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概念及关键生产技术的再说明(范文模版)
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概念及关键生产技术的再说明
刘国顺
国际型优质烟开发项目,是根据国家局领导要在全国选择几个生产水平较高的省份,进行小面积开发,把我国烟叶质量提高到津巴布韦、巴西等先进产烟国的烟叶质量水平,满足卷烟工业需要的指示精神而立项的。通过专家论证,决定自2000年起首先在云南、贵州、湖南、福建、广东和河南省选点开发,预计三年时间,生产出具备进口烟叶质量的原料,并力争进入卷烟配方。同时,通过项目的引导,提高全国烟叶市场的有效供应水平,建立起优质烟生产的技术和管理体系。第一年,人们对项目的目标认识不清,少数基点氮素用量过多,烟株营养过剩,叶片贪青晚熟。第二年,中国烟叶生产购销公司明确提出,增加下部叶厚度,降低上部叶厚度,降低烟碱含量,项目的目标是满足国内卷烟工业的需要。通过调整技术方案,烟叶质量大幅度提高,对全国的烟叶生产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未参加项目的省份纷纷要求加入开发队伍,2002年又增加了山东、安徽、江西、湖北、陕西等五个省区。第三年,进一步强化了降碱增香的指导思想,烟叶香气量明显提高,通过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项目的整体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了一步,部分基点的烟叶质量已接近或达到进口烟叶质量水平。为使今后的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对项目特作进一步阐述。1 国际型优质烟的概念和开发目标
1.1产质量指标
项目的单产指标是140~160千克。根据烤烟类型的质量特点,要具备叶片厚度、烟碱含量和烟气劲头适中,平均单叶重应在7~9克,单叶重过低产生少香无味的烟气,过高则烟碱含量和劲头过大而不被人们接受。一亩地约生产2.2万片烟叶,亦即150~175千克产量,在该产量水平上,上中下部叶厚度差异不大,烟叶质量是有保证的。国内外生产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也都把烤烟适宜的产量定位在150千克。
项目的上等烟比例指标是35%以上。只要地上部空间条件好,地下部营养适宜,烤烟的上等烟比例可达到60~70%。在生产水平高的烟田,营养平衡,下二棚除3~5片叶产生X2级,顶部2~3片叶产生B2级外,其它烟叶均可进入上等烟。中部叶约12~14片,单叶重按8克计算,上等烟最高达70%。因此,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上等烟达到60%~70%是可能的。再加上打掉土脚叶,消除了X3~4级,打掉连接花序的1~2片过度叶片,消除了B3~4级,烟株具备优质烟长相,上等烟比例达70%是可能的。
烟叶外观特征:叶片成熟度好,组织疏松,以橘黄为主,叶长度55~70 cm,叶宽度大于24cm,叶面与叶背颜色基本一致、叶尖与叶基部的色调基本一致,叶片厚薄适中。烟叶化学成分:总糖含量20%~24%,还原糖含量16%~22%;淀粉含量低于3.5%;烟碱含量1.5%~3.5%,糖碱比8~10~12;钾离子含量≧2.0%;氯离子含量0.3%~0.8%,石油醚提取物约6~8%。
评吸质量:烟气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杂气、刺激性小,燃烧性好,灰白。卷烟配方的可用性高。
开发国际型优质烟目的是全面提高烟叶外观、内在质量,满足国内卷烟厂开发生产高档卷烟对原料的需求,部分代替进口烟叶。
现阶段的重点是既要解决上部烟叶开片不够、结构紧密、香气不足、可用性差的问题,还要改善下部烟叶身份薄、内在质量差、可用性低的缺陷。
1.2质量基本要求
烤烟要求叶片厚度适中,烟碱含量适中,烟气劲头适中。同时,要求叶尖、叶基部色度
基本一致,叶正面与叶背面颜色基本一致。要避免出现叶尖部色调浓、叶基部颜色淡,或叶正面是黄颜色,叶背面是乳白色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烟田长期施用化肥,种烟时所用肥料中铵态氮比例过高的缘故。随叶片颜色的加深,燃烧后产生的烟气香味浓,故叶片颜色从浅橘黄色到橘黄色、深橘黄色,都应是适宜范围,关键在于烟叶具备了颜色特征,还必须具备香气量足的质量特性,香气质和香气量是烟叶质量的核心。
