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物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物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正随着城市房地产的发展迅猛成长。业主在拥有了房产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小区内是否拥有良好的物业服务等。在这种情况 下,业主对现有的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物业管理企业还是停留在对物业的管理上,缺乏经营服务意识、缺乏与业主的沟通,从而造成 业主投诉多、欠费多乃至被业委会辞退的现象。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只有提高服务水平,做到管理、服务双丰收,才能保障企业持续发展。
一、服务在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物业管理企业主要是通过提供一系列多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来实现其管理的。所以,服务是贯穿在整个物业管理工作中的,服务好坏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关键所在。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服务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满意程度。小区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满意程度是物业管理企业考核自身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虽然,有些工作并非 是物业管理企业能够解决的,例如硬件设施不全、规划有缺陷等问题等。但是,只要物业管理企业在业主面前表现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1使业主明白物业管理单位 所承担的责、权、利,让业主清楚地认识到物业管理企业永远是维护业主利益的,积极为业主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样的服务必然会得到广大业主的认可。.服务的好坏影响物业管理企业的声誉。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只有走“树立企业形象、创造企业品牌”之路。良好的企业形象、知名的企业品牌,是企业一项宝贵的无形资产,开展优质的服务是重要的途径。. 服务的好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物业管理行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物业管理企业实行的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物业管理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向广大住户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用。现今,小区的物业管理收费的价格还是由政府控制,并没有经过物业单位与业主的协商,这就在业主内心中 积攒了对物业收费定价机制的不满,收费难也成了物业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困难。同时,一些高收入水平的业主住在小区内需要一些超值服务项目,这就给物业的服 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多少。物业管理企业要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基本的服务内容的同时,还要积极贯彻“想 住户之所想、急住户之所急”的服务精神,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各类满足住户
日常生活的服务项目,拉近物业管理企业与广大业主的关系,便于收费活动的开展。
二、物业管理企业怎样做好服务工作
(一)从企业内部着手,加强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
要把服务工作做好,首先要从企业内部着手,通过加强企业领导者思想和意识的转变,加强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增强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自身素质。. 从领导开始抓起。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的领导者年龄较大,文化层次不高,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运作模式,缺乏市场经营观念,尤其缺乏对物 业管理企业是服务企业的清醒认识。为此,物业管理的领导者应加快自身思想意识的转变,突出企业在服务方面的培养方向,加大服务水平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市 场建设的投资决策,不断进行企业间加强服务水平理论和方案的探讨,同时加紧对外部优秀企业的考察和学习,不断地引进他人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推动企业的服 务管理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加快企业人才的培养步伐。任何企业要想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物业管理企业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人才是物业管理企业能够提供优质 服务的关键。所以,加快人才的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基
础。为此,一方面应引进一些具有相关知识与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应通过培训、定期考核、评比等手段,提高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员工的素质。. 改变企业内部机制,增强员工市场竞争意识。现代企业发展的特点是要建立一个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运行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提 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要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下工夫,就首先要加强员工业务素质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积极实施竞 争上岗,符合服务要求的人员继续聘用、不符合服务要求的人严格实施解聘;加强人才的选聘,将专业岗位工作在社会上实施专业选聘,保证社会先进管理专业技术 在企业中能够得到运用。通过企业内部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服务上 一个台阶。
(二)物业管理企业要规范自身的服务行为. 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内容很多,涉及的工种也很多,员工自身行为的规范与否,成为业主衡量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员工服装统一、举止文 明、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成为了物业服务的统一标准,只有在服务标准上多下工夫,造就一支业务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自身素质
强的管理队伍,才能满足当今 物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以至满足现今广大购房客户对于物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中引入质量体系,加强内部队伍服务管理水平。物业管理自身的工作项目较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岗位职责,突出工作程序,加强内部考 核工作,成为了物业管理企业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引入质量体系,能够保障上述工作环节的切实履行。. 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与业主的正常沟通。物业管理企业搞好服务的另一个关键,就要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与业主的联系,了解他们需要的服务项目,对 物业管理企业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解决好住户投诉并及时给予回复,让住户知道物业管理企业在时时刻刻地关心着他们。这样既能了解业主的需求,又能拉近双方的 关系,做到相互支持、相互理解。
