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经理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
再读朱敏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是她在原著基础上再版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本书从朱德委员长平时对子女后代谆谆教导的侧面,写下了朱德委员长对子女无私的爱:“爹爹随身带的笔记本里,一直珍藏着我刚出生不久的照片,由于年月已久,照片已经发黄卷角。那时,我看着自己小时候的傻样直乐,还体会不到这张小照片寄托着爹爹多少思念,多年以
后,重新回忆这些往事时,我对那张小照片的印象却日渐加深,因为那里有爹爹深沉的父爱。”
每次读这样的句子,我便会感动不已,不由自主地想起我那平凡的父亲,想起我人生成长路上,他倾注在厚厚书本中的无私父爱。
孩提时代的记忆里,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每个周末傍晚等父亲回家,没等父亲进门,我便冲过去,迫不及待地往父亲身上的背包里瞅。那时父亲在县城建筑公司做建筑工。每次放假回家,他总会为我捎回一些旧书报。正是那些旧书报,把我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小山村之外还有好大的世界,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还有令人惊奇的科学发明……
等我长大些,父亲常带我去逛城里的书店,只要我看上的书,他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有一次,我用光了父亲当月买烟的私房钱,买了好几本书,《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便是其中之一。断断续续读完《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那时年纪尚小的我虽不明白作者为何总喜欢用大篇幅的语言描写她父亲的一言一行,但就是那本书,让我对“父爱”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去省城读高中离家时,别人都往孩子包里塞好吃好喝的,父亲却往我背包里塞了一捆书。读高三那年,我和班上的同学为了挤进大学这座象牙塔而废寝忘食地学习,当时面对不到百分之十的升学率,我们所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每每感到苦和累,我就读父亲给我买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由此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寻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支撑,直到我如愿踏入大学的殿堂。
大学毕业来**打工不到一个月,我便收到父亲邮寄来的一大包书,足有二十本。读了这些书,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文章陆续在公司内刊上发表,我的文采因此被内刊主编看上。没过多久,他就将我调入内刊做编辑,我也因此从流水线一员变成了令人羡慕的办公室“小白领”。
由于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父亲的性格也非常乐观开明。他从不打骂子女,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他也总是摆事实讲道理,指导我们如何去做。现在,尽管年迈的父亲不再给我寄书,但他每次还是会像在我儿时一样,时常打电话嘱托我工作即使再忙也不要忘了读书。前段时间,他还特意叫我去书店买一本《经典励志故事全集》,说那是一本好书,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帮助。
去书店买这本书时,无意中看到书架上再版的《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封面上写有两句话:“我深爱爹爹,因为他是亲人;我抱怨爹爹,因为他是伟人。”和朱敏一样,我也深爱父亲,他不仅让我爱上读书,而且让我在淡淡的书香中感受到了他无私的父爱。
读《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品味书香里的父爱,一生咀嚼,受益无穷。
第二篇:公司经理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公司经理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推荐)
上个七十年代初,我的乡下老家是个物质很匮乏的时代,过了春节后二个多月了,我都还没吃过肉,没肉吃是指没有所有动物肉吃,而不是单指猪肉。无论什么肉,我真想大吃一餐,毕竟那时我在长身子呀。
这天下午放学,天空的云网中,突然跑出密如枣核般的雨点,打在黑石坦的坡上,雨点将坡上的碎石粒击得跳起来,像人样躲躲闪闪,接着是山上冒出黄色的流
水,奔跑着从黑石坦跑下山。我躲在浓密的樟树下,极力保持身上的衣裤不被雨打湿,离家还有几百米,要是雨停了,我就能干净的跑回家。
黑石坦上独住着一家人,远看那屋场像一处道家的庵所。他们为何要远离村庄独居,我问父亲。父亲告诉我:姑婆是我们村上的人,她嫁出去后,男人在解放那年跑远到了台湾。她住的那个村子容不下她,于是她带着孩子回到了村子来,那屋是村里上山放牛的牛栏,她其实与我们张姓村人都是五服亲。
姑婆是双小脚,做不得什么事,但她也不属于五保户一类的人,他那儿子杨姓,有些腿脚不方便,我不知他是不是被人打断过,确实月明星稀的某一个夏夜,她们有被人揪斗,我看到同族大叔用鞋子抽她的时候,我小小的心也颤抖。
因为离村子远一些,还因为黑石坦的背面就是张家的祖山,因而我对姑婆一家一直心生一道隔阂,还认为这一家神秘莫测。
樟树下的沟里涨水了,我突然看到泄水沟口有一只扑鱼竹器,里面像是有大鱼跳跃,没错,是有大鱼跳动,我用书包罩着头,俯身一看,果然有二条大鲤鱼,我再左右看看,无人,马上从竹器尾部将鱼抓出,放进了书包。接着,不顾那些大雨砸着书包的告诫声,一溜烟跑回了家里,心还频频急跳。
这一晚,我狠狠的吃着鱼肉,喝着鱼汤,美美的早睡了。醒来后,我才慢慢心里发虚,我是做了一回小偷呀。
哪里来的鱼?我记得还给母亲编了一个故事,当然是谎言咯。
我一直将儿时偷鱼的事当做最隐秘的内疚,埋藏在心灵的暗处。
当时其实是有双眼睛看到了的,只不过很多年以后才给我解密。
父亲去世后,沉寂地躺在家乡的黑石坦,坟头对着山那边翠江奔腾不息的流水,象祖祖辈辈勤苦的张氏先人一样,灵魂归到了故土。
多少年来的三月,无论天晴还是暴雨,我都从城里放弃所有的缠身事务,来到父亲长眠的土丘,幎界与人间于是只是咫尺之距。
有一回上完坟,杨叔非要留我喝碗水再走,杨叔这些年来,在家乡的建设中,是出过大钱的,黑石坦退耕还林已变成一座青葱的山。
于是我就坐下来。我十一岁进城后,杨叔结了婚,现在孩子都像我这样,读书后到了外地工作。
说着说着,杨叔开玩笑说,你这调皮鬼,小时候还偷过我的鱼哦,害的你姑婆只吃了一碗猫肉就走了哦。
我突然记起,在我偷吃了鱼之后,姑婆过二天就去世了,那时据说是吃了猫肉后去的。杨叔说,吃了猫肉去世没有道理,但一个久病之人最后要走时,想吃点肉是真的,那时没别的办法,就只有一只家猫了。
我知道,二条鱼已经被我消解得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的大自然生物循环,沉淀下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无限的愧疚了。
在杨叔面前,我唯有坦白,才能换来心灵的宽慰,我平生唯一做贼的经历,我愿意被杨叔书写记录和审判,但杨叔从一开初就宽容了我,这就是故乡,不论是若干年前小的我,或是若干年后大的我。
如果人死后可以补偿,我愿意变成一只叨着两条鲤鱼的猫,向因为我受过苦难的姑婆跪拜下去。
第三篇:政委科长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
政协十六年
