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环生函[2011]90号文件

时间:2019-05-14 03:1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环生函[2011]90号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环生函[2011]90号文件》。

第一篇: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环生函[2011]90号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司函

环生函„2011‟90号

关于切实做好湖泊生态

环境保护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

辽宁、吉林、山东等环境保护厅;抚顺市、吉林市、合肥市等环境保护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部署,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维护湖泊生态安全,我部会同财政部开展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为此,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464号,在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和财政部网站上均可下载);首批试点湖泊资金9亿元也已下达(财建„2011‟466号,规划财务司另文转发),支持包括湖北梁子湖、云南洱海和抚仙湖、山东南四湖、吉林松花湖、辽宁大伙房饮用水源保护区、安徽瓦埠湖、新疆博斯腾湖等在内的8个湖泊。

根据部领导批示要求,为切实做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相关工作,现将生态保护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省(市、县)环保厅(局)生态保护处(科)要抓住有利契机,高度重视,加大

1力度推进湖泊生态保护工作。要认真研究和落实《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明确试点湖泊的生态定位,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工作,与规划财务和污染防治部门一起共同做好试点湖泊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制定生态监管和评估的具体工作方案,努力发挥生态保护处(科)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和监督以及生态效益专项评估等作用,努力促进和提高试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效。

二、明确提出试点湖泊的生态保护目标和具体指标,以及与之配套的项目和资金需求。各级环保部门生态处(科)要在认真开展湖泊安全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试点湖泊的生态环境状况,深入分析试点湖泊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提出生态保护目标和具体的生态考核指标,并组织提出为达到以上目标和指标所需要且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项目和资金需求,一并纳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相关项目要根据紧迫性和可行性等逐一实施,从而使湖泊的各类生态要素得到整体、系统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实现湖泊生态休养生息的责任化、目标化、项目化和时限化,切实促进湖泊生态平衡。

三、试点湖泊生态保护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生态处(科)在试点湖泊生态保护中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认真组织生态健康基础调查及开展湖泊生态安全调查的相关工作;二是积极参与编制、论证和实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三是抓紧制定并实施试点湖泊生态监管方案;四

是定期开展试点湖泊生态健康评估,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绩效评价报告内。

四、及时参加培训和加强沟通交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考虑全面保护湖泊生态系统,改善湖泊水质,提升和保障湖泊生态功能,是一项全新的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和单位进行相关的培训,目前规划财务司、污染防治司和我司共同举办的培训班(环办函„2011‟1010号)将于2011年8月31日-9月1日在北京举行,请生态处负责同志务必参加培训。同时,如在湖泊试点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情况,也请及时向我司反映,加强沟通和交流,我司也将在适当时候组织试点地区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联系人:井欣、魏彦昌

电话:(010)66556322,66556337

传真:(010)66556337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环保湖泊生态试点通知

抄送:规划账务司、污染防治司、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

区)环境保护厅

第二篇:湖泊生态:呼唤立法保护

湖泊生态:呼唤立法保护

湖泊生态安全形势严峻 摄影/南戈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湖泊是大地的血脉,就如同人身体上的血管和脉络一样。沿湖泊周边地区的山林、湿地与湖泊水体唇齿相依,是改善调节流域环境、净化湖泊水质的“绿肺”和“绿肾”。如果想让人的生命之树常绿,就必须保证人的血管脉络和脏器完好。同样,要保障大地常青,就必须保证河流湖泊以及沿湖泊周边地区的山林、湿地完好。

“目前各地搞建设、上项目的冲动和“竭泽而渔”式的任意开发,使湖泊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如果不立法加以强制保护的话,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湖泊将很快消亡,我们将无颜面对以湖泊为母亲湖的人民群众,更将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告诉《中国人大》记者。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由杜国玲领衔,39位江苏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国家湖泊生态安全法的议案。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收到大会主席团交付的这件代表议案后,进行了认真研究,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建设部、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上海、浙江、安徽、云南等8省(市)人大相关委员会以及沿太湖、巢湖、滇池、鄱阳湖、洞庭湖的14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委员会,召开了专门的湖泊生态安全立法座谈会。

