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之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样例5)

时间:2019-05-14 04:5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春之歌之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春之歌之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

第一篇:青春之歌之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

《青春之歌》解读

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

摘要:小说《青春之歌》通过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恋情,反映了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的三个阶段。三个不同的男人也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爱情模式,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在面对这三种爱情时做出的选择,向读者展现出了一位女性逐渐成长的心路历程和其追求真正的人生伴侣及幸福婚姻生活的过程。

关键词:爱情浪漫激情归宿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唯一一部描写女性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同时人们也习惯称它是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一般认为,《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阶段的学生运动为背景,描写青年学生林道静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历程,真实生动的反映了一二·九时期时代面貌和时代精神,成功的塑造了林道静、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几个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由党领导寻找出路与真理的历史趋势。《青春之歌》是依据作者个人生活体验与经历而做的“自传式小说”,文本中有着作者本人的影子在里边,杨沫一生中经历了三次婚姻,三次婚姻使杨沫对爱情有了深刻的领悟。况且“情爱是文学表现永恒主题,并且根植于不同时代中的情爱的具体内涵也会不同,这就使情爱是有了长新而持久的魅力”《青春之歌》。

紧紧抓住了“爱情”这一千古不变的永恒的主题,讲述了革命年代发生在一个女子和三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可是在那个年代,这样一部作品却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批判者大多指责作品中的儿女情长,把革命这件严肃的事情和爱情这种自我的东西相挂钩,降低了作品的厚重感和严肃性。这种看法当然与当时的政治概念有关。

然而,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也在不断的拓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世纪末,“文化思想领域的告别革命终于使红色经典的艺术魅力透过那道‘红色’的屏障释放出来”,抛开显文本中的革命叙事不谈,透过潜文本就会发现《青春之歌》讲述的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情感史,展现的是林道静寻找真正的人生伴侣和幸福爱情婚姻生活。青涩少女的浪漫之恋

林道静刚出场就透着佳人的美丽忧愁和孤单:“人们的视线都集中到一个小小的行李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箫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这是贩卖乐器的吗,旅客们注意起这行李的主人来,不是商人,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寂寞地守着这些幽雅的玩艺儿,这女学生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她没有同伴,只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的硬木位子上,动也不动地凝望着车厢外边她的脸略显苍白,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 这个朴素孤单的美丽少女,立刻引起了车上旅客们的注意,尤其男子们开始了交头接耳的议论„„”

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林道静因为反抗家庭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来北戴河寻亲不遇而后又被校长余敬唐打算送给当地县长。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姑娘——活在象牙塔中的林道静,第一次因现实生活的无奈而感到万念俱灰,打算投海自尽,以死控诉这黑暗的社会时,她生命中的第一个恋人到来了。北戴河水”黑得像墨汁“的夜晚,余永泽“传奇故事中的勇士侠客一般”出现了。

此时的余永泽是林道静眼中的“多情的骑士,有才学的青年”,他以学识渊博,浪漫多情,家境殷实、受过西方文化熏陶的北大高材生的形象出现在林道静面前。

初识余永泽的林道静万念俱灰,要以一死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余永泽的出现,仿佛上帝派来的黑骑士,他救下跳海寻死的林道静,给他活下去的温暖和希望。他调动他的渊博的文学知识,通过朗诵海涅的爱情诗的浪漫打动了道静。他们在一起谈论托尔斯泰,谈雨果,谈海涅、拜伦,甚至谈到反抗传统道德和妇女解放:“林,你一定读过易卜生的《娜拉》;冯沅君写过一本《隔绝》你读过没有?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可是我觉得你比她们还更勇敢、更坚决。你才十八岁是不是?林,你真是有前途的、了不得的人。„„”这些都是当时传入中国的思想潮流。对于当时无路可走的林道静而言,余永泽的思想正是一股吹进心头的春风,使林道静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余永泽的大学生身份带来的渊博的学识和浪漫的情调吸引了落难的林道静,他们在海滨相恋,相爱了。

“对余永泽除了有着感恩、知己的激情 ,还加上了志同道合的钦佩。短短的一天时间 ,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物了。”林道静简直找不出理由来不爱余永泽,月光遍洒的海滩,海涅的诗句,满腹诗书的青年,对于一个生活不尽如人意的年轻少女而言,可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让我们从女性的角度分析,十八岁的林道静,一个天真稚嫩,却有些不幸的美丽姑娘的形象。也许是由于遭遇的不幸,她仿佛与身俱来了一种忧郁的气质。且不说她是如何冲破家庭包办婚姻的束缚,单是她自身的特点,也给人一种青春稚嫩的有魅力的感觉。当然,此时的林道静也是有着与她年龄相适应的不成熟。或者说,在遇到余永泽之前,在经过第一次爱情的邂逅之前,她是没法成熟起来的。

