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linsy
关于武汉市
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报 告 人:林顺毅班级:09化工学号:200902501108指导教师:
二○一二年三月
现今,国家大部分河涌都受到水污染,我们家乡武汉市的许多河流湖泊也不例外。这是自然污染吗?不是的。究竟致使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水污染带来什么危害?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到当地进行调查,研究。就水污染问题,我们作过一些调查、走访,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武汉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江河
纵横,湖泊众多。市域内有河道40
多条,大小湖泊60多个,市郊有水
库273座。全市总水域面积2187平
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水资
源总量7484.4亿立方米,其中客水资
源量7450亿立方米;城镇自来水日
供水能力420.9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供水面积743平方公里,供水普
及率100%。丰富的水资源既是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给武汉
市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的重大课题。
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排污企业多,排污大户多,企业治理达标工作难度大。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治理水资源。一是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将147家原位于城市中心的工
厂转产或搬迁,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3000
万吨。二是依法实施限期治理,督促工业
污染源全面达标。1996年确定全市614家
企业超标排放废水,要求企业必须限期治
理达标。三是抓重点排污大户。
据统计,仅武钢、晨鸣、青化等6家
企业排放废水量占全市总量的45%以上。
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武钢、晨鸣等企业
投资数亿元新建、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
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全市355台工业
污水治理设备基本上保持运转,工业废水
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污水处理方面,武汉市利用芬兰、世
行贷款,实施黄浦路深排江工程,兴建沙
湖、二郎庙、龙王嘴3座一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6.4%提高到
21.6%。筹资6.6亿元,实施21项排渍工程,建成了40立方米/秒流量的新生路泵站,还
完成了古田地区,惠济二路,二七路,中南一、二路等排水工程,特别是遇雨必淹的硚口古田地区有了明显变化。积极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东湖、木兰湖等旅游风景区已推广实施,全市共拥有27套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404吨。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水文章,一批亮点工程突出了滨江滨湖特色,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将东湖路与东湖南路建成景观路,新建了沙滩浴场、楚风园和亲水平台。“汉口江滩”、龙王庙、南岸咀等景点环境综合治理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武汉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期工作深入扎实,但武汉市的水污染的状况还没得到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
(一)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4971.0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431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76%。近年来,我市住宅小区成片开发,餐饮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宾馆业日渐兴旺,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我市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映强烈。随着旅游业力度加大,木兰湖周边15个渡假村的兴建,排入湖内的生活污水量也呈不断加大之势。此外,大量的生活垃圾也是水污染重要原因。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域船舶流动人员和常住人口日生产垃圾、粪便近300吨,而垃圾收集量仅为20吨,粪便几乎都是直接向两江倾倒。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各方面对水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矛盾还将日益突出。
(二)湖泊污染富营养化严重
由于周边地区排污口长期向湖内排污,多数湖泊水质恶化态势明显。东湖原为清澈见底的洁净湖泊,由于受污染严重,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天气闷热时,死鱼现象频发。沙湖由于投资兴建的污水净化厂未能正常运行,仍有8个排污口常年向该湖排放污水,致使湖水变黑发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南太子湖成了开发区纳污水体。从1995年开始,又有部分污水由墨水湖改道排入南太子湖,致使南太子湖水质情况进一步恶化,面积6000亩的南太子湖水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超V类标准,并对毗邻的三角湖的水质形成压力。近年来,官桥湖富营养化也很严重,“水葫芦”疯长,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此湖将不复存在。
(三)饮用水源的安全令人担忧
