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发布者:卓秀平发布日期:2012-11-2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在本册教材中这部分是难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现对教学中的不足做以下几点反思、整理:
一、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上面、下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于本课时来说我的教学目标定的有些过高,本节课的难点过多,尤其是被观察物体的选择,涉及到了透视图,所以部分同学出现了问题,学生对于左右面的认识和亲自实践观察其实都是没有问题的。
二、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是随着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但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给学生的改错时间太过局限,所以有几个同学没有改完错,在一直改错,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改错时间。
三、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四、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留白”的时间较少。
一节课下来,总会让自己有些收获,我相信一份收获就是一份成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
第二篇:人教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试讲稿
解方程试讲稿
一、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
二、试讲稿
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大家看一下我手里的盒子,猜一猜里面有几个小球。学生踊跃发言。
师:大家说什么的都有,那我们现在就借助天平来测量一下吧。师:同学们现在看一下讲桌上的这个天平,大家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众):两边平衡了,右边有9个小球,左边是盒子和3个小球 师:很好,我们已经学习了方程,大家可以就此列一个等式吗? 生:x+3=9 师:非常棒,那x是多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解方程。(板书—解方程)新授
师:x是多少呢?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我见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来靠窗的那组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x=6 师:说一下理由
学生:6+3=9,所以x肯定是6.师:非常好,请坐,其实我们还可以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再回忆一下等式的性质
学生(众):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左右仍然相等。
师:好,大家上节课学的都很扎实。现在看讲台上的天平,我把左边去掉三个球,根据等式的性质,那右边应该去掉几个 学生:3个
师:大家试着将刚才的过程用式子写出来。我们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X+3-3=9-3 师:大家和这个同学写的一样吗?很好,大家完成的都非常好,师:大家现在观察天平,可以发现了什么? 生:盒子里有6个球
师:对,盒子里有6个球,也就是x等于(教师停顿,学生回答)6,大家把它写在本上。师:通过这样的过程,我们就求出了x=3。老师,现在有个问题,刚才我们两边同时减去了3,减去3有什么好,大家思考一下,来穿白色上衣的那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根据等式的性质,可以知道减去3和减去2等式都成立,但是减去3后,就可以直接得到x的值了。
师:请坐,回答的非常好,我们要记得我们的目的是要求未知数x的值。师:我们把x=3叫做这个方程的解,而刚才求方程的解x=3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师:大家看一下课本上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好,现在来一块说一下 生: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师:结合刚才我们学的题目,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好,现在我们一块来答一下。非常好,方程的解为x=3 师:那解方程呢,嗯嗯,非常好,整个求解的过程的就叫做解方程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都有一个解字,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师:好,你来回答一下
生:方程的解,是一个值,解方程的解代表的是一个过程。师:回答的很利索,很好,请坐。
师:那大家观察一下大屏幕上这3个解方程的过程,看一下他们的格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所有的等号都对齐了。
师:大家观察的很细致,这也是我们书写时需要注意的。
师:按x=3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呢?这个需要大家检验一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如何检验呢
学生:可以把x=3带入,看看等号左边和右边是否相等。师:很好,思路很清晰,大家是这检验一下,这个解正确吗? 生:正确
师:好,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书写过程,看看和你的一样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做一做的三道题,老师请3个同学来黑板上做,好,就靠墙的这三位同学吧,其它的同学在下面做。巩固练习
师:大家和它们做的一样吗?来,你来说 生:第二个同学没有检验 小结
师:对,我们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一下,我们这节课就快接近尾声了,那大家说一下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嗯,学会了解方程,对,解方程就是求未知数x的值,还有吗?嗯,需要检验......。作业
师:同学们下去以后给自己写一个方程,并求出这个方程的解,下节课咱们讨论,好,同学们下课。
第三篇: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四、五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 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 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第一、二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
222 55┃66 5┃02 56┃6?2 ┃5 —┃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练习齐唱。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第四课时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 美好的祝福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四篇:人教开国大典版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参加典礼的激动、兴奋心情。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谁又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个什么日子呢?(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板题:开国大典(“典”是本课的生字,让学生注意其写法)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典”在这里的意思?那“大典”呢?(隆重、盛大的典礼)“开国”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作者的描绘走入这盛况中。请大家带着要求,自由高声朗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初知写作特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反馈自学情况:
①正确认读生词(课件出示),指导个别难读、难写的生字。认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书写:奏
诞
瞻(师指导生练习)【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从字音和字义两方面进行有重点性地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②通过阅读,您把握了这篇课文的哪些主要信息呢?
