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精神
书香燕京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二小学六年级(1)班范思棋指导教师高红
北京精神——爱国
因为爱,我们的世界才鲜花盛开,因为爱,我们的世界才繁荣和谐,因为爱,我们才能听到曲曲赞歌,因为爱,我们的世界才更加美好。我真幸福,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爱国不也是一种爱么?7月21日下午,北京经受了61年以来最大的暴雨袭击,积水最多出高达3米,暴雨中一个个无名英雄,他们为了救老百姓,不惜牺牲自己。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啊!
为了快速排掉路面上的积水,环卫工人们把路面上的所有井盖打开了,可如果有人不小心掉到井里去了,那该怎么办?他们决定在每一个井旁都安排一个工人用自己的身体作标志,提醒过路人,以防过路人掉进井里去,真是暴雨无情人有情啊!就这样他们在暴雨中坚守了一整夜。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爱国精神么?
大雨哗哗的下,同一时间,李方洪局长正在一个村子里救人,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坚守在“战地前线”从村子里出来进去,他咬牙跺脚救了十几个人,当要撤离“前线”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村子里还有人,他再次返回前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路边的电线杆到了,李方洪局长牺牲了。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爱国精神么?
每个人都应该爱国,不论你的身世怎样,不论你的家庭条件怎么样,正如陶行知所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让我们一起为国家做贡献吧!
第二篇:北京精神
什么是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活动背景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工作。
发布过程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2日在京正式向社会发布。
北京精神正式发布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说,“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公方彬说,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保证我们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将会把人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从创新角度,谈了对北京精神的理解。他表示,千百年来,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今天的北京,是全国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
“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
于丹认为,参照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包容性城市”概念,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1] “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说,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是厚德的主要内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
意涵解读
北京精神[2]的表述语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核心爱国
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北京时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精髓创新
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特征包容
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品质厚德
源自《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专家意见
彰显爱国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说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保证我们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将会把人们的爱国情感导入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诠释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表示,千百年来,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今天的北京,是全国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体现包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包容
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
于丹认为,参照联合国人居署提出的“包容性城市”概念,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提倡厚德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阎崇年说,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培育了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厚德的品格。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是厚德的主要内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品格。[4] 意义价值
共青团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邓卫东说,北京精神的时代意义及价值,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考量: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北京精神的价值意义:爱国,以使人成人;创新,以使人成才;包容,以使人成长;厚德,以使人成熟。换言之,不爱国,难成人;不创新,难成才;不包容,难成长;不厚德,难成熟。
从“心”的角度来考虑北京精神的价值意义:爱国,就是说人要拥有一颗感恩心;创新,就是说人要有一颗进取心;包容,就是说人要有一颗善良心;厚德,就是说人要有一颗真诚心纯洁心。
从“家”的角度来考虑北京精神的价值意义:我们的家从哪里来?我们的家在哪里?——爱国,回答了这个来源的问题。我们的家往哪里去?我们要如何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创新,回答了这个发展的问题。无数的小家和小家之家如何相处?无数的小家和小家之家如何组合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包容,回答了这个稳定的问题。如何拥有富足的心灵之家?如何让幸福的家园生生不息?——厚德,回答了这个根本的问题。
著名学者于丹解读北京精神之——包容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李文蕊)北京精神昨日发布后,著名学者于丹对其中的“包容”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作为城市意识的最高形式,包容是北京最具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史记?儒林列传》称:“建首善自京师始”,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
包容是历史时空中凝炼而成的城市气质
从历史位置上看,北京处于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的交汇点上,又处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交错线上。自3000余年前建城、850多年前建都,北京一直处于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之中。自秦汉而始,北京就是中国北方的军事与商业重镇,自辽代以后,北京逐步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少数民族移民的持续增加促进了北京文化气质包容的特性。特别是元代建大都以后,北京成为国际交流的中心之一,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北京从原始包容走向自觉选择,进而提升到多元共生的都城文化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之后,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日趋稳定的包容气质成为北京识别度最高的城市品格。
