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罗贯中对三国人物的塑造
试论罗贯中对三国人物的塑造
指导老师:吴明贤作者:刘强准考证号:110299100487
[内容摘要] 《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其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故事情节基本据于史实。但文学作品并不等同于史传作品,其间加上作者的观点立场的影响,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完全忠实于历史本身。本文试图对罗贯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表达技法,思想认识作一分析,并从历史角度来客观看待这一现象,以发展角度予以阐释。
[关键词]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
[正文]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属古典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强。三国演义同时又是一部史传小说,演述了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贼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浚灭吴为止之九十七年间史事。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心故事是魏、蜀、吴三国的纷争;所谓“演义”,是将历史事迹 演成小说。既然是小说,那么就有作者的渲染与穿插,像空城计在正史“三国志”〈晋陈寿撰〉中并未记载,与历史不符,不能将它视为真实的事情。
罗贯中是流落江湖的文士,天下大乱,他怀才不遇而专心著述历史故事,藉以抒发胸中不快。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盗匪蜂起,三国鼎立时,争战连年,那时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佳话频传,有许多壮丽雄奇、可歌可泣的故事流传后世、活跃于民间。
三国演义小说的主旨,不外乎“忠孝节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义方面特别力宣扬。自王莽篡汉,经东汉刘秀到三国,忠的道德挫折而义抬头、被标榜,作行为标准。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孙权表现仗义江湖的本色,三国的人物故事显出浓厚的义的色彩,是真正的在演“义”了。满清入主中国,自命为大义之举,开国的几个皇帝都很欣赏“三国演义”这部奇书,目的是要牢笼汉人,基于大义而效忠清朝皇室。于是风行草偃,三国演义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读物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文言跟白话相差无几,文字简洁流畅,章法严密紧凑;虽然有些杜撰了“迷信”,如借东风、诸葛装神、木牛流马,但仍对一般群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又“叙事说理委婉动听,描绘人物栩栩如生,资料取舍精微切当,情节发展高潮叠起”,颇有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不仅故事精彩,其更大的价值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给后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一下这部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得与失。
一、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就:
(一)、罗贯中三国人物塑造的表达技法:
1、白描: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有时,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1-
性格。如 “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中,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托不知,继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当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闻言失箸的缘故,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
2、对比:罗贯中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塑造不同性格的人
物形像。为了表达作者汉室正统的历史观,刘备被塑造成为“仁爱”的代表,作者在小说中不惜笔墨,以大量篇幅来刻画刘备之“仁”,比如,第四十一回中,曹操杀向樊城,孔明知其不敌,劝刘备弃城而走,这种时候,本应轻装而行,刘备久经战事,不会不知,但“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刘备携民渡江之时,只见“两县之民,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由于刘备的“仁爱”,所以才有“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在这里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而对于小说中的“奸臣”曹操,作者又夸大了他多疑、残忍、奸诈的一面,如在小说第四回中,曹操与陈宫逃至吕伯奢家,吕伯奢为款等曹操,出门沽酒去了,因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遂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后吕伯奢沽酒回家,也被曹操砍死途中,陈宫说他:“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成了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与刘备的“仁爱”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3、陪衬、烘托:《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
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为了“状诸葛之多智”,作者还以多个人物加以陪衬和烘托,如徐庶本已是大智之人,其向刘备推荐孔明之时,“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若此人肯相辅佐,何愁天下不定乎!’再如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罗贯中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因此也才有小说中的“孔明三气周公瑾”和“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
人又折兵”的经典故事。
4、夸张: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大量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目的也是为了
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第四十二回中,子龙将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刘备摔婴儿这一情节刻画得十分传神,既表现了他对良将的“爱”,也间接显示了他的“伪”。
5、张冠李戴:书中第四十六回,周瑜见诸葛亮识破了他的反间之计,决意
杀之,于是找了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诸葛亮去做,叫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而诸葛亮则说只消三日,便可交纳十万枝箭,否则甘当重罚。于是便有了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作者这一段无非也是为了“状诸葛之多智”,但事实上,据《三国志·吴主传》引《魏略》说:“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那么借箭的主人公应该是孙权而非诸葛亮,但三国演义中的主角是诸葛亮,所以聪明全到了孔明一个人身上。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情还不止一处,比如第九十五回中,蜀军失了街亭,司马懿杀向西城,诸葛亮此时手中无兵,乃大开城门,使二十余百姓在城门内外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自己却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让生平谨慎的司马懿疑有伏兵,不但不敢进城,反而退兵而去,演绎了一出千古传奇,然而历史却并非如此,真正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梁国天监二年,魏国遣将攻打梁国阜陵,当时的阜陵守将冯道根正在修建城墙防御工事,不仅城基未牢,而且城内兵乏。面对气势汹汹的魏军,阜陵守军大惊失色。这时,冯道根显示出了武将必须具备的沉着冷静。他下令广开城门,并换上轻便的服装登上城楼。然后再派遣城内仅有的两百精锐士兵出城迎战,将魏军的先头部队打败。魏军看到冯道根气定神闲的端坐在城门大开的城楼上,并且首战失利,竟就此退走。这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空城计”,诸葛亮空城退兵,只不是罗贯中为了塑造人物而又一次张冠李戴罢了。
