟的尴尬。那么我们如何来消除这种尴尬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在最后加这样一句话就行了“那我今天的演讲就至此结束了,谢谢!”当听
众听到“谢谢”这两个字时,掌声马上会响起,如果不信,大家下次在公众前演讲时可以试一试。
以上讲的这种结尾方式,适用多大部分场合,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结尾。
二、无忧演讲结尾技巧设计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结尾与众不同,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结尾别有风味,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演讲回味无穷,这时我们就要用到一些结尾的方法和技巧。
这时我们的结尾就有三个部分组成:总结、结尾技巧、感谢。总结和感谢与前面讲的是一样的,我们只需要把结尾技巧插在总结和感谢之间就行了。
以下是无忧演讲系统中的结尾技巧:
讲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做公开课演讲结束后,往往会讲这样一个故事:
“亲爱的朋友们,跟大家分享完这么多演讲与口才技巧方法后,我的演讲就要结束了,在结束之前呢,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故事。曾经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位老者,非常的有智慧,村里人有什么不懂,都会去请教他,他都能给说正确的答案。有一个小男孩非常的淘气,有一天他爬上树,在鸟窝里抓了一只小鸟,握在手里,跑去问村里的老者。见到老者后,小男孩把握着小鸟的手放在背后,说:老爷爷,听说你是我们村最有智慧的人,什么事都知道,所以今天我想问你一个事,你觉得现在在我手里的这只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者听完后,马上就知道小男孩的把戏了,如果老者回答到小鸟是死的,小男孩就把手放开,小鸟是活动的;如果老者说小鸟是活的,小男孩用力一捏,小鸟就死掉了,于是老者对小男孩说:孩子,其实答案并不在我手里,而在你自己手里。
其实我今天讲的那么多演讲与口才的方法和技巧,在最后的时间里,我也想对大家说,提升演讲口才的方法其实不在我的手里,而在大家自己的手里!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
2、以名人名言结尾
用哲理名言、警句作结尾。这种结尾方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等作为结尾,这样不仅使语言表达得精炼、生动、富有节奏和韵律,而且还可以使演讲的内容丰富充实,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时还可以给人一种生动活泼、别开生面之感。如演讲稿《谈毅力》的结尾:
“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毅力是漂越苦海的舟楫,毅力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朋友,或许你正在向成功努力,那么,运用你的毅力吧。这法宝可以推动你不断地前进,可以扶持你度过一切苦难。记住:“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语)”
用名言式结尾,能给演讲者的思想提供有力的证明增加演讲的可信度,显得更加优美、含蓄,睿智大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鼓舞作用。
3、以诗词结尾
我曾经在一场年会中,对其中一位嘉宾的演讲印象非常的深刻,她演讲的内容我已记不清楚了,但她的演讲结尾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她用了一首诗词来结尾,背诵这短短四句诗词时非常铿锵有力!
“在演讲的最后,我送大家一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时整个现场掌声跌宕起伏,将整个演讲会场带进了高潮。所以有时候适当的用一些诗词来作为自己演讲的结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尾。除了某些较为庄重的演讲场合外,利用用幽默结束演讲可为演讲添加欢声笑语,使演讲更富有趣味,令人在笑声中深思,并给听者留下一个愉快的印象。
(1)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在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2)借助幽默的动作结束演讲借助幽默的动作来结束演讲。
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詹姆斯·罗威尔1883年担任驻英大使时,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餐后演讲》的即席演说。最后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他在一个野营的布道会上布道,讲了约书亚的故事。他是这样开头的:‘信徒们,太阳的运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向前或者说是径直的运动;第二种是后退或者说是向后的运动;第三种即在我们的经文中提到的——静止不动。’(笑声)先生们,不知你们是否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希望你们明白了。今晚的餐后演讲者首先是走径直的方向(起身离座,做示范)——即太阳向前的运动。然后他又返回,开始重复自己——即太阳向后的运动。最后,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将自己带到终点。这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太阳静止的运动。”(在欢笑声中,罗威尔重又入座)
这种紧扣话题的传神动作表演,唯妙唯肖,天衣无缝,怎能不赢得现场听(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笑声!
演讲的幽默式结尾方法是不胜枚举的。关键是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才能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无忧演讲www.xiexiebang.com)
同时,演讲者利用幽默结束演讲时,要做到自然,真实,使幽默的动作或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绝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只会引起听者的反感。
5、以呼吁结尾
用提希望或呼吁的方式结尾。这种结尾是演讲者以慷慨激昂、扣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唤,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呼吁,或展示未来,以激起听众感情的波涛,使听众产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如演讲稿《一位纪委书记的“小家”和“大家”》结尾就是用提希望的方式。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黄金时代,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需要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特别是共产党人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正确处理好“小家”和“大家”的关系,严格地按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旗下那神圣的誓言激励自己,那么我们党的形象将会更加光彩照人,我们党将会更加坚强伟大!”
