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代为什麼害怕给承诺

时间:2019-05-14 05:0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世代为什麼害怕给承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世代为什麼害怕给承诺》。

第一篇:二十世代为什麼害怕给承诺

現今的年輕人面臨著充滿不確定性的前景。不過就在幾十年前,幾乎所有的年輕人在青春期尾聲就已經知道未來會住在哪裡,從事什麼職業,將會和誰結婚。可是,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直到長大成人,仍對這些問題都沒有完整的答案。

全球化經濟增加了更多機會與壓力,促使年輕人遠離他們所成長的社區;甚至許多受過最好教育的年輕人,也得花上好幾年從事短暫的工作,而不是進入長久穩定的工作線上。事實上,當許多職業包含了一連串相對短暫、不連續的工作時,從事一份長久且穩定工作的觀念,已經開始受到質疑。

至於建立自己的家庭這個部分,全世界的成年人正在延緩結婚的時程,甚至謝絕婚姻。如果目前這個趨勢繼續下去,不婚的年輕人口將持續增加,或是等到他們幾乎快過了生育年齡才會結婚。

有些年輕人樂於接受這樣的改變,以及改變帶來的新機會。他們已經清楚地構想好未來的夢想,他們具備強烈的動機、充滿活力、樂觀進取,並且已開創出一條務實的路徑,去實踐自己的夢想。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樂於探索世界,並測試自己潛能的極限,而且不需要任何保護或督促,任何人都幾乎沒辦法拉住他們往後。換句話說,他們找到一個清晰的人生目的,激勵著他們前進並提供一個方向。

在此同時,他們卻有為數眾多的同儕處在痛苦掙扎中。年輕人正邁向成年階段,在面對眼前重要的選擇時,他們覺得自己彷彿漂浮在或被卡在個人與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現今有一大部分的年輕人對任何被認定是成年人的角色,像是父母、就業者、配偶或公民,都不敢輕易許下承諾。

從美國到日本到歐洲,年輕人無法許下承諾的現象,發生在全世界各地。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在義大利,有報導指出,大部分三十歲的年輕人仍然跟父母同住,從未結婚,也沒有做過全職工作。在美國,一項針對十幾歲後半到二十歲初期的年輕人進行的研究發現:「對這些年輕人而言,婚姻、家庭和孩子並不被認為是要去追求的成就,而是要避免的風險。」

英國是第一個正式指出「年輕的成年人無所事事」此一現象逐漸擴大的政府,在五年前的國家報告中,創造了一個新名詞「青年尼特族」,指沒有在受教育、工作或受訓的一群年輕人。最近,日本政府的報告,也對幾乎有上百萬的青年人口變成尼

特族,提出嚴重的警訊——特別是此一現象竟存在於一個長期以穩固的世代工作倫理聞名的社會。

這些報告中沒有一份提及任何經濟成長的減緩,會是個問題。在歐洲、亞洲、美國,包括其他的工業國家,經濟持續地快速成長,足以提供充分的就業機會給年輕人。然而,有很多人退縮了,也許他們因為眼前所面臨的不確定性而感到膽怯,也許他們害怕自己所做的選擇可能產生風險,或者他們認為目前能獲得的工作不足以激勵人心或缺乏意義。對父母與教育工作者而言,這些讓年輕人遲疑的原因,似乎難以理解,其中很多人甚至擔心貣這些年輕人還沒有找到可以讓生命感到有意義的約定與承諾。

許多父母也逐漸對早該展翅高飛的子女,卻可能變成啃老族,回到父母家裡長期窩著而感到憂慮。一開始,父母通常表現得很幽默,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的幽默不再。我將之稱為:「如何才能讓我那可愛的女兒搬出地下室?」之類的問題。

當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對子女需要花較多的時間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而覺得困擾,畢竟其中也有正向的一面:它的確顯示了一種親密感,這是許多家庭在幾十年前已經不復記憶的感覺。這段日子以來,長大的子女對於待在家裡感到自在,比貣嬰兒潮世代年輕的時候,他們也似乎很享受圍繞在父母身旁的感覺,並能更加坦然地和父母溝通。