(二)、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贡献:
1、用文学形式记录历史,突破了枯燥的史实记录,引起广泛的阅读兴趣。
在中国古代,除了士大夫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由于社会的原因和自身文化水
平的局限,对历史的了解,无外乎戏剧、评话和民间传说等。三国演义这种史传小说的出现无疑又增加了一个为广大民众了解历史,增强历史知识的渠道。三国演义以文学的形式记录历史,让枯燥的历史变得有声有色,加以白话写史,以加工过的历史故事和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让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都喜闻乐见,为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文学的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以主观感情演绎历史,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三国群英形象。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
《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因此,小说塑造的一系列的个性鲜明的三国群英一方面符合小说的需要,也符合读者的需要。
3、以个人情感及民间的角度解读历史,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诉求。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
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成了“乱世之奸雄”。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汉正统”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诉求。
4、形象丰满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形象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忠厚老实”的刘备,“鞠躬尽瘁、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勇”当先的关公,勇谋兼备的赵云,粗中有细的张飞,勇武过人但朝秦暮楚的吕布,奸诈、多疑的曹操,疾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老奸巨滑的司马懿等等,他们的形象和故事都已为广大人民所津津乐道。
二、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不足及其原因
1、不足:
① 未能认清历史发展规律,朝代更替的合理性及其演进方向
三国演义在描写历史事件时信奉历史的宿命循环论,强调“天下大势,合久
必分,分久必合”,作者极端蔑视黄巾军起义,称之为“流寇”“反贼”,突出
了作者的封建思想局限性,把“王道正统”看成天经地义,对于社会的进步
和朝代的更替没有正确的认识。
② 保守的思想,使重点集中在“蜀”的角度上
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作者把曹操统一全国的战争看成是“造反”,只
有“蜀汉”之道才是“王道”,因此,小说就透露出一个倾向性,“尊刘贬曹”,作者把重点集中在“刘”这一边,不管是对事件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塑造,都是浓墨重彩,而对于曹、孙一边,则轻描淡写,即便是写曹孙两家,也是为了突出“刘”这一家,比如写颜良、文丑、典韦、于禁是为了写关羽,写周瑜、司马懿是为了突出诸葛亮,写曹操的奸诈狡猾是为了写刘备的长厚仁爱。总之,小说的一切描写都是为了写蜀汉,写王道正统,这样的写法也注定了小说的历史局限性。
③ 人物塑造脸谱化,性格单一
对人物塑造的脸谱化是小说的一大缺陷,这表现在描写人物时,相同类型的人物都是一个形象,不管是长相,还是语言都没有太大区别。人物的性格固定,缺少发展变化,人物从出场一直到最后,一成不变,人物塑造有简单化、肤浅化倾向。
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说《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
智而近妖”,正是小说人物塑造脸谱化的写照,比如写曹操,作者重点突出其奸诈残忍的一面,比如杀吕伯奢一家,梦杀卫士等等,然而对曹操“横槊赋诗”的文学才能,取文姬归汉,让铜雀妓分香卖履和其唯才是用,对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重大贡献以及在内政方面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等这些正面的东西不是鲜有涉及,便是
潦草塞责。也许这是封建史家或世俗说话人和罗贯中这些小说作者的局限性吧。
2、本源探究:
罗贯中这样塑造人物,究其本源,一方面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强调
名正言顺,另一方面,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经历了元末的战乱和明初的动荡,主观上渴望统一、安定的生活。
《三国演义》的读者,绝大多数都是站在尊刘贬曹的立场上,以刘备为汉室
正统,以曹操为朝廷之贼。《三国演义》之所以给人这种感觉,是因为作者要更好的表现小说里的矛盾冲突,势必要选出两个正反两个对立面,使读者感到善恶分明,立场明确,有更深刻的印象。其实“尊刘贬曹”这种汉本位思想在南宋时期即已形成。当时,南宋的统治阶级软弱无能,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苟安于半壁江山的现状,情况与三国时期处于西南一隅的蜀汉有些类似。金人占领的北方地区人民渴望统一,但不是金的统一,而是宋的统一,时刻都在“南望王师”,南宋的广大人民又无时不在渴望北伐,希望能天下一统。南宋朝廷为了使统治下的人民安于现状,就尊作为汉室苗裔的刘备为先主,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为国贼,以消除人民心中光复山河的愿望。
在这部名著中,罗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
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以上原因。
但是瑕不掩瑜。一方面固然有不完善之处,另一方面作者出发点不在于树碑
立传,不在于传载历史,只是以文学角度来娱乐民众,反刍历史,表达普通人对战乱的厌弃和对和平的向往,对统一、安定的永恒追求。它不仅完成了自己的思想表达,更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历史感喟,更是为世人奉献了一本好书,塑造了一群战乱年代的英雄人物形象。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
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也的确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罗贯中《三国演义》,岳麓书社2001年9月第1版。
2、陈寿《三国志》,作家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4、聂绀弩,《<三国演义>前言》。
5、一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第二篇:三国主要人物评析
三国主要人物评析
全书人物有四百多人,成功的有十几人,性格最鲜明、特征最突出的是“三绝”。
一曹操
(一)曹操主要事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绍闻孙权拒绝同盟与曹操结盟,大怒,聚集冀州 青州 幽州 并州之兵 75万 杀向许都。官渡是许都的门户,曹操领兵10万守御官渡与袁绍对战。袁绍不用良言,听信别人的离间之语 沮授和田丰不能被他用,全关了,张郃高览被迫投靠曹操 许攸被袁绍怀疑 赶走 许攸投靠曹操 说操火烧乌巢 乌巢守将无用 乌巢被劫 粮草全无 袁军崩溃 最后袁绍带八百余骑逃回邺城 相争汉中
曹操献刀 董卓专权,朝廷重臣议论如何除掉他。曹操借王允宝刀,说要假意献给董卓希望乘机刺杀董他,王允给了他刀。曹操藏刀来到董府,等到一旁伺候的吕布走后,与说些闲话,乘董卓不耐烦倒向床上时拔刀企图行刺,被董卓从镜子中发现。曹操忙撒谎说是来献刀的,然后把刀呈给董卓,自己急急忙忙逃跑了。董卓醒悟曹操来意,急忙命人捉拿曹操。
