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3: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读后感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主要描绘的是明清官场中百姓、官员、皇帝之间各种复杂的内部章程、潜在规定。但这里所说的潜规则是相对正式规则而言的,隐藏在冠冕堂皇的正式规则之下,表象上谁都看不见,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结果。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合法伤害权’’。每当民间发生盗窃案件,州县地方官接到报案后,官吏衙役不作任何调查,先把被盗人家周围的富户指为窝赃户。既然认定嫌疑犯是官吏们的合法权力,关押嫌疑犯也是他们的合法权力,他们这么做当然没什么风险。那些被指为窝赃户的人家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里无人做官,没有后台。于是官府放心大胆地把他们拘押起来敲诈勒索,每报一案,往往牵连数家,“贼开花”由此得名。那些被指为窝赃的富户,特别害怕坐牢,只能自认倒霉,拿出大把的钱来贿赂官吏,打点差役。官吏捞足了钱,才把这些富户放出来,并宣布他们没有窝赃。在术语里这叫“洗贼名”。

合法伤害权在监狱里表现得最为充分。在狱中,各种刑法弄得犯人苦不堪言,然后再让其亲戚花重金将其赎出去,甚至会倾家荡产。即将处决的死刑犯应该是最难敲诈的了,但是吏胥们依然有办法,他们可以在行刑和捆绑的方式上做交易。即将执行死刑的时候,行刑者先在门外等候,让他的同伙入狱谈判,索要财物。当时的术语叫“斯罗”。如果犯人富裕,就找他们的亲戚谈。如果犯人穷,就找他们本人谈。他们对凌迟处死的犯人说:顺我,就先刺心,否则把你胳膊腿都卸光了,心还不死。对绞刑犯则说:顺我,一上来就让你断气。否则就缢你三次,再加上别的手段,然后才让你死。总之,合法伤害权是很值钱的。有了这种权力,没有钱可以有钱,没有敛钱的规矩可以创造出规矩。

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人们对潜规则情有独钟,人们往往将这种规则称为惯例。在这里潜规则并没有贬义,而是中性的,正如《有关潜规则的定义》一文中所说的:“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交易成本降低”。

在《潜规则》中有句话说的好:“这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道德善恶问题,我面对的是大多数人处于一种利害格局中寻常或者叫正常的行为,它基于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趋利避害的现实计算。”可以说,中国古代官场的真实历史就是潜规则的历史。而几千年潜规则的积累沉淀将其中一些精华融入了我们民族的特性之中,演变发展成了我今天所说的民族的“潜”性。

第二篇:《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中国历史常识》读后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源远流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这一系没有中断地延续了下来。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在总结历史中不断开阔进取。

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无数的历史人物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在中华大地上永久传唱。作为中华儿女,特别是对于我们年纪尚轻,对中华历史缺少认识的我们来说,了解中国过去发生的大事,体味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中国历史常识》这本书选取那些最值得叙说的历史概况,使五我们在轻松阅读中,就能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常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通过一个个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的故事,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串联起来,让我们在精彩缤纷的品读中畅游历史,增长知识。

第三篇: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中国历史精神》读后感

914104210111 姚玉婷

钱穆先生在序言中谈到了梁启超的《中国不亡论》,他说这篇文章让他在黑暗中见到了一丝光明,但即使是这样,他依旧不敢完全相信梁先生的话,因此他去研究历史,之后才发现“中国不亡”这四个字不是纯情感,而是经过了长期理智的讨论。

全书分为七个部分(附录除外):1.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2.中国历史上的政治3.中国历史上的经济4.中国历史上的国防5.中国历史上的教育6.中国历史上的地理与人物7.中国历史上的道德精神。钱穆先生写历史,语言不生涩,没有太多的引古籍,即便是引用,也善解人意地将它翻译成白话文,语法也接近现在的习惯,而且多是“我讲”“说到”“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词汇,就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所以我读下来并不觉得吃力。但钱穆先生写历史讲究证据和逻辑,而逻辑这个东西又很绕,读着读着总要翻到前面,总觉得前后有矛盾的地方,或许是我层次不够的原因。譬如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一章,他讲到主权,讲西方的主权是唯物功利的,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却已虚化成道德或文化了,但是他同时承认说国家是一个机构,但是机构却还是一个物质的概念。又如他反对“主权在人民”的说法,提出“若成立世界政府,是否主权在人类”的观点来驳斥,接着谈到中国人的“道”的观念,出发点在个人,要求发扬人类文化,发扬道德精神,达到人类所应有的最高可能的理想生活,他说:“终极点在天下。家庭和国家,只是此过程的两个歇脚点。”如此,目标不还是世界政府?我没有弄得懂这些问题,所以第二、三、四章都是略过的。不求甚解嘛,这是陶老先生教给我的优秀品质。

