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问题[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4:3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问题》。

第一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问题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

有关问题答中国政府网问

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近日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接受了中国政府网的采访。

问: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一是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必须服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须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以提高矿井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改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工艺为基础,立足于提高职工素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的作业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三是严格按定额进行劳动定员管理的原则。凡是有定额标准的作业项目都要按定额编制定员计划;凡是能够单独计算和考核工作量的班组或工作岗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实行定额定员管理,杜绝劳动组织安排过程中的随意行为。问:为什么要严格控制入井人数?

答:控制入井人数主要是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煤矿特别是井工生产煤矿,在地层深处作业,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一些中小煤矿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相对落后,用工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殃及所有井下人员。2000年以来,全国煤矿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已达8起,致使1212名矿工死亡。严格合理控制煤矿入井人数,有利于减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二是根据对13个国有重点煤矿企业、176个煤矿的调查,《指导意见》提出“国有重点煤矿原则上每个采区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每小班不得超过100人”,这是目前大多数国有煤矿能够做到的。三是强制性控制煤矿入井人数,有助于促进煤矿企业自觉加强劳动组织管理,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提高原煤生产效率。问:为什么煤矿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能布置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答:首先,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在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采掘工作面过多,势必增加通风管理的难度,容易造成瓦斯积聚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其次,控制井下采、掘工作面个数,是为了防止因采掘工作面布置过多带来的井下作业人员过度集中问题,以降低事故危害程度。对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台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作了具体规定。今后,提倡煤矿逐步推行一个采区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的布置方式。问:搞好劳动定员管理、减少下井人员,为什么要从优化矿井设计开始?答:煤矿井下用人多少,与矿井建设工程设计和采区生产系统设计有直接关系。先进的矿井和采区设计,应瞄准先进煤炭生产技术,积极采用先进开采工艺和生产技术装备,做到生产系统简化、合理、安全、可靠。通过提高原煤生产效率,减少煤矿下井人数,这是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煤矿井下用人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问:为什么说严格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是合理确定劳动定员的重要保证?答:<

/STRONG>煤矿的生产能力大小与实际出煤多少、井下用人多少密切相关,而生产能力核定是建立在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等生产系统正常运转、充分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基础上的。它要求煤矿必须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产,保证生产设备正常检修与维护。超过核定能力生产,势必会出现拼设备、拼体力、超强度劳动或搞人海战术突击生产等问题。因此,《指导意见》规定要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定员,并提出了严禁两班交叉作业、严禁带班人员和要害岗位人员以外人员在现场交接班、逐步推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井下人员管理监测、“限员挂牌”制等具体措施。

问: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答:首先,地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国有重点煤矿劳动定员标准应由煤矿企业统一制定,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地方国有煤矿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应报相应地方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乡镇煤矿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应报县级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煤矿企业变更和修改劳动定员标准后,应按上述程序报相应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煤矿企业应将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报驻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其次,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也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监管、监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监察意见,严肃查处超劳动定员组织生产的煤矿。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将把新建、改扩建矿井劳动定员的审核作为安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核算井下劳动定员的工程项目不予审查通过,对不按核定的劳动定员组织生产的不予验收通过。

问:为什么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劳动定员标准要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具体要求?

答:据调查,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在劳动定员管理上相对薄弱,煤矿劳动组织、采掘工作面人员配备,完全靠生产指挥人员凭经验安排,加上劳动定员管理人才相对匮乏,难以依靠自身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标准。此外,各地煤矿生产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开采工艺技术及装备条件千差万别,劳动定员标准很难统一制定。因此,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劳动定员标准的制定,必须根据各地区煤矿实际,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指导。各产煤省(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将依据《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第二篇:3-46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国2006)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

(安监总矿字„2006‟216号)

各产煤省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劳动保障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决定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119号)相关要求,现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煤矿企业劳动定员标准执行不严,甚至没有定员标准,劳动组织管理混乱,超定员组织生产等是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劳动定员管理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入井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可以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概率,有利于改善企业劳动组织,有利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要充分认识加强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规范煤矿企业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

