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洞庭湖区发展现代农业要有两个质的飞跃(范文模版)
当前洞庭湖区发展现代农业要有“两个质的飞跃”
徐晓海
湖南已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率先者,已成为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率先者,当然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率先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湖南率先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应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上率先,这也正好符合“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首要目标的要求。湖南发展现代农业如何率先?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区如何率先?笔者站在湖区基层农村工作部门的角度,仅就洞庭湖区如何率先发展现代农业谈两点浅见。在构建现代发展理念上要有质的飞跃
思想是灵魂、是统帅、是行动的先导。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特殊时期,以粮、棉、油、猪、鱼等传统农业为主的洞庭湖区,传统农业的理念可谓根深蒂固,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对现代农业理念还比较淡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既有来自上级对农村基层的强化培训与积极引导,又有来自农村基层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后的自觉升华。要想把这个渐进式过程尽量缩短,当前,农村基层在构建现代发展理念上要致力于三个质的转变,不断强化三种现代农业理念。
追求农业效益由少向多转变,强化综合效益理念。在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前,洞庭湖区追求农业效益,基本上是以经济为本位,是以解决农民温饱为目标,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生产力又得到一次新的解放,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但在这个艰难的爬坡时期,农村农民追求农业效益时,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依然放在追求农业经济效益上。为追求单位面积产量对土地等自然生态资源依然进行粗放式、掠夺式利用;为追求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继续盲目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盲目发展以棉花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为发展淡水珍珠等高效养殖产业一直不顾水系水质污染;为了保证作物高产长期不惜使用大量农药,甚至违禁农药,从而导致大量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等。这些以经济为本位的盲动,对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已逐渐显现,但这些阻碍还没有引起农村基层干部的高度重视,更没有引起农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这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目标是极不相符的,是与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极不相符的。“十一五”的后期,洞庭湖区的农业效益观要在“综合”上强化。构筑农业投入机制由一元为主向多元联合转变,强化多元投入理念。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为主的小家庭式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相对投入也就大幅度增加。洞庭湖区的农民绝大部分刚刚摆脱温饱,基本上无积蓄,想发展现代农业某种程度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就落到了各级政府肩上,当然还包括社会各界人士。据掌握的情况,洞庭湖区各县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套农业投入机制,即农民主体投入、各级政府投入、金融部门投入、招商引资投入和社会各界广泛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套多元机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如各自投入的重点领域就需进一步明确。农民主体投入重点应放在农业生产经营环节上,投入不足的金融部门加大小额贷款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投入重点应放在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尤其要放在大中型排灌机埠改造维修、主干沟渠硬化和疏洗上,要达到水系畅通、排灌自如,对大河大湖的治理要争取像“洞庭湖二期治理”一类的国家项目,当然湖区的各地方财政要积极搞好农村道路、电网改造等基础建设配套;招商引资投入重点应放在洞庭湖区系列优势农产品加工上,适当投入农产品基地建设,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粮、油加工转化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力度;社会各界投入重点应放在农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资金配套、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种养业集约化生产上。“十一五”后期,洞庭湖区各地要加强多元农业投入机制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以此,进一步强化多
元投入机制的理念。
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由低向高转变,强化大市场农业理念。对洞庭湖区而言,目前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差别就是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上。洞庭湖区既有地势平坦、人口密集的地理优势,又有思想活跃、敢闯敢干的人文优势,但在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下,人多地少导致农业经营分散度比其它地方更高,思想活跃却无序导致联合统一起来更难。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虽然有一定的困难,洞庭湖区各地都作过一些尝试,作过一些努力,但效果还不尽人意。在“十一五”后期,洞庭湖区要在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各级党政干部要在“把 ‘三农’工作摆在党的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必要的时候,洞庭湖区各地要加快横向沟通,联合起来联动抓;二是要充分发动、引导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单打鼓、独划船”已行不通了,鼓励他们自发地联合起来走向市场;三是在该地区大势表彰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极力营造提高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浓厚氛围。随着各级领导干部关注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越来越多、整个社会所营造的氛围越来越浓,高组织化、高市场化的理念肯定会不断得到强化。
在创新现代经营形式上要有质的飞跃
洞庭湖区发展传统农业在全省是领先的,发展现代农业是积极的,是有很多实质性成果的,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洞庭湖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性地探索实践,在规划产业基地、发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与完善产业利益分配机制等诸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农业产业化经营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洞庭湖区还没有充分发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创新这种经营模式,站在湖区基层的角度,谈三点实际工作着力点。
