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及课后题

时间:2019-05-14 05:4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及课后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及课后题》。

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及课后题

大自然的语言

1、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的说明文? 物候学。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

2、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3、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怎样的作用?

记叙、描写。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而准确的说明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情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发人们兴趣,引出下文物候与物候学的含义。

4、说明文语言有生动和平实之分,请举例,并说明作用。

属于平实说明: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运用平实的语言,准确严密的说明了物候学的定义,不加修辞,简洁明了,易于读者接受。

属于生动说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运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而准确的说明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情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发人们兴趣,引出下文物候与物候学的含义。

5、划分层次

1-3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含义

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10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7、这些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这四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层次清楚;另外,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按逻辑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楚。

8、为什么再讲经度时举了两个例子?

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认为会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比内地冷,举一个例子读者会认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会确信无疑。

9、研究物候学的目的是什么?

(1)预报农时

(2)安排农作物区划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0、包含物候现象的谚语

燕子低飞要下雨。

蚂蚁搬家晴必雨,蜘蛛结网雨必晴。

清明前,开秧田。

11、《大林寺桃花》包含怎样的物候知识?

高下的差异影响物候。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1、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将自然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的特征,引人注意

12、本文四、五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13、说明方法及作用

(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运用作诠释的方法,准确全面的说明了物候学的特征。

(2)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准确简明的揭示了物候学的本质特征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将北京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和1961、1962年的花期作比较,准确、具体、有力、突出的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4)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将南京桃花开放比北京早的天数与南京刺槐开放比北京早的天数作比较,准确、具体、有力、突出的说明了纬度决定物候的来临。

(5)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广,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将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日期与北京作比较,将济南苹果开花的日期与烟台作比较,准确、具体、有力、突出的说明了经度影响物候的来临。

(6)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

叫逆温层。

运用下定义的方法,准确简明的揭示了逆温层的本质特点。

(7)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准确、具体、有力的说明了物候的来临受高下的影响。

(7)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

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将1741-1750年平均初春七种乔木的抽青与开花日期与1921-1930年的平均值作比较,准确具体有力突出的说明了物候的差异受古今影响。

(8)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引用的方法。生动有力、有文采的说明了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

(9)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

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准确具体有力的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10)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的特征,引人注意。

第二篇: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

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解释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

(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A、清醒;B、苏醒;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A、纷纷; 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

B、气候变化;

C、物候规律;

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

(二)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 句。()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 ;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

(一)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9、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第三篇: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反思

本节课上完后,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容量大,有虎头蛇尾之感。

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由于学生在整堂课上回答问题时太拘紧,没能如期完成任务,有前松后紧之感。看来是自己对学生了解不足。

2.胆子小,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表现不明显。受自己教学理念束缚,对以学生为主的生本理念接受较差,放不开手,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所以平时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时较多,不放心的地方太多,学生自学能力较差。

3.课堂调控能力较差,受课件束缚。

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教学实际来调控课堂进程,受课件束缚,好像被课件牵着鼻子走。

本节课自认为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文应该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都有意识的在培养。如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相关知识及能力。

2.注重语文课的语文味,如语言的品析、给图片配上解说词,从这几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文的能力。

3.学以致用。积累的物候谚语和农谚,对学生的生活会有极大的帮助。

第四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教案及可有反思

任红军

《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下面我就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介:《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简介: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二、说学生。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习过程中我做以适当的点拨。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本单元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 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 科普文章。作者是我过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并伴有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3.学生读(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请最先完成的同学举手示意,我为学生计时。历时最短的十位同学决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最后选出历时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学,授予他“阅读小标兵”的称号。(本环节意在通过竞赛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这一部分我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第三环节: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学评价。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如有不同见解,其余同学可自由质疑或说出自己的理解。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总结发言。

第四环节: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 1.学生齐读6~10段

2.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我以文字资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阅读)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二、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选一名学生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给以适当的鼓励。(4)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多媒体显示:

我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学生构思写作后,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我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多媒体显示:

3.教师请有旅游经历的同学谈谈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识。

五、探究课文、释疑问难。

六、走进自然畅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说明“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三则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请以“水、空气、森林、动物保护”为对象拟两条环保标语。例:污染空气,等于慢性自杀。(意在强化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3.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 妙笔去记录大自然的语言。(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篇观察日记,意在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能力)●板书设计(略)

八、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我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 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赋予了文体以飞扬的生命力。在老师富有启笛性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引下,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 合作,惟恐自己没有展示和表现的机会。他们灵活地采用了读、听、看、演、讨论、争辩等各种形式。在此过程中,课堂变成了求知的乐园。学生的参与意识、想象 力、创造力都得以超乎预想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时,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事 理说明文的特征,说明的语言、顺序等”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教完本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没有好的学生和文本,而是现代课堂呼唤让文本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好的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1)()(2)()(3)()

2.解释下列词语。

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7.(1)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8.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9.揣摩本文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第二段回答问题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6、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7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8、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10、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二)读课文“物候观测使用。。。农业更大的丰收。”这部分回答问题

1、找出选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

2、选文中说“那年春初种的花生受到低温损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选文“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那些因素呢?”在文中有何作用?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这些因素的?

5、根据选文概括物候学研究的几点意义。

6、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7、、自己收集几则民间谚语,反映大自然的物候现象方面的,写在下面。

(三)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句。()

A、第①句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A、总分 B、并列 C、解说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6、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

7、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8、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参考答案: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7.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8.(1)次第,一个接一个。

(2)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以实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逻辑顺序

(三)(1)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2)①; 概括到具体(逻辑)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6、“哪些”“首先”

7、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8、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下载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及课后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及课后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A、次......

    课内阅读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一、阅读《普罗米修斯》选段,相信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课后题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B 6.C 二.填空题 1.程序 2.算法 3.main或主 4.编译 5.编译 6. .obj 7.库函数 8.文本或ASCII码......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级参考答案

    1、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孕(yùn)育 簌簌(sù) 农颜 数据B、纬(wěi)度 连翘(qiáo) 经度 差异C、物候(hòu) 避免(miǎn) 予报 播种D、萌(méng)发 刺......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一、 导入 以听声音辨季节的小游戏导入本课的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够根据不同的声音判断出它所代表的季节,说明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善于细心观察,熟悉每个季节......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教案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执教:涿州实验中学李雅静 执教班级:涿州实验中学八年级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 “销声匿迹”等词语。 2.能筛选......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l)分段、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单课单练 班级:姓名:得分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连翘()纬度()蓑衣()忌讳()悄然无声() 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销声nì 迹 ()shuāi草连天()wěi度()阻náo()yùn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