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今天是公元2011年7月16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女儿六岁多了,过完这个暑假,她就上小学了。当自己静下来时,忽然之间发现:她长大了!
今天她掉了第一颗牙,表明她的乳牙开始退休了,第一次见她缺牙的样子,却没有笑意。在自己的不经意之间,孩子在慢慢长大,也表明自己在慢慢变老,在感慨岁月之无情时,也在反省着自己。
虽然女儿都上完幼儿园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教过她,她完全处在“放牛式”状态。今天第一次认真地教她写了自己的姓,第一次出算术题让她做做,发现自己的确不太合格,好多东西都怪自己没有尽到家长的义务,让她和别的小朋友相比,差了一截!
晚上,女儿给爷爷(外公)通了电话,爷爷不在家好几天了,没说几句话,就发现她的声音哽咽,当听到爷爷还没有吃饭时,孩子担心极了,一再地叮嘱爷爷早点吃饭,不要累着了,还叫爷爷先挂电话。放下电话,她已泪流满面了,一个劲地说,爷爷这时还没有吃饭,不知道他饿不饿,我的心里酸酸的,我知道,女儿真的长大了!她知道担心人了,懂得心痛人了。很是感慨,时间过了,真的就回不来了,平常小事中有着无数的珍贵!所以,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11年7月16日。
第二篇:值得纪念的日子 永远缅怀的伟人
值得纪念的日子永远缅怀的伟人
写在毛泽东诞辰122周年
神龙
12月26日,一个伟大而难以忘怀的日子旷世伟人毛泽东的诞辰。
跨越一个世纪,明天,就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
1893年12月26日,乳名叫山伢子的毛润之,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那个山沟里。从此,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大救星:他唤醒了东方睡狮,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砸碎了蒋家王朝,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赢得了今日之国富民强。
每当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到来之际,我总是沉浸于无限的回忆之中。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我与共和国同龄,从小唱着《东方红》,在红旗下长大,对毛主席怀有无限深厚感情。
1966年10月18日,作为中学生代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亲眼目睹了他老人家的光辉尊容,当时那种翻涌的红色海洋,激动万分的血液沸腾,难以抑制的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静的澎湃心胸,至今历历在目。
1966年冬天,怀着神奇憧憬的心情,徒步2000多里,到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瞻仰了毛主席故居。毛主席逝世后,还曾两次来到韶山参观,三次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他老人家的遗容。无论在韶山毛泽东广场,还是在北京毛泽东纪念堂,怀着对毛主席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福,成千上万名民众接踵而至,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有时尚靓丽的白领,也有衣着简单的农民。大家用鞠躬祭拜的传统而又简单的方式,纪念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每每回忆起这些经历场面,心头就会涌起情不自禁的崇敬之情。
抚今追昔,使我对毛主席更加崇拜,更加无限感激。我这个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苦命之人,一步步走上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可以说每走出一次困境,每战胜一次困难,每取得一点进步,与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激励和鼓舞是分不开的。因此,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食粮、精神支柱、前进的动力。
毛主席他老人家已经离世将近40年了。多年来,我的心中一直环绕着若干问号,也总是孜孜不倦的翻越学习,逐步总结丰富着答案。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人民热爱他,天经地义。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改天换地,功德盖世。连邓小平同志都深情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嫉恶如仇,铁腕反腐。不给私字留一点空隙。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告别官国,拒绝特权。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他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即使在建国后,他还送子到抗美援朝战场,忠魂葬身异国他乡。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扫黑禁娼,干净彻底。并把她们由鬼变成人,走上了重生的道路。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藐视强权,顶天立地。凡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总是针锋相对、寸土不让,从不屈服、畏惧。
毛主席为何总是让人怀念?