课件:你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参加总人数吗?(开门见山)
③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快速阅读后汇报,课件同时出示)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利于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有整体的印象,抓住文本的主线。】 2.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根据板书导读写作顺序,这是写大场面的一个重要写法。(板书:有顺序,有条理)【设计意图:场面描写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四、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现在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什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2.(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3.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从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感受到? 5.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6.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去体会开国庆典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心情。】
五、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六、布置作业:
1.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3.挑你最感兴趣的场面,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1.听写生字词。(典礼
协商
诞生
瞻仰
排山倒海)
2.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为下面学习场面描写做好铺垫。】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一)研读“典礼仪式”
1.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课后练习提示,“一问能抵许多问”,引导学生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并形成教学的主线。同时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读自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使课堂在“静”中增效。】 2.汇报交流。
(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从“排山倒海”,你读出了什么?从“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2)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B.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听出不同了吗?(把第二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复的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D.师配乐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有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有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我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此外,利用文字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触动了学生积淀的情感,饱满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背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感受开国大典当天的激动人心的盛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此时以情促读促背,升华情感,积淀语言。】(3)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师播课件: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3岁的生日,在这63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五星红旗,这是神州七号飞天时飘扬在茫茫太空的五星红旗。这是神舟九号起飞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B.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假如你亲眼见到这些时刻的五星红旗的升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训练:看到五星红旗在 升起,我。
C.师小结: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引读板书: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适时补充有关“五星红旗升起”的典型资料,利用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加深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4)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引读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二)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1.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让我们再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感受开国大典吧!
2.交流最难忘的镜头。3.相机点拨:
(1)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2)从“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你体会到什么?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从“抛”“盖”你读懂了什么?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体会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6)“红流”指什么?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
三、创新文本,拓展延伸。1.创新文本,将内容重组。出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时,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整热烈的掌声;
当毛主席向空中招手时,群众看见了,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当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1)朗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指导激情朗读。2.拓展延伸:《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将再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因此,本课教学并不拘泥于一城一地,而是用大单元的视野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每课时的教学成为单元主线上闪光的一颗珍珠。】
四、小结写法,片段训练。
1.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小结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3.写作点评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场景描写中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回归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2.观看电影《开国大典》。3.制作“伟人风采”手抄报。
4.课外建议:网络搜索《毛泽东纪念馆》和《民族魂》等网站。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让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如此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提高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给有条件的学生提供《毛泽东纪念馆》《民族魂》等网站,那里有更多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关于伟人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课余自主了解知识的平台。】
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典礼仪式
新中国成立了
阅兵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第五篇: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3.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2.doc 《珍珠鸟》教学设计1.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3.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2.doc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1.doc 《有趣的汉字》教案.doc 《学会看病》教案3.doc 《学会看病》教案2.doc 《学会看病》教案1.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3.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2.doc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1.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4.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3.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2.doc 《鞋匠的儿子》
教案1.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3.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2.doc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doc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1.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doc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doc 《我爱你,汉字》教案.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doc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1.doc 《松鼠》教学设计3.doc 《松鼠》教学设计2.doc 《松鼠》教学设计1.doc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案.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3.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2.doc 《窃读记》教学设计1.doc 《七律·长征》 教案2.doc 《七律·长征》 教案1.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3.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2.doc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案1.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3.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2.doc 《难忘的一课》 教案1.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3.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2.doc 《梅花魂》教学设计1.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3.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2.doc 《毛主席在花山》 教案1.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3.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2.doc 《落花生》教学设计1.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3.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2.doc 《狼牙山五壮士》 教案1.doc 《开国大典》 教案3.doc 《开国大典》 教案2.doc 《开国大典》 教案1.doc 《鲸》教学设计3.doc 《鲸》教学设计2.doc 《鲸》教学设计1.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3.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2.doc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3.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2.doc 《桂花雨》教学设计1.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doc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doc 《斗笠》第二课时 教案.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3.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doc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1.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2.doc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doc 《慈母情怀》教案3.doc 《慈母情怀》教案2.doc 《慈母情怀》教案1.doc 《遨游汉字王国》教案.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3.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2.doc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