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偶尔与读一年级的女儿讲谈到自己小时侯的故事,女儿听得哈哈大笑。她是很难想像一大群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酸甜苦辣的。
四十多年前,我们的一家七口人,这还是一个常见的大家庭。姐妹兄弟多,冬天的晚上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时孩子们常常被挤得掉到地上,在半夜里伸手一摸,竞然会摸到一只鞋子,有时一晚上掉下床数次。冬天,大家在被窝里打斗踢
脚,厚厚的棉被常常被踢出大窟窿。只好重新拿给弹棉花的工匠弹,有时连工匠都不愿接受,因为那棉被实在太烂了!妈妈没法子,只得万分千分地恳求人家工匠答应重弹。然后回头总要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这些孩子:“别死命地踢脚了,安安份份地睡吧!”但这样一大伙子孩子,却怎禁得住。
夏夜,父亲巧手订做了许多竹片子床,放在宿舍门口,看着天上的星星,一家人露天而睡,那时家家户户小孩较多,又没风扇、空调,在外面露天睡很时行。晚上听大人讲故事或讲笑话、互相打趣儿、拉家常,也挺有味儿的。遇到半夜下暴雨,大家伙鬼哭狼嚎般冲进屋去,偶尔也有一长条蛇出来睡在人家的竹椅子下面乘凉,有胆小的看见了吓得连蹦带跳地逃回家,大胆子的就去找棍子什么的来打蛇,但那蛇却也受惊而先逃走了。总之这样一吵,这一晚上许多人就难以入眠了。
吃饭时,父亲常常威严地瞪着我们夹菜,他总是教导我们:“别夹那么多,给别人留一些!”或是“你夹菜要不要瞻前顾后?!”小时的我们是多么害怕和仇恨那样的目光,我们几个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也一直很僵,直到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才理解父亲的苦心,才明白他当家的难处,但已经晚了,父亲早年过世,留下我们无法报恩的痛苦之心。那时候物资溃乏,孩子又多,工资又低的父亲母亲们该是多么的尽力费力啊!
衣服鞋袜等大都是由母亲亲手缝制或用毛线编织的,母亲无师自通,制作出来的衣服不那么美观,但为了省钱,她不得不长长熬夜,为孩子们四季的服装煞费苦心,但却常常不被领情,母亲有时只得祈求:“老二,你穿上这衣服真的好看!你穿上去上学吧,别人还没有新衣穿,人家怎会笑你!”“五儿,你不穿就会冷到的,没人笑,真的,妈就看得你好漂亮!”最后,我们穿上妈妈千针万线缝的衣服却低着头走在路上。现在大多数孩子的衣服只有多得穿不了,我的孩子刚出生就有数不清的新衣服由亲朋好友送来,有穿不了的直到她长大了几岁才穿上,每个夏天就有三四套新裙子新套装。而我的父亲,有一套军色的中山装每年过年初一才拿出来穿一次,初二就收进了箱子,穿了几十年,直到父亲过世这套中山装还是和新的一样,还由母亲收藏着。
电视电影是不可多得的消遣,那时看露天电影常常到附近的大厂或乡村去看。来回要走数里路,某次夏天夜里突下大雨,父亲夹着一大把伞给看电影的孩子们送来,但已经在半路上奔跑的我们已经全部湿透了。说到看电视更有许多辛酸,那时家里穷,一时买不起电视,只好到邻居家去借看,有小气鬼关上门的,有满座没地方站的,那时站在别人屋子外面、看不到精采电视的我们常常掉下眼泪。后来父亲母亲借来钱,买回黑白电视,为此家里人有好几个月都没吃肉。而今的小孩们,有电脑、彩电、dvd等,信息可灵通了,学习和接受知识也很快捷。也根本不用受我们那个时候的罪,因为大多数独生子女是可以占用资源无数的。
还有那时侯的婚丧酒席是有许多笑话的,赴宴的人回来都能讲几个段子。大家酒桌上都极少动筷子,下席后用竹筷分肉带回家给孩子或家人吃,有时为了肉片大小厚薄而吵闹起来的。也有带上霉豆腐去吃酒席的,就是为了能多带些荤菜回去给一大家人尝尝。现在,说这些很辛酸的笑话,几乎没人相信。记得父亲回老家喝喜酒,我们这些孩子很想跟着去看看,父亲不得不严厉地斥责我们不懂礼数,当时难理解,也有怨恨父母亲的,想人们日常过日子都紧巴巴的,酒席也好不到哪里去,能吃上酒席就是难得的开荤了,如果带上一大家子人跑去喝酒席,那是特无理,特被人指责的事儿。现在老家人办喜宴,我们一大汽车人去都有乡亲乡里的说叫道:怎么人来得还不齐全呢?现在的酒宴的丰富、酒宴的规模都是从前不敢想像的。
小时的事,那时是苦的,现在想起来却很温馨。
第二篇:工厂职工国庆60周年征文
我家房子越住越宽敞
2000年12月3日这一天,对于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天,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搬进了园丁苑小区将近100平米的新房子,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儿时:30多平米挤进了6人
儿时的记忆中,我们没有自己的家。外婆曾经告诉我,我和大哥相继出生后的几年里,全家6口人都挤在老城区沙牌坊一间平
房里,而且是租的。
我上幼儿园大班时,父亲从蛋厂调到**市电力修造厂,分到了两间以前电力学校的学生宿舍。三十几平米,虽说在二楼,但屋顶是油毛毡、芦席盖起来的,有时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父亲将两间宿舍改造成了三间:父母住一间,我和大哥还有外婆合住一间,门口一间用来吃饭,烧饭只能在过道上搭一个简易的煤炉架。尽管条件依旧艰苦,但大家还是乐呵呵的——毕竟,这是自己的家。
少年时:50多平米最多住8人
这个家里,一住1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我们又一次搬了家。当时,随着父亲单位效益的不断好转,厂里终于开始建新宿舍楼了,分房条件却很苛刻:分配对象必须是厂长、工程师,以及厂里的元老。幸运的是,父亲凭着第三个条件,分到了一楼50多平米三室一厅的房子。大哥到了结婚年龄,他住大的一间,父母一间,我住最小的一间,外婆则住在厨房改造的那间,厨房搭在院子里。
大哥婚后第二年,侄女来到了人间。她给全家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因母亲忙于上班,大哥的岳母从靖江过来带孩子,晚上只能搭张钢丝床睡在客厅里,白天再收掉,为此我们一家人内疚了好久。一大家八口人,到处是东西。
