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调查时间:2011年5月~6月
调查地点:花儿朵朵幼儿园
调查方法:访问法、谈话法
调查人:徐成秀
“玩”在日常生活谈话中使用之多,没有人会去追问“什么是玩”。所谓的“玩”,也就是游戏。游戏伴随着童年的生活,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的过程。儿童心理学家分析:孩子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包括游戏、学习和劳动。各种活动形式由于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各年龄阶段占有不同的地位,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在当前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游戏观
1、把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对立起来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培养过程。而游戏,我们通常 认为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不如教育活动来的直接、具体。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怎样去解释孩子“为什么这样玩,不那样玩呢?”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问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我在搓汤圆。”问:“搓汤圆干什么呢?”答:“喂宝宝吃。”显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具体的游戏行为都是有目的、有结果的,是一种目的性行为。他们在自主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知识的迁移,和教育活动一样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把游戏仅仅看作是一种调节剂
幼儿的游戏通常发生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孩子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根据特定的环境的偶发刺激自发引起的。但我们没能将游戏纳入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大背景下,经常性的让幼儿在教师宏观的关照
下,在不定期不定时的状态下高兴的参与来打发时间,游戏仅仅成为孩子学习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
3、轻视游戏的价值,更重视教育
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格素质。在教育过程中,通常的表现为对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素质的关系的定位。上课是一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游戏是幼儿自发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游戏能否成为教学的组织形式,取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传统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看的更重。游戏虽不是以获得系统而特定的知识为目的的,但对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统治着幼儿园教育。
(二)游戏环境和条件创设不利
1、游戏时间不足、空间狭小
为了让孩子能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发展,让家长也看到孩子在园有明显的知识效果,孩子们基本没有了游戏的时间,整天都沉浸在读写算中。即使有了幼儿的游戏,也是经常性被死死的限制在某一个地方,活动范围也受到班级界限的约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们一般采取让孩子活动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2、游戏材料单一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教师提供单一的材料,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一般就是为孩子提供室内结构游戏、户外大型玩具,如创造型游戏和冒险性游戏参与很少。
(三)教师在孩子们游戏中充当导演者、指挥角色,游戏并非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们往往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选定主题,指定内容,确定游戏规则。例如在“娃娃家”时,为了保证孩子游戏的参与,不管孩子们愿不愿意,老师就指定孩子参与的角色,xx你是爸爸,xx 你是妈妈,xx你是娃娃。在活动中,有的孩子也许就不能体验到游戏带给他的快乐。从他的心里,也许他不愿当爸爸,而更愿意当娃娃。这种方法,时常束缚幼儿的手脚,使他们被“定”在一个地方,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合作性、创作性,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才
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在游戏中,过分的强调施加给幼儿的压力,让幼儿并不能自主的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始终扮演着导演者、指挥者的角色。
(四)游戏在教育教学不能很好的融合起来
就活动的本质来说,一般认为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的单边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来组织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教师们孤立的来看待游戏和教育,所以都不能把两者融合起来。
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学习,树立正确的游戏观
1、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是基本活动、主导活动
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游戏频率最高。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游戏,即便是学习、劳动、生活等活动,幼儿也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游戏是孩子最经常的活动。