信息来源环保英才网:

“推进中国水环境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湖泊生态安全进行立法非常必要。”在这次座谈会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表示。

湖泊生态安全形势严峻

我国湖泊众多,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众多湖泊尤其是淡水湖泊面临着水量减少、面积萎缩、水质达标率降低、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湖泊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以太湖为例,目前优质水源已基本枯竭,现有主要来水80%为劣Ⅴ类水。”杜国玲告诉记者,直接或间接饮用以太湖为饮用水水源的人口呈几何级增长,但现在太湖水体自净功能已逾极限,而总体污染趋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遏制。

在此情况下,沿太湖周边地区的山林、湿地资源尤其显得稀缺和宝贵。“当前,沿湖周边各地普遍存在着以旅游、文化、宗教等各种名义大搞开发,无序侵占湖岸山林、湿地的现象。”杜国玲进一步解释道,有些地区规划建设湖滨新城,大肆圈占湖边湿地;有些地方未经规划擅自开山筑路,在湖边山体上修建永久性建筑,开发规模巨大的旅游项目;有些地区借修建森林防火通道,擅自提高建路标准,加宽道路,形成商业通道;有些地方则直接借助防火通道到山上大兴土木。

“许多以生态修复为名的建设项目,实际上是变相的房地产或商业餐饮开发项目。”杜国玲深刻指出,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占用大量的山体和林地,使湖边山林、湿地的原生态植被和生物种群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山体水土流失,而且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修复。

在杜国玲看来,这种对湖泊一体化保护认识的局限以及对经济利益的片面追逐,导致一直以来对湖边山林、湿地的破坏和不合理开发利用,使得湖边山林、湿地面积急剧萎缩,自然特性不断丧失,生态价值不断下降,也使得湖泊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存在严重生态安全隐患。

确立一体化保护的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组成。198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我国相继颁布的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部分法律与山林、湿地保护有关,但这些法律法规对湖泊水体、山林、湿地一体化保护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局限性。”杜国玲指出,湖泊周边的山林、湿地是湖泊的有机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如果对任意侵占破坏山林、湿地的现象听之任之,对因工业化、城市化大量消耗农田、毁坏山林的问题无法破解,对商业化倾向明显的各级各类以各种名义侵占破坏沿湖泊周边地区山林和湿地的开发建设无动于衷,我们赖以生存的湖泊就会消亡。”杜国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组织召开的湖泊安全立法座谈会上,各方人士对此问题也形成了共识,那就是以流域视角研究加快湖泊生态安全立法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光焘在会上说,对于湖泊生态保护要特别强调其流域概念,不能就湖论湖,要把湖泊及其周边流域内的问题集中起来研究。

汪光焘同时指出,保护湖泊生态安全是集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综合工作。既包括客观看待历史成因,多还历史旧账,也包括正确认识现实状况,深入研究生态容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协调关系,还包括要对未来湖泊生态趋势的研究和正确判断,要正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依赖湖泊给人们提供自然环境,又必然会给湖泊生态环境带来压力的二重性。

加快湖泊生态安全立法

长期关注及研究国内水环境治理的经验,让汪光焘对湖泊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指出,湖泊是水环境情况的综合反映,湖泊的生态安全将直接影响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湖泊生态安全立法非常必要。

据了解,目前,云南、江苏等省市已在小区域范围内实施湖泊生态安全立法,但跨行政区域的由全国人大通过的湖泊生态安全保护相关法律还没有先例。

“在国家制定法律的条件尚不成熟时,以某个流域的湖泊为例来研究制定它的条例、地方性法规或者行政条例更具现实性。”汪光焘指出,各地在湖泊生态保护立法工作中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标志着我国湖泊生态安全立法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

“各地湖泊保护与治理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应当上升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予以保障。”汪光焘说,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实践,各地、各部门在湖泊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地方立法的条件基本成熟。