加强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矿井设计,合理

布置采掘工作面;改革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科学合理确定劳动定员标准,严格劳动定员管理,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和标准编制的原则

(一)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减人提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三)坚持严格按定额定员管理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对凡有定额标准的作业项目都要按定额编制定员,凡是能够计算和考核工作量的班组或工种岗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充分调动和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积极性,合理节约劳动生产力。

三、健全、完善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

(一)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或劳动工资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定员管理,专职做好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制定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煤矿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平均先进和可操作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煤矿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每2-3年应修订一次。

煤矿在遇有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设备和机械化程度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额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应及时予以修订。

(三)严格落实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格按定员组织生产。煤矿企业对生产矿井、生产矿井对生产区队要层层建立劳动定额定员考核办法。

(四)健全完善有关工作制度。煤矿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和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订和完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切实做好劳动定员原始记录、入井人员考勤和统计分析等工作,确保劳动定员标准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四、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控制入井人数。国有重点煤矿原则上每个采区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每小班不得超过100人。特殊情况确需增加采区作业人数的,煤矿企业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劳动定员标准,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做出具体要求。

(二)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煤矿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得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逐步推行一个采区一个回采工作面、二个掘进工作面的生产作业方式。

(三)优化设计,减少定员。煤矿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经综合分析类比和系统环节定岗定员核算井下劳动定员。煤矿采区设计要做到系统完善、布置合理,应积极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简化生产系统,减少用人环节。

(四)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核定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全年生产计划和劳动定员;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做到均衡生产;按规定安排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严禁挤占设备检修时间进行生产作业。严禁两班交叉作业。除带班人员、要害岗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以外,严禁其他人员在采、掘作业现场交接班。

(五)优化劳动组织和人力资源配置。煤矿企业应优化劳动组织,合理安排队、组编制,减少管理层次,减少工作环节;逐步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用三班进行生产,一班进行检修。

(六)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煤矿企业应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入井人员考勤,逐步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入井人数和入井人员的工作区域。将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纳入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七)实行“限员挂牌”制。煤矿企业要实行“限员挂牌”制,煤矿在井口、采区及采、掘工作面现场要设牌板,真实标明核定的每班作业人数和实际每班作业人数。

五、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的管理 地方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应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

国有重点煤矿劳动定员标准应由煤矿企业统一制定,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地方国有煤矿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应报相应地方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乡镇煤矿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应报县级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煤矿企业变更和修改劳动定员标准后,应按上述程序报相应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煤矿企业应将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报驻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六、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的监管与监察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监管、监察,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监察意见;对超劳动定员组织生产的煤矿要依照《特别规定》严肃查处。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将新建、改扩建矿井劳动定员的审核作为安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核算井下劳动定员的工程项目不予审查通过,对不按核定的劳动定员组织生产的不予验收通过。

请各产煤省(区、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依据本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六年十月十一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第三篇: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属煤炭企业,各市煤炭管理部门,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制定了《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山东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实施意见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要求,为加强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生产,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劳动定员管理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入井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改善企业劳动组织,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

近年来,全省煤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各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不断强化劳动定员管理,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是,部分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不规范,执行标准不严,超定员组织生产现象依然存在,零星事故不断发生,重特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规范煤矿企业的劳动定员 1

管理,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

加强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总体要求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生产”的原则;优化矿井设计,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改革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科学合理确定劳动定员标准,严格劳动定员管理,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和标准编制的原则

(一)坚持保证安全生产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符合煤矿客观实际,反映出合理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劳动组织结构及其变化,减人提效,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立足于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优化劳动力配置,挖掘各工种内部潜力、提高工时利用率,合理减少工人作业时间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根据煤矿企业自身实际,在国家和省确定的框架内科学合理的确定,不搞“一刀切”。

(四)坚持严格按定额定员管理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对凡有定额标准的作业项目都要按劳动定额标准定员,凡是能够计算和考核工作量的岗位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合理节约劳动生产力。