包容是自觉的市民理念与文化追求
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与关怀,对人类留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市民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北京的建设目标是最具文化魅力、最为和谐宜居的城市,只有吸纳借鉴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国际与本土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在碰撞中的融合。北京目前拥有作为新市民的外来务工人员八、九百万,居民与国内国际流动人口总数近1.7亿,居全国城市之首。具有多向性的包容使这个城市日趋呈现“和而不同”的人文状态,不断以化合反应、而非物理累积的方式生成新文明成果。
包容是制度建设倡导与维护的精神价值
包容品质的彰显还在于构建城市普遍秩序的制度导向与鼓励。从公民道德的宽容到城市气质的包容之间,制度起到了规范与提升的作用。城市化的进程中重要动力之一是公共生活秩序的建立,北京市正在进一步扩大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的覆盖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营造既鼓励创新和竞争、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努力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包容内化为基本社会价值理念,形成宽容的市民素养与包容的城市精神多层面呈现的格局。
包容是融入国际化标准的城市态度
联合国人居署2000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城市”概念,指城市中每个人不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或宗教信仰,均可利用城市所提供的机会参与生产性活动。参照这一标准来看,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体现为积极评价外来人口贡献和影响、对困难群体给予保障性社会关怀、多元人才选择相对理性与包容,“新市民”的概念从不同地域拓展到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移民。2008年的奥运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以及脍炙人口的《北京欢迎你》亮相于国际,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北京作为首善之都的包容气质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资源。从紫气腾聚的长城到肃穆庄严的天坛,从仪态万方的皇家宫苑到新颖独特的奥运场馆,包容的气质流淌在都市景观的每个细节之中,成为北京的表情;包容的精神使这座都市不仅坐拥物质的繁华,而且具备仁善宽广的博大气象。
1、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因为我们脚下这古老的土地,曾经是我们的祖宗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因为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与众不同的行为,隐射着我们是华夏文明的后代和继承者;因为我们的文化典籍里面有无数瑰宝,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因为我们无论跑到地球的哪个角落,你都是黄皮肤黑眼睛,洗刷不掉中华儿女的痕迹。所以,爱国没有理由,或者说爱国是人发乎于常情。
2、爱国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个人觉得当代的年轻人应该把爱国视作一种理性的行为,更应该将之贯彻到具体的行动中,比如:我们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培养自己的国家精神和公益精神。
3、爱国是一种自信的心态
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突出,信息、资金、人群、文化等各种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川流不息,地球俨然是个小村庄。我们中国发展到至今,即使还不能算是一个强国,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大国。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外交影响力等等,都在由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加速迈进。所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为一个世界强国。
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强大,更要体现于这个国家国民的心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国民心态”,我们需要有“自信、宽容、雍雅、关怀”四大素养。
过去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让我们的民族吃尽耻辱,自信心遭受到莫大打击,记忆深刻,数代难忘。但是,一个民族只知道向后看是没有希望的,应该吸取教训,面向前方。我们要不忘记历史耻辱,不是为了报复给予耻辱的人,还是把耻辱当做民族国家实现超越的动力,并且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发生,无论在自己的身上,还是别人的身上,这需要“自信、宽容、雍雅、关怀”。
第三篇: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城市灵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北京精神既已明确,我们当因它而导引、而涵养、而凝聚、而创造。而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当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城市精神。
促使一个人外塑形象、内铸品质的,正是他的精神。一座城市亦如是。城市精神外露为城市气质,内聚为城市灵魂,最终使那些陌生的旅人感受它的与众不同,使那些朝夕相处的市民认同和追随。历经岁月风雨淘漉,历经一代代人的聚散演绎,城市精神既在日渐沉淀中涵养滋润着城市人,又在城市人日积月累的创造中丰富而充盈,既串起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这正是文化的力量,城市精神正是城市文化的精髓。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进步既相承又相得的过程,既是以文化人、化城市的过程,又是城市和城市人创造城市文化继而不断沉淀升华城市精神的过程。
11月2日,290精髓、以包容为特征、以厚德为品质,诠释了处在历史与未来交会点上的当代北京所具有的气质与灵魂,表达了广大市民对北京的实际感受与价值认知。这样的城市精神,对于把北京更好地建成全国人民的首都北京,建成世界瞩目中西融汇的世界城市,有其独特的内在驱动力。
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北京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中国的首都,是国人心中的“首善之区”。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北京的一举一动,往往会引起全国的关注,成为一种行动的价值标杆和取向。不少地方在做事时,往往还会看北京怎么做。北京做得好,应该,因为它是首都;北京做得不好,不应该,还是因为它是首都。可以说,正是这一独特的文化心理环境,决定了北京精神最终都必须指向和凸显“首善”这一独特的城市品质。
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要素的交往融合频繁而密切。今天的中国,正日益紧密地融入世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可避免地也会融入世界。既要在世界范围内展示和表达自己,彰显自己的独特位势,同时又要汲取其他优秀文明的元素,在调整和改变自己中更好地适应世界大势。在这样的情势下,北京只有保持自己的精神不变,才会更加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会迷失,又不会不适应,而是在自由遨游中向世界释放中华文化、首都文化、北京文化的力量。