2011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为了办理好湖泊生态安全立法议案,积极推动了《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出台。年初,国务院将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列入一类立法计划。

4月,全国人大环资委参加了环太湖五市人大推进太湖治理联席会议,并听取了议案领衔代表杜国玲和地方人大的意见,形成并向国务院法制办提出了对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建议。6月,全国人大环资委召开了代表议案办理情况反馈会,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和有关地方人大的反馈意见,向国务院法制办提出了对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补充建议,并得到了采纳。8月24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经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1月1日起实施。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的出台,是各地运用地方性法规来保护湖泊生态安全的同时,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来保护跨行政区域和流域性湖泊的又一重要举措。”汪光焘指出,当前要注意把握湖泊生态问题暴露、全社会对湖泊生态问题高度关注的有利时机,找准湖泊生态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加强区域性、流域性的湖泊生态安全行政法规和地方立法的有效性,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可以看作是对湖泊生态安全立法的一次提速。汪光焘强调,在加快湖泊生态安全立法中,要关注四个重要方面:一是湖泊安全立法的综合性很强,湖泊有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要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容量、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科学治理与资金投入。二是沿湖各地方对湖泊保护的成功经验,应当用制定法律规定保障。三是区域性、流域性的地方性法规对湖泊生态安全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有效。四是处理好地方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问题

第三篇:关于印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1〕464号

有关省、自治区财政厅、环境保护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部署,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决定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建立优质生态湖泊保护机制。为确保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制定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根据此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附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二 ○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部署,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决定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建立优质生态湖泊保护机制。

第二条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以下简称“中央资金”)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予以支持,鼓励探索“一湖一策”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方式,引导建立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第三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由省级政府负总责,湖泊所在市县政府具体负责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和相关工作组织实施。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省级政府签署责任协议,确保试点工作绩效目标明确,责任到省,取得实效。

第四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实行“择优保护,集中支持,分批安排,鼓励先进,注重绩效”的办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试点湖泊选择与中央资金安排

第五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范围由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确

定。纳入试点范围的湖泊,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湖泊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有饮用水水源地功能或重要生态功能;

2、湖泊现状总体水质或试点目标水质好于三类(含三类),流域土壤或沉积物天然背景值较低;

3、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系统、科学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前期工作基础扎实,落实地方资金积极性较高;

4、试点绩效目标合理,可量化、可考核。

第六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财政按照适当比例予以补助,具体根据试点工作进度、绩效目标等

分年安排;试点期限为3-5年,试点期满或试点绩效目标完成后,根据试点工作总体绩效评价情况奖优罚劣。

第三章 试点绩效目标与试点实施方案

第七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绩效目标是保护试点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防止富营养化,促进湖泊流域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第八条 省级政府在开展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基础上组织编写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全面深入分析试点湖泊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提出试点绩效目标及具体保护措施。试点绩效目标包括总体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和具体项

目绩效目标。保护措施要针对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列出项目清单、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绩效目标和资金需求。

第九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具体编写工作由省级财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承担,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备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据此与省级政府签署责任协议。

第四章 中央资金使用与具体项目实施

第十条 中央资金采取专项转移支付方式下达,由省级政府统筹安排到具体项目。省级政府可将中央资金集中安排使用,对属于中央资金支持范围的项目,可用中央资金全额打足,确保干一个项目,完一个项目,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

第十一条 地方政府要加快投资预算执行。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资金后,应会同同级环境保护部门,于2个月内将中央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并将项目安排清单(具体格式详见附二)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十二条 中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只能用于试点实施方案中与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项目建设,不得用于征地拆迁、公务车辆购置、办公用房购建等支出。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试点实施方案和责任协议,加快相关项目建设和相关工作组织实施,确保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绩效目标如期完成。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中央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管理,但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

