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浦江两岸开发与上海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实施
根据“十二五”规划,上海旅游业已进入深化都市旅游发展的新阶段,要把握国家战略定位、旅游消费需求升级、上海“四个中心”功能提升、长三角一体化等机遇,在产业规模、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管理体制、产业素质,以及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创区域合作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将上海建设成为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同时,黄浦江两岸开发,既是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头戏,又是上海实施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黄浦江两岸各相关区域根据自身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北延伸段的宝山区主要侧重在:在建设全方位接纳世界大型邮轮港口硬件设施的同时,结合宝山“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着力培育发展邮轮延伸和配套服务产业,实现上海“一港两码头”的优势互补,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母港,使上海成为中国沿海邮轮产业发展的前沿和核心、成为亚洲邮轮产业发展的要素集成区和国际邮轮目的地。宝山滨江带开发,是在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旅游城市整体战略下,以发展邮轮经济为核心,以促进周边区域产业形态、城市功能提升为建设方向,带动区域综合发展。以下结合宝山滨江带开发建设实践,探讨黄浦江两岸开发对于上海实施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的现实意义、模式探索和方法创新。
一、黄浦江两岸开发对于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的现实意义
(一)黄浦江两岸开发,有利于将滨江带功能定位的战略转型融入上海旅游业的战略转型。顺应国家总体战略要求,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以浦江两岸开发来推动上海旅游业的战略转型。宝山区建设以集国际邮轮、国内游船、游艇为一体的组合港为核心的水上旅游服务区;杨浦区启动对杨浦滨江段大规模开发,推动渔人码头、滨江创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亲水文化旅游带;虹口区以北外滩为中心,加强邮轮与会展综合旅游服务功能,逐步建设与旅游休闲活动相适应的滨水旅游休闲空间;黄浦区发展外滩滨江观光旅游与金融商务集聚带,塑造都市休闲、沿岸观光、文化娱乐、商务会展功能,建设上海最具活力的黄金水岸带;卢湾区以海珀广场、南园公园、卢湾城市规划展示馆、城市休闲观光亲水平台、沿江码头为核心,建设滨江时尚休闲带;徐汇区建设集现代城市风貌与居民休闲娱乐、滨江游览观光生动融合的生态型滨水旅游带;闵行区以建设浦江第一湾生态湿地公园为抓手,努力形成融生态保护、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滨江旅游带。
(二)黄浦江两岸开发,有助于推动上
成都网站设计19fb.com ydl
第二篇: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SHAN 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学 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 级:勘查1002班 姓 名:陈兆波 学 号:1011106063 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在广袤的国土上有着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但是平均到个人,我国的地质矿产资源的拥有量却很少,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矿产资源作为经济社会的物质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矿业是历史最悠久的产业, 同时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涉及到多个领域, 并快速高科技产业渗透。因此, 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高度现代化的将来, 矿业对经济的发展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 没有矿业的发展, 国家的经济就不可能发展;没有矿产资源的国家, 是政治、经济上难以真正独立和危机四伏的国家。矿产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 在大力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 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一些矿山企业、矿业主管部门和地方领导却对此仍然视而不见, 置若罔闻, 仍在无任何环保措施下无序地对矿产资源滥采乱挖。他们仍然坚持认为, 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无关大局, 待经济发展了再来治理环境。虽然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有矛盾, 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二者是可以协调统一的。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 环境 协调发展 1我国地质矿产资源的现状分析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化石能源等地质矿产能源的需求飞速增长。我国的地质矿产供求关系在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消耗下变得 异常复杂和严峻。地质矿产的供求矛盾已经日益突出,主要是因为我国许多矿产的需求速度已经赶上过着超过我国经济的整个发展速度。绝大多部分的一次能源、农用生产资料、工业原材料来源于矿产资源,地质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 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地质矿产的年产量增长速度超过了我国矿产勘探储量的增长速度,并且我国矿产资源消费的增长需求已经超过我国矿产资源的产量,一些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矿产资源的进口量占比已经达到警戒水平,矿产资源储备的整体保证水平在急速下降。2我国矿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矿藏中有稀土、钨这些优势矿种,但是在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主要矿种中铁、锰、锌、铝等矿产存在选矿难,贫矿多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我国地质矿产的开发和利用。而且,我国铁矿石的平均品位比较低,比全球铁矿石平均品位43%低十个点,这就使得中国在高精度仪器设备的研制生产中需要大批量进口高品质的铁矿石。