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师随笔征文
时刻保持一颗灵动的心
推开窗棂,面对层层的白雾,你看到什么?走进山里,面对叮咚的山泉,你听到什么?如果你缺少一颗灵动的心,那么,你看到的仅仅是迷雾,听到的仅仅是水声。如果你有一颗灵动的心,你就会看到远方有一缕篝火,看到东方有一抹红霞,就会听到生命的颤音,听到时代的足音;如果你有一颗灵动的心,你就会觉得肩负的责任而不敢懈怠,就会对历史、现实与未来有一种旷达广远的思考;如果你有一颗灵动的心,你就会对生命万物多一份息息相通的情感关注,就会对生命多一份理解与呵护。作为语文教师,请时刻保持一颗灵动的心。
一个内心灵动的语文教师,会把个体的小我,放在人类的这个恢宏的链条上反观,于是,他会发现一份让人惊心动魄的责任,明白自己对于人类社会的进程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环。他清楚自己的价值,从而夜以继日的赶路而不敢懈怠,他会视美好的理想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会努力学习,不断补充自己的这条知识河流的结构,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在不断地更新与挖掘中,让源源不断的智慧像小溪一样不断的滋养自己知识河流的主干道,然后,去滋润教师和学生的心田,再造一个个神圣的生命。
一个内心灵动的语文教师,他会自觉地穿梭于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站在时间的至高点上俯视眼前,他会如一个资深的导游,引领着学生自由的穿梭昨天、今天和明天,于是,生命在他的引领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空洞迈向丰盈,从平庸步入高贵,从懈怠走向严谨,因为他们从语文教师那里懂了生命的尊贵与易逝。他们开始亲近明天,开始在心里有了执着的盼望与践行远大理想的勇气和信念。
一个内心灵动的语文教师,他心里一定装着有血有肉的生命实体,他会以一颗热爱之心去欣赏,以一颗包容之心去原谅,因为他知道每一个生命都会有一段不平坦的旅程,成与败、是与非总是结伴同行,在他们的较量中有一种欣慰叫做享受成长;他会不由自主地去关心教师学生的冷暖与疾苦,他会有一种敏锐的洞察力,走进教师学生的心灵深处去,以阳光沐浴教师学生,以生命激情点燃教师学生,以创造激发教师学生,以个性感染教师学生。这时,学生会与老师一样,自觉地以和蔼热情的态度,亲切诚恳的语气,激昂振奋的精神,喜悦快乐的情绪来对待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以审美的心态,平和地品味成败与得失,在愉悦的感受中提升自己,净化自己,体验愉悦,一个个绿色的生命就会如鲜花一样绽放。
一个内心灵动的语文教师,他对宇宙万物会有一份与生俱来的亲近,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春风夏雨,草长莺飞,阴晴圆缺,人类的悲欢离合,时时都会牵动着他的情怀,他用诗人的气质去感染教师学生,用儒雅的心灵去擦亮教师学生的眼眸,在与他一起的日子里,学会了如何去感知幸福,体验高贵,这是一种远离尘嚣的幸福,犹如那丽日蓝天,那山花芳草。学生也会像老师一样,具有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意志、进取的锐气,他们会在自我完善的路上,在与自然,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中,享受到人生价值充盈实现的快乐。
一个内心灵动的语文教师,必然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敏感易动的心,一份对宇宙生命的热爱,一份对世界的感恩情怀,一份心灵对知识的饥渴,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一份淡泊宁静的心态,一种经常急于诉说的冲动……于是,一种魅力的人格因子悄悄地潜入内心,从而外化成一个独立个性的生命,辐射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也与老师一样,生命不熄,超越不止,在不懈的人生追求中,体验和收获着自由生长的幸福。
语文教师,请时刻保持一颗灵动的心。透过现象是事物的本质,穿透迷雾是一抹红霞。
第二篇:教师读书随笔征文
2013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玫瑰与教育》读书随笔
蓬莱市村里集中学:吴艳梅
记初读这本书,名字很吸引我。“玫瑰” 象征爱情,怎么会和严肃的“教育”,联系到一起的呢?好奇的拿起它,却怎么也不能放下,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心灵鸡汤不过如此吧!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2002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这本书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文如其人,淳朴自然,使我爱上了它。因此每天捧着书本贪婪的阅读着,在书中,我看到了窦老师最真实的一面。
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 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 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老师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 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窦老师在字里行间,一直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她强调,文科教师,阅读经典 文本很重要。而理科、管理的教师也应该阅读人文、哲学书籍。阅读对于每个人都重要,而对于我们教师就是更加重要了。1
她曾经也与我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女教师,但她不想平庸,想要闪光,所以她开始多次的尝试,即使失败也常常光顾她,但她仍然以高涨热烈的轻 快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因为她知道自己要得是什么,成功会属于她的,她充足的自信,她顽强的毅力使她终于成功了。
《玫瑰与教育》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中感受到高雅的“清淡与 忧患”,并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 风景,真的让人心潮澎湃。书中的四辑分别是: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 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与 《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 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 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 上,写了作者博览群书的读后感。
窦桂梅老师在《玫瑰与教育》这本专著的封页上写下的语言:“我们萧萧的 树叶都有声响回答那风和雨,你是谁呢?那样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窦老 师认为自己只是一朵平常的小花,但即便如此,小花也努力地盛开着,往上生长 着。
在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窦老师那质朴而真实的语言,透露出的是她对教育 教学的热爱,她的机智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她有广
博的见识,有深度的思想,并且以己及人,从个人对教育的理解推到整个教育的广大的范围中去。她敢想敢 说,敢于批判一切她认为不正确的做法,锋芒毕露,又文学性十足。她那玫瑰的 花瓣柔软,芬芳,但是又带着尖利的刺。读着这本书,感觉就如同与一位相识多 年的老朋友在谈心、在诉说,亲切、自然。
在《心中盛满阳光》一文中,她提到了“境由心生”。确实,面对每日繁杂 的事务,面对孩子不经意间制造的麻烦,面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我们 能做什么呢?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换个角度想问题。那如何才能做到 这一点呢?窦老师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改变态度、享受过程、活在 当下、学会感恩。我们身处教育这一行业,虽有不少不足、不公平之处,也应该 泰然处之,并且要有乐观的心态从中寻找阳光、快乐的地方。对于改变不了的事 情,我们就应该改变我们的态度,然后去享受生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活 在当下,即对自己的现状满意,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要学会 感恩,要学会理想与现实的加减法,使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
窦老师自序中有这些话“当我开始真正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 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却很“蹩脚”。往往不自觉 地把别人的一些话,当成自己文章中的内容。后来读到鲁迅称自己的文字是“硬 写”出来的,心里这才颇感安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
在之前我往往会因为写不出东西来暗自苦恼,困惑,甚至于失望,而现在,我明了,即使是窦老师这样的玫瑰般的人也会尽自己努力之后去写文,我不由的 想到在自己是否该做更多呢?