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有12个大型自来水厂,其中以长江为水源的7个,以汉江为水源的4个,以东湖为水源的1个。两江岸边的污染影响沿岸水厂水质,饮用水源现状令人担忧。长江武汉段岸边排污口多,污水直接入江,近岸形成的污染带长达116公里,宽度50-100米。汉江“水葫芦”严重。目前,饮用水源保护规定: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为保护区。但据调查,12个水厂保护区内有11个码头、3个修船厂、2个沙码头、3个油库、14个排污口,都对饮用水源造成直接威胁。江河沿岸污染带的形成,直接导致沿岸水厂取水口水质下降,并初显水质性缺水的矛盾。
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口水厂,由于取水口与排污口犬牙交错,取水口为了避开上游仅1000米处的晨鸣纸业排污口,不得不多花400多万元,铺设管道向江心延伸300米取水。根据市水利局公报,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II类水所占比例1999年为89%,2000年下降为60%,年下降幅度高达29%,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令人堪忧。
三、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我市地处两江交汇处,境内湖泊众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少有忧患意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差。“得水独厚,待水太薄”,是江河湖泊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认为武汉水多,加之江水自净能力强,就算污染了也没多大问题;有的单位重经济利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边建设,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近几年,我市投资几十亿元实施环境创新,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填湖建公园、建广场、建高楼;边建晴川桥,边向汉江倾倒渣土;边实施东湖截污工程,边向湖内排放污水等。
(二)湖泊填占严重
建国初期,武汉市有湖泊127个,到90年代初,7个中心城区主要湖泊锐减到35个,如今仅剩27个湖泊,10年净减少湖泊面积5000多亩,湖泊在萎缩及隐性消亡,“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究其原因:一是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现有法规缺乏强制性、操作性,发现填湖难以制止。处罚措施单一,往往一罚了之,而有的单位和个人宁愿受罚,也要通过填湖获取更大利益。二是体制不顺,权属不清。过去,全市没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湖泊。27个湖泊权属分散,有的归市建委,有的归市园林、市市政、村集体„„。特别是多数湖泊为村集体所有,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致使湖泊被“蚕食”。三是利益驱动。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填湖开发成本低,助长了填湖行为。如沙湖原有水面面积585亩,90年代由于开发性填湖,至今仅存50亩。
(三)河流上游下泄的污染
长期以来,各城市将两江当作天然的大排污沟,有的将污染重的企业安排在本江段下游。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上游下泄的污染使武汉深受其害。特别是汉江的污染对武汉的威胁最大。进入90年代以来,汉江钟祥以下在1992、1998和2000年先后三次出现“水华”,一次比一次严重。2000年“水华”汉江武汉段江水呈褐色,当时水流缓,气温高,藻类疯长。武汉150万人饮用汉江水,白鹤嘴水厂、琴断口水厂、国棉九厂水厂、宗关水厂等4个饮用水源受到威胁。尽管自来水公司采取大量措施,饮用水仍有严重藻腥味。上游污染下泄、转移,严重影响了我市生产和生活。
(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明显滞后。达标的企业不少出现反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水治理还有“死角”。生活污水处理标准也不高,二级处理太少。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明显不足,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水平看,沙湖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加上黄浦路深排江工程10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也不过15万吨/日,处理能力只有6.4%。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龙王嘴、二郎庙及沙湖(扩建)3座污水处理厂共38万吨/日,今年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日,处理率也只有21.46%,还是低于全国31.70%的平均水平,更是落后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50%的标准,离中央对省会城市到2005年达到60%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保护水环境的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活动中改变过去那种重经济政绩、轻环境政绩;重眼前发展,轻可持续发展;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的思想。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水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杜绝对山体的破坏和对湖泊的随意填占,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现有湖泊,保护饮用水源的安全。
(二)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千方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水污染治理必须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要结合武汉实际,千方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大、中、小、微一起上。武汉是座特大城市,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活污水要有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武汉仅有一座5万吨/日处理厂,北京就有好几座,最大的100万吨/日,上海最大的160万吨/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应达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根据这一目标,武汉要着手考虑、规划建80万吨/日、100万吨/日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以适应特大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增加或扩建二级污水处理厂,还要因地制宜,中、小、微污水处理设施同时上。