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裕禄观后感 窗口部门篇 800字
《焦裕禄》观后感 –基层窗口篇很久以前就听说焦裕禄,是百姓心中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好官。通过电影这种画面直观、富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来了解焦裕禄,还是第一次。看完电影我陷入了深思,它带我走入了焦裕禄崇高的精神世界,让我对焦裕禄同志的认识更加深入,了也给我本人心灵巨大的震感。让我从内心深处深感焦裕禄同志的工作动力是从哪里来的,让我彻底明白要时刻对党忠诚、对岗位热爱、对人民群众要具有深厚的感情。
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先天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无畏的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对党的忠诚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象、严守党的纪律。焦裕禄同志便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他不畏困难,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义无反顾的投身艰苦地区从事党的事业,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党员干部深思。有时我们遇到棘手的工作时就紧皱眉头,完不成上级交办的工作时讲客观理由。但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却一如既往的干工作。他的光辉业绩为我们当今的党员干部确立了一个笔直的标杆,用自己的言行了树立一个共产党员的丰碑。从中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党和人
民因为信任我们,所以让我们成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不能只看官位的大小,更不能看财富的多少,要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能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同时又是一名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我们的言行举止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的日常工作关系着百姓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焦裕禄为工作生涯的标杆,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靠近他,也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为群众解困难,为百姓谋福利。
第二篇:《焦裕禄》观后感800字
《焦裕禄》观后感 0 800 字三篇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
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
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
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
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
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
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
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
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
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
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品质永远也不会被人们忘却,他像一座丰碑永远屹立于我们这些后人的心中,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为人民服务,鞭策我们勇往直前。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亲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术员、送回一桶鱼、雨夜抗洪、治沙栽桐......电影里的每一幕都让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离开大礼堂好长时间,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焦裕禄的工作动力从哪里来?我的感受有三个:对党的忠诚,对岗位的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一是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党的宗旨,执行党的决定,维护党的形像,严守党的纪律。1962 年兰考遭遇自然灾害,30 万人民群众衣食无着,县里的许多干部用围攻组织部长方式想方设法往外调,可焦裕禄却从条件较好尉氏县调到兰考,受命于危难之时,不攀他人,不讲条件。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许多人汗颜,我们现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领导安排工作皱眉头,完成工作讲客观。工作中,焦裕禄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气馁、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干工作,因为他始终想信上级党委会正确处理他的问题。不像个别同志遇到一点挫折,就发牢骚,就向领导喊冤叫屈。焦裕禄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为我们后来人,确立了一个标杆。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财富,要看他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二是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把工作岗位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干好工作为目标,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反过来又将学到知识,练就的本领,全部用到工作中。“党是叫我们带领 30 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他上任之始,没有忙着树官威,建衙门,而是扛着背窝卷一头扎进了牛棚。为治风沙,牛棚里访到老园艺场长,火车站台上打动了技术员,身先群众,一锹一锹栽下泡桐。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挡不住他前进的路,一首团结就是力量,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焦裕禄同志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种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谋私利;干事怕担责,遇难绕道走。焦裕禄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工作,在病房里还在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是焦裕禄同志说的话:“群众满意才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焦裕禄同志出身贫穷,当过学徒、干过长工。参军入党后,便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党、交给了人民群众。“我是您的儿子,代表毛主席来看您了!”电影中一句话让人铭刻心骨。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却离群众越来越远,大部分时间就是呆在办公室、会议室或招待所,有时下到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更有可恨者,没有摄影不出门,没有记者不发言,好像到基层,到人民群众之间,就是驾临,就是施舍。共产党是草根出身,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取得胜利的。领导干部要看《焦裕禄》,我们普通党员也要看,胡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
电影中焦裕禄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高大全的形像,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同志爱、天伦乐、夫妻情一个个镜头让人感动,让人落泪。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也许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没有多大的政绩,可是琐碎集成求是,平凡造就伟大,当人民群众把见到焦裕禄,当成生命中最后一个愿望时,你不为之动容吗?时代给了他“毛主席的好学生”的评价。我再送他好人、好官、好父亲三个好称呼。
“我想信历史会给每一个做出公平评价的!”焦裕禄的话充满了哲理。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从毛主席到胡总书记几代领导人没有忘记他,先后有二十几位国家领导人为他题词赋诗。“花生、大枣、泡桐”成了兰考三宝,兰考人民
更没有忘记他。焦裕禄精神———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是兰考人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
2019-06-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看完了《焦裕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形容自己此刻的心境。只是觉得,这才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这才是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形象!焦裕禄,这个名字应当成为共产党员的代名词!
