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04:5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第一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无能,渴望温柔,英俊而有才情的伴侣,追求浪漫和优雅的贵族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不惜几次三番地与人通奸,甘愿堕落为他人情妇,痴心爱情,而无暇后顾。最终变得精神分裂,负债累累,服毒自杀的下场。而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迟钝迂腐,懦弱无能,却十分老实,勤快的人。出生在一个破败潦倒的家庭,很迟才上学,被同学们讥笑蠢笨,然而十分勤奋,每课必上,笔记必作既不拔尖,也不垫底。最后考入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在第一部中,查理的父母为查理找到了一名年老且丑陋,但继承丈夫大笔遗产的遗孀做老婆。夫人对查理管教很严,偷拆信件,对病人诊费斤斤计较,买昂贵衣服,让查理顺着他,说爱她。不久查理就遇到了请他治腿的富农卢欧老爹的女儿爱玛,一个可爱又迷人的姑娘。查理以治疗为借口,和爱玛相见。夫人得知后,醋劲大发。然而过后不久婆婆发现大笔遗产是假的,和媳妇大吵大闹,最后第一任包法利夫人精神失常,吐血而亡。卢欧老爹闻讯,安慰查理,并让他娶爱玛为妻。于是不久,爱玛成为了第二任包法利夫人。少女时期的爱玛对爱情十分渴望,婚后的查理夫妇也倍感甜蜜。但是爱玛总觉得查理不解风情。直到一位被查理治好的子爵邀请他们去舞会,爱玛被子爵的风度深深吸引了,经过一夜纸醉金迷的贵族生活,爱玛就再也忘不掉那种感觉了。

第二部里,爱玛因为过度的幻想而深陷痛苦之中。查理以为爱玛水土不服而得病,就举家搬迁到永镇寺。在这里他们认识了药剂师郝麦先生和文书赖昂先生。爱玛为赖昂的博学素养和绅士风度所折服,爱上了她。但赖昂要去巴黎念法律,很快就和爱玛分别了。爱玛又陷入无聊的生活和幻想之中。有一天,一个名为罗道耳弗·布朗的于歇特的地主来找查理替其仆人放血,在此认识了包法利夫人,并想要得到和玩弄她。罗道耳弗是一个情场老手,性格豪放粗野,内心粗俗,却有着敏捷而清晰的头脑。他毫不费力就让爱玛当了他的情妇并痴迷于他。一方面,爱玛为这种通奸的乐趣感到兴奋。另一方面,她又嫉妒痛恨查理的懦弱无知。她想要和罗道耳弗远走高飞。但那并不是如他所想,他很快一书抛弃了爱玛,爱玛进入精神分裂状态,之后又极度忏悔,希望赎清自己的罪孽。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赖昂学成归来,在鲁昂的事务所实习。查理夫妇去看戏时碰到了他,爱玛又陷入新的感情漩涡……

第三部开始,爱玛借口去鲁昂学钢琴,实则每个周四都和赖昂幽会,共度良宵。爱玛又开始享受到苟合的乐趣,并且愈演愈烈。她四处借钱,为通奸的场所创造舒适条件,最终引火烧身,商人勒乐通过法院传票,逼她还债。最终包法利夫人无计可寻,偷了药剂师实验室里的一瓶砒霜,服毒自杀。而查理因为伤心过度,日渐颓废。女儿白尔特寄人篱下,后进了纱厂,而药剂师大走红运,生意兴隆。

查理一直深爱着爱玛,当他发现爱玛一抽屉的情书时,他并不嫉妒和痛恨赖昂和罗道耳弗,而认为错的是命。在这方面,他显得比任何人都高贵,但他错就错在无知,过度的宽容。要是他心思细腻一点,懂得爱玛的想法,就不会酿成这部悲剧了。

