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如模仿“根叔”工作
不如模仿“根叔”工作
邹德萍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激情演讲16分钟,赢得30余次掌声,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在短短2000字的演讲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发展、身边人物、网络热词和学生感受融合在一起,用平易与真诚给毕业生们带来了一缕清新气息。演讲不仅在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其他大学校园掀起了波澜,也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根叔旋风”。很多人无论在求学过程还是职场经历中,都聆听过无数次“教诲”,接受过无数次“指示”,但都不会想到“根叔”充满激情、无比热忱的“絮叨”会如此打动人心。
让我们细细品味“根叔”的演讲:“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虽然这句话“似曾相识”,但“根叔”用心灵说话,引起了学子的共鸣。“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根叔”用一连串的网络热词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根叔”引用网络热词并非附庸风雅,而是与学生心有灵犀,洋溢着温馨的人文光彩。
“根叔”在一夜之间火了,很多大学校长开始模仿“根叔”的演讲,于是乎,中国高校刮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旋风。校长们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渐渐少了官话、套话甚至空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寄语学子们“做一个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还有很多大学校长纷纷“恶补”网络词语,试图在演讲中“一鸣惊人”。虽然这些演讲被人指责有“做秀”的嫌疑,不过,在教育产业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商业关系”,教育行政化把师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官民关系”,师生间的距离日渐疏远,大学精神全面缺失的背景下,这些演讲仍然受到学子们的欢迎。当然,“根叔”演讲被关注的另一个社会现实,可能与人们期待打破僵化的话语体系有关,很多人感慨“原来话可以这么说”。
其实,一场演讲可能算不了什么,最关键的还是背后的工作精神。从表面看,“根叔”的火爆是由一场演讲引发的,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了解,在华中科大,“根叔”一向与学生亲切交往,历来就是一名“亲民”校长:他每学年都会举办i次“校长与学生面对面”大型交流会,还不定期与部分学生座谈;他关心学生的伙食,承诺学校食堂“不赚学生一分钱”;他为特长学生的保研操心;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嘘寒问暖。他是食堂里和同学们闱桌而坐的“根叔”,是球场上和学子们拼抢的“根叔”,是在学校BBC上“潜水”的“根叔”……可以说,“根叔”一直就生活在同学们之间,他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关心着大家的喜怒哀乐,关爱着学子们的心灵情感。他是用情撰稿,用心讲话,更是在用情和心当校长,正因为如此,他的演讲才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引起强烈共鸣。也正是在一点一滴的“润物细无声”中,“根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了,而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只是一个契机或者说是引爆点而已。当然,这也与当前的社会语系文风背景有关。
想当年,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胡适先生在他的《曾与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中给了学生三条锦囊妙计: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学生要毕业了,要离开母校走向社会,学校依然要为学生的以后着想。可以说“根叔”的演讲与此可谓异曲同工。可见“根叔”不是一时的感情迸发,而是长期的爱心结晶。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很多校长学“根叔”的语言风格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学习“根叔”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模仿“根叔”演讲,不如模仿“根叔”工作。校长如此,省长、市长、县长……亦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广插电视台)
第二篇:根叔演讲
开放
——在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李培根
亲爱的2013级新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活力的华中大!
今天,我跟大家聊聊华中大的关键词之一:开放,权当是大家入学的第一课。
我们学校对自己的定位:“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
先说说“开放”对学校的含义。
开放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观的一部分。我们强调华中大的教育要保持与社会和业界的紧密联系,实质是知识的转移。这个转移包含了大学的社会服务的理念,也包含了教育以及大学生们如何从社会、业界中不断地吸收营养。
开放意味着华中大的教育要对学生的心灵开放。这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其核心是让学生自由发展。华中大希望真正从人的意义上理解教育,真正怀着对生命意义、对生存价值的尊重与敬畏去面对学生,实质上是学校对学生的心灵开放。这是华中大教育观的核心。同学们,也许这些一下子很难使你们理解,我也不多说。下面我重点说说,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心灵开放。
同学们务必明白,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开放,你们才能受到更好的教育。
