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港口村文化村创建工作总结
三年大跨越再造新港口
——虹星桥镇港口村创建长兴县文化示范村工作总结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虹星桥镇港口村之所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因为有一笔丰富的文化财富,是因为群众文化工作很活跃。
港口村位于虹星桥镇南,东靠吕山乡胥仓村,南靠西苕溪河畔,北靠观音村,西与厚全村相邻,长和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农户679户,总人口2370人,27个承包组,12个自然村,1个中心村。港口村设立村级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预备党员3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后备干部2名。港口村的良田总面积是3249亩,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为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2070元。港口村于2008年被评为湖州市卫生村、县级“民主法治村”;2010年被评为湖州市农村文化“八有保障”工程达标村,同年又获得“三八”水利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
现将港口村开展县级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文化工作重视,文化氛围浓厚
创建文化示范村,构建和谐新农村。组织建设是保障、领导班子是核心、工作重视是保障。为此村委会专门派一名村委委员分管文化工作,负责抓这项工作。并由专人购置书刊、棋牌和收集资料等,保证图书室按时开放。每年党总支部对文化体育工作召开专题研究会2-3次,做到文化活动经费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每年用于文化活动的经费在3万元左右。在2010年建立陈列展览馆和灯光球场等文体阵地,总投入资金120万元。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全村12个自然村的水泥路浇注完成率达
100%,辖区内的自然村成立保洁员队伍,落实保洁员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家家做好卫生净化池,达到村庄环境美化各项指标,农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港口村设有警务室、卫生社区服务站,配备了2名夜防员,经常开展夜间巡逻,村民的安全感增强,对本村的治安情况满意率达100%。另外,村里还每年开展“星级农户奖”、“优秀家长奖”、“孝敬老人奖”、“慈善爱心奖”等活动。
二、文化设施齐全,文体功能完善
正逢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港口村抓住机遇,在创建中国“魅力乡村”的工作中,吃透精神,在中心村建立约5000㎡左右的文体活动室,320㎡的陈列展览馆,收集历史性文物藏书进馆。建立1500㎡的灯光球场和“幸福乡村大舞台”等配套设施,使之成为港口中心村的文体活动场所。这些工作都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拥护和配合。
港口村的文化设施日渐齐全,文体功能逐步完善。一是创办了1所文明学校,聘请了老师,每年开展2次讲课和培训,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二是创办了农民书屋,设置了阅览室、配置了电脑、增设了报刊架,每周定期开放,让村民学文化、增见识、懂法律。三是建立体育活动中心,建有1个室外篮球场,安置了一整套健身路径,配有2台乒乓球桌,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利于他们强身健体、改变陋习。四是充分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制定了《港口村文明公约》和《港口村卫生公约》,提高文化道德素养,培养村民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文明礼貌、邻里和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好氛围。五是以文明示范村为标本,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六是村委工作公开亮化,港口村设有宣传栏12㎡,对本村各工程项目进行公开,对村级财务进行公开,对党务工作进行公开,还设有健康教育宣传栏1块,并及时更新公开内容,便于村民了解动态信息。
三、文化活动精彩,文体活动多样
港口村集体经济并不富裕,但港口的老百姓家家都算富裕,港口村有水上运输、轻纺业上百家,家庭自备轿车120辆。“物质上富了不算富,精神和物质同样富才是富”,基于这样的认识,港口村村支部和村民委坚定信心,积极为村民提供文体活动平台,着力搞活本村的各项文体活动,特别是各类文体活动场所建立以后,经常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拔河、象棋等比赛和观看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累计每年此类活动达12次之多。今年,随着“魅力乡村”创建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又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陈列展览馆、灯光球场等配套设施。
总之,我村一直以来重视文化发展,重视文明建设,重视文化氛围,收到村民的爱戴,得到有效的成果。
虹星桥镇港口村
2010年8月9日
第二篇:港口村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 全面构建和谐新农村
——港口村县级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
港口村位于虹星桥镇南部,村辖区有12个自然村,1个中心村,27个承包小组,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49 亩。全村共有人口2370人,农户679户。全村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2010年人均收入达13099元,全村拥有个、私、民营企业16家,500吨以上运输船70条。自申报创建县级文明村以来,港口村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现将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2010年初,港口村成立了专门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书记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港口村村级班子健全,两委会成员 6人,党员64名,预备党员 3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后备干部2名。村班子成员积极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积极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无一村干部和党员受过党纪国法处分。广大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村庄整治、魅力乡村创建、现代农业、家庭工业发展和社会平安建设等方面发展等方面取得优良成绩。群众评议满意率高达98%。
二、全面规划,发展经济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港口村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2008年港口村努力做好宅基地复耕工作的同时,对中心村进行了合理的规划,逐步落实宅基地复垦拆迁村民的落户建房工作,并配套建设好集镇街道。2009年通过小集镇建设,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2070元,2010年集体经济收益将达到71万元左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099元。
港口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抓手,推进农户创新创业。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之后,港口村成功流转土地308亩,在村三委的带动下和鼓励下,6户农民承包了130亩的土地种植蔬菜、178亩土地种植花仙子菊花,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蔬菜、花仙子菊花基地,在村里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
港口村还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家庭工业为抓手,创办了联华超市、小餐馆、农贸市场等推进三产发展,创办海陆制衣、全发船厂、虹港船业、精益汽配、港兴玻璃及诚发配件等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全村拥有个、私、民营企业16家,铁驳船70艘,43200吨,较好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实现再就业。
