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上师您好,听了“珍惜暇满”的开示后,认识到了过去在
珍惜暇满问答录
元旦和大家交流了暇满的法义之后,陆续收到了一些提问,在此择要进行回答,希望能加深大家对暇满的理解。
1、问:上师您好,听了“珍惜暇满”的开示后,认识到了过去在逛街、上网等俗事上浪费了很多时间,感到非常惭愧,感谢上师的提醒。现在还有个地方不清楚,父母年纪大了,和我们又不住在一起,比较寂寞,经常需要我打电话和他们聊天,请问这样的电话可以打吗?
答:事有轻重缓急,只有努力精进闻思修佛法,早日具备彻底帮助众生的能力,才能尽早尽快地救渡父母脱离轮回苦海,这是最彻底的帮助父母的方法。如果自己在佛法上没有什么进步,可能对父母的帮助也不会很大。
当然,老年人社交活动圈子小,生活比较寂寞乏味,子女应该多和父母沟通,丰富他们的生活,这是子女尽孝的本分;同时父母是福田,这也是子女累积福报的一个殊胜方便。
而且多打电话,完全可以和闻思修行结合在一起。如果父母还没有学佛,可以根据他们的根基和意乐,耐心地谈些现代因果事例,谈谈即使是名人、伟人也不能永远生活在这个世间的客观现实,然后启发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启发他们的信根。如果父母已经在学佛,每次打电话,就以佛法为谈论的话题,可以谈谈自己对法义的理解、祖师大德们的公案、周围师兄弟们取得的进步,或者对于修持的体会等等,和父母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这样的电话,既宽慰了父母,又是对父母更有意义的尽孝,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佛学水平的检验和促进,这本身就是在实现暇满人身的意义,像这样的电话可以多打。
2、问:上师要求我们珍惜暇满,但是只让我们发一年的愿,而我们希望这一生都在上师面前发这样的愿,请问是否可以呢?
答:珍惜暇满,不要去做无意义的事情,是完全由暇满人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也正因为暇满人身本来就含藏着这么重大的价值,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和历代传承祖师才代代相传,教诲我们要好好珍惜。所以大家要再再地串习暇满的法义,而不是因为我要求了才来发愿。
3、问:怎样才能有效地忆念暇满人身的法义?
答:可以经常忆念这三个方面的法义:
一、我们从因、喻可以知道现在这个暇满人身来之不易,下次再要有幸得到,可能已在千百亿年之后了;
二、从暇满的自性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个暇满人身,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就像一个如意宝,如果好好利用,就可以产生出源源不断的功德,甚至是像密勒日巴尊者那样即身成佛的奇迹,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实现。
三、这个暇满人身又非常短暂,正在一刻不停地减少,离它的终点越来越近,因此必需要好好地珍惜。
因此,在我们想要上网、逛街、谈天等的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我们是在用这个如此珍贵罕见,可以即身成佛,同时又稍纵即逝的暇满人身宝,来做这些没有价值的散漫、放逸的事情,这是多么不值得,多么愚痴,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应当再次忆及上面的三个要点,回复到正念上来。
4、问:这个身体是由骨肉等不净物组成的,为什么又说它是一个如意宝呢?
答:我们的这个五蕴身,从它的世俗自性来说,确实是由不清净的色身和杂染的心识组合而成的,既不牢靠,也不持久,因此我们不能执著它。同时这个五蕴身习惯于造很多恶业和无记业,这时它是痛苦之源,但是这个五蕴身因为具足了暇满,又可以造很多清净的有漏或者无漏的善业,可以产生并实践出离心、菩提心和般若正见,直至最终产生出佛陀那样的最最安乐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便是珍贵难得的如意宝了。
5、问:上师您好,新闻可以使我们增强社会责任感,请问新闻可以看吗?
答:很多人看新闻,实际上是消遣,是将各路新闻作为谈资,这样就浪费了暇满人身。本来目的是想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但其实不但没能起到增强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十分宝贵的时间。因此在得
到佛法的真正利益之前,应该把精力投入到闻思修行之中,才是理智的选择。
6、问:上师您好,我们学佛的时间已经比较长了,暇满这部分内容是基础法,我们已经学过几次,平时大家也都比较精进,是否可以不必要学了?
答:大家学佛精进,这点很赞叹。但是我们要分清楚形式上的精进和真正的精进。形式上的精进,是依靠已经养成的习惯,或者是大家共修的约束力而进行的闻思修,但内心里缺乏主动性,比较容易在闻思修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吸引,精力分散。真正的精进,是知道闻思修的好处,内心有一股强大的动力,喜欢并享受这种闻思修的过程。现在具备形式上精进的人不少,但是能够具备真正精进的人还不多见,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对于暇满难得的法义还缺乏深入的观察。
另一方面,暇满人身是一块宝,任何时候如理地利用它,都能产生很大的功德效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能被用来学佛,单单维护这个暇满人身的时间,可能就占去了一半。比如说需要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睡眠上,吃饭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随着年纪的增加,上医院的时间也逐渐增多,因此我们不应满足于目前的精进现状。
要能获得暇满人身的大义,并不是学几遍暇满的法义就能够实现了的,对于暇满人身利用得最好的,是密勒日巴尊者、金厄瓦格西等祖师大德,大家可以多和他们作作对比,这样就能找到差距,也能知道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潜力可挖。
7、问:旅游确实没有多少意义,那么朝山应该如何看待?
答:从因果规律来讲,所作的一切业是正是邪,功德是高是低,首先都取决于其当时的发心。佛教的圣地本身有其加持,但是如果发心不到位,则再大的加持也难以相应,因此首先利用好暇满人身,使自己生起皈依心,乃至出离心和菩提心更为重要。佛法是一个巨大的宝山,本身就具备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真正的朝山就是利用好这个暇满人身,用闻思修的方法,深入到佛法这个宝山中去。
8、问:生起了对暇满人身的珍惜之心后,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行持呢?
答:生起了对暇满人身宝的珍惜之心后,就应该作好计划,将时间尽量地用在闻思修行上,每天早上对一天的计划要有个安排,到了晚上要对一天的成效做一个总结,并把善根进行回向。
9、问:我经营着一家公司,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我也很想全身心学佛,但是时间不够,请问上师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方法?
答:公司经营得好,也能帮助到一些众生,但是要知道在经营公司的是自己无价的暇满人身。因此在进行利润核算时,应该把暇满人身也作为成本核算进去,这样即使公司经营得再好,其实每年都在遭遇巨大的亏损,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应该分清主次,如果未来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保证,就应该考虑慢慢地从繁杂的公司管理中抽身出来,将这个暇满人身宝投入到能产生出世间功德的闻思修行中去。如果寄希望到退休后再学,一来人身无常,能否活到退休还是个未知数,二来退休后,因为色身的衰退,闻思修的能力已大不如前了。
10、问:我们现在已经退休了,应该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个暇满人身宝呢?
答:退休后会有很多空余的时间,但是要知道暇满人身宝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年轻有为的时候,时间和精力基本都浪费在了对今世的追求上,现在再看不破、放不下,就连这最后的机会也要失去了,因此应该以净土修行为主,做好精进修行的计划。
益西彭措
201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