首先,你们的心灵可要对自己开放。这话的逻辑在哪儿?你真正懂得自己生命与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吗?你真正地面对自己了吗?你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丑陋吗?能够理性地面对自己考的高分吗?你真正有独立精神吗?你有如尼采所言的“勇敢地成为你自己”的自觉吗?我常常看到有少数同学抱怨,快毕业了,发现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一无所有。我不否认学校的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我敢断言,那种现象的症结首先是那些同学的心灵没能对自己开放。如果稀里糊涂、懵懵懂懂,你连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还抱怨谁呢?心灵若不能对自己开放,你充其量只能成为某种工具,可老夫子早已有言“君子不器”啊!心灵对自己开放,意味着你要有独立精神,你自己的心灵不会被役使。请记住,独立精神是你作为智慧生命而存在的根本。心灵对自己开放,意味着你要有批判精神,包括对你自身,那样能让你成长更快,进步更大。这些都是你作为生命而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尊严所在。
你们的心灵应当对社会开放。比尔•盖茨就认为大学生应该关注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从社会中,你们可以学到在学校难以学到的东西,可以悟到在学校难以体验的东西。从世界大势、国家发展,到民间疾苦等等都值得你们关心。心灵对社会开放,就是说你们要有意识地关注、观察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参与一些社会的活动。尤其是假期的时候,做一点社会调查,对于你们了解社会是极有帮助的。如果在大学期间你的心灵就能对社会开放,那么在你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就不至于惊慌失措。心灵若不能对社会开放,你就只能龟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最终社会也会把你的前途龟缩在一个小胡同里。对社会开放还意味着你要客观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客观地感知社会中的丑与美。心灵不能真正对社会开放,主观意象、表象或者片面印象很容易占住你的心灵,那只能使你误入歧途。看不到社会中的美,你就很难得到时代的恩惠;看不到社会中的丑陋,你自己身上也很容易被污秽。
你们的心灵当对他人开放。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你既然肯定得存在于社会中,自然少不了与其他人打交道,尤其是当你踏上社会以后。你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主要不取决于你的智商,而是情商。而情商的关键恐怕是心灵对他人开放。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你永远不要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实现你自己的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否则你不会有朋友。另一方面,你也不必担心自己成为实现别人预期和目的的工具,不然,你就会恐惧与别人的交往。把别人当成和自己一样的神性存在,对他人的尊重与信任,也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与信任。你们还要记住,别人身上的很多东西是可以大大丰富自己的人生的,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当然前提是自己的心灵对他人开放。华中大提倡让学生自由发展。你要明白,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体验和享受现实世界中的自由。而对他人的封闭恰恰意味着自身的不自由,意味着在现实世界的不自由。而现实世界中的不自由,很容易使你陷入虚拟世界。顺便说一句,你们需要接触网络、接触虚拟世界,但千千万万不能掉进虚拟世界的陷阱。可不能用虚拟世界中的自由去替代现实中的自由,那有可能毁掉你的未来。
你们的心灵应该对教育开放。我常常看到一些同学进校不久就要求转专业,我也经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不喜欢某些课程。选择某一专业或某些课程真有那么重要吗?在大学,与其说是学专业,不如说是学习某种能力;与其说是学某一门课程,同样不如说学习某种能力。请注意,大家不要理解成专业和课程没那么重要,学习则可以马马虎虎。恰恰相反,你们要通过专业及其课程的学习去锻炼你们的能力。学校给你们提供的各种课程知识其实是形成你今后能力的积累。虽然华中大的教育强调让学生自由发展,可自由发展的前提也需要学生的心灵对教育开放。如果你的心灵对教育开放,你也就容易体验到学习中的愉悦,就能容易欣赏到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美,甚至学习中的困难都会激发你的热情,学习中的枯燥会磨练你的意志和耐心。同学,让你的心灵真正对教育开放,你就能把“不得不”学习甚至厌倦学习转换成乐意学习、兴趣学习。心灵的开放能使学习的“必然”转化成学习的“自由”,那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最后,还希望你们的心灵要对未来开放。你们的发展在未来,如果还想在未来有好的发展,你们当然就得面向未来,或者说心灵要对未来开放。多了解一点科技的发展趋势,尽管那根本不是你的课程学习所要求的;多了解一点产业发展的走向,尽管未必属于你今后职业的范畴。譬如说,能源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能源科技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产业结构会发生什么影响?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什么影响?尽管目前对这些问题未必有定论,但是,如果你经常关注、思考,未来你更容易从中寻觅机会,未来你也就更容易自由发展。另一方面,从大学的本质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看,你们的心灵更应该对未来开放。哈佛校长福斯特言:“大学的本质是对过去和未来负有独一无二的责任——而不是完全或哪怕是主要对当下负责。”大学绝不是仅仅面向当下的风向标,她更应该是引领未来的发动机。同学们,那么你们自己呢?你们自己的心灵对未来开放,国家才有真正的未来,你们自己也才有更好的未来。今天,谁也无法替你们准确地描绘国家的未来和你们的未来,未来还需要你们自己去思考、领悟、和面对。不妨多关注一下,未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如何健全民主与法制„„那些都和你们的未来有关。读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其中说到“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你们的心灵对未来开放,你们也就是真正的少年,中国也将是未来之国!