2、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游戏是幼儿不成熟、不完善的心理机能的反映,游戏的水平自然地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同步,幼儿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最适宜的活动,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注重游戏环境和条件创设
1、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游戏时间
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时间,例如“娃娃家”的活动就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娃娃家”里应能容纳5、6名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短幼儿游戏不能尽兴,时间太长幼儿会对游戏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游戏时间的度。
2、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有利于幼儿通过探索接受丰富的感官刺激,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替代和想象,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活动区中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半成品的材料,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白纸、腊光纸、皱纹纸、信封),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色泽艳丽,可以折各种小动物,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形状各异的纸盒(包装盒、药盒、化妆盒),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插塑玩具,木制玩具,美工材料(笔、油泥、剪刀等),可以让幼儿动手捏、搓、团、揉做成各种小动物和各种形状物品。用剪刀可以剪窗花、动物轮廓等等。游戏材料具有开放性、可替代性,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游戏也更加丰富。
3、营造宽松、自由、积极的游戏氛围
游戏是孩子的第一需要,为孩子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户外活动、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三、明确教师在孩子们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
教师应明确在游戏中的角色,在游戏中不应过多地支配、干涉,更不能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而是积极的合作和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幼儿创作。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态度与幼儿积极有效地交流和互动,使幼儿不断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并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
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
四、做到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化,游戏活动教育化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的一种反映童年精神的灵魂。为此,游戏与教育才可真正达成立体而有机的融合,幼儿园也才可给予儿童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
第二篇:幼儿园游戏调查报告
幼儿园游戏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了解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 调查时间: 2016年10月15日~11月1日 调查地点: 春苗幼儿园 调查对象:
全园教师 调查方法:
访问法、谈话法 调 查 人: 张淑琴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
通过对幼儿园老师进行调查,了解到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班级儿童最喜欢的游戏:
体育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小型结构游戏。
二、幼儿园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2、材料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3、游戏时间少,有匆匆收场的感觉;
4、游戏的安排上过于死板,没有给老师灵活安排的机会;
5、在游戏活动中重表演轻游戏;
6、儿童比较多,老师关注不够;
7、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游戏是按成人的 意愿在玩;
8、游戏目标的定位上,老师会定位在单纯的模仿练习动作上,而忽略儿童本身的游戏的兴趣点;
9、游戏活动组织方面,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太自由化,常把游戏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指导和观察不到位,使游戏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而另一种是不能让儿童体会真正的游戏的快乐。
三、组织游戏方面存在的困难:
1、在区域活动中,由于要关注整个班级儿童参与的情况,所以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倾听、有效指导等都不能较好的得到落实,以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2、如在户外游戏活动时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3、要考虑游戏与主题的匹配,又要考虑所选游戏的年龄阶段的要求,有时就会顾此失彼。
四、幼儿园游戏中较好的方面:
1、在游戏活动上教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没有教师不喜欢组织游戏活动;