有人说“没经历过爱情的女人是不可能成熟的”。如果她变现得很成熟,只能说她在努力装成熟。如今,我们在思考,一个处在困难中青涩懵懂的花季少女,身边走来一位骑士般的男士,既可以给你物质上的帮助,又能够有精神上的共鸣。能有几个姑娘保证不会情窦初开,把他当做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呢?至少,林道静是这样陷入人生中第一份爱情的。而余永泽却不然。从文中看,余永泽追林道静的方法的确有些不纯洁——他救林道静并不是偶然遇见。因为对林道静一见钟情,同时看出林道静必有隐患,便时刻守在林道静周围,伺机英雄救美。可惜一见钟情钟的不是情,是脸。也许之后他也发现,林道静除了脸蛋漂亮,并不是他想要的那种小鸟依人的小女人。但不管怎么说,这位北大国文系的学生,机缘巧合之下,顺利赢得美人心。

再从女性角度观察,林道静的初恋仿佛很容易就被余永泽“攻陷”了。这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从象牙塔里走出的林道静跟从大学里走出的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懵懂而青涩,若要说成熟,也只是勉强略懂些世事。对于一个追求自己的,尤其是在你最艰难时期,“趁虚而入”的异性的关怀,可能是没有抵抗力的。甚至我们可以说,没谈过恋爱的林道静是着了余永泽的道。这其实也是初恋必然会经过的过程。是一个女人最傻最天真的时候,也是最罗曼蒂克的时候。也许每个女人都会有一段不知道从何而起,不知道为何而爱的初恋,然而无可否认的是,那是美的。无论爱恋的对象是谁,至少那份感情,是值得回味的。

理想之光下的相互吸引

林道静在感情上移恋于卢嘉川以及她与余永泽的最终决裂,构成林道静成长经历的第二个阶段。从第十一章起,卢嘉川进入了林道静的视野,并使她的爱情天平发生了严重倾斜。卢嘉川是北大

学生,有着“高高的挺秀身材”、“聪明英俊的大眼睛”、“浓密的黑发”和“和端正的面孔”的外貌,在众多场合中表现出坚毅、沉着和勇敢。林道静第一次与卢嘉川见面“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的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从这段描述中可看出林道静对卢嘉川是本能的异性相吸,没有任何外在因素。林道静爱上了英俊潇洒的革命英雄兼才子的卢嘉川而离开了余永泽,这并非是余永泽信奉胡适,林道静向往共产主义,即政治的分歧,道不同不相与谋。因为林道静当时压根儿不知道共产主义的真谛,她是完全被卢嘉川个人魅力所吸引。第二次在朋友家见到卢嘉川,听到他在学生集会上充满激情的精发言,他说话时的机智敏锐的样子,都引起了林道静极大的兴趣。他给林道静带来了新鲜的知识、青春的希望与奋斗的激情,使这个爱幻想的女孩子更对卢嘉川着迷,林道静也使一向不怎么与女人交往的卢嘉川主动与其交往。他们的爱情不知不觉开始萌发。关于这一点,林道静并不承认,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小说写道,余永泽从老家回来,进门的第一眼,发现他的道静变了,“他进门的第一眼,看见屋子里的床铺、书架、花盆、古董、锅灶全是老样儿一点没变,可是他的道静忽然变了!过去沉默寡言、常常忧郁不安的她,现在竟然坐在门边哼哼唧唧地唱着,好像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尤其使他吃惊的是她那双眼睛———过去它虽然美丽,但却呆滞无神,愁闷得像块乌云;现在呢,闪烁着欢乐的光彩,明亮得像秋天的湖水,里面还仿佛荡漾着迷人的幸福的光辉”。“‘看眼睛知道在恋爱的青年人’余永泽想起《安娜·卡列尼娜》里面的一句话,灾祸的预感突然攫住了他”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林道静与卢嘉川谈话时是喜悦的,甚至心里是慌乱的,这些都证明她已爱上了他。这也说明随着林道静的成长,她对待爱情更加清醒,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最初她是因为种种原因和余永泽走到了一起,但当她发现余永泽和自己的价值观有了偏离之后,余永泽在她眼里也就渐渐失去了魅力。在林道静眼中,余永泽变得自私,平庸,只重琐碎生活,一心要奔着个人的远大前程而去,骑士兼诗人的超人风度在时间面前已经全部消失,用小说里的话说,就是:“迷人的爱情幻成了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它完美的颜色。”然而,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余永泽与林道静的分歧就一定是余永泽的错吗?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存在这样的分歧了吗?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种价值观的分歧而已,而在爱情中这样的分歧是很常见的,当林道静体会到她与余永泽的分歧时,她便逐步走向了成长的另一个选择。与其说是余永泽以某种言行破坏了他和林道静的家庭生活,不如说是一种在林道静心中逐步确立的至上位置的新的价值观导致了这对情侣的分道扬镳。

