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阅读训练
在4分钟地震后的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曾经充满孩子们huānshēngxiàoyǚ(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一声:“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楼的左后角处,便jíbù(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挖掘。
在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孩子!”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继续挖掘。
救火队长挡住他,对他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警察走过来,对他说:“你很难过,难以控制情感,可这样-----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他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pòlànbùkān(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__只要______我爸爸活
着,___就____一定回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在教室的墙角,___因为_____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__所以
_______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小出口露了出来。父亲声音chàndǒu(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无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3、在横线上填上关联词。
4、分别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漂亮(美丽)(丑陋)坚定(坚强)(动摇)
5、把下列的句子写得具体,生动些。
他向废墟走去。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6、父亲曾对儿子说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父子连心。
7、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要去采访文中的这对父子,你最想采访谁?你打算问他什么?设想他是如何回答的。
采访对象:___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____当人们都已经放弃的时候,是什么力量使你坚持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爱。是不能割舍的爱使我无法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1、给短文没有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你知道了什么?
3、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
4、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5、当儿子听见父亲的声音时,当父亲听见儿子的声音时,他们分别会想什么?
(二)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没有达到目的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第二个取意思()。(1分)/article/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2分)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1分)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2分)
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2分)
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动作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例
课例《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2.理解这对父子之所以了不起的原因。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我就请一位同学再来说说文章讲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
师:说得很好。那大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如果让你来评价这对父子,你想用什么话语来评价他们?
生:坚强的父与子。生:勇敢的父与子。生:了不起的父与子。
师:哦,这是课文最后一段的一句话,你能用文章中的话来评价人物,读书读得真仔细。大家给他掌声!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说他们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语句体会到这一点的呢?
师:这个问题包含了两个小问题
生:一个是:父亲为什么了不起?一个是:为什么儿子很了不起?
师:你很有思维的逻辑性,将来学数学肯定很棒。好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默读课文。你想解决哪个问题,就着重解决哪个问题。
师巡视,看同学们默读。
师:这儿几位同学用笔进行勾画,真不错,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同学们还可以把自己阅读的感悟随时批注在句子旁边,待会我们回答起来就很清楚和方便了。
师:好,下面我们就把大家,默读课文的收获展示一下吧!生:我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父亲很了不起?‛
师:同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同学们要注意了,看看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我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的‚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冲‛字可以看出父亲很担心自己的儿子,跑得速度很快,说明他非常爱自己的儿子。为了儿子,他简直像个奥运运动员,‚冲‛向学校。
师:是啊,他是个伟大的父亲。
另一生:我也是从这里感受到父亲很了不起的,不过不是‚冲‛字。师:(很意外)说说看!
生:文章说他是个‚年轻的父亲‛,说他是‚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冲向儿子的学校‛。他再那样危险的时候,还要先‚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再‚冲向儿子的学校‛。说明他对家庭很负责任。
师:对,他还是个伟大的丈夫。作为他的妻子,也是件幸福的事呀!这一点老师没发现,你看书看得真认真,我要向你学习。
(同学们鼓掌)
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的的。生读:他顿时感到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生继续说:我是从‚坚定‛这个词中感受到父亲不放弃儿子,很了不起。师:一开始就不放弃吗? 生摇头。
师:你能用自己的理解读读本段,展现父亲心情的变化吗? 生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他的有些词重读了。生齐答:不论、总、坚定 师:为什么?
生: 因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常说给儿子听的话,他相信儿子一定记得这句话。师:你理解得真好!‚坚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也要重读? 生:坚决地意思
生:父亲坚决相信儿子还活着,他不想放弃。
师:这种相信,这种不放弃,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生:不能。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五自然段。‚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师:同样是父母,差别却是这样大!你们读到这里,会有什么想法?
生:这位父亲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我希望如果我出事了,我的父母能像这位父亲一样,不放弃救我。
生:这位父亲太爱他的儿子了,正是因为对儿子的爱太强烈,才会这样坚持挖,不放弃。
师:难道别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生:爱!
师:那为什么他们就放弃了? 学生稍有沉默,然后一女生举手:因为他们和自己的孩子没有那种信任的感觉,没有心心相通。
师:好一个‚心心相通‛!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父子之间的‚心心相通‛的? 生:第三自然段,‚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那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还发现第二十三自然段儿子也说:‚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我就感觉他们‚心心相通‛了。
师:你的学习能力真是超级厉害!同学们,这种父子间的心心相通,其实就是互相的信任。但这种信任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吗?
