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天煤泥烘干设备专家对山西煤炭调控政策的分析摘要
九天煤泥烘干设备专家对山西煤炭调控政策的分析摘要
针对是煤炭市场近期遭遇的困难,据信息报道,山西省出台长达20多条的近中期政府宏观调控新政策:《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措施》。河南九天煤泥烘干设备长负责人表示这值得河南省政府借鉴,山西省的近期计划还是非常有利于煤炭救市的。这不仅仅是煤炭是山西的重要经济支柱的原因,更是一些措施有可圈可点之处。煤泥烘干设备专家指出政府必须对本地的经济支柱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控,这事关地区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的架构。煤炭在河南省也举足轻重,产业链庞大,并且与经济进度息息相关,因此,有效的政策扶持十分必要。并对山西省近期的政策进行了分析。“在山西省近期措施中,暂停提取两项煤炭资金和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这两项十分的到位”,九天煤泥烘干设备负责人谈到,他指出暂停提取煤炭企业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煤炭企业的经营成本,更利于煤企的有效转化,我国的煤炭企业背负的各种税费和限制太多,因此,煤企遇到风险时,抗风险能力就表现的很差;并认为同时山西省鼓励电力企业清洁高效就近用煤是一项保护性的政策扶持,这对解决煤炭的高库存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但是,不可长期进行,不利于山西省本土煤企的长远发展。
九天负责人对山西省的“妥善解决煤炭企业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投入资金问题”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我国煤炭在这场寒流中,最大的劣势就是运输成本对价格调整的限制,我国的铁路属于垄断经营,网络不够发达,造成煤炭公路运输堵塞,运输中转成本居高不下,极大限制了煤炭网络覆盖面积的扩张,不利于国内能源的脉络便捷流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九天煤泥烘干设备负责人重点分析了山西省关于煤炭市场监管政策的调整策略,“积极争取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宏观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煤炭质量市场监管,严格限制高硫、高灰、低发热量煤炭进入市场”这是山西省关于监管下达的政策条例,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煤炭的长远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更有现实的长远战略意义。保证煤炭的高质量流通,严政策监管对煤炭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保证了供应链下游市场的秩序和利益。
第二篇: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可行性分析与评价
2007-02-09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已持续了将近两年,但从目前地方和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各大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价格依然一路高走。由此,我们不得不对调控的政策和措施本身进行反思。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经济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及评价问
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可行性分析: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目标
1.供求均衡:房地产调控的目标
政府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降低房价还是控制房价的上涨速度;是抑制需求还是扩大供给、改善供给结构;还是在不均衡的市场均衡中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建立健全城市住房
供给体制。
一般商品有较强的流动性和较短的生产周期,能够根据价格信号迅速做出反应,自动调节供需状况。而住房市场由于承载其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和住房生产周期较长等特质,对价格信号的反应相对比较迟缓,自我调节能力本身也就比较薄弱。房价的不断上涨,应是市场供求不均衡的必然表现。从近几年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内部因素即供求方面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房地产商提供的产品结构趋于高档化,造成了近两年房地产价格统计指数的不断上涨,从地价、建材到各项开发成本的不断走高也造成了房价的不断提高:需求市场上的投机风气盛行,外资的涌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致使资金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以及投资渠道不畅均是导致供求失衡的直接内部因素。一些外部因素可能会加剧供求的失衡,比如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有限性,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和对土地收益的追逐及依赖,信息的不对称,相关
利益集团的博弈等等原因。
因此,政府调控的应该是造成现行房价变动的供求关系。宏观调控应是政府对经济总量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调整和控制,并深入分析造成这种失衡的原因,发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这种总量控制进而稳定整个社会经济周期中的房价上下波动。
2.调控目标:需求差异与调控政策
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房地产需求,对调控政策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调控效应及结果也因需求而异。所以应该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差异,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把握好调控力度。
如果按照需求动机进行市场分割,则市场需求与调控政策的关系可简单分析如下:
对源于自身住房的消费需求,有关调控政策在短期内会延缓这一部分需求,形成短期的观望和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但从长期来分析,影响不大。
对源于个人及企业的长期投资需求,其与一个国家、区域及地区的发展、地区区域条件、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银行房产贷款政策的宽松与否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个人及企业的短期投机需求,其对房屋价格、银行金融及税收政策以及投资收益非常敏感,在现有的住房供应体系中,其行为对房屋的市场价格、租金价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房地产需求尚有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之分,本地需求与外地、国内国外需求,国内各个不同地区需求之差异等等。特别是地区需求差异,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及在国家、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房价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宏观调控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分割、掌握各分割市场的需求特点并长期跟踪调研,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掌握其对