第五章 绩效管理与奖惩机制

第十五条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加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结果与中央资金安排挂钩,以确保责任协议确定的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绩效目标和措施有效落实。第十六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绩效评价分为总体评价、评价和不定期评价。总体评价于试点期满或试点绩效目标完成后3个月内进行,评价于每年1-2月进行。评价结果作为下年中央资金安排依据之一;总体评价结果作为采取进一步安排奖励资金、停止安排后续资金或收回已安排资金等政策措施的依据。

第十七条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绩效评价内容:

1、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进展及完成情况,包括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试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等。

2、中央资金使用情况,包括中央资金安排情况、中央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地方资金筹集情况等。

3、相关工作进展报备情况。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要积极组织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绩效评价工作,并加强日常监督和检查。省级财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于每季度结束后20日内向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

作中取得的成效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总结经验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十九条 各地区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挤占、挪用中央资金,不得“报大建小”、虚列支出、进行虚假绩效评价。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地区,一经查实,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安排后续资金直至取消试点资格并追缴已拨付资金等措施,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报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县实施意见文件)

陇西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1‟84号精神及《定 西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补奖政策是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我县属国扶贫困县,为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全县拥有天然草原62.8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57.81万亩。这些草原不仅是全县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而且是阻挡风沙、沙尘、保护人居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落实补奖政策对于促进草原保护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全县乃至全省的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落实补奖政策是促进农牧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草原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半农半牧区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草食畜牧业是我县重点培育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落实补奖政策既可以直接增加农牧民收入,又可以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推进农牧互补,提高草畜业效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为目的,以落实草原经营管理制度为基础,以强化草原执法监督为保障,以加强草原动态监测和技术推广为支撑,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全面落实补奖政策,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草原畜牧业生产水平,增强畜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稳定提高农牧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草原牧区人、畜、草的关系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既要保护好草原生态,又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促进牧民收入增长,改善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构建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共赢局面,实现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做好政策研究、安排部署、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重要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尊重农牧民意愿,发挥牧民主体作用,明确农牧民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牧民在政策落实中直接受益。

3、强化基础,健全制度。切实做好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基础数据核实等各项基础工作,为补奖政策落实创造条件。制定落实补奖政策的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加大落实和执法监督力度,构建补奖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4、封顶保底,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补奖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注重各区域间的合理公平,根据各地草原的面积、经济和生态功能等情况,在与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合理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补奖标准。参照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对每户的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发放总额度实行封顶保底,既要避免补贴过高“垒大户”,又要防止补贴太低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封顶保底的标准根据定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执行。

5、明确责任,稳步推进。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分级落实,积极实施,稳步推进。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政策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三、政策目标和措施

(一)政策目标。通过落实补奖政策,进一步巩固草原保护建设成果,推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减轻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调整牧草种植结构,扩大优良牧草种植基地建设,为减轻草场压力、发展草业提供物质基础;改良畜牧品种,开展舍饲养殖和异地育肥,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

方式,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拓宽牧民增收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

(二)政策措施。

1.实行禁牧补助。对退化严重、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禁牧补助资金对实施禁牧的牧户给予补助。5年为1个禁牧补助周期,禁牧期满后,根据草场生态功能恢复情况,继续实施禁牧或者转入草畜平衡管理。根据各地的草原载畜能力、生态贡献、收入构成、草原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通过测算,我县的禁牧面积为57.81万亩,年补助标准确定为2.95元/亩。对落实禁牧措施、实行禁牧管护的牧户,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将禁牧补助资金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直接发放到户。

2.实行牧草良种补贴。按照《陇西县落实牧草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全县牧草良种补贴资金以给农户直补和统筹项目管理两种方式实施。对约占65%的种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并处在旺长期的种草面积,各乡镇要将面积确认落实到村、户,依据实际种草面积,在核实造册、张榜公示的基础上,通过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的方式,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统筹使用部分牧草良种补贴资金,对其余35%的当年生牧草、品种混杂落后及需要更新的苜蓿面积,采取项目管理形式,按照合理布局、调整结构的要求,有计划、分区域、有重点地更新现有留床牧草,推广优良牧草品种,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建设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和防灾保畜基地,增强牧草补充供给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种植优良牧草,增强饲草料供给能力,并用中央财政下达的牧草良种补贴资金,按每年每亩10元的标准给农户兑现补贴资金。省上统筹部分资金,开展退化牧草地更新、牧草品种换优、优良牧草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项目具体由省上管理、市上审核、县(区)组织实施。具体的实施方案另行编制报批。

