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起练练20个模拟高考作文题、
一起练练20个模拟高考作文题
——《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教授实例传授高考作文提分秘笈哪些高考作文最难下手?高考作文能不能写题记?怎样写好议论文?„„扬子招考飞信“名师讲座”特邀《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姚卫伟教授“用实例说话”,为考生解析如何应对高考作文中的“普遍难题”,并为考生传授作文高分秘笈,讲座受到考生和家长的热烈追捧。
■讲解篇
高考作文记住“八项注意”
哪些高考作文题目难下笔
高考作文难在何处?姚老师拎出了许多同学普遍反映的问题:一是,拿到题目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二是,好不容易开了头,写着写着好像就找不到话说。拿到题目下不了手主要是几种类型的题目容易把考生难住:首先是文学色彩浓,寓意性强的作文题学生不容易下手。比如“那是一首歌”、“下雨天”、“怀想天空”这样的题目考生开头比较难;其次是概念相对抽象,指向有点飘忽的题目。比如“尝试”、“习惯”、“简单”、“他们”这样的题目,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一个词,但如何写深写长就不简单了;最后是社会思考度深、哲学意味重的题目。比如“鼠首圆明园文物拍卖”、“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对郑板桥书法的评价”等。
弄清了难点在哪里,下一步就是要确定如何下笔写,写什么了。姚老师建议考生可以把握两个方法:一是紧扣题目,找到感点,快速落实下笔角度;化抽象为具象,顺势铺陈主体内容。二是进行文学想象、诗意化表达以及情境再造。究竟如何在本来的作文基础上拿到“发展分”呢?姚老师总结以下几个方法:
1、同样题材,能否赋予题材意义,可能上下就有10分的空间。比如北京题“合作”:学习到了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懂得了尊重和理解,找到了友谊和快乐;
2、别样的眼光、独到的见解得高分。比如题目“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生活中多少现象,迷住我们的眼睛,社会里多少诱惑侵蚀着我们的灵魂,透过现象,直击本质,我们就能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3、结构漂亮,逻辑规整,形式美平添10分。
议论文要会“竖靶子”
讲座中,不少考生都反映议论文难写。对此,姚老师传授了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1、建立起明确的论点;
2、论证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
3、制造矛盾,竖立靶子,再掀波澜;
4、反向立意: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常规立意如果转换为“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怎么说都有理,自圆其说就行。
“中学生写作文有三种通病,大家要特别警惕:一是警惕思维泛化。一篇作文中样样都说,每个都泛泛而谈就没有针对、集中的主题;二是警惕构思平淡。比如一写到“合作”的主题,不少学生都还停留在拔河比赛这样的例子上。再比如写“我想握住你的手”,80%的作文基本都是写的母爱,这样的作文就很“平”;三是警惕作文中情感的消极。不少考生在作文中总是写愁、写哀、写家长老师的不理解。与其消极抱怨,不如写主动适应。”姚老师提醒。
高考作文八点注意事项
现在已经到了高考的冲刺阶段,考生很快就要上战场了,那么在高考中写作文时要注意哪些呢?姚老师总结了八个注意:
1、注意分自然段;最少四至六个;
2、注意标点,不能一逗到底;
3、注意书写工整清楚;
4、注意错别字。尽量不写,少写错别字,一连三个错别字印象分降5分;
5、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前后一致性,不要随意转移话题;
6、注意起承转合过渡词的应用。如:记得那一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等;
7、注意一般不要写题记。多数老师会认为是画蛇添足;
8、注意下笔前要谋划。实在想不出直接题材,不妨选间接题材,如听说的、媒体上看到的。
■实训篇
20道模拟高考作文题,一起来练练吧
这些题,你可以这样开头——
1、上海高考题: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你曾经给了我太多的感动„„
2、山西训练题:那是一首歌
那是一首歌,一首难忘的歌。三年的高中生活很快过去了。三年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算漫长,但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对于我是那么美丽而深刻,它恰似一首优美激进的人生奋进曲,常常在我耳边响起,仿佛时时都在催促我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
3、安徽训练题:带着微笑出发
老师说我曾经是一个忧郁的女孩。记得刚进高一那年,我因为帮助一位生活贫困的残疾同学而被同学误解,从此我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公平,就在我处在情绪低谷的时候,我的音乐老师告诉我:要带着微笑出发„„
4、上海高考题:记住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这一天留给我的是永远的感动。这一天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这一天我至今能准确地记得是2006年9月10日。难忘的9月10日啊,这是我从未谋面的“爱心妈妈”来看我的一天。
5、某重点中学的训练题:惜
我的同桌王小波,学习成绩好得没话说,只是有人说他的性格有点另类。王小波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惜。吃饭惜、穿衣惜、用钱惜、时间惜,但他最珍惜的还是和我这个同桌的情谊。
6、上海试题:他们
他们是谁?一群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他们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陕西„„他们从偏远的乡村来到繁华的都市,他们贫困,他们胆怯,他们害羞。记得那一次手拉手的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进那所民工子弟学校,让我有机会走进了他们中间。我清楚地记得他们中的她——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
