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实践参观纪念园
清明节实践参观纪念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想必同学们都会熟背。今天,我和二年级四班的其它同学们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手拿着自制的小白花,来到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扫墓,缅怀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
走进渤海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城门,城墙正上方挂着一颗又红又大的五角星,城墙最上面高高矗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园内是那么庄严肃穆,我和爸爸妈妈随着人群来到纪念广场北面的英雄群雕纪念碑前,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黄色的大字。隆重的悼念活动开始了,我们在低沉的乐曲中默哀着,没有人讲话,没有任何声音。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崇高的敬意,缅怀那些为保卫渤海革命老区英勇牺牲的战士。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一条刻有5万多名烈士英名的长廊,来到烈士墓前,同学们纷纷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我也衷心的为他们献上了精心制作一朵洁白美丽的小花。后来,我们参观了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展厅内挂满了一幅幅关于英勇烈士的图画和渤海老区战争时的图画,在那里我们聆听了先烈们的事迹,看到了很多烈士们战争时用过的皮包、子弹、被子等展品。我们仔细听取讲解员的介绍,认真观看了纪念馆的展品和图片,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教育。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受教育并且明白了:正是这些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篇:参观焦裕禄纪念园心得体会
参观焦裕禄纪念园心得体会
2014年5月15日下午,有幸在我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赴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园,更加深刻地学习了焦裕禄精神。
来到纪念园,大家首先来到焦裕禄同志的墓前,深深表达了每个人对这位人民好公仆的崇敬和思念。然后,在纪念园副园长的带领下,来到了焦裕禄纪念馆。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展品,生动再现了焦裕禄同志当年艰苦的成长过程和革命经历,焦裕禄同志访贫问苦、带领群众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发展经济的动人场面,以及他那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发人深省,令人震撼,使人倍受启发。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指明了我们开展工作的最终目的。他时刻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的精神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及护理工作者,要时时刻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心系患者健康,以救死扶伤为工作的最终目的。面对目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焦裕禄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给我们的工作道路指明了方向,给予了鼓舞的力量。
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们应当具备的工作作风。焦裕禄精神包含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这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所在。焦裕禄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历程;在兰考工作期间,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他不畏艰难,毅然决然地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搏、自强不息。为根治风沙、水涝、盐碱等“三害”他亲自上山种泡桐,下乡搞调研,田间做实验,桌旁写文章。他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也当是我们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在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与艰辛,如果我们能够像焦裕禄那样,在困难面前能够迎难而上,那么也就无所谓困难与艰辛了。
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
第三篇: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心得体会
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心得体会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50多年前的老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英雄人物一直留守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因这部电影而传唱大江南北至今的歌曲始终牵引着多少人的思绪。9月15至16日,我们组团近100人前往**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所见所闻无不被革命老区人民的情怀所感染。
我们首先登上驶往**岛的轮渡,在十几分钟的航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满怀着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湖这片红色热土的遐想。以前在电影中看到的和在课本中学到的昔日抗日英雄们就在这芦苇丛中和敌人打游击战,不知击败了多少敌人,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踏上**岛,再通过约十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被白杨、石榴、核桃等各种植物围绕着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在门口,远远地就看到一坐高高耸立帆船造型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湖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主要内容为两个部分:纪念碑和纪念馆。纪念碑的高度为37、77米,象征的是1937年的7、7事变,是我国着名的黑陶专家仇志海先生设计。铁道游击队于1940年2月成立于**。有洪振海、王志胜任正副大队长,杜季伟任政委。后来,洪振海于黄埠庄作战中牺牲,改由刘金山继任大队长。刘知侠同志在《铁道游击队》中把两任大队长的姓组合成刘洪这一英雄形象。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的碑体是由帆船、人物形状所组成。帆高30米,船长2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白花岗石贴面。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为纪念碑题写碑名:“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背面为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题词:“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英名永存”。字迹采用24k金箔镶嵌。三尊铜铸铁道游击队队员塑像身高3米,有的怀报琵琶,有的持枪站立,表现的是他们在执行任务后胜利归来的场景。
纪念馆分东西两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该馆根据**湖区的革命斗争史实,运用简洁、生动、明快、朴实、形象的艺术语言;采取全景式壁画、大型雕塑、革命文物、图片资料、现代数码,声、光、电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广角度地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斗争场面。里边既有惊心动魄的炮火硝烟、战斗场景,又有喜怒哀乐的生活场景、浪漫情怀;既有革命志士搏击于政治舞台的雄姿风采,也有优美风光“**湖上静悄悄”的诗情画意。在英雄的群像中,有我党我军叱吒风云的领袖人物,有默默奉献的普通群众。有思想敏锐,立场坚定的知识分子,有勤劳善良的贫苦渔民,有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渔家妇女。从不同的侧面烘托出革命前辈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英勇献身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现代地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塑造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斗争场面。一个个场景故事把大家又带到了那个充满战火与硝烟的年代,仿佛那一位位英勇的战士们又回到了眼前,恭卑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革命前辈有的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有的已经是满头白发。在这几十年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回顾历史,我们更应当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好生活,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革命前辈!