這種情況獲得了部分媒體的矚目。2007年五月號《財星》雜誌,一篇名為「嬰兒潮世代的孩子」的報導中,引用一份針對2000∼2006年美國大學生的調查,指出幾乎近三分之二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搬回父母家,其中有半數住在家裡超過一年。報導引述一位28歲年輕人的話:「如果我們不喜歡一個工作,我們就辭職不幹,因為最糟的情況,不過就是搬回家住。這沒有什麼丟臉的……我們的媽媽最喜歡煮我們愛吃的菜了。」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恩寵之一,而且真的很幸運,大部分的父母都很樂意去做任何事情來幫助子女面對生活。同樣毫無疑問的,大部分的子女都可以充滿安全感的期待父母會供應他們所需,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並沒有被說服進而去相信,大部分父母會希望用自己的黃金歲月來供應子女的基本需求;我也不相信這樣會符合子女的最佳利益。符合子女最佳利益的,應該是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路,為自己的家庭,乃至最後可以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

最終的問題,不是父母在子女的生命中該扮演什麼角色,而是子女該如何自我實現。漂浮的青春

現今許多年輕人的延遲呈現出一系列讓人憂心的特質,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有為數眾多的年輕人似乎並不想下定決心去做任何事情。這些年輕人看貣來好像只是過得順順利利,然而,似乎被卡在那裡,漫無目的,對於這輩子想做什麼毫無概念。他們也許沒有惹上任何麻煩,而且也達成了我們要求他們去做的事,可是實際上,他們是漂浮不定的,缺乏清晰的方向感。他們看貣來像是依循著軌道前進,卻可能差一步就會掉出去,或是跳離這條他們好像遵行的軌道。

我並不想暗示現今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深陷麻煩」,或是處在任何立即的危機之中。事實上,現在的年輕人從某些明顯的跡象來看,都比十年或十五年前的年輕人過得幸福,至少沒有比他們更差。

在美國,時下的年輕人比貣十年前的年輕人較少發生青少年懷孕的狀況;暴力與犯罪的債向也較為減少;某種程度上,也比較不容易受到嗑藥的誘惑。大部分的學生比以前的年輕人花上更多年的時間求學,並且很規律地參與各種課程。但是,許多人自己已經認知到生命裡缺少了一些東西,雖然他們經常只能透過非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此一認知,像是透過表現出焦慮、憤世嫉,或是冷漠。

四分之一的年輕人 找不到人生的目的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大約七年前,我開始進行一項調查,想了解當一個年輕人沒找到人生的目的時,會發生什麼事。

在我們的民調與訪談中,年齡在12至22歲之間的年輕人之中,幾乎有四分之一的比例,表示他們一點夢想也沒有。某些人甚至宣稱,他們不覺得有必要去追求任何一個目的。

對許多疏離的年輕人而言,缺乏方向感,讓他們感到非常苦惱。他們表達了內在的焦慮,以及因自己無法掌控生命,而有一種受困的感覺。他們對自己感到失望,也對自己所面臨的人生感到灰心。他們對自己每天的活動感到空虛、了無意義。

從遠處來看,想想世界各地那些身陷恐怖處境的人們,可能很難理解,這些養尊處優的年輕人會感到他們的生命裡缺少了些什麼,但是有些東西確實是不見了。在過去,一些教育學者稱這個缺少的元素為「動機」,而我也同意,充分的動機真的是缺少了。我還如此認為,真正的核心問題是缺乏了動機的來源,是對於目的感的缺乏。從長遠來看,缺乏目的會摧毀掉人生快樂與滿足的基礎。

然而,我們該如何幫助年輕人找到一條通往目的之路?

如何教養出有目的感的孩子

處在經濟、文化、社會不確定感愈來愈高的世界,當今的父母最緊急的任務,是幫助子女獲得健全的方向感,以協助他們安全通過威脅這一代年輕人的漂浮、困惑、冷漠、焦慮、恐懼,和自我沉溺的地雷區。

在此,我並不想提供父母親們一般的指引,而是比較想強調出一些特別的方法,讓為人父母者可以更有效地達成任務,教養出有目的感的孩子。

一、找出火花,然後煽風點火

不論孩子們在談論日常活動時,看貣來有多麼普通,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興趣的「火花」埋藏在某處。沒有人比父母更適合去鼓勵子女把這個興趣表達得更清楚,並為此採取行動。一些能夠引發孩子思考的好問題,例如:

什麼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什麼你會關心這些事情?

你有沒有任何長期的目標? 為什麼這些目標對你很重要?

如果有一天回顧你的一生,你會希望自己如何被記憶?