■专家介绍
姚卫伟教授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优秀作文选》主编、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考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熟悉多种文体的写作,先后发表散文、艺术评论、电视专题、报告文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800余篇计200多万字。2008年以来,姚卫伟主讲中高考作文辅导和文学创作与鉴赏辅导报告50余场。姚卫伟的讲座通俗易懂,深受高三师生的好评。
这些题,你可以这样议论——
1、江西高考题:拍卖圆明园文物一事,必须写议论文
论点:拍卖行为是对现代文明的践踏(引渡性论点)
中国圆明园兔首鼠首珍贵文物出现在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它能说明什么?中华民族的屈辱记忆,帝国主义的可耻行径,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我们无法猜度蔡铭超高价拍得又拒付款项的真实心理,但我们能否对所谓的西方文明以及它们所标榜的价值观做一点客观的陈述与分析呢?侵略者对掠夺来的中国文物不归还给中国,还拿出来拍卖,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从心底里涌动愤怒的发问,如果说百年前是野蛮的侵略者的强盗行为,那么,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还能容忍这样的强盗逻辑横行于世界吗?蔡铭超的行为也许不符合商业规则,但拍卖者就遵循商业规则了吗?拍卖者不但违反公平、公正的商业规则,更违反了商业道德,简直是对现代文明的公开蔑视与践踏„„
2、某重点中学训练题:说度
度就是分寸与节制(引渡性论点),就是平衡与和谐。度是一种进退有余的艺术。度不仅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生活智慧,度更是中国人生态智慧的凝练表达。(论点)
3、某重点中学训练题:露锋与藏锋(直陈式论点),露锋与藏锋是一个看似对立,实则一致的统一体。
有人赞成露锋,认为这是率真与自信;有人主张藏锋,认为这是低调与谦逊„„
这些题,你可以这样审题——
部分省、市重点中学模拟训练题
1、高手(点题:有句话说,下棋要找高手,弄斧要到班门。跟高手在一起,向高手学习,既是一种自谦,又是一种自信。学习高手,也是为了超越高手。在社会生活中,大到国家,小到我们自身的成长,都要有找高手的意识。)
2、感谢遗憾(点题:人生道路上肯定有不少遗憾的地方,遗憾也意味着某些地方的失败,这些失败很可能引起人们的沮丧,但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遗憾,认识到遗憾带来的经验,可能会给事情带来新的转机。)
3、精气神(点题:中国转型时期特别需要精气神,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最可贵的品质。)
4、借口(点题:借口往往是扼杀人走向成功的隐形杀手。)
5、学着蹲下(点题:老师蹲下和孩子说话,体现着教育的民主;官员蹲下请教百姓,体现着向人学习的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学着蹲下,也是为人处世一种低调、踏实的态度。)
6、标新与立异(点题:标新立异是一个成语,在社会里一些标新立异的行为往往是贬义的,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这个民族恰恰需要标新立异,这里的标新立异指的是创新。)
7、说舍得(点题:舍得本来是佛教用语,但又是一种哲学命题,充满辩证法和人生智慧。比如蜥蜴为什么要自断尾巴,就是先舍后得。很多人为什么费了很多力气做事还不成功,那就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得。)
8、我心中的那片绿色(点题:这是寓意性很强的题目,心中的绿色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记一件事,也可以对往事的回忆,但应该都是美好而难忘的。)
9、底线、防线(点题: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底线,这个底线主要是从道德层面上来说的。比如说良知、起码的善良、公民应遵守的文明行为。要守好人生道德上的底线,也是不简单的,所以要做好防线,这个防线更多的是指日常生活中人身修养的锤炼。)
10、对话姚明(点题:对话具有互动的色彩,对话也有提问的要求。怎么提问,怎么对话,这需要有一些立意和观点,因此问出的问题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能引起人思考的。)
11、洗礼(点题:洗礼本来是一种宗教仪式,这里指的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实际上,洗礼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自我的告诫。)
第二篇:高考模拟作文题
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要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请以“就从现在开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
2、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清晨行走于校园,一声清脆悦耳的鸟鸣划过校园上空。你我凝神谛听那声音,纵目寻找那身影,希望留住那一声鸟鸣。
留住一声鸟鸣,是我想尽情享受这份奢侈的自然之美;留住一声鸟鸣,是你在展现一种心灵的宁静悠然;留住一声鸟鸣,是我们在企盼社会的和谐与世界的安宁„„
“留住一声鸟鸣”一定引发了你丰富的联想。请联系生活实际,以“留住一声鸟鸣”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最近,我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清未来,还把这绝学传授给了我。先生,您也懂这个吗?”
先生说:“每个人都懂啊,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年轻人不解:“还有比看清未来更高深的学问?”
