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激励艺术(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03:5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有效的激励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一篇: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第一章 激励的两难

到底是激励还是不激励

员工不想好好表现的原因,主要在缺乏适当的激励。对管理者而言,激励即使不是一种口头禅,也往往由于误解激励而采用了无效的方式。

管理者不了解激励的真义,不能够深入探讨激励的本质,只是嘴巴上说说,却缺乏真正有效的措施。这种空口说白话的激励,实际上不能激励员工好好地表现。

员工表现得好不好,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员工本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都可能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一般来说,管理者的态度占有最大的比重。

换句话说,员工是否表现良好,管理者应该负起重大的责任,并不是把责任通通推给员工、指责员工,甚至以为动用各种威胁、恐吓、施压等措施,便能够解决问题。管理者即使十分忙碌,也应该花一些时间来研究有关激励的种种论述,以期对激励有所认知,然后知行合一,合理地表现出来。唯有管理者先有良好的表现,才能够感应员工也好好地表现。其中,管理者对激励的正确认知以及合理运用,更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表现。

绩效不佳的理由有很多,包括组织、制度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然而,大家很容易一下子便把责任推给“沟通不良”或“士气不振”。一说到士气不振又联想到缺乏激励,所以,“缺乏激励”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之一,至少是大家最容易寻找的一种借口。

“不激励不行”似乎是一种趋势,因为大家公认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管理者不激励,员工懒洋洋,管理者自己也不好受。因此,缺乏激励,成为管理者的常见罪状之一。

管理者把绩效不佳的原因,归咎于员工的工作表现不够良好;而员工则反过来责怪管理者不懂得激励,也缺乏激励的措施。这种彼此怨责的现象,几乎到处可以看到,成为十分普遍的组织病态,也是士气普遍低落的主要原因。

士气非常重要,大家都希望提高士气。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令人伤心的士气不振,连带着产生绩效欠佳的恶果,更是大家所不愿意承受的心理负担。要提高绩效,必须提高士气,而希望士气高昂,又非适当加以激励不可。所以,管理者应该心里有数,不激励不行!

不要认为激励只是一种口头禅,说说就算了。不要把刺激、鼓舞等和激励相关的字眼当做激励,以免行而不当,有激励却没有激励的效果。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驱策力,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尽量好好地表现,对于这一点,管理者一定要心里有数。

激励并非易事

既然不激励不行,那么实施激励就是了。不过,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实施激励,难免有一些规定,然后配合奖惩,以资增强效果。中国人相当机灵,马上动脑筋,全力做到符合规定,这时真的、假的、半真半假的、亦真亦假的,都派上用场,弄得考核的人头昏脑胀,很不容易分辨清楚,以致每次公布结果,大家都觉得不公平。这样一来,大家愤愤不平,徒然把激励的效果抵消了,有时还会引发一些反效果。

实施激励引起不平之鸣。有了激励,大家忍不住要明争暗斗。中国人的习性,有很多地方像水:得到好处的时候,好像水流在平地一般,默默无声,根本不会说出来;一旦受委屈,受到不平的待遇,马上像水流在斜坡上一样,不平则鸣,发出很大的声音。

得到好处的人,并不感谢,因为他是依规定获得的合理报酬,只按照规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为什么要心存感谢?那些没有得到好处的人,则深感不平,因而发出不平之鸣,严重地打击士气,破坏团队的和谐。

管理者不可以不顾虑激励所产生的效应,因为管理者自己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而员工觉得怎样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且是管理者无法控制的。

激励的用意,原本在改善工作的气氛,使员工互相了解,保持稳定的工作步伐,彼此协调,在合作中创造良好的绩效。然而,不平则鸣,可能导致员工互相猜忌,甚至怨声载道,反而得不偿失。激励的用意虽好,产生反效果,当然不好。只要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激励目标,不管用意有多好,也不能算是良好的激励。

得不到奖赏的人,大多有不平之感。任何激励措施,不可能不分等级一律给予同样的奖赏,因为通通有奖固然皆大欢喜,但也偏离了激励的实质。一旦分等级给予不同的奖赏,马上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于是造谣生事,弄得人心不快,情绪不稳定,产生很大的反效果。得到奖赏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认为奖赏是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报酬,心里不感激;得不到奖赏的人,可能居多数,他们认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心里不服气。这些反应,往往抵消了激励的功能,不可不慎。

