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防治水十个一律
煤矿防治水“十个一律”
一、对没有按要求完成自查自纠或没有将《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情况表》上报当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二、对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矿区的小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三、对没有按规定建立防治水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四、对探放水制度不落实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五、对水文地质资料和老空水情况不清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六、对超层越界、开采煤柱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并严格处罚;
七、对未按规定进行防治水培训、职工不掌握透水预兆常识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八、没有制定水害应急预案和进行演练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九、对雨季“三防”工作措施不落实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十、对水害严重、限期整改不合格的煤矿,一律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第二篇:防治水十个一律和四不放过原则
2012年5月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召开煤矿水害防治专题视频会议。会议对煤矿防治水工作提出了“十个一律”工作要求:
一、对没有按要求完成自查自纠或没有将《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情况表》上报当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二、对发生较大以上水害事故矿区的小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三、对没有按规定建立防治水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四、对探放水制度不落实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五、对水文地质资料和老空水情况不清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六、对超层越界、开采煤柱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并严格处罚;
七、对未按规定进行防治水培训、职工不掌握透水预兆常识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八、没有制定水害应急预案和进行演练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九、对雨季“三防”工作措施不落实的煤矿,一律停产整顿;
十、对水害严重、限期整改不合格的煤矿,一律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3)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第三篇:防治水十个严禁
山西煤销集团“十个严禁”强化煤矿防治水安全监管
近日,集团公司制定出台了煤矿防治水管理“十个严禁”的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安全监管,杜绝不安全生产建设行为。
存在下列十种情形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1、未根据矿井采掘衔接安排,编制和审批防治水中长期规划、计划以及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
2、未对地表河流沟谷的裂缝、塌陷情况进行调查治理、对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采取有效措施的;
3、在采掘活动区域未采取地面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等物探手段,查明构造、老空区及其积水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等水害情况,划分出相对安全区、过渡区、危险区的;
4、未实行防治水工作的“三专”管理(专业防治水管理机构、专业技术管理、专业探放水队伍和专用探放水设备),保证对水害进行有效探测的;
5、所有开拓、掘进都必须实行井下超前物探加钻探的综合探测,并严格执行“探掘分离”;
6、工作面回采前,未采取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清并消除水害隐患的;
7、探放水施工未按照经总工程师审批的探放水设计进行,未严格执行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规程并进行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的;
8、采掘活动区域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未通过专门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编制水文地质报告,进行带压开采可行性论证,划定安全开采区域,制订承压安全开采方案的;
9、矿井有透水征兆直至水害威胁未解除的;矿井排水系统能力不符合要求的;
10、存在“超层越界”和在防隔水煤(岩)柱中从事采掘活动。
集团公司要求,各二级公司、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要督促各矿井严格按照“十个严禁”的规定组织生产建设。对违反“十个严禁”规定的,每发现一次,对二级公司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得分扣除1分。2013-03-04 09:07:26
第四篇:煤矿防治水
煤矿防治水
汾西正升煤矿由于地质条件较复杂,受水害威胁严重。多年来,公司始终把防治水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针对雨水较多季节,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抓好矿井的防治水工作,回风立井修筑安全“护坡”,确保矿井平安度汛。且公司在主斜井掘进过程中,始终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针对井下各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面防治水措施,完善探放水管理制度,明确探放水标准,对症下药,先对积水进行排放,在发现有透水征兆的情况下,坚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确保安全生产。
针对降雨天气,该公司始终坚持早撤人、早部署、早准备、早处理、争主动的思路,详细分析矿井在防治水方面存在的隐患及薄弱环节,对矿井的防治水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加强对地面裂缝和各涌水点的调查观测与预报工作,建立放水、排水现场协调机制,做到应放尽放,特别是针对旧巷道,探明旧巷道采空区积水情况,查清矿区周边环境的水文地质危害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水造成的危害,公司始终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时刻注意气象变化,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定期对涌水头面进行观测,避免造成积水,及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做到信息灵通,有备无患,确保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工程部:陈素文
2012年10月23日
第五篇: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等有关防治水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第四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
第六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七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煤矿企业、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发现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分析查找透水原因。
第九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第十条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加强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防治水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应当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
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一条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等4种。
第十二条 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三)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四)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五)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