北京精神既已明确,我们当因它而导引、而涵养、而凝聚、而创造。而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当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沉淀、在沉淀中升华城市精神,期许它指引我们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未来、美好的北京、美好的首都、美好的世界城市。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 爱国 不管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掀起的建设热潮,还是北京市民参与奥运的热情,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及世界政治生态的变化,我们惟有扬起爱国的旗帜,才能保证让我们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建设有益的行为,都是爱国的表现。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包容 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市政建设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格。包容是历史时空中凝炼而成的城市气质,是自觉的市民理念与文化追求,是制度建设倡导与维护的精神价值,是融入国际化标准的城市态度,北京日趋呈现“和而不同”的人文�
怀进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城市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和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源泉。历史的北京,是创新融入血脉、化为基因的文明之城。今天的北京,是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未来的北京,是在创新引领中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希望之城。
阎崇年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 厚德 厚德是北京人传统精神、北京人首善精神之魂。今天看来,“厚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日常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胸怀。北京先承载蓟、燕都城的责任,又承载北方重镇的责任,进而承载全中国的责任。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高远博大的胸怀,承载、吸引、融合、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四个关键词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刘淇表示,希望每一位市民大力弘扬北京精神,以北京精神来引领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凝聚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大力量。
第四篇:北京精神
为了让大家对“北京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心以小组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全体医务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畅谈对于“北京精神”的理解与心得,总结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对“北京精神”的共同认识。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将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反映出首都的担当和责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须强化的价值坐标。作为一名北京市民,我们要认清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同时,要把自己的爱国情感导入到现实的工作中来,导入到对医疗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中来。
北京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今天的北京,更是全国最有创新优势、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潜质的活力之城。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每天面临着非常繁重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科技手段,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确实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扎扎实实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予我们的工作。
包容既是北京市民海纳百川、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更是北京作为首都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品质。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都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多元化的新生活;要求我们要拥有一颗时刻跟党保持一致的凝聚心,时刻关注弱势群体的慈悲心,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尊重差异的豁达心。医务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把这一要求同“医德医风”建设和“三好一满意”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真正让“厚德”成为每一个人的真实写照。
讨论结束后,中心领导进行了总结并对大家提出了要求:大家不要把“北京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把它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北京精神”的凝练,意义不在于把它讲出来,而是把它做出来。只有真正在每个人身上都体现出来的“北京精神”才是真正的“北京精神”,才是活的“北京精神”。大家也纷纷表示,要把“北京精神”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时刻表现出一个北京人应当有的精气神,以一名北京精神践行者的身份谱写社区卫生工作的新篇章。
国、创新、包容、厚德。由4个词组、8个大字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昨天正式发布。这是北京人精神家园的又一丰硕果实,也是北京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上的最新智慧结晶。北京精神表述语的发布,为全市人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北京精神从何而来?
一个城市的精神,当然是从所有曾经或正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的精神聚凝、融汇而成。北京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在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传承、扬弃生成的。城市历史归根结底乃是人的活动,城市精神则是人的活动留下的弥足珍贵、不可磨灭的思想、文化、气质、个性的心灵烙印。有人说,爱国、创新,北京精神里的这两个内容,中国的众多城市也都有。中国大地,到处都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一些地方城市的创新决不输于北京。其实,北京精神的前半部分,和全国其他城市有共性的一面,或者说普遍性多一些,一点也不难理解。爱国、创新,不分地域,不分城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可宝贵的共享的精神财富。倘若北京精神缺少了爱国、创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反倒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北京精神既有和全国众多城市一样,爱国、创新的共性的一面,也有包容、厚德这两条个性鲜明的一面。“有容乃大”、“海纳百川”,这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到过北京的人们都共同首肯的,北京精神提炼出的包容、厚德也可谓当仁不让。中国近现代史上在北京产生了世界闻名的两座大学,一所北京大学,一所清华大学,前者由校长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后者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说明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互相影响,有着极为坚实的人文北京基础。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城也非大楼、大院、大街、大道之谓也。一座城市要有大繁荣大发展大文化大精神,就要有大忠之人、大新之人、大气之人、大德之人,北京精神恰好契合了孕育“四有”之人。
