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安全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黔府办发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安全持续健
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黔府办发
〔2008〕 106号 作者:佚名贵州省公报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39更新时间:2008-12-30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煤炭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今年来,我省部分产煤地区开展了大煤矿帮扶小煤矿试 点工作,对提高小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省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措施,按照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严 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和部门引导、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兼并重 组、委托管理、帮扶等方式,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煤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保障小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煤炭产业整体水平,增强煤炭资源对全 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目标任务
到2010年,全省产煤县要通过构建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提高小煤矿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树立和发挥典型 示范作用。进一步改变全省煤矿企业“多、小、散”的状况,煤矿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煤矿数量明显减少,煤矿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煤炭产量稳步增 加,小煤矿数量和单井平均实际生产能力符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控制目标,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煤炭工业安全持续 健康发展。
三、主要对象和方式
本意见中,大煤矿是指省内年产30万吨以上(含30万吨)合法及证照齐全的煤矿,小煤矿是省内年产30万吨∕年以下合法及证照齐全的煤矿。
(一)兼并重组
鼓励大煤矿兼并重组小煤矿,主要方式有收购、控股、参股等形式。因法人或法人代表发生变化的,由新法人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参股大煤矿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法人或法人代表没有发生变化的,大煤矿按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
(二)委托管理
小煤矿委托大煤矿进行管理,主要委托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相关事项,主要包括有偿委托管理、总体承包、租赁等形式。委托管理期应不少于1年。依法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明确委托管理内容和工作标准,明确相互利益、责任,明确在委托管理过程中收取费用标准和方式等。在委托管理期内,可按合同约定,由 大煤矿对小煤矿配备所需安全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被委托管理小
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技术业务管理工作可由原煤矿业主和大煤矿共同负责,其中委托方承担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被委托方承担安全生产直接管理责任。
(三)帮扶
各有关国有煤矿企业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帮扶地方小煤矿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7〕133号)要求,从提高全省煤炭生产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树立全局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帮扶水平和能力,继续组织开展 好帮扶小矿工作。每年帮扶小煤矿的名单由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帮扶地方小煤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安全监管局)确定安排。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大煤矿带小煤矿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省安全监管局、省煤管局负责人任副组长,省经贸委、省监察 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环保局、省物价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安全监管局,负责省领导小组 日常工作和具体事务。各级产煤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层层抓好落实,采 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大煤矿带小煤矿产业体系工作。
(二)认真组织实施。各大煤矿要认真编制本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各项目工程内容、进度安排、保障措施,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兼并重组、委托管理、帮扶 小煤矿的工作计划,争取支持帮助,加快实现工作目标。对于与大煤矿平面范围存在重叠的小煤矿,以及相邻矿井安全生产互相制约、影响较大的小煤矿,鼓励由大 煤矿兼并、重组、委托管理。
(三)加强协调服务。各级产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做好指导服务和相关协调工作,搭建好信息平台,鼓励大煤矿兼并重组、委托管理、帮扶本辖区内的小煤矿,对大煤矿兼并重组、委托管理、帮扶项目给予技术改造、双电源建设、资源配置、运输道路建设等相关优惠政策给予支持。
(四)完善相关手续。因法人或法人代表发生变化的,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委托管理的煤矿要按《安全生产法》签定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完善登记备案手续;帮扶企业按黔府办发〔2007〕133号签定帮扶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生产责任及职责,完善登记备案手续。
(五)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 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六)严肃工作纪律。各地各部门在大煤矿兼并、重组、委托管理、帮扶小煤矿工作中,要自觉遵纪守法,加强廉政建设,及时纠正和处理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对严重违纪违法的,要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11〕 47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11〕 4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
省能源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机械化程度,提升安全生产和科技水平,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增强煤炭产业竞争力和政府调控能力,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促进全省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政策鼓励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以强并弱、以优并劣、以大并小相结合;坚持依法操作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坚持减少煤炭开发主体与维护企业职工和投资者合法权益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通过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企业数量,特别是减少小煤矿数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到2013年底,全省煤矿企业集团控制在200个以内。铜仁地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集团规模不低于80万吨/年;贵阳市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集团规模不低于100万吨/年;遵义市、安顺市、黔西南自治州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集团规模不低于150万吨/年;六盘水市、毕节地区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集团规模不低于200万吨/年。形成1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特大型煤炭旗舰企业集团,2个年生产能力3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10个产量500万吨 级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使年产量5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控股生产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煤炭总产量的60%以上。小型煤矿采煤机械化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到2013年底分别达到45%和70%以上,到2015年底分别达到55%和80%以上。2015年全省煤炭产能3.0亿吨、原煤产量2.5亿吨。