再来说说林道静,她移恋于卢嘉川让她有一种犯罪感,毕竟余永泽对她有恩情。她无论如何都是难以逃避这种谴责的,况且她曾经的确被余永泽的魅力所打动,所以在决定离开时,但“这种感情,像千丝万缕伴着她”,“希望就这样和余永泽凑合下来。”直到她最后决心离开余永泽,还给他留下了这么一封寸肠欲断的纸条:“永泽:我走了。不再回来了。你要保重!要把心胸放宽!祝你幸福。静。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日”。她徘徊踌躇了好一阵子,终于还是放弃了这份感情去追求真正的爱情。激情退却后的最终归宿

在与余永泽的对峙中,卢嘉川以他那男性特有的魅力压倒了余永泽。很明显,在这里卢嘉川俨然比余永泽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使林道静感受到爱情的活力与激情。但是就在卢嘉川与林道静二人正欲捅破这层朦胧的关系时,卢嘉川不幸被捕牺牲,二人之间的爱情无疾而终,于是第三个男人出场

了,这就是江华。江华也是一个革命者,在文本中他的政治地位似乎高于卢嘉川,他比卢嘉川朴实、老练、稳重。从他与林道静接触以来,他就爱着这个年轻热情的女孩子。在得知卢嘉川牺牲后,他的感情便如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遏制,他“还从来没有被这样强烈的爱情冲击过。他忍耐着,放过了多少幸福的时刻。可是现在他不应当再等待了,不应当再叫自己苦恼、再叫他心爱的人苦恼了。”他果断地向林道静表明了心迹,“静,今天找你来,不是谈工作的。我想来问问你——你说咱俩的关系,可以比同志关系更进一步吗?”他爱她并希望她嫁给他。虽然林道静的爱情只属于那个英雄卢嘉川,可是卢嘉川已经牺牲了,况且江华像卢嘉川一样优秀,甚至比卢嘉川还要优秀,这一点从文本第七章的叙述就可以看出来。第七章写南下示威的总指挥李孟瑜即江华的表现比卢嘉川更成熟,更具革命性来凸现他的英雄气概,此时的卢嘉川俨然成了一个配角。

林道静最终接受了江华,是因为江华深爱着她。

道静直直地注视着江华那张从没见过的热情的面孔。他那双蕴藏着深沉的爱和痛苦的眼睛使她一下子明白了,什么都明白了。许久以来她的猜测完全证实了。那时,欢喜吗?悲痛吗?幸福吗?她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也感觉不出来了。她只觉得一阵心跳、头晕、脚下发软„„甚至眼泪也在眼里打起转来。可是,她不再犹豫,真的!像江华这样的布尔塞维克同志是值得她深深热爱的,她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个早已深爱自己的人呢?道静抬起头 ,默默地盯着江华。沉了一会儿 ,她用温柔的安静的声音回答他:“可以 ,老江,我很喜欢你。”与其说江华与林道静之间是爱情,不如说他们是志同道合而激发的好感,只是”可以喜欢“,与其说是伴侣,不如说是同志。对于林道静来说,江华是最好的选择,当青春不再,生活远离火热与激情,平静似乎是唯一的选择。而江华毫无疑问符合林道静的择偶标准,这样一个有能力有地位的男人,是她在历尽沧桑后最好的归宿。

第二篇:对政府与同级人大之问行文关系及文种选择使用的思考

对政府与同级人大之问行文关系及文种选择使用的思考

口计富祥

随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行文制度逐步完善,同一系统和非同一系统中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和行文职权范围基本确定,文种的选择和使用日趋准确,文件运行和处理的效率不断提高,文件的法定效力得以体现。目前,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行文关系及其文种选择使用问题成为学术界研究争论的热点,具体围绕议案是上行文还是平行文,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行文文种的选择和使用展开争议。作为高校文秘教育和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专业实践,笔者认为只有明确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工作关系的特殊性,才能在行文过程中准确选择使用文种,确保行文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尽而明辨是非,结束争议。