这种结尾的方式是演讲者用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向听众提希望,发呼吁,能使听众,精神为之一振,具有动人情,促人行的作用。
6、以祝贺结尾
诚挚的祝贺和赞颂本身就充满了情感的力量,最容易拨响听众的感情之弦,产生和谐的共鸣。所以,用祝贺或赞颂的言词结尾,能造成欢乐愉快、热情洋溢的气氛,使人在愉快中增加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去创造未来。如《在迎新茶话会上的演讲》的结尾:
“最后,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借此机会向全市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拜个早年。祝老年人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中年人春节快乐、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祝年轻人春节欢乐、爱情甜蜜、前程无量!祝大家年年幸福年年富,岁岁平安岁岁欢!谢谢大家!”
人一般都喜欢听赞颂的话,因此,相互之间的赞颂成了人们交往的最好手段。通过这些赞颂的话,会场活跃的气氛可达到一个新高潮,讲者和听者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这样,讲者的思想便给听者留下了一个满意的印象。但要注意演讲者在说这些赞颂的话时,不要过分的夸张和庸俗的捧场,否则听者就会认为你有哗众取宠之嫌。
7、以对联结尾
对联,一般都是对仗的句子,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体现个人的魅力和文化修养。其实在对联的使用中我们不一定都要新写一幅对联,况且在即兴演讲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让我们准备。下面我就介绍给大家一种通用的对联方式,比如2009年我在北京工商大学面对参加领导力培训班的局长、处长做演讲时,强调在政府部门工作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演讲结束前,我说最后我仅以一副对联来结束今天的演讲:上联是“心态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是:“心态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批“心态决定成败”。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时我在另一场关于口才重要性的演讲上也送给听众一副对联:上联是“口才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是:“口才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批“口才决定成败”。效果也是非常好。事实上这个对联在很多演讲场合都可以套用,不论你讲习惯,还是讲管理,或是讲营销,许多类似的主题都适用。这样的对联套用将会使你的演讲锦上添花,做到虎头豹尾,令人回味无穷。
三、无忧演讲结尾五大原则
1、不可虎头蛇尾、草草收兵
演讲的结尾要有一定的高度,要尽量将全文的内容升华到新的层次,既能照应开头,总结全篇,又要突出重点,深化主旨,要给听众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有的演讲者在演讲中,一开始东拉西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临近结尾时,不作强调,不作必要的概括,就匆匆忙忙结束,草率收兵,使演讲失掉了应有的光彩。这种结尾是应该避免的。
2、不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演讲结尾要出人意料,耐人寻味,而绝不应平庸无奇,画蛇添足。要讲究内容的含蓄、深沉,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演讲结尾该断时,必须断,切忌节外生枝。有些演讲者,该讲的话明明讲完了,听众听上去似乎已经结尾了,但演讲者却又喋喋不休,拖拖拉拉,没完没了的讲下去。比如“前面我说的几点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还想强调一下,再罗嗦几句”。这样的话语就是典型的节外生枝。这势必会造成听众心理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困倦,让听众产生不满甚至反感。
3、不可冗长拖拉,漫无边际
演讲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干净有力,短小精悍,简洁明快,新颖别致。要以巨大的感染力,使听众以情绪激动起来,振奋起来。最忌拖拉罗嗦,漫无边际。演讲者有活则短,无话则免。有的演讲者一上台,不管有事没事,一开口就要讲几十分钟,甚至个把小时,没完没了,好像说话的时间越长越能体现自己的级别、水平和存在,而事实上,人人都反感说大话,说长话,说空话,说假话的人。
4、不可千篇一律、废话连篇
有的演讲者开始说得不错,但一旦要结尾时就落入俗套,尽说些故意做作的、令人生厌的客套话,其结果,就像使听众吃了一粒发霉的花生,把满口的香味全破坏了。比如说:“今天我讲到这里,本来是不准备发言的,但主持人一定要我说,我就恭敬不如从命,由于时间关系,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没有准备,对情况也不了解,所以就泛泛而谈,随便说说,以上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谈得不对的请批评,说的不好的请指正。”这种结尾就是典型的陈旧、庸俗、平淡无味、废话连篇的套话。是演讲结尾之大忌。
5、不可旁敲侧击、讽刺挖苦
有的演讲者,由于发现个别听众在演讲中不太注意听,加上某些听众对自己的演讲不感兴趣,或者在下边看报纸、织毛衣,或者交头接耳、小声议论,因而在演讲结尾时,演讲者就故意说上几句旁敲侧击的讽刺挖苦话,以此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这种作法不仅是多余的,更重要的是表现了演讲者思想素质的低下,缺乏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篇:演讲技巧总结幽默演讲结尾
演讲技巧总结:幽默演讲结尾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演讲结尾追求的最佳效果.在多种多样的演讲结束语中,幽默式可算其中极有情趣的一种.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笑声,不仅是自己演讲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现,更能给本人和听众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一、用幽默的语言来结束演讲
1.造势.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好幽默的.他在某市的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就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在这里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2.省略.1985 年底,全国写作协会在深圳罗湖区举行年会.开幕式上,省、市各级有关领导论资排辈,逐一发言祝贺.轮到罗湖区党委书记发言时,开幕式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这样说:“首先,我代表罗湖区委和区政府,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过后,稍事停顿,他又响亮地说:“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的话完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演讲.