2、在游戏价值理解上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的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游戏是促进儿 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前都有计划有安排,不是随心所欲地安排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上教师都能给儿童在评价活动中的话语权,认识到儿童有能力评价自己的活动。
五、常见的游戏与其教育意义:
1、过家家
幼儿常玩的过家家游戏除了具有帮助幼儿了解、熟悉现实世界、认识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之外,还能因幼儿将自己的经历、感情、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或幻想中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等物品上,帮助幼儿通过认同某一个角色,从而达到心理状态的平衡。例如玩“在医院里”的游戏,有助于害怕上医院看病的孩子表达出对医生、医疗器械、疾病与死亡的恐惧。在游戏治疗中,我们让幼儿扮演医生,而由教师(或家长、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现出孩子的害怕与需求。比如在幼儿扮演医生不停地给洋娃娃打针时,教师可在旁边替洋娃娃说:“哎哟,好痛啊,你把我弄痛了,我不要来这里,我要走!我要回家!”在这个游戏里,孩子被赋予医生的力量,并在成人的协助下把作为患者的弱势角色投射到洋娃娃身上,获得控制感。这类游戏不仅能重现幼儿的经历,而且可以释放他们的恐惧,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实现玩伴间的相互认同、支持。
教师还可利用各种玩偶和房间模型,和幼儿一起玩“家庭剧”的游戏,一方面通过幼儿摆放房间物品的格局,了解幼儿的心理世界,了解他对家庭的认识,一方面在下一步的游戏中引导幼儿(或象征幼儿的那个玩偶)在房间内经历某些事情,实现心理成长。
幼儿通常很早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电话的浓厚兴趣,每当家里的电话铃声响起,他们往往会抢着去接听。接打电话,对孩子来说,意味着能像成人一样做事。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玩具电话,可以模拟出假想情境下与另一个幻想角色的对话,幼儿既可以作他自己,也可以模拟生活中的某一角色,如妈妈、医生、朋友、已离开(包括去世)的亲友。这时,教师或家长可以配合幼儿的想象,扮演他想像的那个人与之对话。在电话中,幼儿往往会和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说话,从而表露出自己的情绪体验、生活经历。在使用电话时,幼儿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当我不想讲话时,我只要把电话听筒放下就行了——我是可以控制与人交互的活动的。这是一种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有意义的控制感。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美术作品,以其天真浪漫的反传统的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他们善于思维、乐于创造的一面。
2、幼儿手工 现代绘画大师亨利。马蒂斯曾经说过:“画家毕生都应善于用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因为丧失这种能力对画家来说,意味着丧失一切独创性。”于是一些现代画家纷纷从孩子的绘画或手工中,吸取灵感。由此幼儿美工制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玩具,动物、娃娃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动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制作出来。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说话,不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它可使幼儿在宣泄中得到满足感,感受到愉悦情绪的体验,从而产生成就感。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各种的情绪,以及表现色彩的不同性质和象征的意义。在对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特别是通过手工的制作,表现他们所喜欢的事物。比如,为了让孩子制作“狗”,我们可以让孩子看狗的图片、照片和录像片。并可吩咐他们的父母亲,带小孩上街时,有意识地多观察狗的外在形象,使他们对制作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在制作时,就有了更贴近的印象。手工制作欣赏活动,是手工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审美偏重于外表的直观,即制作物的名称与外在形象,而忽略了去探索它的制作方法。因此老师在引导他们欣赏时,要将视线引向制作的方法上,使幼儿对成品中的点、线、形、色有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制作的关键和魅力所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废旧物品和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是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材料。比如蛋壳座、毛铁线、毛线、快餐具、卫生纸筒、扁竹片、羽毛、吸管、贝壳、竹筛子、蛋壳、橡皮泥、棉花、蛋糕纸、扇子等等。
六、幼儿游戏的作用:
幼儿喜爱游戏,这一方面反映了游戏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发展。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在游戏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由于游戏不同,则活动量大小和身体活动的部位就不同。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的神经、呼吸、消化、骨骼、心脏等的发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幼儿做游戏时总是欢乐的,他们的情绪处在积极的状态,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游戏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在游戏中,幼儿广泛地运用着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幼儿在游戏中要使用多种多样的玩具和材料,并进行探索性试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各种物体的性能和用途,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科技常识。