先生说:“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树林,这些都是张目即见,我要教给我弟子的,不是让他们看清未来,而是看清身边鲜活的现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第三篇:回到过去.(高考模拟作文题)doc
回到过去(高考模拟作文题)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会寻回那个叫“勇气”的东西--------题记
现实生活就像厚厚的石膏,将我越裹越紧,我看不到周围的美好,聆听不到悦耳的声音。于这个世界而言,我只是这个社会麻木的群体的一部分,心反复在一次次挫折的淘洗中被掏空了,剩下的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果时光让我回到过去,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拾起昔日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勇气,然后再大步大步地向前走。虽然我知道我的路仍旧不平坦,但是却有勇气鼓励我走下去。昔日的我面对挫折时,坚定自己的梦想,始终如一。而如今的我把自己的目标一个个降低,屈服于所谓的现实。昔日的我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时,至少不会一蹶不振。而如今总是面对打击无动于衷。昔日的我接受着父母的爱并且认为自己有能力付出同等的爱回报他们。而如今总是胆怯地害怕自己许诺不了他们一个完美而又光明的未来。我挣揣过,努力过,可最后发现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也没有了。
我羡慕那个被徐志摩抛弃的女人--张幼仪。她经历了婚姻上的失败,却未为此沉沦,从未放弃面对生活的勇气,从而创造出了事业上的辉煌。
我羡慕那个屡遭失败的男人----亚伯拉罕.林肯,参加总统选举屡战屡败,可他却从未遗失过面对生活的勇气,最终他取得了成功.记得1940年,李嘉诚的父亲因病去世,面对挫折,可他却从未退缩,毅然承担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并且努力摸索,创造了一个亚洲首富的不朽神话.......而我,却没有他们的勇气,或许,我的灵魂已经与我走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过去的我,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我要考厦大,我要到美国留学,我要当IBM的金领,我要成为天空中最闪亮的星....可如今自己却缩在这个世界阴暗的一隅,每天只会扼腕叹息,过去的梦想早已被自己埋葬了,过去的勇气也早已消失殆尽了。
一天,朋友对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什么吗?羡慕你对生活的勇气......我没有说话.那只是我过去拥有的,而并非现在拥有的.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会拨开一切迷雾,拾回一种叫”勇气"的东西.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不会改变自己,永远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第四篇:高考模拟作文题45年轨迹
高考作文题45年轨迹: 反映时代变迁 承载社会功能
2006年06月17日18:59 南都周刊
从来没有一种考题,能像高考作文那样,年复一年引起公众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师费尽脑汁追寻它命题的方向,而社会观察者则寻找其背后的社会含义。有人从中看出了彼时自己的酸甜苦辣,有人看出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也有人说作文就是作文,一道考题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高考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关于高考作文的不同记忆和情感。从1951年的“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穿过10年“文革”的停滞期,直到今天的分省命题,高考作文已走过了45年。
从泛政治化到多元表达
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刘擎1977年参加高考时,作文题目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青海卷)。那是不平凡的一年,拨乱反正,整个时代都处于一种向上、凯旋式的氛围里,似乎人人都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14岁的刘擎要代表失去上大学机会的父辈兄长考大学,他想:不能再等了。那是个青春朝气的年代,那个题目特别契合他,他在考场上一气呵成,语文最后得了86分。
那一年,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也参加了高考。他所在的公社就有4000多名考生涌进考场,而整个广东共有80多万考生,可谓是千军万马赶考场。当时各科均为开卷考试,座位前后的考生都有用旅行袋装书进考场的。他拿到的作文题目是《大治之年气象新》(广东卷),在作文中他写了恢复高考后,怎么去同学家里借书,怎么复习迎考,一个时代的新气象在纸上铺开。
在李公明的印象里,那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年代,人们用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待学生的语文表达,检测他们的能力。这实际上秉承了自1951年以来的高考作文思路。在中国高考的第一个15年(1951-1965)里,作文题目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1958年的《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3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5年的《读书与革命》。
1966-1976年,中国没有高考。“文革”结束以后的30年,上海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总结认为,“高考作文几经变化,从泛政治化到道德说教,到个性表达型,再到多元时代。”
1977年至1980年代初,高考作文泛政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和当时的形势结合得比较紧密。比如《抓纲治国两三事》、《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等等题目,都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1985年的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开始从政治引向社会问题。1995年作文素材——诗歌寓言《鸟的对话》,说明一个道德和思想方法的问题。1996年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也要求考生对不负责任的社会现象进行批驳。
1998年以后,个人化、贴近自我的东西多了,题型也变了。那一年的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其后的年代,《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心灵的选择》等个人化、新鲜的题目先后出现。
诗歌回归高考的背后
有论者认为,很长时间里,高考作文的价值观、道德观被放在突出的位置,立意压倒一切,而语言表达的地位一再下降。诗歌在高考作文中的命运颇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的高考作文里,诗歌一直是个异类。虽然从“文革”后期到1980年代,“整个社会都有着诗歌的味道”,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诗歌却无法避免被放逐的命运。有人为此而叹:高考作文45年,多少年在如诗如画的年龄,却不能直接表达诗情,以至于“青春在高考作文中缺席”。在一个流行标准化的年代里,诗歌何为?