(三)物业管理企业要积极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
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内容包括常规性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物业管理企业应针对各类服务性质,进行良好的规划,发挥各自特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引导居民消费,塑造良好生活空间。. 常规性公共服务实施专业化管理,突出各专业技术水平的发挥,确保生活环境的良好。不同的物业管理企业,管理
方式也不同,但是管理的内容是相同的,完成常规 性的公共服务是物业管理企业对业主的基本承诺。对于设备设施维修、保安、保洁、绿化等工作内容,社会也都成立了专业公司。物业管理企业可以选聘专业公司,将专项服务内容进行转包,但管理责任不转包,既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专项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同时也节约了内部劳动力、优化内部资源、加强了对外的考核工作、简化了工作程序,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开发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完善服务项目,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内容。. 针对居民生活需求,加大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的开发。物业管理企业并非是什么服务项目都做,这样会造成物业管理企业财力的分散,单项服务项目 的服务水平也不能得到保障。物业管理服务项目的确立必须来自于居民生活需求的调查,如打字、复印、扫描、代售机票等。这些服务 项目的开展需要物业投入相当的人力和物力,甚至并不赚钱。但是,这些服务项目的开展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使物业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确保了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翟大羽)
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美]约翰·P·科特(JohnP.Kotter)
追寻我国民营企业近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时代给予了民营企业千载难逢的机遇,智慧和胆略造就了无数个民营企业家,竞争又形成了民营企业的沉浮。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改革开放给民营企业的机遇
80年代初期,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民营企业在创建初期都是依靠地方资源以及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有利条件与敢为人先和勇于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很快崛起,凭借着市场需求快速扩大和成本优势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市场竞争给民营企业的困惑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民营企业创业时期的环境和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市场竞争呈现着日趋激烈的势态,加上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行业标准逐步规范,那些还停留在原来思维惯性和管理模式陈旧的企业已逐渐被市场淘汰,而依靠科学管理获得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也正面临着很大的困惑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除了商业模式的转变,大部分正在从科学管理阶段向文化管理阶段迈进,希望突出重围,获得生存机会。
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文化管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第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够重视。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制特点决定了其关注的是经营利润。大部分把经历放在抓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产品的研发上,而忽视了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第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不够统一。由于很多民营企业是由合伙式或家族式形成的规模发展,从创建初期企业家自身的思想意识就根深蒂固,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员工和企业中的传播形成所谓的“老板文化”,很难和员工形成融合,没有上升到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导致了品牌效应难以发挥。第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不够鲜明。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大都是千篇一律的“顾客就是上帝”、“以质量求生存”;企业精神大都是“团结、求实、创新、进取”,1缺乏企业自身鲜明的个性特色。虽然个别企业有所“不同”,但是内涵却不够丰富,与企业本身的经营风格、产品性质和服务等不相吻合。
第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够丰富。民营企业常常是以口号、标语、企业之歌等代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却涉及的很少,基本没有得到宣贯。企业文化建设仅有形式上的表现,内涵上却空洞无物,难以起到统一员工思想和行为的效果。
三、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1、建立具有个性化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企业的价值观是组织的经营理念和信仰,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民营企业必须建立个性化的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一旦形成就具有品牌效应,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2、重视楷模力量的带动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多树立“楷模”的榜样作用,“楷模”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在组织机构力量的集中体现。“楷模”传达着“企业提倡什么,什么是最好的,企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标准”的重要信息。“楷模”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和克服困难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举办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凝聚人心