一、工作关系的辨析

工作关系一般由发文单位和受文单位所属组织系统和工作过程中的职权范围确定。工作关系决定着行文方向,行文方向决定着文种的选择和使用。工作关系可分为四种基本情况:同一组织系统中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上下级业务主管部门之间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隶属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非同一系统中的任何机关之间的不相隶属关系。根据行文制度的规定,工作中具有隶属关系的行文关系一般是下行文与上行文的关系,具有平行关系的行文关系一般是平行文与平行文之间的关系,工作中具有不相隶属关系的行文关系一般是平行文与平行文之间的关系。那么,政府机关与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究竟属于上述哪种情况呢?笔者认为,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不属于上述四种情况,具有特殊性,即政府机关与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非同一组织系统之间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的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丁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以及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这些规定明确了政府机关和人大机关的工作关系及其性质特点:人大机关监督政府机关的工作,政府机关执行人大机关的决议,它们是国家执行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根据组织关系和工作关系分析,笔者认为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非同一组织系统中具有隶属性的特殊关系。这种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充分表明:(1)议案是政府机关向同级人大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提出审议事项的专用的上行文种。它本身具有报告工作和请示工作的性质。(2)这种特殊的工作关系是法律赋予的,是法定程序所要求的。

二、文种选择和使用的辨析

由此可知,政府机关在向同级人大机关行文时具有非同一组织系统性和隶属关系的双重性,即具有隶属关系的上行文性质和非同一系统的平行文性质。行文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文方向的特殊性,行文方向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文文种选择使用的特殊性。这样政府机关向同级人大机关行文时文种的选择就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议案、意见、函j个文种。选择的具体原则为:

1.重大问题必须选择议案文种行文

议案用于向国家权力机关或者(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立法机关提出议事的原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提请审议的一般都属于重大事项,如地方性法规制定议案,重大事项审议案,机构变动审议案,重大问题解决议案。即当政府机关遇到超出了自身的职权范围、自身无权决定的事项时,即在法律没有授权的情况下,需要人大机关予以政策性和法律性支持时,就必须选用议案文种行文,以体现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的工作关系,确保行文的严肃性、规范性。另外根据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对应关系,人大机关收到同级政府机关的上行文,在审议结束后.应以意见文种对政府机关行文,这既可体现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又可体现双方组织关系的非同一系统性。

2.重要问题应该选择意见文种行文

《办法》提出:“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政府机关在执行权力机关的决议时,如遇到无法擅自解决的重要问题,需向权力机关请示政策和法律时,就应该选择意见文种行文,因为意见上行时具有请示的性质。另外根据上行文和下行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人大机关在复文时,可选择意见作为下行文,此时意见具有批复指示的性质。选择使用意见,既体现了双方权力的隶属关系,又体现了双方组织关系的非同一系统性。

3.一般具体问题可以选择函这一文种行文

在政府机关和人大机关的行文中,除了重大问题和重要问题外,有时还有一般的具体问题,如商洽工作,询问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笔者认为,此时可以选择函行文。由于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即非同一系统性,于是就可用函行文。《办法》指出:“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当政府与同级人大机关商洽工作、询问或回答问题、请求或批准一般性事务时,可以选择函的形式行文。从对应关系的角度出发,人大机关就可选择复函、答复函、答复审批函复文。这样,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组织关系明确,文种选用准确,既体现了非同一系统性,又体现了双方工作权力的隶属关系。这样既可体现双方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又可体现文种选择使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确保行文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三、结语

政府机关和同级人大机关工作关系的特殊性,即非同一系统之间的相隶属关系,决定了政府机关在向同级人大机关行文时文种选择使用的特殊性:对于重大问题,选择使用议案行文;对于重要问题,选择使用意见行文;对于一般具体问题,选择使用函。

参考文献:

[1]孙百臣,议案究竟是平行文还是上行文[J].秘书,2010(10).

[2]金绍兵,浅谈“议案”“提案”的写作[J].秘书,2001(5).

[3]王健,文书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周耀林,文书教程[M].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东学院文学院

下载青春之歌之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春之歌之女性的成长与其对婚姻爱情选择的关系(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