“诗歌终于正式解禁了”的消息,见于媒体对2006年的全国高考大纲的解读,其中关于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的内容经网络传播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而早在2005年,高考大纲中关于作文要求的表述就从“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而近两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更是不再为作文文体设限。
诗歌这种个性化高考作文的命运轨迹,见证了高考作文文体上的变革,伴随着的是1977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迁: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
1977年,全国高考作文以《学雷锋的故事》为题,开命题作文先河。命题作文确立了严格的写作范围,包括体裁、题材,乃至不同体裁所包含的特有写作要求,但易猜题、押题,且在思维方式上对考生的限制很大,有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年的《习惯》及1994年的《尝试》。
1980年,材料作文开始出现,当年的题目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材料可以是一则寓言,一个典故、一句成语、一种说法等,作文的主题须从中提炼、挖掘,要求考生透过字面意义去感知其本质内涵。该题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猜题、押题,但由于框框太多,审题难度过大,日渐流于“新八股文”。
1999年,话题作文开始登堂入室。话题往往是考生写作的一个源头,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而又有约束力的题目。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
学者分析,高考作文在命题方式和文体上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思潮的开放分不开。而诗歌的回归,似乎让人们看到语言表达在高考作文中地位回复的希望。
离文字之美、思想之根有多远
自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全国统一命制以外,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重庆等11个省市(区)单独命制,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如杂花生树。当高考作文的内容从泛政治化过渡到多元表达,当作文命题上的多元化也已形成时,高考作文离文字之美、思想之根有多远,回到作文本来的面目还有多远呢?
教育学家对该阶段的解读是,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2005年,重庆的《自嘲》,天津的《留给明天》,江西的《脸》等,各自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自省和体味。在当今中国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在寻找机遇的同时,也在寻找价值定位。高考作文的命题,其实暗合了这种寻找。另一方面,高考作文也正在和当下的主流文化生活日益接近,更接近年轻人今天的生活氛围。比如上海的材料作文请考生谈谈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校园民谣、卡通音像制品等对自己的成长所形成的影响。这些题材在命题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思考。
在黄玉峰的印象里,在作文命题多元化的同时,也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争奇斗艳,各个省市(区)要显示自己题目出得深奥,怪、难、偏现象频出,而不是站在学生需要的角度去考虑怎么出题,怎么写。这种现象在2006年更为明显。
比如:2006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愿景”,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黄玉峰说,“愿景”是台湾经常用的词,在大陆还很生疏,他问了很多上海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浙江省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题目,题干特别长,要完全读懂,理解题目,都要花几番踌躇,这就难为了广大学生。
黄玉峰认为,命题的形式多元化了,并不等于适合了学生实际,更不等于能鼓励考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作文题的设置,必须从逼着学生不得不“迎合”的怪圈中解放出来。
对于高考作文是否应该回到文字之美、思想之根,黄玉峰认为很有道理,作文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充当指挥棒,引导学生提高语言和思辨能力。而多年来泛政治化,道德说教之类的影响,造成了高考作文的偏差。解决办法,就要使作文题目出得好。作文题目的好坏,有几个条件,一个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其激情;二是使得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不要难为学生;三是有区分度,容易区分高水平作文与平庸作文;四是导向要好,促使学生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有利于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丁丽洁更喜欢那种看似空泛的但是目的很明晰的题目,她认为,那种有明显导向特别是道德导向的题目,太容易迎合了,只能使投机取巧者获利。丁丽洁对1954年的高考作文《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怀有好感。她说,这个题目没有任何的导向性,但是要你说什么话题很明确,也能看出孩子们对待这件事情所灌注的理想、憧憬,对自我的认识处理随之而来的矛盾等等。
风雨45年,浮沉跌宕,高考作文一再被附加了不同的时代内涵,有着不能承受之重,高考作文应该主动承载种种社会功能,还是该早日回到文字之美、思想之根上去?
还记得你的考题吗?
1951-1965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 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1991
1977:分省命题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大治之年气象新(广东)、“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上海,二选一)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画蛋》读后感
1981:《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
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 漫画《挖井》
1984: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
1987: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材料为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故事)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材料作文(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2006
1992:材料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记叙文 父亲、女儿、儿子关于梧桐树老皮剥落的对话
1994:尝试
1995:材料作文(素材为诗歌《鸟的评说》)
1996:我更喜欢漫画《 》。(素材为《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1997:材料作文(素材为社会调查分析,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围绕“心理承受力”展开)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材料作文(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全国卷1),包容(北京卷),忙(上海卷),语言与沟通(广东卷)„„
2005: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1),说安(北京卷),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上海卷),纪念(广东卷)„„
2006: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全国卷1),北京的符号(北京卷),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卷)„„ 重写当年高考作文