如旅游区、餐饮业可大力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污水治理要走市场化道路。工业污水一定要经企业治理。工业行业门类多,处理方法不一样。现在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混排,加大了处理难度。工业污水除企业自行处理外,可进入市场通过环保公司完成。因此,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可借鉴欧美国家和上海等地的经验,“谁污染、谁付费”。水污染治理要坚持长期性,对新的污染进行预防,旧的污染逐年分散治理,做到“新账不能欠,老账逐年还”。三是建立有效的治污筹资机制。建议水环境保护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财政项目,保证环保资金落实到位。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要制定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保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四是应规划、完善、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在实施截污工程同时,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入湖以补充净化水体,让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达到二级处理的标准。处理后的污水不易直接排入湖内,可进行二次利用,如用于灌溉、冲洗车辆或直排入江。
(三)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有法可依”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要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和省里有关法规、规章,进一步制定配套法规和规章。对立法空白要加强调研立法,对操作性不强的法规要制定出实施细则。要争取《武汉市湖泊保护办法》尽快出台。应考虑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细则,完善饮用水源保护等法规。立法应体现从严思想,法规要有强制性约束和制裁措施,如《武汉市湖泊保护办法》的具体条款要严谨,绝不能留口子,还应有可操作性的处罚办法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化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研究执法。我市机构改革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局,应尽快研究、制定执法依据,规定执法程序,建立执法队伍。水务局与环保局、规划局的职能尽快理顺,使全市水务管理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合理格局。二是规范执法。认真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对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违法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三是严格执法。巩固和深化“一控双达标”成果,实施再提高工程。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查处工业企业达标反弹、“15小”企业反弹。保护饮用水源,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码头、油库、修船厂、排污口等要进行搬迁、改造、拆除和分期截污。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防水环境继续受到污染。加强湖泊的保护和管理,尽快制定湖泊保护规划,防止随意改变湖泊水体功能。行政人员要带头依法行政,保护好管理好城区内现存湖泊,防止填占和污染,违法者一定要依法惩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第二篇: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武汉二中高一(分2)班吕诗景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水环境极为重要。武汉市滨江、滨湖的独特地理优势,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但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水的污染是首当其冲。近两年,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在武汉的发展,就水污染问题,我们作过一些调查、走访,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市域内有河道40多条,大小湖泊60多个,市郊有水库273座。全市总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水资源总量7484.4亿立方米,其中客水资源量7450亿立方米;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20.9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供水面积743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100%。丰富的水资源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给武汉市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的重大课题。
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排污企业多,排污大户多,企业治理达标工作难度大。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治理水资源。一是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将147家原位于城市中心的工厂转产或搬迁,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3000万吨。二是依法实施限期治理,督促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1996年确定全市614家企业超标排放废水,要求企业必须限期治理达标。三是抓重点排污大户。