三、营造氛围,创新举措
长期以来,港口村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形式,在村民中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港口村利用现有的文体活动室、文明学校、篮球场和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以及在2010年魅力乡村创建中新建成的村史陈列馆、灯光球场和乡村文化大舞台等,积极开展“八进村”活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并制定了《港口村村规民约》。全村评选有“六星级”农户126户、平安家庭户182户、“六个奖”农户6户,通过文明创建活动,打架斗、赌博迷信等不良行为在我村渐渐消失。
2009年初,港口村还成立了一个和谐协调小组,成员主要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等人组成,专门针对村中不利村风文明建设的言和行、人和事进行协调,教育和引导农民遵守村规民约,用《村民文明公约》和《村民卫生公约》规范村民道德行为,提高村民道德素质。
四、普及教育,以文化人
港口村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全村102名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入学率为100%;农村青壮年无文盲,通过文化、科普、卫生、法律“四下乡”和镇成校、村远教平台等学习各项生产技能,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五、注重文化,丰富生活
港口村积极主动加强基层文体阵地建设,2008年主动争取资金10万余元加强对村文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和阅览室,现有藏书1000余册,并在村办公室后建设了一个场地,配备一套健身器材供村民们免费使用。多次组织村民参加长跑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比赛等文体活动。每月定期组织村干部、党员、队长观看远程教育电教片,并做到有观看,有讨论,有记录。通过这种种举措,大大的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热心公益,构建和谐
港口村679户农户,安装电话611台、有线电视616户、参加合作医疗保险2370人,改厕 610户,安装自来水 625户,实现了电话入户率90%,有线电视终端入户率91%,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自来水入户率达92%。
七、移风易俗,关爱民生
港口村初步建立帮贫助残体系,及时了解和上报贫困、残疾群众信息,对五保户2户、民政低保对象28户、困难群众救济户20户做到应保尽保。2009年至今,港口村无一例封建迷信活动、无一例非法传教活动,无一例计划外生育,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节俭办婚丧事,遗体火化率达100%。
八、确保治安,维护稳定
港口村成立了治保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为副组长,具体负责研究指导协调、督促创建平安港口的各项工作。
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抓好基层综治队伍网络建设,做到人员、组织、报酬、制度“四落实”,明确将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到人,坚持及时、准确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
加强群治群防队伍建设,建立夜间巡逻制度。在奥运会、世博会期间专门组成巡逻队配合派出所,每天对村里进行巡逻检查。由于治安防范措施得力,整个港口村的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09年至今,港口村共受理矛盾纠纷案15件,涉及邻里矛盾、家庭矛盾、宅基地纠纷和工程承包等,调解成功率为100%,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都心服口服,没有一起因调处不当或不及时而转为刑事案件的事件发生。2010年到目前为止,共受理6件,结案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案发率有较大比例下降。
九、落实长效,美化村庄近年来,港口村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以防洪大道为主体,三条主要道路为纽带,主道路硬化4.2公里,实现了12个自然村户户通水泥路,硬化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70%,村庄周围环境达到净化、美化,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做到无露天粪坑,垃圾集中收集、集中运输,进行无害化处置,有专职保洁员5名,建立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农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08年成功通过市级卫生村验收。
十、全面参与,规范创建
港口村认真贯彻实施《湖州市文明家庭创评管理办法》,积极组织农户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组织健全,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切实可行,参与面广,效果明显,农户参与创评活动达100%,文明家庭建成率达60%。
港口村在文明村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上级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多措并举,上下联动,村干共抓,全面推进我村的文明村创建工作,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虹星桥镇港口村 二〇一一年十月
第三篇:特色文化村创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明和谐村落社区,大力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文明和谐村落社区”的评选活动,现制定工作方案:
一、评选范围:在xxxx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被列为8个省扶点和5个县级点所属的社区或村庄。
二、评选标准:
特色文化村标准
1、组织健全。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特色文化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培训和日常工作,做到管理有制度、活动有记录。
2、参与广泛。村民参与特色文化活动积极踊跃,参与率达到80%以上。
3、活动经常。文化活动常年坚持,并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示范性,每月组织活动不少于一次,组织特色文化演出活动不少于两次。
4、特色鲜明。本地特色文化得到挖掘、保护、整理和彰显,对村民的教育和熏陶效果明显,有一定的影响力。
5、设施齐备。有适宜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实施,有可供村民活动的特色文化活动室。
文明和谐村落社区标准
1、成立村民理事会,由“五老”人员组成,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主导作用。
2、建设卫生环境管理站。有管理体系和卫生制度,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的整治卫生环境活动,村落社区“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3、建立民间纠纷调解站。成立了以“五老”组成的民间纠纷调解机构,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常见的纠纷得到化解,宗族势力苗头得到遏制,重大治安隐患得到排查。
4、建立文体活动联络站。建立文化娱乐活动中心、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节假日、农闲时有教经常的文体活动,村民文化生活活跃。
5、建立公益事业服务站。建立健全村民理事会公益事业议事办事机构,协调服务作用发展较好,村民参与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性高,村落社区全年兴办公益事业不少于3件,公益事业有显著发展。
三、评选办法:
1、乡成立评选活动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肖永鸿任组长,乡党委委员邹罗生、丁有胜任副组长,各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团成员等人组成。
2、各点新农村建设工作团进行半年一评,6月30日前初评,12月30日前进行总评,后进行张榜公示,再由评选领导小组投票产生结果。
四、表彰奖励
评选结果产生后,对荣获“特色文化村”创建、“文明和谐村落社区”的建设点,予以通报表彰。
第四篇:村创建