在我国已知的170余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其他主要地质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还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根据我国对地质矿产利用率的调查分析,中国矿产资源的平均回收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而且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率仅为0.29,这就造成了我国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同时带来的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不科学合理的矿区勘探开发利用使得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严重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土壤沙漠化问题日益严峻,而这些问题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3地质矿产协调发展战略 3.1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人条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科学设置矿业权。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生产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发展规划。严禁“大矿小开”和在勘查阶段“化整为零”。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企业或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业绩、资质,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及管理和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勘查项目最低投入标准,严格探矿权延续条件,积极探索实行探矿权延续登记退出机制。探矿权每延续一次,地质勘查工作应达到一个更高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阶段,并缩减勘查面积。严禁以任何方式圈占资源。对于取得探矿权1年内不开展实质性勘查工作,取得采矿权2年内不进行正规矿山建设或矿山建设达不到开发方案设计规模和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的矿业权人,除不再对其办理新的探矿权、采矿权,暂停其参加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资格外,由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置。对钼矿资源勘查开采实行总量调控、严格准人。建立政府指导调控和市场性调节及行业组织自发约束相结合的产量调节机制。3.2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和各类保护区占压重要矿产资源。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压覆审批制度,除国家、省重大工程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和各类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建设不得压覆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各地新设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生态功能区,应征求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意见,尽量做到不占压或少占压矿产资源。已经设立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生态功能区内确有重大开发价值的矿区或矿产地,需调整保护范围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3.3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一.探矿权人及勘查单位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矿山开采前,矿山开采企业要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和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审批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上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通过审批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办理采矿许可证。矿山开采期间,要将各项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分阶段落实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同时进行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试生产期间,开展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向所在地(市)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证。三.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严格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环境准入和审批程序,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矿山建设期、开采期的环境监督检查。督促勘查单位与矿山企业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和矿山开采项目,限期进行整改。同时,严格审核试生产,核发排污许可证,督促企业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环境全过程监管机制。3.4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各地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煤炭塌陷区,铝土矿、钼矿、铁矿、水泥灰岩剥采区,石油、天然气、岩盐及天然碱抽采区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新建和已投产的矿山企业要足额缴存保证金,按要求制定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切实履行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责任。对由于历史原因矿权灭失矿山的环境治理,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也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3.5建立绿色矿业开发模式 绿色矿业开发模式包括以下个方面的内容。第区域生态环境容量与矿业开发规模的协调性。为此, 在矿产开发前要同时进行区域环境评价和制定区域矿业发展规划使二者协调。矿产资源开发经济价值与生态环境资源社会价值的协调性。为此, 要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矿产采、选、冶过程对环境的最小扰动和最小污染, 使开发的矿产资源及矿山其周围生态环境具有相同的价值。