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

时间:2019-05-14 03:1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

第一篇: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

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

—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

摘要:以2002年至2009年湖北与苏浙粤的乡镇园区的产业集群在农村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中的贡献和产业集群条件进行比较,比较表明乡镇园区在农村城镇化的作用,解释产业集群条件差异对农村城镇化影响,解释湖北农村城镇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以培育和促进乡镇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发展为城镇化战略重点和政策思路,通过对早期苏浙粤鄂乡镇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分析了解,借鉴他们的发展模式,为我镇今后工业化产业集群化及小城镇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经验。

根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6年年末,全国已经有近3万个初具雏形的乡镇产业集,其作用和形成机制正为官方和学界关注。通过几个典型省份的2002年至2009年时段的乡镇园区比较来论证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化促进作用。无论历史还是现实,湖北经济总量一直是中部老大,可以代表中部最高水平。《中国乡镇企业年鉴》显示: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和河南等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乡镇园区(产业集群数量十分少并且规模小)。因此把比较基点确定为湖北。

一、农村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

l、产业集群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比较

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苏南、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和浙江东部地区的人口城镇化都高于全国8至15个百分点,苏浙粤最为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很多,几乎占了全国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并且规模很大。相比之下,在改革之初,湖北城镇化水平与差别不大,但是近二十年来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江浙粤鲁,并与广东差距扩大。这与湖北等中部地区乡镇园区很少,规模小,长不大有很大关系。《中国乡镇企业年鉴2003》显示:2002年,苏浙粤鄂经过县级及其以上政府批准设立的乡镇园区分别为1068个、985个、595个和188个,《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10》显示:2009年分别为942个、1312个、836个

和194个。湖北远低于苏浙粤。

城镇化进程和小城镇发展(尤其是一部分发展成为县级市和地级市)进程与专业镇的兴起和发展历史高度一致,验证和凸显产业集群(乡镇园区)在农村城镇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作用。最早专业镇、专业乡发展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这些地区的人口城镇化都在60%以上。广东人口城镇化1982年为17.94%、1990年为26.8%、2000年为54.83%,2009年达到63.40%,这与1990年来。以来料加工产业集群为特点的专业镇兴起和发展一致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伴随“三资”企业集聚,很多改革之初还是小城镇都快速发展成为县城、县级市和地级市,甚至中型城市。例如东莞就是靠电子和制造等产业集群迅速发展成为中等专业城市。江苏人口城镇化率,1982年为15.66%、1990年21.56%、1995年为27.3%、2000年41.5%,,2009年为55.6%。从1990年开始,以每年一个百分点以上增速增加。这段发展历史恰好与以集体乡镇企业为骨干的苏南专业镇和乡的兴起和发展一致的。浙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78年14.5%、1982年25.71%、1990为31.2%、1995年为32.6%,2000年48.7%,2009年57.9%,快速增长的时期从1995年开始的,这个时期正是以私营个体发展为主体的浙江专业镇形成和快速发展时期一致。

2、乡镇园区对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贡献比较

对劳动力及其赡养人口本镇转移贡献在资本逐利驱动下,村镇企业向镇区集聚,产业集群对小城镇的贡献首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本镇转移的贡献。并且带动了其赡养人口和家庭向小城镇迁移。根据《中国乡镇企业年鉴2003》计算,2002年乡镇园区对吸收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贡献,苏浙粤鄂分别为18.10%、17.42%、7.43%和5.17%,2008年上升到43.95%、23.49%、16.60%和18.17%。乡镇在农村劳动力就业城镇化率发挥重要作用。

在乡镇产业集群的拉动下。苏浙粤的省内流动和省外流入规模很大,对城镇化贡献很大。湖北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吸引外地劳动力流入,本地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常住的比重很小,对农村城镇化贡献小。