运用实物和动作的游戏,可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这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如当幼儿确定游戏的名称时,就已经把游戏过程中反映的那些内容和特点,以及自身获得的印象和观念概括在游戏的名称中。在游戏中,幼儿要运用语言来表现游戏的情节和内容,交流思想,商讨各种办法,因而能促进语言的发展。游戏对想象力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在游戏中,幼儿要想象出游戏的情节,发展和补充游戏的内容,创造性地反映所感兴趣的部分,以游戏材料、甚至以想象来代替真实物品。游戏是在想象的状态中进行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的创造性。因此,游戏有力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在游戏中,还发展了注意力和记忆力。
总之,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力手段。
3、游戏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
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幼儿常喜欢扮演的角色有妈妈、老师、医生、警察、售货员等。扮演角色本身就包含着行为的榜样。幼儿要模仿这些角色的劳动态度、言行、相互间的关系,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并要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性格。游戏大都是集体的、有规则的。在游戏中,幼儿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就要约束自己、克服困难、坚持工作,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锻炼控制自己的能力,促进自我调节与随意性行为的发展。通过游戏,还可以针对幼儿性格的特点,进行个别教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创设游戏的环境。环境会影响儿童的游戏和发展,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幼儿园游戏环境规划。针对现阶段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室内外环境不同的特点,尽可能做到安全性、参与性、丰富多样性、儿童化,并注意空间密度适宜;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评价者,在儿童游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教师还需要认真探究对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
3、观察和评估游戏活动。观察是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关键,是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观察为评价游戏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为预设游戏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八、教师要注意指导的策略:
1、角色游戏的指导:(1)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2)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3)场所、设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发展角色游戏中起重要作用;(4)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5)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开展组织游戏。
2、表演游戏的指导:(1)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要求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要有表演性、起伏的情节、角色的对话易于用动作表演);(2)帮助儿童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3)帮助儿童组织游戏;(4)始终关心和支持儿童的游戏。
3、结构游戏的指导:(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4)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5)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教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幼儿玩具的投放和指导:(1)玩具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性;(2)玩具选择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3)玩具要符合卫生要求:无毒、色彩鲜艳、不易脱落、不易损坏;(4)游戏材料应由幼儿自己选择。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做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所以要求教师的指导应更隐蔽、更策略、更具科学性。可以通过隐性和显性两种途径进行;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做到“心中有目标”。采用师生互动的策略。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乐。
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游戏“网鱼”,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渔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第三篇:文档翠竹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翠竹幼儿园游戏活动现状调查报告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新纲要理念下我们将充分挖掘游戏的综合教育作用将 “游戏”有机地整合到“生活”、“运动”、“学习”中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天性为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生活提供条件和保障。但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游戏较其他课程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教师在游戏的开展中较多停留在一般常规上的“熟用”缺少 “精研”和“细用”。那么对游戏的认识和指导到底如何将现状归纳如下: 现状一游戏时间不能充分保证 现象