生:不是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儿子站在高墙上摘桃子,摘完却不敢下来时—— 生:父亲就说:‚儿子,勇敢地跳下来,爸爸接着你!‛说完,他就张开双臂把跳下来的阿曼达接住了。
师:当儿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
生:父亲总是耐心地帮阿曼达讲解,直到他弄得为止。师:当儿子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
生:父亲就在阿曼达的车子后面紧紧扶着车子,让阿曼达放心地骑车,直到学会。师:这种信任,已经根植在父子的心灵里、血液里。所以,父亲绝不会放弃。师:不过,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重点是表现阿曼达父亲的了不起,为什么要写别的父母呢?
生:这是要拿他们和阿曼达的父亲作对比,突出他对儿子的爱,突出他们父子间的信任。
师:你一说我们明白了,你解释的真好。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把这种写法用上,也一定很好。请大家积极尝试使用吧!
师:谁还能继续帮我们解决‚父亲为什么了不起?‛这个问题?
生:我是从父亲说的那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的。师:具体说说吧!
生:父亲说了两次‚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第一次是对严厉阻止他的消防队长,第二次是对温柔地劝慰他的警察。
师:你真细心,你是怎么看出他们两个人的不同的? 生:消防队长说‚太危险了……请你离开!‛,而警察就不同,先表示‚理解‛,再强调‚这样做,对你,对他人都会危险‛,说‚离开‛时也是‚你先离开吧!‛是商量的语气。
师: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这么细微的地方都被你发现了。好,请你继续分析吧,我想你一定分析的很好!
生:别人都是在关心他的安危,可是父亲却完全不顾自己,心里只想着‚儿子在等我!‛,只关注别人是不是来帮助自己。别人都觉得他简直有点疯狂了,他也不管,只想挖儿子出来,他太了不起了!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就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读读文章的五到十自然段,体会一下当时的他的心情吧!
几位同学按刚才同学的分析声情并茂地读完课文后,教室里长久保持安静。
师:当一种爱变得充满绝望时,它的力量,它的震撼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此时无语了,就是被这种爱给震撼了。父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而这位父亲的爱却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因为他在绝望中的坚持。还有同学要发言,好,你来说!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我从这儿看出父亲不在乎身上的痛,已经被钢筋和瓦砾挂破了,他还是想着儿子,都已经忘记了自己身上痛。
师:说的非常好,你抓住了课文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体会他不在乎自己的痛那么同学们,快去读读这句话,你从这一系列的数字,又体会到什么呢?
生:从数字我体会到父亲正在挖那些瓦砾时候的艰难。生:父亲挖那些瓦砾时时间很漫长。师:他挖了多少小时啊? 生:他挖了36小时.师:多少小时? 生:38小时。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小时,而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说明呢? 生:为了更好的突出时间的漫长
师:谁还想读一读,体会到时间的漫长? 另一生再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出这时间的漫长。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你能想象父亲‚破烂不堪‛是什么样吗?
师:能把这‚破烂不堪‛的镜头读出来吗?(学生练读这两句话。)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这36小时应该做些什么? 生:应该吃饭、睡觉、休息之类的!师:是啊!以你的生活体验,父亲应该吃饭、休息是吧?而父亲却一直在挖,我们怎能不为此而感动呢?十二小时过去了——他依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师:二十四小时过去了——他依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师:三十六小时过去了——他依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三十七小时过去了——他依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生:儿子在等着我。
师:当其他孩子的父母一个个绝望地离开时,父亲依然在不停地挖着,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儿子在等着我。
师:是啊,父亲他忘掉疼痛,饥饿,虽然疲惫不堪,但还是坚持不懈地挖着呀,让我们记住这位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却始终坚持苦苦挖掘的父亲的形象吧。
女生读:他满脸……
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全班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师:多么深厚的父爱呀,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第三十八小时,他突然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爸爸,是你吗?。
师:对。是儿子的声音,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一位同样了不起的儿子。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儿子了不起的地方。
好,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从哪感受到儿子的了不起?
生:我是从第十五自然段中感受到的(读出这段)这个儿子被埋在废墟下却能充满信心,坚信他的爸爸一定会来救他,并且劝同学们不要害怕,我认为他了不起。(板书:坚信)
师:是啊,儿子坚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这深深的信赖正是源于那句话—— 学生齐说: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师:你还从哪感受到阿曼达的了不起?