六十岁月,人民政协荣耀走过;十六春秋,我在政协成长。匆匆之间,来到政协已十六个年头,从不暗世事的青年步入人生中年,走过风,走过雨,耕耘着,努力着,期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更多的是进步之后的喜悦、收获之后的欣慰。十六年政协之路,一路走来,坚实而沉稳。回顾成长之路,其中不乏亮点,在政协成长着、快乐着。
政
协,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正歇”,是养老的闲散单位,政协组织确确实实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政协工作的综合性很强,要做好政协工作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政协工作同样可以锻炼人、提高人,只要有积极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一切尽在个人掌握。
到政协之前,我对政协可以说一无所知。初来乍到,领导安排我和一位同事整理档案,忙活几个月,接触了政协的各种材料,对政协有了初步认识,加之不断学习,很快就进入角色。到政协不久,自己编写的第一份简报稍作修改就通过了,第一次参加调研,个人撰写的调研报告也是一次通过。看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信心越来越足,劲头越来越大。后来,单位开展的各种调研、视察、协商、评议等专题活动,刚一结束,我就很快拿出报告,效率和质量都得到领导好评,个人也很有成就感。多年来,自己参与的重要调研视察难计其数,多数得到区上领导批示,有的还被转发全区,有的还获得各级有关单位的表彰奖励。
在单位,从办公室综合、专委会干事到现在的专委科,我干过多个岗位。很多时候,由于人手紧,常常一个人干几个职位的事,加之政协工作本身综合性强,因此,特别是对做具体工作的同志而言很能磨炼人。组织一次活动,从方案设计到安排部署、从联络协调到具体实施,以至最后形成材料,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必须一丝不苟,周全考虑。因此,每搞一项活动,总是有所收获,有所进步。从2000年做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到去年,自己一直负责文史工作。刚开始,就自己光杆司令一人,从征稿计划到落实稿件,从改稿到编排、校对都要亲自完成。有时候,确实很辛苦,但付出之后,看到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就如同看到新出生的婴儿,付出之后有所收获,那份喜悦将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冲散到了九霄之外。几年来,自己编辑出版了两本文史资料,参与编辑专题图书数本,从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
在领导的鼓励下,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积极给市、省报纸写稿,宣传本单位工作。开始,自己是报着试试的态度,未曾想,稿件寄出之后很快就被采用,看到自己的稿件变成铅字,那份激动、那份喜悦难以言说。之后,我再把见报稿件和自己的原稿对比,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通过比较,看到了编辑的高明,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新的东西,也明确了努力方向。如是数次,再后来,寄出的稿件就很少改动,编辑几乎不做修改就悉数刊发。多年来,在《各界导报》、《西安晚报》、《铜川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稿件、文章百余篇,新闻写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感谢政协、感谢有关报刊给我提供了学习进步的机会和平台。
多年在政协工作,我觉得,相比较政府和党委部门,政协工作确实稍显清苦和寂寞,因此,作为一名政协干部就必须多一份耐性、多一份包涵。静得下心、耐得寂寞是对政协干部的基本要求。虽然,政协也有自身的长处:宽松、民主。政协的环境比较宽松,有重视学习、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个人爱好,展示个人所长,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还有,政协的领导多来自党政机关一线,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可以向他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东西。政协机关民主氛围浓厚,领导平易近人,同志关系融洽,因此,在政协工作,是一件轻松而愉悦的事。
今天,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时期会有更大的作为,我愿为政协事业的新发展尽一己微薄之力。
第四篇:交通局建国60周年特别征文:零的突破
1952年,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试飞。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开始批量生产。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
1958年 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诞生。
1958年 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开建。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988年 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990年 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的时代。
1993年 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
2007年6月18日 世界第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实现了中跨合拢。
2007年11月28日 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亿标箱。
2008年5月1日 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己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一。
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建筑公司建国60周年征文
今年10月1日是伟大的祖国诞辰60周年。
新中国诞生以来的60年,是中国人民昂头挺胸、当家作主与祖国风雨同舟的60年,是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成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60年,是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60年。我目睹了祖国在探索、前进、发展途中历经的风雨坎坷,我经历了闭关自守、思想僵化带