1977年作文题目
(广东卷)
以“大治之年气象新”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作者自评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要仿照当年的思想、文体和修辞方式重做那道作文题,肯定是不会及格的——那种刻板的主流话语文体示范、思想高度一元化的时代氛围和革命青年的纯真之眼都不复存在了,仿作必定是伪劣的赝品。
大治之年气象新
粉碎“四人帮”,大地喜开颜。
我国人民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地走在新长征的道路上。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新的一年掀开了新的战斗篇章,党中央发出了从大乱走向大治的庄严号令,祖国大地涌动着大治之年的万千气象,新的事物、新的气象层出不穷。
在这里,我想以粉碎“四人帮”一年多来亲身经历的变化、思想的认识来谈谈大治之年的新气象。
我是从广州来到从化插队务农的知识青年,两年多来,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取得了一些成绩,被评为公社的“双抢”战斗模范。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大队最突出的新气象是在新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人人关心学知识、学文化。年过半百的副队长潘叔专程去公社买了科学种田的书籍,结合从化山区的特点进行育秧新方法的试验。看着潘叔乐呵呵的劲头,我从心里面感到高兴。
另外,我还感到了农村生活中有一种新的变化也悄悄降临。过去,我们为了改善贫困的生活,有时会从山上砍一些小树枝,运去附近的砖瓦厂卖。但是,这种行为常常会被作为资本主义思想的表现而被批斗。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知青骑着自行车运树出山,在半路被民兵拦截,回来还要写检讨。而最近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什么大队干部公开说可以卖树枝了,但是很明显是网开了一面,连潘叔自己也偶尔与我们一起去了。我想,生活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束缚了手脚,不敢去改变贫困的生活。在大治之年,人民生活的新变化已经到来了。
与我们的命运更有密切联系的新气象是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我记得那天我们几个知青正在地里锄土,突然听到拉到田头的小喇叭广播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要建设祖国就必须培养有知识的人才,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但又是经历了多么艰难的历程才换来的新气象啊!于是,我们立即给家里写信,要家长为我们翻出中学课本,准备认真复习。
到了回广州休假的时候,我更深地感受到了祖国在走向大治之年中的新气象。为了复习功课,我参加了原来就读的广州市第37中学的复习班。在课室里,我看到了老教师精神焕发的面容,看到了年轻教师成熟的风采,看到当年的同学热心向学的动人景象。更令我感动的是,语文老师和物理老师都热心地帮我们找课本、找复习资料,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氛围中,这与从前批判“白专道路”、批判孔老二鼓吹唯有读书高的那种年代是多么的不同啊!
从农业生产到教育改革,从生活到祖国建设的事业,我们可以豪迈地说:大治之年气象新,人民生活永向前。
考生资料
李公明 1957年10月生于广州,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务农。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华南师范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
1992年高考作文
(全国卷)
选择所提供材料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
材料摘编
我独自站在候车亭下避雨。一个小青年把大玻璃罐踢裂成了好几瓣,低着头走了。一辆自行车急驶而来,碎玻璃扎坏了车胎,骑车的姑娘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
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在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高跟鞋”的那句话仿佛刺了我一下。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场公德救赎事件的陷阱
文 安替
如果不是编辑帮我翻出199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打死我也想不起来当年我写了什么东西了。今天回过头一看,才发现这篇看似无聊的高考作文,也隐藏着陷阱。
作文题目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公德心的雨中街头故事,说一个小子把大玻璃罐当足球踢,弄碎了,粘在了行人的身上,甚至弄破了自行车车胎。作者一开始和别人一样无动于衷,但最后终于醒悟,回家拿清扫工具,但再来到现场,已经被人清扫干净了。作者猜测可能是在场的谁做了好事情。试卷要求考生续一篇谁清扫的记叙文,再发表一篇议论。
现在看来,最重要的陷阱在此:“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在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但是,‘高跟鞋’的那句话却仿佛刺了我一下。”
于是,作者公德心被召唤回来。问题是,为什么诉诸“中国人”的民族主义高度,人才会行善?行善难道不是个人良心救赎吗?其实这种全称的批评,反而会为个体脱罪,因为每个人都有错,那每个人都无所谓错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民族主义对善行的号召,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问题:由此,民族主义成为了个人善行的功利评判标准,爱国也成了善的指标。然而,尽管中国种种运动不断,公德水准却不断降低,恰恰和道德空间被侵染有关。
谁都知道,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一会儿市政清洁就会搞定这一切,并不需要什么道德号召。动辄道德批评,无助于制度的改进。在一个市政服务配套周全的城市,加上严格的法规,就能有效减少反公德的现象,培养了公民相应的良好习惯。
中学作文的训练还是蛮有效的,翻翻现在各报评论版或者论坛上只进行道德批判、不会制度批评的杂文体,再看看全球化争议中的各种极端民族主义辩护,就知道虽然当年大家都讨厌中学作文,但出题者通过陷阱强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都很好地掌握了;这陷阱设置得很巧妙,以至于很少人能最终逃脱。
考生资料
安替 1992年参加高考,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现为媒体从业人员。
语文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访谈
记者 陈建利
从政治逐步向人性回归
《南都周刊》:一下子看完45年的高考作文题,感觉怎么样?
尤小立:这些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文为时而做”的特点。五六十年代的作文题,一般都比较政治化,但也折射出社会变迁后人们的思想取向。像1952年的《记一件新人新事》、1954年的《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的《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反映出的是进入“新社会”后,如何做一个崭新的人的迫切愿望,充溢着革命的理想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的《我的母亲》,这个颇有人情味的题目,可以说是五十年代作文题中最另类的。但自此以后,一直到1965年,作文题的革命倾向已经不能遏制,作文完全与政治,甚至是国际政治挂上了钩,这是最为异化了的一段。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从现在流传下来的《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一题目来看,政治的惯性依然在持续。实际对刚刚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年轻人而言,这个题目可能正合他们的口味。如果出一个非政治化的题目,他们可能反而无从下手了。
《南都周刊》:1980年以后的作文题,似乎政治化的题目少了很多,更多地开始谈人生、谈生活的哲理了。
尤小立:这应该是一种回归吧。意识形态的因素被淡化,实际上是社会转型的一个表现,我们过去比较信奉“人是政治的动物”,但却忽视了“现实政治”对人性的扭曲和侵害。向“人”回归,是社会成熟的体现。这一点很好地反映在作文题目的变化上。
《南都周刊》:高考作文题目与时代主题挂钩,是不是有点和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一脉相承啊?
