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简介
招聘职位
电气 工作地区 辽宁大连 招聘时间 选择 2012-3-1~2012-3-31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简介
基 本 资 料
成立日期:
公司性质:
注册资金: 1900-1-1 国有企业 人民币200万元 所属行业: 员工人数: 公司主页: 加工/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零部件)50-200人 http://
公司简介
中国北车集团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是中国北方机车车辆集团公司为加快电力牵引技术和产品研发,实现集团跨越式发展,于2001年组建的直属集团公司的高科技企业。其发展方向是电力牵引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制,服务集团所属厂所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主要研究领域为列车网络控制技术、交流传动技术、电力牵引系统集成技术等。中心现有员工36名,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名,硕士15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工程师1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名。中心人均年龄31岁,是一支高效精干的队伍。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产品研发和试验环境、团结和谐的工作气氛、行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相对优厚的福利待遇,可为您提供展现才华、实现价值的宽阔舞台。
联 系 方 式
联系人姓名:
单位传真:
通信地址: 人力资源部 0411-84612357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0411-84199554 dianqian_hr@163.com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长街51号 邮政编码:116022
招聘职位
第二篇:中国北车研发出世界最大载重铁路货车
中国北车研发出世界最大载重铁路货车
日前,中国北车旗下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齐轨道装备公司)向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交付新型40吨轴重不锈钢矿石车。该车型最大运用轴重可提升至44吨,最大载重量达154.4吨,是目前世界上轴重最大、载重能力最强的铁路货车,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已成功进入全球行业领军之列。
客运快速、货运重载是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增加货运车辆的轴重,是实现货运重载运输的有效手段之一,轴重越大意味着列车的载重能力越强。由于具有单次运量大、开行效率高、成本相对低等特点,大轴重铁路货车未来的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开行大轴重货运重载列车,开发大轴重货车装备也因此成为铁路货运大国装备技术研发的重中之重。
我国作为铁路货运大国,大轴重铁路货运列车研究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而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基地,凭借雄厚的企业研发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积极投身到大轴重货运重载列车的研发行列。经过公司上下广大员工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成功研制出27吨、30吨、35.7吨和40吨大轴重货车产品。
据齐轨道装备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铁路货车研发领域,一直坚守“引领世界铁路货车技术发展方向”的研发理念,在探索澳洲市场的进程中,积极寻求最佳结合点。该公司在研制同类产品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满足海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上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运能要求。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的重要海外客户之一。2010年2月,必和必拓公司相关人员在齐轨道装备公司访问期间,提出采购40吨轴重矿石车意向,并要求在载重量上要能有10%的增幅。
为了充分满足必和必拓的运能需求,在既有40吨轴重的基础上,齐轨道装备公司对车轴进行了改进,对不锈钢车体结构和车辆的性能进行了全面优化。通过自主研发,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以减轻车辆的自重,尽可能地满足车辆运能的增幅要求。并且通过优化减振装置和采用新技术,解决了该车空重比大的矛盾,实现了转向架运行性能好、结构简单和可维修性好的目标,使车辆的载重量实现了10%的增幅,最大运用轴重可提升为44吨,这使得单车最高载重量接近155吨,为普通铁路货车的两倍,这一巅峰之作也由此成为世界轴重最大、载重最高的铁路货车。
在提升轴重的基础上,齐轨道装备公司还为必和必拓量身定制了新型转动车钩、固定车钩和配套的锻造钩尾框,这进一步提高了整列货车的承载能力,可满足37120t和55680t牵引吨位的运行要求。
当然,除了必和必拓,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在大轴重、大运量铁路货车方面齐轨道装备公司还与世界很多矿业集团有所合作,如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等,并获得了全球多个运输行业巨头企业的高度信任和长期合作。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齐轨道装备公司所研发生产的大轴重货车系列产品能够满足几乎全球所有地区铁路重载货车运输需求,产品已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巴西等世界五大洲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齐轨道装备公司此次研制成功世界最大载重铁路货车,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北车在全球大轴重货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充分展示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铁路重载技术领域中强劲的创新实力。”该负责人自豪地说。---------------------------
转自:现代物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