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潭需要什么样的商业精神(刊登在10月24日湘潭日报上)
湘潭需要什么样的商业精神
湘潭县招商合作局彭合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这里不仅升起了光芒万丈的红太阳,而且星河灿烂,繁星点点,交相辉映。作为今天的湘潭人,不仅要有光荣感、自豪感,更要有责任感、使命感。“湘潭无小事,圣地有大象”。要营造浓厚的圣地文化氛围,机关率先垂范,民间积极参与,做到戴主席像、读主席书、引主席话、说主席事。
明清之际,湘潭的商业繁荣,除了地理交通和物产优势外,一是得益于大开放。来潭经商的外地商人有12省之多,建有31家会馆,也就是商会,形成全国闻名的会馆文化。二是得益于诚实守信。湘潭的票号钱庄近百家,通汇全国,汇额年达千万两白银,享誉八方。三是得益于先进的商业模式。湘潭历史上有19“总”,也就是有19个商业自治组织,以灵活的体制机制对接大市场。四是得益于正确的财富观。湘潭商人重仁重义,乐善好施,热衷公益。比如,1649年清兵屠城,尸骨遍地,商人黄希倩、程青来耗尽资财,收尸上万具,建成301座“白骨冢”,此举功德无量。湘潭民谣:“崽若强于我,买田作什么,崽若差与我,买田作什么”,生动反映了湘潭商人为社会理财的理念。今天,我们要打造三湘经济首善之城,重现昔日辉煌,就要大力弘扬“金湘潭”精
1神,传承“总”文化的艰苦创业、守法自律精神;“会馆”文化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票”文化的诚实守信,金融创新精神,以及酱油、槟榔文化的品牌创造精神,推陈出新,以独具特色的城市商业文化、公正道义的商业精神打造湘潭企业家团队,以此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道通天,道可道,非常道;慧能祖师倡导顿悟,迦叶如来传道的时候只是拈花微笑,唐三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求来的无字天书,在半途却被人换成了长篇累牍,穷尽毕生经历都无法读通。其实,真传就是一句话,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中国的易经八卦只是阴阳化合,就可以普适于大千世界;复杂如电脑的基本构成不过就是“1”和“0”的多重组合。湘潭为何还没有出色的商业文化其根源是环境,湘潭历史漫长的农耕经济使然,就是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商业还是与“奸商”、“骗子”等不雅的词汇挂钩,可见湘潭的商业土壤是如何的贫瘠。
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区之一――湘潭市,如何建构湘潭的商业文化及商业精神,必须重点搞好三个核心规范:敬业、诚信和节俭与儒家伦理为根源的中国现代社会伦理相适应,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1、敬业:自强不息,生财有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强不息”,为事业尽心尽力,视敬业乐业为人
之天性。“生财有道”,会赚钱才是硬道理;生财有道,不赚黑心钱才是真君子,发达时则兼顾大众奉献社会,尚未发达时则独善其身,不做有害于社会的事。
2、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人如果没有诚实的品质和守信用的品格就难以在商场立足;视客户为衣食父母,对客户不讲诚信等于自断财路。
3、节俭: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节俭朴素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浪费资源,以满足自己的奢侈欲望是可耻的行为。
实际上,二十一世纪我市最有价值的商业思想不外乎这样几个字眼“虚拟”、“创新”、“整合”,万变不离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