矿产资源开发速度与生态环境资源开发速度的协调性。即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期、中期、后期均有相关的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并按同一速度进行, 矿山闭坑的同时或稍晚即完成矿山环境的根本治理和生态修复。4.区域协调发展克服 “资源诅咒” 效应 矿产资源是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可以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矿产资源开发中“资源诅咒” 效应的形成,主要源于资源地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资源的粗放开发、资源开发收入的投资转化率低、制度不完善、收入分配极化等。为此,欠发达地区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克服 “资源诅咒” 效应。4.1 降低对资源部门的依赖度 资源开发强度及区域对资源产业的依赖度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会导致资源快速消耗、资源财富的迅速涌现、生态环境急剧变化,使相应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革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必然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生态问题。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部门规模的扩大和产值比重的提高,就会吸纳大量社会生产要素,抑制制造业部门的发展,使地区贸易结构恶化。根据世界资源开发的历史经验,一般资源产业产值占区域总产值的比例以 30%为红线,超过这一界限就会不可逆转的使区域经济结构趋向恶化。区域发展已经对资源产业形成了很高的依赖度,所以,今后应该重视能源资源的开发质量,走稳步适度的能源开发道路。4.2 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度 提高资源开发集约度,一方面要走技术型开发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加工的附加值。通过技术投入,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开发价值,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开发中技术和人力资本创造产值的比重,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提高,既有利于培养人才和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又使资源开发部门与制造业部门技术水平接近,降低劳动力等要素在二者之间流动的障碍,有利于推动产业部门的平衡协调发展,消除资源部门的不利影响。4.3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多样化 在资源开发中需要充分发挥资源部门的带动作用,发展资源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不断推动资源部门的产业升级,能源矿产开发部门的产业升级主要围绕能源加工,发展煤电、煤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建材等部门。既要发挥能源矿产产业优势,又不能囿于能源产业,从整个产业体系上要实现由资源部门为主导向制造业部门、服务业为主导的升级,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合理化、高级化发展。积极的寻找和挖掘区域各种发展优势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4.4 重视积累和投资 应该把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收益视为该区域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资本,合理使用资源收益。在我国过去的资源开发中,由于对资源开发部门的利润缺乏合理的控制,这些部门往往获得了超额利润,但没有用丰厚的利润投资技术开发,而是主要用于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造成了公共财富的流失。我们可以参照许多发达国家的做法,从国家层面把能源收益中的一部分提取建立能源基金,主要作为能源收益保留给子孙后代,也可以通过合理运作创造收益,用于统筹平衡资源地的建设和发展投资。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把能源税收更多的用于投资,投资于发展制造业、科技事业、公共基础事业,改善区域发展环境。特别要加大制造业的投资,制造业资本积累率高,人才、技术资源占有量大,而且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是资源型地区脱离资源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4.5 加强制度建设 伴随资源开发过程区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会出现巨大变动,这就需要相应的社会制度建设的跟进,用以调整资源收益的合理分配、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调整企业与地方关系等。在我国现行的能源开发体制下,贫穷落后的资源地区在与资源开发企业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使资源地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屡禁不止的 “偷油” 事件折射着资源区域与资源企业的利益冲突,也是显露了区域对自身资源利益的诉求。所以在国家和区域层面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平衡企业与地方的关系,企业在大量掘取资源的同时也应对地方发展承担一定的责任,要限制单一的资源输出性的开发模式,需要制定资源企业在资源地的加工比例指标,推动资源企业在资源地的资源深加工发展,促进资源企业与资源区域的协同发展。对资源开发中快速增长的税收收入如何统筹分配,要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这都需要未雨绸缪,否则很容易产生权力滥用和腐败。资源开发利用的是区域生态环境资源,这一资源应属区域全体人口所共有,一定要保证全体人口的受益,避免资源收益被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占有。4.6 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源的培育 欠发达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和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在减少、产业在更替,唯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是区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欠发达地区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人力资源开发落后和科技实力薄弱,应该利用资源开发收入优先投资教育科技发展,打破经济与文化落后相互抑制的不良反馈。