杨修之死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忄享)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忄享)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忄享)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忄享)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跣足迎许攸 官渡之战中,曹操粮草已绝,眼看就要撑不下去,这时袁绍方的许攸叛逃前来,曹操知此人必有机密相告,大喜之下顾不得穿鞋,赤脚便要来迎许攸,许攸深表感动,果然如曹操所料,许攸将袁绍藏匿粮草的秘密地点透露给了曹操。曹操连夜派精兵烧了袁绍的粮草,终于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哭奠典韦 典韦早年随曹操起兵 一直是员猛将 此人和曹洪一样数次救过曹操 建安二年 曹操征讨刘表时 张绣在宛城投降曹操 但曹操看上张绣的婶子 并把她带回自己帐中日夜饮酒作乐 后张绣觉得曹操欺人太甚便起兵欲杀曹操 当时曹操身边就典韦一人 手中的武器又被张绣的手下胡车儿设计骗走 于是在保护曹操逃走的过程中 一人身中数刀仍未倒下 后以敌人尸体做武器 最后站立而亡 曹操在逃走后后悔不已 便祭祀典韦 乃至大哭
疑杀吕伯奢
疑杀粮官 曹操攻打寿春城但是好攻打下来,打了一阵子,打不下来,眼看粮草快完了,怎么办呢?他把粮官王垕叫过来,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你给我小斗放粮。粮官说这样做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士兵、将士吃不饱,马上不抱怨我吗?曹操告诉他,你不用管,我来替你承担责任。王垕只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果然下面的将士一片大哗,因为当天就吃不饱肚子,怎么办?然后曹操又把这个王垕叫过来,告诉他我要向你借一样东西,这王垕说我有什么好借给您的,“你的头”,要借他的脑袋。这王垕说我无罪啊,是您让我小斗放粮,为什么要杀我啊?曹操说我知道你无罪,但是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所以就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家里的妻儿老小我把他们养起来,你安心的走吧,把王垕推出去斩了,告诉大家这是粮官王垕办的事情,王垕就这样为曹操的伟大事业献身了。
曹操梦中杀人 曹操对自己的亲近都猜疑,说自己梦中好杀人.叫亲近在他睡觉的时候不要靠近他.后来这个亲近去给他盖被子的时候被他杀了,然后回床上继续假睡,等醒来时,“问”众人得知,是他杀的,于是将其厚葬
白门楼杀吕布
吕布和曹操对峙,确实已经兵尽援绝,当时他是依靠下邳城高壁后,想要死守,可惜曹操决堤,水淹下邳,这是真的,但吕布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守,最后由于和自己内部的将领发生了矛盾,对方也认为吕布已经没有了希望才里应外合抓住了吕布。
评议:曹操爱惜、招纳人才人才,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道德和人品必须要过关,必须对自己的国家或主公忠心不二。所以,当武艺最高、异常骁勇的吕布曹操被伏后表示愿意归降,并向曹操陈述了“明公所虑,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的利害关系后,求贤若渴的曹操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问站在一边的刘备“如何”,这说明曹操对吕布这样一个武艺超群的猛将是喜爱的,甚至想象到一旦拥有吕布便会使自己如虎添翼,在内心里是准备接受的。但是在刘备不怀好意、煽风点火般的提醒下,曹操回想到吕布曾经为财而一刀砍下了义父丁原的头颅,为色而一戟刺穿了义父董卓的咽喉,认识到吕布确实是一个反复无常、卖主求荣的豺狼蛇蝎般小人的时候,曹操的思想发生了动摇。尽管吕布身怀刘、关、张三人联手都打不赢他的绝世武功,本来就疑心很重的曹操也断然不敢留在身边,以免除引狼入室、养虎为患的忧虑。于是,曹操果断的下令把吕布“先缢死,然后枭首”,这也可以看的出曹操对于如何处置像吕布这样一个品质恶劣、卖主求荣的卑鄙小人,在内心上是狠毒的,在手段上是残忍的。吕布的死,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不但一直没有被曹操所用,为曹操的称霸事业打过一次仗、立过半点功,反而多次与曹操为敌,在濮阳一战中使曹操险些丧命,曹操对吕布恨之入骨,并凶残的杀了他,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望梅止渴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丢失了找到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丰富,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把部队带领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割发代首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赤壁之战
平定关中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二)曹操评析 是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具有深广内涵和鲜明特征,是一个价值和道德判断上被彻底否定的人物,美学评判上不朽的典型。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1.奸 残暴、权术,是经典的阴谋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罪孽。年轻时许邵为其看相,预言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听了之后,激动不已,每天盼望**的到来。最能体现其残暴本性的是大量杀人。
其一,中风诬叔。初尝奸诈的甜头,获得了自由空间。
其二,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借谋反杀人:除掉政治对手,扫清夺权障碍,展示出无中生有、造谣的力量。仅一次就杀掉了伏皇后、董贵妃、马腾、伏完、吉平等七十余个强劲对手和七百余口无辜者,连怀孕五个月的生命也不放过。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水军都督
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
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来源:zxxk.com] 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
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
其三,狡诈善变(对部下、朋友)。
刺卓。由刺杀到献刀,由凶相到媚态,在瞬间完成角色的转变,不露声色,入情入理,非常人所能做到,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又获得了英雄的美名。
释辽。张辽被擒归来,先是拔剑在手,定要亲自杀掉张辽,此时,刘备挽住他手,张飞跪求于前,他立即明白了杀张辽弊大于利,瞬息之间,电击雷轰的脸上变得春风荡漾,掷剑在地“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这一招效果明显,既收买了人心,又延揽了大将。
哭笑。哭笑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赤壁之战后三次中伏时的三次大笑,以激励将士们的勇气和斗志,逃出重围后,真正地解除了危机,却捶胸顿足的大哭了一次,大哭早死的郭嘉,如郭奉孝不死,那有今日之败。这一哭,既祭奠了死者又骂了生者。多么反常又多么具 有深意。
谎言。官渡之战时与许攸的对话。“可支一年”、“半年耳”、“三个月”对别人的真诚,也使用谎言,一点也不脸红,训练有素。
2.雄 即英雄的一面,毛泽东评价说,曹操是一个英雄。
他有头脑、有眼光、有胆略、有气魄、有自信,文才武略,样样超人。青梅煮酒,以英雄自许;横槊赋诗,以周公自比。
(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其一,识关公于弓马手之时,说服袁绍让关公出战,斩华雄前斟酒壮行;始终与关公交好,关公义释曹操。识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徐晃本是袁绍之将,后为曹操用。毛宗岗说:“操爱才如此,焉有不得天下。”
其二,烧信,是收买人心很高明的一招。事情发生在诸侯混战,社会无序的时候。官渡之战刚刚结束,在战利品中发现了许多不愿看到的东西——部下写给袁绍的信件。如何处理,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要杀这些人,那很 简单,要用这些人,使这些不坚定分子,成为了死 心塌地的拥护者,是很需要智慧的。他知道羽毛未丰满,需要人才。此招实从晋公子重耳“摘帽”那招变化而来。
其三,不做皇帝,顾全大局。三国的元老,只有曹操没有做皇帝。但他的权利最大,他只做“周文王”,把唾手可得的“皇位”,当作遗产,留给了儿子。他怕树敌太多,激怒天下,他要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为儿子扫清障碍。
3.足智多谋。在三国的人物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曹操都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一生打过许多漂亮的仗,最能体现其智慧的是一些败中取胜的战斗。
其一,败中取胜。濮阳之战,与吕布的一场战事。先败后胜。潼关之战,虽是败得狼狈,但比司马懿要光彩得多。(割须、弃袍、以旗裹头;司马懿被吓后,跑了五十多里路才停下来,第一句问话是“吾头尚在否?”