强调叶片成熟度。烟叶的成熟度是在烟田形成的,通过烘烤体现出来,并不是靠收购收出来的。影响烟叶成熟度的主要因素,一是品种的耐熟性要高;二是土壤的腐殖质含量高,氮素供应合理,能养得住成熟度;三是生长和成熟期间水分充足,保证致香物的积累量高;四是采收适时,烟叶具备了较高的内含物量;五是烘烤过程中变黄后期和定色初期的时间拉的长,限制烟叶质量的高分子物质转化充分,促进烟叶质量的物质积累多。烟叶的成熟度与油份、弹性密切相关,田间发育好的叶片烘烤后成熟度也好,油份丰满、色度浓、弹性强、香气量足。田间叶片不耐成熟,也烘烤不出较高的成熟度。故影响成熟度的因素中氮素的施用特别重要,必须把氮素施得恰到好处,每个生长阶段都有配套的水分供应,保证生长前期烟株吸收掉土壤中90%以上的氮素,成熟期才能有较高的致香物积累。
统计1998~2000年我国烟叶的颜色结构可知,柠檬黄烟叶的比例占43.77%,橘黄烟叶比例占39.46%。通过三年来的开发,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基点的橘黄烟叶比例均在60%以上,在项目的引导下,2002年全国的橘黄烟叶比例已达到55.04%,柠色烟叶比例占41.84%,烟叶质量明显改观。
2001年,半数以上的基点、全国十多个县的烟叶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巴西烟叶质量水平,这个进步是多年来我国烟叶质量跨越性的发展。但是,我国烟叶整体水平与国外烟叶比较,主要差别在于烟叶色泽的饱满程度差。国外正组烟叶颜色一般呈深桔黄或浅桔红色,我国只有东南烟区及其黄淮烟区部分产地与之相近,其它烟区烟叶颜色则在正黄、浅桔黄色色域。国外烟叶叶面颗粒感强,而国内烟叶叶面颗粒状物质少。由于成熟度不够,叶面结构和油份稍欠,尤其上部叶还带有微青现象。
1.3烟叶质量发展趋势
3年来的国际型优质烟开发,其中较大的进步是人们对烟叶质量的认识,由片面地追求颜色、厚度和叶面干净程度转移到了追求香气质、香气量。2001~2002年,上、中、下部叶的厚度和烟碱含量逐步均衡,尤其2002年不同部位叶片的单叶重、厚度和烟碱含量均已达到理想程度。这是今后五年乃至十年,烟叶生产要保持的方向和质量目标。
通过3年的开发,结合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区生产计划的调整,不难看出,生态条件好且生产管理水平高的地方,烟叶没有库存且市场信誉好。而这些地方的突出特点是土壤pH值宜烟、有机质含量高,光、热、雨量条件好。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这些地方创建优质烟叶质量平台,即选择光、温、水、土条件好的地方,从改良土壤入手,把烟叶质量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位置,缩小不同部位烟叶的质量差异,真正建立起优质烟区。2国际型优质烟生产的关键技术
项目的指导思想应继续坚持通过提高田间叶片耐熟性和烤后叶成熟度,主攻香气量,提高上部叶可用性,以科技园区和产业化的组织形式,进一步改进栽培措施,提高烘烤技术到位率,引入优质优价的商贸机制,建立我国优质烟生产基地。
2.1选择优质品种,奠定烟叶香气量的潜力基础
郑州烟草研究院多年的评吸评价证明,K326、K346、RG17等品种的香气质量基础雄厚,开发田以种植这些品种为主,少量搭配种植云烟85或中烟98。项目开发中,各协作卷烟厂对烟叶质量的评价也证明了这一点。质量因素的遗传稳定性较强,质量基础薄弱的品种难以通过栽培技术提高香气量。
2.2促进根系发育,维持根系活力到采收结束
烟草根系是重要的吸收器官,根群分布及其活力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烟株吸收养分的数量,因而与叶片中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有密切关系。同时,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尽早吸收到,或消耗干净垄体活土层中的大量氮素,促进生长后期致香物的积累和烟叶落黄。根系活力较高时,吸收水分能力强,促进叶片物质代谢和成熟期的正常生理代谢。福建、湖南等基点,进入七月份烟株往往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即在强光高温下田间叶片凋萎,不得不夹生采收。出现这种现象与此期雨量较大,田间积水较多,耕层底部根系失活或坏死有关,故应建造好排水设施,保护根系,延长根系活力,以根养叶,直到叶片采收。