庆阳市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推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是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人口的产业转移以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的形成为前提,本区资源开发产业具有高技术、专业化的特点,这些企业选用人才考虑的是专业技术,不受地域限制,给本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为此,本区应该面向市场制定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方案,加强对教育的投资和发展,提高区域人口的整体受教育程度和文化基础,增强适应不同职业和技术层次的就业能力。既要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扩大区域经济规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区内非农化就业率,又要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输出水平。同时,应注重科技投入,扩大对应用研究项目的立项和资助范围,积极发展适应本区域的应用技术,解决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许多技术难题,全面提升区域科技水平,以科技事业的稳步推进推动区域优势的不断发挥。基于上述的分析,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与启示:首先,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 在耗竭性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的储量 质量及市场的需求情况来确定其征收标准,达到矿产资源耗竭性补偿的条件,维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和代际公平;再次,征收矿业城市和环境补偿费;最后,改进矿产资源的行政管理方式;另外,我国资源无价的观念制约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应该从思想上不断改变人们的认识,进而改进体制和政策,最终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 1] 朱训.论矿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矿业, 2000, 9(1): 1-6.[ 2] 王玉平.矿产开发中的环境问题[N].中国矿业报,2001-04:5-12 [ 3] 关玉萍, 董锁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度创新构建绿色经济制度[ J].世界环境, 2000,(4):14-17.[ 4] 罗梅,徐争启,马代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1(4):5-6 [ 5] 刘劲松中国矿产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2009.2(2):8-9 [ 6] 姜建军.保护地质环境, 保护地球[ J].中国地质2000, 27(8): 33-35.
第三篇:活动开发与实施总结
昌邑市青乡初中亲子共成长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总结 伴随着潍坊家长课程的开设,“亲子共成长工程”全面展开。农村学校面临的家长队伍成分复杂,对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关注度不够,教育方式欠科学,众多的家长缺少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常识,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和效能大大降低。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树大自然直”,放任孩子不管;“棍棒底下出孝子”,辱骂喝斥,拳打脚踢等错误方法亦屡见不鲜。攀比之风、溺爱之风、奢侈之风等使父母变换了角色,“全职”太太让孩子变成生活废品。家长大事小事,事事找学校。要么给校长热线电话,要么给局领导一封信,要么找班主任横眉冷对,没有从根本上科学教育孩子,而是一味推给学校。怎样让家长能够正确的了解和教育孩子,怎样使家长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又一关键课题,成为了摆在老师面前的重大问题。
“家庭问题”已成普遍,亟待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活动的实施主渠道是家长课程开课活动。我们学校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在家长课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奠基”的理念,以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的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学校,营造了“牵手两代,家校共建,给爱幸福”的和谐育人氛围。学校努力走“家教中心牵头,各部门联动,牵手两代课程搭台,家庭教育唱主角,家长自主参与”之路,着
力打造“龙头创规范,科研兴家教,评优促成长”的家长课程活动模式,以此构筑家庭教育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新格局,提升家庭教育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分班进行授课,注重课程实效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授课,确保活动效果。以班主任为主,把任课教师协调分配到各班级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每次授课,班主任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每个班级都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备课。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要结合本班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真正做到切实可行;二是精心设计互动环节,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优秀家长发言成为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学习中的“活教材”。三是开展“亲子共成长”亲情互动活动。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细化学生在家庭和学校里的表现,确保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四是征集家长意见建议,以便学校总结后加以改进,确保亲子共成长工程开展得更有实效。
2、关注弱势学生,落实家长课程
对学校的单亲、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学校统一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授课。学校把单亲孩子及留守儿童等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更深层的授课。学校通过全面调查,落实单亲、留守儿童等情况,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家长,由学校的心理教师及副校长对其进行统一授课,确保
孩子健康成长,做到有效开展学校的“亲子共成长工程”。
3、丰富活动形式,加强两代沟通