1、从一日活动时间比例统计游戏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教学性游戏占主要位置但是对孩子个体而言个体游戏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2、一日活动中小、中、大班游戏安排的次数相同游戏时间的长度也一致将游戏时间大量用于游戏前的组织和游戏后的评价真正属于孩子游戏的时间被挤压得少而又少。对策
1、游戏时间有效安排。合理安排并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游戏时段有效调整。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经验、爱好、注重力特点的不同游戏时间和频率的安排应体现年龄差异、因班而异。比如单位时间大班的游戏时间安排可以长一些小班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游戏频率小班要高一些。
2、游戏环节有效分布。自主性游戏的组织功能只是协调游戏场地、了解现有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游戏需要教师的组织尽量要简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游戏的过程。现状二游戏教材使用不当 现象
1、目前我园教师使用的游戏教材有《幼儿游戏大全》1987、《中国儿童民间游戏》1991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游戏活动》2004部分教师认为教材没有为老师设计什么、没有具体安排怎么做如游戏应该如何开始、如何进展、如何结束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拿着游戏教材不知如何用而不用游戏的开展完全是“凭着感觉走”。
2、拿着新教材沿用老教法。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以固有的传统做法重新结构化按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如教材中对如何进行有意义的游戏分享有许多案例的分析但是在实践中的游戏分享还是出现了大家围绕老师在游戏中重点指导和随机指导的内容教师的主观性很强。游戏的开展是“穿新鞋走老路”。对策
1、自我查阅和参照。游戏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资料教师个体在碰到困难、问题时通过查阅分析、选择地参照教材中的信息内容如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改造。
2、共同研究和探讨。可以建立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大教研、年级教研、搭班教研等针对游戏问题展开研讨。如开展大教研活动打破小中大班年龄界限。寻找不同年龄段使用同一本游戏教材中共性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现状三游戏内容设置不全面 现象
1、学习性区角等同于游戏。如区角活动以学习为线索有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等目标明确、材料结构性高、玩法固定规范认为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区域和内容区角活动就是游戏。一日活动中不再安排游戏了。
2、幼儿期儿童的游戏以主题即角色游戏游戏为主然而为幼儿提供的此类游戏的场所却太少了如小班有“娃娃家”到了中大班甚至连“娃娃家”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工、拼图、棋类等一些操作性的活动。结果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孩子拿到一些智力玩具后他们会用玩具的盒子当电脑把七巧板当饼干自发的玩起角色游戏。
3、从游戏的作用来看游戏是儿童在渴望参与成人的各种活动但又缺乏相应的能力的情况下通过游戏这种象征的形式来完成的。如修自行车用锤子钉钉子浇花使用锥子、钳子等等这类的活动几乎没有。然而在我们所设置的游戏中却很少涉及到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对策
1、根据实际合理定位区角活动。比如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以集体的学习活动占了一定比例那么区角活动就应该定位于游戏假如以区角活动来补充学习活动的不足那么区角活动定位于自主性的学习同时应该还要给孩子另外的游戏时间。
2、把握学习和游戏的融合点。首先根据幼儿的爱好、热点和发展需要对学习主题进行活动情景的创设与活动材料的提供在各种游戏中引发幼儿构建多种经验使游戏成为主题活动得以开展、深入、延伸的途径其次通过观察思考幼儿游戏行为背后蕴涵的发展价值发现并捕捉给予应答和引导使其生成为课程内容让自主性游戏成为生成活动得以开展的途径。现状四幼儿游戏行为缺乏观察与评价 现象
1、形同虚设除在创造性游戏中有评价区域游戏中有幼儿记录等内容几乎没有幼儿游戏观察记录。对策
2、教师在游戏中随时都在观察但并非要记录下所有观察到的内容那些内容值得记录这一方面取决于教师教育研究的需要。例如幼儿的某些行为是否涉及到要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方案另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教师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捕捉到幼儿具有典型发展意义的行为。记录是为了积累资料哪怕每次只记录一个案例持之以恒教师一定会有所得。有人曾说“你给他一个世界他马上可以创造出无数世界来还你”。这就是游戏的创造性。幼儿体验创造愉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创造聪明的过程。给幼儿自由、放飞幼儿的心灵给教师自主、放飞教师的心智让幼儿和教师共同带着问题在游戏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第四篇:关于幼儿园游戏的调查报告
关于幼儿园游戏的调查报告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可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儿童的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幼儿、游戏、方式
一、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文献法、二、调查对象:幸福幼儿园大三班老师及幼儿