村创建“五好”支部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巩固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成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到全村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中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决定深入开展创建“五好”支部活动。
一、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跨越发展、振兴XX”的工作思路,-
深化农村改革,把发展作为执政兴镇的第一要务,维护农村稳定,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抓,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群众永远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强化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1、班子自身建设好。
党政班子能够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党在农村的备项方针政策,坚持学习制度,团结一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带领干部党员和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备项工作任务,具有与时促进,求真务实,廉洁自律,艰苦创业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2、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
建立和实施一套适合我村基层特点、规范的培养教育,继续抓好村级干部“素质工程”,使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同时做好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村干部能够自觉做到“五带头十不准”;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措施切实有效,发展优秀农民、优秀致富能手入党,增加党的阶段基础,党员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抓好村级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完善各项制度,严格落实“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和“四项四制”要求,健全配套组织,不断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两室”和村务、党务公开阵地,做到“五规范一满意”,企业和其它基层组织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设置合理,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好。
4、努力建设好小康业绩。
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探索适应我镇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发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富镇、富村、富民的特色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农民群众反映好。
通过实际工作,做到尊重农民,爱护农民,急农民而急,想农民而想,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民意,工作作风和小康建设业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不断增强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信誉度。
第五篇: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按照区、街道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社区)实施意见,以村就业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我村就业资源,充分提供各岗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扶持更多的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使我村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现结合本村实际,就我村争创“充分就业村”活动工作作如下汇报:
基本概况:
我村位于街道北部,常住居民407户,人口1489人,党员40名,劳动年龄段人数861人,有劳动能力人数855人,其中在校生87人,就业人员752人,就业率为97.91%;农村劳动力从事一产比例12%; “4050”人员240人,低保户17户。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到位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村领导非常重视,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建立了创建工作组织网络。按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要求,配备了电脑等相关设备,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村党支部坚持把再就业工作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建设工作列入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居民、构建和谐村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加强学习,熟悉业务,积累工作经验
今年是创建工作的第一年,为积累工作经验,熟悉业务知识,我们参加了街道劳动保障站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了相关文件及基础知识,明确了服务内容,熟悉了工作方法,掌握了台帐管理。同时,通过交流学习,树立了“用心工作,服务于民”的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三、调查摸底,走访到户,夯实基础工作
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状况、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劳动力资源花名册、个人求职登记信息、用工单位招用工信息查询与备案信息台帐等 “七册一表”,其中全村劳动段年龄人数861人已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为了全面掌握村里无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村组织人员坚持每月走访村民深入了解我村大龄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状况;走访了解就业困难对象的下岗失业时间、年龄、家庭生活来源、个人特长、家庭成员情况、居住场所、就业愿望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建立优惠证发放台帐、再就业援助登记卡、失业人员台帐等基础资料,摸清了这些人员的生活状况、择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意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类台帐、表册,并将资料录入微机,实行了动态管理,从而为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夯实了基础。
四、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4050”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发布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充分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使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人员参加街道劳保站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通过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使就业再就业工作逐步形成合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改进了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创建活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村民委员会 2010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