省内人口流动绝大部分转变为常住人口,造成农村常住人口减少的同时城镇常住人口增加,这“一增一减”结构效应会事半功倍地提高城镇化率。人口省外流动职能减少本省农村常住人口,增加流入地城镇常住人口,对流出省和流入省的人口城镇化贡献减半。综合全国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江苏、浙江、广东和湖北统计年鉴里的人口流动统计和抽样调查、农业部和劳动保障部近几年的全国范围农民工检测数据等进行比较分析来看,湖北是农村劳动力主要输出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并且都是劳动力和人口净流出大省,湖北流出劳动力的流入地绝大多数是苏南、粤东浙江等地。苏浙粤是净流入大省,并且省内流动很大,苏北向苏南、广东中西向东部流动。这是苏浙粤城镇化增长速度快于湖北的主要原因。

3、乡镇园区对小城镇发展的贡献比较

国内外城市发展史表明任何现代城市兴起和快速崛起都至少有几个

主导产业集聚的支撑。首先乡镇园区对小城镇发展支撑作用有明显差异。根据《中国乡镇企业年鉴2003》数据计算,2002年苏浙粤鄂平均每个乡镇有产业园区0.83个、0.72个、0.39个和0.19个,2009年,苏浙粤平均每个乡镇有产业园增加到0.93个、1.11个和0.73个,而湖北减少为0.21个。产业集群绝大多数发生在建制镇,2002年苏浙粤平均每个建制镇有1.03个、1.79个、0.74个和0.26个,湖北增幅最小。其次园区对乡镇经济增长贡献有明显差异。2002年,苏浙粤鄂乡镇园区实现的总产值分别为38815713万元,29867116万元、11882417万元和4580800万元,湖北仅为苏浙粤的11.80%、15.34%和38.55%。在乡镇企业总产值的贡献率分别为25.14%,16.30%、9.98%和8.10%,湖北乡镇园区的贡献比苏浙粤少得多。2008年,苏浙粤鄂乡镇园区实现总产值分别为271225449万元、92344547万元、38642449万元和27815874万元,湖北仅为苏浙粤的10.26%、30.12%、71.98%;苏浙粤鄂乡镇园区实现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48.03%、23.86%、19.05%和20.71%。

上述比较表明:(1)乡镇企业园区已成为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经济增长新的重要增长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着

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发展。(2)湖北乡镇园区的数量和经济增长的贡献都不及苏浙粤,对小城镇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贡献不大。

二、乡镇企业集聚条件的比较

l、投资环境比较

比地理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投资环境优劣。否则,难以解释处在内地的许多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外商和私人投资者对投资环境选择十分敏感理性。外资投资规模大,表明产业区位和集群优势明显。2002年年末,园区内企业累计利用外资总额分别为1393924万美元、251140万美元、552008万美元和46737万美元,其中苏浙粤占全国的45.27%。湖北仅为

3.35%、18.61%和8..47%。2006年年末,全国和苏浙粤鄂园区内企业累计利用外资总额分别为10994298万美元、4043417万美元、925980万美元、1141228万美元和153590万美元。其中苏浙粤占全国的55.58%。湖北仅为3.80%、16.59%和13.46%。可见,尽管湖北的投资环境比苏浙粤劣势略有扩大,总体劣势相差非常大。

2、人力资本集聚力比较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无论集群的条件还是结果,劳动力集聚,特别是

专业人才集聚是产业集群的主要标志和条件。无论是人力资本存量还是增量,总量还是均量,湖北都低于苏浙粤。根据《中国乡镇企业年鉴2003》计算,2002年年末。全国及苏浙粤鄂四省乡镇企业职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分别为4391168人、381288人、358653人、503295人和205525人。苏浙粤三个省占全国到l/6,乡镇人才集聚力很高,平均每个乡镇企业0.30人、0.40人、0.33人、、0.37人和0.21人;占职工总人数的3.305%、3.92%、3.61%、4.27%和3.17%。直到2009年年末,全国及苏浙粤鄂乡镇企业职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人)分别为12198813人、1509813人、826110人、1033885人和361930人,平均每个乡镇企业2.07人、2.0人、1.90人、2.62人和1.35人,分别占职工总人数的12.66%、10.53%、7.53%、9.60%和7.46%。无论是总数还是单个企业平均及比重,湖北远低于苏浙粤,充分说明湖北与苏浙粤人才集聚力差异。湖北不仅低于全国平均,与苏浙粤的差距拉大。2009年