(四)兼并重组范围。在黔各类合法煤矿企业。
(五)兼并重组方式。以市(州、地)和有关县(市、区)为单位,以资源为基础,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企业数量,鼓励各种所有制煤矿企业以及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参与兼并重组。
(六)兼并重组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煤矿企业成为兼并重组主体,支持具有经济、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煤、电、化、运一体化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兼并重组企业应在被兼并企业注册地设立子公司。
二、兼并重组工作要求
(一)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总量适度、优化布局、关小上大、提升水平的原则,统筹考虑本区域矿井布局、生产现状;统筹考虑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考 虑兼并重组范围内的煤炭资源进行重组整合,签订重组协议后,编制兼并重组方案,于2011年6月底前报省人民政府。
(二)各地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工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要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严格履行企业改组改制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安置方案,落实安置资金,积极稳妥解决职工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接续以及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妥善安置被兼并煤矿企业职工,改扩建和新建煤矿等项目应优先录用被兼并煤矿企业分流人员。
(三)在兼并重组实施中凡涉及国家级、省级各类保护区的,要按照国家、省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明确禁采区和限采区。在禁采区严禁煤炭开采活动,对限采区内的煤矿一律不扩界、不允许规划或建设新的煤矿项目。
(四)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关系,落实清偿责任,确保债权人、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三、安全生产责任
兼并重组主体企业要切实担负起被兼并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或管理)责任,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采用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按规定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平稳进行,建成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被兼并煤矿企业要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加强资产和生 产管理权移交前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加强安全巡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兼并重组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四、兼并重组补偿标准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补偿按照下列标准之一执行:
(一)按双方达成的收购价款执行。
(二)按双方认可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煤矿企业评估的价值参考执行。
(三)必要时也可参照以下标准:
1.被兼并重组的煤矿为生产矿井的,按其设计规模吨煤投资补偿不低于300元,如被兼并重组煤矿已缴纳采矿权价款的,兼并重组企业集团应支付其已缴纳的采矿权价款,并再按已缴纳采矿权价款的30%给予补偿。未交纳采矿权价款的,由兼并重组企业集团按规定交纳采矿权价款,不再另外补偿。
2.被兼并重组煤矿为在建矿井的,按其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给予补偿,并再支付其实际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额的50%给予补偿。采矿权价款的补偿按上款标准规定执行。
五、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
(一)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 〔2009〕59号)、《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等规定执行。同时,在兼并重组期间免征印花税。被兼并重组企业仍按原渠道纳税。
(二)国家、省对兼并重组企业集团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煤炭产业升级、煤矿地质勘查等项目,优先安排财政投资补贴或贴息资金支持。
(三)支持具备条件的兼并重组主体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兼并重组主体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权转让等融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四)各类融资机构应积极支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条件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各类金融机构应按照安全、合规、自主的原则,积极提供相应的授信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务。
(五)按照规划和重组规模,将整合矿区的资源配置给兼并重组企业,未达到企业规模且不参加兼并重组的企业,不予新增资源,采矿权到期后不予延期。对尚未开发的煤田,要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科学、合理划分矿区和井田范围,制定矿区总体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法向具备开办煤矿条件的企业出让矿区的矿业权。对已设置矿业权的矿区,鼓励优势企业对毗邻区域进行资源整合,符合规定的相关矿业权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协议方式出让。
(六)对兼并重组小煤矿达到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煤矿企业集 团,优先规划、核准其新建煤矿、改扩建煤矿、坑口电站和综合利用煤炭加工转化项目,支持对被兼并重组煤矿实施采掘机械化改造,对于因实施采煤机械化改造而提升的能力,可以通过能力核定予以认可。
(七)对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规定的最低规模且不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将分期、分批实施关闭;贫煤地区及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地区可适当保留9万吨/年规模煤矿。
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省人民政府成立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能源局,负责编制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规划;根据煤矿占用资源储量确定规模,确定兼并重组主体和煤矿企业个数,牵头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采矿权价款的处置工作;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市(州、地)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本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省能源局要牵头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简化程序,支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兼并重组企业集团提出申请受理4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行政审批和证照变更等工作。兼并重组工作必须规范进行,阳光操作,不得弄虚作假和违规运作。