据统计,仅武钢、晨鸣、青化等6家企业排放废水量占全市总量的45%以上。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武钢、晨鸣等企业投资数亿元新建、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全市355台工业污水治理设备基本上保持运转,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污水处理方面,武汉市利用芬兰、世行贷款,实施黄浦路深排江工程,兴建沙湖、二郎庙、龙王嘴3座一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6.4%提高到21.6%。筹资6.6亿元,实施21项排渍工程,建成了40立方米/秒流量的新生路泵站,还完成了古田地区,惠济二路,二七路,中南一、二路等排水工程,特别是遇雨必淹的硚口古田地区有了明显变化。积极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东湖、木兰湖等旅游风景区已推广实施,全市共拥有27套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404吨。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水文章,一批亮点工程突出了滨江滨湖特色,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将东湖路与东湖南路建成景观路,新建了沙滩浴场、楚风园和亲水平台。“汉口江滩”、龙王庙、南岸咀等景点环境综合治理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武汉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前期工作深入扎实,但武汉市的水污染的状况还没得到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主要表现:
(一)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4971.0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431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76%。近年来,我市住宅小区成片开发,餐饮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宾馆业日渐兴旺,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
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我市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映强烈。随着旅游业力度加大,木兰湖周边15个渡假村的兴建,排入湖内的生活污水量也呈不断加大之势。此外,大量的生活垃圾也是水污染重要原因。目前,长江、汉江武汉段水域船舶流动人员和常住人口日生产垃圾、粪便近300吨,而垃圾收集量仅为20吨,粪便几乎都是直接向两江倾倒。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各方面对水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矛盾还将日益突出。
(二)湖泊污染富营养化严重
由于周边地区排污口长期向湖内排污,多数湖泊水质恶化态势明显。东湖原为清澈见底的洁净湖泊,由于受污染严重,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大量繁殖,致使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天气闷热时,死鱼现象频发。沙湖由于投资兴建的污水净化厂未能正常运行,仍有8个排污口常年向该湖排放污水,致使湖水变黑发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发展较快,南太子湖成了开发区纳污水体。从1995年开始,又有部分污水由墨水湖改道排入南太子湖,致使南太子湖水质情况进一步恶化,面积6000亩的南太子湖水质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已超V类标准,并对毗邻的三角湖的水质形成压力。近年来,官桥湖富营养化也很严重,“水葫芦”疯长,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此湖将不复存在。
(三)饮用水源的安全令人担忧
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有12个大型自来水厂,其中以长江为水源的7个,以汉江为水源的4个,以东湖为水源的1个。两江岸边的污染影响沿岸水厂水质,饮用水源现状令人担忧。长江武汉段岸边排污口多,污水直接入江,近岸形成的污染带长达116公里,宽度50-100米。汉江“水葫芦”严重。目前,饮用水源保护规定: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为保护区。但据调查,12个水厂保护区内有11个码头、3个修船厂、2个沙码头、3个油库、14个排污口,都对饮用水源造成直接威胁。江河沿岸污染带的形成,直接导致沿岸水厂取水口水质下降,并初显水质性缺水的矛盾。
武汉经济开发区的沌口水厂,由于取水口与排污口犬牙交错,取水口为了避开上游仅1000米处的晨鸣纸业排污口,不得不多花400多万元,铺设管道向江心延伸300米取水。根据市水利局公报,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II类水所占比例1999年为89%,2000年下降为60%,年下降幅度高达29%,照此速度发展下去,我市主要供水源地水质令人堪忧。
三、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我市地处两江交汇处,境内湖泊众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长期以来,人们对水少有忧患意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差。“得水独厚,待水太薄”,是江河湖泊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认为武汉水多,加之江水自净能力强,就算污染了也没多大问题;有的单位重经济利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边建设,边破坏”,建设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近几年,我市投资几十亿元实施环境创新,但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填湖建公园、建广场、建高楼;边建晴川桥,边向汉江倾倒渣土;边实施东湖截污工程,边向湖内排放污水等。
(二)湖泊填占严重
建国初期,武汉市有湖泊127个,到90年代初,7个中心城区主要湖泊锐减到35个,如今仅剩27个湖泊,10年净减少湖泊面积5000多亩,湖泊在萎缩及隐性消亡,“百湖之都”已名不副实。究其原因:一是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现有法规缺乏强制性、操作性,发现填湖难以制止。处罚措施单一,往往一罚了之,而有的单位和个人宁愿受罚,也要通过填湖获