年末。全国和苏浙粤鄂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1735194人、151932人、86616人、246936人和73308人、苏浙粤三省占到l/6,乡镇人才集聚力很高。目前湖北乡镇园区是绝大多数是低端人才,与湖北高校大省的地位不相符。优秀的劳动力,特别是人才净流失大,没有形成集聚引力,这是湖北乡镇产业集群难以形成和成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3、财力资本集聚力比较

财力资本集聚力,可以通过乡镇园区内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和银行融资的能力来反映。2002年年末,苏浙粤鄂乡镇园区内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14704831万元、7272166万元、5124449万元和926246万元。湖北仅为苏浙粤的6.30%、12.74%和18.08%,平均每个乡镇园区13768.57万元、7382.91万元、861252万元和4926.84万元,吸引集聚外商投资弱,2002年年末,园区内企业累计利用外资1393924万没有、251140万美元、552008万美元和46737万美元,湖北仅为苏浙粤的3.35%、18.61%和8.47%,平均每个乡镇园区集聚外资1305.17万美元、254.96万美元、927.74万美元和248.60万美元,截止2006年末,乡镇园区企业累计利用外资(含港澳台资)4043417万美元、925980万美元、1141228万美元和153590万美元,苏浙粤三省占全国53%,湖北仅为苏浙粤的3.78%、5.80%和18.87%。湖北乡镇园区资本集聚力远远不及苏浙粤。4、科研机构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比较

产业集群知识信息集聚效应和集群创新效应促进集群持续发展。苏

南、珠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中高新企业数量较多,每个主要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都有一个二个研究开发中心。《中国乡镇企业年鉴2003》显示,至2002年底江苏省乡镇企业共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549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9个,乡镇企业中设立博士后工作站17个,2002年,乡镇企业有高新技术企业1067个。高新技术产品2311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3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51%。2003年至2010年《中国乡镇企业年鉴》显示:2002年年末,苏浙粤549个、1208个和1238个,苏浙粤快速增长,2009年年末达到7145个、2232个和3232个,而湖北从2002年619个减少到

2009年的454个。湖北乡镇企业已建立技术创新机构远远少于苏浙粤,并且呈现减少趋势。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基本可以得出结论:苏浙粤农村城镇化快速、高水平而湖北低速度、低水平的差异与乡镇产业集群(乡镇园区)发展存在较高关联,而后者与四个省市的集聚条件有较高关联。因此,农村城镇化的政策思路应该做出以下调整:

一是用产业集群的思想指导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把农村工业化和村镇企业集聚化作为农村城镇化的第一驱动力,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转移作为初始内在动力,村镇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城镇化政策的主线。

二是以改善产业集聚条件、创造和维护产业集聚优势以吸引村镇企业集聚作为农村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中心任务和战略重点。重点是改善优势区位和投资环境、资本集聚、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集聚的条件。

三是健全乡村企业集聚机制。首要的是健全市场机制基础作用,就是要适应企业家选址、资本集聚、劳动力、技术和市场集聚的内在要求。市场机制在企业家选址、劳动力集聚和市场集聚发挥基础作用。其次是地方政府和集群协会要通过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和小城镇制度引导农民企业家到乡镇园区投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集聚和转移。

四是增加量多质优价廉的产业集群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改善小城镇的村镇企业集聚条件。包括:产业内市场需求专业市场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交通体系、社会化物流体系和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吸引优秀优质知识分子的良好生活设施、社会化专业人才招聘、培训和流动服务体系、产业集群内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和新产品试验和试制工程中心。

下载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