其二,转嫁危机。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又能坐收渔翁之利。
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 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 仁。
二、关公
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和民间都修关帝庙,各行各业的人都敬奉关公。关公是一个超时代、超阶级的艺术典型。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隨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后人有诗叹道: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关羽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但他用现代的话说比较自恋,容易瞧不起别人,五虎大将军中有黄忠一位老将,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但关羽嫌其老,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统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可以看出,关羽的缺点是刚愎自用,骄傲自满,为他后来的兵败被杀也埋下了伏笔。
1、神勇。他不只是万人敌。他战胜敌人不是靠力量、武艺、技巧、战术,而是凭一种磅礴的气势,任何强大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华雄、颜良无不如此。斩颜良,刀起头落,干净利落 ;死后还能显灵,使曹操落下了头痛的毛病。
2、大义
其一、信用、忠诚。一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哥哥。死后化为神还在为蜀汉出力。
其二,超越性。超越集团和阶级的利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关公得到了各阶层和各类人的崇敬。官方的、民间的、正义的、邪恶的甚至连小偷、强盗也敬之若神。如义释曹操。
其三,不变性(稳定性)。土山约三事。让关公的义经受各种艰难的考验。这种义不是任何力量可以改变的。
3、傲气
听不进意见,导致了败走麦城而丢失荆州。与马超比武,要马超出丑。因为黄忠,不受五虎将封号。因此,关公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三、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诸葛亮何以成为第一主角,而不是刘备、关羽,年龄是最关键的因素。
1、智。集中华民族智慧于一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计民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智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大智慧。隆中对策中充满了辩证法和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策中的两可两不可和曹操由弱而强、袁绍由强而亡的分析充满了辩证法。他告诉了刘备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聪明是一般的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聪明者。具有大智慧的人,一个时代不会很多。这主要指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
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当作者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加在他的身上时,显得那样自然可信。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位之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 为之,最后病逝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3、德。道德楷模,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马谡,自贬三级,还重用马谡儿子;西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孔明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他一生在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四、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为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谊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现代人似乎都对刘备评价一般,认为他没有英雄气概,缺乏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遇见挫折与困难便痛哭,并多次“苦绝于地”,以博得周围人对他的同情,从而为他卖力。但是,我认为,刘备此人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他心怀仁义,心胸宽阔,博爱天下,从他逃离樊城时携民渡江时,从船上望见两县之民,“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时,大哭,说:“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左右多次劝他暂弃百姓,现行为上,他泣曰:“距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当手下干将赵子龙单骑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时,双手递于玄德,刘备接过,掷之于地下,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从而笼络人心,以至于赵云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所以,刘备身边的人,都对其忠心耿耿,极少有背叛之心。而且,作为一个领袖,并不一定要武艺超群,或才华超众,只要能做到“三会”即可,“会听”,“会用”及“会赏罚”。在我看来,刘备能广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懂得敬重和珍惜人才,三顾茅庐以求得诸葛亮,将士立功马上赏赐,触军法则马上惩罚,已经做到的“三会”,所以我认为刘备可以算是一位成功的领袖。汉高祖刘邦不也是因做到这三点从而打败了实力比自己强得多的项羽吗?
五、孙权。吴大帝,孙权(182-252)。孙权,字仲谋,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聪明机智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转战,参与平定江东,孙策猝亡后,孙权接掌江东。再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领导东吴在赤壁战胜曹操。使天下成三国鼎立之势。北拒曹操,西抗刘备。为一代明主,孙权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刚,有勾践之奇,这方面超过了曹操,刘备。但称帝后,变得刚愎自用,宠信小人,猜忌群臣,终给身后东吴留下祸根。孙权用人精当,但是缺乏政治远见,重视眼前利益,没有统一全国的雄图壮志,是一个守成者的形象,所以,我认为,孙权虽然势力强大,又有贤臣辅佐,但是只可以做一个王侯,但难成大器,做不了一代帝王。不能和刘备,曹操相比。
六、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三国中,周瑜仪表堂堂,又颇具才干,本文开头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便是描写的他,但周瑜的致命缺点便是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临死时还喊道:“即生瑜,何生亮!”。以至于后来这样的一代英豪竟然能被诸葛亮气死,甚是可惜。
七、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第三人,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飞,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二二一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张飞为人豪爽,性格粗狂,粗中有细,对刘备忠心耿耿,死心塌地,武艺超群,异常勇敢。但是他脾气暴躁,爱喝酒,常酒后误事,对下属也缺乏关心,以至于后来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所以说,张飞只能做一武将,执行命令,不能够托一治国大任。但总体看来,张飞是一个男子气概十足的英雄人物!
八、赵云(?-229)三国时蜀国将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初从公孙瓒,后来归顺刘备,为主骑。公元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逃。赵云身抱刘备弱子刘禅,奋力救出甘夫人,当他身负重伤,冲出重围,见到刘备时,刘备把婴儿扔在地上,说:“为一孺子,险折我一员大将!”刘备念其功,封为牙门将军。不久,又随刘备夺取成都,平定益州,历任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博昌亭侯。建兴五年(227年),随诸葛亮驻汉中。第二年,随军取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一年后病死。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胆”。毛泽东曾自比赵云,可见赵云的英勇,三国中,赵云相貌英俊,集“仁,智,勇,忠”为一体,几乎没有任何缺点,他的“单骑救主”的事迹更使其成为传奇人物,受大家敬重与喜爱。