在火车站当满载着逃荒的人们的火车隆隆离去后,焦裕禄捡起在一片狼藉中豁然躺着的那半个野菜窝头在流泪,那是一个共产党员心系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痛苦的泪;这样的镜头在电影《焦裕禄》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泪并没有削弱焦裕禄同志的伟大形象,相反为广大观众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荣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是那么的伟大,却又那么的平凡,他就生活在我们的中间,并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品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座无坚不摧的精神丰碑。
兰考的 36 万群众永远忘不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的焦书记忍受着病痛,在狂风、大雨、沙窝、激流中奔波;多少次他独自蜷缩在屋角沉思,为兰考的人民寻求出路;多少家的门槛他都踏过;多少战斗的第一线他都走过......在他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上。他让女儿采来一束麦穗放到他的枕边,让他一直闻着麦香离去。这就是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临终前的遗言,把最后的寄托,最后的遗愿都融入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给世人悲壮的一幕。
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期,不知道那样的环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禄这样的悲壮人物,不知道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爱戴他的。但我从影片中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存在的历史,没有歌声便没有生命,尤如没有太阳便没有生命一样。焦裕禄正是用他平凡而有伟大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生命的精彩华章。如今,那个时代早已经远去,但他的光辉形象却象太阳一样照耀着大地,经久不灭,成为党员永远的楷模。他的故事也将作为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教育着后人。
《焦裕禄》观后感 800 字
轰动全国的优秀影片《焦裕禄》,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正直无私的党的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焦裕禄同志被派到兰考县工作以后,就全力以赴地为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而忘我奋斗着。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他刚一上任,就把车站上积压的救灾物资分给贫困的人民。他不顾患重病的身子和风雨的阻挡,坚持下乡考察洪水灾情,号召群众与老天搏斗,抢救被水冲倒的庄稼。在别人送给他应得的大米和鸡蛋时,他又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坚持把东西送给群众......为了兰考县的穷苦人民能过上好日子,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呀:它使我透过银幕,透过几十年前的光阴,透过躺在病床上的焦裕禄那平静的外表,看到了一颗火热而赤诚的心--颗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心。
影片《焦裕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一次:家中仅剩一点钱了,妻子原答应给孩子做一顿红烧肉吃,可刚一出门,却碰上了焦裕禄,他说把钱已送给别人,不要买肉了。晚饭桌子上,小儿子哭闹着把玉米窝头扔到地上,叫着要吃肉。他一气之下打了孩子,让他把窝头拾起来,并耐心告诉他有窝头吃就很不错啦,多少人连这还吃不上呢!孩子含泪抽泣着答应再也不扔窝头了。看着孩子那瘦弱单薄的身子,他的心里也一阵酸楚。这件事在现在看来多么不可思议呀!天下竟有因孩子要吃肉这么小的事打孩子的父亲:这怎能不叫坐在电影院里嗑着瓜子的我感动呢?看到这里,我又如何能嗑得下去呢?
在焦裕禄患病晚期不得不住院时,小儿子来到他的床前,抽噎着说:“爸,爸--我再也不要吃红烧肉了,我只要爸爸,呜......”焦裕禄慈爱地抚摩着他的头:
“唉,傻孩子......”他用这几个简单的字道出了内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怜爱,这是一个无法让该子过上舒服日子的父亲的心声。
岁,正是一个人施展雄心壮志的好时期,可是焦裕禄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兰考县和那里的人民。...
