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汶县华源煤矿透水事故
30岁出头的王新刚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具包,走进华源煤矿一个狭长幽暗的通道检查设备,一条一米多粗的蓝色管道伸进通道深处。阴冷的风从井底深处吹过,他打了个寒战。
在“8·17”渗水事故之前,这个通道是煤矿的出风口之一,如今已变成一个抽水点,蓝色管道连接一个大功率的水泵正在运作,浑浊的洪水在机器轰鸣声中从矿井深处被抽走,排入厂区外面的柴汶河。
“都过去7天了,希望在进一步减少。”参与排水工作的王新刚红着眼圈说。“8·17”事件像一个沉重的感叹号压在王新刚这样的每一个矿工心上。
没逃命的都是老实人
从8月15日开始,在山东中部的这个小镇迎来了罕见的暴雨。这场来势汹汹的大雨引发了山洪,冲跨了河堤,洪水随即通过废弃砂井蔓延到山东华源集团的煤矿内,而当时井下756人,584人成功逃生,剩余172名矿工至今没有上来。对这场事故,来自新泰市官方的解释是,雨量大、河坝防洪能力低是首要原因。
据山东华源煤矿事故抢险指挥部专家组成员、水利工程专家尹长文介绍,8月17日2时至15时,柴汶河支流渭水河上游东周水库降雨量达到161毫米,为70年一遇,同时,两河交汇的特殊地理位臵、河坝的沙土土质和废弃的沙坑是造成河坝溃口的另一重要原因。
而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在此次天灾背后鲜为人知的若干种“人为因素”开始浮出水面。
“像是在鬼门关里走了一趟。”40岁的工人李群心有余悸。李群是成功逃出的584个工人中的一个,对于那天的情形,他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后怕。
事发当天,天一直下着雨,从上午开始李群就感到心里不大舒服,似乎感到有些事情要发生,“我不大想去,但是缺工要扣100多块钱,严重的还可能开除,所以最终还是去了。”
李群很早就下了井,他感觉今天的泥土比往日似乎湿润了很多,真正出现状况是在中午11点左右,李群和工友们发现煤矿开始渗水,脚底下已经开始变得湿漉漉的了,他似乎听到一丝微弱的水声。后来中午上井吃饭,工人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地面有关负责人,但他们并未有任何表示,而此时,李群听说柴汶河附近的一些小煤矿都停止作业了,但华源煤矿仍然坚持井下作业。
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井下的水已经淹到了工人的脚腕,他们立即将此消息电话告知地面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要向领导请示,此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到了4点的时候水开始齐腰深了,李群仍然未接到撤退通知,但他已经不管那么多了,拼命向地势高的东都出口跑去,等他六点半逃出去的时候里面水已经淹到脖子处了。
“那时候,其实有矿工可以逃出去,就是没接到命令没敢上井怕被开除,还有一些新工人不熟悉地形,所以这172人中大部分是老实听话的人和新人。”李群说。
另一位死里逃生的矿工对记者说,“这5小时的缓冲期,没有人把它看做是救命的关键时刻。但如果公司能尽早让工人撤离,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而对此问题,华源集团宣传部人士均拒绝回答。
隐患曾长期存在“这已经是第三次渗水了。”在矿工小区,五十岁的老矿工王铁生对记者说。“去年和前年的夏天就是渗水导致了好几个工人受伤,但矿里并没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此,记者在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官方网站上看到一则关于《山东省2006年受水害威胁严重矿井重点监控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显示,在今年 4月6日,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曾组织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对2006年度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进行了审定,确定了41处被列入重点监控范围的矿井名单。
这份名单中,华源煤矿赫然在列,此通知中也详细说明了各煤矿的隐患之处,其中,华源煤矿的隐患是“后组煤层露头区域受地表水、受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威胁。”
而据多位工人向记者反映,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未见华源煤矿大力治理过渗水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华源公司前身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张庄煤矿,是新矿集团百万吨大型主力矿井之一,于2003年 7月 16日实施政策性破产。通过实施破产重组和“两个臵换”,由自愿参与重组的员工利用安臵费或经济补偿金回购全部资产,改制重组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金 7256万元,其中,高层出资占 10%,中层占 20%,员工占 70%。2004年3月28日在股东大会上,郑珍修当选公司董事长。
据悉,郑珍修在2000年来到华源公司担任领导工作,此前为新泰华丰煤矿的负责人之一。在改制之后,郑珍修在公司推行“军事化管理”。据多位矿工向记者反映,工人平时行走要二人成排,三人成行,否则要罚款50元,见了领导不立正敬礼的也要罚款50元,旷工的要罚款100元~200元,甚至被开除。
“在这种情况下,井下的工人哪敢自己行动?怕被开除嘛,结果连命都丢掉了。”李群说。
张云对记者说,虽然说公司是有员工持股,但至今普通员工没有分到一分钱红利。据了解,按照国家规定,矿下作业工人一个月不应该超过22个工作日,但华源公司为了争创效益,规定不满26个工作日要扣工资,少一个扣10%,而普通工人一个月收入在千元左右。
“比较怀念以前已退休的老矿长,他下雨天就亲自下矿视察,然后停工,也比较尊重工人。”王铁生唏嘘不已。
缺位的预警机制
“8·17”事故被专家们称为70年一遇的大雨造成的自然灾害。但是在这种破坏力极强的恶劣天气前,当地政府和企业为什么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机制来应对?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
事实上,国家安监总局曾在2003年、2005年两度对汛期煤矿防治水害工作提出过要求,在今年8月初还曾经对河南陕县的煤炭因洪灾引发的渗水事故而提出各地要确保汛期安全生产的要求,但话音刚落这起灾难又已酿成。
而此前,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也对“8·17”事件表示,7月以来,全国煤矿已经发生由于降雨量增大导致的透水溃井事故15起,这反映出对自然灾害容易引发的事故应对不足、一些单位存在麻痹心理、有关方面的预警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