因为他笃志嗜学,远见卓识。才能超群、智慧过人。
......毛主席以他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奇迹般开创了一个毛泽东时代。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格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毛主席的伟大风范,感天动地、惊神泣鬼,甚至让他的政敌都心悦诚服、五体投地。
第三篇:一个难忘的日子
一个难忘的日子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同学许哲豪请我、张宁凯、郑佳萌、秦逸飞、刘喻畅到他家过生日。
我们拿着为许哲豪准备的生日礼物来到了她家,阿姨热情地欢迎我们到来,还给我们拿饮料喝。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谈天说地,热闹极了!“吃蛋糕了!”听到叔叔的喊声,我们都围坐在桌子旁,叔叔把一个大蛋糕拿了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阿姨把蛋糕切成一块块送到我们面前,同时我们也异口同声说:“祝你生日快乐!”
许哲豪的妈妈正在说你们想到肯德基吃些什么?接着阿姨就拿起了一张纸,像一个服务员一样为我为我们点餐,我们都说出了我们想吃的东西。接着我们就排成了一个长队伍,走到了肯德基我们刚进去里面就满了一个位子都没有了,阿姨先去排队了过了一会儿,就有两个大座位我们就坐下来了,刚好阿姨也买好了我就吃了。吃完我们就会去
了
我们说着、笑着、吃着,一个个都乐呵呵的,许哲豪这生日过得真是太开心了!昨天我的好朋友许哲豪过生日,我们去他家为他庆祝生日。阿姨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我们几个同学在他家玩得可开心了!我也盼望着我的生日快点来到,到时候,我也请他们到我家吃蛋糕。
第四篇:值得纪念的人--李登辉先生
值得纪念的人--李登辉先生
每逢校庆,总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李登辉老校长的怀念。这是因为,李登辉先生不仅是杰出的教育家,而且还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复旦大学的老校友常常以崇敬的口气谈起李登辉先生的高尚人格和博深的学问。李先生不慕荣利,以毕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为己任,为此他几次辞谢高官,而把全部精力献给教育事业。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尽管校务繁忙,但仍先后担任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进化学、拉丁文、德文、修辞学等诸门课程,教学之余,他又编撰了许多教材和专著。李登辉先生主张“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要求学生“至诚,纯洁,无私,博爱”,他还倡导了“牺牲,服务,团结”的“复旦精神”。尽管这些主张和观点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的范畴,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毕竟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李先生培养的学生中有竺可桢同志那样的杰出的科学家,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正因为如此,当李先生逝世的噩耗传出。全国交化教育界皆为震惊,特别是散在国内外的复旦校友纷纷致函电吊唁,就不难理解了。已故的陈望道校长与李登辉先生共事二十多年,他在追悼李登辉先生时曾撰文说:李登辉先生“是复旦传统的象征”,他“专为青年的发展、中国的进步办教育”,这样的评价是并不过分的。李先生致力复旦大学的建设凡四十年,以其博大精深的学问、正直诚实的人格、诲人不倦的态度和爱校如家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无论从那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不应该被复旦大学的师生员工所遗忘的。