《玫瑰与教育》 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 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 感世界的过程。
教师,我们都应该以窦老师为榜样,做一个玫瑰般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多一份用心,少一点牢骚,多一份爱心,少一点抱怨。只要用心投入,教学工作会处理的有滋有味。
第三篇: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在没拜读的《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一书前,我自翊自己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坦白地说,从教多年来,我一直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视如己出,所在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生成绩始终居镇名列前茅„„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一书后,我顿觉汗颜,一种无知、羞愧顿时涌上心头。别说是优秀教师,充其量就是一位害人的教书匠。当我看到《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一节时,我的大脑好像在急速地运转着,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曾几何时,我明其名曰要追求新课标倡导的“高效课堂”。每节课,我精心设计教案,炮火轰击似的,一连串提出诸多问题,限时要求学生回答。当学生思维出现暂时“断电”时,一味的埋怨学生脑子不开窍,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本宣科下去。对照自己的做法,我们再来聆听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
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一直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地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不少教师至今仍做这种愚蠢的事情。君不见一些教师,每每上公开课,教学容量大,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每一段时间做什么,每一个环节做什么都,都几乎做了充分、准确的利用,课堂时间把握得十分准确,几乎铃声一起结束授课内容。当时,我特别钦佩这些教师,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如此之强。这些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课堂上,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让学生的大脑像机器一样高速运转。试想,学生的思维能得到有效发
展吗?长此以往,学生大脑疲劳,对学习会产生一种厌恶感,学习成绩又能得到多少提高?即使是一些名师,也避免不了这种愚蠢。曾多次看一位小学语文名师的教学视频,其课堂教学容量之大,让我咋舌;问题接二连三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思维如何吃得消?
孩子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师即使是为了追求高效课堂,也应当懂得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一定的弹性。学生容易掌握的地方,适当加快节奏;教学中的难点放慢速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使学生轻松愉悦地畅游在思考的王国里。享受思考的乐趣,并从中收获一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伟大的美俘虏了我,但更伟大的美甚至将我从它本身解脱” 纪伯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更伟大的美不是召唤、吸引与控制,而是使对方得到自由的解脱。老师们,课堂上,你的学生享受过这种自由吗?课堂不是军营,学生不是玩偶,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片刻的喘息吧!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师随笔范文
语文教师随笔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榜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老老师要树立起好的榜样。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2、正视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自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3、心中有爱
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
4、树立学生的自信
对学生来说,家长、老师无疑是权威人物,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或评价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会触及孩子的心灵,都会对孩子自信心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信是人追求成功的一种意念,是坚持走向成功的一种意志,是一种巨大的潜能,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切记:孩子的自信是学好的关键。
5、面向全体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校里也不应该有一模一样的课堂,不同的班级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才能获得理想的课堂管理效果。
6、注重课外
东坡先生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确实,老师们只有重视课外工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对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学问,处处留心,兼收并蓄,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课堂管理工作。
教师们要重视“课外”功夫的积累,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同时也要意识到课堂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1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最后要感谢郑慧老师和祝红艳老师的点评,这对于我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也感谢学校给我锻炼的平台。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2
《语文园地二》作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设立了以下环节:
“查字典”: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四大步骤。
A.确定要查部首。
B.查一查下面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C.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数一数下面字除去部首外还有几画,和要查字典的页码。
D.按照页码找到这个字。“日积月累”:积累并背诵。“我爱阅读”:《十二月花名歌》。
一、学习效果
我针对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把直观形象的画面、实物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注意不同学生的原有水平,锻炼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时,我知道大多是孩子不是“零起点”,他们对于部首查字法基本已经掌握,所以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告奋勇做小老师,到前面利用实物投影给全体孩子讲解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会演示,却不能准确表达,而那些不会的孩子也听不明白。这时我让孩子们拿出语文书,试着按照书上给出的方法结组练习,互帮互助。我巡查之中个别指导,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成功之处
1、我采用学生最喜爱的卡通画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无负担地、很乐意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中,且表现得兴致盎然。在具体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体步骤时,我插入了微视频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而且将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多种方式、设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查字典。不限于一个个字按顺序,可以让他们先查喜欢的字,而动作快的同学就可以全查出来,这样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
