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寻革命足迹团日活动总结
追寻革命足迹,学习烈士精神——烈士陵园之行科技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10k3班团支部 在这个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班举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团日活动——烈士陵园之行活动。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那些抛头颅、洒热血、不惧强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艰辛奋斗换来的。所以,缅怀先烈,学习他们那种敢于斗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不断前进的精神风范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周日的清晨我们怀着无比敬畏,庄严的心情,踏着沉重的步伐,去寻访那久违的思愁——保定市烈士陵园。
我们来到陵园门前,威严的大门让人肃然起敬,像守卫一样守护着长眠于此的英雄。踏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耸挺拔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踏着清净的小路,一块块洁白的石碑,仿佛述说着你们对祖国的贞洁,几棵老松是你们的铮铮傲骨,那刀刻写的碑文,揭示着你们不灭的光辉事迹。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这纪念碑,仿佛在倾听他诉说那些屈辱的历史和中国人抵抗外国侵略者不服输顽强抗战的精神。
同学们瞻仰完革命烈士纪念碑后,我们认真倾听了讲解员对革命烈士个人事迹的讲解,不但对我们的历史增进了了解,也进一步增进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之后我们拿起扫帚为革命烈士长眠的地方打扫尘埃。同学们一丝不苟的轻轻打扫着,生怕破坏了烈士长眠的清静之地。临走前,我们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纪念这有意义的一刻,使得以后能够激励我们奋进。我们还站在一起唱团歌、打团旗向烈士们告别。
即将离开烈士陵园,即将与一位位革命先辈分别,我的心中十分不舍,这是生离死别呀!但是我们又怎能只沉迷于悲痛之中,我们要将悲痛化为力量,化为建设祖国的一支新的力量。,我们任重而道远啊!而现在我们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趁着大好的时光,我们必须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刻苦学习,争取成为一个个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中华少年,待到我们长大之后,投身到祖国伟大的建设中去,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在烈士陵园
第二篇:追寻革命的足迹
追寻革命的足迹——“红色之旅”韶山游感想
4月23日,经过一天的颠簸,先进性教育“红色之旅”考察团一行终于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山。虽然在火车上渡过了难熬的一夜,但当车徐徐驶进韶山冲即将到达铜像广场的时候,我依然感到心情澎湃,热泪盈眶。此时此刻,我心里不断想着同一个问题:当年毛泽东是怎样从这里走上投身革命之路的。到达铜像广场后,我们在团市委有关领导的带领下,步行到毛泽东铜像前,然后整齐地排成五行向毛泽东铜像鞠躬敬礼、重温入党誓词。我们眼前的这个毛泽东铜像,曾发生过一些趣闻,据导游介绍,当年运送铜像的卡车在井冈山旁非常“有灵性地”抛了锚,于是车队在那歇了一宿,也让毛泽东重游了他所开辟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而在毛泽东百年诞辰当天,天空中则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奇观。这是不是传说,我们不想进行深究,因为这两件事情足以表明毛泽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他永远受到我们的崇拜和敬仰。我们接着参观了毛氏宗祠,这里是毛泽东和他的夫人杨开慧于1925年初春创办“农民夜校”的旧址,杨开慧曾经在这里亲自为农民兄弟上过课、教过歌。毛氏宗祠的正中央是一座戏楼,一副对联镶嵌在戏楼柱的两侧,其内容是: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胜神。对于此联的来历,此联的作者,我们不得而知,也无法考证。但它依然清楚地镶嵌在毛氏宗祠戏楼的两个柱子上,好象早就预示着这里会走出一位不同凡响的人物。宗祠内还开设了毛泽东家世展览,介绍韶山毛氏家族的记录和毛泽
东一家亲人英烈的历史。
下午,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学习、成长的地方。这是一套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面临小塘,依托青山,几间青石泥墙和黑木灰瓦搭建的大房,里里外外收拾得非常干净。故居正中是供奉着神灵和先人牌位的大堂,两边则分布着主人的卧房、灶间和杂房。从故居大堂转过右厢房,可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各间居室内均有木牌说明原为谁人所住,杂屋也都表明其用途,一应农具家什俱全。在毛泽东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
经过一天的劳累,参观完铜像广场、毛家宗祠、毛泽东故居,让我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发扬。
在离开韶山的那一刻,我从心底里发出感叹:一个小小的韶山冲,一个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普通学子,竟然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中共中央目前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则是革命足迹的延续,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其根本着眼点是紧紧抓住永葆先进性这个党
建灵魂,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确保党更好地肩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共产党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成老一
辈革命家未完成的使命。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 《红色之旅》是一部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
《红色之旅》是一部部凯歌,传承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红色之旅》是一座座丰碑,记载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红色之旅》又一次把我们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中国大地,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无法自拔,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时世造英雄,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带着历史的必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劳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
神的感人故事闪烁出璀璨的光芒。