2.3调节土壤营养,提高烟叶耐熟性
长期以来,烟区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近十余年来粮食自足以后又忙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家致富,缺乏土地改良和培肥意识,焚烧作物秸秆造成土壤生物资源浪费惊人,拖拉机代替耕牛后人们也不在搞高温堆肥,土壤生物活性静悄悄地丧失给我们提高烟叶香气量带来很大难度。福建三明市稻草还田当年取得的明显效果说明,即便在有机质基础较高的地方,秸秆还田改良土壤也是必做措施。南方烟区土壤pH低于5.5的地方用石灰或白云石粉调节,使之接近5.6~6.5的适宜范围,有利于烟株对土壤营养的均衡吸收。烟叶生产当季,用油枯类和腐植酸类肥料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进烟叶的油分和弹性等措施,已显示出明显效果。油枯类肥料中的残油和蛋白质含量高达50%左右,腐熟后施入土壤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大田初期和后期烟株对磷的吸收,促进中期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芝麻饼肥促进烟株中上部叶片钾素吸收,与对照相比可增加近1倍。油枯类肥料经过近60天的腐熟,蛋白质和脂肪降解成了氨基酸、有机酸和氨,施入土壤后很快被烟株吸收,不但不会延迟叶片成熟,反而促进烟株叶片成熟集中,给烟叶成熟期致香物质的积累创造物质代谢的条件和时间空间。腐植酸肥料补充了土壤腐殖质中的有机酸类,对促进烟株对矿质营养的平衡吸收有良好促进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保水、保肥性能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延长根系活力,有利于对土壤营养的平衡吸收,也有利于叶片香气量的增加。
2.4认识烤烟的质量特性,用好氮磷钾三要素
正常施氮条件下,叶片成熟时部分细胞解体,细胞质或细胞的残余物附着在扭曲的细胞壁上,给形成叶片油份和弹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氮过量叶片成熟过程中细胞没有解体现象,从生理学试验证明此期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高,香气物含量低,烤后叶叶片平滑、僵硬。尽管氮用量是适宜的,而铵态氮比例超过50%,烟叶含氮化合物代谢的优势度增大,烤后叶色暗,易出现平滑叶,钾离子含量低。故烤烟施用氮素中,硝态氮比例应达到50~60%。对不同磷用量的叶片进行细胞组织学观察可知,随磷用量增加叶片的厚度和叶发育中的增厚过程是一致的,只是磷素过量时叶片厚度的增加主要是栅栏组织细胞长度的增大,说明磷素过量时叶片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细胞壁及叶片骨架结构的增大,加之磷素对氮素的促进作用,内含物中氮化物的增多,表现在叶片外观是叶片厚而粗糙,少弹性,粗筋暴梗,烟碱含量高。这是前几年所谓生产水平较高地区的普遍现象。钾用量对叶片厚度没有明显影响。因此,氮、磷用量不准确,施用方法不合理是国际型优质烟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南方烟区以每亩7.5~8.5 千克氮素,氮、磷、钾比例以1∶1~1.5∶2.5~3为宜,北方烟区以每亩3.0~
4.5千克氮素,氮、磷、钾比例均以1∶1.2~1.5∶2.5~3.5为宜。
2.5适度供水,提高叶片耐熟性
烟草株高叶大,组织柔嫩、含水率高,在缺水条件下易出现叶尖叶缘坏死,或叶片表皮细胞失活,降低叶片质量。烟草根系对淹水条件很敏感,土壤水分饱和72小时后天气骤然放晴,烟株就会凋萎死亡。滇、粤、闽、湘属温暖易涝区,贵州和河南省的降雨量相对偏少。多雨区土壤的持水能力较低,不耐干旱,夏季连续一周的晴好天气,土壤水分降低幅度很大,尤其在烟株旺长期对缺水非常敏感,遇到这种天气就需要灌水。而北方烟区土壤长期处在少水条件下,土壤持水能力强,烟株的根系扎得深,较为耐旱。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讲,烟株生