山东华源煤矿事故抢险指挥部专家组成员、水利工程专家尹长文表示,灾难的原因是连续的暴雨,据悉,新泰市常年年平均降雨量745毫米,而今年1月1日~8月19日12时,新泰市降雨730毫米,已接近常年全年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多35%,比常年同期多39%。到了8月份雨量继续增大。
来自新泰市气象部门的数字显示,而从8月16日8时起,金斗水库开始异常
起涨,入库流量37.5立方米/小时,到8月17日达到了153.3立方米/小时,超过了蓄水水位1.65米。为历史之最;到了8月17日,东周水库的水位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于是在泄洪后,加上柴汶河三条支流山洪暴发,造成下游柴汶河洪峰流量达到1800立方米/秒。下游的柴汶河终于决堤。
据记者了解,柴汶河决口之处在去年就曾出现过一个50米长的口子,但由于没有造成损失,所以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而另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8月16日,即“8·17”事故前一天,山东省煤矿水害防治现场会议就在新泰市的华恒矿业公司召开。当时华源的上级安全管理单位新矿集团公司、华恒矿业公司、淄矿集团埠村煤矿等都参加了会议,山东省煤矿安全监察局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对山东省煤矿的防水工作进行了讨论,但讨论结果以及具体落实措施不得而知。
注:应要求文中所有工人均为化名。截至发稿,抢险工作仍在进行,172名井下矿工仍无信息。
相关一
两局紧急通知矿井防水
“8·17”事故次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联手下发“关于立即落实防洪防淹井措施的紧急通知”。
通知要求认真吸取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华源有限公司“8·17”洪水淹井教训,进一步做好煤矿和非煤矿山雨季“三防”工作,严防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通知提出如下三点具体要求:
一、各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要立即对水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要查清塌陷区、废弃井口等与矿井的联通情况,并针对矿井受水库、河流等威胁情况,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疏导措施;填实废弃井口及井田内采煤和采矿塌陷区;煤系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的要做好基底防漏加固处理,防止地表水倒灌井下。
二、要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雨季天气形势,加强汛情水害预测预报,对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大雨、暴雨期间要停工撤人,在停雨之后确认隐患已消除才能恢复生产。同时,要加强对井下排水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矿井排水系统完好可靠,严防淹井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水害事故应急抢险救援预案。要配备满足抢险救灾需要的各种排水设备、物资和队伍,加强水害事故抢险的演练,确保抢险救灾工作能够及时到位,努力减少矿井水害事故的损失。
通知即日下达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相关二
专家组称山东煤矿溃水属自然灾害事故
8月22日的新闻通报会上,山东华源煤矿抗险救援专家组组长卜昌泰介绍了造成煤矿溃水事故的主要原因。
卜昌泰介绍说,造成溃水的主要原因:
一是突降暴雨。今年以来,新泰地区降雨比去年同期多35%,比历年多39%。8月16日至17日两天,新泰地区平均降雨量为70年一遇,到8月18日止,3天降雨量达到50年一遇。
二是山洪暴发。溃水处上游的山区丘陵地区的地表为很难渗透的土壤结构,大面积的地表水汇总形成山洪。
三是河水猛涨。据核算,最大洪峰达到了1800立方米/秒,上游是由两条河道汇总,河水暴涨、漫河过堤。
四是河堤决口。发洪水的柴汶河又是极不规则的河床,因沙土土质松软经洪水浸泡很快决堤。
五是决堤淹井。柴汶河决堤之后,洪水进入多年挖沙的沙场,沙场与废弃的西都矿矿井相通,从而形成了洪水冲入西都矿井直接淹井。
溃水事故抢险专家组的专家经分析认为,溃水事故属于自然灾害事故。
第二篇: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郑州广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七台河煤矿透水事故
郑州广众科技报道: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矿2012年12月2日下午突发透水事故,截至17时,2人获救,14人仍在营救中。据气象局报道,当地夜晚温度为零下20度至26度,救援工作较难开展,这样就对矿山自备的,压风自救系统有很高的要求。福瑞祥煤矿是年产4万吨的老矿,前身为国营煤矿,可能在国营转型过程中矿山安全装备全自动化,未完全更新。以至于如今的透水事故危及十几名矿工生命安全。据调查,矿工最高年龄40多岁,最低32岁,正值壮年,家庭支柱。广众科技本着对矿山各大系统自动化改造的经验,压风自救系统的研发,一直以矿山安全为己任!望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挽救生命,挽救家庭,但矿山安全不能依靠事故后的救援,广众技术咨询138381,88121。
技术支持:0371-60991900
第三篇:煤矿透水事故心得体会 2
煤矿透水事故心得体会
为深刻吸取我公司所属煤业“7.31”透水事故的沉痛教训,进一步深入排查和整顿治理煤矿安全隐患,扎实做好我公司今年后五个月的安全工作,结合我公司开展的安全“大反思、大排查、大整顿”活动,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到安全警钟长鸣。
一、充分发挥培训机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要让每一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
二、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严把现场质量关,排查隐患要细致,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处理隐患要果断彻底,决不能让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目的是解决自我保护的问题,在工作中干标准活,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才能使安全得到保证。
四、加强跟班、带班制度,加大隐患自查自纠力度。每班组织当班职工开好班前会,安排好生产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班后认真总结分析当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
