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学习施工技术
怎样学习施工技术?① 热爱建筑工程专业,热爱施工技术科学 ② 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积极参加建筑
工程实践活动
③ 勤学好问,尤其是不耻下问
④ 努力养成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新技
术的良好学习习惯
⑤ 在工地实践的全部过程中时刻牢记安全
规定
第二篇:怎样学习服装制版技术
怎样学习服装制版技术2010-09-08
人体是服装设计之源
服装是为人体设计的,深入地了解人体体型和人体活动特点是学习服装的重要入门课。
一个专业的服装制板设计人员要学习的是人体的比例和人体的轮廓构造特点。人体的比例是指人体各部位长度和人体各部位胖瘦的关系。人体的轮廓构造特点是指人体体表起伏变化的一定结构规律。特别是对人体着装起着很大制约的人体重点部位,如人体的肩部、颈部、背部、胸部等许多重点部位的外形特点及其骨肉运动肌理特点。
了解人体,是因为服装必须满足人体两大功能要求:第一,服装必须满足美化人体的功能;第二,服装必须满足人体运动性的功能。
服装不是对人体外形形状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人体复杂的外形轮廓的简化、平整化及打扮、修饰等。服装要按照人体制作,而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人体。
人体体表是十分复杂的,若不借助专业器械就只能进行一般性的测量。如果不借助于专业人员的大量研究成果,就很难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准确把握。
人体是服装结构之源,但对于普通学习者抛弃服装结构图样而单纯去做人体研究却完全没有必要。
制板技术要从原型学起
何谓高级制板技术?
必须关注两个属性:一是在结构上必须能自如变化、千变万化、随心所欲;二是在细部结构处理上要十分到位,独具匠心。总结起来,只有灵活运用,“不死板、善变化”的服装技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级服装技术。
服装制板难吗?一门实用技术,有它自己的复杂性,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性,能抓住本质的东西,就能很快抓住关键,就能学得明白,做得顺利。关键在于学到本质、学到规律、学到原理。重要的是从源头学起,那么就能省时省力,不感觉困难。许多初学者从一件一件的服装款式学起,学会一些比较确定的东西,这固然很有必要,而且很传统,但在结构变化上往往不灵活。学习了一件一件服装的款式裁剪,掌握了服装的一些要领,就要开始学习更深层次的结构规律和结构原理,从而学会结构变化,才能最终解决结构方面的疑问,才能渐入技术佳境。
总之,中国服装正处在打破服装制板旧体系,建立和完善新体系的非常阶段,没有完美无缺,服装制板技术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上升阶段,中国服装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时日。
我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由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被本来很简明却被复杂化了的东西弄得很痛苦;而一些学生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制不出好板型;一些学生反复地学习各种制板方法,一个老师教一套方法,最后很多种混在一起,走了很大的弯路;有人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制板师,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掌握比例裁剪方法,但不是完全照搬照抄传统的比例;二是要精通服装原型,打好服装原型的底子;三是要学习欧洲板型,吸收欧板原型的精粹,与亚洲板型互为引证,为我所用; 四是要熟知服装工艺,在服装制板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把制板与实践结合起来; 五是要花大力研究人体比例和国家服装标准,做到通晓规律、善于变化、善于运用;六是要把握市场行情和服装变化潮流,及时调整结构设计理念,使板型与市场需要接轨。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制板”是学什么?这必须明确。上述六大素质的要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比例裁剪方法是大家常用而且一直在用的东西,不了解就难了解中国服装的全局,就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就没有横向可比性;学习服装原型,是打好服装基础,掌握服装与人体关系,确立服装基础造型的关键,是所有有志于学习服装制板技术者的首选;学习欧板是对亚洲板型的补充,各种板型互为利用,能帮助大家更好地