有关煤矿企业集团要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安全管理方面 的优势,有效解决中小煤矿安全保障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县、乡、村原有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构建和谐矿区。
承担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任务的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每季度要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本地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进展情况,并抄送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分解目标(附后),对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相关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各市(州、地)、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促进我省煤炭工业转型和安全、和谐发展,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附件: 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分解目标
序号
市、州、地
兼并重组前
兼并重组后
企业、矿井(个)
企业集团(个)产能(万吨/年)1
贵阳市
1176 2
遵义市
246
3798 3
安顺市
1627 4
六盘水市
265
9025 5
黔东南州
333 6
黔南州
195
1974 7
黔西南州
138
2688 8
铜仁地区
501 9
毕节地区
518
10417 小计
1660
180
31539 主题词:能源
煤炭
意见
通知
第三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黔府办发[2010]111号识别版)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0]11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意见
省安全监管局贵州煤监局
瓦斯综合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瓦斯综合利用是促进煤矿瓦斯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害为宝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水平,促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以人为本,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一通三防’为基础,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煤矿瓦斯治理万针,树立“瓦斯是资源和清洁能源’的意识,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隐患排除、综合利用’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工作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强化监察,全面提高煤矿安保障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煤矿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大幅提升,建设一批瓦斯治理示范县和示范矿井,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二、构建完善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
(一)确保通风系统台理稳定可靠。煤矿要建立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配备合理、风流稳定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可靠。对于通风困难.风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通风阻力超过标准的.必须进行透风系统改造,否则依法实施停产整顿, 2011年1月1日起,建设项目验收时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通风和瓦斯防治项目达不到《贵州省煤矿安垒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以下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及以上标准要求的.不得批准联台试运转,不得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验收:2011皇7月1 日起,生产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的通风和瓦斯防治项目仍达不到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二级以上标准要求的,必须限期整改。
(二)切实做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煤层瓦斯抽采工程必须与采掘工程同步设计、优先施工,确保瓦斯超前抽采,实现抽采达标,采掘生产活动始终要在抽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突出矿井所有新投入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重、矿井瓦斯抽采率、矿井抽采瓦斯浓度、突出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等参数,必须达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 1026-2006)中规定的指标。煤与瓦斯突出和高瓦斯矿井建设项目井筒揭煤前必须建成永久瓦斯抽采系统并进行抽,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必须建立移动瓦斯抽采系统。各煤矿企业要加强抽放钻孔和抽放管道管理,采取大孔径、密集孔、大管径、高负压措施,有效释放、抽放瓦斯。
(三)加强安全监测监控。煤矿企业必须建立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运行正常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确保监控有效。没有能力开展系统和传感器维护、调校的煤矿,要与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协议,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定期调校传感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安全监控系统运行不可靠、传感器数量不足的,要依法实施停产整顿。各地、各企业要加强监测监控系统联网管理,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与县监控中心联网;要建立煤矿瓦斯超限分级报警及应急处理管理制度,瓦斯浓度达到1%时,瓦斯超限信息必须传递到煤矿矿长、总工程师,达到1-3%必须传递到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
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或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公司)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达到3%以上必须传递到分管副县(市、区)长或煤矿企业(集团公司、总公司、公司)主要负责人。瓦斯超限未采取措施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明确带班领导职责、权力和任务,并报县级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备案。加强对瓦斯治理重点五节的现场管理,石门远距离爆破揭煤、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过应力集中区、地质构造带等瓦斯防治和防突的重点环节,必须要有矿领导现场指挥。发现瓦斯超限必须执行先撤人、停电然后再汇报的现场处理程序。
(五)建立瓦斯隐患定期排查治理工作制度。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落实企业隐患治理的主体责任。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煤矿矿长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综合防突措施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煤矿企业王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敬全面排查防突管理制度、机构人员设置、防突培训、瓦斯治理工程进展、安全投入、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的“四位一体”: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防突措施、区域措效果检验、区域验证.工作面防突的“四位一体’: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防突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扎实做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