尤小立:将社会的大问题作为作文题目,确实有点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味道。但现在的高考毕竟与科举选官不同,因为大学毕业生不再是走“出仕”一条路了,他们有许多选择的路径,他们也会成为多层次的人才。让人人都关心国家大事,道理上似乎讲得通,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意思。我们在大学教书的人都有个体会,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他可以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从国内到国际,海阔天空地写,但就是不会写身边的事情。这样的文章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空洞”。
这种命题方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不会写东西。无论是文章,还是应用文,他们不会表达自己,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键是这也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模糊,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真正的问题,只会在似是而非的假问题上费力地“思索”。
高考作文依然负载太多
《南都周刊》:现在的高考作文,你觉得达到目的了吗?
尤小立:现在的作文题给人的印象是形式不断翻新,实质内容却一成不变。作文一旦成了考试的一部分,就不可避免地程式化。以“应试”的心态写作文,是不可能出彩的。虽然近来每年都有高考的范文出现,但依我之见,这些作文都太“作”,不能算是真正的好文章。
《南都周刊》:这种作文方式,在高考指挥棒的带动下,很有可能转化成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从而脱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
尤小立:一点不假。现在的学生写作文是有公式的,老师教给他们的不是如何观察,如何欣赏,而是教他们如何用几个作文公式去套。这些作文公式就像万能钥匙,随你什么题,往上一套,然后发挥几句就行了。这样哪是真正在“写”作文啊?而是“套”作文,省事嘛!
但是,这么一“省事”,学生肯定不会写文章。因为高考题你可以猜,这种东西现在都职业化了,就应试的水平上说,许多中学老师都是专家级的。反正就这么几种题型,不是这种就是那种,今年这种,明年就是那种,“规律”掌握住了,告诉学生就行了。然而,到工作时,就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你到哪儿去找老师呢?还是那句话,抱着走的孩子走不远。
《南都周刊》:但在目前高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高考毕竟还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做法,所以高考指挥棒还是要转的。怎么办?
尤小立:我同意高考是一种无奈之举的说法,我也认为在没有更好替代方式的情况下,高考仍应继续。但高考中的问题不能因它的无奈被忽视。如何体现公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考这个指挥棒怎样指挥着老师与学生向教育的本质上、向人的培养上回归,也是应该考虑的。
拿作文题来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架子放下来,关注一下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人呢?另外,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在改作文试题时,少一点成见,多一点宽容之心呢?
其实,写作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手段。现在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主要还是负载太多。一篇文章只要自然、通顺、清楚就行了,硬要加上文采,要抒情,要“上纲上线”,要有远大理想,这就过分了。另一个过分之处,是将人生、教化都当成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不仅对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将这么多东西加到语文上,语文还有多少趣味可言?
对比一下解放前的作文题,我们的中学生确实太成熟了。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你想想,一个人没有童年、少年和青年,直接从婴儿蹦到成人,多可怕。你的人生至少是不完整的吧。就像现在城市种大树一样,整个就是急功近利的结果。
第五篇:2018高考模拟卷作文题精选
2018高考模拟卷作文题精选精析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牧场主养了许多羊,他的猎户邻居养的凶猛的猎犬常常跳过栅栏袭击牧场里的小羊羔。牧场主几次让猎户把狗关好,但猎户都不以为然,猎狗咬伤了好几只羊羔。忍无可忍的牧场主找到镇上的法官评理。法官说:“我可以处罚那个猎户,也可以发布法令让他把狗锁起来,但这么一来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敌人。我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主意。”
牧场主到家后,按法官说的,挑选了三只最可爱的小羊羔送给猎户的三个儿子,孩子们如获至宝,因为怕猎狗伤害到儿子的羊羔,猎户做了个大铁笼,把狗关了进去。从此两家相安无事,还成了好邻居。
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这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红玛瑙雕件。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那朵荷花,枝干不是雕的,天然的一道黑筋。雕刻师合理利用,巧雕俏色,荷花蕊的颜色,也是自然的白,利用之合理,不得不佩服。
而这件雕件的经历其实颇为坎坷,曾几经辗转以极低的价格,转手到一位雕刻家手中。雕刻家拿到料子,连续看了三天,最终,想出一个创意设计——那条无法回避的黑筋,浑然天成一根亭亭玉立的枝干。
最后,作品以高价卖出……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五十九》中写道:“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而台湾著名歌手Tank在一首歌中也唱到:“没有力量心情很慌,连问题都无法阻挡。我在想找方向希望的曙光,而你是我的翅膀,带我飞翔抚我伤;你是我的力量,赐我勇敢与刚强,我还在想哪个方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好纸逼迫自已写好字。他开始在宣纸上练字,写字的水平果然提高很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作家李辉在“东方历史讲堂”重温八十年代时透露,1983年,著名画家黄永玉写信给曹禺:“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曹禺非但不生气,还郑重地把信夹入大相册,在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来访时念给他听。当时的青年作家张辛欣在《收获》上发文批判曹禺,惹了麻烦,毕业分配没着落,巴金介绍她到北京人艺当导演,曹禺也没拒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而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着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选择性忽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以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倡导孝悌,崇尚礼乐,却更注重人们在孝悌、礼乐实践过程中的内在情感。其实,不仅是孝悌、礼乐,生活中很多事都需要考虑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你对此有何见解?请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汪国真的诗歌《山高路远》里有两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②《古兰经》里有个经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说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民谚)我之所以选择了错过,正是为了更多的不可错过。(某博客)