我镇人均土地较多,家长多以种田谋生,有些家长在农忙时节根本不能按时到校参加培训,这些家长的课我们就安排在了日常工作中,让他们在空闲时间到校参加学习,而他们的学习的形式不同于统一的授课过程,我们请他们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中间,听老师的课,看学生的学,让他们从中亲身体验并感受学生在校的学习与活动情况,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有
所了解,进而给学校提供必要的辅助学校搞好教育的家庭教育方法,给所有家长一个更好的启发。这一做法在我校效果颇佳,不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质量也在家长的“监督”下有很大提高。尝到了甜头,又针对农闲时候不少家长到学校询问学生表现,我校又在两个级部的四个班级开展了日常的“家长进课堂”实验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密切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4、发放“家校联系反馈卡”,携手共育桃李成由班主任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每周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学习情况等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填写在卡片上如实地反馈给家长;而学生在家的表现,则由家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卡片上我们设计了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习惯养成情况,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要求等内容,家长盖章签字后,由学生在周一交给老
师,由学校进行总结,并以此作为月评及年终评选优秀家长的重要依据。
5、公开手机号,育子一线牵
我们向学生及家长公布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电话,做好日常家校的联系工
作。为了方便学生,方便家长与学校取得联系,我们公开学校领导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电话,有些学生没按时回家,有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乐观等情况,便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学生的日常表现得以全面了解与沟通,这一做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极大好评。
6、评优树先,以榜样力量促活动实效
我校对优秀家长“月评”活动成效明显,学校根据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情况、“家校联系卡”的填写反馈情况等评选出本月的优秀家长,利用周一升国
旗时,发放“优秀家长奖状”,由学生为家长上台领奖。这一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家长的监督力度,他们会不时地向家长询问:最近和老师打过电话吗?我的表现你给老师说了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你完成了吗?你的笔记写得认真吗?而“优秀家长奖状”的幅射效用也使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活动大大推动了亲子共成长工程的深入开展。
经过我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有多位教师的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王咏梅老师的《致儿子的一封信》在《共成长》第二期
发表,杜江老师的《妈妈我想对你说》在《共成长》第五期发表,王建博老师的《构建和谐班级,共创美好明天》在《教育科研学刊》发表,并且有多名学生的文章在《共成长》上发表。
第四篇:武钢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的决策与实施
武钢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的决策与实施
编者按:武钢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决策与实施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为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并通过实施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战略,加大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举措,全面提升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软实力,将武钢相关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产业集群,成为武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的支柱产业。准确把握相关产业发展定位,科学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1.1 武钢发展相关产业的有利条件
武钢相关产业起源于为钢铁主体服务而先后建设、设立的相关配套、辅助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产业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①武钢相关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钢铁配套产业体系,积累了一大批技术、管理和高技能人才,部分产品具有较强品牌优势,为武钢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武钢钢铁主业的发展带动了部分相关产业的发展。部分相关产业配套主业发展,实力显著增强。③武钢钢铁主业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内部市场空间。④随着城市建设和国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实施,大批相关产业企业面临着搬迁和改造,为相关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难得机遇。⑤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武钢发展综合利用产业、现代城市服务业、物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1.2 明确相关产业发展定位
武钢深刻认识到,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重视钢铁主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把相关产业发展上升为集团发展战略,将相关产业由钢铁主业的辅助、配套产业上升为武钢集团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才能实现武钢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武钢不断深化对相关产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相关产业的发展定位。
1.3 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2010年武钢在总结“十一五”成绩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及目标。2011年武钢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由单纯的生产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由内陆发展向沿海、国外发展转变,打造“质量武钢”、“数字武钢”、“创