第四篇:参观阆中烈士纪念园有感
参观阆中烈士纪念园有感
8月25日,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还有9天,在市团委的号召下,在单位的组织下,我第一次参观了阆中烈士纪念园,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红色历史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是一次很生动的、零距离接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战争时期,阆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1933年到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2万多名阆中儿女参加了红军,其中近8000名在册红军英勇牺牲。为纪念红军在阆中的历史,阆中于1996年在与阆中古城隔江相望的黄花山一带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馆,用于纪念红军烈士、陈列红军文物、传播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阆中对红军烈士纪念馆展馆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恢复重建,并将红军烈士纪念馆更名为“阆中市红军烈士纪念园”。
进入园区,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型的工农红军雕塑,塑像上的人物栩栩如生,目光炯炯有神,他们望着前方,遥望着胜利的远方。走过塑像,踏上几步台阶,就是阆中籍的抗战英雄头像,分别有王易,梁天喜,安东等10位将军,他们在抗战中都曾立下赫赫战功,除几位在抗战中牺牲的英雄
外,其余都被授予大将军衔,可以想象到他们经历过多少枪林弹雨,流过多少血,受过多少伤。再往前,是百余步沿山而上的宽敞石阶,拾阶而上,心中愈加肃穆,仿佛我已置身时光之流中,英雄们正在我眼前穿梭与敌人的炮火中奋勇杀敌,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取得人民的胜利。走完石阶,踏上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站在纪念碑下,此时此刻,我已开始热泪盈眶,烈士的英魂,先烈的丰功伟绩,是他们,在敌人的压迫下,挺起了胸膛,不畏枪林弹雨,冒死冲锋在战争的最前线。在内忧外患之际,是他们,果断出击,置生死于度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华民族可以被杀戮,而不可以被屈服!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坚韧的革命作风,是如此的令人敬畏,让我们钦佩不已。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烈士陵园承载的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时代总是在变化,但不变的,是仰慕先贤的情怀,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在广场周围,百亩青松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扎根生长,它们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也告诉我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此次参观活动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历史赋予的神圣 2
使命。烈士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也激励了我爱岗敬业、努力创新、自觉服务与祖国和人民的决心。
此外,在此次参观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我们平时坐柜时间长,上班高度又精神高度集中,缺乏时间锻炼身体,我们好些青年员工在攀登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的石阶时,都感觉累,出虚汗,因此,我们以后要多利用班后时间,组织员工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我们才有精力投身于工商银行的工作中。
历史刻在纪念碑上的记录或许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心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有形的纪念碑会被岁月所蚀,但心中的英雄却永远屹立!3
第五篇:甘家莉参观纪念园
血中男儿
为国捐躯
——参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界石铺纪念园有感
八年十一班班 甘家莉
朱红色的大门,豪放纷飞的字迹,宏伟的建筑,还有斗志昂扬的钢铁战士,诉说着曾经的一切。曾经——鲜红的热血,在这片土地上沸腾,展开了一场悲壮的内战。陈旧的大门又一次敞开,新一代的花朵轻轻抚摸着那流转过的岁月,不禁肃然起敬,为先辈,为共产党,更为我们历经沧桑的祖国。
——题记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静宁县界石铺。当地人为毛主席等革命先烈腾出了房子。他们在这里论战事,帮助群众搞生产,传播革命思想,为当地播下了红色的革命种子。
而今,园内的一切仍如过去。它们刚强地矗立着,就正如当年红军战士钢铁般的爱国之心。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三位坚强勇敢、迎难而上的红军雕像,他们神情坚毅,昂首挺胸。周围是写满电文的日晷。表现着当时红军将士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他们生生不息的长征精神。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旧居,令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室内陈设极其简陋,这不禁使今天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我感到惭愧。我从心底里感谢为我们打下江山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暗下决心要发愤读书。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马厩,缅怀厅、追忆厅等。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一碗野草野菜汤,一支快磨完了的笔,一双破旧不堪的草鞋……这难道是成功者的生活?怎么可能?二万五千里,二万五千里啊!雪山、草地、河流,那么多坎坎坷坷,那些红军将士们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靠的是怎样一颗顽强的心啊!
望着这块神圣的土地,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仍停留在那个钢铁之地。是啊,如今美好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那明亮的教室,优裕的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与汗水凝成的!
仿佛看见,一位神情刚毅,坚信胜利的钢铁战士,望着窗外,听着远方的号角,呼喊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