听众开始也是一愣,随后,即爆发出欢快的掌声.因为,从“首先”一下子跳到“最后”,中间省去了其次、第三、第四„„这样的讲话,如天外来石,出人预料,达到了石破天惊的幽默效果,确实是风格独具,心裁别出.
3.概括.某大学中文系一次毕业生茶话会,首先是系党总支书记讲话,三分钟的即兴讲话主要是向毕业生表示祝贺.然后是彭教授讲话,主题是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习,还引用了列宁的名言.第三个讲话的潘教授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片断,以此勉励毕业生们学习海燕的精神.第四个讲话的系副主任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母校和老师们.紧接着,毕业生们欢迎王教授讲话.在毫无准备而又难以推辞的情况下,王教授站起来,先简单地回顾了数年来与同学们交往的几个难忘片断,最后一字一顿地说:“前面几位给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可我还是喜欢说他们说过的话.(笑声)第一,我要祝同学们胜利毕业!(笑声)第二,我希望同学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笑声)第三,我希望同学们像海燕一样勇敢地搏击生活的风浪.(笑声、掌声)第四,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母校,不要忘记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
在这里,王教授通过对前面四个人的演讲主题的简练概括,旧瓶装新酒,不落窠臼,结束了一次机智、风趣且具有个性特点的演讲.
二、借助道具产生幽默效果结束演讲
1.对比.鲁迅先生在结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时说:“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几点意见.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
说着,他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慢慢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病态丑陋的月份牌.顿时全场大笑.
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
2.双关.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演讲快结束时,毛泽东掏出一盒香烟,用手指在里面慢慢地摸,但掏了半天也不见掏出一支烟来,显然是抽光了.有关人员十分着急,因为毛泽东烟瘾很大,于是有人立即动身去取烟.毛泽东一边讲,一边继续摸着烟盒,好一会,他笑嘻嘻地掏出仅有的一支烟,夹在手指上举起来,对着大家说:“最后一条!” 这个“最后一条”,毛泽东的话是最后一个问题,又是最后一支烟.一语双关,妙趣横生,全场大笑,听众们的一点疲劳和倦意也在笑声中一扫而光了.
三、借助幽默的动作结束演讲借助幽默的动作来结束演讲.
这样的例子虽很少见,但不乏珠玑.
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詹姆斯·罗威尔1883年担任驻英大使时,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餐后演讲》的即席演说.最后他说:“我在很小的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他在一个野营的布道会上布道,讲了约书亚的故事.他是这样开头的:‘信徒们,太阳的运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向前或者说是径直的运动;第二种是后退或者说是向后的运动;第三种即在我们的经文中提到的——静止不动.’(笑声)先生们,不知你们是否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希望你们明白了.今晚的餐后演讲者首先是走径直的方向(起身离座,做示范)——即太阳向前的运动.然后他又返回,开始重复自己——即太阳向后的运动.最后,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将自己带到终点.这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太阳静止的运动.”(在欢笑声中,罗威尔重又入座)
这种紧扣话题的传神动作表演,唯妙唯肖,天衣无缝,怎能不赢得现场听(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笑声!