政策的反应程度,准确测算政策的效应值。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二、可行性分析:关于调控政策的特点
1.宏观调控效果的滞延性与两面性
由于“政策的作用时滞”,一般情况下,宏观调控效果的全面反应必然要在调控手段实施后的一段时间甚至以年计算的较长时期才能完全显现,财政政策时滞相对于货币政策要长一些。由于滞延的客观存在,往往导致调控措施在经济形势已发生变化甚至转折、在已不需要的情况下才发生最猛烈的作用。同时,经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应用起来应该慎而又慎。正因如此,调控政策的出台应特别强调“适时适度”,出台调控措施要多,调整差别要幅度小,调整间隔要时间短。
货币金融政策相对灵活,可以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控,所以也是各国常用经济调控政策。但金融政策何时产生效果不确定,多数历时1—2年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效果能有多大也很难确定。在美国,有学者研究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金融自由化引发的政策或环境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大范围的金融自由化,使得较自由的抵押贷款银行和抵押贷款程序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利率与房地产之间的联系被明显弱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需要通过对贷款定价、交易费用和对房地产价格等的一系列复杂影响,传导过程变得较长。我国也有学者著文指出,加入WT0之后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及其所推动的国内金融改革深化,已经使货币政策调控作用的接受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以往单纯的金融调控格局和顺畅的调控作用机制,从而使现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调控能力减弱。据有关计算,在我国储蓄利率水平需要上调2%、贷款利率水平需要上调3%,利率水平才会回到中性水平。只有到这一步,央行每加一次息才会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反应。所以我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历时较长,也更难确定和把握。一般各国政府在面临房价上涨现
象时,都比较谨慎,多采取比较缓慢的、逐渐递进的、比较精准的方法。
2.宏观调控政策的相互协调与配合针对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很多种,包括我们常提及的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外汇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各政策内部的细化政策等等。各政策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其着眼点、侧重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必然有差异,政府各决策主体出台的政策必须互相配合。目前调控房地产行业的经济政策众多,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必然决定和影响执行结果。
如房地产调控政策之货币金融政策,在汇率改革没有出现大动作的前提条件下,如果连续加息,则不仅国际游资坐享其利,而且还可能诱使更多的国际资金进入中国,导致流动性更加过剩。而如果不加息,则无法抑制投资过热和房价猛涨的局面,进而引发通货膨胀。这
就需要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三、可行性分析:关于分析的手段和方法
目前的政策较多的是以有关部门为主的定性分析,缺乏较详细而深入的数据分析测算、缺乏定量的政策可行性研究分析和全面论证,对执行的结果也缺乏实证分析。
1.目前的调控政策具有点状与短期性的特点,系统性的分析缺乏
我们来分析一下近期出台的涉及商品房二手交易的税费政策问题。应该说,健全和完善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可以在经济波动初期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机制,在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时,在行业上有区别地出台相应的政策,是可以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平衡的。当房价快速上涨是由于投机炽热造成时,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的税收政策,其效果是明显的。但实际上,2005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房产新政,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当政府再次面对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时,对以往政策的实施结果就需要进行验证和数据分析,就需要对执行政策后的市场需求进行详细的测算。如果房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需求增加,尽管很大程度上是“提前透支”的需求,再增加交易环节的税收对抑制住房需求未必很有用,反而容易转化为交易的成本,进一步推升房价。由于只考虑到对卖方市场的限制,希望通过调整二手房交易营业税来限制购房者的投机行为,却忽略了买方市场的购买力,制约了二手房的合理流动,从而
可能加剧了房价的上涨。
再如调控涉及到的有关土地政策,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我们必须全面考虑的。从土地供应方面来看,土地供应结构和土地储备结构都会发生变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住房供应结构的改变,而是市场运行规则的重大改变。因为要供应更多的中低价位房和经济适用房,必然要求提供更多的低价土地。这样,要么降低城区土地的价格,但城市土地价格是城市综合价值的体现,降低地价不是明智的决策,也不是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要么增加郊区土地供应量,如果没有足够的郊区土地储备,就必须大量征用集体土地,但这与政府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又是矛盾的。土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我国相对稀缺,在城市地区尤甚。其使用效率和价值通过市场机制能够体现的更充分。大量供应中低价位和经济适用房是一种行政干预配置资源的行为,也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此类商品房供应过多等于放低了购房门槛,如果不考虑购买力的动态性,而以当前的购买力为基准放低消费市场的进入门槛,会进一步放大社会购买力,加剧资源约束与购买力的矛盾。同时,如果大量供应郊区土地,势必加快城市郊区化进程。全国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重点
都必须调整。
2.一些调控政策的出台,缺乏科学系统的测算,对政策的结果效用也缺乏量化的分析或
目标指向