(五)坚持限定人员数量的原则。劳动定员管理和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限定,即要满足减人提效的要求,又要满足基本生产岗位的要求;即要对采、掘工作面的人员界定,又要对井上、下辅助生产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界定,确保安全高效的组织生产。

三、健全、完善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

(一)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或劳动工资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劳动定员管理,专职做好劳动定员标准编制及组织实施等工作。

(二)制定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煤矿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平均先进和可操作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

煤矿企业制定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每2年应修订一次。煤矿在生产地

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生产设备和机械化程度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工艺和技术操作方法发生重大改进,以及发现劳动定额定员存在较大问题时,应及时予以修订。

(三)严格落实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定额定员标准配备作业人员,严格按定员组织生产。煤矿企业对生产矿井、生产矿井对生产区队要层层建立劳动定额定员考核办法。

(四)健全完善有关工作制度。煤矿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和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订和完善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切实做好劳动定员原始记录、入井人员考勤和统计分析等工作,确保劳动定员标准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四、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控制入井人数。每个采区同时作业的采、掘人员每小班:年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以上的煤矿不得超过100人;年核定生产能力30-90万吨(含90万吨)的煤矿不得超过85人;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不得超过60人。其中采用综采工艺的采煤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26人;采用高档普采工艺的采煤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32人;采用炮采工艺的采煤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36人;采用综掘工艺的掘进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16人;采用炮掘工艺的掘进工作面每小班不得超过12人。特殊情况确需增加采区和采掘工作面作业人数的,煤矿企业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批准,报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二)控制采、掘工作面个数。按照安全高效的原则,煤矿生产采区: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矿井,开采中厚及厚煤层的不得超过3个,开采薄煤层的不超过4个;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矿井不得超过2个;特殊情况确需增加的须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批准,报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在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不得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逐步推行一个采区一个回采工作面、二个掘进工作面的生产作业方式。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特殊情况确需增加的须报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批准,报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三)优化设计,减少定员。煤矿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经综合分析类比和系统环节定岗定员核算井下劳动定员。煤矿采区设计要做到系统完善、布置合理,应积极采用先进开采技术、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简化生产系统,减少用人环节。

(四)严格按核定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核定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全年生产计划和劳动定员;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做到均衡生产;按规定安排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严禁挤占设备检修时间进行生产作业。严禁两班交叉作业。除带班的区队长或班组长、要害岗位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以外,严禁采、掘生产工人和其他无关人员在采、掘作业现场交接班。

(五)优化劳动组织和人力资源配置。煤矿企业应优化劳动组织,合理安排队、组编制,减少管理层次,减少工作环节;采掘单位逐步实行“四六”作业制。

(六)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煤矿企业应利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加强入井人员考勤,推行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掌握入井人数和入井人员的工作区域。将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监测系统纳入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八)实行“限员挂牌”制。煤矿企业要实行“限员挂牌”制,煤矿在井口、采区及采、掘工作面现场要设牌板,真实标明核定的每班作业人数和实际每班作业人数。

五、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的管理

省属煤矿劳动定员标准应由煤矿企业统一制定,报省煤炭工业局审查备案。市属煤矿劳动定员标准应报市煤炭管理部门审查备案。县(区)属及乡镇煤矿劳动定员标准应报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煤矿企业变更和修改劳动定员标准后,应按上述程序报相应的煤炭管理部门备案。

煤矿企业应同时将制定的劳动定员标准报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六、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的监管与监察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管理工作的监管、监察,对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意见;对超劳动定员组织生产的煤矿要依照《特别规定》严肃查处。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将新建、改扩建矿井劳动定员的审核作为安全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核算井下劳动定员的工程项目不预审查通过,对不按核定的劳动定员组织生产的不预验收通过。

请各产煤市(县、区)煤炭管理部门、省属煤炭企业依据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四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

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四„2011‟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团委,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精神,更加有效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导各地企业深入开展岗位达标,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要求,现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岗位达标的重要性