新武钢”、“绿色武钢”、“幸福武钢”的发展思路,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由一业为主向一业特强、适度多元化转变”,以钢铁主业为核心,以钢铁资源产业链、服务供应链、产业技术链为基点,在提高钢铁产业链总体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和市场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走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相关产业,尽快形成布局清晰、重点明确、管控有效、具有强大盈利能力的相关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物流、高新技术、冶金工程及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金融和现代城市服务等九大相关产业板块。到2015年,相关产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以上,占集团公司收入35%以上;力争2-3家企业成功上市,4-5个板块达到百亿元产值规模,并进入国内行业前十名。全面推进战略及规划实施,提升相关产业综合实力
2.1 建立战略规划实施体系,有效推进战略实施
武钢定期编制滚动规划,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规划内容。制定投资计划,确保规划项目落实。各相关产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细化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并大力予以推进实施。武钢形成了“以总体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五年规划为指导,以滚动规划为抓手、以投资计划为支撑”的相关产业战略规划实施体系。
2.2 加大相关产业投入,提升产业规模和创效能力
“十一五”期间,武钢完成相关产业投资172.37亿元,相关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武钢继续加大相关产业投入,规划投资390亿元,大力发展优势核心产业,着力培育潜力产业,积极推进规划项目建设和达产达效。截至2012年底,已建成22个重点规划项目、开工在建42个项目、批复待开工10个项目,另有64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010-2012年,相关产业累计完成投资80多亿元,一批投资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并达产达效。
2.3按照“五换”原则推进合资合作,以多元共赢方式加快相关产业发展
武钢在相关产业投资策略上坚决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以往投资项目资金全部由武钢自筹的方式,按照“存量换增量、资源换效益、资产换投资、市场换发展、时间换空间”的资本运作原则,采取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国际国内优秀企业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以多元共赢方式加大相关产业投入和加快规划项目的实施。
2.4推进相关产业整合,构建九大核心产业板块
2005年以来,武钢按照效益最大化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推进相关产业板块整合,按照“同产业归并、同产品归类”的原则,对货运物流、港口、资源综合利用、钢材深加工、装备制造、生活后勤、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实施了分步有序的产业整合,通过实施专业化集中与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逐步构建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物流、高新技术、冶金工程及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金融和现代城市服务等九大核心产业板块,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相关产业集群,提升相关产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实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相关产业发展的活力
3.1 建立董事会制度,构建适应市场的科学高效决策机制
2012年武钢在江北公司等11家相关产业全资子公司全面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制度,使决策权和执行权适度分离,构建权责明确、有效制衡、运转协调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对董事会的授权体系,进一步扩大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为相关产业适应市场竞争、科学高效决策提供了体制保障。
3.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支持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为充分调动相关产业单位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强做大相关产业,武钢按照“放权、支持、协调、服务”的发展思路,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2011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相关产业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意见》,武钢各部门研究制定各专项支持政策,一批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如适度下发投资审批权、拓展相关产业融资渠道、创新人才激励模式的制度相继出台。为加强对相关产业的协调和指导,武钢还确定一名公司领导负责相关产业,专门成立了相关产业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定期召开相关产业经济活动分析会,协调解决相关产业问题,全面支持和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3.3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增强相关产业发展活力
为调动相关产业单位积极性,武钢对相关产业单位进一步放权,下放经营管理权、投资审批权、机构设置权和人事管理权,最大限度的激发相关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在钢铁行业率先实行自主经营承包,建立自主经营风险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实行职工工资与效益联动,激发相关产业自主创效的积极性。二是积极推进分层分类投资审批模式,逐步扩大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三是在核定的机构数量范围内,进一步下放内部机构设置权,允许自主设置与调整内设机构和职责。四是进一步下放干部管理权、用工权、薪酬分配权。
3.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相关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赋予相关产业单位自主引进人才权限,支持其引进紧缺急需人才。二是赋予相关产业单位自主人才管理权限。三是加大相关产业单位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1 依托钢铁主业发展,迅速提升相关产业规模