第三篇:焦裕禄观后感800字
《焦裕禄》观后感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看完了电影《焦裕禄》影片中, 在焦裕禄同志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扎根的土地。千百名兰考县老百姓悲恸欲绝,自发为焦裕禄送葬,这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洋溢着人民群众真情的魅力,透视出人民群众对真正的共产党员崇高人格的敬仰和爱戴,表达了人民怀念焦裕禄的深情,更从另一面让我感受到了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和他强大的的精神魅力。尽管这些的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
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焦裕禄同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焦裕禄同志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样,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要努力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第四篇:电影焦裕禄观后感800字
焦裕禄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部经典老电影应该是在小学或者初中某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太多的记忆。再次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是我对这部电影第一次认真和全面的感悟,过程中有几次泪水在打转,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想写出一些感悟来表达对所受教育的敬意。
最质朴的情感永远感人。在观影之前一直在担心,24年前的拍摄技术,24年前的叙事手法和当时追求高大全的宣传导向,在今天看来会不会落伍,会不会与社会的变化格格不入。但是当电影开播后,所有的担心变成了多余,真实的画面,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情感,揪住了我的心,一直到电影结束。这个经历也转变了我的部分认知,原来时代怎么变迁,科技如何发展,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并未病变,那些淳朴、真诚随着时间的流淌,日久弥新,依旧能让人泪流满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心里有没有真的装着人民群众,自己心里最明白,群众心里也很明白。对群众的感情挂在嘴上是没有用的,要放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做事就不会先想到自己,就不会只想到自己,就会吃苦在前,奉献在先,群众也会把你当成儿女,当成父母,给予支持,给予崇敬。
努力做好顶梁柱和主心骨。领导干部是管理团队和人民群众的领头人,当好领头人就要有顶梁柱的能力和主心骨的精神。顶梁柱的能力就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工作方法,解决困难和问题,当然这些不是靠自己闭门造车就能产生的,需要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究,群众是和自然最接近的实践者,有很多宝贵的经验,领导干部虚心学习,认真梳理就能从中得到正确的解难题之道。主心骨的精神就是要激发起大家的信心,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当然,信心和力量不是喊一喊就有的,必须要自己带头干,自己带头做,“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领导干部冲在前面,人民群众才愿意跟在后面。领导干部毅力越强,群众就会跟的越紧。
无私精神造就幸福的家庭。对于电影内容而言,焦裕禄的家庭无疑是个悲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作为父亲和丈夫的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给儿女和妻子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儿女也会更加懂事,更加正直,不会出现部分“官二代”那样的纨绔子弟。领导干部具有无私精神,处处一心为公,家庭不见得富丽堂皇,但一定是幸福平静,踏实稳定。
第五篇:电影焦裕禄观后感800字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800字(精选多篇)
焦裕禄观后感
第一次看这部经典老电影应该是在小学或者初中某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太多的记忆。再次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是我对这部电影第一次认真和全面的感悟,过程中有几次泪水在打转,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想写出一些感悟来表达对所受教育的敬意。
最质朴的情感永远感人。在观影之前一直在担心,24年前的拍摄技术,24年前的叙事手法和当时追求高大全的宣传导向,在今天看来会不会落伍,会不会与社会的变化格格不入。但是当电影开播后,所有的担心变成了多余,真实的画面,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情感,揪
住了我的心,一直到电影结束。这个经历也转变了我的部分认知,原来时代怎么变迁,科技如何发展,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并未病变,那些淳朴、真诚随着时间的流淌,日久弥新,依旧能让人泪流满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心里有没有真的装着人民群众,自己心里最明白,群众心里也很明白。对群众的感情挂在嘴上是没有用的,要放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做事就不会先想到自己,就不会只想到自己,就会吃苦在前,奉献在先,群众也会把你当成儿女,当成父母,给予支持,给予崇敬。
努力做好顶梁柱和主心骨。领导干部是管理团队和人民群众的领头人,当好领头人就要有顶梁柱的能力和主心骨的精神。顶梁柱的能力就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工作方法,解决困难和问题,当然这些不是靠自己闭门造车就能产生的,需要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研
究,群众是和自然最接近的实践者,有很多宝贵的经验,领导干部虚心学习,认真梳理就能从中得到正确的解难题之道。主心骨的精神就是要激发起大家的信心,产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当然,信心和力量不是喊一喊就有的,必须要自己带头干,自己带头做,“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领导干部冲在前面,人民群众才愿意跟在后面。领导干部毅力越强,群众就会跟的越紧。