不平则鸣会引起反效果。员工所产生的感觉,固然由员工自己自作自受,因为抱怨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然而员工的不平,对管理者的心理同样造成某种程度的伤害,使管理者心生不快,情绪上受到影响。

激励的效果,管理者和员工双方都必须共同承受。效果良好皆大欢喜,管理者固然不致浪费激励成本,造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伤痛;员工也将士气振奋,再造佳绩。效果若是不好,那就两败俱伤,管理者气愤不堪,员工也愤愤不平,此伤害实在远大于所花费的成本。

激励最怕的,就是引起大家不平的感觉。因为不平则鸣,会产生很强烈的破坏力,使激励失去作用。要减少不平之鸣,管理者最好说明“我不敢保证一定公平,却有心做到公正”,唯有在“公正未必公平”的气氛下,才能把不平的感觉消减到最低程度,因而把激励的效果提到最高。

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

人性既不像X理论所描述的“天生懒惰,讨厌工作”,也不像Y理论所寄望的“经过适当激励,人人均能自我领导,并且具有创造性”。

人性可塑,但是有其限制。不激励不足以调适员工的行为,而激励也无法完全改变员工的行为。特别是不平的心理,更是激励的一大阻碍。

最好的办法,便是根本改变公平的观念。管理者坦诚说明“我只能够公正,却很难保证公平”,因为管理者自己强调难保公平,员工就会用不公平来批评他。得到奖赏不感激,未得奖赏不服气,完全是管理者认为自己完全公平所招致的恶果。公正未必公平,是解开两难的观念突破。

实际上,不公平才是常态,公平反而是一种特殊的心态。一种激励措施,居然被大家视为公平,不是这个组织太专制了,大家敢怒不敢言,不敢明白地表现出来;便是这种措施太宽松了,大家毫不费力,就能够获得激励,而且所得甚丰,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一时间觉得十分公平,当然没有什么怨言。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合乎激励的原则。

激励和沟通、领导一样,都会产生两难。不做不行,做也不行。把公平的观念摆在一边,用合理的不公平来取代,应该是可行而且有效的方式。

激励从两难开始,才能够兼顾激励与不激励。换句话说,应该激励的人,才给予激励;不应该激励的人,不必给予激励。同样地,应该激励的时候,才能实施激励;不应该激励的时候,实在不能激励。

激励不可过分,以免“惯坏”了员工,无以为继;或者“鼓胀”了员工,造成长期疲惫。激励应该合理,目的在有效调适员工的行为。站在激励的立场,相当于凡事都要激励,很容易掉入讨好员工的陷阱。激励不好,不激励也不好,这是两难。怎样兼顾激励与不激励呢?那就是“站在不激励的立场来激励,以求得合理的激励”。

第二章 中国人的激励特性

有本事就来拿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

公正地提供机会,有本事就来拿。但是机会不够多,不能普遍地提供,所以不见得公平。这一次拿不到,等待下一次,公正未必公平,大家才能够谅解。

要求公平,并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须具有良好的配套。譬如,资源非常丰富不可能短缺;或者机会十分充足,不致有所限制。实际上,管理者所面对的环境很难达到这样。我们所能够控制和运用的资源,往往十分短缺,至少不够充分;我们所能够提供的机会,也常常十分有限,谈不上充足。公正就是合理,合理的不公平,并不是不公平。

做人的本事加上做事的本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本事。一个人只会做人不会做事,固然会造成一团和气的人际关系,却可能一事无成,毫无工作绩效。一个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尽管很能够在工作上有所表现,但每做一件事便得罪若干人,到头来把人都得罪光了,处处有阻力,请问又如何做好事呢?所以,好好做事之外,还要好好做人,两者并重,才是真本事。西方人重视能力,主张能力本位,认为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受到相当的激励,以资公平。中国社会,有能力的人,有时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打击。因此有人主张,完全不顾人情、伦理,使有能力的人居上位,结果弄得组织气氛十分不安宁,而团队士气也相对低落,以致把种种不良现象都归咎于传统的厚重包袱,认为是进步的阻碍。

拿不到怪自己

组织所要做的,是把守人员进入的第一关,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慎重甄选员工。不随便选用人员,是确保工作绩效的先决条件。对新进员工要用心逐渐深入了解,同时给予必要的训练,并且适才适用,指派合适的工作。提供员工表现的机会是组织的责任,员工在工作上若无表现的机会,就会觉得厌烦、不安,不但挫折感愈来愈重,而且可能跳槽离去。