书中有大量的情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充分说明爱玛是个爱幻想,贪慕虚荣,追求浪漫的女人。正因为她这种心理和查理带给她的婚后枯燥乏味的生活,她才几次三番地越轨,不惜一切代价和其他男人苟合,追求她所谓的爱情,才落得这般悲惨的下场。虽然作者福楼拜描写的只是一般的桃色事件,但是他触及到了更深和广阔的方面,可以说爱玛的悲剧不只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第二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明艳艳的太阳热烘烘,小姑娘做着爱情的梦。”终于,爱玛的一生在瞎子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而此时她的爱情早已香消玉殒。背叛婚姻和家庭,又因自己的盲目被爱情背叛,真够悲戚哀伤遭人怜悯的了。当然夏尔又何其无辜,一直碰不到生活与婚姻的真相,身处假象的世界窃窃自喜,最后窘迫至极,只落得一长绺黑发陪他静静地窒息在凉棚里的板凳上。而小贝尔黛在失去父母后,被迫到纱厂做工勉强糊口。

爱玛的骨子里潜藏着浪漫叛逆的因子,她渴望美妙难言的爱情,也一直是这么追寻的。当初急于改变环境,受一时的悸动蛊惑,匆忙又盲目地嫁给了医生夏尔,而夏尔的平庸使他缺乏她所幻想的浪漫,幸福愉悦仿若昙花一现,经过婚姻带来的短暂新鲜感后统统消失不见。爱玛的反骨注定让她无法甘于现状,一次契机她终于叛变,开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她不切实际,总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在爱情面前永远保持着十足的活力与热情。对于出轨,她似乎理直气壮,她看不到丈夫的任何优点,甚至看不到他爱她,仿佛只是自己在受苦,总是渴望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过于依附感情的代价是一再遭到背叛,鲁道尔夫扔下她,莱昂亦丢下她,在现实与爱情之间,他们永远选择现实,这或许才是爱情的`本质,可她从未参透。

爱玛爱慕虚荣矫揉造作,追求物质生活,对待感情又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豆瓣评论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包法利夫人,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有着不错的物质基础,却不甘心生活平淡如水;读过一些书,却没有读得很多;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却未触及到真实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敏感脆弱。”由此,倘若没有很好的现实基础承载她们虚幻的理想主义,结局注定只能是悲剧。

想到毛姆的《面纱》,虽然沃尔特也因婚姻丢掉了性命,但凯蒂在经过不忠和生活种种变故后自我意识最终觉醒,完成了自我救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就像她在最后说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一辈子都住在小池塘边上的人,突然间看见了大海,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又充满了喜悦。我不想死,想活下去,于是感到了一股新的勇气。我就好像那些老水手,起驶向未发现的海洋,我的灵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凯蒂有机会选择与过去和解,而爱玛终是没有那么幸运,她结束的那样仓促,以至于到死都没有试图悟出生活的真谛,狼狈地躺在床上癫狂绝望失去理智。她可怜,可怜到可悲,这注定是她的结局,她的命。

第三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法国一位受浪漫主义熏陶的妇女艾玛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

作家在小说中通过描写艾玛短暂而悲惨的一生以批判的笔锋,展示了一个浪漫主义梦想的破灭。其实有时在现实面前,梦想是多么可笑,梦可以成为一个自己心中永远美好的一幅画,可成为生活的动力,目标;但一切的梦不能和现实相混合在一起。它们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与梦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抱怨或绝望。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我们调整心态,从梦中梦醒的时候。

在属于自己的.梦里,也许会忘了自己的真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人心的美丑,人性的善恶。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包法利夫人善良美丽而又温和的人。她一开始就是一个撑伞的小姑娘,后来她认识到了一位也很温和的查尔斯。她们慢慢地从相见,到相识,到相爱,于是就生活到了一起。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哭了,包法利的老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抱着包法利夫人一边抱着她一边安慰着她,后来她不哭了,后来他们去了一个地方去散步,太热了,他们就撑伞去了,那个男人太好了好像不想让包法利夫人受一点点的伤害。故事的结局非常悲惨,包法利夫人对生活感到绝望,对爱情死心。最后迫不得选择了自杀。包法利夫人死后查尔斯也猝死了,他们的小女儿伯特被送往cottm—mill谋生。包法利夫人在镇上算是一个亮点人物,自然就会引来许多求爱者。其中一个求爱者叫文书比包法利夫人小很多,文书很喜欢包法利夫人,他最后去了里昂进修,但是他对她的爱慕之心没有变,恰恰给另外一个求爱者一个机会他是一个不怀好心的人他只是想玩玩包法利夫人,上来他的‘鱼钩’。

他的不怀好心被包法利夫人知道了,就和他分手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人心的美丑,人性的善恶。