理解复杂的人体与服装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而熟知服装工艺又是服装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基础,是正确把握板型细节,正确处理制板与缝制关系,提高板型质量的重要途径;细致而具体地研究人体结构比例是提高制板标准化程度的必要保证,那么把握市场行情变化和市场潮流走向,才能使我们的板型符合大众的需求,反映市场的需要。所以,学习制板是多元性和综合性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可以不断提高和不断加强的过程。
事实上,方法不对,学习是要走弯路的。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例如,在服装肩斜问题上,我国服装界意见不一:一些人赞成用常数定落肩的方法,有的把女装前落肩定为4.5cm、后落肩定为4cm;而有的资料则推荐更大的落肩,把女装前肩斜定为6cm,后肩定为5cm;还有一些采用胸度法确定,根据胸围大小计算出落肩值;而一些人则强列建议用角度确定的方法,认为采用落肩的方法不科学,特别制定出15:
5、15:6的角度确定方法,但后来又出现15:
6、15:6.7的确定方法。当然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而提出来的,都是解决问题的一些特定方法,是肩斜不同变化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无疑都是很有价值的,有些问题可能用这种方法解决比较好,而有些问题可能用那种方法解决比较好。但令人头疼的是:总得有一个原因啊!这些不同的方法,大小不同,方法不一,出处原因和出发点不是很明确,使初学者一头雾水。本来就不是很复杂的“肩斜确定问题”就这样被搅糊涂了,怎么学习?怎么掌握?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就要寻找规律:首先要弄懂服装肩斜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在制板中最基本的制板方法是什么?寻找根源,弄清与之相关联的所有因素,譬如:后肩省、胸省发生变化后,肩斜度应该怎样变化等等。
这就要涉及到服装原型这个重要问题了。
什么是服装原型?服装原型是符合人体基本穿衣要求的、没有款式特点的最基本的服装纸样。而这个最基本服装纸样结构最初是通过人体调查、立体裁剪和反复试样得到的。
先是选定一系列的体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特定的布料,在人体上直接进行立体剪裁造型,然后一边缝制一边调整,反复对比,进行综合,当然还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改进和长期的使用调整,最终确定一种纸样——这种纸样:胸围肥瘦度适宜,各种比例搭配恰到好处,其效果是一般立体剪裁难以达到的,是立体剪裁的最佳结果。将会使用到的这个纸样,作为服装制板的模板,也就进一步确立了服装和人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去进一步处理不同款式的服装纸样,从而发现和发明采用这种纸样进行服装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所需要的服装原型和原型制板方法就这样诞生了。
有了原型,服装每一个部位的裁剪就都有了根据。有了这个根据,我们也就不会发生服装技术上的混乱。
一是解决了服装加放量的确定问题。原型的加放量是一个最可信赖的参照,它通过立体试样,反复修正而得,又经过长期试用而确定下来的,非常好地符合了理想人体的基本穿衣要求,基本解决了立体裁剪中的量化处理难题;
二是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制板中的立体塑型问题。由于原型是立裁和试样的结果,其领口、肩、袖等都直接从人体获得,并反复校对,使制板者在制板时能够通晓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有了可以信赖的参照,使他们一边对照原型,一边画纸样,很容易、很直接、量化地在制板中全面与人体对比,形成紧密联系人体的制板方法,提高了制板速度,也提高了制板质量。
三是给平面服装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源头。服装结构应该以人体为依据,但是人体是实体,不是服装,不能直接作为服装结构的源头,只能作为间接的源头。直接的源头只能是作为人体着装基础反应的原型纸样。原型纸样总结抽象出服装结构的一般规律,形成平面的表达方式,能直接为平面结构设计所用。
确立合理的制板方法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制板呢?是偏重于“立体裁剪”方法,还是偏重于“平面裁剪”方法?