3.实行畜牧良种补贴。按照国家对山羊进行良种补贴的规定和《甘肃省畜牧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省上集中统筹使用补贴资金。采取项目管理形式,通过招标采购和养殖户选育调配,引进种公山羊,对山羊进行品种改良。项目具体由省上统一组织实施。各乡镇要加强工作协调和技术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和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

4.实行绩效考核奖励。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奖励资金,依据补奖政策落实的绩效考核情况,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资金奖励,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我县对各乡镇落实补奖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双考核”机制,确保补奖政策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全面完成。对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乡镇,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对个别补奖项目任务没有完成的,扣减补励资金;对没有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不安排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并予以通报批评。

四、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

各乡(镇)既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实施补奖政策的要点和精髓,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深刻分析,找准落实补奖政策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着力破解执行中的各种难题。

(一)落实补奖政策,核实农户和承包草原是基础。农民是实施补奖机制的主体,享受补奖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准确核定农户和草原承包面积是发放禁牧补助、牧草良种补贴的基础。要按照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草原禁牧补助按照已承包到户(联户)的草原面积发放”的要求,各乡(镇)要借鉴林改的成功经验,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逐户进行统计核查。统计核查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做好相关协调解释工作,避免引起群众不满,造成新的矛盾。农户和草原面积核定及统计数据要在当地公示、村民大会通报、群众认可后确定。

(二)落实补奖政策,抓好统计核查是当务之急。摸清家底,及时开展基础数据统计核查工作是当务之急,掌握准确、详实的基本情况是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前提和依据。为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顺利实施。各乡(镇)要迅速组织统计核查工作组,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科学勘定”的原则,以村、组为基本单元,划定 4

基本草原,明确四至界限。要对农户数量、草原承包面积、禁牧面积、基本草原划定面积、人工草地面积等进行逐户核定。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按时完成统计核查任务。

(三)落实补奖政策,严格禁牧是重点。推行封山禁牧是落实补奖政策的重要内容。各乡(镇)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禁牧管理,确保禁牧效果,加快我县草原生态恢复。要按照“谁禁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把禁牧管理责任落实到村、组、户,层层签订禁牧责任书。严格禁牧制度,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禁牧行为,落实管护责任,实行强制性禁牧管理,依法处理在禁牧范围内擅自放牧、偷牧行为。要加强禁牧监管,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组管护责任制,实行村、组管护、县乡巡查抽查、业务部门监理监测的联运机制。

四、工作进度

11月10日-15日:宣传补奖政策,组建工作机构,开展前期调研,核定基本数据,编制实施方案。

11月16日-12月15日:全面开展基本禁牧草原划定工作,禁牧草原划定工作完成后,由县(区)人民政府发布禁牧令,禁牧令内容包括:禁牧草原规章、范围、类型、界限、面积等。设立保护标示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禁牧区域的主要出入口、围栏区域、人畜活动区域设立草原保护标志和界桩、护栏、标牌等设施。标示牌不应小于6平方米,采用钢架或混凝土结构。规范草原承包经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合同,核发草原承包经营权证。

12月16日-12月30日:自查、检查补奖政策落实工作,完成核查登记、上榜公示后向农户兑付补奖资金。完成资料建档汇总和数据录入,对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申请市政府考核验收。