三、调查时间:2012年5月14日——6月10日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班级儿童最喜欢的游戏类别:体育游戏、角色游戏、音乐游戏、(二)调查中存在问题如下:
(三)游戏内容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四)游戏时间少;
(五)材料不够丰富,不注重游戏环境的创设;
(六)儿童比较多,老师关注不够;
(七)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游戏是按照成人的愿意玩;,老师会定位上单纯
(八)游戏目标的定位上单纯的模仿练习动作上,而忽略儿童本身的兴趣点;
(九)游戏活动组织方面,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太自由化,常把游戏活动等同于自由活动,教师指导和观察不到位,使游戏成为一种无目的活动,而另一种是不能让儿童真正的体会游戏的快乐。
五、提出意见:
(一)幼儿活动区域:
1、在区域活动中,由于要关注整个班级儿童的情况,所以对于在区域活动中要观察、倾听、有效指导等都不能较好的得到落实,以致区域活动中儿童的参与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2、如在户外游戏互动时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易分散;
3、要考虑游戏与主题的匹配,又要考虑所选游戏的年龄阶段的要求,有时就会顾此失彼。
(二)幼儿园游戏中较好的方面:
1、在游戏活动上教师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没有教师不喜欢组织游戏活动;
2、在游戏价值理解十大部分教师都能都能认识的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知道游戏是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3、大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都有计划有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安排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上教师都能给儿童在评价的话语权,认识到儿童有能力评价自己的活动。
(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创设游戏的环境,环境会影响儿童的游戏和发展、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幼儿园游戏环境规划,针对现阶段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室内外环境不同的特点,竟可能做到安全性、参与性、丰富多样性、儿童化;
2、知道和促进游戏的开展,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指导者、评价者、在儿童游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作用,教师还需要认真探究对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
3、观察和评估游戏活动,观察是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关键,是有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观察为评价游戏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为预防游戏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四)教师要注意指导的策略;
1、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
(2)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3)场所,设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发展角色游戏中起重要作用;
(4)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
(5)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开展组织游戏。
2、表演游戏的指导:
(1)选择适合的童话故事(要求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要有表演性、起伏的情节、角色的对话易于用动作表演);
(2)帮助儿童掌握做平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3)帮助儿童组织游戏;
(4)始终关心和支持儿童的游戏。
3、结构游戏的指导:
(1)逐步投放多样化的、可塑90性强的结构游戏材料;
(2)引导儿童逐步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3)重视结构游戏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游戏的成品或结果;
(4)培养儿童正确对待游戏材料,交给儿童收放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幼儿玩具的投放和指导:
(1)玩具的选择应具有教育性;
(2)玩具选择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3)玩具要符合卫生要求:无毒、色彩鲜艳、不易脱落、不易损坏;
(4)游戏材料应由幼儿园自己选择。
所以要求教师的指“心中有目标”,采用师生互动的策略,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心。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例如:游戏“渔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与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总结:在游戏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往,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美好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参考资料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游戏活动》
第五篇:幼儿园游戏活动 材料
捕小鱼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2、培养幼儿集体行动的意识。
活动准备:
口哨,教师讲解活动规则
活动流程:
1、示范捕“小鱼”。
——请两位老师面对面举起双手、手心相对搭成“渔网”,小鱼听着口哨升的节奏边低头钻过“渔网”。
2、带领宝宝一起玩游戏。