九、吕布,三国中的战神,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单挑王的吕布。吕布,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后人有诗叹道: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提起吕布,大家都会想起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精彩情形,吕布身长九尺,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穿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廷戟。真是威风凛凛,十足的男子汉形象,其武艺可算是三国时第一。但是,此人见利忘义,有勇无谋,先投靠丁原,后杀丁原投靠董卓,又杀董卓投靠刘备,后又想投靠曹操,后终被曹操所杀。像吕布这样,虽然是一猛将,但心术不正,只能逞一时之能,惹杀身之祸是必然的。《三国》中出现了将近500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与特点,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希望大家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英雄所见略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三篇:三国人物
三国人物字 大全
曹 节(一回,十常待之一)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曹操(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曹嵩(一回巨高操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曹腾(一回,中常侍)曹洪(五回,字子廉)曹纯(五十一回 字子和,曹仁弟)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实为曹嵩子)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曹昂(十六回字子修,曹操长子,张绣军杀)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字子建 卞氏三子)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惇一眼,为其所杀)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曹休(五十六回 字文烈,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曹彰(六十八回,字子文卞氏次子 黄须儿,勇而无谋)曹真(八十四回曹 真 字子丹,大将军,大司马 为诸葛亮气死)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曹宇(一百六回 字彭祖,曹丕子,燕王)曹芳(一百六回 字兰卿,曹睿乞养之子,为王。被司马师废)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刘备(一回,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刘元起(刘备之叔父)
刘焉(一回,字君郎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之后。刘璋父。益州牧,患病疽死)刘恢(二回,代州太守)刘陶(二回,谏议大夫,为十常侍害)刘虞(二回,幽州牧 字伯安,平寇有功,封太尉)刘苌(二回,解渎亭侯。汉灵帝之父)刘范(十回,左中朗将)
刘辩(二回,汉少帝。废为弘农王,为董卓鸩酒害)刘晔(十回,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曹操谋士)刘协(二回,陈留王,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刘岱(五回,初为兖州刺史。字公山 降曹为张飞擒,为操黜罢爵禄)
刘表(六回,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刘繇(十一回,扬州刺史,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岱之弟,刘宠之侄)
刘艾(十四回,汉宗正)刘宠(十五回,汉室宗亲,太尉)刘 馥(四十八回 字元颖为曹操杀)刘璋(五十九回,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安)
刘 巴 字子初 刘 永 字公寿
刘 先 字始宗 刘 邠 字令元 刘 劭 字孔才
刘 放 字子弃 刘 宠 字祖荣 刘 勋 字子台
刘 陶 字子奇 刘 理 字奉孝 刘 琰 字威硕 刘 禅 字公嗣
刘 廙 字恭嗣 刘 瑢 字文衡 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丁管(四回,尚书,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丁封(一百十七回,吴将)丁斐(五十八回,渭南县令,被黜)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原配,无出)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丁廙(七十九回,廙(翼)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 为司马懿斩)丁立(九十七回,蜀将,病亡)陈 琳(字孔璋二回袁绍主簿,降曹)陈 耽(字汉公,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陈 蕃(字仲举一回,汉灵帝时太傅)陈 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射死)
陈 震(字孝起,二十六回,南阳人,袁绍谋士。归刘)陈 珪(字汉瑜 十六回,陈登父。)陈 翔(字仲麟 六回,汝南人,江夏八俊之一)陈 登(字云龙十一回,广陵人)陈 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陈 炜(十一回,太中大夫)
陈 武(字子烈,十五回,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陈 骞(一百十一回,字休渊 魏安东将军)陈 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陈 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陈 兰(十五回,袁术将)陈 纪(字元方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陈 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陈 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陈珪儿子)陈 泰(一百七回 字玄伯,魏尚书)陈 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陈 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将)陈 矫(字季弼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陈 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陈 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陈 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将)陈 俊(一百十二回,魏将)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抗:陆逊次子,孙策外孙
胡轸(五回,华雄副将,为程普杀)胡赤儿(九回,牛辅心腹,为吕布杀)胡邈(十三回,字敬才,侍中)胡才(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死于乱军)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胡华(二十七回,曾为汉议郎)胡班(二十七回,胡华子,荥阳从事,救关羽。后归蜀)胡济(九十一回,蜀昭武中郎将)胡质(九十六回,字文德 魏东莞太守)胡忠(一百二回,蜀将)胡遵(一百六回,魏将,征东将军)胡奋(一百十二回,字玄威 魏将)胡氏(一百十五回,刘琰妻)胡烈(一百十六回,字玄武 魏将)胡济(一百十五回,字伟度,蜀将)胡渊(一百十九回,字世元 胡烈子)胡冲(一百二十回,吴中书令)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董旻(三回,董卓弟)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董璜(八回,董卓侄)董母(九回,董卓母)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董允(八十五回,字休昭 蜀黄门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字龚袭
蜀掾吏,国亡忧死)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蒋钦(十五回,字公奕,九江寿春人)蒋奇(三十回,袁绍将,为张辽斩)蒋义渠(三十一回,袁绍将)蒋干(四十五回,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蒋济(七十五回,字子通曹军主簿。魏太尉)蒋琬(六十三回,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蒋延(一百八回,吴将。为诸葛恪贬为庶人)蒋班(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蒋舒(一百十二回,蜀将。降魏)蒋斌(一百十三回,蜀将。降魏)蒋显(一百十八回,蜀太仆)
郭胜(一回,十常待之一)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郭妻(十三回,郭汜妻)郭嘉(十回,字奉孝,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郭奕(三十四回,字伯益 郭嘉子)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郭攸之(九十一回,字演长 蜀侍郎)郭恩(六十九回,字义博 家中有鬼,为管辂卜出)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陈 宫(字公台四回,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韩珩(字子佩 汉末群雄之一袁绍的部将,官至幽州别驾)韩 馥(五回字文节,初为冀州刺史)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韩遂(十回字文约 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韩融(十三回,汉太仆)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韩猛(三十回,袁绍将)