无私精神造就幸福的家庭。对于电影内容而言,焦裕禄的家庭无疑是个悲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作为父亲和丈夫的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给儿女和妻子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儿女也会更加懂事,更加正直,不会出现部分“官二代”那样的纨绔子弟。领导干部具有无私精神,处处一心为公,家庭不见得富丽堂皇,但一定是幸福平静,踏实稳定。
《焦裕禄》观后感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看
完了电影《焦裕禄》影片中, 在焦裕禄同志生命终止的一刻,他还想着党交给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兰考的灾情还挂在他的心头,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他扎根的土地。千百名兰考县老百姓悲恸欲绝,自发为焦裕禄送葬,这感天动地的悲壮场面洋溢着人民群众真情的魅力,透视出人民群众对真正的共产党员崇高人格的敬仰和爱戴,表达了人民怀念焦裕禄的深情,更从另一面让我感受到了焦裕禄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和他强大的的精神魅力。尽管这些的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事实上大多伟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仍然是感动,再感动。在这个物质生活被高度夸大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肯为了别人的利益、别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禄作为光荣的典型,是该存在的,因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让我们相信,这世界还有光荣和理想的人。一个那么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敢于和自然灾害、恶人和疾病作斗争,又是需要何等 的责任感,敢于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事业,因为他有信仰,有着我们所缺乏的东西。
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他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焦裕禄同志也正是因为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的信仰,才能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成为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做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也活在每个人的心里。电影《焦裕禄》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焦裕禄同志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样,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
一件事。我要努力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篇一:电影观后感800字
郭敬明的《小时代》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梦,我觉得就像一个中国梦,电影里那写场景,那些故事似乎李伟民很远,那些情感似乎又李伟民很近。
家长梦见自己的孩子能实现自己从未实现过的梦想而无视自己没能实现其实并不只是因为外部条件的不足;少女梦见能在收获爱情的同时收获物质并且二者都是顶级的;少年梦见自己能改变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就凭自己那些中二到极致的见解;文人梦见能在依然清高的基础上同时得到市场的认可,社会的热捧,和各大奖项的青睐;商人梦见自己在能使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必接受自己良心,或那些所谓的社会良心,的问责质疑;股民梦见满
场飘红一路大牛而不会有人告诉他们这是泡沫经济华而不实;球迷梦见中国队各路大神附体把巴西踢了5:1还不是在漏斗型的球场上;公知们梦见有一天他们不知道能说这个社会怎么了因为这个社会那么美好所以他们只能互相讽刺;而你我梦见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突然集体达到了奥斯卡戛纳的一般水平每部电影都让我们因为深度而发笑落泪而不是因为低俗的笑点矫情的青春;但是只有给我们梦的那个人知道——这不过是个梦。
你我从未见过如此浮夸造作的青春——然而,亲爱的,这是个梦;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就是给你一个梦,并让你信以为真。
而这部电影,明确而善意的告诉了你,这就是一个梦,“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穿越这个世间的汹涌人群,一一地走过他们,捧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爱,走向你,抓紧你,你要等。” 何妨让它继续作为
一个我们知道不可能实现的梦存在于心中某处还没有完全对爱情失去憧憬的地方。
篇二:电影观后感800字
一直都很想看看《阿甘正传》,因为据说它能鼓舞人心,给予观众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决心。所以这学期我看了《阿甘正传》。阿甘生下来智商只有75,但他的母亲为了他以后的生活,于是想办法把他送进了正常人的学校。如同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总有坏孩子欺负人,阿甘也是常常受欺负,这时一辈子他喜欢的珍妮告诉他,跑。于是,他跑了起来,甩掉了追赶他的人,越跑越快,跑进了大学,跑成了橄榄明星,民族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甘在珍妮突然离开他的时候,突然开始奔跑起来,整整用了三年他只是不停地跑着,他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跑,他只是想跑,只是觉得这样不停地跑着可以让自己放松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
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 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阿甘只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生活着,而珍妮她有着雄心勃勃的青春,但却迷失在沉沦的精神世界里,幸福对她而言来得太晚,也太短暂了。为了她自己的梦想——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珍妮穿大学校服为《花花公子》拍照,被学校开除,成了酒吧歌手。再后来,她迷上了迷幻药,漫无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结交各色的陌生人,尽管她打扮得