文化娱乐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能够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能向员工表明一种正式或非正式地互相影响,团结协作,寓情于乐。通过组织员工健身、娱乐、联欢等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友谊,消除冲突,加强团结,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企业的向心力。
4、创办企业内刊作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
创办可读性强、信息量广、熏陶性强的内部刊物,设立“企业新闻”、“好人好事”、“员工风采”、“团队建设”等栏目和板块,以此搭建企业和员工联系的平台,作为载体来传播企业文化,宣传企业形象,渗透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翟大羽
第三篇:企业员工薪资水平在市场水平以上,企业更有竞争力 薪酬管理辩论稿
薪酬管理课
企业员工薪资水平在市场水平以上,企业更有竞争力
辩论资料稿
以上:(领先政策)优点
①短时间内为企业吸引来大批可供选择的求职者 ;
②虽然显性成本高,但其实大大降低了隐性成本,企业的薪酬成本总额并非比采取追随或者滞后薪资战略的高。因为减少企业在员工甄选方面所支出的费用 ;
③提高了员工离职的机会成本,员工的稳定性会比较高。有助于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 ;
④企业不必跟随市场水平经常性地为员工加薪薪酬,从而节省薪酬管理的成本 ;
⑤有利于减少因为薪酬问题引起的劳动纠纷,同时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形象和知名度。
⑥通过支付较高的薪酬吸收了大批有能力的员工以后,如果不能通过各种管理手段将高投入转化为高回报
持平:(追随政策)
不能为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提供竞争优势。
它们能够吸引到足够的员工为其工作,不过在吸引那些非常优秀的求职者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一般来说,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上,实施市场追随型政策的企业没有独特的优势,它们往往会参加大型招聘会,通过多花时间、广泛搜寻、精挑细选的方式来招聘高素质的员工。此外,采用这种薪酬政策的企业还注意随时根据外部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薪酬水平,以与市场水平保持一致。
以下:(拖后政策)
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会阻碍企业吸引潜在员工的能力。
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也很低,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可能很高
如果薪资水平的拖后是为了换取更高的未来收益(短时期内,中小企业发展过渡时期采取的战略)。
低薪酬定位策略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主流趋势,因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依靠低劳动力成本获得成本优势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原因:
①采用落后型薪酬政策的企业规模往往相对较小,大多要面对竞争的产品市场,边际利润率比较低,成本承受能力较弱。由于受到产品市场低利润率的制约,企业没有能力为员工提供高水平的薪酬,这是企业实施落后型政策的一个主要原因。
②企业聘用无经验的员工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培训费用,以及培训后的跳槽风险。
企业薪酬水平是对薪酬成本、劳动生产率和薪酬吸引力等各因素进行平衡的结果。企业薪酬支出多,并不就意味着薪酬成本高,薪酬效率低;相反,薪酬支出少,也并不意味着薪酬成本低,薪酬率高
谈及企业的总体人力成本,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想到工资、奖金、社保等显性的人力成本,但往往忽略了招聘成本、人员置换成本、学习培训成本,以及由于人员素质不佳导致的低劳动生产率所导致的“高成本率”。这就像是购买汽车,除了裸车总价款和保险、上牌费用等拥有成本之外,还有最重要的、长期性的维护保养费用、汽油费、停车费等使用成本。但多数企业往往只关注人力的“拥有成本”(即薪酬水平),而忽略了人力的“使用成本”(即招聘成本、人员置换、学习培训成本,也包括为了使某员工达到岗位的基本任职要求所应当支付的误操作、低效率的代价以及相关的学习培训投入)。
学习和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要么这种代价是以较高的薪酬成本去体现,要么是以额外的学习培训费或者以降低劳动生产率、误操作为代价,总而言之,不管任何企业,其总体人力成本都要遵守类似“能量守恒定律”的某种规则——成本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而是会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
如果企业能够对人力成本进行全口径统计,就会发现看起来较低的人力成本其实并不低;而那些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虽然人员工资很高,但实际上人力成本率并不高,甚至比许多本土同行更低。但是这些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并不完全依靠高薪来吸引人才,他们最值得本土企业学习的地方,是他们极度重视人才的培育,通过一整套强大的人才培养机制,系统、全面的对新员工进行学习培训,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同时又提供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的薪酬,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人才战略,对其市场地位的巩固和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希望用尽可能低的薪酬(薪酬的内涵很广,不仅仅是指货币化的工资)吸引尽可能优秀的人才,“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少吃草”。这种做法一时一地可能成功,但是却不能持久。因为中等的薪酬水平,吸引的主要是中等资质水平的人才(虽然不排除能够吸引到相对高资质水平人才的可能性)。从公司内部来看,决定公司薪酬水平的是企业希望员工具备何种资质水平;而员工需要具备何种资质水平,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愿景、使命、战略。如果一家企业希望成为业内的领导者,建立一支高资质的、能够帮助公司成为业内领导者的员工队伍,却又不愿支付在业内有竞争力的薪酬,最终员工会感到失望,用脚投票或者消极怠工。
工资上涨并不是行业发展的真正障碍;相反,随着行业工资水平的上涨,其行业工资指数的提高,行业人力资本结构将会得到改善,行业将会获得更好地成长。
作为企业管理者,第一,应当认识到员工工资水平高于市场水平是企业成长与壮大的现实需要。随着“用工荒”现象的加剧,我国将由过去的“强资本弱劳动”的阶段进入到“强资本强劳动”的时代。企业刻意降低员工工资水平,压低行业工资指数,并不能有效推进企业、行业的结构调整,反而会阻碍企业的整体发展。
第二,劳动者所提供劳动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别是决定劳动者工资报酬水平的核心因素,技术人员及中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效率提高及企业成长的重要来源及支撑。加快这些重要员工的工资报酬提升是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重点之一。
第三,稳步提高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加大对员工的培养与激励力度。要促进普通员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相应的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形成,完成员工工资向人力资本投资的蜕变与升级。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运营与管理流程的优化,最终化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 的压力。