(—)贯彻《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以下称防突规定)制定防突措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管理的矿井、与突出矿井相邻且开采相同煤层的矿井要结合实际制定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操作程序、内容和步骤
(二)完善防突机构,落实防突责任。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满足防突工作需要的防突、抽采等专业机构,配备满足防突需要的技术人员,建立专业化防突队伍。大型矿井(≥120万吨/年)专门从事瓦斯治理技术和管理的人员不得少于25人、中型矿井(120-30万吨/年)不得少于14人、小型矿井(<30万吨/年)不得少于6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专门的瓦斯抽采队伍,每个采掘工作面必须配备满足需要且钻进能力不低于60m的钻进设备.并保证一定的钻进富裕系数。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三)加强突出危险性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应按规定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和其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参数.建立矿井瓦斯基础资料数据库,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有条件的煤矿应积极开展突出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考察工作,建立科学合理、适合矿区实际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指标体系。加强以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地质构造探测工作,以掌握煤层层位、地质构造、防止误揭煤层为重点开展防突地质工作。积极开展多样化物探、精细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测量预警等技术攻关,提高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率,避免地质工作失误造成突出事故。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四)强力推进区域防突措施。突出矿井和按突出管理的矿井必须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和可保必保、应_抽尽抽的愿则,开采煤层群的突出矿井.必须优先开采保护层,即选择不突出或弱突出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尚未开采保护层的突出矿井,现有采面在采取消突措施开采完后.必须调整到保护层或被保护层生产;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矿井.首采工作面必须施工底(顶)板岩巷采用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突出矿井要切实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同时.矿井在采掘设计和生产安排上必须为瓦斯抽采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将瓦斯抽采纳入矿井采掘接替计划.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连行抽采并实现抽采达标,采掘生产活动要始终在抽
采达标的区域内进行。突出矿井的采掘部署要经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报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采掘工作面作业前必须进行消突评价,未清除突出危险的不得进行采掘作业。突出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或被保护层)开采区必须按比协调配置、开拓煤量、抽采煤量、消除突出威胁的安全煤量和巨采煤量等“四量”‘必须匹配。
(五)加强防突的重点环节工作。对有突出危险的煤层.必须制定石门揭煤的专项措施准确掌握工作面距煤层的法线距离,测准煤层瓦斯压力,严格按批准的措施施工。石门揭煤未编制揭煤措施或揭煤措施未经批准擅自揭穿突出煤层的、误揭穿突出煤层的.要进行严肃查处;石门揭煤要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应力集中区,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的巷道,特别是距突出煤层法线距离小于20米的掘进巷道,必须严格掌握突出煤层层位和地质构造,防止误穿突出煤层或瓦斯异常涌出;要建立应力集中区预警机制,制定防范措施,突出煤层采掘作业应尽量避开应力集中区;煤巷掘进过地质构造带要采取超前探控措施,预抽煤层位于地质构造带的,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密布置钻孔。开采煤层群的突出矿井必须采取防止误穿煤层的措施。煤矿要制定各类钻孔验收办法,加强钻孔的现场监督和验收管理,确保钻孔施工的真实性,对少打多掼等钻孔施工造假行为,要对直接责任人、验收及监管人员、直接责任领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规范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严格按规定进行测点布置,测准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同时在打钻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止诱发突出的措施。
(六)重视安垒防护工作。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商瓦斯矿井必须完善避难硐室、反向防突风门等安全防护措施。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及石门揭煤放炮过程中.放炮人员,进须石反向防突风门以外的避难硐室内操作,放炮30分钟后才能进入工作面。采掘工作面放炮和施工防突钻孔时,回风系统必须断电撤人。所有下井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并会正确使用。
(七)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移交生产前,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接管理权限组织防突专项验收,其中:县(市、图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小型矿井(<30万吨/年),市(州、地煤矿安全监菅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中型矿井120-30万吨/年).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大型矿井(≥120万吨/年)。未通过防突专项验收的不得移交生产。
四、着力推进瓦斯治理措施落实
(一)构建企业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煤矿企业在财务预算中依法确定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按煤矿井型、灾害程度提取安全费用,原则上大中型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吨煤不少于40元、高瓦斯矿井吨煤不少于35元、水害隐患严重矿井吨煤不少于30元、其他矿井吨煤不少于25元提取.小型煤矿在大中型矿井同类灾害类别中吨煤上浮不少于5元提取。煤矿企业据实发生的安全费用可在所得税前扣除,未发生而预提的安全费用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煤矿企业必须据实提取安全费用,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提取和使用情况按规定报当地税务机关、财政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和煤矿监察机构备案,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企业,有关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强化瓦斯超限管理。坚持瓦斯浓度按l%断电管理制度,矿井采掘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治理到1%以下才允许作业。各煤矿企业必须制定瓦斯超限追查制度发生瓦斯超限未及时栗取措施处理的,都必须依法严肃追查处埋。瓦斯浓度超限达3%及以上(外部供电系统造成的停风停电除外下同)且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的、或一天内连续瓦斯超限3次以上的,都要依法严肃查处瓦斯超限责任人.并将追查结果报县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瓦斯超限末严肃追查处理的矿井、一个月内发生瓦斯超限10次以上或2次瓦斯浓度超限达3%及以上的矿井,必须依法实施停产整顿。