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操杀)韩嵩(二十三回,字德高 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韩莒子(三十回,袁绍将)韩综(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韩浩(三十九回,字元嗣 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韩暨(九十八回,字公至 魏太常卿)杜睿(一百二回,蜀将)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杜袭(六十六回,字子绪 汉侍中)杜袭(七十一回,夏侯渊部将)杜琼(八十回,字伯瑜
蜀议曹、谏议大夫)杜微(九十一回,字国辅蜀尚书)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杜义(九十一回,蜀裨将军)杜预(一百二十回,字元凯晋镇南大将军)鲍 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鲍 忠(五回字叔义鲍信之弟。为华雄斩)鲍 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赵云所杀)鲍 素(一百十一回,蜀将,姜维帐下)何进(一回,字遂高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何顒(一回,字伯求 南阳人)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何宗(八十回,字彦英蜀祭酒)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何平(一百五回,蜀将)何曾(一百十九回,字颖老)何氏(一百二十回,孙皓母)何植(一百二十回,吴司徒)
程 旷(一回,十常待之一)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长子)程 普(五回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 使铁脊蛇矛)程 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程 昱(十回字仲德 东郡东阿人)程 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程 畿(八十一回,字季然 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程 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邓铜(九十七回,蜀将,病亡)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邓程(一百十三回,吴官)邓止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邓忠(一百十一回,邓艾子)
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孔 伷(五回,字公绪初为豫州刺史)孔融(五回,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孔昱(六回,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孔宙(十回,孔融父)孔秀、二十七回,东岭关守将,为关羽杀)
华歆(二十九回,字子鱼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头)华佗(十五回,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华雄(五回,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华 核(字永先 三国时 吴官员)
姜叙(六十四回,字伯奕 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抚彝将军)姜叙母(六十四回,杨阜姑,为马超杀)姜冏(九十二回,姜维父,汉天水功曹,羌人乱,没于王事)姜维(九十二回,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
贾诩(九回,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贾华(五十三回,东吴将)贾逵(七十九回,字梁道汉谏议大夫,魏建威将军)贾范(一百六回,公孙渊副将,谏言被公孙渊斩)贾充(一百十一回,字公闾,贾逵子,司马昭心腹)
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吐血亡)傅嘏(一百八回,字兰石 魏尚书)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蒯良(六回,延平人,字子柔)蒯越(六回,延平人,字异度,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公孙越(七回,公孙瓒弟,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公孙度(三十三回,汉武威将军)公孙康(三十三回,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公孙恭(三十三回,公孙康弟)公孙晃(一百六回,公孙康长子)公孙渊(一百六回,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
公孙修(一百六回,公孙渊子。为司马懿军擒杀,公孙渊子)
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高顺(十一回,吕布将。为操擒,杀)高览(二十二回,袁绍将,降曹)高干(三十一回 字元才 袁绍外甥,为王琰杀)高沛(六十一回,刘璋将。为刘备军斩)高翔(九十一回,蜀玄都侯)高柔(一百七回,字文惠 魏司徒)高定(八十七回,蜀越郡太守,结连孟获反,后又降蜀,封益州太守)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黄琬(六回,字子琰 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黄奎(五十七回,字宗文 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黄权(六十回,字公衡,西阆中巴人,刘璋主簿。降刘,右将军,光禄卿。兵败降魏)黄皓(一百十二回,蜀宦官。为司马昭凌迟)黄氏(一百十七回,诸葛亮妻)黄崇(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皇甫嵩(一回,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皇甫郦(十三回,李傕同乡)皇甫闿(一百十六回,魏将)
吉太(二十三回,字称平,皆呼吉平,洛阳人,太医,为操获,撞阶而死)吉邈(六十九回,吉平长子,字文然,起事为乱军杀)吉穆(六十九回,吉平次子,字思然,起事为乱军杀)
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关定(二十八回,某庄主)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字坦之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关索(八十七回,字维之关羽三子)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桓阶(七回,字伯绪孙策之军吏,与刘表有旧)桓范(一百六回,字元则,魏大司农,“智囊”,为司马懿斩)桓嘉(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桓彝(一百十三回,吴尚书,为孙綝杀)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管恪(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管宁(六十六回字幼安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管辂舅(一百六回)
边让(十回九江太守 字文礼,为夏侯惇截杀)边洪(三十八回,孙翊从人,杀孙翊后。被斩。)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白寿(九十七回,蜀将,病亡)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邴原(六十六回,字根矩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毕轨(一百六回,字昭先。曹爽门客,为司马懿斩)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将)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崔烈(三回,字威考 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崔钧,字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蹇硕(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郭胜所杀)
淳于琼(三回,字仲简 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昌豨(十八回,泰山寇)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沮授(七回,袁绍谋士,被绍下狱,为操获,不降,斩)沮鹄(三十二回,沮授之子,为张辽射杀)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典满(十七回,典韦子)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纪灵(十四回,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党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督邮(二回,官名)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大乔(二十九回,孙策妻)军士(六回,孙坚军,袁绍乡人,密告孙坚得玺)轲比能(八十五回,辽东鲜卑国国王)句安(一百七回,蜀将,降魏)
焦触(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韩当斩)焦炳(七十一回,魏将,为赵云杀)焦彝(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焦伯(一百十四回,曹髦护卫,为成济杀)
金尚(十七回,字元休兖州刺史,不从袁术,为之杀)金旋(五十三回,字元机武陵太守,为巩志杀)金环三结(八十七回,孟获第一洞元帅,为赵云杀)
金祎(六十九回,字德伟 韦晃心腹,与王必交厚,讨曹操,为乱军杀)
霍峻(六十二回,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蜀将)霍弋(一百十九回,字绍先 蜀建宁太守)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樊氏(五十二回,赵范嫂)樊建(八十七回,字长元 蜀掾吏)樊能(十五回,刘繇部将,为孙策喝死)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范疆(八十一回,本名范强 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范成(十四回,洛阳令)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操杀)伏德(十三回,国舅)