取更大利益。二是体制不顺,权属不清。过去,全市没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湖泊。27个湖泊权属分散,有的归市建委,有的归市园林、市市政、村集体„„。特别是多数湖泊为村集体所有,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致使湖泊被“蚕食”。三是利益驱动。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填湖开发成本低,助长了填湖行为。如沙湖原有水面面积585亩,90年代由于开发性填湖,至今仅存50亩。
(三)河流上游下泄的污染
长期以来,各城市将两江当作天然的大排污沟,有的将污染重的企业安排在本江段下游。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汉江下游,上游下泄的污染使武汉深受其害。特别是汉江的污染对武汉的威胁最大。进入90年代以来,汉江钟祥以下在1992、1998和2000年先后三次出现“水华”,一次比一次严重。2000年“水华”汉江武汉段江水呈褐色,当时水流缓,气温高,藻类疯长。武汉150万人饮用汉江水,白鹤嘴水厂、琴断口水厂、国棉九厂水厂、宗关水厂等4个饮用水源受到威胁。尽管自来水公司采取大量措施,饮用水仍有严重藻腥味。上游污染下泄、转移,严重影响了我市生产和生活。
(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无论是工业还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都明显滞后。达标的企业不少出现反弹,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工业污水治理还有“死角”。生活污水处理标准也不高,二级处理太少。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明显不足,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水平看,沙湖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加上黄浦路深排江工程10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也不过15万吨/日,处理能力只有6.4%。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龙王嘴、二郎庙及沙湖(扩建)3座污水处理厂共38万吨/日,今年建成后,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日,处理率也只有21.46%,还是低于全国31.70%的平均水平,更是落后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50%的标准,离中央对省会城市到2005年达到60%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保护水环境的建议
(一)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活动中改变过去那种重经济政绩、轻环境政绩;重眼前发展,轻可持续发展;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的思想。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水环境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杜绝对山体的破坏和对湖泊的随意填占,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现有湖泊,保护饮用水源的安全。
(二)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千方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水污染治理必须坚持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要结合武汉实际,千方百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大、中、小、微一起上。武汉是座特大城市,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活污水要有大型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武汉仅有一座5万吨/日处理厂,北京就有好几座,最大的100万吨/日,上海最大的160万吨/日。国家环保总局要求2005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应达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根据这一目标,武汉要着手考虑、规划建80万吨/日、100万吨/日的大型污水处理厂,以适应特大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增加或扩建二级污水处理厂,还要因地制宜,中、小、微污水处理设施同时上。如旅游区、餐饮业可大力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二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污水治理要走市场化道路。工业污水一定要经企业治理。工业行业门类多,处理方法不一样。现在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混排,加大了处理难度。工业污水除企业自行处理外,可进入市场通过环保公司完成。因此,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可借鉴欧美国家和上海等地的经验,“谁污染、谁付费”。水污染治理要坚持长期性,对新的污染进行预防,旧的污染逐年分散治理,做到“新账不能欠,老账逐年还”。三是建立有效的治污筹资机制。建议水环境保护纳入我市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财政项目,保证环保资金落实到位。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要制定合理的污水处理收费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保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四是应规划、完善、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在实施截污工程同时,实行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入湖以补充净化水体,让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浓度达到二级处理的标准。处理后的污水不易直接排入湖内,可进行二次利用,如用于灌溉、冲洗车辆或直排入江。
(三)突出重点,加大治理力度,改善东湖水质