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某作家)请以“错过与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各个电视台不断推出“梦想”节目,“梦想搭档”“中国梦想秀”“梦想成真”“中国好声音”“我是大明星”等等,不少的平凡人通过这些节目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连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都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事实上,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 有人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有人认为这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下来,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异。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每一个行走中的人都一定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寻找故事的人也一定是在路上行走的人,或者追随故事而去一个地方,或者去一个地方后渴望遇见一段故事。而实际上,每一次行走都是心灵的放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物理学家何作庥坚持认为:“人不必敬畏自然”;生化学家方舟子坚持认为:自然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近日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有关负责人则表示:西部缺乏开发条件的地区,“不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之一;沙特前国王费萨尔曾说:“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内,我们的坐骑由骆驼换成凯迪拉克,我担心下一代人又不得不卖掉凯边拉克重新骑上骆驼。”
根据以上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自命一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或剧本。⑵不少于800字。
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我为什么要读书
甘肃某地父子二人正在饮茶,儿问:“为什么要我读书?” 父亲顿了顿,答道:“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读了书,喝这茶时就会说:‘此茶汤色澄红透亮,气味幽香如兰,口感饱满纯正,圆润如诗,回味甘醇,齿颊留芳,韵味十足,顿觉如梦似幻,仿佛天上人间,真乃茶中极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生活实际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英格兰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巨石阵,大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巨石阵的主体由几十块巨大的石柱组成,这些石柱排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巨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90米的环形土沟与土岗,内侧紧挨着的是56个圆形坑,巨石阵最不可思议的是石阵中心的巨石,这些巨石最高的有8米,平均重量近30吨,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不少重达7吨的巨石是横架在两根树着的石柱上的。在生产技术极其落后的当时,人们是怎样把巨石运到石柱顶端的呢?据考古发现,当时人们可能是在石柱一侧垒土,形成一个斜坡,然后再把巨石慢慢推上去,这种方法叫“垒土法”。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体会?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姓名。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材料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材料三: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长远的凑合。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围绕材料,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英国诗人瓦特•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
从商人的角度: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最终遭到灭顶之灾,这里谈的是信用与承诺,这仅仅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商人落水,渔夫拯救,本出于善心而行之善举,而商人的悬赏则给渔夫单纯美好的举动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牟利的手段,偏离初始的轨道而愈来愈现实与功利。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孩子学习本是出于兴趣,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的物质奖励,则让孩子偏离学习的初衷,而走向为奖励而学习的轨道。
从渔夫的角度:商人第一次落水,不假思索就去救助,善心善行可嘉可赞,而商人第二次落水,渔夫由于之前商人的承诺没有兑现而不再相信商人,没有施以援手,虽情理上可以理解,但从生命的高度去看,却值得商榷。见死不救固然不触犯法律,但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却是责无旁贷的。
从“有人”的角度:“有人”即是我们常说的旁观者,愚昧、冷漠、从众,没有自己的主见,听渔夫说这是一个不兑现承诺的人,所以可能心里也觉得商人罪有应得,而没有提出质疑与不同看法,眼看着商人在水中挣扎而无动于衷。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王元化生前谈到文坛时说:“一个人太热闹,这个人就完了。”
周国平曾说:“生命平静地逝去,没有声响,没有浪花,甚至连波纹都看不见,无声无息。我多么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它吸收了任何感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
可从热闹与平静两个方面立意:
从热闹的角度,可从反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为争名而躁动的心,为获利而起的纷争,以及一些不理性的叫嚣与谩骂,还有一些彼此的恭维与谄媚。可以批判热闹的喧嚣与浮躁,批判现代社会的功利与短视,批判一些人坐不了冷板凳,心浮气躁,热热闹闹;可从正面立意,把热闹理解为生机与活力,热闹的背后是人间烟火,是百家争鸣,是开放与活力。