负责市场调控的主体,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面对市场失灵的复杂市场,应该把调控政策作为一个大的项目,针对经济政策的特点,从统计调查搜集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到市场分割,确定政策的执行目标、执行环境、执行主体、执行机制及政策传导机制、可操作性,执行效应,反馈评价,及至调控可能涉及到的各个层面的反应及其测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定性和量化实证分析;通过实验室实验、小范围区域的操作,对政策的出台、运用、实施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可行性论证。这其中,数据的分析,是进行政策是否可行
论证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房地产领域各种房地产数据的来源和统计口径不统一、信息不完整、对外不完全公开,给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搞房地产相关数据统计及其分析,需要花很多时间,投入巨额资金,还要各个政府部门全力配合。进而,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分析和正确的政策出台。因此,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行政行为的正当性,证据的收
集、整理、分析和公布,是非常关键的。
四、可行性分析:相关方的利益博弈与协调
调控政策执行力大打折扣问题出在利益博弈上。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与中央政府利益不协调一致,政府各部门基于自身的利益目标不同而动作不协调,银行基于利润而乐于提供低风险的抵押贷款,房产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购房者的动机各异。市场化经济中,各方面的博弈是自然、正当和合法的。但如果在政策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可能的博弈结果,也就是一个政策的出台要建立在利益主体充分博弈的基础上,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
政策实施的阻力——因为政策本身已经包含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应把利益博弈前移,即把基于利益和矛盾的博弈前移到政策制订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在政策出台前进行充分的博弈,制定事关多方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时,应以“抵制者假设”为逻辑起点:即假设各方都会抵制政策,要通过利益博弈才能使他们认同并服从政策——而不能以“服从者假设”为起点,即假设各方都会服从上级安排。只有使各项政策
有机地协调与配合,避免冲突与矛盾,政策执行起来才会没有阻力。
第三篇:分析中国目前煤炭税费政策及其对供需的影响
浅析我国煤炭税费政策及其对供需的影响
赵磊、邢强、王凤斌
摘要:煤炭作为工业基础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关于煤炭的税费制度却不尽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影响了煤炭的供需关系,为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煤炭税费可行的建议来增强煤炭企业的活力。
关键词:煤炭税费;税费政策;供需影响前言
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发生改变。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煤炭工业的基础地位。但是,我国煤炭产业不论在国家的产业分类上还是在行政管理上,都被归类于第二产业。由于没有将煤炭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来管理,因而在管理上往往将其与加工制造业类比,对煤炭产业的特殊性缺乏全面的考虑,国家税费政策直接影响着煤炭产业的发展。2 世界各国税费简述
2.1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税费状况
根据目前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煤炭产业需要交纳的主要税费如表1。可以看出,煤炭产业目前需要交纳的税费种类繁多,几乎涉及了我国已经开设税费种类的全部,税费负担不太合理。煤炭产业除了需要交纳同其他加工制造业一样的各种税费外,还需要另外交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等特有的税费13。[-]
表1 目前煤炭产业按规定需要交纳的税费情况表
从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税制以后,煤炭产业的综合税负陡增了5.57%。10年来,煤炭产业的税费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这对煤炭产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归类为第二产业的煤炭产业自然不能享受基础产业的税费优惠,但即便是在第二产业内,不同的行业税费负担也不一样。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并不完全是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的原因,而与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炭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煤炭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再加上沉重的税费负担,产业发展谈何容易。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全行业亏损,企业举步维艰。虽然近两年来煤炭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但税费负担并没有从根本上减轻,煤炭产业与其他加工类产业的差距仍在加大。
2.2 国外煤炭税费现状
国外煤炭税费制度现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视采矿业为第一产业,对煤炭产业实行各种保护性政策。税费制度上,以权利金(或采矿税)为核心,主要征收所得税和矿产地租金,并提供矿业企业特殊优惠政策。其中,所得税征税基础低于其他一般工业,收税标的只占生产现金流量的10%~40%。
美国、澳大利亚无增值税;南非、印尼征收增值税,其中南非征收税率为14%。是否征收增值税,多由各国矿业产业定位决定。
2.3 中外税费制度比较总结
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税费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部分的目标不明确,相互间功能界限不清晰。
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是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主体,但现有的矿业法规都未对这两者的实施目标做出明确的界定。
(2)整体功能不完善,作用有限。
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只是为了补充国家地勘投资资金来源的不足,是对地勘费用的部分补偿,资源税也不能真正体现资源的级差收益,而矿业权使用费的功能只是相当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业权租金,就会造成矿业权人对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侵害,不能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实现。
(3)没有充分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特性。