东湖是我市城区独有的国家级风景区,治理好东湖是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的重点。为进一步改善东湖水质,下步要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一是要大力实施污水截流。东湖周边13个排污口,每天排放大量污水。武大、茶岗是两个污染最重的排污口,武大的生活污水及教学的生物、化学污水严重破坏东湖水质。因此,要加快污水截流步伐。世行贷款新建的三座污水处理厂,与其配套的截污管网要同步进行,建成后要能保证设施正常运转。二是加强污染控制。东湖截污工程完工前,要加强周边的污染控制。企业一定要实现达标排放;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湖区内要加强对水上旅游船和服务业污染项目的管理;加强周边农村污染控制。据调查,湖边农村污染近来发展很快,要控制围网养殖、畜禽养殖,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防止污水渗透。三是清淤工程。目前,东湖的淤泥较深,有的地方水浊、水臭。杭州西湖一期清淤量达103万立方米,二期160万立方米已开工。我们可参考西湖分期清淤的做法,截污纳管实现后,要加大湖底清淤疏浚力度。应充分估计清淤工程的难度,要有详细方案和具体措施,保证清淤顺利进行。关于有专家提到引江水入东湖加速水体置换及其它方案,可以进行论证,以寻求有效解决东湖水质问题。
(四)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有法可依”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要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和省里有关法规、规章,进一步制定配套法规和规章。对立法空白要加强调研立法,对操作性不强的法规要制定出实施细则。要争取《武汉市湖泊保护办法》尽快出台。应考虑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细则,完善饮用水源保护等法规。立法应体现从严思想,法规要有强制性约束和制裁措施,如《武汉市湖泊保护办法》的具体条款要严谨,绝不能留口子,还应有可操作性的处罚办法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化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研究执法。我市机构改革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局,应尽快研究、制定执法依据,规定执法程序,建立执法队伍。水务局与环保局、规划局的职能尽快理顺,使全市水务管理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合理格局。二是规范执法。认真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人员行为。对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违法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三是严格执法。巩固和深化“一控双达标”成果,实施再提高工程。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查处工业企业达标反弹、“15小”企业反弹。保护饮用水源,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码头、油库、修船厂、排污口等要进行搬迁、改造、拆除和分期截污。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防水环境继续受到污染。加强湖泊的保护和管理,尽快制定湖泊保护规划,防止随意改变湖泊水体功能。行政人员要带头依法行政,保护好管理好城区内现存湖泊,防止填占和污染,违法者一定要依法惩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五)关注南水北调工程,寻求应对之策
“十五”期间,我国将加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工程实施后将对我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目前,我市城区取水量93。2%来自长江和汉江,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实施以后,汉江中下游流量会相对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汉江下游水质将会呈现恶化趋势,对我市江北地区的饮用水源将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南水北调后,我国还将引起一场水的革命,过去“低价水”、“计划水”将不复存在,城市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价格将
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地区间以经济手段进行水交易的趋势将日趋明显。这将为武汉市创造出很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我市应该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动态,组织专班进行研究,掌握信息,寻求应对之策,兴利除弊,力求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机遇,将我市水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三篇:水污染调查报告
2012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标题:
水污染调查报告 院
(部):
计 算 机 工 程 学 院 班
级:
09 计 3 W 学生姓名:
周于杰
学
号:
09141335 完成日期:
2012年月日
2012 年
2月
水污染调查报告
一、研究动机
近年来,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水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让人类更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水污染的后果,所对水污染情况进行这次调查报告。
二、研究目的
水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要调查看看,就我们如东的水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什麼地步。
三、研究内容
(一)水资源的作用
水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除此之外,水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商业活动,工业发展,农业运作,水力开发及水产养殖,皆需水的配合。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及都市扩张,人们在高度开发运用天然资源时,因未能做适当的处理,导致整个生态系的不平衡,进而湖泊优养现象,河川浊黑及枯竭等陆续发生,使生活环境失去调和现象,水污 染问题日渐严重。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将污染物质介入於水体后,变更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影响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国民健康及生活环境。
(二)水污染的来源