从平静的角度,平静是面对在世人争名夺利时内心的淡泊;在浮躁甚嚣尘上、不理性叫嚣和谩骂肆虐时的冷静、沉淀和为世界保留一些本真的坚守。平静是倾听内心的声音,是从容淡定,静看庭前花开花谢,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平静的背后是理性,是淡然,是豁达,是坚守。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杜维明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做了也不见得有效果,不见得被人称道。但是你做和不做,就是不一样。”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名言具体指向某一主题,比如宽容、智慧、创新等,而是指向对象比较模糊,需要考生思考后确定立意指向。这一点和2016年江苏卷“有话无话长短”,2011年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类似。名言类的材料作文属于阐释性的作文,需要考生首先确定是什么,然后思考为什么。这段文字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从审题上看,首先要明确: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联系诸葛亮《诫子书》里的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再联系现实即可知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另外,人皆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如何去做那些本来是善事而众人不为的事情,则可体现道德觉悟的高下。比如林觉民以天下人为念,“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则属于这种情况。其实,为与不为,这里有一个尺度,是善恶、是非,是个人与家国,是现在与未来,是目光短浅和高瞻远瞩。为的背后是责任,是担当,是义不容辞,是舍生取义,是大胸怀,是大境界,当然也有争名逐利、龌龊肮脏;不为的背后是坚守,是节烈,是崇高的品格,是视死如归的勇气,是看淡金钱名利的豁达与从容,当然也有胆怯、自私与冷漠。这些需要根据具体的事件与情境来确定,考生要灵活应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母亲节这一天,一早打开朋友圈、微博、QQ空间,到处都是祝福母亲节日快乐的,夹杂着晒自己和母亲的照片,转发各种母爱伟大的故事等,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赶紧表达一下对母亲的感情,都不好意思给别人点赞。面对网友们向母亲们疯狂的“示爱”方式,一半以上的母亲表示并不知情。因此有网友调侃:“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你妈知道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么?”。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平时不习惯和父母交流情感,或者不好意思表达感激,用这样的方式说出心里话,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还有网友认为,比起隔空抒情,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给妈妈买点实在的礼物,才是表达祝福的更好方式。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写一篇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写作指导:
作文涉及到网络与情感、虚拟与真实、道德绑架与情感绑架等多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对道德品质的呼唤,是当今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材料中所反映的一些人在母亲节刷屏来晒孝顺的现象,确实值得反思。孝,是衡量一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也是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从正面立意:感恩母亲,让爱刷屏又何妨。母爱虽然是私事,却并非不能公开表达。固然有作秀成分,但不能否认真诚。甚至“往大了说,这还可以逐渐改变国民性格,打开人们的心扉,让人变得更加直率乐观,而不总是那么含蓄阴柔”。“只要自己开心,让母亲高兴,刷刷屏又何妨?”对许多网友来说,更实际的问题是:与父母身处两地,并不能岁时陪伴在父母身边,在母亲节这天发一条朋友圈祝福母亲,更多是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无奈。而朋友圈祝福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个节日,引起重视。
从反面立意:比起隔空祝福,付诸陪伴的行动才更实在。能回家给妈妈做顿饭、陪妈妈聊聊天,才是她最想要的节日祝福。对于一些年纪稍长、并不使用微信的父母来说,发在朋友圈的祝福和感激等于不存在。朋友圈、微信、QQ空间“晒妈”引起不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万年不变的“情感绑架”:转发。各种段子、文章包含的“情感绑架”色彩,好像不转不晒就是不对。感恩不止母亲节 老龄化社会亟需加强亲情教育。在庆祝母亲节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有很多人发出疑问:尽孝,只有母亲节才热闹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这一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结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明确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作文涉及到事物的外在与内在、物质与精神、行为与情感、现象与本质等方面,现实性强,针对性明显。物质犹在,而精神缺失,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发展,各种仿古街道雨后春笋般冒出,然而只剩下虚化的外表和历史的外装,人们嗅不到任何历史文化的味道,只有弄弄的商业气息。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我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不要被表面的眼花缭乱迷惑了双眼,不要被外在的纷杂世相蒙蔽了心灵,不要仅仅关注形式层面的东西而忽视了事物的内涵。另外题目中的省略号意在考生运用类比思维,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比如看得见的老屋,看不见的记忆;看得见的奖杯,看不见的努力,看得见的产品,看不见的匠人精神……所以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正是因为很多东西看不见,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知。②看得见的东西受到重视,而看不见的东西被忽略,在这个功利浮躁的时代我们要守住一些精神和灵魂方面的东西,不要让它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所冲垮。③有些东西虽然看不见,但它一直在那儿,需要我们去坚持、去守护,比如良知,比如责任,比如梦想。④透过现象看本质,唯有一颗清明、纯粹的心灵才能看到真实、本质的东西。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中外历史上或经典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知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展示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独特、个性。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以“像 一样活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非常简单,考生只需要选择一个人物填入横线,让题目完整即可。但是这个人物并不是随便填的,首先他必须是中外历史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不能随便选择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其次,人物必须是对自己有深刻影响,有代表性的知名人物,而且对于这个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要赞同并向往;再次,考生对所选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生活经历要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第四,活着不等于生活,活着更广泛地指向人生的价值与意义,考生的视野要开阔,不能狭隘化了。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好的作文题目,考生写作的空间和角度很大,可以选择陶渊明,追求一种淡然闲适的生活;可以选择贝多芬,面对苦难坚强地抗争;可以选择顾准,在众声湮灭的年代,保持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人格;可以选择林觉民,在国危民穷的时候,毅然肩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可以选择马云,在商海洪流在中,用敏锐的眼光和头脑寻找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