第四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10级汉语言文学本(1)班 姜竹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的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道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那些飘渺的东西。那些东西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月亮”,你如何也捞不到,就如同屋里看花般的虚假。资本主义的本质,便是为了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当你认为爱情需要物质过多的装潢,便使爱情搭上了太多利益的勾当,只会让你看瞎了双眼,牺牲掉原有的平静生活。于是,生活在一个“人吃人”社会里的艾玛不幸成为了一个迷失了自己的祭品,她的犹如鸿沟般的欲望最终将她吞噬消灭。

福楼拜曾说:“艾玛在那个时代必须得死。”究其根本,艾玛的悲哀在于,她的身份,思想和环境的格格不入;艾玛的悲剧在于,来自修道院失败的教育,来自男权注意和平庸鄙俗的现实环境,而这些正是福楼拜所批判的。艾玛处于浪漫主义之风死亡的年代,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激情已然退灭,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平庸现实。可以这样说:艾玛代表了浪漫主义之风,她的死亡象征着浪漫主义之风的终结。而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给了福楼拜灵感,他开始运用实证主义的手法,其作品无不带着浪漫和唯美的气息,但是,其主题却多是批判的是平庸鄙俗的现实社会。另外,如果我们按照宿命论的说法,艾玛顶多算一个不认命的女子,她不满足现状,只可惜,智商与情商都不够高超。于是,她不屑于查理般的唯唯诺诺,也不大可能拥有罗道尔夫和勒赫的世故精明,更谈不上莱昂的自由,最不会有郝麦的市侩。那么,这样不认命的人在那个俗不可耐的年代,也只能成为一个牺牲品。

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艾玛是可怜的,艾玛也是无知的。首先,她接受传统的修道院式的教育,盲目的笃行教会思想,毫无自我反省的自觉性。可怜的艾玛在传统教育下,做到了不独立自主思考,甚至没有分辨出什么才是她想要的。她就像一个瞎子一样,错把小说里的爱情当成现实爱情的常态。她的迷茫只是带给她不断的幻影,而她实现这些幻影的方式却是渴望一个男人能真正地拯救她,拖她离开这个苦闷的泥潭,找寻她认为的“自由”。她这种将希望完全寄托在不靠谱的男人身上的做法,完全是无知者且无畏的表现。如果,我们还认为她这一点是天真的话,只能说她的爱情观和世界观是如此的奇葩与另类了。在她的头脑的幻想世界里,罗道尔夫一直爱着她,莱昂从未忘记她,就算是公证人对她的所作所为也没能让她清醒过来,依旧认为,找到“真爱”就是通往拯救生活的圣路,她自始自终追求的是真正的光明,美好和优雅的未来。

那么,让我们回到那个平庸的年代,猜想一下,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拿到“幸福”的面包呢?查理吗,虽然在他将艾玛作为其信仰的实体时,他是幸福的,不过,结局也是最悲惨的。老婆花光了自己所有的财产,甚至与人偷情,还留下一个拖油瓶自杀了,并且从未真正意义上爱过他。可是,从现代社会看,查理是一个四好男人,爱老婆,爱父母,好工作,黄赌毒不沾。除了闷了点,不失为一个好老公的选择。但是,福楼拜却犀利的用笔点出爱情和婚姻,不是你对她好就是一切了,艾玛照样出轨。那么,赢家大概是奸诈狡猾的罗道尔夫与道貌岸然的莱昂。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洞悉了人性的龌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地位,要的是什么。罗道尔夫擅长伪装,是一个写分手信还假惺惺地扔几滴水装作离别的眼泪的“伪君子”。莱昂呢,在刚开始,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羞涩腼腆的小男孩,经过巴黎的洗变,他蜕变成为了一个成长中的罗道尔夫。与艾玛的旧情复燃,一方面是圆了当年的惋惜,满足了今日的肉欲。当其发现形势不对,立马调转马头勾搭上流社会的名媛,彻彻底底成为一个借位上势的“漂亮朋友”。