薪酬水平只是影响企业的人才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想提高员工的平均素质和技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仅有高薪酬定位远远不够。无论企业是否愿意,都必须面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优秀产业工人稀缺的现实,这对企业而言,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一次机会——被迫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转型的机会。
第四篇: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在市场考量下的思考
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在市场考量下的思考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走笔
为拓宽管理人员视野,帮助机务管理干部了解机车生产制造过程,服务运输生产,4月下旬,根据统一部署,我随同其他段中层管理人员一同赴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通过厂方介绍和实地考察,我们粗略了解了大同厂的生产能力、装备水平、研发潜力,参观了同车公司电务机车主要生产车间,了解了机车生产流程。通过参观学习,自觉受益良多。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同车公司,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LTD)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国有大型企业之一,由原铁道部大同机车厂于2003年改制组建而成。公司占地面积233.75万平方米,资产总额43.9亿元,主业员工总数6000余人。同车公司做为一个建厂近60年的机车制造企业,曾经先后生产过蒸汽、内燃、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业的一个标本。如何面对市场、走向市场,经受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优胜劣汰规律的检验,是中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考量。
一、准确把握市场脉搏,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
近几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铁路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十一五
”
期间,我国铁路将加快机车车辆升级换代步伐。将大力发展电力牵引,电力机车承担运输工作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并实现交流传动机车的国产化;适应高速、重载的需要,大力发展轴重25t新型重载货运机车,全路机车保有量将达到19000台以上。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为铁路机车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我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车公司准确把握了铁路发展的新形势,紧跟市场脉搏,及时完成电力转产,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举,成功生产了和谐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抓住了实现技术创新、晋级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市场形势,乘势而为,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二、先进的技术装备水平,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技术装备水平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以同车公司为例,该公司拥有各型设备3100余台,其中大型、精密设备1300余台,新设备占有率达到40%,一、二级设备占有率达90%以上;2005年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对同车公司投资4亿元进行全面工业化改造,经过三年多的不断建设,同车公司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现具有年产300台六轴电力机车和3万套各类型铁路路用配件的生产能力。设想,如果没有配套完善的技术装备,企业就不能迅速响应市场变化,即便在获得市场先机的条件下,如果不能迅速投入生产,拓展市场空间,企业谈何发展壮大?因此,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性条件,持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是企业提升品质、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雄厚的研发潜力,是保证企业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
企业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形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途径。高质量的人才团队、雄厚的研发潜力是完成这唯一途径的必要手段。如同车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目前已聘请到多名国内知名专家进入公司工作,其中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91人,具有高级职称237人,中级职称1119人;具有博士学历14名,硕士学历39人,本科学历1006人。公司与国内外30余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科技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科技开发实力的快速攀升,使得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和谐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同时,依托技术人才优势,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2010年初,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2C型电力机车在同车公司成功下线。
四、坚持引进创新并举,是迅速提升企业实力的最佳途径。
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坚持正确的技术开发方针,一方面,要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多渠道地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提高起点,少增弯路。同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不能将铁路现代化的命运寄托在国外厂商身上,必须坚持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路线。近些年来,同车公不断加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步伐,加强与国际机车车辆行业知名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原铁道部的大力支持下,同车公司先后与美国ABC公司、瑞士ABB公司、德国STEMMANN公司、法国faiveley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并建立生产实体,为国内外多家铁路装备企业提供整体铸钢车轮、主变压器、受电弓、钩缓系统等关键部件,并占据了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企业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总之,通过短短三天对同车公司的学习考察,使我对该公司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管中窥豹,也对我国铁路机车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进了思考,为更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