工作的标准应该明确,然后公正地予以考核。绩效优良的员工,依照规定给予奖励,以资强化。这一部分措施,如果做得合理,便能够发挥激励的效果。组织提供机会,在员工表现优良时,给予应得的认可或奖赏,使其获得自我满足,便是有效的激励。

甄选合宜,创造出良好的激励环境。因为同仁的素质所造成的士气和团队精神,对每一位成员来说,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激励有效与否,主要系于员工的心理反应。所以,志同道合成为十分重要的团队气氛。

作为员工,必须彻底地觉悟:拿得到不必骄傲,而拿不到则最好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能够自我反省,才有拿到的一天。

中国人特别重视反求诸己,便是基于“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这样比较快速而有效”的道理。我们很难改变他人,不如改变方向,好好地调整自己,反而比较有把握。

一般人喜欢怨天尤人,实际上怨天又有什么用?天毫无反应,怨也无济于事;尤人则往往惹人反感,更增加以后对自己的阻力。怨天尤人,受害的多半是自己。

口头上怨天尤人,心里头自我反省,还说得过去。因为表现于外的,不过是做给别人看;而内在的行为,才能发生真正的作用。问题是看的人有什么反应,这才比较重要。得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不必怨天尤人,却应该反求诸己,认真检讨自己的弱点,寻找自己的盲点,以便用心充电,增强自己的本事,等待下一次机会来临。

合理的不公平

充电到底是组织还是员工自己的责任?答案并不一致。我们建议:员工最好明白,充电乃是自己的责任。一个人具备真本事,任何人都抢不走,而且一辈子都可以用。充实自己,就是今天常说的终身学习。无时无地不需要学习,当然是自己的责任。

激励的目的,无非在引起被激励者内在的心理变化,使其产生预期的行为反应,以便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一般激励理论,大多偏重被动的刺激,寄望于管理者对员工实施有计划的刺激,使员工同样被动地产生反应。

我们则兼顾主动的部分,一方面自我心理建设,使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相信有本事终久能够获得应有的激励;另一方面则不因得不到激励而觉得没面子,以致怨天尤人,更增加自己的阻力。等待、忍耐、充实,才是面对激励的修养。主动胜过被动,自己掌控自主权,总比受他人控制,随着他人的刺激而反应要方便得多。自我充实、终身学习,永远不吃亏。组织公正地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员工有本事的就可以好好表现,获得合理的激励。否则便受到纠正、批评,甚至指责或处罚,获得负面的感觉。

然而,不公平是事实,合理性也不容置疑。合理的不公平,才是真平等,叫做立足点平等。把有限的机会提供给有本事的人,可见人是不是有本事,要让别人来认定。保持良好的形象,乃是一个人有本事的必要表现。适当地保护或增强自己的良好形象,让管理者放心地把机会交给自己,才能够在合理的不公平气氛中,获得有利的影响力。

平心而论,管理者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分配工作方面是不是恰如其分,合乎员工的实际状况。员工的绩效和工作的成果,乃是管理者的重大职责。凡事站在上级的立场想一想,然后才想自己的立场。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先弄清楚,再来要求别人,应该比较合理。

自己有本事最要紧,充电是自己的责任。希望得到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首先就应该提升自己的实力并且适当地改善自己的形象,使上级具有信心,放心把工作机会交给自己。有机会不能好好表现,势必损害自己的信用,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篇:怎样的激励最有效?

大年初六,在欢快轻松的日子里,2003届高三十一班学生聚会,我作为班主任被安排在首席,互道关怀离别之请后,我举杯开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我的弟子一个个轮流为我把盏敬酒,我酒量有限,但心情高兴,气氛极为和谐融洽。不过在大家敬完酒之后,一直没动的团支部书记,我班的一号学生凡大为开始敬酒,他给我左边的老师敬酒,又为我右边的老师敬酒,全敬完了,就是把我凉在一边。同学们面面相觑,气氛极为尴尬,为了不扫同学们的兴,我代表各位老师讲话之后,我们就集体离席,让同学们尽情欢乐了。