3、在自主学习环节,让查完的学生帮助还没有完成的同学,这样调动了好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帮助差的学生,保证他们也按时按量达到了学习目标。
三、不足之处
1、查字典练习时,有一部分同学没听清楚要求,做了别的题。并且时间不够用,没能当堂课完成。
2、独体字提取部首的方法讲得还不够细。如,独体字不能拆分,分不清属于哪个部首,就可以按起笔的笔画归入,可是当遇到某些独体字本身是部首时,有些学生的思维就混乱了,比如,“爪、高、方”等,这些字本身就是部首。
3、讲解时,有的同学就不太注意听,预想的范例作用并不大,导致课堂比较混乱。这一环节的设计欠缺考虑,应该让学生拿着字典在投影机下给其他学生示范查字典,这样更形象更能带动学生一起动手查。
四、改进措施
二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还是识字、写字,多识少写,倡导阅读课外书。如何把阅读、查字典、识字相结合,激发孩子主动识字、主动阅读的兴趣,这需要好点子,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努力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体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加强部首查字法的练习,同时复习音序查字法,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希望能教学相长。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3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实施教学中,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形声字特点、字义、换偏旁)来识字。由字到词,然后在课文中分层认读生字,达到识字的目的。
但是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学生在轮读课文展示中,边读边让其他学生记住里面的好词好句,得到收获的同时,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求同存异。之后,再让学生通篇读一次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效果会更好。
2、教师应让学生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最好在黑板上引领示范,这样执笔姿势和运笔学生会一目了然。这样才能把字写整洁、美观。对于本环节的实施教师很不满意。需要补充教学。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一要坚持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指导;二要循序渐进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直到每个学生写的正确、端正。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4
本节课的重难点: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促悟,体会国庆喜庆欢乐气氛,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
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的,还需有很多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在学生说出初读收获后,先学习第二句诗,为学生感受十三亿孩子欢庆祖国的氛围,充分的朗读,相机出示国庆60周年的大典场面,创设情境然后刨根问底,激发学生激动情感。
2、情感得到渲染后,再学习第二句,让生想象读(闭眼听声音、看图片),师生接读,读中促悟。感觉在学习“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教师指导有些局限,应让学生超越文本对“金黄”有更深的理解,“金黄”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丰收的象征。
3、课堂接近尾声时,设计让学生展示为祖国妈妈准备的礼物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珍视学生的言语智慧,在整堂课感情基调达到高潮时,教师却欲言又止,处理不是很恰如其分,如果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礼物贴在板书的旁边更能辅助背诵,这本是我的设计意图。
日后要更加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课前要很好的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提高驾驭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教师的一些过渡语、评价语要非常的及时,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5
《葡萄沟》一课是一篇讲读课文,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生产水果,其中葡萄最受人喜爱,它品种多、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用词准确,通过读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能够引起读者对葡萄沟产生热爱之情。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葡萄沟出产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个好地方。从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教学我着力于了四个方面的训练:
一、训练语言
着眼于“篇”,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注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边读边想边批注的习惯,把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发展思维
如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地叙述的,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三、德育目标的达成
本篇内容思想教育内容不明显,在教学时要着意点拨,相机渗透,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四、培养能力
这里的“能力”指的是读书的能力。如教学第三自然时以“放”为主,从而让学生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基本功,自我学习,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
二年级语文教师随笔6
在我校本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的《坐井观天》是新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存在着大量的对话,很适合于让学生朗读。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根据教材特点、研讨主题及学生实际在本堂课的设计、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宋晓丽老师的指导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读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整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个前提没有做好的话,就算教案准备得再好,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没有用,这也已经是我的老问题了,希望能快速改进。
特别是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当我点了一位学生起来发言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回答不出。此时环顾四周,没有几个学生在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发言。如果这时要点几位学生站起来复述刚才的那位学生的发言,能讲全的没几位学生。可以说,课堂上有很多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这样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和“落实”。很多细节我都关注到了,但是很多次我都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层上,孩子做错就要把制度落实下去,而不能只顾着赶着课程。
先整顿再进行课程,讲课的过程中需要眼睛要盯紧每一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不听就停下来,及时提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