越来越艳丽,但对生活却越来越绝望。最后,患上不治之症的她终于决定和阿甘以及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导演无非在通过阿甘和珍妮的命运 的对比,通过丹中尉命运 的变化告诉观众一个哲理: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靠自己的奋斗来创造命运,即便我们有各种缺陷,承受着各种不幸和灾难,但是只要能坚定一种信念,就能创造出奇迹。相信观众随着阿甘、珍妮和丹中尉各自的命运的起伏能够体会出其中的哲理!
看了《阿甘正传》,之后在我感到莫名的烦躁或者有些事想不通的时候,我总是会忽然想起阿甘,然后我就想像他一样无所畏惧地跑起来,不为其他的,就只是想认认真真地跑一次,把堆在我心上的大石头给搬开,轻松上阵,这种感觉会有多奇妙啊!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 他并
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
篇三:电影观后感800字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
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
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篇四:电影观后感800字
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郭里
园小学 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 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尝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 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
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 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 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
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唯独没有自己。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党培养的优秀干部,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有着一颗爱民的仁厚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他前往兰考县委报到,衣着简朴,轻车简从,一路步行,当他看到一群饥饿的孩子时,他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全部干粮;当他第一次参加县委会议时,他提议与会同志先到兰考火车站看一看,当看到鹅毛大雪中静静等待的饥民无奈的眼神、当看到火车来临时饥民争先恐后逃离家园的决绝,众人被深深震撼;当他听说政府的救济粮没有及时发放时,他震怒了;当得知养牛老人被牛角撞伤,生命垂危,想见他一面时,他不顾自己已经十分羸弱的身躯,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温饱的情况下,他还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资
助更需要帮助的贫苦百姓。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出“我是你们的儿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民情怀!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株泡桐;当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学生要离开兰考返城时,他抓起一把兰考的泥土,忍着肝癌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车站为他送行,没有责怪,没有批评,只是交待大学生回城后不要忘记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把兰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验分析,为改变兰考的自然
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夏季水患,又是他在洪水季节,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又是他一句“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的朴实思想,振聋发聩,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五月四日晚,分行组织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焦裕禄》,所有同志都是眼中含着热泪,哽咽着坚持看完了影片。这泪水中饱含着大家对焦裕禄同志深深地敬意,更是被他不屈不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
焦裕禄同志所领导的兰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理环境恶劣,矿产资源匮乏,“干部不愿待,百姓争搬迁”。上任之初,全县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极低,大都抱着坐等上级救济的思想。焦书记没有被县里困难的形势和干部低迷的情绪所吓倒,怀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走基层、访群众,深入调研,向老乡取经,找到一条治理恶劣环境的
新路。
在焦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全县人民的不懈的努力,兰考县的“三害”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然而,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焦书记的肝病迅速恶化。在兰考任职一年多以后,焦书记就因病医治无效,献出了他四十二岁的宝贵生命。
焦裕禄精神是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的最好诠释,焦裕禄同志更是践行延安精神的榜样和模范。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他迎难而上,不畏艰辛,支撑他的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具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身处延安这片热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遇到困难,首先是想办法,而不是提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坚持,一定能过取得应有的收获。
做延安人,铸延安魂,为延安分行的成长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