回家的路上,化学老师问我,凡大为为什么这么做?我内心悲伤,对他一一道来。

我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人都有一种惰性,不到一定关头,不能爆发出潜能。只能到了一定的困境、绝境,才能引爆生命的炸药,创造出辉煌,其中举了林肯多次竞选失败从而引爆了他的生命的炸药,成了美国总统等等一些让人信服的例子。我很赞同这些观点,后来促成我在现实中做了一个引爆凡大为生命炸药的人。

我在高二接手了一个乱班,就是高二十一班,班风不好,上课说话的多,自习课更静不下来,每次不管是摸底考试还是年终全市统考,高二十一班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我是个好强的人,不甘心落后,于是扑下身子干,做工作,谈心,谈理想和态度,讲学习技巧,慢慢的大部分同学改变了,能沉下心来了。趁热打铁,我又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选出了我班的幸运之星,召开大家向他们学习,并让每位同学写下预测十年以后的自己,写在一张纸上,装入档案袋中,封好,让幸运之星收起来,等十年以后我们聚会时打开宣读。同学们毕竟年龄小,容易鼓动,又最爱幻想,我让他们为自己设计好了十年以后的形象,他们都明白现在的所作所为都和十年后的自己有密切关系,所以班上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喜人场面,高二期末考试,成绩有较大提高。

到了高三,我班换了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加上成绩有进步,同学们情绪高涨,我的干劲更足,工作更勤奋。不过,我班一号凡大为却改变不大,首先,他爱面子,虚荣心强,作为团支部书记,经常争名争利。其次,一名男同学却长了一张女人嘴,加上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经常说能话,弄的自己沉不下来心学习,还影响前后位同学学习,尤其是女性同学。我找他谈话,给他调位,给他经济补助,给他三好学生的荣誉,软办法硬手腕都用过了,也不见好转,进入高三后的几次摸底考试,一次比一次差,眼看离高考只有四个多月了,凡大为也没多大反应,老师们都很着急,我们聚在一起讨论办法,怎么办呢?老教师魏老师说这个学生没治了,如不彻底改变他,他就只能成为落榜生,毁了一个人,我们也少了一个本科生的指标。怎么彻底改变,常规办法不行了,只能用非常规办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计划在我心中酝酿出来,你不是爱面子吗?好,我就利用你这一点。一天晚自习,大家都静静的学习,凡大为又眉飞色舞对他后面两个女生演讲了,我等他讲的最高兴时,走进了教室。经过整顿,我们班自习纪律很好,凡大为也好了些,今天旧病复发,让我抓住了,我顾不了很多,把我早就想好的话拿了出来。

“今天离高考还有四个多月,正是最关键的时刻,竟然还有同学在闲聊,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人,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引起每个人的愤慨,再看看这位同学——凡大为,作为我班班干部,我班的一号,可他什么时候考过前十名,什么时候象个班干部?他的第一号是偷来的!他的班干部是骗来的!这样的人能考上大学,我倒过头来走路!”当时校园是静的,教室是静的,只有我愤怒的话在教室回荡,我能感觉到空气都因为我的话而颤抖。凡大为紧低着以前那高傲的头,同学望着我愤怒的脸,一瞬间,我感到内疚、后悔,但话已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第二天上午,凡大为没来上学,家长打电话说是感冒了。下午,凡大为来上学了,从此,他不说话了,不高昂那高傲的头,埋头学起来,只是再也不理我了。

三个月过去,他的成绩在回升,有时进前十名,有时又退回去,但总算进步了。高考时,他考了540分,超重点线20分,考入了兰州大学。

他考上大学了,却不再理我。我这个点燃他生命炸药的人成了他的仇人,我做的对不对,值不值呢?我很苦恼!

第三篇: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

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

恰当地和孩子交谈、和孩子一同活动、适时表扬和奖励、学会向孩子道歉。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最有效的家庭教育艺术,希望有所帮助!