结婚时:因为没房陷入烦恼
1992年我和妻子准备结婚时,因没房陷入了烦恼。买房吧,当时教师的那份工资根本买不起;到外面租房结婚,思想上还不能接受。
此时,大哥经过种种努力,从单位分到了一户很小的二手房。由于时间急,善解人意的大嫂没装修就搬了进去,家里腾出了一个房间作为我结婚的新房。
儿子上幼儿园后,爱好音乐的妻子省吃俭用买了台钢琴,准备教儿子弹琴。由于房间里已有两张床,只能把琴放在客厅里,原本就不宽敞的客厅顿时又狭窄了许多。
2000年:一家三口有了新房
儿子上小学后,捉襟见肘的房间,更是影响了他的学习。我和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有了些积蓄,但靠自己买房还是做不到。那时,能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家,已成此生最大的心愿。想啊想、盼啊盼,终于在2000年,通过“层层选拔和考验”,再加上夫妻俩都是教师的优势,我们分到了一套90多平米的新房。
2000年岁末搬进新房后,一家三口人情不自禁地相拥在一起,妻子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还不敢相信这是我们自己的家。
如今,我们又在西区一新建小区买了一套新房,虽然贷了款,但还款压力一点也不大,对生活越来越充满了信心。
第三篇: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旧粮票
前几天,在家里翻出几张旧粮票。透过粮票陈旧的表面,看着粮票上印有“1968年”的字迹上方有一名钢铁工人手持钢钎忙碌工作的图景,想起了30多年来我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变化,脑海里的思绪迅速飞越过了30代,**人的吃、穿、住、行等条件都很差。那时,人们与吃有关的粮食、菜蔬和与穿有关的制衣布料、鞋袜等都要凭票购买。平日里,人们粗茶淡饭,一个星期都很难吃上一次肉。穿的衣着非常简朴单调,只有黑、灰、蓝色的四个袋子的罩衣与直筒裤,大人穿的衣裤补丁上打补丁。即便到过年,家里条件稍宽裕一点的小孩才有新缝制的衣服穿,倘若家里有了几个小孩,往往是老大穿新的,老二穿旧的,老三穿打补丁的,正是人们所说“新三年、旧三年、除去父亲每月按时给老家一个年过八旬的伯爷爷寄的五元钱后,剩余的二十多元钱便是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开支。那时,为了生活,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地上门为人们缝制衣服,通过日以继夜的辛勤劳作,赚来一份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为了解决好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在购买回凭粮票供应的粮食外,父亲还需想方设法在外面购买一些计划外的粮食与菜蔬,我和妹妹至今还清晰记得父母俩人,都会在每个月的某一天的清晨到厂区外几十里的乡下去购买计划外的粮食,到下午太阳西斜时刻,父亲准会挑着两袋大米汗流浃背的回到家中。除此之外,父母还在离家不远的一块堆满了废弃矿渣石的地方,进行移渣屯土种菜。每当到了蔬菜采摘的旺季,父母安排我拿一些新鲜蔬菜给邻居们送去,调节一下生活。当时,为解决生活问题,**在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和妹妹都参加工作了,随着家庭经济购买力的提升,随着市场上粮食、蔬菜、肉类、衣裤、鞋袜等生活物质的日益丰厚,吃穿问题迎刃而解。再不为吃穿问题困忧的**职工,随着家庭积蓄的增加,已有部分职工购买了摩托车,人们的出行条件慢慢得到了改善。这时,住房条件也有了较大改观,告别了低矮平房,烧煤球的居住生活环境。一家人住进了烧煤气,带卫生间的家属楼。特别是**跨越年产钢百万吨大关后,随着生产经营与技改发展的突飞猛进,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整齐、规范、漂亮的青山生活区应运而生,周围青山公园,体育馆,青山综合运动场的建成,标志着****在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热轧、冷轧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入到更先进的“十一五”技改发展中,随着技改后的投产,**将生产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板材与电工硅钢,前景十分喜人。目前,人们在生活居住环境上有了质的飞跃,已形成青山、月琴山两个公园;一个多功能综合性体育场馆;一个中心文化广场。居住区域形成了洪家洲、花庙冲、桔园等三个树木繁茂,清爽宜人的老生活区;形成了青山、奶牛山、仙人阁、盛世嘉园等四个高楼鳞次栉比,私家小车穿梭如织的多功能新生活区。在家休息的人们,茶余饭后,走出家门,漫步在家属区内,满眼是草坪、绿篱、花卉树木,阵阵清香迎面拂来,令人神清气爽;离家不远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典雅而富有诗情画意;还有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及湖中的睡莲,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
**过往烟云的往事。我们一定要发扬“旧粮票时代”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继承一代又一代钢城儿女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智慧和汗水,与时俱进地将涟水河畔这片热土,编织成最壮美、秀丽的一幅现代化钢铁工业场景的崭新画卷。
第四篇: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钢厂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旧粮票