这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
制板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平面的纸样”。不管是“立体裁剪”,还是“平面裁剪”,都是为最终取得 “平面纸
样”而进行的。对此,品牌服装公司的制板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们的一般制板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根据原型制出服装平面纸样(通过初步纸样的获得);
第二步,用得到的平面纸样进行裁剪,然后将裁片拿到人体模特上进行组合试样,缝口处可以用大头针别起来,边组合边调整(立体裁剪试样过程);
第三步,然后按照调整的情况对平面纸样进行修正(板样修正过程);
第四步,把调整好的纸样送去缝制样衣(试板过程);
第五步,对缝制好的样衣进行评审,特别是要组织市场营销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反复评审,提出修改意见(评审定板过程);
第六步,根据审定意见,再次对纸样进行修正,然后可能要经过多次缝制样衣,多次修正纸样,才能得到最终的纸样(反复评审定板过程);
第七步,为了方便修板和便利指导样衣缝制,以上所打出的纸样一般不能先加缝边,把这种没有缝边的样板叫做“实样”,一旦最终的纸样确定以后,再加上缝边形成毛样,以毛样为基础进行推板,从而完成所有纸样制作工作(推板过程)。
当然,一些普通厂家的制板过程要简化得多,往往是平面制板后直接进入缝制样衣过程,然后经过审查认定就算定板了。但这种过于简单的程序难以创造精品,不适合品牌厂家生产。
从制板的整体来看,整个程序是平面和立体结合的过程。在实际制板中,有的人可能更喜欢立裁的方法,有的人可能更喜欢平面的方法,应该说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立体裁剪虽然被许多人誉为“魔幻裁剪法”,但对模特的过分依赖性和“量”的把握上的难度,以及高昂的制板成本使初学者望而却步。
当然纯平面的制板方法也是有一定的缺陷的,许多有经验的制板师一边用平面制板,一边想象立体造型,能把板型打造得很漂亮,是基于他把平面和立体结合起来的结果,但对于人体结构知识缺乏的制板者,用平面方法制板需要一个由平面到立体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一下子难于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平面制板必须“脑子里有立体造型”,能用平面的方法解决立体的问题,这是最便捷的方法。如果能与立体试样结合起来,就会成为较完美的制板方法。
要得到好的板型,不能片面追求“立体”造型,也不能片面追求“平面”性,要处理好“平面”与“立体”的关系。服装并不是立体感越强越好,事实上过度追求立体效果会损害服装的整体造型。我曾经不只一次地看到一些款式由模特穿上还行,但穿在人体上却显得很松弛,“过度的立体感”导致“结构松弛”。所以,适度的“平面感”有助于整体结构显得紧凑和谐。
一些人对于习惯了的方法死守不放,一些人则迅速地顺应变革,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各种体现不同观点的书籍层出不穷,给读者增添了喜悦,增加了亮点,但由于观点太多也给读者带来了混乱,特别是一些作者不充分论述,其观点没有充分展开,留下了很多疑问。这样一来就有好多问题解决不了,使得大家都在寻找答案。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方法产生呢?不是别的,正是因为大家都在寻找答案,大家都想很好地解决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从而踊跃研讨,但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一,主要受传统裁剪方法的拉动,大家总想把外部取得的原型用我国的比例裁剪方法进行改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裁剪方法,这样自然而然地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创制出一系列的比例裁剪方法,也涌现出了一些极具成就的导师们。
第二,苦于原型裁剪方法的前期理论不足,在制板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不得不进行变通改造,心得不同,变通处理的方法便有差异,这样不同的观点便产生了,一些很有体会的导师们开始质疑,有疑问就有创造,这期间应该说是硕果累累。
第三,一些制板师痛心于我们没有自己的服装原型,千方百计想创立自己的民族原型,先后推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服装基本板型。
第四,也有一些怪现象发生,一些从事服装教育的人出于商业目的,在服装技术方面要么故弄玄虚,要么有意复杂化、有意使服装技术显得扑朔迷离,特别是一些个人在招生宣传中采用贬低的手法,贬低一