艾玛和查理作为无知者且无畏的代表的结局必定是悲惨的,而罗道尔夫与莱昂的光鲜亮丽,啃着“幸福”的面包大概是一种鲜明的对比。而我们还轻易的从福楼拜精心刻画的四年里,看到一个“小人当道”的社会。像查理这些勤勤恳恳,没有理想,犹如一个社会的统一化的齿轮,安分守己的活在自己的卡位上的人。不过是福楼拜年代的大部分人的缩影,他们的风烛残年活的苟延残喘,却毫不知情。

最后,我们来到临终前的艾玛身边,看到这位渴望上帝救赎其灵魂时却听到的是瞎子的低俗歌声。不得不说是福楼拜玩了一手高超的讽刺艺术。艾玛的一生就像一个瞎子一样,摸着石头过河,还要连累没有思维活动的“石头”查理,仅仅靠着那点稀薄的幻想过日子。受到别人的愚弄却全然不知,还把别人的三两句的花言巧语当作了金玉良言,真是可怜且可悲。

倘若生命可以重来,我们是该怎选择扮演的角色,又该如何生活。这大概是福楼拜先生在《包法利夫人》里留给各位读者的思考题。

第五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 19 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有:爱玛、包法利医生、乡村贵族罗道尔弗、见习医生赖昂。主人公爱玛,即包法利夫人,幼年寄居在修道院,修道院的生活令她体会到了一些上层社会生活的状态,与她本身的农民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她开始对贵族优雅精致的生活充满向往。如果说她本身多愁善感的性格与强盛的虚荣心是一粒种子,那她在修道院的生活经历,她看的那些小说与画册就是培育种子的肥沃土壤,令她的对日后生活的幻想日复一日地滋长并且脱离实际,然而尽管她具备这样的美貌智慧与野心,但上天却没有赐予她机会,它只将一个平凡的医生带到了她的身边。而她也仅此选择,并将为此选择在日后的生活被梦想与现实巨大差异的折磨逐渐步向死亡。

爱玛 , 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 , 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臣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纵观全书,《包法利夫人》不仅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正如艾珉在译本序里面引用的作者的那句话:“就在此刻,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同时在法兰西二十个村落里受苦,哭泣”。

然而这部作品最动人心弦的不仅是对19世纪法国的再现,更让人折服的是严峻冷静的现实主义的描写。爱玛的美貌、爱情、忧郁、希望和绝望,甚至于她的死,都是在缺乏同情和赞美的描写中,呈现眼前,更不要说别的了。这一切都不够热情和甜蜜,无法满足青年人追求浪漫的情结。即便是心智成熟的人,觉得这部作品好,也不是为它醉心。相反,因为比幼稚的人清醒,于是便冷静了,它原是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的现实。所以,是折服,折服写实的残酷。

由此想到儒勒·德·戈吉耶由小说而发明“包法利主义”这个名词,定义为“人所具的的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其实,这已经囊括了包法利夫人命运的所有性质。多情和善感,追究起来,竟只是“把自己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终因“设想”和真实力量悬殊,跟循既定的逻辑,形成整个事件的因果的骨骼。可事情却又远不是一个定义那么简单,如同现实一样,“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日常过程,这个过程是因果的骨骼上的血脉、肌肉、丰富敏感的神经,也是决定它不是定义而是小说的全部理由。

设想成为另一个样子的能力,是从爱玛十三岁的时候,开始孕育培养的。那一年,她被父亲送去修道院读书。爱玛在修道院里并没有如通常那样感到压抑,相反,她以她的所好攫取了多愁善感的养料。宗教、教义、宗教仪式,还有修女,为她组织了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她在此沉醉不醒。这是她浪漫的天性所致,也多少因为外省修道院的人性的气质。修女们对待爱玛非常友爱,忏悔时,神父缠绵的絮语,讲道中引用情人、婚姻的比喻,同学们偷带进来互相传看的精美画册,还有那个每月来修道院一星期做针线的老姑娘,唱古老的情歌,讲故事,说