一、交谈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谈。交谈的质量,跟交谈的艺术有密切关系。

交谈是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娓娓谈心。交谈的时机应该是恰当的,交谈的话题应该是有益的、孩子是感兴趣的。交谈之前,家长应该诱导孩子无拘无束地把心里话倾吐出来,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见解作为一份礼物回赠给孩子。

交谈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交谈时机的捕捉和交谈方式的运用上。一般地说,家长和孩子双方在情绪不佳时,特别是在气头上,不要交谈;在事情的原委还没有搞清楚时,不要交谈;有局外人特别是有客人在场时,请不要做批评性的交谈;在饭桌上,在孩子睡觉前,也不宜做批评性的交谈。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诲”,所以教育的时机要灵活掌握,一切从教育的需要,特别是教育的效果出发,以孩子能接受为准则。交谈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漫谈式、调查式、激励式、严肃批评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谈式,即不拘时间、地点、内容,海阔天空、轻松愉快地交谈,常常是孩子欢迎交谈方式。

二、跟孩子一同活动的艺术

家庭气氛是实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动,就是创造家庭良好气氛的有效做法之一。在生活中,家长跟孩子共同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蝉鸣,秋季的落叶,寒冬的白雪,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家长掐着时令带孩子郊游,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色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唤回家长对童年趣事的回忆。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

跟孩子一起去参观游览。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开心的。那些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览时,若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购物。孩子小的时候喜欢跟家长逛商店,顺便要点民爱之物,家长可乘机介绍商品知识,灌输勤俭持家的道理。孩子长大一点了,可以为家、为自己购物,家长陪着当参谋,边买边谈,边看边谈,边走边谈,两代人之间相互没有戒备,是教育的好机会。

跟孩子一起娱乐。晚饭后,节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长,吹拉弹唱,谈天说地,让家庭充满欢乐气氛,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长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内容很多,共同活动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沟,融洽感情,寓教于乐活动之中,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三、表扬、奖励的艺术

表扬、奖励孩子,可以鼓励孩子重复良好习惯形成;在表扬和奖励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选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给予表扬、奖励;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表现,虽只是苗头,也可给予表扬、奖励;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表现了勇敢的品质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奖励;孩子获得了光荣称号,父母要给予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很多,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物质奖励也要有,对年纪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赠送书籍、衣物、玩具、学习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钱,更不能让孩子小小的年纪,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染上铜臭气。

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孩子兴奋起来,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该表扬、奖励的时候要及时,使他们良好的表现得以强化,得以巩固。如果是马后炮,就会削弱激励作用。

再有,表扬也好,奖励也好,都要实事求是,因为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评价,要让孩子在表扬和奖励中去认识自己。过高,容易让孩子盲目满足;过低,又不容易达到到激励的目的。另外,表扬、奖励,家长的态度要真诚,最好不要事先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守信;绝不能在奖励的程度上与孩子讨价还价。

四、向孩子道歉的艺术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会发生的,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实在也是家教的艺术之一。

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应当是民主和平等的关系,家长做了错事或错怪了孩子,是应该主动道歉的。这不会影响家长的威信,更不会有损父母的尊严;相反,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就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质与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亲近父母;父母的威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还会使家庭中形成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气氛。

当然,家长道歉、认错,特别是向孩子道歉、认错,态度必须是诚恳的,不敷衍,不找客观原因,真诚地去求得谅解。

第四篇: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书心得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书心得

——福安市逸夫小学

李惠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这本书,里面总结了名师常用的激励学生的39种经典技巧,并附有大量的经典案例,还有作者的案例分析。案例围绕教育中的现实状况,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很多具体而实用的方法,都是教学第一线教师最最需要的宝贵经验,实为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细细阅读这些感人、温馨的故事,感受着一位位名师的教育魅力。书中激起共鸣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简单谈几点感悟:

《爱,让顽石开花》,教会我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作为一个从事多年低年级教学工作的我来说:爱,是一次次微笑。一个灿烂的微笑,能消除隔阂,让孩子和你的心靠得更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会让孩子挺起自信的胸膛;一句温暖的话语,可以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一个热情的拥抱,可以令孩子敞开闭塞的心扉。

《批评,在踏雪无痕中进行》让我明白,最受学生欢迎批评方式,应该是善意的带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如果说表扬是抚慰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灵魂的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百倍,而朋友提醒式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心灵,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当然,教师在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有时会恨铁不成钢,虽是好心,但应讲究方法,不能一味的苛责,应该带着善意、带着激励。要知道,批评是柄双刃剑,它能鞭策学生,也能刺伤学生。所以老师在用的时候不能随意,要让学生感觉到批评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老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批评时,力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就和书中另一个章节《让学生体面地下台》提到的经典技巧不谋而合了。