切现行的制板方法,提出一些未经验证的“另类”观点,增加了技术上的混乱。
男装、女装制板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在服装行业里有“男活”和“女活”之别。一是因为男女体型有别,穿衣特点有别;二是由于做工要求不同,工艺设置差异所致。
而在制板方法上当然是男装有男装的方法,女装有女装的结构。
第一,男装重用“撇胸”,女装重用“省道”。
“撇胸”是服装纸样前横开领处的偏进量,主要受人体胸部造型的影响,它主要塑造服装胸部造型,能使服装胸部造型饱满。男体胸部肌肉越发达,“撇胸”量要略为增加,反之要减少。而女体由于乳胸鼓起,胸部中心线(简称“前中”)处并不比乳点处鼓起,所以,如果使用太多撇胸,服装前门襟处就会很松弛,此时前门襟就会向下垂,造成前门襟“豁开”。
“省道”是边缘收缩而中心鼓起的一种造型,主要用于塑造立体造型。男体由于胸部比较平整,如果使用省道会使服装前胸不平,整体造型会受破坏。而女装使用省道后,胸部呈现立体造型,较好地符合了女子体型特点,能使服装结构严谨、匀称、平服,增强服装的美感。所以有“省道是女装的灵魂”之说。
对于胸部特别鼓起的男士,可以加一个领省或胸腰省,对于挺胸体女士,可以考虑使用撇胸。另外,由于服装要容纳内衣,随着内衣厚度增加,外层的上衣则越来越离开人体,内衣修改掩饰了人体的轮廓,这时的女体前中心线处被服装垫高,前中心线变长,这时可以使用一定量的撇胸。
第二,男女服装的基本加放量不同。
男装和女装的基本加放量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能满足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
人体是一个运动体,运动时骨骼在皮肉下滑动,产生相当大的变形现象,而为使包裹在外层的服装适应这个变化,与人体必须有一定的活动空隙以满足人体动态扩张需要。
二是要能适应男女服装各自的风格特点。
男装要潇洒舒展,女装要温馨合身。典型的男装讲究平直挺括,高雅的女装讲求线条柔美。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女服装各有各的“道”,各有各的要求,男装必须用较大的放松量来体现“平”和“挺”的要求,只有设计充足的加放量才能满足这个要求,而女装采用较小的放松量则显得干练美丽,如果设计得过于宽松,会失去女性的着装风格。
第三,男女服装板型轮廓绘制的异同。
由于男装加放量比较大,服装不贴身,没有必要把服装轮廓做得十分弯曲柔和,而要根据男装的粗犷和宽松平直的风格,在制板中讲究轮廓线条的刚直硬朗,制板中的线条一般要绘制得比较平顺,这样才能呈现男装的大气之风。
而合体女装结构必须极力打造“线条感”,极力突出女性优美的身材,恰当地多做一些收腰处理,采用有变化的曲线造型,能充分体现女性的气质特点。
在女装的发展过程中,吸收男西服的造型创制了女西服。许多女装结构在发展中吸收男装款式的一些风格特点,使男女服装在长期的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互相促进,男装造型结构比较稳定,而女装则往往可以吸收男装的一些结构特点,在设计中可以夹杂一些男装的风格特色,这样会使女装的结构显得更有特色。
第三篇:施工技术
冻结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将地层冻结之后再进行开挖的辅助施工技术
注浆法:将具有充填、胶结性能的材料配置成浆液,用注浆设备注入地层的孔隙或空洞中,浆液扩散、凝固和硬化后,减小岩土的渗透性,增加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封水或加固地层的目的。
地表预注法:
混凝土帷幕法:是在泥浆护壁的保护下,利用造孔机械,在含水层或不稳定地层下钻挖槽孔,至设计深度后,在泥浆下浇灌混凝土,最后使各段槽孔内混凝土相互紧密嵌接起来,形成混凝土帷幕,在帷幕保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施工。
顶管施工法:顶管施工法是继盾构施工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土层地下工程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地下水管、排水管、煤气管、电信电缆管的施工.工作井:
1.按施工技术的实质和特点,地下特殊施工技术分为哪几类?(1.超前支护累,如沉井法,帷幕发等;2.围岩加固法,如冻结法,注浆法‘3.机械颇岩法,如钻井法)
2.试阐述冻结法三大循环的具体内容(盐水循环,氨循环,冷却水循环)
3.立井壁的结构类型分为哪几类?(单层立井,双层立井,复合立井)
4.试说明井冻结方案的基本类型(一次冻结全深,分段分期冻结,差异冻结,局部冻结)
5.按注浆时间,注浆法可分为哪几类(预注浆法,后注浆法)
6.试阐述注浆的种类(水泥注浆液,复合注浆液,盐水注浆液,水泥粘土注浆液,水泥-
玻璃注浆液,水泥-粉煤注浆液,化学注浆液,复合注浆液)
7.试说明主讲的基本参数(注浆压力,浆液注入量,注浆段高,浆液有效扩散半径)
8.试说明顶管施工的优缺点(优点:接缝少,防水容易,管道纵向受力能力好,能适应地