(三)深入推进瓦斯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推进构建瓦斯治理体系示范企业和示范县
(市、区)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我省煤矿瓦斯治理水平。要加大对“示范工程’建设的宣传力度,制定并落实有关激励政策。
(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稃技攻关和适用技术应用。鼓励煤矿企业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例提取瓦斯治理科研经费,建立和完善安全科技研发机制·鼓励职工和科技人员大刀开展技术革新活动。要针对安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关键技术攻关,探索提高钻孔施工进度.防止钻孔突出等新技术。大力推广无煤柱开采、' y'型通风等瓦斯治理适用技术。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安全防范措施的科技含量。
(五,大力推行井下安全紧急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煤矿企业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完善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煤矿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和紧急避险系统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切实提高安全防护水平。将“六大系统’作为煤矿建设项目的重要前置条件,纳入“三同时”管理.严格安全核准和项目审批:所有煤矿在2010年底前必须完成监测监控、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0年底前,中央在黔煤炭企业和省属重点煤矿企业的所有煤矿要完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1年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砖)突出矿井中央在黔煤炭炭业和省属重点煤矿企业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蹬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蹬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五、落实煤矿瓦斯利用政策
(一)燃矿企业要严格接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煤矿瓦斯治理与综合利用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黔府办发[2008]84号)要求,积极开展瓦斯利用工作。具备瓦斯利用条件的矿井.必须进行综合利用。大中型煤炭企业要利用先进成熟曲煤矿瓦斯脱氧提纯技术,对抽采瓦斯进行脱氧提纯,提高瓦斯浓度宴现规模利用和综合利用。
(二)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把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税费优惠、瓦斯发电上同、财政补赔等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鼓励煤矿企业成立瓦斯抽采利用专业化公司.实现瓦斯抽采利用产业化.真正做到以用促抽以抽保安。瓦斯发电厂季度要向当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一次发电计划和用电计划,由当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电力监管部门、供电企业落实富裕电量上同等问题。上网电价执行贵州省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阿电价加补贴电价,具体价格由省物价局下达。发电上阿加价部分在电网销售电价中解决。
(三)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落实瓦斯综合利用政策的职责。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对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的核准,协调煤层气发电并网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省财政厅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向中央财政申请补贴的具体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对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申报矿业权登记作好相关工作,加强对煤层气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管。省物价局负责制定煤层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标准。省环境保护厅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的相关工作。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落实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有关税收优惠工作。省安全监管局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等治本措施的督促落实工作。省能源局负责组织编制全省煤层气综合利用规划,对煤层气和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建项目进行核准;负责煤层气抽采技术的推广运用工作。贵州电监办负责煤层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电量上网的有关监管工作。
六、加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
(一)建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准入和退出机制。“十二”期间,一律停止审批(核准设计能力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对设计能力30万吨/年的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矿一律暂停审批:对现有生产能力30万吨/年以下(含30万吨/年)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按煤与瓦斯突出管理的矿井,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治理的,一律按国家有关规是实施兼并重组或关闭。各产煤县(市、区)煤矿安垒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结合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专家会诊的结果,在2011年3月底前对辖区内30万吨7年以下生产和建设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治突出能力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重大瓦斯隐患难以治理的煤矿,特别是现有条件下不具备防突能力的要依法子以关闭:加大事故矿井的处罚力度.发生一般瓦斯事故的矿井.停产整顿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发生较大以上瓦斯事故的矿井,事故调查组要提请县组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不具备安全条件的要依法子以关闭。
(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防突措落实情况纳入重点监察内容。对在瓦斯等级鉴定中提供虚假材料的煤矿企业、出具虚假报告的鉴定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依法严肃查处。对矿井区域性防突措施不到位、抽采不达标仍然组织生产的.要责令限期整改或依法实施停产整顿。各产煤县(币、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提出的瓦斯治理建议意见必须跟踪落实到位。
(三)建立煤矿瓦斯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各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精神,建立瓦斯治理隐患分级监控制度和煤矿瓦斯重大隐患档案,对未按规定建设瓦斯抽采系统、瓦斯抽采能力不足、瓦斯抽采不达标、防寅规定不落实和矿井通风、抽采、监控等系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要实行挂牌督办和公告,督促做到整改措施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和预案落实,并定期通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四)各市(州、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瓦斯治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参加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监管监察力度,严肃查处瓦斯防治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