我们还清晰的记得,从嘉兴南湖的迷朦烟雨到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从力挽狂澜的遵义城头霞光到运筹帷幄的陕北窑洞,从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决战到黎明前的歌乐山的红岩英寻,从彩旗飘扬的天安门城楼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响彻云霄的东方红到震撼太空的神舟飞船,这正是我们坚强的党??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夺目旗帜。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漫步在大渡河畔,时空引领我们回到1935年5月,面对咆哮奔腾的大渡河,面对十三条光溜溜的铁索,面对敌军猛烈火力攻击,22名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插手榴弹,脚踩铁索,踏上了不归路,在枪林弹雨中,向河对岸冲去„„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红军创造了“飞跃”大渡河的奇迹,敌军妄想以天险阻挡红军的迷梦被彻底打破!试想如果亲身立于大渡河畔,望着万马奔腾的河水,恐怕无不胆战心惊,更何况要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秃秃的铁索跨越横河,同时发起猛烈攻击!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壮举,革命先烈们却做到了,因为他们在参加革命的那一刻,就已经把毕生倾注于民族解放事业,即使面对在所难免的牺牲,他们任然坦然,任然视死如归!至此,我们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们不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震撼和感动!
在书中我们住足在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
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择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在临刑前她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一身骇然正气!她牺牲了,然而革命胜利了,刘胡兰永活在我们心中!
经历《红色之旅》使我体验了先辈们的革命经历; 阅读《红色之旅》使我接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感受《红色之旅》使我心灵受到一次次强烈震撼; 铭记《红色之旅》使我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华的信念。
在这《红色之旅》即将结束之时,我不禁思绪腾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
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但是毕竟不能人人在少年时代就踏遍祖国大地。
我们先来参加这“红色之旅”的读书活动,通过书本先来跨越祖国广袤的空间。
随着空间的跨越,我们完成了时间的转换,来到那火热的年代。
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我们思考之后弄懂了:许多伟大的事件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
生,他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拔的前行。
我们感激前人,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
我们也将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为后人留下我们的脚印。
“红色之旅”主要历经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他们分别是::沪浙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东北红色旅游区,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太行红色旅游区,川陕渝红色旅游区,京津冀红色旅游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走进韶山毛主席纪念馆吧。韶山冲是毛泽东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从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吧。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革命军队和
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走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吧。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辟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据地,它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告诉人们只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
走进福建上杭古田纪念馆吧。古田会议使党和军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在党的建军史上树起了光辉的里程碑。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过了28年的顽强奋斗之后,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使天安门迎来了新生,使中华大地迎来了新生。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的正中主席台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
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红色之旅到这里全部结束了。这些革命纪念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
创的。
我们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第三篇: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教育
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教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追寻红色足迹,庆祝建党90周年,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特开展了以“追寻红色足迹”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充分依托博兴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志愿者们参观了博兴县国防教育基地探寻革命遗迹、在陈户革命烈士纪念塔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入团誓词、走访慰问老党员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参观国防教育基地
博兴是革命老区,从马列主义开始在博兴传播,到全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博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21年的不懈奋斗。在博兴县国防教育基地暨博兴历史博物馆中,我们参观了革命文物展室,在轰在艰难的抗日战争中,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场上,共产党领导博兴人民以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直面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反击侵略者得烧杀抢掠,为了正义和平而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这里陈列有陈户战役、冯高战役中的历史遗物,见证了王竹川、李天佑等革命烈士为博兴的解放立下的不朽功勋。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透着革命烈火的英雄遗像,让我们直观地接受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当我们离开展室的时候,革命先烈们得英雄事迹仍历历在目。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不会忘记,正是革命者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昌盛!