同学们,我说了五个开放。日后忘记了,再看看,或许有用。
谢谢大家!
第三篇:根叔讲话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 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 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 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 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 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 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 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 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 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 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 考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 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 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 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 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 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 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 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 ”?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 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 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 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 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 ”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 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 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 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 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 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 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 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 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 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 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 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 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 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 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 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 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 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 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 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 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 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 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 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 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 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 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 中大记忆!
第四篇:记忆--根叔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演讲稿《记忆》
亲爱的2010届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你或许“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可是,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party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张妈妈”?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使你心情烦躁、郁闷。日后,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雨”,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
了“亻府臣卜扌掌”、“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我记得“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勇敢而坚强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编辑本段]
相关评论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李培根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一个校长的平易近人,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得到了最终体现。虽然也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但对迷茫的大学生们来讲,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大学四年中校长的亲切与“很潮”没有表现出来?是学生们不愿与校长交流,还是“根叔”**高高在上,没有机会与学生们交流?更直接一点,大学校长的情怀不能只在毕业典礼上体现出来,四年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应该听到校长的做人做事经验以及领导们的人性关怀。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看到7700名学子身着学士服,整齐划一的坐在体育馆里聆听校长的讲话,笔者心里确实五味杂陈。近些年,莫说是校长参加毕业典礼,许多大学甚至连毕业典礼都懒得开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的许多同学,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他们毕业时根本没有听到校长先生的演讲,除了在网站上看到过校长的照片,甚至连校长的声音都没感受一下。
应当说,大学生们与校长的距离太远了。这种“远”,不是教学楼与办公楼的空间能丈量得了的,而在于大学校长与大学生们的心灵交流太少了。也正是因为这种“远”,李培根校长的演讲才引起了这么大的轰动效应与煽情效果。真到这个时候,学生们才发现,高高在上的部级、厅级校长们,原来是如此的和蔼可亲,是如此的新潮、如此的时尚,原来,我们的校长并非唯权力至上的官员,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每个大学生心里都渴望有一位“根叔”。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杂务,校长们、主任们、书记们、教授们、辅导员们,都去忙其它的去了。对于自己的教书育人的天职与使命,早已在这样那样的借口中,被排斥光了。但是,学生们,渴望大学里能出现一位语出惊人的人生导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学术与就业。糟糕的情况是,看到有的大学领导与教授,很忙很堕落,许多大学生也开始了“不在大学中恋爱,就在大学中变态”的个性畅想了。
实际中,大学生们也确实需要一位“根叔”作导师。他们希望看到还有一部分知识精英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告诉他们如何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或是在学术之路是提拔一把,让对学术有梦想的学生对考研、考博产生兴趣。这让我想到了新儒家创始人梁漱溟先生的一段故事。1924年,梁漱溟先生离开了北大,而当有人问及此事之原因时,梁先生的回答却给人以深思:“是因为感觉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这远远的悖离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先生应与青年人为友。梁先生说:“教育应当是着眼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而领着他走人生大路,于身体的活泼,心理的朴实为至要。”
问题也正在于此,大学校长先生们就应该俯下身来关心一下无助的学生。即便这个关心仅仅是一种交流,也是一种进步
第五篇:根叔2011—未来
未来
2011同歌同行献词
——李培根
凝望着,依稀几分,绿色大山;
遥望着,无垠深蓝,天空大海;
注视着,白色裹着的,精细与生命;
体验着,血色浸染的,激情欢快;
红白蓝绿,未来,原来是希望的色彩;
未来
幻想着,天高海阔,摘星揽月;
期盼着,老当何为,儿孙在怀;
感叹着,壮心不已,成功安在?
憧憬着,风华正茂,天生我才!
青壮老少,未来,原来是生命的等待;
未来
担心着,丛林里,草木荣衰;
陶醉在,天空中,鸟儿畅怀;
贪恋着,大海中,鱼儿自在;
守望在,屋檐下,苦苦期待;
人鱼鸟兽,未来,原来是自由的期待;
未来
回家来,无论贫富,狗儿迎候;
昂起头,即使弱势,尊严仍在;
依偎着,直到逝去,数码记载;
打开窗,假话空话,随风吹开;
真诚信义,未来,原来是情感的私宅;
未来
抖落着,纷纷雪花,寒梅早报;
欢笑着,丰收果实,生息静待;
忍耐着,烈烈酷暑,干实稷穗;
滋润着,绵绵细雨,火热情怀;
春夏秋冬,未来,原来是时间的炽爱;
P.S:最喜欢“昂起头,即使弱势,尊严仍在”,“打开窗,假话空话,随风吹开”。
2011,我们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