前几天,在家里翻出几张旧粮票。透过粮票陈旧的表面,看着粮票上印有“1968年”的字迹上方有一名钢铁工人手持钢钎忙碌工作的图景,想起了30多年来我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变化,脑海里的思绪迅速飞越过了30多年前的时空。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的吃、穿、住、行等条件都很差。那时,人们与吃有关的粮食、菜蔬
和与穿有关的制衣布料、鞋袜等都要凭票购买。平日里,人们粗茶淡饭,一个星期都很难吃上一次肉。穿的衣着非常简朴单调,只有黑、灰、蓝色的四个袋子的罩衣与直筒裤,大人穿的衣裤补丁上打补丁。即便到过年,家里条件稍宽裕一点的小孩才有新缝制的衣服穿,倘若家里有了几个小孩,往往是老大穿新的,老二穿旧的,老三穿打补丁 的,正是人们所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七十年代初,在我朦胧的记忆中,父亲每月工资大概三十元钱左右,除去父亲每月按时给老家一个年过八旬的伯爷爷寄的五元钱后,剩余的二十多元钱便是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开支。那时,为了生活,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地上门为人们缝制衣服,通过日以继夜的辛勤劳作,赚来一份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为了解决好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在购买回凭粮票供应的粮食外,父亲还需想方设法在外面购买一些计划外的粮食与菜蔬,我和妹妹至今还清晰记得父母俩人,都会在每个月的某一天的清晨到厂区外几十里的乡下去购买计划外的粮食,到下午太阳西斜时刻,父亲准会挑着两袋大米汗流浃背的回到家中。除此之外,父母还在离家不远的一块堆满了废弃矿渣石的地方,进行移渣屯土种菜。每当到了蔬菜采摘的旺季,父母安排我拿一
些新鲜蔬菜给邻居们送去,调节一下生活。当时,为解决生活问题,尽管父母整天劳碌奔波,但邻居们却很羡慕我家。
时代在前进,**在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初,我和妹妹都参加工作了,随着家庭经济购买力的提升,随着市场上粮食、蔬菜、肉类、衣裤、鞋袜等生活物质的日益丰厚,吃穿问题迎刃而解。再不为吃穿问题困忧的**职工,随着家庭积蓄的增加,已有部分职工购买了摩托车,人们的出行条件慢慢得到了改善。这时,住房条件也有了较大改观,告别了低矮平房,烧煤球的居住生活环境。一家人住进了烧煤气,带卫生间的家属楼。特别是**跨越年产钢百万吨大关后,随着生产经营与技改发展的突飞猛进,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整齐、规范、漂亮的青山生活区应运而生,周围青山公园,体育馆,青山综合运动场的建成,标志着**人的居住环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今,**在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热轧、冷轧生产线的基础上,又投入到更先进的“十一五”技改发展中,随着技改后的投产,**将生产出世界领先水平的汽车板材与电工硅钢,前景十分喜人。目前,人们在生活居住环境上有了质的飞跃,已形成青山、月琴山两个公园;一个多功能综合性体育场馆;一个中心文化广场。居住区域形成了洪家洲、花庙冲、桔园等三个树木繁茂,清爽宜人的老生活区;形成了青山、奶牛山、仙人阁、盛世嘉园等四个高楼鳞次栉比,私家小车穿梭如织的多功能新生活区。在家休息的人们,茶余饭后,走出家门,漫步在家属区内,满眼是草坪、绿篱、花卉树木,阵阵清香迎面拂来,令人神清气爽;离家不远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典雅而富有诗情画意;还有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及湖中的睡莲,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今天,我手中的旧粮票,已成
为我生活在**过往烟云的往事。我们一定要发扬“旧粮票时代”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继承一代又一代钢城儿女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挥洒着智慧和汗水,与时俱进地将涟水河畔这片热土,编织成最壮美、秀丽的一幅现代化钢铁工业场景的崭新画卷。
第五篇:党校职工迎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选举·民主·作主
——观《共和国是什么?》笔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的国号,这个国号告诉国民,国家的“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但“主人”“作主”如何体现?读了俞可平的《共和国是什么?》(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版),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笔者认为,“主人”“作主
”应体现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前提下,让人民在政治上真正享受到知情权、表达意见权、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等权利上。本文谈谈“选举”。
一