陈户革命烈士纪念塔缅怀革命先烈
从战争年代的雨到新时代的风,陈户革命烈士纪念塔巍然矗立,这是为纪念在陈户战役、冯高战役中牺牲的220名烈士所建。我们走进掩映在松柏翠柳的陈户革命烈士纪念塔,瞻仰并、深情缅怀革命先烈。大家阅读碑文的简介,了解陈户战役、冯高战役的概况,仿佛又看到那战火纷飞革命
战士奋勇杀敌的场面。
在翟老师和齐宾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举行了入党、入团誓词仪式,鲜红的党旗,团旗在纪念塔前熠熠闪光,进一步坚定了团员们高举团旗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老师们在塔前讲解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提醒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每个人当好好珍惜,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今后更加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访慰问老党员
社会实践团一行来到吕剧的发源地吕艺镇高渡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张居宽同志。在村委会的会议室我们见到了这位已有91岁高龄的老党员,他曾为当地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现在退而不休,经常去学校、单位讲述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虽然上了年纪,当讲起历史却仍然情绪高昂。
在墙上鲜红的党旗下,老人被实践团成员簇拥着,他为我们讲述了博兴革命历史,讲述张敬源、李天佑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革命时期他们不畏艰险、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实践团成员聆听着老人的讲述,为这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叹不已、热血澎湃。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教育课课,每个人用心体会,用笔记载。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开拓进取,开天辟地,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他们坚定地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继承先辈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发扬他们勇往无前、奋勇争先的革命精神,接过先辈们开创的事业,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在大家心里烙下深刻记忆的不仅仅是那黄色的镰刀锤子,更是一抹永不泯灭的红色,必将继续引领着中国乘风破浪,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此次社会实践意义非凡,我们一路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教育,重温红色激情。在实践中增强了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感悟到青年历史责任,升华了每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有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肩负起青年人的历史责任。将青春奉献给祖国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追寻革命足迹 探访伟人风姿
追寻革命足迹探访伟人风姿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报告
为了弘扬革命精神,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012年6月30日,由信息与控制学院十余名学子组成的红色小分队从南京出发,乘车前往江苏淮安,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我有幸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一起探访伟人的历史足迹。
做了两三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我们抵达了淮安车站。时值正午,队员们都是一大早起来赶车,现在早已饥肠辘辘,于是大家商议先找一个地方解决午饭,再找一家旅馆安顿下来,为明后几天的计划安排做好准备工作。一顿丰盛的午餐之后,我们找到了一家位于淮安总车站附近的旅馆。安顿下来之后,已是下午三四点钟,队长看队员们都疲惫不堪,于是提议明天再出发去周恩来纪念馆,今天先稍事休息一下,为明天一天的实践活动养足精神。
一觉醒来,隐隐约约听到了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拉开窗帘一看,天公不作美,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天就遇上了大雨,但没有办法,我们的实践活动仍然要按照原计划进行,加之昨天已经浪费了大半天时间,后面的活动任务会更加繁重。我们不敢耽搁,于是一行人稍微整理了下,带上雨具出发了。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周恩来纪念馆,虽然是雨天,但是纪念馆门口仍然挤满了人,可见人们对总理的敬仰是发自肺腑的。周恩来纪念馆的布局有点特别,要从正大门进去以后,走一段较长的弯路,途经一个小湖,才到达纪念馆主体建筑位置。到展览厅有一段台阶,我们商议一下,等人少了点后拉上横幅照张相,为了突出效果,还让队员把雨伞放下来,那个时候还在下雨,大家咬了咬牙,坚持了一会,等相片拍好后,队员们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参观完周总理铜像后,我们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史料馆,里面有周总理的生平记事和为国家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一些史事,资料,以及总理的一些遗物。这些展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油画,这幅画是按照周总理在学生时期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当时的情景画的,在当尚显稚嫩的周恩来抬头挺胸,不卑不亢地说出这句话时,周围的同学都笑了,不是赞同的微笑,而是讥讽,的嘲笑,是啊,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维持自己的生存就已经很不易了,谁还会想到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但周总理却深刻理解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以至于在今后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周总理这种为国家,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值得身为学生的我们认真学习。我们在馆内走了一圈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于是我们照了几张照片就回去了。