在教育一章,他分析西方的教育。从古希腊讲起,提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书主张硬性地把人分成硬性的几种,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人从一生下来就应交给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测验,来决定以后该做什么。就跟走程序似的,把人弄得跟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怪不得叫“理想国”。钱穆先生又讲到普法战争时期德国的军事教育,也即“国家教育”,教育是为了配合国家,他认为这种教育相似于柏拉图的理想,包括之后的希特勒,乃至于苏维埃,都是在贯彻这种教育方针。与“国家教育”对应的就是“宗教教育”,我的理解就是,当你痛苦了,去教堂做个礼拜,心情就忽然“哇”的一下纯净了,又好比汉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教人“人人可以成佛”。除了“国家教育”和“宗教教育”,现代西方的大学教育讲究的是“个人自由的教育”,即知识与职业的教育。但钱穆先生认为“知识”和“职业”,根本上都有它的“不自由”和“不平等”,如果一味讲知识和职业,会对社会产生两项不好的影响:一是人与人的分离,二是人与人的竞争。他认为这种教育,使得成功的只是少数,大多数人是失败。而失败带来的苦痛和怨恨,正好靠“国家教育”和“宗教教育”来安抚和消除。所以他归纳西方的教育就是以上三种。而西方的弊病,也出现在这三者的摩擦之中。例如苏维埃,虽说综合了三者,但仍以“国家教育”为中心,个人的知识及职业,均须配合国家,而他们的宗教,不过是用马克思、列宁来代替耶稣。人生在世,国家有法律,社会有风俗,职业有固定,自由是有限的。人人祈求向上,而人人不免落后。如果在社会人心的实际反映上,只是一种个人主义自由竞赛的机会教育在鼓荡。那这样的教育,不但没有成效,还会产生许多反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西方有宗教,而中国有儒家。儒家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文化教育”。它包含着宗教精神,又有别于宗教精神。它不主张教人出世,而教人在此世做一个圣贤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它教育人在生活里成功和失败同时存在,但是在道德人格即尊严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这里,他们有最大的自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成功和满足。而这样的成功,被教育成更高境界的成功。这样的精神,在中国社会有极大的功效,可以安抚人的内心。

所以在中国,骂人“你这个人不讲道理”是最侮辱人的话。中国人的“道”,才是真正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民族并不是自然存在的,自然只能孕育人类,不能生育民族。民族的泯灭实际是文化的消失。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尽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黑暗时期,但是眼前的病态总不是整部历史。钱穆先生说:“文化会生病,有生命的都会生病”“重要的是寻求病源,不能说你有病,因为你有生命,要消灭了生命才能消灭你这病”。

第四篇:中国历史读后感2[推荐]

中国历史读后感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然而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但是宗史著旧式的观念、晦涩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道与历史隔绝的鸿沟。而《中国通史》则突破了古典模式,以“章节体”编纂为代表体裁。叙述内容的重点已由王朝转向国家,由传统“贵族精英”转向社会民众,由政治、制度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大都不再以“褒贬人物、胪列事状为贵”。章节体裁的逐级分编、分章、分节列题形式,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有机编织的灵活优势,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内容叙述的内在逻辑联系。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一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看的。

第五篇:中国历史第三章读后感

这一章讲的是一个放牛的当了皇上后,为了保住自己的金钱,竟然杀了开国大臣,朝廷败在了他的手里:

一个小小的放牛娃,居然当了大皇帝。他是穷人出身,最恨腐官污吏。他一下子发了大财,提心别人抢去。杀光开国功臣,不准太监办事,只相信自己的儿孙,以为这就可以天下大吉。他把机关算尽了,却没有算出家里出了大问题。一个王子抢了王孙的皇帝宝座,重用功臣,提拔太监,雄心勃勃开辟了新局面。三宝太监扬航远航,宣传中华国威,罚站友好通商,冲涛破浪七下西洋,为名天下传扬。可惜啊!真可惜,大好风光匆匆收了场。坏太监,大腐官,一个接一个钻出来。特务横行霸道,老百姓有话嘴难开,弄不好就砍脑袋。日本鬼子打来了,西洋鬼子也来了。小偷小摸,大打大抢,闹得实在不像样。你抢澳门,他攻台湾。日本人做海盗不过瘾,攻打朝鲜,还想把中国一口都吞完。威家军威风凛凛,赶走倭寇留美名。抗日援朝功劳大,保卫邻邦,也保了自己的老家。

我读了这一章之后,我觉得这个皇帝虽然痛恨腐官,但是做法不对,不应该什么事情都不让大臣做,这样留他们干什么呢,后来,自己的儿孙上了台,做法却是十分相信大臣,反而让他们起了贪念,这告诉了我们,过分相信他人,自己只会腐败,而做事留有一手,反而不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下载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历史潜规则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博古论今,侃侃而谈,像一位挚友,秉烛夜话,一个个的历史故事,活灵活现,生动异常,是解说,是剖析,是规劝,烟尘往事,都付笑谈。......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林汉达老先生写的《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厚厚的,可好看啦!我都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里有春秋故事、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读后感 《中国历史故事集》是我国著名的少儿读物作家林汉达爷爷晚年的成语故事作品。这部连续的历史故事集从我国的周朝东迁一直写到晋朝统一全国为止,前......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合集5篇)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一) '实事求是哲学读书会'二月向全厂员工推荐了四本书,我读了其中的一本《中国历史的教训》,它是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所著,......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后感(一)"实事求是哲学读书会"二月向全厂员工推荐了四本书,我读了其中的一本《中国历史的教训》,它是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所著,作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

    中国历史报读后感(最终五篇)

    “爸爸,给我买全套吧!”读完这本《中国历史报(明)》后我兴奋的冲爸爸喊道。开始,我对这本书不以为然,可看了两天后,我觉得这真是一份好看的报纸,他把历史写成了新闻,这一来可不得了了......

    读《三国》《水浒》,看职场潜规

    读《三国》《水浒》,看职场潜规文学是人学,是典型化了的社会生活写照,社会百态、忠奸恶善,一应俱全,下面采撷几朵花絮以飨读者。 一,好员工要学会适时跳槽。员工一定要对公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