生:我从第22自然段中感受到他了不起,当时的处境非常危险,他居然让别的同学先出去,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师:对,在这危险的环境中,七岁的阿曼达是如此的镇定,还能做到先人后已,真是一位
生:了不起的儿子 师:这伟大的‚让‛,这深深的信赖也源于那句话—— 生: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父亲挖了38小时,终于找到了儿子,父子间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我们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父子俩劫后重逢的欣喜之情,表现出父子之间的相互信赖。好,谁来读父亲的话?谁来读儿子的话?
分角色朗读
师:终于,激动的时刻到了。经历了漫长的38小时,这对父子终于可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幸福吧。
生齐读课文
师: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生1:阿曼达父子,你们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中还能做到先人后己,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唔,你非常崇敬这对父子,是吗?
生2:我想对他们说,是你们让我知道爱和信任可以创造奇迹,有了爱,没有做不到的事。师:对,爱能创造奇迹 生3:我想对这位父亲说:‚我会把你当作我的榜样,以后做一个像你这样的父亲。‛ 师: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父亲。
师:同学们,这就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啊。你们觉得创造这一种奇迹的力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生齐说——爱的力量
师:对,这就是爱的力量。(板书:爱)同学们,父亲深爱着儿子,所以在灾难来临时,他能有战胜灾难的勇气,因为他常对儿子说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对,儿子深爱着父亲,所以在灾难来临时,他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记住了父亲的话,那就是——
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同学们,父母的爱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饭菜里有爱,新衣里有爱,鼓励中有爱,责备里也有爱。我们中华大地也处处充满爱,非典中有爱,雪灾中有爱,旱涝中有爱,真是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所以——
生:无论发生什么,我们总会在一起!
师:最后,就让我们在孟郊《游子吟》的诵读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师生齐诵,结束课堂。
反思: 语文,是有关语言和文字的教学。我们上语文课,也应该学会教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文字之美,让学生学会品味,让学生真正学会品读文章。学生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对文字独特的体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体验,让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得到充分的体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一贯反对‚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他曾语重心长地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 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知识、体验知识、发展能力,实现阅读教学个性的飞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
在本节课中,教师就是在充分给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比如让学生发表对文章主人公的评价,用自己的提出的问题来贯穿全课的学习,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见解,有些还是老师所未曾预想到的。比如学生抓住了文中父亲‚安顿了妻子,再去找孩子‛的那个细节,从而发现父亲的责任心和父子情,从而看出他的了不起的另一面。还有后面孩子们对父亲两次重复‚你是来帮助我的吗?‛,之中所体现的他不顾自己安危只想找出儿子的迫切,父爱之深可见一斑。尤其是孩子们读出了前来提醒和劝慰的消防队长和警察语气和用意的不同,学生体会得很细微。这些都是老师的预设所未曾涉及到的,尽管本文可供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但是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们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上完本课。教者的心情很是欣慰,觉得学生会学习了,会感悟了,这节课的效果是好的。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94年,在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而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了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这单元紧紧围绕“ 父母之爱”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 讲述了父爱的伟大与母爱的深沉,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使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本文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前面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本着“以读为本,关注人文”的理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父爱的伟大。
4、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议、说”这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精神的感染。
2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四 设计理念: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想与心灵碰撞和交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和品析词句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研讨合作,从中领悟文中的感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深情诉说: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 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大家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一起说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思考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相互信任的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的事情)
(三)巧妙过渡,大胆设疑:请生观察课文插图,请生用文章中的语言说出图意。请生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四)自主阅读,深入感悟:学生自渎课文,从文中的那些语句体会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批画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五)赏析词句,品读父子:1细读课文,(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父亲了不起,再是儿子了不起。)2.画出文章当中能够表现父子了不起的词句(描写父子语言的句子和描写父亲外貌和动作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或段落,说出理由,然后有感情的去朗读它。
4、结合自己的感悟,相互交流,解释疑问。(父 :不放弃、责任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
(六)总结全文;课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出父爱的伟大,却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深沉的父爱,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外貌、语言、动作)
(七)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补充句子: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多么()的父亲!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亲与你之间所演绎的真情故事。
(八)布置家庭作业:把我们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记录下来读给父母听,注意用上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让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起来。六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不放弃 责任感
了不起 伟大的父爱
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对同伴的责任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汉滨区培新小学 吴忠英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所小学房屋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们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过关于体现人间真爱的文章,朋友之间、同学之间、亲人之间,特别是对母爱的了解比较多一些,父子之间的深情还是第一次学习。同时,孩子们在感受爱的时候,大多数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去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同时还要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的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文中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及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3.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的方法。