后面的两天时间,我们去了趟周恩来故居,跨进门栏,看到故居内景象时,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小时候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北京四合院。故居占地面积很大,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周恩来小的时候家里很有钱,很富裕,实则未必,故居介绍里写道:这座院子是周氏家族的住宅,而非周恩来一家所有,并且周恩来小的时候因为家中无以为继还经常那衣物去当铺换钱以维持生计,家境贫寒可见一斑。三四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接近了尾声,三天的时间内,我们去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在对周总理生平事迹的进一步了解的同时,也对周总理为国家,为人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感到无比敬仰,周总理为这个国家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人们从心底里对这位老人流露出来的尊敬和景仰。周总理的事迹在感动一代又一代人之后,他的精神亦将随着教
育一代又一代人。
——红色小分队成员XXX
2012年7月13日
第五篇:2010年第三季度思想汇报:追寻革命的足迹
敬爱的党支部:
周六的上午,我们小组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学校出发来到红楼,红楼周围早已不是当年的残砖破瓦了,四周环绕着高楼大厦、花园锦簇,但红楼本身依旧是红砖绿瓦,依旧散发着浓浓的革命气息。此刻,它静静的的耸立在这个早已远离战火的时代,但它却以这种沉默的方式提醒着我们这一代革命的艰辛以及其伟大意义。
红楼两道铁门旁挂着两面当时的革命旗帜,从外部我们可以看到正中的那座红色的标志性建筑“红楼”,如此之景,一片肃穆油然而生,突暗的天色更添森严之感。进红楼里面参观之前需领票,好一个漫长的队伍,队伍的长度并没有使游人的数量有丝毫减少,反而更有增加的趋势,看来政府的“票免费”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因为游人对革命时代的浓浓兴致呢?怀着对革命以及革命人物的崇敬之情我们一行人终于如愿进入红楼内部参观,红楼内部无意继承了革命时期的气息,安静异常,游人们也没有多少高声交谈,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下午让人稍微能让人心暖的便是这个革命圣地居然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心中难免稍有激动,但也一时难以宣泄恐怕惊扰了长眠于此地的英魂。
绕过正中的标志建筑,我与几个同学走进旁边的参观室,里面很长,有许多相片以及各种历史文物展示于此。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那些一张张陌生又熟悉的照片了,这一张张照片是历史的见证者,它掀起历史尘封的记忆,让我们有幸窥见那个时代的故事。那一段历史是辛酸的,但它不是毫无用处的,至少它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一部分的国民,至少它推动了我国的前进的步伐。也正是那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掀起了一个时代的高潮,紧接武昌起义而来的便是有孙中山同志领导的辛亥革命,现在想起,这该是一个怎样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啊!随意抬起头来,便看到一幅头像,模糊的头像加上我并不丰富的历史知识让我无法知道此人是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头像的大致模样,虽刻画的稍许简约,但透过那张坚毅的脸庞以及那双不大的眼睛的摄人目光让头像本身丝毫不减夺人的气势,陡然一见,让我们仿若见到一位革命者正屹立在风中指挥着革命战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根据那少有的历史资料,我们了解到红楼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原系清朝政府修建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公元1910年建成。在这里,1911年十月十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的发动了武昌起义。翌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再见到当年的情形了,令人庆幸的是我们的祖国成功的在那一次的革命推动下加快了成立的步伐。
看完这些挂在墙上的历史痕迹,随着人流我们踏进了军政大楼——也就是正中的那栋大楼。地面很整洁,木质的地板他起来带着沉闷的声响,里面挂的是老式的吊灯,可以想象那是孙中山先生与众人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讨论着整个作战计划,可以想见,当年,多少一份份情报从这里进入,同时又有多少指令从这里传到全国各地,那时,我们的民族都是在一起的。内部布置据介绍是保留着当年的样子,透出军人的一贯严谨的气质。军人永远是最值得尊敬的。
此次红楼之行不可谓收获不大,了解历史是作为一位国民的“义务”,何况这是如此重要的历史时代,以史为鉴!红楼无疑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它不仅储藏着历史的文件,同时储藏着历史和一个时代的精神,常听很多人说:“真是悲哀,这红楼明显就是重修过的,红楼早已不是当年的红楼了!我们又要参观什么?”当然,我不能确切的说它是否经过重修,但我要说,即使是重修过的,它的历史厚重感并未丝毫减少,我们参观的不是风景名胜,我们参观的是一座记载着历史的建筑,但更重要的参悟其精神,观看其精神面貌,形在外表,重修一番岂不是更好?
革命之所以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它那无法替代的责任,民族的复兴让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因为这是责任。我们的党成功的完成了这个使命,如今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一片欣欣向荣之景,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党!斗转星移,转眼过将近百年,我们不能遗忘历史的这一角,是革命的力量赋予了我们的一切,虽无法眼观这一切的发生,但在我们心中永远铭记。世界并不曾遥远,只因我们还未能在一起。
汇报人:xxx
201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