一般所称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地让污染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改变,以致於影响水体正常用途或危害民众健康及生活环境的现象。水污染来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为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迳流冲刷屋顶,街道,坡地,沟渠等所带下的污泥或有机质;人为的污染源则来自人们各种活动及开发所产生者,其大致上包括下列几类: 1.市镇地区家庭,机关团体,学校,工商事业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粪便,油脂,厨余,化学 药剂等,其中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是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2.工业制造过程中原料,副料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其他物料或能量(例如冷却水)所 形成的污染物; 畜牧活动中大量的动物排遗物,未经妥善的处理即予以排放,同样也会有 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 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部份农药对於鱼类或其他水生生物具有毒性,足以贻害生态环境; 采矿时为分离矿物,在选矿时用水冲洗,此种冲洗水中含有大量之泥沙,溶解性有毒物质(如铜,铁,锌,铅等)或腐蚀性物质(如硫酸),其流入河川或湖泊后会导致该类水体 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4.垃圾掩埋场中的渗出水,在垃圾掩埋初期因含有高浓度的有机 质,也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5.森林之采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为因素所造成水体中浮游物与溶解物的增加;
6.以及工厂排放的气体与灰尘因降雨的洗刷而进入地表的水体,均可造成水污染的问题。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镇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活动污染最为重要,工业废水中尤以纸浆,染整,制革,电镀及食品业废水汁污染最为严重。
(三)水污染的种类
1.工业废水
本省经济建设成效卓著,工业蓬勃发展,本省河川流域内有废水排放之工厂以染整,制革,食品,造纸,电镀等污染性较高之业别为主,为河川之一主要污染源。
2.其他污染源
除上述污染源外,另有暴雨迳流挟带污染物进入河川,以及滥用农药,肥料,任意弃置垃圾,水肥与其他污染物,於河川中饲养家禽,家畜等非点污染源,亦皆为河川之污染来源。
(四)目前世界水源情况
由於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所制造出来的污染问题,不仅危及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变成一个大型垃圾场。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在未来人类的食物来源中,海洋生物资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从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专属经济海域正式列入后,各国纷纷划定所辖专属经济海域,限制别国在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是故各国对自已临近海域资源之保护,更为重要。台湾四面环海,居住环境都处临海不远地带,人们与海洋之关系十分密切。海洋污染源来自何处依一九八二年海洋公约法划定之海水遭受污染物侵害有两方面:来自陆上的污染—人类生活之废弃物,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料,经由沟渠,河川注入海洋。来自船舶的污染—海上运输工具,所载运之油料泄漏,或污水倾倒注入海洋者,核能动力船舶,或载运核能废籿之船舶,辐射物质外泄进入海洋者。来自倾倒废弃物的污染—人类将工业的污染废弃物,或其他污染性物质,经由运输工具运至海洋中倾倒而形成。来自大气的污染—从事核爆试验所产生之辐射尘,透过大气进入海洋而造成污染。来自海床探勘与开采的污染—从事大陆礁层或海床之探测及开采时,因处置不当,设备不周,意外致使油,天然气,泥浆外泄,或进行采矿时,产生大量微粒物质,泥浆,都会造成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当海域被有机物质及供机物质污染时,会造成:影响生物的生态平衡,使渔坦环境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与繁殖,造成水产资源的严重损失。倾倒於海域之废弃物,若含有 放射性物质或重金属时,这些东西都具有毒性或累积性物质,会蓄积在水生物体内,使食用者中毒,造成急性或慢性病变。
(五)水污染的后果
大量使用能源虽提升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却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祸害,而造成酸雨危害,机乎遍及全球,危害极大。
由於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SOx)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悬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於5。6便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却频频出现pH值小於3的强酸雨(几乎与醋酸相当),不禁令人忧心忡忡。
四.研究结果
调查完后,让我发现近年来洋口镇附近的水资源越来越脏,很多地区的居民也由于水质的污染,而导致智力和身体发育不健全,出现智障、短寿等方面的现象,所有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解决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五.感想与心得
小时候一直认为自己是海边长的,从小觉得生在如东很不错,人和朴实,象大海一样的胸怀,这里盛产海鲜,如乾隆御赐的天下第一鲜文蛤,有传说中西施都流口水的“西施舌”等等,很多海产品出口国外,很多外地海鲜运到本地价格还只有本地的一半,海滨的鱼米之乡,后来建造了亚洲第一大的风力发电厂,建造了洋口渔港……
似乎一切都发展的很和谐,可是谁会想到一个若大的化工园却落户了,据说这是一个被徐州直接干掉的化工园,成功在如东洋口镇落户了,哈哈,现在进来18家,审批已经超过80家,再看看如东,你可以再去洋口镇的海边看看,闻闻你闻到的是海腥味还是化工的空气味,走来海边的马路上试试看看你敢不敢呼吸那浓烈的味道,再去看看化工园周围死去的秧苗和愤怒的农民!
曾经的鱼米之乡成了什么?我的故乡!发展的经济不是靠断子绝孙的做法来发展的,海产品越来越少,金属含量超标……,一个化工园18企业给如东带来了什么?经济还是未来的毁灭!