(一)岗位达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条件。岗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对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及其作业条件、现场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价,确认是否达到岗位标准。只有每个岗位,尤其是基层操作岗位,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岗位达标,才能 真正实现企业达标。

(二)岗位达标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工矿商贸行业中大部分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事故隐患多,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时,面临人才短缺、投入不足等实际困难,在逐步完善作业条件、改良安全设施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应从开展岗位达标入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重点解决岗位操作问题和作业现场管理问题,为实现企业达标奠定基础。

(三)岗位达标是企业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据统计,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三违”(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减少事故总量,必须落实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作业行为,实现岗位达标,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进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岗位达标的目标

企业开展岗位达标工作,以基层操作岗位达标为核心,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职工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保障企业达标。

三、实现岗位达标的途径

(一)制定岗位标准,明确岗位达标要求。

企业要结合各岗位的性质和特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制定各个岗位的岗位标准。岗位标准是该岗位人员作业的综合规范和要求,其内容必须具体全面、切实可行。岗位标准主要要求:

1.岗位职责描述;

2.岗位人员基本要求:年龄、学历、上岗资格证书、职业禁忌症等;

3.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熟悉或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关键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

4.行为安全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等;

5.装备护品要求: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工具的配置、使用、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应急设备器材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等;

6.作业现场安全要求:作业现场清洁有序,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工具物品定置摆放,安全通道畅通,各类标识和安全标志醒目等;

7.岗位管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岗位培训,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检查,分析事故风险,铭记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

8.其他要求:结合本企业、专业及岗位的特点,提出的其他岗位安全生产要求。

企业要定期评审、修订和完善岗位标准,确保岗位标准持续符合 安全生产的实际要求。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岗位职责等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岗位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二)建立评定制度,确定达标评定程序。

企业要建立岗位达标评定工作制度,对照岗位标准确定量化的评定指标,明确评定工作的方式、程序、评定结果处理等内容。企业岗位达标评定可以采用达标考试、岗位自评、班组互评、上级对下级评定、成立评定小组统一评定等方式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单位在现场评审时,要按有关规定将岗位达标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内容进行考评,对重要岗位和关键岗位的达标情况进行抽查。

(三)切实加强班组建设。

将班组安全管理作为岗位达标的重要内容,从规范班前会、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活动入手,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班组,将安全防范技能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成员,强基固本,真正把生产经营筑牢在安全基础上。

(四)丰富达标形式,推动岗位达标创新。

企业可采取开展班组建设活动、危险预知训练、岗位大练兵、岗位技术比武、全员持证上岗、师傅传帮带等切合实际、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全员参与岗位达标,人人实现岗位安全”的活动氛围,不断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推动岗位达标工作。

四、岗位达标的保障措施

(一)落实企业责任,规范岗位达标。

企业是岗位达标的主体,要切实加强对岗位达标工作的领导,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突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组织制定本企业推进岗位达标工作的方案,并建立有关岗位达标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检查,做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提高达标质量,确保岗位达标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升岗位技能。

各企业要增强岗位教育培训尤其是基层岗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使职工具备危险预知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安全操作技能等,自觉抵制“三违”行为。企业要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日活动等各种方式,开展经常性、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培训,不断强化和提升职工安全素质。

(三)制定奖罚措施,促进岗位达标。

各企业要建立并完善企业岗位达标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具体的奖罚措施,将岗位达标与职工薪酬福利、职位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对规定期限内不达标的,采取重新培训、调岗、待岗等措施。

(四)加大安全投入,创造达标条件。

各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为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条件,确保作业环境、安全设施、人员防护等方面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为岗位达标以及现场标准化创造条件。

(五)树立典型示范,引领岗位达标。

各企业要在岗位达标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学习借鉴其他企业岗位达标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在企业内树立岗位达标的典型,鼓励职工互帮互学,开创你追我赶、争创岗位达标的局面,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岗位达标。