李登辉先生,字腾飞,福建同安人,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出生于荷属爪哇岛(今印尼)。1883年,赴新加坡读书,1891年,赴美入威斯雷阳大学,旋转入耶鲁大学,1899年,得文学士学位。其后李先生回南洋任教,于1905年返国来上海。这年秋天,震旦大学的爱国师生在马相伯先生的带动下,为反对法帝教会对学校的控制,脱离该校,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李先生被聘为总教习,不久严复等人来复且任监督,李先生遂为教务长。1912年,因复旦公学的吴淤校址毁于战火,遂迁入上海徐家汇的李公祠。次年,校董事会成立,董事孙中山先生等推选李先生为校长。1917年,复旦正式改组为大学,设文、理、商三科。但当时复旦开办未久,基础未奠,尤缺基金,又因李鸿章后裔屡兴词讼。想把复旦逐出李公祠,为此李先生在是年冬以复旦大学校长的身份赴南洋各地向华侨募捐。时南洋侨胞景慕李先生盛名,群遣子弟入学,因而李先生很快在南洋募得巨资,次年回国后,就开始在江湾购地,以期另辟校址。到1920年,购得土地七十余亩,次年开工建筑,到1922年建成教室、办公室和宿舍各一幢,于是复旦大学正式迁往江湾(今校址),徐家汇原校址改为中学部。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旦大学西迁重庆北碚黄桷树,部分师生因困于环境不能成行,李先生就在公共租界内开设复旦大学补习部,坚持教学。1947年11月19日,李先生因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享年七十五岁。李登辉先生对复旦大学的建设所化费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也是令人难忘的。在购置江湾土地和建设新校舍时,李先生经常往返徐家汇和江湾之间。当时上海市区与江湾之间尚未开筑公路,李先生为勘察复旦新校址,只得先坐淞沪铁路到江湾镇。然后再坐手推独轮车,行半小时许才能到达现场。当时校址内外丛塚遍野,渺无人烟,不少人认为这里不宜建校,但李先生坚持自己的远见,经过多年经营,终于使学校初具规模,奠定了今天复旦大学的基础,在主持复旦大学补习部期间,为躲避敌伪的压力,坚持教学,李先生带领师生三迁校址,最后在赫德路〈今常德路)赁屋开学,直至抗战胜利。抗战期间原复旦大学校址为伪上海大学占用,多所损毁。抗战胜利后,复旦迁回上海,与补习部合并,两地师生人数骤增,原已有损坏的校舍远不能满足需要,李先生就带领全校师生用数月功夫拓建新校舍。其后,李先生虽已患盲疾并辞去大学校务,但仍随时关心学校。直至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复旦大学和附中的教学。据顾仲彝教授回忆,1947年九月初的一天,他去看望李先生,李先生抓住顾的手用已不很清楚的话说:“我知道你很忙,不过附中必须你去帮忙,我叫教务处排上课了,你千万不要推辞。” 李登辉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的热情非常强烈,早在南洋任教期间,他就加入了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在吴泌复旦公学期间,有一天,李先生坐火车去吴宋,在车上听见有一妇女呼叫。闻声赶去,见三四个美国水兵正在调戏一位中国村妇,李先生气愤地用英语斥水兵无礼。但其中一个水兵蛮不讲理,竟抢了李先生的手杖扔出车窗。李先生愤不可遏,撕下这个水兵的肩章,水兵遗帽仓皇逃遁。事后,李先生在报上撰文揭露此事。据说后来美领事只得道歉,并处罚了水兵。五四运动期间,李先生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任国民外交后援会及华侨联合会会长,对救国运动不遗余力,而且还旗帜鲜明地支持复旦学生运动。当时复旦大学学生联合上海其他学校致电北京政府,抗议北京政府镇压学生,李先生等人对学生说:如此力量是不够的,应该联合上海各大中学校,有一个比较永久的组织,方足以应付未来。复旦学生根据李先生的意见,就派人联络各校,很快地成立了上海学生联合会。难能可贵的是,在九一八事变后。李先生不仅提倡抵制日货,并且还同情和赞助学生发动对日武力抵抗的要求。大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占领上海,计划收买李先生。李先生面对敌伪威胁引诱,毫不动摇。他以“三不主义”昭示师生:一,不向敌伪注册;二,不受敌伪补助;三,不受敌伪干涉。“三不”不行,则宁可停办学校。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解放后,由于党和国家对高教事业的重视,复旦大学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李登辉先生正是这样一个应该受到尊重的,特别是应该受到复旦师生所尊重的人。“老复旦”都知道,我校的大礼堂,原名登辉堂,它的原址是李登辉先生在1922年建造的复旦宿舍,由于在抗战期间毁坏,1946年复旦拓建新校舍时,为纪念李登辉先生对复旦大学的贡献。遂在此建大礼堂以登辉命名。在“四人帮”横行时,李先生被诬为“洋奴买办”,由此也废除了“登辉堂”之名。我们认为,如今应该推倒强加在李先生头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辞,并建议为“登辉堂”恢复名誉,以纪念李登辉先生。
第五篇:一个令国人难忘的日子范文
一个令国人难忘的日子
今天,2010年8月15日,一个令国人难忘的日子!举国深切哀悼舟曲泥石流遇难同胞!为亡者祈祷,为生者祝福!大灾有大爱,大难定兴邦。我坚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有舟曲人民的坚强不“曲”,一个美好的新家园必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