来的困苦艰难;我看到了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发生的沧桑巨变,我尝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带来的幸福甘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30年,也是全国人民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30年。我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因为它给我留下了真实,它改变了我的人生。在这30年里,有四件事铭刻在心。第一件事:在1960——1963年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正是我在洛阳第一高中读书的三年。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瓜代菜”,但我毅然坚持读完了三年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63年8月考入了同济大学,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第二件事:1963年国家经济状况刚刚好转,毛泽东主席就在1964年初亲自批示,给在校的城乡贫困大学生增加助学金,由原来的每月15元增加到18元。我是享受每月18元助学金读完5年大学直至毕业的。纯朴的阶级感情使我懂得:共产党好,毛主席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上大学的机会。我曾誓言:要做祖国好儿男,要为祖国作贡献。1968年9月大学毕业,“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这就是我们当时大学毕业生喊出的口号和付出的行动。同年年底,我被分配到中国建筑二局三公司工作。第三件事:企业调整职工工资。当时,企业没有自主权,每次“调资”都是上级发指令、定政策,但不是百分百的调,而是有比例限制。够条件升级的,有的升两级,有的升一级,有的仅升半级……,使职工和领导都处于“两难”的选择。经过有效的说服教育,有主动让出升级名额的,有主动将升两级改为只升一级的,也有将升一级的改为只升半级的……。这就是国企职工为国分忧的精神状态和觉悟素质,真是难能可贵。就我自己而言,1969年1月我的实习工资每月仅43.5元,1971年转正工资56元,直到1974年才定级每月工资65元。1978年底从四川万源县搬迁河北丰润时,我家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1982年为购买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550元一台)还向朋友借了300元。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都很拮据、很清贫。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真诚的。和睦相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凝聚点,那就是和国家同甘共苦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第四件事: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文革”,中国出现了转机。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徘徊了两年,直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提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它表明了党中央坚持走新路,由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看今朝,风光无限好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今天是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30年,也是中建二局坚持改革、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30年。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因为它使我在改革开放中成长、成才。在这30年里,有四件事终生难忘。第一件事:1982年企业整顿期间,我是三公司“企业整顿”领导小组的秘书。年终决算,全公司的利润是808元。局一位领导在公司干部大会上说,808元够三公司职工(5500余人)每人一根“二局冰棒”了(二局冰棒5分一根)。这不是“挖苦”,而是实情。根本原因在于僵化、单一的经济体制、“大锅饭”及“平均主义”。第二件事: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1983年中建二局首次党代会就作出了“搞好国内、开拓国外;争保重点,轻装出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励志改革,提高素质;讲求效益,振兴二局”的40字经营方针,这是一个谋划全局发展的战略决策,是一次思想解放的重大行动,它开辟了二局发展的新纪元,是二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第三件事:1986年6月田心起担任三公司经理,公司总部搬迁北京。田经理上任这天,我从中央党校培训班回来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欢迎大会。时任局党委书记许景茂在大会上说了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人心齐,泰山移;田心起,三公司创奇迹”。1987年初承接北京城乡贸易中心工程,1989年6月主体竣工,1992年城贸开业,1995年该工程评为国家鲁班奖,这是三公司和中建二局的第一个鲁班奖。从此,三公司“弃旧图新”,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发展。从1987年至今连续22年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08年
实现利润6000万元,在中建总公司147个三级企业考核排序中,名列第三。第四件事:1995年4月28日,中建二局总部在北京落户,这是二局发展史上又一个战略行动,为全局又好又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为全局职工谋福祉奠定了基石。
60年风雨兼程,60年非同寻常。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实践共进的60年,这是中国人民理想与希望升腾的60年。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才有了改革开放,正是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神舟6号、7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抗击2008冰雪灾害和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扩内需、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指导思想的确立等等,无一不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伟大胜利。这一切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改革开放的30年,祖国真正展开了“数千年未遇之变局”的深刻变革和历史性的文明变迁,既有三峡之险峻,又有壶口之壮阔,既有千回百转的挑战,又有无限风光的奇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毛泽东同志开始探索的,邓小平同志奋力开拓的,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不断拓宽的道路,这是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人民好。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