六、切实注重与加强防治水工作,尤其是老空水的防治工作。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要根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后的特点,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详细的摸底排查,查清真实的水文地质情况,切实掌握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要采用物探、钻探等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调查、收集、核实相邻煤矿及废弃老窑的相关情况。当采掘活动接近老空水等灾害影响范围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当出现透水征兆时,要果断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有效措施,严禁冒险作业。
七、强化对现场的安全管理。一要强化区队长、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工人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作业。现场存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煤矿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规定切实履行下井带班职责,深入井下一线组织生产,监督检查各区队、班组安全生产状况,严肃查处作业过程中的“三违”行为。二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要立足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以瓦斯、水害等为重点,定期对矿井的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系统和环节进行专业化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资金和责任,限期整改,并按程序组织验收。三要推进安全质量达标。煤矿企业要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构和人员,健全和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八、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要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员事故防范意识,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以后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干部职工,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我们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使职工得到切实的安全保证。
第四篇:煤矿透水事故的心得体会
煤矿透水事故的心得体会
今年刚开始,我们**一矿就发生了1.13运输死亡事故,事故的发生,使全矿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然而8月6日,由于我们的管理不到位,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我们矿又发生了8.6透水事故,造成了6人被困井下,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流泪了,如果这6名工友不能获救,那么将有6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那么**一矿也可能长期处于停产整改的阶段,全矿1000多名职工将失去稳定的工作幸运的是经过全矿干部职工的努力,6名工友全部获救,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次事故也充分说明了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今年1.13事故后,四川师范大学的刘熙鹏教授给我们讲课时曾经说过:人的 8.6透水事故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事故的发生,他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现场隐患排查情况有直接关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抓好今年后4个多月安全生产,努力实现今年安全生产奋斗目标,扭转我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重塑古叙煤电公司新形象,我作为一名基层现场管理者,结合我队实际,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安全 七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树立隐患就是事故、抓好隐患排查就是减少事故的理念。
采煤三队:*** 2013年8月10日
第五篇:煤矿透水事故反思总结
煤矿事故警示视频观看心得体会
“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观看了透水事故教育片,深刻分析事故经过,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树立“安全不抓等于自杀,隐患不除等于服毒”的思想理念。宁可千日常抓不懈,不可一时粗心大意,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确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作为煤矿工作人员,面对这起事故我心情非常沉痛,每一起事故都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和慎重的警示,充分证明我们在安全工作上还没有做到位。在这个事故中安全意识差,安全确认不到位,无视安全,忽视了安全第一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要在工作中和工作效率一样真抓实干,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但如何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抓实干的效果,是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反思,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这样安全因素很难成长。