北京精神从历史走来,从北京城市发展中来,从北京人来,从在北京生活过的人来,从无数先辈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行为、活动和实践中来。因此,我们所说的北京精神,不但是现代生活、工作在北京的北京人的精神,也是所有从北京到全中国、全世界各地去的北京人的精神。北京人在哪里,就把北京精神带到哪里。北京是一座移民城市,所谓“老北京”,大多也不过三代人,再往上数就来自山南海北、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现在北京的新市民,再过几十年、100年,他们的子孙也会被人称为“老北京”。无论是“老北京”、“新市民”,有了北京精神,我们才能够融入北京这座城市,才能够坦坦荡荡地自视为“北京人”,也才能够被各地的人们承认你是一个真正的“北京人”。
北京精神是北京城市的“精神生命”,也是所有北京人共同的“精神生命”。愿北京人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北京精神,不断为北京精神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人人努力争做凸显北京精神的北京人
作为一个公民,无论在什么岗位,也无论我们都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具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应该承担的人生责任。那就是社会责任,道德责任,进步责任。要实现这些责任,就需要“爱心”和“奉献精神”。“爱心”和“奉献精神”也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全体人民的道德追求,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北京精神一经公布,随即引起了群众全方位的大讨论。人们纷纷讨论如何在思想上认同北京精神,在实际中践行北京精神。认同了北京精神,只能说明有做合格市民的意愿,而践行了北京精神,才会让你从精神上和肉体上都融入了北京精神。
说到爱国,我们不能只在嘴上停留,逢人便说自己如何如何爱国,我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在细微的事情中体现我们的爱国情操。不知道现在的我们在听到国歌的时候是不是会停下繁忙的脚步,拿下头上的漂亮的帽子,寻找国旗的方向,行注目礼,默唱国歌。这个异常普通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那么多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的同胞们,有多少人是拿着相机,而又有多少人在热烈盈眶地唱着国歌呢?
创新型的城市模型已经初步形成,然而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型的人才。很多国外的媒体都提到中国的创新能力,一直致力于抄袭的中国人是否会有足够的创新精神来应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呢?北京就是祖国的缩影之一,那么多的大学教授不在以教学为工作的重点,那么多的毕业生开始抄袭前人的论文,那么多的工作人员在接到新的项目时总是会问“以往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如此的墨守成规,如何才能真正靠创新走出自己的路呢?
包容是一个城市或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我们应该包容别人的过失,以德报怨。我们应该包容其他人的生活风俗,生活习惯,生活特点。在当前的北京,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多浮躁,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没有和任何人任何事永远过不去的坎,只要看得开,包容的来,就一定可以做到最好。有容乃大,一点不错。
厚德是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品德修养。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同样,没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群,怎么有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城市呢?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有责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
北京精神就在那里,四个词语浮现在每一个人的脑袋里。然而如何才能从现实生活中真正地实践北京精神,是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最应该想到的问题。任何事情都是说的比做的容易,做好了才是真的好,实践才是硬道理,北京的人们,加油!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据媒体报导,最近,在山东临沂举办的第11届全国村长论坛会,意外的成为了“豪车展”。相当一部分村官开车赴会,奔驰、宝马、劳斯莱斯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上千万的房车。车牌号也非常吉祥,888、999,里外都倍儿有面子。记者还发现,这些开豪车开会的,与明星村没有关系,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村长。
第五篇: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读后感
北京是世人公认的历史古都。它的建城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特别是封建社会从鼎盛到衰落的最后800年。从燕国国都、辽南京城、金中都、元大都,到明清帝都,直到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它在传承中扬弃,逐渐演变成21世纪的现代化大都市。北京的历史价值丰厚,体现在古老雄伟的建筑、现代化的新地标上,也体现在长城、运河、卢沟桥、胡同、四合院、老字号、北大、清华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发端于此,新中国的许多重要会议、活动、庆典发生于此,许多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决策、口号产生于此。眼看北京,追忆历史,人们心头怎能不涌出“秦皇汉武今已矣,莽莽神州超赤龙”的爱国主义豪情?因此北京精神就此诞生!
我认为北京精神不仅承载着悠久的,令人回味的历史,还对净化北京人的灵魂有益处。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是北京城市精神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它体现了北京市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北京时刻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心系国家发展、勇担时代使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城市活力之源,它体现了北京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近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即宽容、容纳。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漫长过程中,北京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古典的、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京腔京韵的、五湖四海的在今天的北京都有其展示的舞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的机会。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源自《周易·大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北京也必将继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友爱、奉献、互助的人文精神,不断彰显人文关怀的内在品质。
当然,实际现存的北京精神中,可能也有种种弊端,例如北京人贪图“安逸”,缺乏“吃苦”精神,穷讲“面子”,愿意说大话,不愿意干实事等等。也应该利用某种途径说出来。
因此,作为北京人的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北京精神,在这个基础上,取长补短,克服掉不好的“北京人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北京人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