当前经济制度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煤炭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一样也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然而针对煤炭企业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与其他工业企业征收的增值税与所得税基本上是相同的,煤炭企业具有其他工业企业所没有的特性,在征收这两种税时应考虑其特性并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我国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分析
3.1 煤炭企业税负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01年7月对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4户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进行了调查,并且把调查研究的重点选在对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增值税和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的调查和分析上。因为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第一大税种,占税收总额的比重高达40%左右,而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调查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煤炭企业税费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三个税(费)中分别是增值税,占煤炭企业税费总额的66.3%;资源税,占11.4%;矿产资源补偿费,占5.8%。1994~2000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年平均纳税额增加44.6亿元,增长了189%。其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年均增加31.7亿元,增幅2倍;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年均增加2.7亿元,增幅85.2%。全国国有煤炭企业税收总体负担,比1993年增加了16.5个百分点;按可支配财力计算,比1993年增加了13.3个百分点。税改后,2005年煤炭企业上交增值税4419亿元,增长了50.4%;同时,比1993年的产品税多交增值税29.4亿元,累计多交税金1212.6亿元。1994~2005年累计税率与增值税税率分别比1993年高5.1个4.7个百分点。
3.2 增值税偏重的原因
由于在整个税费体系中增值税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我们研究一下增值税。同样实行增值税,为什么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却明显较重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煤炭企业的产业定位。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开采企业,煤炭产品是资源性初级产品,属于自然储存,因此有些国家把采矿业定为第一产业,不征收增值税,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我国把采矿业定为第二产业而征收增值税这本身就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
(2)煤炭产品的特性。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商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增值因素为征税对象。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产品扣税后的销售收入减去该项产品的物质消耗,由于煤炭产品是自然资源,其生产过程总物耗很少,主要消耗的劳动占增值部分的70%以上,并且煤矿随着煤炭资源贫乏、难采而形成煤矿效益递减的规律。因此,算出的产品增加值都相对较高,再加上煤炭产品的售价较低,以产品的附加值为税基的增值税比以产品销售收入为税基的产品税必然大幅度上升。
(3)我国的增值税类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对于属于资源开采型的煤矿来说,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中,允许抵扣的项目少,比重低,用于煤矿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维持简单在生产(自营)工程中的材料、电力等费用,都不能作为增值税的抵扣项目。对于资本构成比例高的企业,折旧额大,增值税税负就高,这无形地加大了煤矿的增值税税负,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税负高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煤炭税费对于煤炭供需关系的影响
4.1 税收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随着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沿用至今的税费政策已经与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矛盾。现行税费的名不符实,以及税费体系的不完善,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非正规收费已经对煤炭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6]。
增值税对煤炭产业的影响为了避免税收制度初期设立的产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进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虚增,国家从1994年开始实行新税制,以增值税全面取代产品税,但具体到煤炭产业,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煤炭产业的劳动对象是煤炭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国家调配、无偿开采的方式,因而生产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并不构成产品的实体,而且数量不大,仅占生产成本的15%左右。按照增值税实施中的扣税法,可以扣除的进项税比其他加工制造产业要少得多,导致煤炭产业实际交纳增值税的骤增。其次,煤炭产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投资风险较大的产业。在这一点上煤炭产业实际类似于农业等第一产业,但煤炭产业并没有享受到类似第一产业的增值税优惠。