层的变形,对地表施工的干扰少,工期短造价低人员少,施工噪音和震动小,工序简单一次成型,不需要二次衬砌;缺点:需要开展详细的现场地质调查,需要开挖工作井和接受井,多曲线,大直径和超长距离掘进时纠偏困难)
9.试论述地下工程特点(多变性,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特殊性大)
10.试说明混凝土帷幕发施工优缺点(优点:施工简单适应性强,工艺成熟,节约投资,环
保经济;缺点: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深度有限,现场易泥泞)
第四篇:施工技术总结
施工技术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项目地处重庆市合川区草街镇大庙村,场地地貌单元为丘陵至低山,原始地面绝对标高起伏较大,本合同段全为水泥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项目-建筑工程Ⅱ标段,工程量较大,结构分为: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基础、主体、钢结构、装饰装修,电气照明等。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收集有关规范、标准、图集、发律、法规并组织学习。
(2)熟习和核对图纸:
(3)施工图是否完整和齐全、是否符合国家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方针政策。
(4)施工图与其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各组织成部分有无矛盾和错误。
(5)建筑图与其相关的结构图在尺寸、坐标、标高和说明方面是否一致,技术要求是否明确。
(6)审查安装与土建图纸在坐标和标高尺寸上是否一致,土建施工的质量标准能否满足安装的工艺要求。
(7)基础设计或地基础处理方案同建设地点的工程地质和水稳条件是否一致,弄清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相互关系。
(8)掌握工程的建筑和结构的形式和特点,确定需采用的新技术;复核主要承重结构或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
(1)自然条件条调查分析:了解重庆市气象、现场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交通状况。
(2)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周边地区生产企业、资源、交通运输、水电及能源、主要设备材料和特殊物资,以及其生产能力的调查。
(3)细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程条件、结构特点及业主要求编制指导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基坑开挖、施工用电、外架、屋面防水等部分编制专题施工方案,以及质量计划。
(4)编制施工图预算和计划成本:按照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有关取费标准及市场价格编制。
三、施工部署内容:
1、施工顺序
(1)总的施工顺序:先地下,后地上。
(2)主要分部工程施工顺序
基础工程阶段的施工顺序依次为:土方开挖、土方回填。
主体结构阶段的施工顺序依次为:搭架、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梁板摸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砼浇注、养护、模板及支撑体系拆除、清理、土方回填。
2、施工部署
(1)分项工程检验的划分:钢筋、模板、砼分项工程按每层模板为一个检验批;砌体分项工程按每段设为一个验收批。
3、钢筋工程:
(1)所有进场钢筋除具有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材质证明书外,还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取样送检,经检验合格后采准用于施工中。钢筋的材质和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98)
《钢筋混凝土用热光圆钢筋》(GB13013-91)
《普通低碳钢热扎圆盘条》(GB701-97)的相关要求。
4、钢筋的进场检验及验收程序:
进场时供货商出示材质证明书,收料员会同试验员共同比照材质书核对钢筋吊牌,核查钢筋外观质量、钢筋规格、数量。若材质书与现场核查不符合则立即退场;进场钢材材质书必须出示原件,并至少有一份材质证明书报项目部存底。存底材质书可以是复印件,但供货商必须签暑原件存放地、供应本现场的规格数量、经办人并加盖供货商鲜章:且必须有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准许使用的证明记录。