(六)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岗位达标。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岗位达标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本意见的宣贯工作,抓好企业负责人的业务培训;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强化对企业岗位达标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岗位达标的要求;适时总结和推广岗位达标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提供渠道和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岗位达标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导职能,组织技能比赛、技术比武、师徒帮教、岗位练兵等活动,推广选树“金牌工人”、“首席职工”、“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的经验,结合创建“工人先锋号”、“安康杯”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要发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能,加强对岗位达标的检查,推动岗位达标。

各级团组织要深入推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激励引导广大青年职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促进岗位达标。

各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要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认真贯彻落实本意见要求,并于2011年12月底前将岗位达标落实情况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 青团中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共青团中央将适时联合组织开展贯彻落实本意见情况的检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第五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范文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推动和引导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企业、经营和使用剧毒化学品企业、有固定储存设施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化工或医药生产的企业(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和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条件,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2.工作目标。2009年底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2010年底前,使用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企业(以下统称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2012年底前,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他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

二、把握重点,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3.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危险化学品企业要根据采用生产工艺的特点和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类、分级对工艺技术、主要设备设施、安全设施(特别是安全泄放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设施等),重大危险源和关键部位的监控设施,电气系统、仪表自动化控制和紧急停车系统,公用工程安全保障等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改造。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达到标准化标准后,本质安全水平要有明显提高,预防事故能力有明显增强。

4.完善和严格履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完善并严格履行“一岗一责”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要完善并严格履行企业领导层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要与本人的职务和岗位职责相匹配。

5.完善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对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把适用于本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转化为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使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企业具体化。要建立健全和定期修订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狠抓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要经常检查工艺和操作规程;设备、仪表自动化、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定期(专业)检查等制度;安全作业规程,特别是动火、进入受限空间、拆卸设备管道、登高、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安全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6.建立规范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建立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确定排查周期,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定期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7.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定期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要明确规定从业人员上岗资格条件,持续开展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从业人员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

8.加强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在完善重要工艺参数监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监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监控内容。尤其要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安全监控工作,完善应急预案,防范重特大事故。

9.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要编制科学实用、针对性强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通过定期演练,不断予以完善。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的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涉及周边单位和居民的应急预案,还要与周边单位的相关预案相衔接。要做好应急设备设施、应急器材和物资的储备并及时维护和更新。

10.认真吸取生产安全事故和安全事件教训。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认真分析生产安全事故和安全事件发生的真实原因,在此基础上完善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强化安全管理,确保不再发生类似事故。要认真吸取同类企业发生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改进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11.中央企业要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有关中央企业总部要组织所属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经中央企业总部自行考核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标准的所属单位,经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局和中央企业总部推荐,可以直接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达标考评。有关中央企业总部要组织所属企业积极开展重点化工生产装置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全面查找和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化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标准体系

12.分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设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负责监督和指导全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公告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名单。省级安全监管局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二级、三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公告本辖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名单。设区的市级安全监管局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公告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名单。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考评办法另行制定。

13.要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制定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既要明确规定企业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以此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又要明确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以此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统筹安排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制定工作,优先制定危险性大和重点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加快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制定工作进程,尽快建立科学完备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体系。

14.加快修订完善化工装置工程建设标准。要加大化工装置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工作的力度,尽快改变我国现行化工装置工程建设标准总体落后的状况,规范和提高新建化工装置的安全生产条件。全面清理现行化工装置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工作计划,完善我国化工装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15.各地要加快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地方标准。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根据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产业布局,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尽快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积极推进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16.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危险化学品领域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各地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7.积极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规划,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务求实效。各省级安全监管局要在2009年9月底前,制定本地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程序和办法。

18.加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内容,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人员、危险化学品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安全标准变化和更新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搞好培训教育,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把适合本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转化为安全管理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

19.要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激励危险化学品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危险化学品企业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如果严格遵守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未发生死亡事故,并接受了当地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经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确认加强了日常安全生产管理,未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可直接办理延期手续;企业风险抵押金缴纳可以按照当地规定的最低标准交纳。各地区可以把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可以作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可以作为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率的重要参考依据。

20.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本地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方案,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纳入本地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下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问题[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就《关于加强煤狂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有关问题[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