钢铁主业的规模扩大给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武钢相关产业依托钢铁主业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焦化公司随着钢铁主业的发展需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为配套武钢青山本部1900万t粗钢生产能力,建成投产国内最先进的7m焦炉,形成11座大容积焦炉、690万t的年产能规模,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焦化行业第二位。
4.2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占领高端和新兴市场
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武钢着力推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经营模式,占领高端和新兴市场。国贸总公司加快全球经营布局,由生产保产型向国际贸易转型,工程技术集团由技术保产向高新产业转型。江北公司抓住汉阳钢厂、江南燃气公司淘汰落后产能的时机,完成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优化工作,加快实施汉阳钢厂、江南燃气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城市服务公司由内部保障向现代城市服务转型,推进多元化业务组合及资源配置,组建合资公司拓展外部市场。建工集团实现业务领域由冶金工程向市政工程、经营模式由工程施工承包向BT(建设-移交)方式的转型。
4.3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武钢外部市场
武钢按照“走出钢铁主业、走出内部市场、走出地域限制、走出单一资本、走出行业限制”的“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相关产业单位拓展外部市场,扩大外部市场份额,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海外矿产资源事业部面对武钢矿石资源严重缺乏、矿石价格完全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采取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低价进入国际矿业市场的难得机遇,走出地域限制,海外资源量从“零”起步到拥有数百亿吨权益量,2010-2012年海外项目运回权益矿达2200万t,武钢实现了海外资源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和国际化经营的长足发展。加大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不断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5.1 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相关产业发展后劲
武钢不断完善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体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创造力。依托武钢研究院,成立武钢研究院江北分院和武钢研究院耐火材料研究中心,建立产研体系,提升相关产业研发能力。成立建工集团钢结构设计研究院,并组建钢结构事业部,抢占钢结构市场制高点。
5.2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武钢根据相关产业“十二五”规划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组织成立相关产业信息化建设专家小组,制定相关产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相关产业信息化建设,大力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物流公司建立武钢物流GPS车船监控平台,实现了产成品在途信息的全流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氧气公司瞄准世界一流水平,打造数字氧气,用两年时间推进ERP信息化建设,彻底改变老旧管理模式,提升了科学管理能力。
5.3 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武钢在相关产业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通过强化基础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对标找差距,降本增效,推行精益六西格玛、卓越绩效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相关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氧气公司深入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与世界先进企业对标找差距,企业管理水平位居同行业前列,2011年成功问鼎“第十一届全国质量奖”,成为工业气体行业唯一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得者。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提升相关产业的软实力
6.1 秉承武钢核心价值理念,积极打造相关产业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武钢相关产业单位大力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在秉承武钢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单位各具特色的文化亮点,为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工程技术集团坚持“大胆吸收,各取所长;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融合提炼,突出特色”的方针,打造“高新”文化,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建工集团结合建筑行业特点,奋力开拓外部市场,打造“铁军”文化,有效拓展了外部市场。国贸总公司通过重视员工培养,增强员工对家的认同感;公开公正选拔人才,增强员工对家的荣誉感;关爱职工,增强员工对家的归属感,打造“家”文化。
6.2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进一步壮大“走出去”的竞争实力
武钢在发展相关产业的时候注重发挥武钢品牌优势,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进一步壮大相关产业“走出去”的竞争实力。氧气公司通过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武钢”牌稀有气体产品被评为首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知名品牌产品”。耐火材料公司利用“武钢”的品牌效应,成功开拓日本JFE转炉镁碳砖市场、印度JSW炮泥市场,“武钢耐火”品牌知名度在国际市场获得快速提升。现代城市服务公司“武钢咸伙计”盐汽水正在申报武汉市著名商标,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
6.3 坚持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落到实处,着力打造“幸福武钢”
武钢在相关产业发展中始终牢固树立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的思想,不断焕