进场检验合格后,试验员报请监理工程师核查并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取样待送检;同时实验员持钢材规格、数量清单报钢筋工长,由钢筋工长完善实验委托单的内容(主要是使用部位)。
5、实验员、钢筋工长分别根据进场材料各自的施工记录(钢材取样台帐、试验工日志、施工日志等)以备查。
(1)钢筋现场取样试验结果出来后,试验工及时将实验单报相关方查验(监理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钢筋工长)。钢材必须有现场检验合格的证明后才能使用。
(2)试验员将材质书及现场复坚报告向档案管理员移交。
6、钢筋加工及邦扎
(1)本工程所有钢筋均在钢筋加工车间进行加工,钢材的原材料、半成品分区堆放整齐,并做到标识明确。
钢筋加工表:钢筋加工前必须由钢筋工长根据设计图纸、03G101-1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先编制好钢筋下料表,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交施工班组现场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直径、尺寸、弯起角度等严格按钢筋下料表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钢筋绑扎:绑扎前,须核对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形状、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如有错漏,及时增补。钢筋采用塔吊运输至作业区后人工绑扎,为保证设计所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绑扎时,需设置专用塑料垫块,剪力墙和板的垫块呈梅花状布置,间距不大于1000mm×1000mm;梁垫块的纵向间距不大于1000mm,横向每边各一块。钢筋绑扎好后应注意成品保护,以免出现钢筋变形,绑扎点松动等。砼浇筑事,设专职钢筋工进行跟班检查、修整。
7、钢筋连接方式
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及接头位置错头率严格按《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03G101-1图集的要求设置。
四、体会
总之,“业主第一,用户之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是企业服务理念,奉行“业主、业主、再业主,用户、用户、再用户”的服务宗旨。把至诚至信的完美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用户的需求为第一要求,把研究和把握用户需求为创新和提高的基本途径,把用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工作的最终标准,把百分之百用户满意作为企业的永恒追求,把用户的满意、社会的满意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
五、结束语
冀东水泥重庆合川有限责任公司46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筑工程项目-建筑工程Ⅱ标段,由于原材料质量较好,施工机械性能良好,整体质量较好,经过自检部门的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规范的质量标准,分部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公司冀东水泥厂项目部年月日
第五篇:圆筒施工技术
φ10.8m直径钢筋砼圆筒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钢筋砼圆筒预制工艺
关键词:圆筒 钢筋 模板 砼 施工
1.概述
青岛北海船厂三十万吨级修船码头工程位于青岛市海西湾倒观咀附近。该码头工程为北海船厂二期“双加”技改项目的主体工程,属青岛市重点项目。码头前沿总长660m,结构型式为重力式座床式圆筒型式。圆筒直径10.8m,高11.0m,壁厚28cm,无底板,设前趾和内趾。顶部临海侧局部加强。
圆筒预制场设在现场新近回填场地上。回填料为开山石,大块石护坡。考虑圆筒安装时为500t起重船直接吊安,只沿海侧单排布置。2.施工工艺选择
2.1受施工工期及期间气候影响,根据已有的施工经验,整个圆筒分两层施工,即钢筋分两次施工,砼分两次浇筑。模板考虑大片结构,根据设备起重能力,模板分四节:第一层两节高分别为2.1m、3.0m,第二层两节高分别为3.1m、3.0m。模板每节分四片。
2.2施工设备
主要施工设备为行走式塔式起重机,起重能力100t m。一座25m3/h强制式搅拌站,带两台配料机、称量斗及水泥罐,一台HBT60拖式砼输送泵,一台厦工ZL50装载机。3.钢筋工程