新闻,甚至散播小说这种世俗读物。在这里,终因为远离中心而纲纪松懈。于是,修道院便“充满温情”。爱玛的感伤性格在此得到丰厚褊狭的营养,她对生活的想象,即“欢愉,激情,陶醉”的概念,也在此完成。在这些概念化的想象之下,蕴含较深又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就显得太平淡了,平淡到她认为是个错误。她是在与包法利医生结婚之后,尖锐地意识到这个错误。此前,闺阁的生活再是沉闷,到底还说是有出路的,出路就是结婚。居住分散的外省乡间,又不是世家出身,婚姻的机会其实很有限。于是,当包法利这个乡间医生一旦出现,她便将幸福的指望交给了他,而紧接着就感到了失望。包法利这个笨人,实在是有着感人的爱,即便是对他从未爱过的前妻,也含着温情,何况是他深爱的爱玛。“他情不自禁地经常要去抚摸她的梳子、戒指和披巾”;他对她言听计从;为了换个她乐意的环境,不惜放弃他好不容易立足行医的托斯特,迁去永镇;在爱玛死后,还按着她的喜好行事;他终于发现爱玛不忠实的证据,被嫉妒打击得一蹶不振的时候,当他久久望着妻子的情人罗多尔夫,“他仿佛又见着了跟她有关的一样东西”,竟也嫌隙尽释。这样的爱是爱玛没有从书上读过的,因此便是在她想象之外。“而她又没法理解自己不曾身经的事情”,这其实是致命的缺陷,她的世界就是那么狭小,她没有体验的情感于她都是不存在的。由于她对客观的外界缺乏理解,或者说理解的愿望,她才可能一任发展“设想成另一个样子的能力”,走入幻觉的深渊。

如同《包法利夫人》的副题“外省风俗”,包法利医生就是“外省风俗”的最好体现。他比爱玛更早登场,也更晚退场,是为爱玛的剧情演出序幕和尾声。这大约就是佐拉所说的,“和谐的展开秩序”,命运的因素依着自然的规律渐次进入,逐步形成事端,又在事毕会留下影响。小说的开头便是幼年的包法利入学读书。这是一个老实、呆笨、心底淳厚、少见识但尽职守责的孩子,有多少乡村医生是用这样的坯子做成。他们巡游乡间,会的就那么几手,可却包治百病。有治不好的,也不见怪,因为有上帝召唤做后盾呢!而医生的品格就是见证。像爱玛这样一个乡下地主的女儿,与好名声的包法利医生结婚,已是她的福分。再不会有更加出奇制胜的机遇了,除非出现神话,比如灰姑娘的故事。而性格严谨的自然主义向来不制造神话,他们从不企图扭转“普通生活的平常进程”,于是他们便也无法扼止爱玛,这一个沉溺于自我幻觉的女人,一厢情愿地制造神话。当然,他们同样无法扼止生活的进程不断地击破她的臆造的神话。

这就是现实主义的魅力,让沉醉在象牙塔的青年醒悟。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我们一天到晚都被音乐,电影所包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这个能力来看清这个社会,我们沉迷在音乐电影给我们制造出的幻想里面。我们很容易就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我们不清楚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迷失在生活中。不仅仅在电影和音乐中,也迷失在别人对你的期望和要求之中,其实每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都是爱玛,我们都在现实和自己的幻想中挣扎,福楼拜也不例外。

但是福楼拜没有批判爱玛,也没有赞美她,他冷静地给我们再现了一个故事,让我们自己去感受。于我,我并不觉得浪漫主义有什么错,只是这个现实的社会需要浪漫主义的人变得现实一点。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先要确定这是可以实现的,少一点幻想,但是不要把它全部丢掉。

冯攀

下载包法利夫人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包法利夫人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新闻1102徐海龙2011073022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徐海龙11新闻二班2011073022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范文 《包法利夫人》是一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的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是一名小资产阶级的妇女。结婚后痛恨丈夫查理·包法利医生的庸碌......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英语091 祝祎婷 200910010119 Reading Review of Madame Bovary After reading this novel, I feel sympathy for Emma. I would rather call her Emma than Madame Bovary......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读后感。(本站推荐)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这是我在一年前读过的小说,但是情节剧情至今都还是一一在目。当时在阅读之后便觉得福楼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家,他自称,他也确实是艺术家,文字的艺术家。......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 这本书的故事背景是在资产阶级社会下形成,作者之写作手法充斥着浪漫抒情却又写实讽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残害人性,甚至吞噬人的罪恶本质......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她本来生活在修道院,憧憬着修女的生活,然而,在憧憬的同时,她又产生了一些不符合修女生活的想法。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平凡的医生包法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此书通过爱玛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