夯实产业基地,要制定出限制性时间表。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重点建设五大农业产业链,其中粮棉油麻产业链、水产产业链、蔬菜产业链、林纸产业链,这四大产业链的第一环就是这些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要抓好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就必须高标准抓好这些农产品的基地建设。一是按照省优势产业带建设规划,洞庭湖区各农产品基地县,进一步完善、细化县域规划。“十一五”的后期,分年度提出建设指标。比如,安乡县规划建设高支纱棉花基地县,2008年发展25万亩、2009年28万亩、2010年33万亩,具体计划到乡镇、到村。二是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推广标准化生产之前,洞庭湖区各地要切实加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洞庭湖区的重工业发展是弱的,但对农业而言,点源污染是轻的,并且近几年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农业的面源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样,极其有利于洞庭湖区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工作。因此,湖区各基地县要分年度,在“十一五”末全面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工作。之后,紧跟着抓实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广工作,同样制定出一个时间表,各地农业投入品管理达到什么水平、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多少骨干农户、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达到多少数量、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达到多少数量都分成3年逐个提出限制性指标。三是个别超前规划建设。湖区县拟发展特色农业基地的,也应在“十一五”末形成初步成果,比如安乡发展南方亚麻,2008年发展到3万亩、2009年发展到4万亩、2010年发展到6万亩,“十一五”期末南方亚麻基地建成一个6万亩的规模。洞庭湖区还要在发展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外,大力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建设。
培植农村经济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明确指导性指标任务。现代农业初级阶段,较为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农民组织化和农业市场化大为提高,从湖区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途径,那就是大力培植农村经济大户,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大户和协会组织,他们自身所处的阶层、所代表的利益
与农民基本一致,甚至包括维护政治利益,他们与农民具有天然融合性。可以说,现阶段只要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来了,就不愁农民组织化、农业市场化程度提不高。洞庭湖区前几年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很多都是自发式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有所发展的,规模不大、运作欠规范、影响力也不是很大,现在各地基层政府大有作为。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培植农村经济大户由各地农村办牵头管理,各地财政要把农村经济大户的培植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项目,做到有专门部门、有专业工作人员、有专项工作经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各地经管部门为主管理,各地分管领导要强化调度,要重点围绕其发展与壮大搞好优质服务。二是各地制定出关于培植农村经济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工作意见。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在农村的生命线,那么地方性的政策和工作意见,同样是该项工作的生命线。工作意见要充分体现地方党委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要对工作的开展富有很强的指导性及操作性。三是各地按照工作意见定指导性任务并严格考核。工作意见是规划性、方向性的,则需各级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案,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主管部门根据目标和任务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做到奖罚分明。通过2-3年的共同努力,农村经济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一定指日可待。
发展壮大产业龙头,要形成群星拱月、群龙共舞格局。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来,洞庭湖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较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龙头、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市场龙头、以农民专业协会为主的流通龙头等多种类型龙头竞相发展;国有的、集体所有的、民营的等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竞相发展;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县级的以及一些还来不及定级的等不同级别的龙头企业竞相发展。洞庭湖区不是没有农业产业龙头,而是大龙头不多,大小龙头共舞的不多。“十一五”的后期,洞庭湖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龙头,要把重点放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大龙头,进一步形成群龙头共舞的良性发展格局。对洞庭湖区做大做强龙头的两点建议:一是根据湖区共有优势农产品资源,合力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如棉花资源,就合力引进轧花、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及油脂加工等综合型加工龙头;如水产品资源,就合力引进综合型大冷藏企业、综合型水产品加工企业。二是根据共有优势农产品资源,合力打造具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流通公司(协会)。对洞庭湖区构建群龙共舞良性发展格局的三点建议:一是打破地域界限,协商规划发展龙头企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二是打破地域界限,多搭建一些同类型农业产业龙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尤其是流通龙头的合作平台;三是打破地域界限,逐步建立洞庭湖区龙头企业部分资源、技术、信息等共享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农村办
第二篇:洞庭湖区新城镇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课题研究
洞庭湖区新城镇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课题研究
背景:1.粮食主产区为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自身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受条件的限制难以受惠,前期改革的成果,新一轮的改革成果,必将加大帮扶力度。
2.投资与消费的新的增长点主要在农村,要挖掘和提振农村消费市场必须改善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现状,提振 农民的消费欲望,比如:没有路,就没有汽车消费的欲望等等。
3.新城镇建设应立足于各地不同实际,与周边环境紧密结合,统筹谋划,使路网、水网、电网等等更科学合理。
研究重点: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在追求提高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生态、有机、环保、健康的理念,怎样建设现代农业,怎样规划和发展洞庭湖区的新城镇建设,出台指导性意见与规划的必要性。研究如何使水土休养生息的可操作办法(结合国家水土改良治理项目的申报)。研究通过现代农业建设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同时,如何通过新城镇建设与现代农业的产业延伸把农民尽可能多的吸收安置在新农村与新城镇中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