费观(六十四回,字宾伯 刘璋妻弟,降刘)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费祎(六十五回,字文伟 蜀将,降刘,长史)费诗(六十五回,字公举 蜀将,降刘,前部司马)鄂焕(八十七回,高定将,使方天戟,为魏延、王平、张翼合擒,降,封益州牙将)阚泽(三十八回,会稽山阴人,字德润,献诈降书)简雍(十八回,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侯览(一回,十常待之一)侯成(十一回,吕布将,降曹)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冯习(八十一回,字体元蜀将,兵败,死于乱军)冯方女(十七回,袁术妻)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龚景(一回,青州太守)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操,被斩)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俄何烧戈(一百九回,羌将,兵败自刎)
郝萌(十一回,吕布将,为张飞擒,操杀)和洽(六十六回,汉侍中)花永(一百十回,魏将)后槽(五十三回,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斩)汉灵帝(一回,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郝昭(九十六回,魏将,太原人,字伯道,陈仓太守,病重惊亡)靳祥(九十七回,蜀将,陇西人)封谞(一回,十常待之一)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法正(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李 严(字正方 大哭病死)李 典(字曼成 第五回同时响应曹操的号召,前来投归)李 胜 字公昭 李 恢 字德昂 李 通 字文达 李 福 字孙德
李 撰 字钦仲
孙 礼 字德达 孙 匡 字季佐 孙 权 字仲谋 孙 休 字子烈 孙 观 字仲台 孙 坚 字文台
孙 和 字子孝 孙 河 字伯海 孙 亮 字子明 孙 桓 字叔武 孙 峻 字子远 孙 资 字彦龙
孙 乾 字公祜 孙 皓 字亢宗 孙 皎 字叔明 孙 翊 字叔弼 孙 綝 字子通 孙 策 字伯符
孙 登 字子高 孙 瑜 字仲异 孙 静 字幼台 孙 韶 字公礼
王 允 字子师 王 双 字子全 王平字子均 王 匡 字公节 王 戎 字睿冲 王 观 字伟台 王 甫 字国山 王 连 字文仪 王 沈 字处道 王 肃 字子雍 王 修 字叔治 王 浑 字玄冲
王 路 字文舒 王 颀 字孔硕 王 祥 字休徵 王 朗 字景兴 王 基 字伯舆 王 谋 字元泰
王 粲 字仲宣 王 睿 字土治
许 允 字士宗 许 攸 字子远 许 劭 字子将 许 靖 字文休 许 褚 字仲康 许 慈 字仁笃 张 飞 字翼德 张 辽 字文选 张 休 字叔嗣 张 华 字茂先 张 纮 字子纲 张 茂 字彦林
张 松 字永年 张 郃 字隽乂 张 承 字仲嗣 张 南 字文进 张 昭 字子布 张 津 字子云
张 特 字子产 张 悌 字巨先 张 既 字德容 张 鲁 字公祺 张 温 字惠恕 张 缉 字敬仲
张 裔 字君嗣 张 嶷 字伯歧 张 邈 字孟卓 张 翼 字伯恭
袁 术 字公路 袁 尚 字显甫 袁 绍 字本初 袁 逢 字周扬 袁 隗 字次阳 袁 遗 字伯业
袁 熙 字显奕 袁 谭 字显思
夏侯玄 字大初 夏侯尚 字伯仁 夏侯和 字义权 夏侯威 字季权 夏侯敦 字元让
夏侯渊 字妙才 夏侯惠 字稚权 夏侯楙 字子林 夏侯霸 字仲权
诸葛诞 字公休 诸葛亮 字孔明 诸葛恪 字元逊
诸葛诞 字公休 诸葛珪 字子贡
诸葛原 字景春 诸葛靓 字仲思 诸葛瑾 字子瑜
诸葛瞻 字思远
司马炎 字安世 司马昭 字子尚 司马儁 字元异
司马朗 字伯达 司马望 字子初
司马徽 字德操 司马懿 字仲达 司马师 字子元
司马防 字建公 马日磾 字翁叔 马 良 字季常 马 忠 字德信 马 超 字孟起 马 谡 字幼常 马 腾 字寿成 陆 纡 字叔盘 陆 抗 字幼节 陆 凯 字敬风 陆 逊 字伯言 陆 骏 字季才 陆 康 字季宁
陆 绩 字公纪
荀 攸 字公达 荀 恽 字长倩 荀 彧 字文若 荀 爽 字慈明 荀 勖 字公曾 荀 谌 字友若
荀 顗 字景倩
钟 会 字士季 钟 毓 字稚叔 钟 繇 字元常 种 劭 字申甫 钟 拂 字颖伯
周 奂 字文明 周 昕 字泰明 周 毖 字仲远 周 泰 字幼平周 鲂 字子鱼 周 瑜 字公瑾
周 群 字仲直
庞 统 字土元 庞 德 字令明 庞德公 字山民(子鱼;尚长)徐 晃 字公明 徐 盛 字文向 徐 庶 字元直
徐 璆 字孟玉
吕 布 字奉先 吕 范 字子衡 吕 岱 字定公 吕 虔 字子恪 吕 据 字世议 吕 蒙 字子明 吕 凯 字季平
田 丰 字元皓 田 畴 字子泰 田 豫 字国让
赵 云 字子龙 赵 歧 字邠卿 赵 昂 字伟章 赵 咨 字德度 孟 达 字子度 孟 光 字孝裕 孟 宗 字恭武 孟 建 字公威 廖 化 字元俭 廖 立 字公渊 潘 璋 字文圭 潘 浚 字承明
杨 修 字德祖 杨 洪 字季休 杨 彪 字文先 杨 暨 字休先
辛 毗 字佐治 辛 敞 字泰雍
郑 泰 字公业 郑 袤 字林叔 文 钦 字仲若 文 聘 字仲业 朱 隽 字公伟 朱 然 字义封
伍 孚 字德瑜 伍 琼 字德瑜
凌 操 字坤桃 凌 统 字公绩
秦 宓 字子敕 秦 朗 字元明 糜 芳 字子方 糜 竺 字子仲
薛 悌 字孝威 薛 综 字敬文
母丘甸 字子邦 母丘俭 字仲恭 陶 谦 字恭祖
严 畯 字曼才 杨 仪 字威公
娄 圭 字子伯 祖 茂 字大荣
留 赞 字正明
毛 玠 字孝先 吴 质 字季重 卢 植 字子干 乐 进 字文谦
苑 康 字仲真 于 禁 字文则 吾 粲 字孔休 韦 康 字元将 祢 衡 字正平眭 固 字白兔 和 洽 字阳士 山 涛 字巨源 卫 瓘 字伯玉 顾 雍 字元叹
尹 奉 字次曾 伊 籍 字机伯 左 慈 字元放 眭 固 字白兔 脂习字元升 楼 玄 字承宪 满 宠 字伯宁 虞 翻 字仲翔 乔 玄 字公祖 臧 霸 字宣高
彭 羕 字永年 鲁 肃 字子敬 审 配 字正南 魏 延 字文长 全 琮 字子璜 申 耽 字义举 羊 祜 字叔子 任 峻 字伯达 骆 统 字公绪
史 涣 字公刘 来 敏 字敬达 杨 阜 字义山 邴 原 字根矩
路 粹 字文蔚 裴 秀 字季彦 谯 周 字允南 檀 敷 字文友
应 劭 字仲瑗 宋 忠 字仲子 宗 预 字德阳 郗 虑 字鸿豫 郤 正 字令先 滕 胤 字承嗣
士孙瑞 字君荣 太史慈 字子义 邯郸淳 字子淑
濮阳兴 字子元
第四篇:“三国”人物歇后语
“三国”人物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箭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军与蜀军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那里,杨修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 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用的是疑兵计、坐享其成、满载而归、多多益善、有
把握)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雾散去,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自叹不如。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孔明的“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故事大概大略如此: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驻城的五千兵马也已分出一半运粮去了。众官听罢尽皆失色,唯孔明镇定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门分派二十军校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声喊叫。一切准备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好一副闲情惬意!
却说司马懿引兵来到,运望城上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大感不解。整个城池寂静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看此情景,若换了旁人,大可无所顾虑,大手大脚的引兵浩浩荡荡杀入城中。说不定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说便下令退兵。孔明遥望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骇然,问其原因,孔明这才道出缘由:“此人(指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今见此规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年夜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东年夜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坚持之时狙击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年夜本营江陵。关羽两面受敌,仓猝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纳分化解体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关羽孤立无援,死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战胜钦佩,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随从追随。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
第五篇:三国人物故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一、刘备
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
君”的代表。精彩情节:
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D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E三顾茅庐: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F遗诏托孤儿: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幸得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呢!”