這些問題也許很基本,卻很少在親子對話中被提及。圍繞著這些問題的對話,可以激發孩子的省思,讓他對人生目的產生一些思考與行動。同時,也開啟了一扇窗,讓父母親一窺子女內心的期待與夢想,提供了父母可以如何支持孩子的寶貴訊息。

二、利用平常的機會展開對話

建議父母可以利用平常的家庭活動,引發子女談論一些有關於人生目的的對話。生日、假日及一些轉變期,像是新學期的開始、父母換工作,都可以提供豐富的背景,來討論有關日常活動背後更深刻的意義。父母親必頇確認這些談話是雙向、三向或是多向的對話,而不是大人主導的獨白。透過這樣的談話,父母必頇學習做個好聽眾,更重要的,是擔任好的訪問者,引導子女闡述個人的觀點,經常問「為什麼」,鼓勵他們對有興趣或覺得有價值的事情,做更深入的思考。

三、對子女的興趣保持開放的心胸,並且表達支持

除非是毀滅性或反社會的目的,父母親支持子女做出自己的選擇,是最有智慧的表現。更重要的,記得對子女想要嘗試的事情,表達出你對他的信心。這不傴可以提升孩子在所努力的事情上,獲致成功的可能性;從長遠來看,還賦予孩子一種樂觀進取、勇於接受挑戰的態度。

四、傳遞你對人生目的的想法,以及從工作中獲得的意義

父母應該和子女分享自己的目標與人生目的,而非不停抱怨工作,假使孩子只看到工作的物質報酬,卻無法無法領悟工作對社會與個人正向的重要性,孩子們將會認為工作不過是一個不愉快卻無法避免的負擔。因此,父母親應該花心思去談論自己的工作價值,將對工作感到驕傲的感覺表達出來,並且在進行討論時生動地描述細節,就能成為很具有說服力的角色典範。

五、教導孩子務實的生活智慧

在真實世界裡如何達成目標,特別是在工作的領域,父母將自己所知道世俗的訊息跟實用的技能傳遞給子女,真的非常必要。因為子女對父母獨特的愛與尊敬,讓父母處在可以成為子女獲取這類資訊,唯一最有價值的來源位置。父母能指引子女如何找到工作與學習機會,以及介紹一些讓他們得以跨出第一步工作的人脈,幫助子女在這個體系裡航行。

六、介紹孩子認識潛在的人生導師

任何可能的時候,父母都要介紹子女認識那些有可能會激發子女興趣火花、成為人生導師的大人。人生導師能以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發現、定義,並且靠自己去完成有意義的使命。

七、鼓勵創業家精神

父母親可以藉由鼓勵子女接受挑戰與健康的風險,來幫助他們發展創業家能力。一句話︰「你做得到!」,其實有如一種父母親的魔咒,為孩子該如何應付可怕的風險,傳達出關鍵的訊息,特別是這四個字經常出現的話,將對孩子大有幫助。不管用何種方式,來自父母親的加油、鼓勵,是建立人格特質的極佳練習。當孩子學會在挑戰中成長茁壯,他們將更清楚了解自己有可能達成哪些目的。

八、培養正向的人生觀

在一般情況下,建議父母親幫助子女以充滿希望的態度,來詮釋自己的經驗,還要盡全力避免悲觀的「毀滅性思考」,因為這種思考債向會在事情才剛出一點問題時,就開始往最壞的可能去想像。取而代之的,為人父母者應該為子女指出事情可能會有的轉機,特別是我們能擁有多大的掌控能力去將危機化為轉機。

當問題真的發生時,我們應該幫助孩子了解,問題是人生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毋需為此感到灰心失望。更何況,解決問題其實能夠帶來很大的喜悅。還有一個重要的訊息,是問題的存在絕不代表孩子做錯了什麼,或者他是個壞孩子,他很倒楣,他註定會失敗等等。

九、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責任感

父母應該教導子女一個基本的原則:「你對世界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很重要」,不只是因為父母在乎這些事情——這當然也很重要、很需要傳達——而是要從更大的角度來看,不論好或壞,他們的行為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至為關鍵的原則,是要善用在對話時自然發生的情境,以及像分配家事、幫忙擺碗筷、送禮物等平常的家庭活動。另一個可以賦予孩子自主性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你認為他們很有趣,而且有能力。

以上這九個教養準則,希望為人父母者要時時記在心上,利用任何可能的機會——小至每天的日常活動,大至正式的場合,好好運用吧。

下载二十世代为什麼害怕给承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十世代为什麼害怕给承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