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景教学法 扶放结合法等。【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感知文本。1.复习词语,抽生认读。(PPT)2.抽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生字新词,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学会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走进课堂。
二、精读品味,走进文本。
(一)抓住字眼“了不起”,品读总领全文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生齐读课题,说说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2.出示总领全文的句子,抽生朗读,说说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来都这句话?(PPT)
3.观看图片,认识这次地震给洛杉矶带来的巨大灾难。(PPT)配乐 【设计意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是总领全文的中心句,“了不起”是这个句子的关键词,也是文章的中心词,在此处概括,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检查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又使后面的教学有纲可循。再次观看震后图片,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地震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震区带来的巨大灾难,也为学生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奠定基础。
(二)精读课文2----12自然段,抓住描写父亲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生快速默读课文2----12自然段,用~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强调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的语句。(PPT)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3.生交流汇报。
(1)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PPT)① 抽生朗读,说说有什么发现? ② 分角色朗读,生再谈谈自己的发现。
③ 师小结:父亲的这三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别人能帮助他救出儿子,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此时的父亲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担心、越来越害怕。
④ 师提问:是什么促使这位父亲在别人百般劝阻下依然没有放弃挖掘呢?引出父亲对儿子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PPT)
⑤ 生说说通过这些语言描写的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动作、外貌描写的句子。① 抽生朗读(PPT)
② 师指导朗读,这里连用四个数字,朗读时不能一个声调,要有起伏。③ 对比阅读,讨论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个小时,而连续用了4个数字?(PPT)
④ 齐读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⑤ 师小结。
(3)看看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程林祥。(PPT)配乐
(4)齐读歌颂“父爱”的诗歌。(PPT)
(5)师小结:父亲用他的语言、动作、外貌向我们诠释了他对对儿子的爱。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啊!(板书:爱)【设计意图】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课文,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再读再悟及分角色朗读,充分地感知父亲的了不起。通过观看、解读汶川大地震中了不起的父亲程林祥背儿子回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父爱的伟大,一首小诗将孩子的情感得以升华。
(三)快速阅读13~23自然段,感受儿子的了不起。(1)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能够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2)交流汇报。(PPT))(3)师小结。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大量地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个环节采用批注圈画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到看到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种读说结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畅所欲言,轻松愉悦地理解了文本。
三、想象拓展,迁移文本。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PPT)配乐
2.自由写话。3.抽生交流。
4.生谈谈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四师小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言实践,因此,课堂上我设计了读写结合的语文实践训练,给学生提供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通过个性、创意的表达,把“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落在实处,同时使学生对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
四、布置作业,运用文本。
1.将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课外阅读刘蒙的《父亲的爱》。(PPT)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 承诺 子
信任
爱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藤县朝阳小学陈燕青
一、教案背景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六年制教材第九册课文。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
二、教材分析
全文共有二十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成千上万的人受到伤害。第2、3自然段写一位父亲到学校寻找儿子,看到教室变成废墟伤心不已。他想起自己常跟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便坚信儿子在废墟中等待自己,决定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第4至10自然段写他独自一人挖掘废墟。这里还描写了其他人的行为:学生家长绝望而去、救火队长和警察劝告阻拦、人们摇头叹息,从侧面表现了这位父亲坚强的意志,烘托了父亲爱子情深。第11至23自然段写父亲终于找到了儿子。这位父亲不停地挖掘,疲惫不堪,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挖掘了38小时。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父亲为救助儿子不惜一切,让人感受到了震撼人心的父爱,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经过长时间的挖掘,他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得知在儿子的鼓励下,与他一起的14个同学也安然无恙。在众人的帮助下,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了,儿子让别人先出去,他走在最后,因为他对父亲充满信赖,知道父亲一定会跟他在一起。这位儿子也“了不起”,在这种险恶的环境里,十分坚强,还鼓励同学不要害怕,并且先人后己。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父亲挖掘废墟、寻找儿子的经过是课文叙述的重点。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讲。
3.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生活中父亲所做的令自己最难忘的事。
4.将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反思:
面对不同的课文,我们都应该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用综合性的语文练习促进学生的阅读,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节课中,我引入“听话想象”:在教师的范读中,请学生闭眼想象,在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父亲怎么会变得伤痕累累、憔悴不堪?“想象写话”: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紧抠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用心写。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扎根到学生精神世界中。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在这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促积淀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达到“文能逮意,情能胜物”的语言表达的佳境。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反诘、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让学生感情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位语言、积累语言。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
载着其他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再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