发相关产业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基本形式,不断探索并实践民主对话会、值班厂长(经理)、职工监督员等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相关产业子公司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推动职工从参与管理到参与治理的转变。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五大类基本保险”实现了全员覆盖,并建立了“五道防线”的扶贫帮困体系。深入推进“快乐每一天”职工文化活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第五篇:2017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
“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
2017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
主办单位: 联合国人居署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
协办单位: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 承办单位: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执行单位:东浩兰生集团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展会时间:2017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
展会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上海市崧泽大道333号)展会面积:50,000㎡
展会负责人:毕静(经理)手 机:137 6191 3790 展会介绍
“世界城市日”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它来源于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并以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总主题。“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
为了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与《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委发〖2016年〗13号)文第41条:“依托世界城市日,开展国际城市建筑博览会”的具体要求。
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以下简称“城博会”)作为上海市住建委标志性的品牌活动。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筹备下,上海国际城市建筑博览会将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两大关键词,在“世界城市日”这个平台上,从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来展示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阶段性成果,打造专业类高层次国际性“精品”城博会,使之成为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一张新的“名片”。
2017第三届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以“城市治理,开放创新”为主题,以当今世界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的前沿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材料技术与产品为展示交易主体,皆在打造一个为实现国内外城市管理者、市场、企业间的良好互动,促进技术交流、贸易洽谈、交易合作的国际性平台。
展示范围
一)城市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利用:
1、水污染治理:污水/废水处理、沉淀/分离装置、搅拌器/格栅/过滤器、重金属去除、面源污染治理、材料药剂、膜与水处理、海水淡化、加药消毒、油水分离与气浮设备、曝气设备、中水回用、给排水与泵管阀、二次供水与智慧水务、下水道系统、雨水收集利用、洪水防控,过程控制及自动化;
2、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回收治理、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室内空气净化、新风系统、除
石漆,彩色饰面砂浆,新型功能涂料,墙体装饰材料,门窗幕墙,建筑防水,原材料、部品件及机械设备,阻燃材料;
2、房屋系统板块:旅游休闲房屋,新农村建设房屋,主题公园,储能箱,石油特种,房屋系统,集成配套,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配套,旅游休闲篷房,庆典活动篷房,广告展示篷房,仓储物流篷房,军用特种篷房,篷房配套;
3、建筑舒适系统板块:环境控制,净化治理,功能材料,检测仪器,洁净技术,空调清洗,科研成果,暖通类产品及技术,空调类产品及技术,智能控制类产品及技术,通风类产品及技术,建筑新能源类产品及技术,建筑给排水类产品及技术;
4、装饰建材及设计板块:意大利品质家居,别墅及高端建筑建材,别墅及高端建筑智能系统,别墅及高端建筑舒适系统,别墅及高端建筑休闲健身产品,别墅及高端建筑环境艺术,别墅及高端建筑室内装饰类;
5、建筑施工技术板块:模板系列,脚手架系列,各种高空施工技术平台,混凝土技术与装备。
(五)城市绿化园林
1、园林设计:园林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花园设计、别墅设计、居家园艺设计及施工;
2、花园家具:花园与庭院设施、家俱及用品系列:花园、庭院、户外、公园、小区、别墅用各款木、铁、铝、藤、竹、玻璃、大理石、花岗石等休闲户外桌椅台等;
3、景观装饰:庭园用品及景观雕塑装饰品系列:各类装饰护拦、铁花、喷泉、花盆、花篮、伞座、蜡台、假山、喷泉、园林景观、园林雕塑、景观灯饰及灯具照明设备、人造草皮、凉亭、光棚流水瀑布、仿山水石、地面图案铺砌等;
4、施工技术:绿化苗木、花卉、造型盆景、草坪及屋顶绿化和施工技术;
5、园林雕塑:园林防腐木及防腐木结构、塑木、木屋、木雕、摆饰和用品,园林石景、雕塑、观赏石;
6、园艺材料:户外铺装、绿色建材(屋顶、地砖、立面等)、生态环保装饰材料(涂料、膜、室外娱乐设施等)。
论坛安排(暂定)
1.“气候适应性建筑”论坛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规划与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 2.“固废利用”论坛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材专业委员会 3.“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修缮”论坛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住宅专业委员会 4.“绿色建筑与健康环境”论坛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筑运行管理专业委员会 5.“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节能”论坛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绿色建筑设备设施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