事故的发生给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给他人的家庭和我们的企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让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失去笑声和欢乐,让原本充满生机的家顿感悲惨和凄凉,而他也不能像以前养活妻儿老小,还要靠别人来养活他,这是多大的折磨?这是多大的痛苦,他自责,他懊悔!在这里,面对为我们的生命和安全时时牵肠揪心的领导、同事、家人,我不能断然做出否定的回答,因为之所以会出现疏漏,发生事故,是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也是没有将“安全”二字时刻放在心中,生命无疑是宝贵的,血的教训是惨痛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职工,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通过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时时刻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客服侥幸心理,消除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在工作做到“严、勤、细、实”,以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将“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将“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根植于我们的头脑,以严格的要求,严谨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来体现人身的价值,保证人身的安全,实现公司的发展。我们在学习的同时,组织人员认真分析,总结教训,认真学习事故防范措施,举一反三,结合自己区域的特点,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还从在哪些方面的隐患,及自身还有没有同事故者同样的违章习惯,通过学习,分析,总结大家从事故中得到的教训,安全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安全检查的主动性有了上升,冒险蛮干,侥幸心理,思想麻痹的作业的严重后果认识更深了一层,更进一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造成事故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平时工作责任心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安全不重视,工作程序不完善,没有认真开好班前班后会,没有认真坚持“一个活动,两个交底”,平时对设备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造成了事故的扩大,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应该避免的没有避免,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一生的遗憾,还对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在,请大家查查自己,看看身边的人吧,安全措施完备了吗?安全帽带了吗?安全带、保险绳系好了吗?一颗心里带着警觉吗? “事故猛于虎”,但更可怕的是每次事故后,我们都会说重视安全,关爱生命,抓重点,搞培训落实安全责任,防止事故的发生,但事故不久,血的事故教训就会淡忘,工作中依旧我行我素,置安全与脑后,如果这样安全从何而谈,只有加强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安全这根弦始终贯穿于安全安全管理及生产的全过程,只有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位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将违章行为当事故,把事故分析实施“四不放过”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不让别人受到伤害”。完成公司下达的安全生产任务而努力。
经过这次姜家湾教育片反思活动,我意识到了我的责任所在,我会把每一起事故作为警钟,努力排除安全隐患,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把压力转变为工作的动力。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思想不动摇,在安全与生产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2、加强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企业的生产必须有高素 质员工队伍为依托,企业应配备专门安全培训人员,对各类可能出现的“三违”要编撰专门的培训教材,教材要简单明了易懂,培训方式要定期不定期相结合。
3、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提高超前预防能力。做到对不安全因素“发现得快、控制得住、排查得早、解决得好”。深入排查安全隐患,不定期地开展隐患排查活动,加强对重大隐患危险源的整改监控,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提前到对隐患责任的追究,对违反隐患排查有关规定者,追究责任。对于员工提出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并适当给予奖励。
4、加强现场管理,落实一项措施,胜过十句口号。现场管理工
作一直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软肋,推行安全责任监控和安全信息监控,对各个岗点、地点的不安全隐患实行动态循环控制,努力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严格落实值班跟班责任制,对于发生事故采取措施不及时,延误时机或因其他失职渎职行为而影响安全工作的有关人员,坚决严肃查处。严格查处现场“三违”人员,每次事故的发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三违”,“三违”人员要狠抓、要严处。要狠抓现场施工措施落实情况,根据措施要求,班前会要求查处违规人员,对于现场班组长、安全负责人未把好安全关,给予严肃处理。
5、经常学习、反思相关事故案例,增强全队职工的事故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隐患防范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各类危险源的识别,早发现,早排除,做到预防为主。真正把这次事故教训触及每个干部职工,把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树立起来,使我们从行为动态上做到规范达标,才能使职工的安全生产得到保证。
地测防治水中心 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