圆筒配筋种类不多,分为三类:前趾和内趾的弯起钢筋,竖向受力筋,环向受力筋。弯起筋下料与加工在钢筋加工厂进行,并分类放置。竖向钢筋根据施工分段长度在加工厂下料,环向钢筋在加工厂对焊接长至设计尺寸前趾及内趾钢筋,竖向钢筋绑扎均为常规施工,主要施工难点在环向筋成型与绑扎以及竖向筋位置固定。
3.1第一层钢筋绑扎
待底胎模施工完毕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即铺设隔离层。隔离层分三层:粉细砂5mm左右厚,塑料编织布一层,油毡原纸一层。在油毡原纸上画好前趾及内趾钢筋位置记号。由于趾的弯起筋为封闭的,且内套有环向钢筋,因此只能先放好1/3的内趾钢筋,再将环向筋套进内趾筋内。相对固定好环筋与内趾筋,然后再套其余趾部弯起筋。最后将趾部钢筋和趾内环向筋相互绑扎起来并加固形成底部骨架。
趾部钢筋架立完毕,将钢筋绑扎架立于内趾钢筋上。钢筋绑扎架的上下端各沿环向伸出16根钢管,通过圆心在钢管上标刻内环和外环筋的位置,并且固定内外环向筋各一道。环向筋Ф18以下可以直接在上面环绕成型后绑扎。上下环向筋定位后先将内侧所有环向筋围绕在钢筋绑扎架上,然后将内侧立筋全部就位于已固定的上下环向筋上。内侧立筋和水平环向筋绑扎完毕开始固定外侧立筋,再将外侧环向筋直接往已绑扎固定的立筋上环绕绑扎。
3.2第二层钢筋绑扎
第一层砼模板拆除后,便为第二层钢筋绑扎做好准备工作。将三角支撑牛腿用螺栓固定在预埋在砼里的圆台螺母上,将钢筋绑扎支架吊放在牛腿上。同时沿圆筒外侧搭设脚手架并铺设跳板。脚手架高度5.0m。
第二层环向筋预先在做好的胎模上成型后,由塔吊分别将内外环向筋分两次吊上去放在第一层已浇好砼面上。吊钢筋时必须使用吊架,且多点吊,否则会引起加工好的环向钢筋变形。在胎模上环绕环向筋时,内侧环向筋要比设计尺寸略小,外侧环向筋要比设计尺寸略大。环向筋吊上去后,同样在钢筋绑扎架上端伸出钢管用来固定环向筋位置。绑扎时仍按先内侧后外侧,先立筋再环向筋的顺序。4.模板工程
4.1底胎模形成
由于在新近回填场地上施工,为减小底胎模因沉降而断裂,底胎模现浇厚度20cm砼。模板用拼制的木模。先决定圆心,该圆心位置要做牢固,因为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均需要使用该圆心。用经纬仪钢卷尺沿环向定若干点,再用水准仪找支模水准点。然后支模、浇砼。支模时根据底层模板竖肋位置预埋φ28PVC塑料管用作加固模板穿通长拉杆用。
4.2模板设计 4.2.1模板套数
圆筒总共有65个,考虑模板重复使用次数及钢材的疲劳破坏,根据经验,设计2套整模板,即从第一节到第二节各设计2套,也就是考虑每套模板周转35次而保持不变形和不被破坏。
4.2.2模板结构、构造
模板结构、构造包括分片、分节、配板、横、竖楞、止浆、操作平台等内容。因预制件为圆弧形,经比较大块钢板卷制和定型组合钢模板拼制对构件外观质量,模板本身造价等综合因素后选用定型组合钢模板竖向配板,槽钢水平围囹,桁架竖向楞结构。在选配板时,分别计算不同板宽所引起的矢高差,以及日后模板拆除的应用,选外板用20cm宽钢模板,内板用30cm宽钢模板。根据塔吊起重能力,内外模弧长34.9m、32.15m都均分为4片,且留置8—10cm调节缝。第一节2.1m,第二节3.0m,第三节3.1m,第四节3.0m。每片模板重量最重为3.2t,最轻为2.9t,小于塔吊最小起吊能力3.5t,调节缝的设置是为避免模板的制作、支立及使用后变形的误差,在支模时出现连接不上和达不到所需的圆度,同时也为方便拆模而设立。内模调节缝用4mm钢板上焊螺栓固定,外模调节缝在相邻片模板之间,设在模板端的角钢和插入相邻两角钢间的木闸板、楔子组成。
止浆措施:第一节模板与底胎模之间的止浆选用8—10mm泡沫板裁成宽5cm,用胶水粘贴在底胎模侧面上,内外模用对拉螺栓紧固后泡沫板被压缩为只有1mm左右。能达到止浆措施。上下两模板之间止浆措施由10mm厚海绵条来保证。第三节模板与原砼面即施工缝的止浆:由固定在模板上的槽型橡胶止浆带和泡沫板共同作用来达到良好的止浆效果,且不影响构件外观质量。
操作平台:在第二节和第四节模板上设立上平台,在第三节模板上设立下平台。同时设立专用内操作平台。
4.2.3 模板受力分析、计算
根据受力分析,当模板采用上下对拉结构时,环向力很小,所以圆形模板受力计算完全可以按平面模板假定进行计算。
砼侧压力按中国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其公式如下:
Pmax=0.8+2.4KV1/2
式中:Pmax—砼最大侧压力t/m2;
K—温度系数
V—砼浇筑速度 m/h 设计取K=1.33,V=1.5 故Pmax=4.7t/m2 选取水平围囹为[8,间距675mm。竖向桁架上下腹杆为2[6.3和2∠63×5。间距为81.4cm。见图4。
4.2.4模板加工
模板加工在预制场内进行。为保证圆弧的准确性,在靠近塔吊处,按一片模板大小用砖砌胎模,分内(凹)弧、外(凸)弧各一个。定型组合钢模板用螺栓连接,围囹与角钢焊接桁架再与围囹进行焊接。在组装模板时,要在底胎模上定出中心线然后往两侧分拼,同时做出桁架及围囹刻度。模板一片组装完毕,由塔吊吊开存放于场内,然后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包括电刷除锈、子堵缝、电砂轮磨平、刷机油保养。
每节模板的4片均加工完毕后,在现场底胎模上进行试拼、调整,以利于安装。
4.2.5模板支拆
4.2.5.1第一层的1、2节模板