五、保障措施和组织管理

(一)保障措施。

1.加强草原监测和技术服务。草原监测和技术服务是落实补奖政策的基础。要切实加强草原监测体系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合理确定和建设监测点,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改进监测手段,创新监测方法,完善监测指标,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定点适时地完成监测任务,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发布监测信息,客观反映草原植被恢复情况,为科学评估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县、乡两级草原技术服务体系,合理设置机构,加强技术力量,改进工作手段,保证工作经费,改善服务条件。各级草原技术服务部门要按照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加强技术服务,开展优良牧草品种筛选、退化草原治理、划区轮牧模式等研究工作,推广草原鼠虫害防控、草原补播改良、优良牧草丰产栽培等先进技术,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草原监测监理,强化草原技术支撑。加强草原监测体系建设,合理确定和建设固定监测点,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改进监测手段,创新监测方法,完善监测指标,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定点适时地完成监测任务,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发布监测信息,客观反映草原植被恢复情况,每年为科学评估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紧紧围绕补奖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结合我县实际,加快形成县级有草原监理机构专职行使草原监管职责,乡有分管领导、专(兼)职干部负责草原工作,村级有干部负责、村级草原管护员管护草原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对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组织保障。开展优良牧草品种筛选、退化草原治理、划区轮牧模式等研究工作,推广草原鼠虫害防控、草原补播改良、优良牧草丰产栽培等先进技术,为补奖政策落实提供技术支撑。

3.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落实政策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同时,按照国家落实补奖政策的要求,确定专人,在认真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切实做好牧户基本情况,草原承包、禁牧和人工种草面积,草原载畜能力、牲畜饲养数量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工作,实现电子化管理,为落实补奖政策打好基础。

4.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加大补奖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板报、宣传车、培训班、现场会等宣传媒介和有

效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补奖政策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上对补奖政策落实的部署安排上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落实补奖政策的良好环境。

(二)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乡镇是落实补奖政策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成立补奖政策落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方案审批、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重大问题研究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财政、农牧、国土、民政、环保、统计、审计、监察、林业、公安和金融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按照职能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工作。二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补奖政策落实的日常工作。三是及时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草原承包界线、边界纠纷等问题,加强政策落实中各项工作措施的风险评估,确保政策落实工作平稳到位。

2、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措施。紧紧围绕补奖政策落实工作的关键环节,注意克服重安排部署、轻督促检查的倾向,采取定期检查、适时抽查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政策落实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规程的制定,以及各项政策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科学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从落实补奖政策的基础工作到位、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畜监测工作到位、补奖资金管理使用、后续产业培育、财政对业务和工作经费预算保障的落实等方面,对各乡镇落实补奖政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确保补奖政策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全面完成。在此基础上,接受上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县落实补奖政策工作的绩效考核,积极争取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对没有完成补奖政策落实工作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

3、严格资金管理,落实工作经费。要认真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 7

补奖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补奖资金的使用管理,严防挤占、挪用、截留及冒领,确保补奖资金足额兑现给农民。财政部门要会同畜牧部门认真编制补奖资金分配方案,设立补奖资金专账,下设分项资金明细账户,分项核算,专款专用。补奖资金的发放实行登记造册、上榜公示、签名盖章,做到手续完备,确保中央下达的草原补奖政策资金不出任何问题。科学测算落实补奖政策的业务费用,主要包括项目规划设计、宣传培训、资料证件印刷、购图制图、设备购置、检查验收、资金审计、执法检查、科技支撑等业务费用,以及基本草原划定、草原规范承包、草原监测、草原监理等工作经费,积极落实各项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财政部门要将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给予保障。村级聘用的农民监督管护员,由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管护补助,以调动牧民参与监管的积极性。

第五篇:建设部关于公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的通知(建城函[2007]196号)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建城函[2007]196号 【发布日期】2007-06-07 【生效日期】2007-06-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公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的通知

(建城函[2007]196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园林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威海市、扬州市、苏州市、绍兴市、桂林市、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推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经有关城市人民政府申请,我部研究确定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威海市、扬州市、苏州市、绍兴市、桂林市、常熟市、昆山市、张家港市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

被确定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城市的城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为基础,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要求,详细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以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各试点城市应于2007年10月底之前将试点城市的工作方案报我部城市建设司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环生函[2011]90号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泊生态保护试点 环生函[2011]90号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