演讲的幽默式结尾方法是不胜枚举的.关键是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才能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第四篇:演讲如何结尾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明确演讲结尾的重要性; ● 设计较为完美的结尾; ● 做到演讲有始有终。
演讲如何结尾
演讲的结尾和开场同等重要。演讲的结尾一般要达到以下几种目的:第一,加强听众印象;第二,让听众有所启发;第三,希望听众按照演讲者说的行动起来。
一、总结式
总结式结尾是很多演讲者都会使用的。在演讲即将结束时,对自己的所讲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重新梳理,目的是加强听众的印象。
二、号召式
号召式结尾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结尾方式。
(《亮剑》视频)
在这段视频中,赵刚仅仅做了几分钟的演讲,就让对方调转枪口和自己站在了同一战线上。在这篇演讲中,赵刚运用了很多的技巧和方法:第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二,建立信任;第三,赞美听众;第四,四化语言;第五,描述事实、类比;第六,夸张。
这些是从演讲的角度总结的。具体从号召式结尾的角度来看,赵刚的演讲运用了以下方式方法:第一,具体描述事实,这部分内容占了60%以上。用于描述国民党是不好的部队,而共产党才是好部队。第二,希望大家做什么,这部分内容只占10%左右。演讲的目的是希望战士们推翻国民政府,打倒蒋介石。第三,这样做的好处和理由,这部分内容占比为20%~30%。这样做的好处和理由是保卫战争的胜利果实,分到田,分到牛。但是“蒋介石不干”,战士们就必须“跟他拼命”。由此将战士们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煽动战士们的真情,调动战士们的激情,把自己的演讲推向一个高潮。由此可见,号召动员的三步曲依次是具体描述事实、希望大家做什么、这样做的好处和理由。很多人将号召的重心放在最后的号召上,这是错误的做法。号召的重心应该放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上,只有把事实说清楚了,把听众的心里话说出来了,才能把听众号召起来。尤其是好处和理由,如果描述得不清楚,听众是不会行动的。
要点提示
号召动员三步曲: ①具体描述事实; ②表明演讲的目的; ③说明好处和理由。
《焦点访谈》运用的就是号召式的套路,总是先调用一个事件,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详细情况描述清楚,然后提出希望观众采取的行动。最后,如果观众不采取相关措施,可能类似的悲剧就会发生自己身上,反之则可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人们总是在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这样看来,号召式的演讲结尾也非常容易操作。
三、幽默式
所谓幽默式结尾,是指在演讲结束时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结尾,让听众在演讲结束后仍感觉意犹未尽、回味无穷。这种方式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四、诗词式
所谓诗词式结尾,是指在演讲即将结束时,用一首诗词结束演讲。但是,要保证这首诗词与演讲内容的相关性较强。
五、故事式
很多演讲者都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结束演讲,同样可以给人启发,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对联式
采用对联式演讲结尾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
对联有套路 某专家在北京工商大学为处长和局长们上课时,提到作为一名政府的官员,除具备学历、工作能力外,还应具备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即人际关系的经营能力。课程结束时,专家说:“我送给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是关系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是关系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排是关系决定成败。”
后来这位专家在国家电网公司讲管理沟通,内容涉及上级沟通、下级沟通、平级沟通、客户沟通以及如何与不同人进行更好的沟通等,课程结束时,他同样采用的是一副对联结尾:“上联是沟通好、事业成、不成也成;下联是沟通坏、事业败、不败也败;横批是沟通决定成败。”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联式结尾有一定的套路可循,可以直接套用,举一反三。演讲者将其运用于演讲中,可以使得演讲更具丰富性,而且可能通过这副对联又一次强化听众对内容的理解,加深听众的印象。
第五篇:演讲完美结尾的5大技巧
演讲完美结尾的5大技巧
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掌声,不仅是自己演讲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现,更能给本人和听众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有人说,成功的演讲不应像涓涓的流水,而应像波浪起伏的海潮,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当演讲结束时,便达到了顶峰。这种说法并不夸张。每个讲者在准备演讲的结束用语时,都应想到如何构筑一个高峰和顶峰的问题。在这里,可以提出几种结束演讲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高潮式
在演讲的高潮中结尾。即把演讲的高潮设计在最后,在高潮中结尾。演讲结束时,演讲者设法最后一次拨动听众的心弦,打开听众的心扉,掀起高潮。
二、点题式
用重复题目的方式结尾。演讲的题目或标题是演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个性和特色的标志。在演讲结束时,如果重复题目,再一次点题,那么,就能加深听众对演讲的印象,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祝贺式
诚挚的祝贺和赞颂本身就充满了情感的力量,最容易拨响听众的感情之弦,产生和谐的共鸣。所以,用祝贺或赞颂的言词结尾,能造成欢乐愉快、热情洋溢的气氛,使人在愉快中增加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励人们满怀信心去创造未来。
四、总结式
用总结和概括结束演讲,是最普遍的使用方法。这种结尾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对演讲内容和思想观点作一个高度概括性的总结,以起到突出中心,强化主题,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演讲者要善于在演讲结束时简洁、扼要地对自己已阐述的思想进行总结,这样有助于听者加深这些思想的印象和理解。
五、呼吁式
利用呼吁结束演讲,是许多有经验的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有其共同的基础,也就是说,讲者与听者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语言。当演讲达到一定的高潮之后,演讲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动人心弦的演讲词对听者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吁,引起大家的共鸣,激励和感召大家的信心。
在这里简单说明了几种结束演讲的方法。实际上,好的方法不限于此,而是随着时间、地点、课题和听众的个性而千变万化的。究竟运用什么方法,要由演讲者随机决定,运用自如。如果忽略了这一点,生搬硬套某种方法,只能起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