由于有成型准确的底胎模,在安装时只须找准每片的平面位置,在制作底胎模时便将模板每片位置、刻度线放在其上。先装第1节2片外模,调好垂直度及钢筋保护层后,安装与之相对应的内模。内外模通过对拉杆加固,同时调整壁厚、半径、垂直度。然后安装另外2块外模和内模。第1节内外各4片模板安装完毕,对直径椭圆度、垂直度、壁厚、保护层统一进行调整,检查合格后开始装第二节模板。安装之前,先将10mm厚海绵条用扎丝固定在下层模板时连接肋上,作为止浆用。第二节模板安装时先将4片外模全部装好且与下层模板固定后再安装4块内模。上下层模板连接方式:模板之间通过U形卡,间隔用M12×25螺栓加固,桁架之间用M16×40螺栓连接。外模加固从上到下只设3道拉杆:第一道通过底胎模预埋PVC管穿通长对拉螺杆,第二道用预制撑筒内穿对拉杆螺杆,在第一节模板顶下10cm位置,第三道在第2节模板顶下10cm圆台来加固。
4.2.5.2第二层3、4节模板
第三节模板安装前先找好水平点,并利用预埋圆台来固定可上下调整的用钢板加工的托架安装顺序仍是先装外模立于设立的两块水平托架上,将桁架对穿拉杆处对准圆台螺母预埋位置,上拉杆。同时将项丝与砼面顶紧,利用顶丝对模板垂直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安装第二片外模,按同样顺序将4片外模安装完毕且进行调整后安装4块内模,内模与外模调整一致,内外模板加固见图7。第三节内外模各4片均安装完毕后,且将所有项目调整合格后再安装第四节模板。第四节模板安装同样是先装外模再装内模。壁厚由圆台螺母及预制撑筒来控制。
模板标高控制由技术人员从地面上往上用钢卷尺量测。
模板的拆除:第一层先将内模拆除,再拆除外模。第二层先将外模拆除3片,再拆除全部内模,最后拆除所剩的一块外模。5.砼工程
根据已选定的砼泵送工艺,设计砼配合比。5.1砼技术指标及原材料
圆筒砼强度有两种:水位变动区以下为C30,以上为C30,F250。因而配合比须设计两种,主要从外加剂上做文章。普通C30砼掺粉煤灰和高效泵送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C30,F250掺粉煤灰和减水剂、引气剂。减水剂选用MFN系列,引气剂选用PC—Ⅱ型。
砼坍落度设计为12—16cm,即进行分层减水; 砂率考虑泵送选为42%; 粗骨料选1—3cm碎石; 细骨料选淡水粗砂;
水泥为山铝普硅425#R型; 粉煤灰为Ⅱ级。5.2砼施工 5.2.1砼搅拌
砼配料除粉煤灰、外加剂没采用电子计量外,其余原材料均电子计量。粉煤灰由磅秤称量后投放于料斗内,外加剂根据其比重由量杯来计量后直接投放于搅拌机内。即除水、外加剂外所有原材料均混和在一起一次性投入搅拌机内,同时往搅拌机注入需水量的2/3,搅拌2分钟后再加入剩余1/3的水,搅拌到3分钟,出料。
每次浇砼前均需测定砂石的含水率,同时对计量系统进行校核。对于第一罐料要进行坍落度测验,以便对水量作适量调整。
5.2.2 砼输送入仓、振捣
砼搅拌均匀后通过溜槽从搅拌机出料口进入拖泵料斗,由拖泵泵送,人工控制布料杆将砼均匀入仓。
5.2.2.1第一层砼浇筑顺序
由于第一层砼中有内趾及前趾,且内趾宽为1.0m,前趾宽也为1.0m,在砼入仓时先用串筒将砼从前趾开窗处浇满前趾,然后再通过串筒将砼从内趾开窗处浇内趾。封窗后从壁上下砼直接浇筒壁砼。
砼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35cm,落点距50cm。振捣也是分层进行。振点间距30cm,每一振点时间30—50s,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特别是有抗冻要求的砼更不能过振。
5.2.2第二层砼浇筑顺序
由于泵送砼富含浆,浇筑高大构件时,容易生出浮浆。为克服浮浆,采取措施一是逐层减水,措施二是浇至顶部时派专人清除部分浮浆,同时用砼补充。
针对砼顶部易干缩产生裂缝,采取措施是二次振捣、二次收面,第二次收面的时间以砼面接近失去塑性为准。并随即进行潮湿覆盖养护。6.结束语
6.1由于钢筋绑扎采用了固定操作架的施工工艺,使钢筋绑扎间距、外形尺寸、定位等精确度得到满足,监理对钢筋施工很放心、满意。
6.2通过第一轮15个圆筒施工情况来看,由于模板设计时充分考虑其刚性,所以在施工时保证了圆筒尺寸和外观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采用了固定支架及规范化的施工工艺,提高了工效。
6.3经检测评定,砼质量优良,外形尺寸及垂直度、圆的控制就像在图纸上画的一样精确。整个直径误差在10m内,比规范规定的27mm小许多,而且整个外观模板拼缝在一条线上,看起来非常美观。
6.4尚待改进的方面
6.4.1 由于第一次加工这样的圆弧模板,且受起重设备起重能力的影响,每层模板分2节。但由于加工时胎模长仅3.0m,且加工时不细心,使得上下模板桁架有一些错位而导致对接时较困难,同其余时连接板尺寸偏小,使得在连接板处对桁架有所破坏。因此建议胎模做通长6m,两节模板同时拼装,桁架同时连接,然后拼装完再分开吊走。这样能保证上下模板对位及桁架连接准确。
6.4.2第一层砼预埋圆台距砼顶太近,以致于第二层模板的找平托架拆卸较困难,应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