“选举”是公民依法选择、决定自己“代表人”权利的过程。选举的实质是人民将自己的部分权力委托给自己所信任的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民主选举”应该是:候选人应由“选举人”、“自下而上”提名推荐;候选人公开的、公平的、自由的竞争即“差额竞选”;最后让选举人自由自主地选择。
目前,我们不少地方部门的选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提名,名义是群众,实际上是上级指定或单位领导;形式上是酝酿,实际上是服从;如投票,表面看是等差额选举,实际上是等额(有些候选人是被作为“陪选”的)。另外,有些“候选人”百姓都不知道何方“神仙”,更不“了解他们的个人特点、优缺点”,只是依据大会的简介,猜测领导的意图划上一个“圈”了事。
十七大说“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但我们许多人并没有“生命”之感,而更多的是感到是一个“道具”;感到“民主选举”不是在行使权利,而是在听从“公仆”的指示命令,在履行“法定”的义务;感到“民主选举”在“做戏”去实现“某些人”的意图,但又无可奈何。毋庸讳言,现在平民百姓是法理上“当家”了,但在选举中还未能“做主”。有资料说,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不能过好市场关和民主关。如何经受市场关的考验,我党和政府许多的同志已有相当的准备,并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了,但如何经受民主关,可以说我们许多领导干部准备是很不足的。
二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人民群众选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他们参政议政,间接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二是在基层的农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实行群众的事情由群众自己去办,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即民主有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
“人民能否真正成为管理国家的主人,取决于他们选举的代表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封丽霞:《人大代表的角色定位》,《学习时报》2006.1.16.),取决于他们选举的代表是否有能力代表人民。这里所言的“代表”应包涵着“官员”。如何让人民“当家”,让人民群众自由自主地“作主”。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应该注意的:
官员们树立民主意识肯放权。权力集中必然导致权利的萎缩,必须“把权力下放给基层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4版,第18页)。杜绝我是领导,是“一把手”,应由“我做主”,“我说了不算、谁说了算”的“官本位”思想;改变借民主程序民主形式实现个人或少数人意图的所谓民主的想象。从“代替”、“包办”人民当家作主,转变为“帮助、组织和支持”人民自主地当家作主。
完善候选人的提名方式。候选人提名工作是民主选举的序幕,对选举结果有决定性的意义。让人民群众有真正的提名权,尊重自我提名,倡导竞争提名,实行公开性提名。扩大差额的比例,坚决杜绝变相等额选举的现象,要让候选人进行竞选。使提名及竞选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公平公正公开。
保证人民真实的广泛的知情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凡涉及选举的一切事宜都通过简易明白的形式让人民群众知道,让选民或代表切实清楚候选人的特点、主要业绩能力及廉政勤政等信息,让选民自己思考选择。
要完善投票形式。选举的民主还有一个标志,就是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自由自主地选择。实行真正真实的无记名投票,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防止“一把手”说了算或“正确的引导”的“一面倒”,“绝对统一服从”的现象。
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素质。民主是人们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政治诉求。民主与公民的文化素质有一种正相关关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与行使民主权利、政治参与的关系是密切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素质,使人民群众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
“民主政治,选举第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咱们选举什么人?办事又好又公平,还不耍私情”(张怀满:《党在延安时期的民主政治》,《学习时报》2008年4月14日第3版)。“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民主选举发展完善的程度,反映了也取于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开放程度。但愿在“民主选举”的民主政治建设中,我党比任何资产阶级更民主,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使人民真正体验到“选举”的“生命”力,真正说好。