二、诸葛亮
姓名: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
性格:谨慎,谦虚,智慧,有才能,执法如山。精彩情节:
A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B舌战群儒: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C草船借箭: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D借东风: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
E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F挥泪斩马谡: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
G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二气:甘露寺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鲁肃几番跟刘备讨还荆州,都被诸葛亮用计谋说辞搪塞过去,万般无奈。周瑜于是就给鲁肃传授一计:刘备不久前丧妻,就让孙权许诺将妹妹嫁给他,赚刘备来拘囚,要回荆州。但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谋,传授了三个锦囊给赵云,让他如此如此。到了东吴,刘备依计而行,娶了孙夫人,并且在孙夫人的帮助下离开了东吴。周瑜率领大军围追阻截,被孔明布置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急忙登船逃跑。周瑜再次病发。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符”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
H七擒孟获:蜀汉建兴,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认为南 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从此,南蛮纳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I、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北伐曹魏。
三、关羽
姓名: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
性格特点:骄傲,坚毅,忠诚,有胆色,重信义,傲上而不欺下。情节:
A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B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齐战吕布。
C千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他与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D五关斩六将: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曾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这段情节表现了关羽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
E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F华容道义释曹操:关羽奉诸葛亮之命设伏于华容道,撞着溃逃的曹军,曹军束手待擒。然关羽乃义重如山之人,念及曹操昔日于己有厚恩,心中不忍;又见曹军狼狈不堪,愈发不忍:加以与曹将张辽有故旧之情,遂抗命放去曹军,曹操得以脱身。后得刘备求情,关羽免受军法惩处。
G刮骨疗毒: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H水淹七军:曹操命大将于禁、庞德去救樊城。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不料中了庞德的箭。后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就在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庞德被生擒。
I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J败走麦城: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四、张飞
姓名:张飞-----“猛”,字翼德,被吕布称为莽张飞
性格:勇猛,鲁莽,粗中有细,暴虐(喜欢鞭挞士卒)好酒。情节:
A桃园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见前)
B怒鞭督邮:刘备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时,督邮来县巡视,存心陷害刘备。张飞知道实情后,大怒,骑马来到馆驿,挣督邮头发揪住,扯出馆驿,一直扯到县衙门前马桩上拴住,当着众多百姓,扯下柳条,往督邮两腿上狠力鞭打,一连打断了十几根柳条。督邮疼痛难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刘备赶来,急喝张飞住手,督邮方得逃命而去。
C酒醉失徐州:刘备离开徐州兵伐袁术,张飞请求守城。刘备说:“你酒后刚强,鞭挞士卒,守不得此城。”张飞说:“弟从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刘备离城后,张飞便宴请守城各官赴席,说今日酒醉,明日戒酒守城,并向众官把盏。有一名叫曹豹的军官,不会饮酒,被张飞鞭打五十。当夜,曹豹写信给吕布,叫他速来夺城。四更天时,吕布带兵至徐州城下,曹豹开城。张飞酒醉未醒,十八骑将保着张飞杀出东门,去见刘备。
D大闹长坂桥:曹操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带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一字摆在桥头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候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只得急令退兵,使刘备在关羽、诸葛亮的接应下退入江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E义释严颜:张飞杀到巴郡城下,后军已自入城。张飞叫休杀百姓,出榜安民。群刀手把严颜推至。飞坐于厅上,严颜不肯下跪。飞怒目咬牙大叱曰:“大将到此,何为不降,而敢拒敌?”严颜全无惧色,回叱飞曰:“汝等无义,侵我州郡!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飞大怒,喝左右斩来。严颜喝曰:“贼匹夫!砍头便砍,何怒也?”张飞见严颜声音雄壮,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曰:“适来言语冒渎,幸勿见责。吾素知老将军乃豪杰之士也。”严颜感其恩义,乃降。F葭萌关大战马超:马超,字孟起,父马腾西凉太守,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居西凉,有万夫不挡之勇,兼有谋略.向日兵败于曹操,时任张鲁手下大将.刘备入川,张鲁命其领兵救援刘璋.和刘备战于葭萌关,刘备用激将法使张飞战之,日夜大战数百回合未分胜负.刘备爱其才,纳诸葛亮之策,以反间计收之。【简述张飞之死】当初,车骑将军张飞雄壮威猛,仅次于关羽。关羽对士兵宽厚,而在同僚面前骄傲自满;张飞礼贤下士,但不体恤部下士兵。汉主刘备常常告戒张飞:“你刑罚部下过重,天天鞭打士兵,还要他们侍奉左右,这是取祸之道啊!”张飞不知悔改。汉主将兴兵伐吴,张飞率一万人自阆中出发,去江州与刘备会合。临行,帐下部将张达、范疆杀张飞,带着张飞的头顺流而下,投奔孙权。
五、周瑜 姓名:周瑜
性格特点:聪明,小气,嫉妒。精彩情节:
A赤壁之战: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B蒋干中计: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
C痛打黄盖(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了完成火攻赤壁的计策,黄盖和周瑜演出了一场“苦肉计”: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命令在众将及蔡中、蔡和面前,将黄盖痛打了一顿。黄盖顺势投降曹操,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冲向曹军战舰,曹军因此损失惨重。D周郎三气(见前)
六、曹操
姓名:一代奸雄——曹操,字孟德
性格:奸诈,智慧,残忍,爱才,多疑。情节:
A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B煮酒论英雄 :三国时,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当曹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之大惊失箸。时雷雨大作,刘以胆小、怕雷掩饰而使曹操释疑,并请征剿袁术、借以脱身。曹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怀疑。
C错杀吕伯奢: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D杀华佗:曹操晚年的时候因为头疼病很厉害就接受手下的建议让名医华佗来为自己看病,华佗认为只有用斧头把脑袋砍开,把里面的风涎取出才能治根,曹操认为华佗想害他,华佗就举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这更加激怒了曹操,认为华佗和关羽合谋杀他,就下令杀了华佗!
E割发代首: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 “ 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F跣足迎许攸:那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事。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曹军战局很不利。此时曹军粮草又告罄,更是雪上加霜。正在这时,袁绍无谋,听信谗言,不但不听许攸的计策,还羞辱他。此时袁绍派拉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乌巢。许攸看袁绍不听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决定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在睡觉,但他一直没有睡着,军情紧急啊!这时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两人交谈中,曹操开始还想隐瞒,但许攸已猜出曹操粮草也尽,曹操只好将事情告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乌巢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乌巢,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袁绍军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拉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但许攸看出拉曹操是英雄,却没有看出曹操是奸雄。他由于立功后过于嚣张,而最终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所杀。
G割须弃袍: 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H“梦中”杀人 :曹操身居高位,怕被人暗害,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I横槊赋诗: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在这良辰美景,曹操作歌,众人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刺史刘馥说,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将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乐极生悲。赤壁一战,险些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