一个教育非常强的县城,一个海滨的渔米之乡,一个有着很多传奇历史的古镇……或许将来只需要保留一个化工园!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多珍惜水资源,并且要保护它,而且不要浪费,也要尽量避免工厂的废水,废水不能乱倾倒,希望我们的地球会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水污染调查报告
关于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由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猛增,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大量增加,所以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是尤为严重的一个。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大佛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通过考察我发现:这里的水呈绿色,透明度低,还漂浮着一层不知名的物质,闻起来还有一股腥臭味。这里的水是这样的,只有两种可能造成:一种是工厂排放废水废物造成的水污染;另一种是人们乱扔垃圾造成的。而我们这里没有工厂,所以只有可能是人们乱扔垃圾造成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沿着水库四周仔细地观察了一遍。
我发现:水库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人们乱扔乱排放生活垃圾造成的。因为水库附近有很多家人,而周围没有垃圾清理池,所以大家为了方便,就朝水库乱扔垃圾。还有就是人们将生活产生的废水也全排放到水库里。比如:粪水,洗衣水,洗碗水等等。这个危害是非常大的,当它们被排入河中后会产生大量浮游生物,影响水里的动植物。还有可能渗入地下暗河,污染地下水源,导致我们能喝到的清洁水越来越少。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社会发展。
虽然水污染听起来很可怕,但是这是我们现在正面临的生死攸关的危害之一,我们是该回避这个问题呢,还是正视这个问题,勇敢地去找方法,找对策呢?我想,这不用多说,大家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有关水污染的法律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和科普宣传,提高所有人的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2、增加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建设,在水源处设置明确的标志标牌,发展群众,全员监督监管。
3、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发一些小型的污水处理装置,早日应用到千家万户。
4、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监测的管理,建立水源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
5、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确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措资金的方向,确保水污染防治和治理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长期运行。中国是一个严重的缺水的国家,而且人口众多,那么对水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滴水就可能救一个人,美国的富兰克林曾说过:“井不干,人们是不知道水的价值的。”当然,一滴被污染的水也能危害到全中国人,甚至全人类。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被科学家证实过的。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别让我们仅有的这点少量的水源被我们自己污染了,不要因为我们,而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清洁的水喝,没有健康的身体。现在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切断生活污水向水源排放的渠道;拿上我们的打捞工具,将水源里的垃圾清理干净;在水源的周边种植一些吸附能力强的植物,吸附重金属和微生物;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还有责任和义务去向附近的村民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介绍一些好的方法„„总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刻不容缓。我们决定:争当一位优秀的水资源保护者,为保护我们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血液”而奋斗终生!
第五篇:水污染调查报告
关于水污染的调查报告
九年级三班
成员:程琳亭、蒋梦娇、刘永凯、王晨、李兆勤
一·调查原因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曾经有一个广告这样说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记得小时候家乡有很多小河流,都是清澈见底的,夏天孩子们喜欢三五成群的跑到溪水边嬉戏,也经常可以看到大人们在溪水边洗衣聊天的身影,小溪几乎是整个村子快乐的源泉:溪水旁边的树木成荫,为人们带来丝丝凉爽,而溪水前面就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农田。现在这种情形早已不复存在,不知何时开始,溪水不再清澈,连村子里的鱼塘似乎都无法再养鱼,现在我们再过去看到的却是仅存的几条小溪也成为臭烘烘的垃圾池,有些甚至早已被人填埋。
然而是什么让我们记忆中那些美丽的水远离我们,变成了今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河?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 我们到学校小辛河岸进行了观察,和拍照。假期期间在家对被污染和填埋的小溪周围环境做了调查对比。
第二步:经过调查我们总结了如下原因:
随着农业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村里的小溪一般都在农田旁边,化学药品自然而然深入土地污染溪水,致使鱼类死亡,河水生物结构改变。
人们不加强保护河水,当地人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小河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人们不加强保护河水,当地人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小河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生活用水的大量排放,例如,小辛河旁边就是几个村庄,每天生活污水以小辛河为主要注入点,而村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主要排放到小辛河。
我们村近年来建设了多家污染性严重的工厂,并且尚未配备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近旁的河流中,造成很大污染。三·水污染防止措施与建议 1. 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当地人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村工厂的进一步的发展,我村的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继续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水污染防治上采取強制事先完成妥善规划的要求本着预防胜于治疗的原理,因此对于新设或扩建的皮革厂等类似污染性工业,采取事先审查与预防措施。
2. 改善河道环境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食堂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水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最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水土流失。3. 污染处理方面
鼓励采取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及副产物回收方式,以减少废污物的排放实行工业减废策略。许多污染行为,本身即为生产过程中各种有价资源的流失损耗,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行为。防治要从工厂內部的厂內改善做起,包括协助辅导工厂改良制造方法,程序及改进生产管理,提高效率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由政府农业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5.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四、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使我才会充分认识到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水的治理工作已刻不容缓。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水为代价,水资源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水资源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恣意改变水环境的弊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的调查研究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日常话题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人们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才会使水污染的问题得到一步步地解决。
黄岛区第十中学 九年级三班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