——带领宝宝排队牵好衣服来到“渔网”前,穿过“渔网”,教师的口哨停止就开始捕鱼,幼儿要避免被“渔网”网到。
——宝宝熟悉游戏规则后,老师可忽高忽低变换手臂高度,增加游戏难度与乐趣。
3、用语言指导宝宝自己排队游戏,穿过老师做的“渔网”。
大风和树叶
活动目标:
练习走、跑交替,并能听从信号动作。
玩法:
幼儿扮小树叶,四散地蹲在场地上,教师扮大风。
游戏开始,教师说:“起风了!”接着张开两臂轻轻地绕着幼儿走,这时幼儿就起来。教师又说:“大风来了!” 渐渐同时两臂张得更大,变发出“呼呼呼”的怪风声,幼儿轻轻地跑步。教师又说:“风小了!”并渐渐放下两臂,幼儿慢慢地走,这样重复几次以后,教师说:“风停了!”幼儿蹲下。
活动规则:
幼儿必须按教师发出的信号行动。
注意事项:
要注意掌握幼儿跑、走的距离和速度,不要互动碰撞。初练时要走多于跑,熟练后方可适当增加跑。
点豆豆
活动目标:
1、加强幼儿的手指灵活性。
2、通过幼儿对念谣的反复练习,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像能力。
活动流程:
1、教师先说唱念谣,让幼儿熟悉。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用自己的右手食指轻点左手手心,幼儿自行
选择“豆豆”种类来吃,如辣豆豆、甜豆豆、咸豆豆、烂豆豆等等,根据选择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表演,注意让幼儿自行创编动作,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提示。
3、由教师作为游戏的主导转化到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导,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
4、在游戏反复进行几遍,幼儿出现倦怠前停止,引导幼儿知道吃东西后要刷牙,让幼儿一起做“刷牙操”来结束活动。
丢手绢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集体行动的意识。
3、锻炼幼儿的及时反映能力。
活动准备:
足够的室内或是室外场地;手绢一条;幼儿能够理解游戏规则。活动流程:
1、教师让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后席地坐下。
2、教师示范演唱“丢手绢”,并与另一位教师示范游戏的玩法。
3、教师与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可先挑选出一名幼儿,考虑到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刚开始时教师陪同幼儿丢手绢,另外一名教师提醒并陪伴拿到手绢的幼儿去追赶丢手绢的幼儿。
4、在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后,游戏可由幼儿自发组织进行,教师可作为游戏的一员参与到游戏中。
方位练习
活动目标:
1、加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
3、增强幼儿的方位感,巩固幼儿对方位的认识。
活动准备:
铃鼓
活动规则:
1、教师先示范游戏如何进行(一边用铃鼓打节奏,一遍念“上面拍一拍,下面拍一拍...”分别是上下,左右,前后,都是两个相对的方位。)
2、教师放慢节奏,幼儿学做。
3、加快节奏,打乱顺序,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口号拍手。
4、请幼儿起立,告诉幼儿鼻子在前面,屁股在身后,耳朵在两旁,教师拍哪里幼儿就跑过去站在三者表示的相应方位,在铃鼓声停止之前,幼儿必须回到座位,没有及时回去的幼儿必须表演节目。
好玩的球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球编创出多种玩法。
2、在游戏中练习抛、接、滚、拍、踢等动作。
活动组织与指导:
1、师幼一起做球操,活动身体。
2、幼儿自由玩球,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指导幼儿运用球练习抛、接、滚、拍、踢等动作。
4、组织幼儿开展运球接力赛。
5、幼儿收拾球,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抢凳子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规则,会玩“抢凳子”的游戏。
2、锻炼幼儿的反映能力。
3、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其喜爱幼儿园的情感。
活动准备:
铃鼓一个,凳子(比幼儿人数少一条)。
活动规则:
一组人和比人数少1的一组凳子,在老师的铃鼓声中,幼儿一齐围着这组凳子往同一个方向走或跑,铃鼓声停止时,每个幼儿奋力抢坐到凳子上,未能抢到凳子的幼儿则被淘汰,抢到凳子的人重新组成新的一组,同时搬掉一条凳子(由被淘汰的幼儿搬走,淘汰幼儿坐在撤走的凳子上休息),其他幼儿再次进行游戏,依此类推,直到最后 剩一条凳子、一个幼儿为止,留在最后的幼儿为胜利者。注意事项:
1、游戏时教师必须在一旁监督,以防在争抢凳子时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2、整个游戏时间不宜过长,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并做好游戏时和游戏后的隔汗保暖工作。
小青蛙跳荷叶
活动目标:
会双脚同时离地向前和向上跳跃。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上荷叶(可用圆点代替),每人一片。
2、在场地上布置好荷叶,荷叶之间要留有宝宝站的位置。活动流程:
1、带宝宝进入场地,引导宝宝发现场地上的荷叶,激发宝宝跳的愿望。
师:哎呀!池塘里有这么多荷叶,青蛙宝宝们,让我们跳到荷叶上玩一玩吧。
2、边念儿歌边示范双脚离地向前跳和向上跳的动作。
师:小青蛙,呱呱呱,跳上荷叶(向前跳),呱——呱——呱!(向上跳)
——鼓励宝宝大胆尝试,如果宝宝不会跳,可再次示范跳的动作。——如果宝宝不敢跳,老师可拉着宝宝的手,帮助其跳上荷叶。——可鼓励宝宝跳上荷叶后,在原地跳三下。
——对于能力强的宝宝,可增加游戏的难度,引导宝宝连续向前跳跃。
3、集合队伍,做放松运动,有序回到教室。
木头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即时反映及身体控制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喜爱游戏的情感。
3、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培养幼儿的秩序性。
活动准备:
充足的活动场地
活动规则:
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外加一个不许笑!”
2、口令完毕,立即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3、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说话,或者笑,或者行动,则这个人是游戏失败者,请他/她到另一边等待下一轮的游戏。
4、剩下的人然后再开始木头人游戏,直到剩下最后一人成为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