还有《将学生脱出井底,还他一片天高地阔》,案例中讲到了一名伟大的老师贝耶尔对费雪的培养,如果没有贝耶尔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教导,没有贝耶尔的牺牲和成全,费雪离开师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的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贝耶尔没有意识到费雪的学识已在自己之上,或者虽然意识到了,却出于“师道尊严”,不为费雪指出另一条路,费雪很难说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费雪的成功等于向贝耶尔交上了一份最为满意的答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贝椰尔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为师者的伟大胸襟和人格魅力。

总之,《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各位名师教学中的智慧和方法,分享了他们成功教育经验和策略。其中描述的种种案例,犹如一面面镜子,让我不断发现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完善自己的教育言行和技巧,从而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第五篇: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

激励员工最有效的方法

一. 利益激励——以高薪赢得真心

在企业中,金钱是员工根本的需求之一,不管你使用多么美妙的言辞表示感谢,不管你提供多么好的训练,他们总是期望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甚至更多,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二. 典型激励——用头雁带飞群雁

在企业里,管理者自身的因素至关重要,领导本身的行为是整个企业的风向标,所有员工都会拿他作为参照,所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管理者要身先士卒,积极参与,以自身热情激起员工的热情,使企业与员工一起腾飞。

三. 诚挚激励——使投情化为投资

人不是仅仅围绕物质利益生活,每个人都有精神需求,有相互交流感情的需求,管理者用感情来打动员工,往往能得到金钱不能达到的效果,用情感方式激励员工是对传统物质激励所存在的弊端的一种弥补,它能使激励手段更完善,效果更明显。

四. 使命激励——以事业助推成就

企业以人为本,而人往往以事业为本,许多员工在从事一项工作时,事业上成就感在他心中应该占有特别重的分量,聪明的管理者往往能够高瞻远瞩,以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来引导员工,使之同时成为员工自己追求的事业目标,从而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竭尽所能,以达到员工与企业同时发展双赢目的。

五. 负重激励——用权力引出全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不再是“做事”的方法,而是“让人做事”的艺术,聪明的管理者要善于授权给员工,让他们在负责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才华与潜能,自觉地,快乐地,努力地拼搏着。

六. 心心激励——使沟通集结同心

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沟通是管理行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任何激励艺术的精髓,它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而高尚品质的沟通则必须是心与心的相通,即心心相印,从思想感情上达到契合。

七. 信任激励——将敬重累为敬业

管理控制确实需要条条框框,但第一条规定应是敬重员工,敬重的基石是信任,没有信任就谈不上敬重,如果把第一条规定做好了,一切就好办了,企业发展的基石是对员工个性的敬重,只有信任、敬重他们,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在工作中,再苦再累,他们也会心甘情愿。

八. 赏识激励——将赞扬催成干劲

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工作中,员工创造的美是数不胜数的,管理者如果对他们进行适度赞美,就满足员工被关注的渴望,就能激发起其内心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和不负众望的使命感。

九. 精神激励——让文化来化人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它犹如一个大火炉,可以使湿柴变干,变热,最终生成烈焰,因此管理者要善于建立企业文化,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为企业的目标与远景而奋斗。

下载最有效的激励艺术(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有效的激励艺术(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维莫小学:蒙贵富 手捧《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着读着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是一本相当有感染力、说服力的书,里面总结了名师常用......

    全球激励员工最有效方法

    全球激励员工最有效方法激励基本原则之一:公平性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后感大全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后感《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是一本相当有感染力、说服力、有价值的书,里面总结了名师常用的激励学生的39种经典技巧,并附有大量的经典案例,还有作......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方式读后感

    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赏识教育 有效激励 ——读《名师最有效的激励细节》有感 美国人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感觉印象最深的就......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后感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后感在我校大力提倡读书的活动中,我有幸拜读了《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这本书,这是一本相当有感染力、说服力的有价值的书,里面总结了名师常用的激......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后感

    《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读后感现如今我们教师都承担着一种教育责任,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更积极的去学习,如何让自己的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迎难而上,这是做为教师的我们所必须要了......

    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课程名称】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 【所属体系】人力资源类 【主讲专家】张锡民 ★课程提纲 ——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 第一讲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

    如何有效激励经销商

    如何有效激励经销商(上)慧聪网2003年8月15日14时0分信息来源:《中外管理》主 持 人:邓羊格(本栏目主持人) 特邀嘉宾:陈军(某公司营销总监) 贺军辉(某公司营销副总) 杨荣华(某公司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