长的任何阶段都不能缺水,否则必然造成生理伤害,烟株靠自我调节功能可以抗过去短时间的干旱,而长时间干旱造成物质代谢方向的改变,烟株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故在进行国际型优质烟叶开发中,南北方烟区都必须有灌溉条件,以满足各个生育期烟株质量形成对水分的需要。
2.6加强田间管理,协调烟株发育
南方烟区开发田的明显进步,是垄间的稀泥沟变成了洁净干爽的垄沟,其原因一是排水边沟加深和硬化了,二是起高垄和培土起到了排水作用。该措施也保护了根系。
约在移栽后40天揭膜培土,促根下扎的同时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使得叶片香气内涵更加显露。2002年多数基点揭膜培土的良好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建议继续坚持下去。
一株烟约产生33~36片叶,随烟苗移栽进烟田的叶片和新产生的2~3片叶,打顶以前即已枯死,随打顶去掉1~2片过度叶,再清理掉近地面的3~4片土脚叶,还有19~21片叶。水肥调节合理,上、中、下部叶片开展良好的话,烟株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的片层结构应是协调的。2001年课题组为减少不适销烟叶提出的“四叶计划”,本意是去掉假熟叶、破烂叶和溅满泥土的叶片,不管在什么位置的完好叶片都是必须采收的,不是硬性地去掉4片叶。华南烟区移栽后气温偏低,单株叶数偏少,应尽可能多留叶,以促进烟株协调发育。当烟株出现不同程度早花时,应根据主茎叶片的多少,采取接头的方法增加叶数,以利于均衡消耗掉所施肥料,促使叶片厚度和烟碱含量适中。
2.7认识烟叶的生长发育规律,准确把握叶片成熟特性
烟株各部位叶片的快速扩展于叶片产生后约25天结束,之后进入成熟期。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的快速扩展期分别在移栽后的21~37天、35~49天和44~57天,在整株叶片快速扩展的36天时间里,水肥的足量供应是十分必要的。下、中、上部叶的叶龄大约分别为55~65天、65~75天、75~85天,而各部位叶片的成熟期大约在移栽后70~80天、90~100天、110~120天。一般情况下把握叶片的成熟度除根据叶片外观特征判断外,就是以叶龄为依据。
2.8强调变黄后期的凋萎作用,提高烘烤成熟度
烘烤过程中叶片变黄后期,水分已排出约30%~40%,随温度升高,少水条件下叶片主要是分解难于分解的高分子化合物,诸如蛋白质、淀粉等,延长此期时间有利于较多降解淀粉、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促进还原糖及其衍生物积累的重要措施。多年来施用铵态氮比例较高的肥料,叶片含氮化合物较高,烘烤过程中前期变黄慢,变黄后挂灰快,人们总是在叶片变黄后快速定色以避免挂灰,凋萎时间短,叶片中对香气起促进作用的化学成分前体物分解不彻底,烤后叶成熟度不高。现阶段烟叶的内含物是很充分的,尤其开发田中的叶片更具有耐烤性,适度延长此期时间是提高烘烤成熟度的重要手段。
2.9认识烤后叶的成熟度,依靠收购管理提高烟叶香气量
3年来的开发逐步解决了烟叶生产与工业脱节的问题,BAT的专家在对基点技术人员的培训中,也把我们的注意力扭转到了烟叶的成熟度、油份和香气量上。目前的关键是拆除技术棚架,把成熟度的质量观念融会到收购工作中,不计较叶片的赤星病或其它枯死斑点,但是一定要认定烟叶的香气量。在烟叶整体质量较高的平台上,不管叶面是否带有枯斑,不管用在哪种类型卷烟配方中可用性都很高,这也是我国烟叶质量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2年叶片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栽培措施中注重了根系发育,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氮素用量、形态和种类的协调,水利配套促进上部叶开展,通过打顶协调烟株发育,适时采收,科学烘烤等,这些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到位率,取得了良好效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完成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2010年实现我国烟叶与国际市场优质烟叶质量接轨是有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