资源税对煤炭产业的影响我国煤炭产业是最早开始征收资源税的行业之一。资源税是:把矿山企业因资源丰度和开发条件优越产生的超额收益,收归国有。目前的资源税对煤炭产业实际上是一项通用税种,即便是劣等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必须交纳资源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煤炭产业的影响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国家以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身份向矿产资源开发者征收的一种资源耗竭补偿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资源税的征收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等,极容易使人理解为重复征收。其次,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问题也比较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都比较混乱,由于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理解的错误,造成国家对煤炭矿藏勘查投入不足,煤炭开采后备资源紧张,直接影响了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矿产资源补偿不是对地勘劳动的补偿,也不是对矿产资源耗竭的补偿,而应该是矿产价值和附加值等价值总和的价格表现。因此,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煤炭产业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既影响着煤炭产业当前的税负,也影响着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
4.2 煤炭税费对于煤炭供需关系的影响
在过去煤炭发展黄金十年,煤炭价格一路飙升,但整个社会对于煤炭的需求并没有因此降低,反而在增加,但是不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被高煤价所掩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变缓,环保等多重压力,煤炭企业开始进入了寒冬,此时不合理税费对于渴望顺利度过困难时期的煤炭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由于煤炭资源质量和赋存条件差别很大,导致煤炭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差别很大。据煤炭行业统计,2007年84家大型煤炭企业平均吨煤利润51.82元,其中:吨煤利润低于10元及亏损的企业32家,占38.1%;吨煤利润10.1-30元的企业24家,占28.6%,达到平均利润水平的17家企业利润总额占全部大型企业利润总额的50%。80%的企业达不到平均利润水平,1/3的企业是微利或亏损的。在制定煤炭企业税收制度改革政策时,不能按照2008年煤炭行业的特殊收益情况,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否则必会影响煤炭企业正常生产。
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煤炭行业投入严重不足,职工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与高危行业和脏累苦险的工作环境极不相称,导致煤矿招工难、招生难,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问题突出。在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再承担如此重的税负,对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部分煤炭企业将重新陷入困境。煤炭企业效益降低,又会导致安全投入减少,资源环境投入减少,形成新的恶性循环。不仅使煤炭企业雪上加霜,而且会导致煤炭工业长期不振或煤炭价格高筑,对煤炭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眼下,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在“寒冬”,依靠借贷维持开支,税费负担沉重更是雪上加霜。煤价过高,政府增加税负,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投资火上浇油。但像上个10年那样的煤炭行业黄金发展期已经过去,恰逢宏观经济处于减速期,煤炭供给又相对过剩,煤炭行业面临双重压力。这个时候,对煤炭经济运行的稳定和煤炭企业的转型而言,减轻税负,显得至关重要。从政府层面讲,为保证煤炭行业稳定发展,税费调整政策应该先行,至少不能成为经济环境恶化之后的“马后炮”。无论从市场调控上讲,还是从经济平稳减速的现实需要上讲,现在该对减轻煤炭税负高度重视并采取行动了。总结及其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建议
首先,现行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法律规定是重复的,其所征收的都是矿产资源有偿开采性质的权利金。两种同样性质的财政税费并行,于理、于法、于政府、于企业都是一件尴尬的事。而且现行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制度都是不完善的权利金制度。其次,税费并存给煤炭企业增加了负担。我国煤炭企业除应上缴增值税外,还应同时再次,国家征收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具有不同的征收理论依据,但由于目前资源税简单按矿产销量征收的误区,造成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是建立在同一理论依据上的重复收费的认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此建议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合并为“权利金”。
建议继续实行增值税负返还。同煤集团公司自1998年下放为省属企业后,就被取消了超税负返还的政策,由于超税负部分得不到补偿,使得原本就生产经营困难重重的煤炭企业雪上加霜,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为此建议改为超过煤炭产品税率3%的部分给予补偿,以体现国家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可使煤炭企业不断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7-8]。
建议扩大煤炭行业增值税抵扣范围。首先在煤炭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其次是允许煤炭企业的征地迁村费用按13%的比例计算进项税额。再次,允许煤炭企业的在建设矿井时所取得的进项税额递延到投产后取得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的法人所得税,其分支机构实行合并纳税。允许国企对历史形成的兴办集体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扶持资金,比照社会职能已交扶持资金政策在税前扣除。
规范税费,建议认真理清和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十五”规划[N].中国煤炭报,2001-06-26.[2]金愉中.关于我国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7(5):27~29.[3]耿兆瑞.美国煤矿税费一览[J].世界煤炭经济,1996(4):60~62.[4]张文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条文解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5]袁怀雨,李克庆.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2000,: 76~78.[6]吴晓琪.对中国入世后的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3(2):35~36.[7]关凤竣.资源税和补偿费理论辨析[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8): 1~3.[8]吕光丰.张新安.国外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专门税费情况综述[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7,(4): 36~41.作者:赵磊,男,(1985.09—),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多年从事矿山开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